下一步学习和工作计划

2022-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我们生活还是工作中,计划总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帮助我们认清前进的方向,能让我们更顺利的实现目标,那么你会拟写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下一步学习和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下一步学习和工作计划

什么是深度强化学习: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下一步

强化学习非常适合于监督学习或者无监督学习技术不能胜任的自主决策环境。

在人工智能领域,强化学习一直处于小众地位。但是,强化学习过去几年中已经开始在很多人工智能项目中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其最佳应用点是在环境情境化决策场景中计算出代理应采取的最优措施。

强化学习使用试错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实现算法奖励函数,因此,非常适合IT运营管理、能源、医疗、商业、金融、交通运输和金融等领域的很多自适应控制和多代理自动化应用。它被用来在机器人、游戏和仿真等传统关注的领域中训练人工智能,也用于边缘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计算机视觉和数字助理等新一代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强化学习也是物联网自主边缘应用开发的基础。对于工业、交通运输、医疗和消费类应用,大部分边缘应用开发都涉及到在动态环境下,开发出能够在不同程度自治情形下运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强化学习是怎样工作的

在这样的应用领域,由于缺少预先存在的“完全真实”的训练数据集,边缘设备的人工智能大脑必须依靠强化学习,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累积奖励函数,例如,根据规范中包含的一组标准来装配制造组件。这与其他类型的人工智能学习方式形成了对比,其他类型的人工智能通过(例如有监督学习)最小化基于完全真实数据的算法损失函数,或者(例如无监督学习)最小化数据点之间的距离函数来进行学习。

然而,这些人工智能学习方法并不一定是相互孤立的。最有趣的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之一是强化学习与有监督和无监督学习在更高级应用中的融合。人工智能开发人员在应用中混合了这些方法,因为没有一种单一的学习方法能满足需求。

例如,如果没有带标签的训练数据,监督学习本身是无用的,自动驾驶等应用中经常没有带标签的数据,每一次环境的瞬间变化基本上都是没有标签的,也是唯一的。同样的,无监督学习——使用了聚类分析来检测传感器馈入数据和其他复杂的无标签数据中的模式,并不适合用于确定智能端点在实际决策场景中应采取的最佳措施。

什么是深度强化学习

还有深度强化学习,在这种前沿的技术中,自治代理使用强化学习的试错算法和累积奖励函数来加速神经网络设计。这些设计对依赖于有监督和/或无监督学习的人工智能应用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深度强化学习是人工智能开发和训练流水线自动化的核心研究领域。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和其他人工智能模型的设计人员在确定各种架构、节点类型、连接、超参数设置,以及其他选项时,使用深度强化学习驱动的代理能够帮助他们迅速弄清楚这些设置的优缺点。

例如,研究人员使用深度强化学习,快速确定哪一种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NN)架构最适合解决特征工程、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分类等应用中的各种难题。人工智能工具使用通过深度强化学习得出的结果,自动生成最优CNN,针对具体任务,可以使用TensorFlow、MXNet和PyTorch等深度学习开发工具。

在这方面,令人鼓舞的是出现了强化学习开发和培训的开放框架。当你研究深度强化学习时,表中列出的强化学习框架可以供你参考,这些框架与TensorFlow以及其他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建模工具有接口,利用并扩展了这些得到广泛应用的工具。

人工智能开发人员需要的强化学习技能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开发人员自己也应该沉浸在这些以及其他框架中实现的各種强化学习算法中。还需要加深对多代理强化学习架构的理解,其中很多架构充分利用了已经建立起来的博弈论研究成果。还应该熟悉深度强化学习,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识别计算机视觉应用中与“模糊”这种攻击方法相关的安全漏洞。

作者:James Kobielus 杨勇

第2篇:宁波市就业形势分析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近年来,宁波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就业促进法》,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成效显著。2008年上半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率先出台了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在提高用工补助和培训补助、加大创业小额贷款优惠、增加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数量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保证就业工作见成效、出成果。宁波既有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对外依存度高的普遍属性,又有以出口加工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主的特有属性,因此在2007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动荡和国内各种宏观因素影响,加上劳动用工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宁波市的就业形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一、当前宁波就业形势中的几个重点问题

(一)就业增长趋缓

2008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等指标虽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较乐观,但从绝对量看,较去年同期呈现下滑态势,分别下降5%、7.4%、23%,城镇登记失业率也较去年略有增加,达3.16%。

(二)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深化

第一,劳动力市场供求比继续攀高,技能型人才紧缺难以缓解。2008年上半年,全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比为1.39,比上年同期高0.13,其中中级技能及高级技师求人倍率分别高达2.14和4.59。

第二,低素质劳动力就业压力加大,无技术等级或职称的求职者占求职者总数的52.9%,而求人倍率仅有0.5左右,远远低于前两年同期水平。总体来看,目前劳动力市场既有技能型劳动力紧缺的老问题,又凸显低素质劳动力就业难度增加的新问题,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深化。

(三)新劳动合同法影响逐步显现

第一,劳资纠纷案件快速增加。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市劳动争议仲裁数达到4947件,同比增长74%,由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明显增加。

第二,企业用工成本有所增加。据测算,规范劳动合同关系后,企业用工成本将上升15%左右,原来用工不够规范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劳动力成本压力大大增加。

第三,企业用工灵活性受限。由于裁员的条件规定比较严格,企业担心增加新员工后万一不满意时裁员受限。因此,招工比以往更加谨慎。

(四)第三产业拉动就业增长的效果尚未体现

2001年以来,宁波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大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高,但第二产业仍是拉动就业的重要力量。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显示,第二产业的用工需求占比与前两年基本持平,各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仍然集中在制造业,用人需求占比达到39.46%。第三产业中,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虽然劳动力需求也较为旺盛,占比分别为13.42%、13.22%和11.26%,但比例较往年相比没有增加,第三产业拉动就业增长的效果还未能体现。

(五)大中专毕业生持续增加

由于宁波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及薪资条件相对有吸引力,近几年外地生源毕业生流入数明显大于本地生源毕业生流出数,构成了“人才洼地”效应。2008年,宁波市实际接收毕业生数量将进一步增长,加上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二、影响当前就业的几个突出因素

第一,宏观环境变化影响就业总需求。宏观经营环境的严峻对企业家的信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2008年二季度宁波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09.57,比上年同期降低30.96个点。国际国内总需求下降、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营压力加大以及对未来的担心,极大地影响了企業的开工率以及扩大再生产的意愿,导致用工总需求难以出现大幅度的增加。

第二,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影响就业需求结构。宁波市产业以出口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利润空间小,议价能力弱。在国际国内宏观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产业受冲击较大。传导到就业领域,劳动密集型产业低素质劳动力的用工需求受影响较大。另外,由于宁波市产业组织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虽然抗风险能力较弱,但转型也相对容易,产业升级与转换较快,自我调整能力较强。如可通过加大技术设备投入、扩大临时用工规模、企业内部挖潜甚至裁员等方式进行自我调整。这进一步加剧了就业的总量矛盾以及高素质劳动力紧缺、低素质劳动力过剩的结构性矛盾。

第三,劳动力供给的总量过剩与结构不合理。从户籍人口看,目前宁波市农村劳动力正加快向城市转移,且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保持较高水平。2007年全市非农户籍人口为19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逐年增加,农村户籍人口中绝大部分也已经转移从事二、三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从外来人口看,由于宁波市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就业机会多,外来人口继续快速增长,年龄结构呈年轻型。在劳动力增长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外来低素质打工劳动力占绝大多数,远远超过人才引进与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宁波市劳动力供给的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

三、下一步促进就业工作的思路

我市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就业促进法》,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充分利用“人口红利”这一契机,通过宏观调控、产业调整、自主创业、政府托底、市场服务和预测预警六大措施全方位促进就业,不断优化就业结构,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一)宏观调控“保”就业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政策制定中要着眼于是不是有利于促进就业,使宏观调控与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把促进就业纳入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推动经济与就业协调发展,为实现各项就业目标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二)产业调整“优”就业

通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先进制造业水平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就业结构优化,增强两者之间的协调性。进一步推进宁波市“十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加强职业学校“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和“现代化专业”建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强化在校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以教学、科研和创业等方式拓展产学研合作空间,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实习实训中心;研究推进“双证书”教育模式,围绕我市产业升级和人才需求结构的特点,加强与先进地区、先进双证书机构的合作,争取在5年时间内使双证书人才的培养数量达到一个新水平。深化城乡统筹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市场需求比较旺盛的社会培训,鼓励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和更多的培训机构参与,形成良性竞争的培训市场;对于政府补贴或购买的培训,要参照政府采购的模式确定培训机构,培训内容要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同时将求职技巧纳入劳动者教育和培训的范围,提高劳动者求职能力。

(三)自主创业“带”就业

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实行自主创业带动就业战略。要推进实施鼓励自主创业的各项政策。

一是要培育和扶持创业带头人,在小额贷款担保、创业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资助,为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二是要鼓励就业困难群体积极创业,在继续推进小额贷款的同时,面向广大就业困难群体,尝试开辟小本创业政府项目,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再就业人员可以优先申请。

三是要调动毕业生创业活力,尝试在各类学校开设创业政策解读课程,配合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设立创业档案,加强对毕业生创业的跟踪服务。

(四)政府买单“托”就业

重点针对各类弱势群体,政府要在就业服务上发挥托底作用,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继续开展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帮扶工作,通过出台政策、提供岗位、加强培训等方式帮助其就业,做到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帮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确保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较大程度上实现就业,自食其力。加大就业困难人员扶持力度,鼓励各县(市、区)政府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力度,积极开发保洁、保绿、保安、社区食堂、幼儿接送、老人陪护、垃圾分类和公共设施养护等公益性岗位,优先扶持各类就业困难人员。

(五)市场服务“统”就业

第一,统一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服务。将建设整合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功能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为统一的人力资源服务建立硬件基础,同时整合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职能,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和就业服务水平,改善就业服务环境。下一步将研究劳动部门和人事部门职能合并的可行方案,逐步打破劳动力市场与人才市场分割的局面,由统一的部门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做到政策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搭建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就业。

第二,搭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服务。建立市、县(市、区)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并向基层不断延伸,共享信息,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平等开放的服务网络。

第三,加強外来劳动力就业服务。支持外来务工人员成立同乡会等社团组织,增强社团在岗位推荐等方面的作用,尝试吸纳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居委会等居民自治组织,扩大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关系网络,切实提升求职效率。

第四,免费为农村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等基本服务。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第五,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强化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和毕业生就业网的资源优势,通过信息互通、工作联动降低毕业生就业成本。继续开展未就业毕业生就业见习、就业推荐、技能培训等工作,努力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贯彻执行困难家庭毕业生临时生活补助政策,保证其求职期间的基本生活,尝试为毕业生提供临时居住房屋等措施,让毕业生顺利求职、安心工作。

(六)分析预测“领”就业

建立就业形势分析制度。当前宏观经济趋紧,就业状况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要注重开展调研,收集信息,加强对就业形势的分析,通过一定的预警预报制度确定可能产生的失业数量,及时制定好失业调控的预案,及时采取措施,努力减少失业。

建立劳动力需求长期规划机制。政府部门要及时对社会各类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形势作出科学预测,尝试编制专业培养和技能培训的发展规划,引领学校或培训机构合理配置专业,避免盲目跟风导致专业重复设置,最大程度地使企业和学校、培训机构之间供需平衡,逐步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作者:宁波市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处

第3篇:谈固原市设施农业发展与下一步工作思路

摘?要 固原市形成了原州区反季节瓜菜、西吉县西芹、隆德县花卉、彭阳县辣椒等规模化设施生产基地。设施农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较好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要努力做好下一步的工作。

关键词 固原市;设施农业;发展;思路

自治区党委第三次固原工作会议确定在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以来,固原市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科技培训、龙头培育、市场开拓的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以园区为点,专业村为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形成了原州区反季节瓜菜、西吉县西芹、隆德县花卉、彭阳县辣椒等规模化设施生产基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较好成效,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1 取得的成效

历经四年的不懈努力,使固原市设施农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形成了原州冷凉蔬菜、西吉西芹、胡萝卜、隆德早熟马铃薯、花卉和彭阳辣椒等规模化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品牌。截止2011年底全市累计完成设施农业建设面积27.8万亩,其中:日光温室6万亩,大中拱棚21.8万亩。设施总产量达到56.7万吨,产品主要以早熟菜用型马铃薯、辣椒、西芹、番茄、黄瓜、西甜瓜、油菜、茭瓜、花卉等为主。产品主要销往四川、西安、银川、兰州、平凉、宝鸡等蔬菜市场,外销量达到30万吨。2011年固原市设施农业产销两旺,总产值达到12亿元,净产值6.6亿元,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约500元。合作组织培养和标准化生产、科技示范等方面都有大的突破。一是在建设质量上有新突破。棚型选择和设计更趋科学合理,拱棚主体多为钢架材料,并增加了压膜线等附属设施。所有新建温室和拱棚符合规范化建设标准,高标准的大拱棚在得到大面积推广,设施建设质量明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显著增强。二是在发展模式上有新突破。加大招商引进力度,积极引进龙头企业,结合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各县(区)业已形成的区域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通过企业、合作组织参与建设,适度规模流转土地,先后吸收引入宁夏华林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广泛参与固原市设施农业建设,进一步巩固“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三是在发展布局上有新突破。调整优化了设施农业区域布局、作物结构、品种品质结构和种植模式,进一步壮大了原州区的冷凉瓜菜、彭阳的辣椒、西吉的西芹、隆德的花卉等规模化生产基地。四是在集约化、园区化带动上取得新突破。以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抓手,强化措施,典型示范。全市建立规模大、标准高、产销对路、科技含量高的千亩设施农业园区15个,园区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五是品种搭配,茬口安排上有新突破。坚持日光温室抓秋冬,移动拱棚抓早春的原则,春夏秋冬因时安排,早中晚熟科学搭配,做到了按季节上市,分品种销售,错开了上市时间,拓宽了销售渠道,延伸了销售空间,增加了销售收入。六是在市场化发展上取得新突破。采取“立足园区、借助优势产品、合作组织牵头、形成专业市场”等积极措施,促使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发展。全市已培育各类蔬菜合作组织53个。设施农产品除供应本区外,70%销往周边及南方省区,冬菜北上、夏菜南下的流通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各类蔬菜产地批发价格普遍高于去年同期,产销两旺,发展势头良好。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设标准不高,保存率低。建造一栋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造价分别为37500元和8000元左右,并呈逐年上涨趋势,但自治区补贴标准低(日光温室3000元/亩、塑料大棚1000元/亩),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足,社会投资和农民自筹能力有限,银行贷款落实困难,建设资金缺口大。建设初期,各地为降低成本,一方面因陋就简,低标准建设,相当一部分已达到报废期;另一方面,部分地方为了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把两栋的补贴集中投入到一栋的设施建设中,上报面积不实;其次,设施农业建设以来,频繁的风暴灾害,对设施造成相当大的损坏。后期维修成本高,巩固难度大。目前实际保留面积仅为13.8万亩,保存率不足50%。

二是水资源紧缺,节水措施滞后。本来固原市水资源就短缺,区域、时空分布不均衡,蓄水设施滞后,季节性缺水严重,加之节水措施跟不上,造成规模难以扩大和局部设施缺水现象。

三是种植水平低,质量效益有待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不高,设施种植技术掌握有限,集约化育苗、滴灌肥水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和电动卷帘机、暖风炉、自动通风装置等新设备推广不到位,应用层次低,设施农业质量效益不高。

四是管理不到位,机制体制不活。一些乡镇、园区重建设、轻管理,后期棚体维护和生产管理不到位,生产效益低下;某些乡镇、园区体制机制不活,造成有人无棚、有棚无人的分离状况,空棚现象普遍存在。

3 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水利设施投入和自治区生态移民、百万亩库井灌区改造工程的历史机遇,按照“扩规模、优布局,强配套、提质量,调结构、增效益,抓园区、打精品,树品牌,拓市场”的总体思路,推动固原市设施农业提质增效:

一是扩大规模、优化布局。在巩固现有面积的基础上,根据水资源情况,结合设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生态移民、库井灌区改造等工程,适度规模流转土地,鼓励支持现有设施园区继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加大老旧设施改造力度,提高生产性能。逐步淘汰效益不高的中小型拱棚,增加日光温室和大拱棚面积。逐步形成以日光温室为主,大拱棚为辅的设施农业格局。

二是加强配套、提升质量。加大蓄水、储水、输水等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增加节灌设施投入,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滴灌、喷灌、膜下暗灌等先进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大物化技术配套,提高设施装备水平,提升建设质量和档次。

三是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瞄准目标市场,合理安排茬口和品种布局。作物布局上,在继续做大做强西吉的西芹,隆德花卉,彭阳的辣椒,原州区的反季节蔬菜的基础上,逐步拓展设施农业发展领域,提高新特优产品的比重,加快优新品种引育示范推广应用步伐,推进设施农业向精品、高端、高效方向发展。

四是依托园区、打造精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高标准规划、高科技支撑、高效益经营,高水平创建一批设施农业精品示范园区,使其成为引领、示范设施农业发展的样板区、先进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的展示区、拓展农业功能的先行区和培养新型农民的实训基地,典型引路,推进全市设施农业提质增效

五是培育品牌,拓展市场。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络、各种媒体、各类农产品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对固原市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六盘山”设施农产品进行推介,不断提高固原市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大力支持农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参与设施农业产品流通,提高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

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初步建立全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实现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设施农产品的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使固原市设施农业在更高层次上稳步、协调、健康发展。全市设施农业实现总产值24亿元,净产值13亿元,农民人均设施农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比“十一五”末提高两倍。

参考文献

[1宁夏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设施农业发展建设规划[M].

[2]固原市设施及旱作节水农业发展规划[M].

作者:李荣生,徐丽芳

第4篇: [当前工作和下一步计划]

目前来看,公司在这边的种植计划要比预期推迟很多,所有的项目都在论证阶段被取消或者推迟,当前工作和下一步计划。这样,我们现在在这边的现实意义就只有等待,别无选择。

这对于公司而言也许仅仅是一些资金的投入和推迟几年的项目进度而已,但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则是岁月的荒废,机会的丧失,是影响一辈子的事情。

所以,目前对于工作的态度是:依照职业道德,在自己所能的范围内对得起拿到这这份薪水和补贴,尽量让公司走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太多的勉强的事情不再去做,就算去做了也是没用的。

个人的事情上,除了科思龙项目已经步入正轨,近期进入扩张阶段以外,湖南茶油项目也开始进入实质操作阶段。操作思路已经明确,几个基本原则:1. 土地权益上时间越久越好,一方面通过打包承包降低成本,尤其是将来的土地成本,同时也为将来的资本运作提供成本方面的保障和规模效益,工作计划《当前工作和下一步计划》。2.土地租金不能超过市场价格太远,否则我们承受不起,事业不但会很艰难,甚至还可能夭折在起步阶段。我们需要通过合约的方式固定住这部分成本。3.付款方式方面,争取尽可能多次的分期付款,降低财务风险,将风险和利益跟农户捆绑起来,也方便项目资金运作。4. 合作层面上,跟政府适当挂钩,跟农村工作挂钩。争取政府支持和农业基金支持,去除政策障碍已经将来可能遇到的风险。5.油茶为主,其他多种经营为辅,发展综合农业。以公司+农户+加工贸易的模式发展,推动产业的快速进步。6.明确股份结构,为下一步的股份合作、资本运作打下基础。

这个项目我始终在运作和思路上提供了很多意见,目前推进进度还基本满意,但不确定因素仍然比较多,需要继续努力。跟其他一些朋友聊过,反馈基本还是正面的居多。因此我想,这个项目还是值得大力推进的。我相信事情会好起来。

个人取舍方面,在个人项目正式运作后,可能考虑从中兴能源辞职,专心创业。这是一个取舍,但必须做出选择,不能继续让自己躲起来了。

第5篇:半期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转眼间,我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师已3个月了。回首这3个月,心中就产生了许多感触。这3个月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教师的成长。现在我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或许在以后也回嘲笑现在的渺小,但我们不得不笑着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路,我总结了以下的点滴:

一、主要存在问题

1、学习无目标。

整天浑浑噩噩,对自己没有要求,沉迷于槽糕的现状,不求上进没有丝毫努力的迹象(每次考试成绩均徘徊不前,不记、不背、不问,)。

2、学习不主动、不坚持。

不能按要求学习,仅仅满足于完成书面作业(部分人甚至不能完成),课前不预习,考前不复习,或只是走过场。(预习了的课文不知道作者,不会读„„考试时,原题、原文不会做)

3、学习不用心、不动脑。

对于反复强调、多次练习(甚至罚写)的,很多题目一错再错,且错得非常离谱。

根本原因在于:没掌握(不懂不问)、不动脑筋(教了的方法不用)。

4、不会学习

不知道自己该怎样预习、怎样复习(老师指导了,但不照做)。

预习要求:(时间:三十分钟至一小时)

①通读课文一遍,找出不会认或不懂的字词,借助字典,予以落实。

②把课文读准确、通顺(至少三遍)。

③标出自然段,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④思考课后思考题或预习提示,写下或勾画出答案。

⑤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⑦查找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继续加强课堂练习。

每天中午针对基础知识中掌握较差的部分加强练习,如查字典、同音字等。

2、注意背诵等要求的落实。

每周均安排有一定的背诵任务,要求同学互背(或在家长处背)。每周至少听写、默写三次。

3、加强预习、读资料等“软”作业的检查。

通过罚写等方式促进学生将预习等作业落到实处。

4、加强作文指导。

对于写话作文,做有针对性、比较系统的辅导,人人过关,篇篇过关,切实提高写作文水平。

5、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每月及时总结、发现学生学习、思想动态,立即帮助改进。不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与家长加强沟通和联系。

6、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学生两两结对,根据要求,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黑坪小学 谢燕 2012年5月15日

第6篇:森林公安工作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一、认真做好护林防火工作,我区林业用地面积达51.7万亩,多分布在东西部山区,每年冬季、春季都会发生森林火警、火灾,给林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对维护社会稳定也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抓好护林防火是全区的一件大事,更是森林公安工作重点,首先今年春天,公安科根据防火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对扑火专业队队员进行培训练兵,提高了实战能力。同时,对459名专职护林员分别进行了业务培训,增强了他们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二是搞好森林防火督查工作。主要督查防火值班情况,防火隔离带的打烧情况,护林员的上岗情况和乡镇防火队伍和设施的建设情况。今年2月下旬,根据市防火指挥部的部署,对全区17处乡镇、开发区和淄川林场的森林防火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查出森林火灾隐患68条,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18份,并将检查情况全区通报。通过检查,促进了各项防火措施的落实。三是搞好森林防火的宣传工作。自今年春季以来,我们已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禁火令2000份,录制防火磁带100盘,印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20000份,刷写标语6000条。组装宣传车一辆,在全区巡回宣传森林防火的有关法规,形成了浓厚的氛围。四是进一步修改《淄川区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及其他有关防火17份文件的起草工作。五是搞好风力灭火机的购置和联系维修工作。进入防火期以来,先后新购置风力灭火机54台,联系维修69台。六是抓好专职护林员的管理工作。

二、严格执法,积极查处各类林木案件,由于我区林业面积大,分布广,管理难度大,乱砍滥伐、毁林开采、乱牧牛羊、滥占林地、森林火灾等各类林木案件时有发生,一年来,我科共查处查处林业行政案件案件13起,林业行政罚款15000元。

三、热情服务,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工作,今年来,我科本着,既热情接待,又慎重稳妥的原则,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今年共接待来访11人次,接到群众来信9封,并及时将查处情况书面上报,对群众所反应的每一项问题,我们都及时派人调查,对确实存在的违法案件,快查快结,并及时反馈给来访群众,让群众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及时化解矛盾,避免越级上访。

四、抓好队伍建设,提高干警素质,我科本着“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依法治警”的方针,不断强化队伍建设。一是积极参加了省、市举办的森林公安业务培训,提高了干警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二是积极参加林业局政治学习日活动,每星期一认真学习时事政治和邓小平理论,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提高。三是积极参加分局组织的各项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我科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的不利因素,加班加点,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通过学习使干警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执法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做好森林防火前期准备工作。起草今冬明春森林防火工作意见和森林火灾应急救援预案等有关文件材料,制定森林防火值班、督查和责任追究等制度,组建好区森林消防大队,准备好乡镇林业站长、护林员和扑火队员森林防火安全和基本常识的培训工作,做好风力灭火机购置和维修的相关工作,加强护林员队

2 伍的管理工作,提前进入临战状态。

二是搞好各类林业案件的查处工作。

三是抓好森林公安队伍建设。今年我区森林公安已升格为淄博市森林公安局淄川区分局,队伍和基础设施还达不到省里规定的标准,当务之急首先是搞好公务员过渡和“三定”工作。再是以全国公安系统正在开展的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落实森林公安“三定”和人员过渡工作为契机,依照《山东省县级森林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规范》中规定的标准,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加强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

四是认真完成区局和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OO九年十月十一日

第7篇:品牌公司当前工作和下一步发展情况简报

2012-01-06

作为运作**的品牌公司,肩负着弘扬**纺织历史民族品牌、提升集团品牌形象、实施品牌支撑战略的历史任务。公司成立四年来,以控股集团 “四气精神”和“五大战略”为公司发展战略及企业文化的基础,并确定了“创新、激情、忠诚、和谐”的企业精神。依靠着控股集团的鼎力支持、依靠着年轻富有战斗力的经营团队,**品牌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创建过程,整合了从设计、生产、采购到终端零售的供应链模型,正在日趋走向成熟。

今后三年公司经营方针制定为“扩大规模、提升品牌、分块经营、效益优先”,继续秉承“以贸养牌、以牌促贸”的经营思路,确保三年工作目标的圆满实现。2012年为实现既定运营目标,公司对现有组织架构作出调整,划分成七个部门,即4+3运营模式。

一、四个业务部门实施“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包干到位、自计盈亏”的经营政策。

服饰部是公司的发展主体, 以现有商铺为载体,2012年指标为销售收入1000万元,利润保平微利;礼品部是公司的创利主体,以小白楼旗舰店为载体,以礼品工装客户化订制为龙头,2012年指标为销售收入400万元,利润100万元;贸易部是公司的规模主体, 以纺织品和纺织原料经营为主要经营项目,2012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

2400万元,利润100万元;餐饮部旗下的抵羊会馆是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12年目标为营业收入200万元,利润保平微利。

二、储运部、财务部和企划部作为公司的管理中心,在为经济承包部门作好服务的基础上,理顺管理流程,实施全年费用控制,降低公司不必要的开支,开源节流,全力确保2012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在现有组织架构的基础上,筹建电子商务部和进出口部,初步形成以打造**品牌为目标,以商铺经营、电子商务经营、餐饮经营为主体,以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为支撑的新格局。

为加快实施品牌支撑战略,2012年公司将致力于联合**集团内部优势企业和产品,利用公司近四年的终端零售经验,与各兄弟单位联手打造合作共赢的营销平台,形成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

**是**纺织的品牌,是大家共同的资源。为实现**从设计研发生产到终端销售的运营体系、拥有自己的产品风格、客户群体和销售渠道,为实施品牌支撑战略平台,带动**纺织各个品牌的提升和发展,孕育**都市纺织品牌是品牌公司的历史使命,我们将不懈努力。

第8篇:2010年工作总结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和下步工作思路

市中小企业局

(2010年3月)

现将市中小企业局今年以来的工作和下步思路汇报如下,请指示。

一、今年以来的工作

今年以来,特别是市中小企业局领导班子调整后,局党组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做到了心不散、劲不减、讲实干、比贡献。一是抓认识。先后采取班子成员谈心交流、科长中层个别谈话、局党组务虚会等形式,统一思想,梳理思路,牢固树立做好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坚持以有为谋有位,以创新求发展,重点突破、打造亮点,再造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二是抓服务。局主要负责同志与国家有关部委司局、省办领导和各处室、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局等相关单位及时进行了工作汇报、沟通和衔接,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和针对性。对信用担保、创业辅导基地、公共技术服务、信息化服务、管理咨询等服务机构和部分民营重点企业进行了走访,谈发展、解难题。三是抓落实。3月17日,市政府杨丙亮副秘书长专门到中小企业局,参加了局班子成员务虚会,并就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做好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工作提出重要意见。我们在对面上工作进行综合调度基础上,对2010年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工作要点进行了修订,工作责任目标细化量化到班子成员和科室。按照国发[2009]36号、鲁政发[2009]12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正会签待发。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对全市3717家年纳税3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利企业调查摸底,协调税务部门落实小微企业“三五二”税收政策优惠;享受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扶持的全市3万家中小—1—

企业管理者3年培训规划、2010年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计划已上报省办;推荐泰山集团体育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为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民营经济“十二五规划”草案编制完成。3月11日市委办公室《今日信息》编发了“市中小企业局采取三大措施,着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的信息。

从调度情况看,今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平稳发展态势,预计一季度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20亿元,营业收入1210亿元,实现增加值300亿元,上缴税金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0.1%、20.2%和5.5%。主要特点:一是全民创业势头迅猛。全市新增就业3.9万人、新上创业实体1.7万个,其中各类能人带头创业9500人,创业项目3700个。二是中小企业投资强度大。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和我市的金融服务创新效果明显,千家重点调度的中小企业新增投资75亿元,占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入的62.5%。三是调结构转方式步伐加快。新材料、新能源等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项目和新技术、新工艺等技改项目,占到新上项目的95%以上。

二、下步工作思路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把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关系经济、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德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和实践证明,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最具创新意识和创业激情,充满生机与活力,具有高成长性,是“顶天立地”、“铺天盖地”的基础,是调结构、转方式的主力,是乡镇社区建设支撑和乡镇财源建设支柱。所以,要持续推进全民创业,深挖乡镇层面民营经济发展潜力,抓好特色产业乡镇、产业园区、民营企业集中区、创业辅导基地、成长型中小企业等工作。健全各类服务体系,大力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市民营经济优势和特色,努力打造我市民营经济和—2—

中小企业发展新特色、新优势、新局面。总的思路:抓好“四个提升”落实“四项措施”、打造“三个亮点”。

(一)抓好“四个提升”

1、提升全民创业效应。去年开始实施的全民创业年活动和民营经济“十千万工程”,市政府下发了文件和考核办法,实施3年。总的看这项工作从面上发动、工作推进、县市区基层认可程度、以及影响和效果上还是不错的。2010年,我们将把全民创业和“十千万工程”赋予新的内涵,把工作重点放在乡、社区层面上,持续推进,确保实效。目前,我们结合全民创业的特点,选定一些可查、可考、操作性强的指标标准,细化、量化、目标化,分别制定“全民创业先进乡镇”、“ 全民创业先进社区”、“ 全民创业明星户”认定办法,形成市考核认定乡镇、县考核认定社区、乡镇考核认定户的机制体系,尽快做大做强全民创业的“盘子”。

2、提升担保体系效能。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曾是我市在全省、全国的亮点。针对我市担保行业目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抓紧采取措施重新激活生机活力。一是以适当机制整合担保资源,提升质量与效益。二是加强对担保公司的服务和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切实把好注册资本到位关、保证金和手续费合理收取关、风险控制关,逐步建立与国内先进标准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三是以市场手段逐步建立风险补偿和奖励基金,增强担保公司抗风险能力和凝聚力。四是请市领导牵头建立包括财政、人行、工商等在内的联席会议机制,协调各方面支持担保体系建设。

3、提升配套服务水平。大力开展服务创新,尽快形成信用担保、金融服务、创业辅导、信息咨询、产业平台等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的一整套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4、提升企业家整体素质。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培训企业家和培训技能人才并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3—

工作。充分发挥德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民营企业家俱乐部、中小企业信息化德州辅导站的作用,扶持和培育一批实力雄厚、信誉良好、业绩突出的专业培训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训体系。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京津济人才资源优势,搞好人才对接和交流活动,引智生财,借脑发展。开展百千万人才培训,即和中央党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联合组织培训100名企业家,组织1000家民营企业负责人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培训,引导县市区组织开展10000名技术工人职业技能培训。

(二)落实“四项措施”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做好和省办重点工作的对接的基础上,落实“四项措施”。

1、抓好省办重点工作。即中小企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2)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3)特色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园区、特色产业乡镇建设;(4)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系统建设和各类展览促销活动;(5)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6)中小企业经理人、高层管理者、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7)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助和奖励

2、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和“十千万工程”。继续大力开展以“各类能人初创业、中小企业再创业、骨干企业创大业”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创业活动,扎实推进“十千万工程”。

(1)抓好协调和基础工作。协调市财政局、市统计局、人民银行、税务新闻等部门做好全民创业和“十千万工程”的政策落实、调度和分析。与财政局协调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与市统计局联合健全完善“十千万工程”台帐和能人大户台帐;与市金融办、市人行联合推进“金融超市”平台建设,建立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贷款月调度、季通报制度;与税务部门配合落实“

三、

五、二”税收优惠政策;与新闻部门配合加大典型引路和亮点报道力度。

—4—

(2)做强民营经济十大特色产业。在与市级重点产业相融合的基础上,坚持错位发展。按照省办的产业划分,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确定的十大特色产业集群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文化体育、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化工、食品、家具制造、工艺品等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积极培植、申报、争取省级产业集群品牌和扶持政策。

(3)实施千家中小企业培育提升,在全市继续实施千家中小企业培育提升工程。从中筛选20家特色产业龙头企业、20家科技示范企业、20家行业小巨人企业、20家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示范企业、2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20家生产性服务示范企业。引导企业苦练内功,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等品牌。

(4)持续推进全民创业。一是继续营造全民创业浓厚氛围。以务虚会、研讨会、现场会等形式,进一步统一思想。给各县市区加压鼓劲,层层动员,引导乡镇脱产干部、村两委成员主要工作精力向民营经济和“十千万工程”转移。二是加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建立党组成员联系县市区制度,督促协调县市区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完善工作方案、配档表、扶持政策、考核办法,推动工作纵深开展。

3、建好民营经济6大服务平台。

(1)信用担保服务平台。完成德州市信用担保业协会换届选举,强化监管、防范风险、发挥作用。修订《德州市信用担保业监督管理办法》,推行担保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和发挥好我市已有的信用评价资源优势,联合市农信社、山东征信(其征信系统应用成果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制定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价标准体系。

(2)创业辅导基地平台。每个县市区每年新建2处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今年全市筛选3—6个设施完善、形象良好、入区企业多且层次高、效益突出的创业辅导基地,实行重点帮扶。

—5—

(3)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创建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模具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对建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企业,建立帮扶机制,并优先安排省中小企业“四项计划”、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优惠政策。

(4)信息化服务平台。以“中国中小企业山东网和德州网”为依托,建设全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化应用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利用直邮、信息技术提高研发、管理、制造和服务水平,提高网络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实施百家企业示范带动工程,每年培育2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和民营经济信息化服务示范单位,列入省扶持计划。

(5)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平台。依托山东中小企业信息化德州辅导站(德州精益管理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推动企业管理提升。包括:企业战略规划体系建设的指导培训;(集团)财务管控体系建设的指导培训;供应链管控体系建设的指导培训;现场(6S)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培训;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薪酬、绩效、招聘等)建设的指导培训;企业管理执行系统建设的指导培训等。目前,在总结去年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已制定出全年工作和培训计划并着手实施。

(6)法律援助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市民营经济权益保护办公室的作用,积极受理企业投诉,并与市优化办建立配套联动和快速处理机制,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启动民鑫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建设,抓紧筹备工作,4月底前挂牌运转。

4、提高系统工作效能。结合“高效服务、高效落实年活动”,在全市民营经济系统大力倡导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求实创新之风。今年,我们结合机构改革后新的工作特点,在全系统和县市区局提出“抓定位、谋创新,拓思路、谋突破”活动,紧紧围绕“调结构、转方式”这条主线,以全民创业和“十千万工程”为抓手,把乡村层面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在全民创业先进乡镇、社区、明星户培—6—

育上,在信用乡镇、社区、户建设上,在培植民营经济集中区、创业辅导基地上,在6大服务平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市中小企业局机关内开展“谋创新、优服务、抓落实、比实绩”竞赛,制定标准,量化细化,严格考核,让行动说话,以业绩服人。半年、年终对先进县市区局、科室、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三)打造“三个亮点”

一是在推动全民创业上打造亮点。及时发现和挖掘初创业、再创业、创大业中涌现出的各类典型和成功经验,总结提升推广。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并取得显著成绩,是全国唯一受表彰的市级工作站。全市已先后成立了11个县级工作站,通过全国办公室批复创业项目170个,带动创业项目2000多个。创业项目获得专利9项、国家和地方奖项9个,间接带动地方就业人数超过5000多人次。下步要抓好总结推广宣传,形成我市的一大亮点。

二是在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上打造亮点。我市担保业曾经创造过“全国担保看德州”的辉煌,今年将以市场机制推动担保业的整合提升,再塑德州信用担保业的品牌。

三是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上打造亮点。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我市已有不少独到之处,如融资担保体系、中小企业融资超市、小企业信用联盟等,加上按照政策已经或即将开设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机构,经整合后可以逐步形成强有力的中小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体系。我们将主动与各方面配合,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形成新的亮点。

—7—

第9篇:当前本市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当前本市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吴志琦

今年以来,在工信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兄弟省市的帮助和支持下,本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具体情况如下:

一、当前本市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1、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产值。一季度,受汽车、医药等高附加值行业拉动,本市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6.1%,快于产值2.1个百分点,快于去年同期1.1个百分点,成为近三年来最好开局。预计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

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快于全市工业。一季度,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增速高于全市工业5.5个百分点。主要领域中,新能源恢复性增长18%;生物医药增长14.6%,

1 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增速超过10%。

3、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快于工业投资。一季度,本市产业投资增长3.3%,生产性服务业增长5.4%,快于工业投资2.6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投资中总集成总承包、专业中介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9倍和41%。

4、出口降幅收窄。一季度,本市工业出口交货值继续下降,但降幅已有所收窄。本市海关出口下降2%,其中附加值较高的一般贸易出口增长5.6%,快于加工贸易16.4个百分点。

2

5、信息服务业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预期达到12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左右,其中软件产业增速18%左右,互联网增速30%左右。互联网金融高速增长,网络游戏和网络视听、医疗应用软件、工业软件等保持较快增长。

6、资源、能源供需总体平稳。一季度,本市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0%,保持下降态势。工业度电产值达到41.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开发区工业用地平均产出为67.6亿元/平方公里,保持较好水平。

7、重点行业运行情况。从六个千亿级行业看,汽车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机械、轻工行业加快增长。钢铁、船舶行业由负转正。石化、电子、纺织行业出现回落。

3

汽车行业一季度生产增长15.0%,主要是中高端车型新帕萨特、途观等市场销售良好拉动。机械行业延续2013年四季度以来的回升势头,一季度生产增长6.9%,增速加快,其中,电梯制造、机器人制造、电机制造等行业增长均超过20%。

轻工行业增长6.2%,其中,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受金饰品旺销带动,增长46.4%;日化用品行业受家化股份、伽蓝股份、妮维雅等品牌企业带动,增长19.4%。钢铁行业比2013年四季度有所回升,增长5.8%,一季度全市钢材产量同比增长4.0%,宝钢在沪钢材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4

石化行业受原油加工量减少、部分装置检修影响,生产小幅下降1.7%,其中,受总部计划控制和石油管线限流整改影响,一季度原油加工量同比下降6.7%。电子行业生产下降6.7%,其中,电子器件制造业快速增长16.5%,主要是中芯国际等集成电路企业订单旺盛;计算机制造业受英顺达、昌硕等代工企业产能外移影响,下降15.3%。

二、本市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主要做法

近年来,本市持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一方面注重“调上”,加快“四新”经济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另一方面注重“调下”,持续推进落后产能的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加快培育发展“四新”经济。围绕“规划、主体、载体、项目、投融资、环境”等六要素,梳理“四新”发展导向,建立四新“十百千”监测体系,加强产业链研究,组织金融与产业政策对接,并梳理相关政策瓶颈。在新产业方面,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卫星导航、新型有机发光显示等

5 具有成长性的产业发展;在新技术方面,落实国家工信部发布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指南(2013版)》,结合上海实际,大力推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新模式方面,组织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工程,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在新业态方面,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发展,加大对新兴业态的典型引导和支持力度。

2、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有序推进重点项目,轻工、纺织等行业加快服务化转型,钢铁、石化等行业向新材料领域延伸产业链,汽车、装备等行业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加强金融与产业对接,建立产业项目与风投机构对接平台,形成风投机构与政府互动机制。深入实施技术改造,推动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轻工、电子信息等领域涌现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技术改造项目。在外环沿线开展乡镇老工业区转型升级试点,对104区块外重点工业企业实施目录管理。分类指导存量工业用地二次开发,推进研发总部类用地试点区域转型升级。

3、加快推进落后产能结构调整。聚焦重点行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行业和资源利用效率低行业(三高一低),压减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低效用地型企业;聚焦重点区域,加大对桃浦、南大、吴泾等区域以及水资源保护区内企业调整;聚焦重点企业,推动宝钢、高桥石化布

6 局调整。同时,围绕“引逼堵疏”,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对限制类行业、淘汰类产品、工艺和装备,实施负面清单目录管理,严格新增项目准入条件;拓展差别化电价、产能减量置换、土地要素调节等市场化机制;健全评估与服务体系,并加强监督考核。

三、关于新形势下经济运行工作的思路

经济运行工作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能够解决的留给市场,市场失灵的要由政府作为,具体打算如下:

1、针对新情况,建立新机制。

(1)调动各方资源。一是联合委办,目前我委牵头的服务企业办公室已经涵盖全市26个委办局。二是依托区县,全市17个区县、200多个街镇的经济运行队伍十多年来始终保持完整体系,不散不乱,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根本抓手。三是协同处室,坚持定期召开委内运行分析例会,与相关专业处室联合开展工作、共同调研,做好企业服务。四是对接中介,首先是对接协会,通过协会引导行业内企业自治、自律、协商,并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第二是对接基金,我们最近通过基金推荐,挖掘和服务“四新”经济企业,成效显著;第三是对接资本市场,与证交所、期交所、银行等对接,促进产业发展。

经济运行工作定位要与发改委和统计局系统有所区分,要比发改委更“实”,比统计局更“活”,做到有观点、有数

7 据、有案例、有成效、有问题、有建议,体现经信系统经济运行工作价值。

(2)积极服务企业。一是做到虚实结合,既要实事虚做,如企业反映的税收、融资难等全局性问题,只能向国家反映,摇旗呐喊;同时也要虚事实做,如服务企业减负每年要解决1-2件实事,如我委2010年推动出台的第三方支付差额征税、今年针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推动印花税减免等政策。二是做到点面结合,每年要有1-2个新思路,面上分析深、广、厚(深度、广度和厚度),点上分析短、平、快,关注热点,分析专题。

2、找准工作着力点,紧抓“一源、二率、四链、四服务”。

“一源”是资源。资源具有稀缺性,经济运行要做资源整合者,让市场对配置资源从效率低的部门向效率高的部门流动。资源概念很广,领导也是资源,要争取领导多关心经济运行工作、多开会、多推动;工作精力也是资源,要分配好工作重点。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更要关注资源,让土地指标、资金、人才、研发等资源向重点产业方向倾斜,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变。

“二率”是劳动生产率、经济运行效率。经济运行要注重效率的提升。上海土地、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只有劳动生产率增速快于商务成本增速的产业和企业才能在上海扎

8 根发展。经济运行效率高的行业、企业是重点发展和支持的方向。

目前,我国在效率方面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仍有不小差距,不少领域普遍存在“二八现象”,如国外银行业盈利80%靠创新增值服务,只有20%靠存贷差,而国内银行业80%靠存贷差,只有20%靠创新服务;国外加油站经营利润80%靠非油品服务,20%靠加油业务,而国内加油站80%靠加油业务,20%靠非油品服务。

“四链”是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运行分析要一手抓产业链分析,一手抓“四新”产业的监测、培育,围绕创新链和价值链,打通供应链。从产业链看,前期已完成汽车产业链研究,对研发、零部件制造、整车制造、汽车销售、汽车使用、汽车回收等环节开展了分析,上海汽车制造产值5000亿元,服务业营收10000亿元,产业链规模合计达15000亿元,得到领导肯定。目前正开展钢铁、航空、化工、船舶、通讯、智能制造等产业链分析,进一步突出服务业环节。从创新链看,对接市场化的投资机构,发展“四新”产业,促进创新链上的各种创新要素集聚。从供应链和价值链看,对煤电油运协调保障,要创新工作方法,坚持推进煤矿、公路、电厂、港口、船厂等供应链多方的长期协作,共担风险,实现整条供应链效率提高、价值链提升,最终共赢发展。

9 “四服务”是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转型、服务发展。要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域加以服务。同时,要注意转变工作思路,如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全世界难题,但是可以解决融资渠道难的问题,多对接直接融资市场,开放企业债、集合票据,开放民营银行,开放投资银行,推动银行可以对企业持股,形成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畅通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

3、经济运行工作要出好主意,当好参谋。

经济运行是窗口、龙头,对上要反映经济运行特点、亮点、问题,出好主意、提好建议、当好参谋;对下要提供信息,咨询,反映和解决企业的呼声和诉求。

(1)要有预见性、长期性、互动性。要比区县、比企业看得远、看得早,企业才会跟着政府的政策调整。宏观政策要提前释放预期,如美国美联储的政策都是提前向市场释放,等到政策出台,政策效果已经实现,而不是临时出台政策。

(2)要有精准性、区别性。宏观调控政策最好做到精准刺激,从“铁、公、机”等硬投资到光纤宽带、智能电网、信息消费等软的投资;从关注地上转向关注地下,如共同沟、排水、停车库、救灾中心、人防设施等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从全面投资刺激转向中高端投资刺激,如军工(美国IBM、辉瑞、波音、可口可乐等大集团都是靠军工拉动实现崛起)、

10 高铁、大装备等;从点上专项资金支持改为面上减税普惠机制;从介入市场竞争项目到政府托底项目保障,如安居房、医疗设施、养老设施等。

(3)做大减负,改善软环境。减负工作不仅要整治乱收费、吃拿卡要、四乱(乱收费、乱评比、乱培训、乱检查)等问题,更要对企业融资做好服务,缩短开工周期等,减少隐性成本。上海一年1300亿投资,晚一年开工投产,企业直接成本就是80亿元,加上错失的市场机会收益,达到200亿元左右。政府部门要有机会成本、机会收益和社会成本的概念。

4、经济运行工作要有具体工作抓手。

(1)借助经济运行监测网平台,做好月度监测分析,季度汇报亮点,半年研讨思路。

(2)定期开展调研,一手抓大(龙头企业),一手抓小(专精特新等潜力企业)。

(3)坚持服务企业办公室、减轻企业负担办公室等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制度,以及煤炭四方会议等机制。

(4)发挥研究机构的智囊作用。如依托上海质量协会开展的转型指标体系研究,对各区县转型情况进行评价。

(5)加强新闻宣传,多发声音,掌握话语权、发挥影响力。如做好税收百强信息与分析发布;借助“上海经信委发布”微信平台,做好对“四新”企业的宣传。

11 (6)加强服务企业工作。如针对企业上市,做好海关违规记录查询;通过网上直通车平台和服务企业办公室机制,将企业诉求单发各委办协调推进。同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对于企业的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开展针对性服务,尤其要关注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的需求,做好服务。

上一篇:读长征有感800字下一篇:加快max的渲染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