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改革论文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改革践行“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教师从“硬性灌输”向“问题导向”转变,学生由被动“容器”向学习“主体”转变,师生关系从“单向听讲”向“双向沟通”转变。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以课堂为平台,打造师生互动教学。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的“到课率“”抬头率”与“获得感”,使其成为塑造大学生灵魂的“金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生为本;问题导向;

针对思政课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本文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阐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简称“原理课”)为例。原理课教学改革,就是要彻底改变过去在“灌输”教学理念支配下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思政课课堂教学,真正建立学生中心原理课教学,扬弃“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理念及夸夸其谈的教学作风,让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成为“观众”与“听众”的沉闷课堂得以根本扭转。应把“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转化到原理课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强化问题意识,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与互动,在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独立思考意识的过程中立德树人,使原理课课堂从“一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课堂。

一、原理课教学理念面临的三重转变

1. 教师的“教”从“硬性灌输”向“问题导向”转变

原理课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思政课程。相对于知识传授,其价值引领意义更加重要与突出。原理课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听课”状态,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主要问题。这里着重探讨的不是教师“讲什么”而是“怎样讲”,不是学生“学什么”而是“如何学”,即探讨的是方式和方法,而不是具体授课内容。

关于“教”的问题,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感受最具有说服力,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最有发言权,体会也最为直接和深刻。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记笔记、抄笔记,老师在讲台上讲教案、读课件,师生之间很少交流沟通。授课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大部分知识并未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几乎是硬塞进来的,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弊端。“整个教学将重点放在逻辑化和系统化的知识传授与记忆上,忽视学生精神世界的培育与构建,没有充分挖掘书本中蕴含的真、善、美,教师成为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失去了生命的灵动性和美感。”[2]59勇于挑战传统权威的思想火花初露端倪,就遭到轻易的否定与不屑,学生的个性与兴趣、逆向性与发散性思维被压抑、被贬低,没有展现的机会,其学习的主体地位无从彰显、名不副实。

“传统教学普遍存在着一言堂的状况。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绝对权威,这种权威性展现在知识和道德两个层面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往往在舞台上表演独角戏,实行的是‘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打你通’的一板一眼的方法。学生是知识的‘储蓄罐’、伦理的‘美德袋’。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质疑精神,损害了民主的氛围。”[3]58这已经成为传统应试教育顽症的“临床表现”,很多在教学第一线的原理课教师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近些年来,家庭、学校与社会都在呼吁素质教育,且有不少关于素质教育的研究成果问世。但是,这并不等于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已经贯彻了素质教育思想和创新理念,将素质教育思想理论和创新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如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一样,有较大的难度。

素质教育思想和创新理念难以真正到位,难在哪里?应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来探讨。首先,这是历史惯性使然。应试教育在多数家长、学生及教师的心底就如一块长满青苔的巨石,难以搬走,这已成为一种惯性,不好“急刹车”。原理课教学的初衷是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与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如今却变成一些大学生课堂上消极应付、考试时突击记忆的无奈科目。其次,从现实领域来看,有三方面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一是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授课;二是学生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心态来听课;三是考试(教学效果的评价)的方式方法,也就是说,应该考什么样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考核。这三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根本改观,在原理课上实施素质教育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更谈不上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和大师级的思想家了。

原理课等思政课教学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优化教学手段”,“改革考试评价方式,建立健全科学、全面、准确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考核”[4]。完善的教学内容要通过一个好的形式来体现。“为了使考核方式体现学生主体的原则,就不能仅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情况。通过改变考核方式形成对教学模式变革的倒逼机制,从而带动整个教学模式的变革。”[5]在全国高校思政课改革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为了贯彻落实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及“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原理课教师“教”的改革思路可以概括为:遵循思政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宗旨,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形成师生“双边互动”课堂教学。应根据原理课的不同内容,强化学生为本、问题导向,支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经过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性,加强师生“双边互动”,更好地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使原理课教师的“教”从“硬性灌输”转变为“问题导向”。

2. 学生的“学”从被动“容器”向学习“主体”转变

在传统原理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习惯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头脑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变成了“容器”“懒鸭子”与“复印机”。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听老师讲,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师生双方合作“愉快”。这里的“愉快”并不是真正掌握知识的愉快,而是不用劳神费力的愉快。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希望改变传统原理课堂上沉闷的“满堂灌”模式,改变那种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局面,但又习惯于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因此当真正面对素质创新教育的时候,显得不知所措。“这种课堂教学过程从根本上忽视了人的因素,只见知识不见人。教师与学生各自以职业化的角色参与教学活动,主体性丧失。教师忽视自身生命价值与意义的实现,以制度化的‘职业人’按照规定路线教学;学生遗忘自身的主体性,不参与,不思考,不质疑”[2]59。

长期以来,大学生已经习惯于课桌上放着原理课教材、笔记本,机械地抄写着老师“权威”的知识,或者是用手机把老师挂在课堂上的PPT拍摄下来,背会了能够应付考试就万事大吉。其思想政治理论与思想觉悟水平的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以及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创造性地开拓思路与开展工作的能力等都成了纸上谈兵。因此,大学生应明确认识到在原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逐步摆脱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融入素质教育。大学生并不是一个被填塞的“容器”,而是有主体意识的、学习的主人。认识到这一点,原理课的教育目的才能够实现,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3. 师生关系从“单向听从”向“双向交流”转变

习近平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6]教学改革会遇到各方面的困难,但不能“因噎废食”。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给学生主动权,就得“灌输”。其实,“灌输”只是原理课教学的一个原则,而不是具体方法。长期以来,师生关系过分强调学生单向听从,而忽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沟通。原理课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得到思考和创造的满足、个性的发挥和展现,及收获智慧的喜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往过程,必须注重发挥师生之间的积极参与,通过一次或多次商谈对话,形成对某一问题的升华过程,达成思想、价值观念的共识,并在实践过程中自觉践履。”[3]57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从“单向听从”转变为“双向交流”,以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7]在原理课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以往“权威”“尊严”的形象,倡导师生民主平等,给学生一个展示思想火花的机会、一个张扬价值追求的机会。要尊重学生的思想表达,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探讨问题,自觉放弃以往的被动听课状态。学生并不是车间里等待加工的零部件,可以用统一的机床去加工、塑造,相反,他们是有个性、有不同思想和兴趣爱好的个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做好“主持人”角色,创造宽松的环境,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应鼓励学生勇于表述思想,切不能为了图省事,为了整齐划一,扼杀了学生思想的火苗、表达的冲动和创新的端倪。

二、原理课“以生为本”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1. 以问题为导向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在原理课课堂教学中,要高度关注现实问题,探讨、说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与“困惑”,实现原理课从知识教育向价值培育的转变。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冠疫情进程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全球防控新冠疫情实践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首先,教师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够真正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在“授业”的同时注重“传道”,从而使原理课教学立德树人的初衷得以回归和实现。为此,原理课教学“要突出理想信念这个灵魂,补钙壮骨、立根固本,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8]。这是原理课教学要完成的根本任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用理性智慧征服学生,以风趣幽默吸引学生,以鼓励引导启发学生,提高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与亲和力,支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积极参与。要提倡欣赏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批评少一点、处罚少一点。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太阳就是来自于教师那温暖亲切的目光,它激励着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其次,教师要提升问题意识,明确原理课要阐释的主要问题。如怎样把高中阶段的知识点与大学教材相衔接,怎样实现原理课从知识教育向价值培育转变,以及怎样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等等。要根据“问题导向”教改思路与教学理念,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案、PPT课件,在授课时结合当前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诸如全国、全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民生问题等。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时事问题的关注度,激发家国情怀。因此,作为任课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

再次,改变传统原理课教师固守讲台、“满堂灌”的授课理念与习惯。原理课教师要尝试、体会做课堂教学“主持人”,引导、组织与调动学生,把一部分表达思想的时间与机会留给学生。教师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要保证班级学生能够有展现其思想观点的时间与机会,从而更好地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使“教师从主讲人变为主持人、组织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师生之间平等互动,最终获得共同认可”[9]。

2. 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隐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步确立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在思想上得到认同,在行动上得以执行,让“双边互动”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沟通的常态。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践行素质教育,从而彰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要培育、提升学生的思考问题意识与主体地位意识。在原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认识、领悟自身参与教学互动的重要意义,鼓励、激发、开拓学生的思考习惯与思维能力。必须摒弃“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理念及夸夸其谈的教学作风,增强原理课教学的实效性。在原理课堂上,应引领学生随着教学进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讨问题,深刻体会到自身是学习的主体,从而使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观点不仅体现在教材中,而且能够进入大学生的灵魂深处。

其次,教案与课件应贯彻执行“以生为本”教育教学理念。“学生不再是传统课堂中的一个被动的听课者,更多的是一个参与者。”[10]在以学生为中心逐步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理念的引领下,应围绕学生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导入教学的具体问题及与学生互动的具体话题等。在这一教学理念引导下,应突出问题意识与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善于及时发现并给予其展现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话语权”的提升,并因此而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诸如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年新版教材每一章节的内容,恰当运用教学案例安排情景剧等,鼓励学生参与,使学生掌握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观察、理解社会生活,为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为其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奠定人文素养,特别是思想政治素养。

3. 以课堂为平台打造师生互动教学

在原理课教学过程中,要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互动课堂为平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教师讲授、案例分析、主题发言讨论、分组讨论、学生上讲台限时发言或主讲及情景剧等。在应用这些方法时,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首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互动课堂为平台的原理课堂教学,对教师与学生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角色进行说明与定位。在“以生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加强师生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与“抬头率”,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原理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型原理课堂教学的适用原则为:根据不同学院、专业、班型及学生实际情况等,设置不同的问题并且灵活组合,创新使用。在此过程中,应不断调整、丰富、发展,并将具体调整的思路、丰富的内容、发展的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趋势整合提炼,因材施教、立德树人。“把考核重点从单纯考查学生知识储备情况转变为全面客观考核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体现思政课考评机制的科学性,对思政课教学与学习形成正确的导向性作用。”[11]

其次,在课堂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形成原理课堂学习“共同体”。“课堂学习共同体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启发下发展起来,由师生共同营造,激扬创新思维,给每个成员提供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审视你我、分享成果的教学平台,是学习者在探寻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工具和资源。”[12]应引导、鼓励学生从过去传统课堂中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改变只用眼睛与耳朵的状态,用心领悟知识、主动表达思想,全身心参与,从而在师生、生生之间形成思想火花碰撞的互动教学课堂。

最后,增加学生话语表达环节的机会与时间。要求学生把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与自身的生活实际情况相联系,列举出生活中哪些现象体现了所学内容,或者所学内容帮助自己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中得到锻炼,有利于其对原理课的真正理解与掌握。这种话语表达形式能使教师更了解学生对于原理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检验教学效果提供帮助,进而为后续的授课做出及时必要的调整。随着学生对原理课内容的理解、掌握、运用,他们的认可程度和兴趣也会提高,这样能够帮助他们为确立马克思主义人生境界夯实基础,从而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结语

总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形象地讲,原理课就是要塑造大学生的灵魂、铸造大学生的信仰,并把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消化、理解与吸收的基础之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原理课传统教学是一种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灌输式”“填鸭式”的刻板、僵化的思政课教学。如果其缺陷、弊端得不到弥补和纠正,就会影响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贯彻落实,就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施行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改变原理课传统僵化教学势在必行。在原理课课堂教学中,应确立“以生为本”教学理念,以问题为导向,引导、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参与教学的勇气与习惯,形成民主平等、互动良好的师生关系。真切践行素质教育,在互动教学课堂中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授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讲授过程中,原理课教师要做到认真投入、感情真切、以情动人、风趣幽默,带给学生智慧和快乐,用知识的榜样和人格的魅力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提升学生的“出勤率”“抬头率”与“获得感”,使原理课成为塑造大学生灵魂的“金课”。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8(1).

[2] 马宝娟.生命在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追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1):58-62.

[3] 刘胜良.商谈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5(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教社科[2015]3号[A/OL].(2015-10-09)[2022-01-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509/t20150923_210168.html.

[5] 张云霞,江慧.以微课为契机的高校教学模式变革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6):35-37.

[6]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7.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7.

[8]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4.

[9] 于永成.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再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6):66-70.

[10] 蔡静,王妮.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之探索:以兰州文理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为例[J].大学教育,2016(10):71-73.

[11] 杨志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6):69-73.

[12] 张建伟,孙宴青.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98.

上一篇:初中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性论文下一篇: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