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道德教学反思

2023-0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七上道德教学反思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现状与反思

摘要 面向学生,在认识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优化使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反思如何让学生将职业道德与法律转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标准。

关键词 教学现状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方式 教师备课资源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立体化培养体系

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力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产业转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必然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具备适应岗位工作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适应职业发展的素质。面向未来,要让学生“会操作,会合作”,“有技术,有涵养”,因为企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既需要关注课堂理论教学,也需要学以致用,融入学生的生活。所以,思索如何让学生将职业道德与法律转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标准,真正融入社会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很关键。

一、当前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现状

当前德育课程尤其是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问题有:首先,如何唤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其次,如何让学生在校期间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道德品德和法律意识,如何在未来从事职业过程中持续完善自己的人格,更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是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对于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兴趣。从两个方面分析:我们面对的学生如何?第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他们感兴趣吗?

1. 中职学生现状

目前中职学生的情况:未成年人群体,人生观、价值观尚待建立,可塑性极强。但是整体素质偏低,普遍存在着缺乏学习兴趣。

同时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各种不良信息影响导致学生尤其对职业道德部分认为“假”、“大”、“空”,“不想听”“不相信”“不想做”。

2009年教育部课程改革,教材改革之后有了一些变化。

2.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特点

德育课程改革后,我校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有以下两大特点。

(1)新教材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全书对教材五个单元12课32学时的教学内容。第一、第二单元从礼仪过渡到道德,从基本职业道德谈到具体职业道德,内容涉及学生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到遵守职业道德要求;第三单元到第五单元从宪法学习开始学会做合格公民,再谈到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基本法——民法、刑法、婚姻法、合同法、环保法等,在了解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基础上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2)新教材教学结构希望调动学生。新教材弱化了知识的理论性,强化了理解性和可操作性,图文并茂,深入浅出。

但是,贴近生活的教材是引起学习的兴趣的第一步,还需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发挥教材的作用,为学生所用。

二、优化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实施条件

1.优化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方式

顺应教材由知识性向能力培养转变的变化,教师需要将教学方式由“教教材”到“用教材”,要由“教师主导”变为“学生中心”。为此,在熟悉新教材的基础上,也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

2. 优化教师备课资源

1) 教师教学贴近学生。首先,学习高效教学方法。多报名参加或者通过网络观摩学校、市级甚至省级、国家级赛课,向优秀的老师学习“学生中心”新教材的教法,一定能受益匪浅。其次,了解学校的学生。一学期选择四个不同专业的班级听课,整理出不同专业“个性”的职业道德要求,合理“用教材”,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映,更好的因材施教。

2) 教师备课贴近生活。针对新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通过网络查阅整理最新的道德养成、法律知识,拓展相关的“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素材和案例,让学生可以用教材学习知识点,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拓展素材和案例,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 优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教学手段有更加多样的选择。我们的教学选择有“一支笔”、PPT、网络资源。为了高效利用课堂时间,也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需要优化使用这些教学手段,主要使用PPT和网络法制类节目,如今日说法、社会与法等。每次上课前,将新知识以PPT的方式呈现,先给学生5分钟时间对新课的重点、难点进行了解。然后辅助使用“一支笔”提出问题,针对教学重点选择网络视听资源播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去思考,去解答疑问。这些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优化使用最终的目标还是要让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有兴趣学,有兴趣思考。

2) 优化教学方法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最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法,这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却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还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辩论法、任务教学法都可以组合使用。

在几年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养成边教学边思索的习惯,不断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同时也在考虑,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应该不止于课堂,更在学校中、社会里。在高效课堂学习之后,就是如何让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行动。

1. 构建职业道德与法律立体化培养体系

1)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融入日常教学中

在学期第一课,公布学生期末考试分两个部分打分,第一部分就是平时表现,占学期本门课程总成绩的40%。首先,有礼貌,尊重老师团结同学,遵守课堂纪律加分,迟到早退扣分;其次,作为学生,必须完成学期4次的平时作业,否则平时成绩为零分。最后,鼓励并加分的是,学生能积极地在课下收集整理身边或者网络了解到与职业道德与法律相关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通过这样的考评方式,让学生树立规矩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

2) 外聘法务人员法律讲座

校外优秀的法务人员是遵守职业道德的楷模,也有较高的法律专业认可度。更与很多失足青年有接触,尤其是公安干警,每年开学之后,邀请辖区干警到校给学生做讲座。让学生对身边的诈骗、贩毒等犯罪保持警惕,遇到危险学会正确自救和求救。

3) 营造校园法治文化氛围

学校在管理上应做到“依法治校”“以法育人”,在校规校纪方面应做到“有法可依”,对于学生违纪的行为,“依法办事”要照章处理,积极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前面的内容是引用--高校法学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反思与变革-柴丽 法制与社会),同时,可以在学校校园网站、校园内展板宣传新法。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养成关注并且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通过以上举措,营造文明校园,法治校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举手投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促进他们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的提高。

总之,要重视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同时也要认识到将职业道德与法律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标准,真正融入社会也是任重而道远的,这依赖学生的自觉、学校的长期配合,以及家长甚至社会正能量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者:陈莉

第2篇: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在历史、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下,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经济基础、教育观念等条件的制约,呈现出教学观念相对陈旧、教学方式较为单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的现实状况。同时,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中,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占了相當高的比重,这些学生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和身心特点,作为教学对象有其特殊性。因此,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课程)教学实效性模式,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应教学条件需要,符合教学对象特点,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切实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为此,笔者以湖南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样本院校,针对课程教学实效性展开调查研究,以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探寻到解决症结的之良方。

一关于现状的调查

1课程的教师队伍基本素质较好,受到学生肯定

根据座谈和问卷调查的情况显示,既使是在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里,从事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整体上基本素质较好,业务水平、政治素质、教学态度受到学生肯定。当问及课程教师的业务水平如何时,29%的学生认为老师业务水平很高,41%认为较有水平,21%认为还可以;当问及课程教师的政治素质如何时,42%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师政治素质优秀,40%认为较优秀;而对于老师的教学态度,学生们也是给予广泛认可,有46%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学老师教学态度非常认真,41%的学生认为较认真。

2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适合学生要求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问及学生“您认为课程教学的内容适合您的要求吗?”有75%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学内容适合要求和较适合。有77%的学生认为大多数章节对自己有所帮助和启迪。有87%的学生认为学校目前的课程教学对自身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很有帮助和较有帮助,有88%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加强自身法律素质培养很有帮助和较有帮助,同样有88%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自身道德修养很有帮助和较有帮助。在问及“您认为在高职院校里开设课程有意义吗?”有45%的学生认为很有意义,43%的学生认为较有意义。

3学生期待教学方法多样化创新

在关于教学方法的调查中,通过听课、访谈等形式的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每期一到两次的实践课的教学模式。而在对于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51%的学生认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法更适合该课程教学,另有32%的学生选择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问及“您认为哪些教学手段更适合课程教学”时,有34%的学生认为讨论式更适合该课程的教学,30%的学生认为教师启发式更适合,还有25%的学生倾向于实践式教学,另有23%的学生选择了案例式教学。当问及多媒体教学对本课程是否有必要时,85%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和较有必要。

4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根据对课程的考核方式的调查,发现该课程通常采用的考核方式是以闭卷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而问及学生“您认为课程采取什么考核方法更好”时,选择开卷考试的占57%,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平时表现为主作为该课程考核方式的占17%,只有8%的学生选择闭卷考试和写文章的考核方法。虽然不排除学生存在畏难的学习心理,但面对学生的期待,实践中的该课程考核方式确实显得较为单一。

5教学水平仍需不断提高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问及学生“您认为学校目前的课程教学的效果如何?”有18%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学效果很好,38%的学生认为效果较好,27%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还有17%的学生认为效果不是很好或是没有吸引力。这个调查结果不容乐观,说明有近50%的学生认为实践中的课程的教学效果一般,没有吸引力或不是很好。在实际听课和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任课教师对教学实效也不满意,认为自己备课细致,讲授认真,案例充分,学生的表现仍然差强人意。

二对于现状的反思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第一要素。在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课程的教师队伍基本素质较好,受到了学生的普遍肯定。另根据调查统计,该校担任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共16名,其中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6名,占37%,讲师7名,占43.8%,助讲3人,占18.7%,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6人,占37%,数据显示,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都较为合理。但要看到,与课程教学的实践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如副高职称中,副教授只有两名,其余4名均为中专系列的高级讲师,教授更是空白,不少教师仍然是在吃“老本”。同时,根据对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问卷调查,教学效果并不乐观,这种现实状况,使得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最主要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本身,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思想政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法律基础等诸多理论性知识,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理论、学识水平天然存在着较高要求。同时,该课程面向大学生承担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教育引导职责,责任重大,针对性强、时代感强,教师必须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与时俱进,丰富更新相关知识体系,贴近学生,深入社会,紧跟实践,牢牢掌握“第一手”素材,方能在课程教学中得心应手,适应动态发展的教学实践需要。

2拓展丰富教学内容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特点,这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坚定一贯地坚持主导性;另一方面,要在坚持主导性的前提下提倡多样性,不断拓展丰富教学内容,避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教条化”和“抽象化”,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落到实处。如在爱国主义的教学中,可以拓展丰富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等知识,使爱国主义有根有源、言之有物。还可以充分挖掘本少数民族中爱国主义资源,增进亲近感,促使情由心生。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教学中,可以拓展丰富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使学生在了解自身,认识社会的基础上,自觉学会在公共生活中与人和谐相处。教学内容就好比各种食材,只有选材得当、食材精美,才能让学生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3多样化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運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多样化的系统。在问卷调查中,有51%的学生认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法更适合该课程教学,另有32%的学生选择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而在教学手段的调查中,34%的学生选择了讨论式,30%的学生选择教师启发式,还有25%的学生倾向于实践式教学,23%的学生选择了案例式教学。显然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不再乐意接受传统的“填鸭”或是“满堂灌”,而是更希望突出自我的主体地位,期待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喜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种现状,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是对新时期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4改进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是促进教师教、学生学,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法。只有选择正确的考核方式,才能反映实际,实现目标,完成任务。传统的考核拘泥于书本知识和内容的记忆与复述,对于形成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视而不见,并不是衡量学生德育优劣的好方法。更严重的是,学生可能为应付这样的考试而采取相应的“高效”的学习方法,重知识轻能力,重考试轻践行,与德育课程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主要是解决学生的思想观念问题,必须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一些内隐的素质发展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应该考虑过程性评价,重视质性评价,突出表现性评价,积极探索多元化评价。如何对学生的德育考核评价更全面、更客观,这是相关教育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

无论是在问卷调查中,还是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都发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缺乏的问题。作为教育者,“教人先教己”,每一个相关教育者都必须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不断促进该课程的教学研究,切实提升本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尤其是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面对种种特殊因素,如教学条件相对较差(如多媒体教学课只占到总课时的19.3%,),少数民族学生众多(本次调查对象中,少数民族学生占82%),教学资源倾向于专业课等等。我们更应该深入思考,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出适应教学条件需要,符合教学对象特点,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模式,维护好少数民族学生权益,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的稳定。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对劳动力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理应顺应发展趋势,充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将更多的新生劳动力有效转化为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实用型技能人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马庆发.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1999.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刘湘蓉

第3篇:当代中国的道德状况及其反思

摘 要:当今中国的道德呈现“滑坡”或“失范”的态势,已经引起了大众的普遍焦虑。“我们的中国怎么了?”“中国人的良知去了哪里?”“人们心底的善念该如何守护?”从当今中国缺失道德的现象入手,提出如何加强道德建设的对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具有普遍伦理意义的“底线道德”原则;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民众道德教育过程。

关键词:道德状况;道德缺失;道德建设

毋庸置疑,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人们的道德水平却不容乐观,不能简单地说是“滑坡”,毕竟这种比较需要选取参照物,说道德缺失在某种程度上相对好一点。道德缺失是指在某个阶段,由于某种原因,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某种蜕变,道德的规范控制力减弱或者消失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道德失范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缺失的事例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一、当前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1.经济领域中的造假和欺诈现象严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欺诈行为、以次充好行为、坑害消费者利益行为的现象引起大众的普遍惊慌。“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瘦肉精”“转基因大米”事件、使得食品安全市场出现诚信危机。在金融、交通系统中,存在信用卡诈骗、倒卖票据、商业垄断等行为,都不断影响着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从以上事件中可以得出,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由于执法不严的结果,就导致商业领域中的道德缺失。

2.政治领域里的腐败和不作为盛行。中国人自古便是“以吏为师”在传统历史中,中国一直是“官本位”的社会,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然而在1978年巨大的社会变动下,长期形成的有效的规范、制度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官德败坏,官员对公民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的淡漠。这种政治伦理的实质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以权谋私、暗箱操作、贪渎腐败也大面积泛滥。在权与钱的勾结中执行“潜规则”,有些执法人员执法犯法、暴力执法、漠视生命等,缺乏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这些现象的产生直接损坏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形象,当前中国,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人们不再相信,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相反,公务员被定义为腐败的象征。从而,造成了社会的某些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3.社会生活领域中价值观异化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人们更加追求的是享受人生,重视物质的现实主义潮流,这种将金钱观摆在首位的价值观,是容易将世俗的东西取代了理想,功利取代了道德,将物质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作为人生追求的典范。正如马基利亚式的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功利主义哲学一样,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的景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私心观念极为普遍,人类互相救助的传统美德严重缺失,一部分人见死不救,少数见义勇为者在救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了伤害,而又常常面临无人救助的尴尬境地。比如“小悦悦”事件。在家庭生活方面,所谓的伦理道德严重错位,“包二奶”、“养情人”成为有钱人炫耀的资本、身份的象征。在学术界,盗版、剽窃、学术腐败等现象普遍存在。人们价值观的异化和错位,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不良的发展态势,丑恶的风气不断蔓延,人们心底的一份善念在风雨飘摇中摇摇欲坠。这些,将会带来中国社会的混乱,不利于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二、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正式向外界全面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理论。他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际上已经指出了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道德目标。为了实现和谐社会所要求的道德目标,必须找到道德缺失的原因。

1.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结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结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地域大、人口多、资源相对匮乏、生产力尚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公、贫富分化严重,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导致在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道德领域的缺失和诸多不和谐。

2.社会转型造成的道德缺失。社会学家认为,道德缺失的原因归因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在传统社会人际关系是简单的,是熟人关系。而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是陌生人的社会,是靠一种“契约关系”来维持的。在转变时期,可以说各种规范没有健全,因而就出现道德层面的缺失的现象。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也有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转型,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在这种转型与变革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变得熟悉而陌生。现在的法律法规是不健全,但不代表没有法律法规,不代表漠视规范,漠视一切的心理。正如老子所说:“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现在所面对的正是这样一种心理:什么道德?什么法律?所以,我们在建立规范的同时,面对的不仅是传统的规范,不仅是传统规范向现代“契约”转变的问题,也不仅是没有规范意识,而是漠视规范、漠视一切的心理。如何转变人们对规范的态度,如何让鄙弃规范转变成尊重规范?没有这种转变,法律、规范越多,违规犯法的事也就越多。

3.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我国当前阶段的发展中,经济的发展处于核心的地位,发展市场经济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道德层面的建立与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这就使得不少人有了“金钱至上”的想法。似乎只要赚到了钱,一切都是合乎道德的和崇高的。造成许多的社会正义伦理和道德底线被突破,被扭曲。在某些方面,人们被这种以个人利益作为动力的经济所不择手段,使其做出的行为即不受道德良心的约束,不惜败坏社会道德,以致造成社会道德沦陷。

4.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就是不断把道德转化为法律的立法实践过程。很多国家的发展经验也告诉我们,当GDP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各种社会矛盾更加突出,而当前的道德滑坡正是这些矛盾现象的折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制度机制与法律体系并不够完善,对道德不能形成很好的支持。就拿日常生活中偷盗行为来说,当我们丢失贵重物品时我们几乎对抓到小偷找回自己的物品不抱任何希望。当今社会的偷盗事件频发,可是落网并受到制裁的占到的比率并不高。如果长期让有德者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失德者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长此以往,人们便很容易有“人善被人欺,马善则被人骑。老实必被人欺,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永远无法出人头地”等想法,社会道德自然难以维持。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事件,一位在外地打工的父亲,由于温饱得不到基本的满足,不得已偷了一家包子店的几个包子。被发现后在网上受到了大量网友的谴责。偷包子这种行为当然是不道德的,可是我们换一个角度再想想这个问题,若是当前社会的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贫富差距缩小。这些偷盗事件会不会少一些呢?总而言之,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些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德文明的建设。

5.道德教育方法的缺失。我们传统的道德教育首先是从家庭教育开始,也可以说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人生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可塑性较强,长辈对晚辈的良好品行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之前,我们的价值观念是靠传统的儒家文化来支撑的,当时世人以读书为荣,而读书人又以修养自身良好的品行为重。目前现状来看,学校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并不能很好的挡住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歪风邪气。人生价值观、道德修养不能仅仅只是书本的教育,而应该更多地表现在整个社会环境中的熏陶和榜样效应对人内心引起的强烈影响。公民在校期间的道德教育,是一种简单化的形而上学,我们应将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生活实际联系,落实在生活的实处,形成系统性的道德养成教育。

三、如何加强道德建设

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目的是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为道德建设奠定物质基础。而提高生产力需要中央决策者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提升生产力一个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成型,但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因而必须强化行政监督、民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的力度,使之成为法制监督的必要补充,在多层次的监督作用下,市场经济的运作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就会自觉遵守市场规则,严守道德行为规范。

2.建设具有普遍伦理意义的“底线道德”原则。“底线道德”这一原则,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应遵守的最起码的行为准则。法国大文豪雨果的《悲惨世界》有一句非常发人深思的名言:“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是为人的常规。”我们由于长期缺乏层次性的道德教育目标,从而要求公民都“公而忘私”,将道德与私心对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文明的标志被许多人误解为仅仅是科学技术的发达,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东西反被中国人继承了,如官本位的思想,重男轻女的思想,错误的文化观念深入人心。可以说,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犹如一个同心圆,尽管同心圆所涉及的范围和深度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也有一个道德核心标准———“底线道德”即意味着道德价值目的和依据也可能有所不同。公民应具备共同的底线道德,比如人类自身特有的人道仁爱,家庭伦理以及社会公德。随着市场现代化的进程,建立一个普遍核心道德规范的定位,是我们公民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建立道德底线,首先就是要对人权的尊重,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关注,我们要将道德适用的范围扩大,使得每位公民都能履行道德规范,同时也将道德标准降低到每一位普通公民均能接受,这也是公共的道德准则。道德底线的建构是道德现代化,道德发展的趋势,也是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条件,是建设新型道德体系的基础工程。

3.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目前阶段,我国法制建设尚未健全,面对造成违法违纪的,败坏社会道德的惩罚力度还不够,比如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对于制假售假,违反我国产品质量法相关条例的,一定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责任,其次,出现个别行政单位执法不严,执法弹性过大,出现“以党纪代替法律处罚”的现象,司法人员、政府官员作为社会公共权力的掌握者,他们负有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的义务。连这些社会公正的守护人都为了私利而弄虚造假,那就证实了公共权力的霉变、腐烂,社会诚信则将化为云烟。权大于法,使法律臣服于公权,整个社会就会导致出现“人们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的不良后果。最后,强化监督机制,向西方国家借鉴经验,将好的道德行为如: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等道德规范有条件的法律化,将不道德的行为给以重罚,可以说,道德法制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在法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双重作用下,才能进一步规范人们的行为,只有加强道德法制化过程,才能进一步规范人们的行为,即使是面对毫无道德良知的人,也会大大减少其不良道德行为的发生。

4.完善民众道德教育过程。在当今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行为主体的功利性思想也是导致社会道德缺失的因素,然而在教育方面,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在受功利原则驱使下,家长在教育方式上也更加急功近利,只是片面地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道德教育可能也更流于形式。他们追求更多的是物质享受的实利主义,价值观也用金钱观衡量。因此在我们接受教育的那一刻,一定要淡化行为主体的功利性思维,全方位的进行公德教育,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道德教育活动,提升全民的道德认知,形成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道德自律的社会氛围,促进和谐社会道德目标的实现。

最后,我们所要建构的新型的道德体系,它必须是包括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改革开放的道德新理念,符合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道德观念,具有现时代中国社会批判和创新精神,融汇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和国外现代道德理念,并使这几方面融为一体。当前,面临道德缺失的现状,每一个中国人应当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国家政府要建立全面的保障机制,真正落实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信,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为构建新型的道德体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江翔.关于道德建设的几点认识[J].闽江学院学报,2002(10).

[2]周建华.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三论[J].社会科学,2002(12).

[3]张映芹.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0(1).

[4]周庠聪.道德缺失:和谐社会的绊脚石[J].理论界,2006(10).

[5]秦晓.当代中国问题:现代化还是现代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6]阿艳芳.道德“滑坡”了吗?———对当代中国国民道德素质的一个理论视点[J].毕节学院学报,2009(3).

作者:乔杰

第4篇:七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及目标要求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本单元包括“中学时代”“学习新天地” “发现自己”三课。 本单元目标要求。1.了解中学的新特点,积极调试自己的心态,尽快融入新的环境。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3.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4.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动。5.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本单元包括“友谊与成长同行””“交友的智慧”。 本单元目标要求。1.懂得友谊在人生旅途中的重要性。2.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3.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4.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本单元包括“师生之间”和“亲情之爱”。

本单元目标要求。1.理解师生情和亲情的重要性,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心态。2.正确处理和老师、父母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本单元包括“探问生命”“珍视生命”和“绽放生命之花”三课。 本单元目标要求。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二.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

2、认真细致批改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

3、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

4、虚心学习,本期听课不少于10节,多听与政治历史科相关教师的课。

5、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三、学情班情学生动态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

51、152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这班子学生大部分都基础比较扎实,但理解能力有待加强,上课时都有表达的勇气,但是表达不到重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做题时主观题的回答总是回答不到重点。作为一个负责的老师,不只是把好学生教得更好,而是更应把潜能生给教好,好学生谁都会教。为此,我大致列出基本目标是:使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四、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第一周 第一课第一框 第二周 第一课第二框

第三周 第二课第

一、二框 第四周 第三课第一框 第五周 第二框 第六周 第三框

第七周 第四课第一框 第八周 第二框 第九周 第三框 第十周 复习迎考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 第五课 第十三周 第六课 第十四周 第七课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复习迎考 期末考试

第5篇:部编七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七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第5课《秋天的怀念》

本课我依然采用“前放后收”的教学方法。

前半时,让学生自读:概括故事主要内容;找出自己认为最感人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讨论两处“好好儿活”的深意。

后半时利用多媒体将相关知识系统化,既是对学生口头表达的回顾整理,也是给学生补充笔记的空间与时间:作者的相关资料;重点语句的理解;作者相关作品的拓展阅读„„

上完后,觉得两课时还是没上过瘾,学生读得还不够多,不够深;一三段的母子对话练习没有进行;课后对加点词情感的体悟还未进行。计划再加一课时,将未完成的任务圆满完成。

2017.9.27 第6课《散步》

本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我是利用此文进行写作方法指导。结合本课的写法,向学生介绍“六笔”教学法——轻点一笔,概说事件;交待一点,介绍原委;穿插一笔,烘托点染;简叙一笔,略写事件;巧折一笔,写出波澜;深化一笔,表达感悟。

结合课文介绍完“六笔”教学法后,拓展阅读了两篇文章,一篇《三代》,思想内容上与本文相近;一篇《鲇鱼跑了》在写作方法上对应“六笔”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也不是我创造的,是在一次培训中学习的。依据一课一得的原则,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一种简单的记事方法。

本届孩子的写作能力的确是很差的。我也是很发愁。最近也在想办法,希望能细细地指导几节作文课,让学生对作文有些最基本的认识,会写基本的记叙文。

课后才意识到,本课有一个写景的段落很美,也可以借助此进行写景的指导,只不过课堂容量有限,没有时间进行了。这是一个疏漏。

计划利用一两节课将前两单元课文中描写景色的句子进行一次整理,组织同学们细细地读,再积累下来——语言不就是这样习得的吗?读一读,写一写,慢慢就内化成自己的了。

2017.9.28

第七课《散文诗两首》

诗怎么讲?散文怎么讲?散文诗应该怎么讲?

细细分析?解了内里味道,再说,又有几人能把他们的内容讲得透?

就此翻过?学生的文学熏陶如何而来?不是误了编者的用意? 我的做法:读。反复读;拓展读。

我们先读了课后介绍散文诗与泰尔、冰心的资料,有了基本了解后,自读课文。根据课文旁批,只简单思考两三个关乎课文主旨理解的问题,其他细节暂且放过。之后让学生大量阅读、积累冰心《繁星》《春水》中的代表诗作。积累之后,再反复阅读。

遗憾的是没有给学生留下一些尝试仿写的时间。如果在学生反复阅读基础上,让他们选择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再仿写几句,学以致用,让学生也品尝一把当小诗人的感受那会更好,如果学生作品不错,甚至可以出本小诗集,那对激发热爱新诗的学生将会有更大的作用。这是课后思考的遗憾之处。

2017.10.10

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

文言文怎么上?简短文言文怎么上?

我一般是长文短教。简短文言文基本不教——似乎很懒哦——不过懒教师往往更受学生欢迎。

从话题导入新课,简单介绍《世说新语》此书后,出示五个学习任务。

学生10分钟自学与组内研讨(两项基础内容——朗读、词句翻译;两项思考内容;一个拓展内容)。

将五个问题分解成具体的10个小问题,明确展示方法。各小组抽签,5分钟时间准备。

按抽签顺序依次展示:去标点读两文-抽查部分重要字词翻译-翻译全文-课后两道研讨题-一道拓展题。每小组展示后,可以随机抽取别的同学回答问题。

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第一节前半节课是学生自学与小组学习,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后半节课开始展示,尤其是到了展示后提问环节,学生是最了解学生的,他们提的往往是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这也迫使这些孩子努力聆听别人的讲解。

在思考研讨部分,老师适当进行追问,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深入化。拓展部分学生能谈出自己的感情即可。

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男女生同学竟出来了一个小生成——关于“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哪句更好,形成了小小的辩论高潮。

这样的课堂,不能说纪律好。因为孩子们思维激活了,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很热烈;也不能说课堂无纪律,在别人发言时,我们规定是不可以乱说话的,一会听不清,学不到,后面的提问自己就有问题了,二是有班规制约,乱说话者小组成员都要扣分。也许,这样的课堂就叫“严肃”“活泼”吧。

这样的课堂,学生上后是满心愉悦的。看到孩子们因为学习而快乐也应该是老师最幸福的事吧。

2017.10.10

第6篇:部编七上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作文教学反思

《学会记事》作文指导

有了第一次系统指导的成功经验后,我又设计了这第二次的作文指导课——学会记事。

写人记事是中小学生的主要写作内容。写人也离不开记事,所以学会记事可以说是他们写作的基本功。

我们从学习过的两篇文章入手——《秋天的怀念》《散步》,总结怎样把一件事写清楚,包括回忆我们之前借助《散步》总结的作文六笔法。

然后列出生活、学习、社会观察片段,拓宽学生的思维。 又以同学们最熟悉的素材——送雨伞作例子,分析怎样把一般的素材写出新意。

最后出示了两篇优秀例文,让学生自己去读。

两节课下来,可以看出,我们一直在拿具体的文章进行分析与学习,没有空洞的理论与概念。这些例文、分析、总结,我也是让学生分段来读的,投影上的文字我基本上不读。

一方面,减少老师的话语量。

另一方面,也是在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看出,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一些孩子的朗读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他们原来的整体朗读水平是比较差的,语不成句现象比比皆是。)

同时,对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也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就连旭同学、蓉同学、壮同学,也可以看到他们时不时举起的小手。 课的最后,我们布置了一个练习题《那一次,我真》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还没来得及写作。计划在月考活动后,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课上练习一篇比课下布置十篇作文作业还有效果;对于七年级的这群毛头小子,高质量的一篇比应付的十篇有效得多。

2017.10.10

第7篇:七上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 第一框 和朋友在一起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友谊的力量,学会与朋友建立真正的友谊。 能力目标: 积极寻找朋友,把握原则,善交益友,不交损友。

知识目标: 明白朋友对一个的影响很大,要善交益友。懂得友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友谊的力量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友谊的力量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分析法。 【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环节】

一、复习巩固

1、怎样理解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2、怎样才能飞得更高?

二、导入新课

导语:有人说,友谊是心中不落的太阳,让人勇往直前;有人说,友谊是美丽无价的宝石,让人无比珍惜;有人说,友谊是悠扬和谐的曲子,让人心旷神怡„„ 你心中,友谊是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

三、讲授新课

【活动一:友谊故事会】

阐述:人的一生会拥有许多的情谊,友情无疑是最珍贵的一种。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方式歌颂着友谊,

也留下一段段佳话。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世代为人们所称赞。 学生讲述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幻灯出示:“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列子·汤问》 引导:因此,留下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后来,钟子期因病逝世,伯牙就悲痛欲绝地摔破了琴,扯断了弦,发誓终生不再弹琴。人们又留下了“伯牙摔琴谢知音”的佳话。关于朋友间的美好友谊留下了很多典故。同学们,你是否拥有这种珍贵的情谊呢? 【活动二:交流中感悟】

学生交流教材39页“我的朋友图”。

设问1:上初中了,你的朋友圈发生了什么变化?

归纳:朋友圈由“熟悉”到“增加了几分陌生”;有的同学朋友圈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有的同学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设问2:在新环境中交友,会遇到什么困惑、麻烦?

点拨:与新同学交往缺乏感情基础;不被理解,甚至容易被误解;担心被拒绝等。 设问3:如何在新环境中结识新的朋友?

引导:真诚友善地对待他人,和他人友好相处;敞开心扉,积极乐观地接纳新同学;在恰当的时候主动关 心帮助同学等等。

设疑:现在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生活中没有朋友,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讲授:没有友谊的生活是没法过的。古代拉丁谚语说,生活里如果没有友情,一座城市就如同一片旷野。

中学生随着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的愿望在同龄人那里更容易实现,离不开朋友。

设问:有同学认为,没有朋友自己感到孤单, 有了朋友又增添了不少麻烦?你怎么看? 点拨:对友谊的渴望,是心理需要,没有朋友,会感到孤单。在与朋友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这都是正常现象。只要彼此真诚相待,和善相处,就会收获美好的情谊。

【活动三:畅所欲言】

过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身边有什么样的朋友,我们就容易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是友谊的力量。你的朋友对你有哪些影响?请同学们交流41页的“朋友影响力”图。 设问:仔细分析你写出的“朋友的影响”,看看这些“影响”都是什么性质的影响?如果是积极的影响说明了什么?

引导: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如果是积极影响说明我们交到的是益友。 事例:小龙的变化 小龙是某校初二2班的学生。上初一时,小龙活泼好动,非常贪玩,时常违纪。虽然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但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在班级位于中下游。

上初二后,班级新调了座位。前桌的小天成绩优异,数学成绩尤为突出,各方面表现出类拔萃。同样喜爱数学的两人,很快有了共同的话题,从课下探讨数学问题,到周末相约一起游玩,无话不谈。小天喜欢打篮球,小龙就成了陪练。

一学期结束了,老师和同学们发现,原来那个贪玩的小龙不见了,现在的小龙,文明守纪,学习踏实努力,成绩进步显著,数学成绩尤其突出,还成为了班级篮球队的替补队员。

设问1:小龙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设问2:带来这些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设问3: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点拨: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对我们产生积极影响的朋友就是我们要交的“益友”。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与热爱学习的朋友交往,我们会变得乐学善问。

【活动四:讨论探究】

设问:小组讨论总结“益友”的标准,益友怎样影响着“我”? 引导:《论语•季氏篇》孔子言论(见幻灯)

总结分析:品行方面:影响“我”做积极向上的人;带动“我”关心帮助他人,做善良的人等。知识技能方面: 帮助“我”答疑解惑; 陪伴“我”共同探求新知等;

说明:相反那些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我们要远离。把那样的朋友通常称为“损友”。 分析:损友会使自己误入歧途;无是生非,不务正业;建立错误的价值观„„ 幻灯:关于对损友的进一步认识。

资料:一项青少年犯罪调查显示:男生因交友不慎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83%;女生占73%。九成青少年涉毒因交友不慎。

启示:善交益友,不交损友

拓展:《孔子家语》文段 过渡:我们和“益友”之间建立的友谊对我们产生哪些力量? 【活动五:诗句续写】

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 因为朋友,多了一份对自己的欣赏; 因为朋友,我们勇敢地战胜了困难;因为朋友,我们„„ 归纳整理:朋友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友谊促进了彼此的进步;朋友让我们学会了与人相处,友谊让我们享受到了交往的快乐; 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美好。

四、收获感悟

五、总结希望:希望同学们善交益友,不交损友,拥有纯净的朋友圈,感受友谊的力量,享受友谊的美好!

六、随堂检测

七、探究作业:

1、你喜欢什么样的朋友?

2、分享自己交友的故事。

3、P47帮助小川。

4、搜集朋友、友谊的名言。

第二框

深深浅浅话友谊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视友谊,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对待友谊,能正确处理交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 知识目标:了解友谊的特质,知道什么样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 【重点难点】 重点:友谊的特质。

难点:正确处理交友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分析法。 【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环节】

一、复习巩固

1、朋友的重要性有哪些?

二、情景导入

老师讲故事:上课老师要检查作业。小强由于只顾玩游戏而没有做作业,他非常焦急。他看到好朋友小亮后,让小亮把作业拿来给他抄一下,否则,作业完不成,肯定要被老师批评了。可小亮很为难,让他抄,自己违背了对老师的承诺;不让他抄,小强要挨批,小强也肯定会埋怨自己,他该如何做呢? 学生回答。师:一边是老师,一边是好朋友,小亮确实很为难,他到底怎么做才是对老师,对好朋友小强负责任的表现呢?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友谊的话题——深深浅浅话友谊。

三、讲授新课 【活动一:交流感悟】

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朋友的特点。P44填写后交流。

思考:(1)在友谊中,什么特质是重要的呢?(2)与同学分享后,你发现哪些特质赢得的支持率较高?

答案提示:(1)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填涂。

(2)如:理解、信任、忠诚、友善、平等、帮助、诚信、亲密等特质赢得的支持率较高。 感悟:有意思一种亲密的关系。 【活动二:探究分享】

教材P45上面探究与分享及阅读感悟。思考书中两个问题。

答案提示:(1)我帮助了李鸣,而李鸣却不愿帮助我,所以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2)帮助朋友,并不意味自己会受到损失。我们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提高自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要共同分享,也要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学生齐朗诵古诗《木瓜》,感悟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活动三:讨论探究】

教材P45下面探究与分享,学生交流书中问题。

答案提示:(1)我赞成"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友谊是纯洁的、不应带有功利性的。朋友确实可以帮助我们,但交友不应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这样的友谊并非真正的友谊。 (2)分享和分担,并不是对等的。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但并非绝对的对等。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活动四:情景分析】

教材P46上的探究与分享,分析问题。

答案提示:(1)文中的"我"期待一种纯洁的、心灵相遇的,超越物质条件、学习成绩等的真挚友谊。

(2)因为小美常常有意无意地与我比这比那;小美没有正确对待参加歌咏比赛的竞争。 (3)我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对方变了,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活动五:你说我说】 分析教材P46下的探究与分享。 答案提示:(1)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就不会沉溺于失利的痛苦。只要是公平的竞争,就不会伤害友谊;反而,友谊在竞争中得到升华、深化。(2)朋友赢并不意味着自己输。在竞争中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活动六:出谋划策助小川】 教材P47探究与分享,学生提出建议。

答案提示:(1)"我"应坚持原则,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而且还要劝阻小川也不做。(2)不是的,因为这样做只会使小川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3)不应该。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讲义气""够朋友"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其实,当朋友误入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四、收获感悟

五、总结希望

六、随堂训练

1.下列属于友谊特质的有( )

A.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B.友谊是平等的

C.友谊是双向的

D.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2.友谊离不开现实的条件,你认为什么样的友谊更能经得住时间和风雨的考验( ) A.两肋插刀,八拜之交

B.志同道合,志趣相投

C.海誓山盟,推心置腹

D.甜言蜜语,各取所需

3.同学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应该与人为善,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下列选项中,最受欢迎的同学是( )

A.小文:"学习那么差,我才不搭理你呢。"

B.小洁:"就算我错了,我也不道歉。"

C.小明:"教会你解这道题,我也很开心。"

D.小新:"你们什么都不懂,还是听我的吧。"

4.放学路上,两位同学就友谊问题争论了起来。同学甲说:"对待朋友要真诚,要坚持原则。对于朋友身上的缺点,不论大小,都要明确指出来。如不改正,就要和他断交。"同学乙说:"不对,对待朋友要宽容,要互相谅解,不管朋友犯了什么错误,我们都要支持他,否则还叫什么朋友?" 请你对甲、乙两个同学的观点加以辨析。

答案提示:

1、ABCD

2、B

3、C

4、甲、乙两个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因为:①我们对待朋友要坚持原则,在原则面前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来维护所谓的友谊;②发展真挚友情要学会宽容、胸怀大度,不斤斤计较。但宽容不是怯懦,更不等于无原则地对错误的行为一味地纵容和退让;③在交友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原则,分清是非,又要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注意求大同存小异。总之,我们要把坚持原则和宽容尊重有机地统一起来;④同时,我们还要敢做诤友,朋友有了错误,我们要敢于指出来。朋友存在不足,我们可以友善地提出来并帮助朋友改正,我们要与朋友互相帮助、共同发展进步,自觉做朋友的益友等。

七、探究作业

1、介绍你是怎样交到好朋友的?

2、搜集名人伟人交友的事例,交流感悟。

3、你是怎样维护友谊的?

4、P53的拓展空间:谈谈你的看法。

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让友谊之树常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尊重、宽容、诚信、与人为善等是交往的品德。初步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学会和同学、朋友建立发展真正的友谊;友爱同学,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友情。 【能 力】

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学会与同学、朋友正确地交往与沟通,提高与同学、朋友交往的能力。 【知 识】

1、懂得同学友情在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朋友正确交往的方式。

2、 知道礼貌是交往的必要前提。

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会与同学、朋友正确交往的方式,提高与同学、朋友交往的能力。 知识链接:懂得同学友情在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学习方法:事例引导式,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同学、朋友、友情的重要性!友情是我们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生活离不开朋友,人生离不开友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交朋友、和同学、朋友建立友情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怎样交朋友,怎样建立友情! 板书框题:

让友谊之树常青

二、预习导航,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学生在看书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

1、建立和发展友情的前提是什么?

2、怎样尊重朋友?

3、如何理解宽容?

4、如何理解朋友间的关爱、帮助?

三、合作探究,享受快乐

学习指导: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小组讨论,集思广益。

1、平等•尊重•真诚”

活动一:(材料P61页)阅读讨论:

说一说:自己愿意与上述哪些同学交朋友?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从中应体会到:与同学、朋友交往,首先要做到平等、尊重、真诚(板书)。

想一想:为什么要做到平等、尊重、真诚?应该怎样做到平等、尊重、真诚呢? (2)怎样做到平等、尊重、真诚(教材P62页)

2、理解宽容 活动二:

想一想——如果与到下列下列情况,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教师讲述: 朋友相处,难免出现分歧、摩擦、争执等。但如果我们理解、宽容朋友,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他人,对他人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友谊之花一定会绽放得更加绚丽! 活动三:我该怎么办?(见教材P63页)

请为这个故事续写可能的结尾:

小方 „„

参考结尾:小方这次不答应他的要求,说:“那可不好,考试成绩不能作弊,我相信你会考好的。“在小方的帮助和鼓励下,小袁考出了好成绩。他们不仅是学习上的好伙伴,更是生活中的好朋友。

3、关爱 • 帮助 活动四:

想一想: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会怎么做?(指导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讲述) 教师讲述:

在人的一生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任何人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都需要来自同学、朋友的关爱和帮助。

想一想:当同学、朋友遇到困难和不幸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教师讲述:

我们应该毫不由于地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所能给予热情的帮助,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幸灾乐祸。

四、学生畅谈收获,进行总结。

五、当堂检测

1、荡起友谊的双桨小梅与小青是同班同学,二人都喜欢学习绘画,为此他们常常会围绕共同的嗜好进行探讨。但是,在其他文化课方面,小梅却没小青成绩好。当小梅向小青请教时,小青却不愿帮助她,还冷嘲热讽地说:”这么简单都不会,你真笨!自己想!“然后漠不关心地把头扭向一边,干自己的事情去了。这样的情形使小梅对小青慢慢有了距离感,小梅后来又结识了新的朋友。可是小青却抱怨小梅三心二意。 (1)你认为小青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友谊的双桨需要我们和谐地摇荡,才能推开层层波浪助我们成功。你认为小梅和小青怎样做才能维系真挚的友情?

2、假如你和朋友之间发生了下列事情,你会怎么办? A考试时你的朋友向你递条请求“帮助”,你会: B朋友无意中说错了话,伤害了你的自尊心,你会 课后反思:

第二框

网上交友新时空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恰当运用网络进行交友的意识;树立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强化规则意识。

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网络进行交友,使之更好地为自己学习、生活服务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辨别觉察能力,慎重对待网上交友。

知识目标: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知道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的区别。 【重点难点】

重点:网络交往的特点。 难点:慎重结交网友。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汇报交流法、阅读法。 【学习方式】探究合作、小组讨论。

一、复习巩固

1、如何建立友谊? 2如何维护友谊?

二、情景导入

假如有一天,你的心情不好,很烦躁,又找不到人倾诉,通常情况下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老师:大家的方法很多,其中我们很多学生都提到了找网友倾诉,今天我们就谈谈关于网络交友的问题。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活动一:经验交流】

学生分别说说自己上网所做的事情。 教师板书,可以分类。

共同小结:在这里,我们可以书写自己的故事,体会信任与怀疑、期望与失望、愉悦与痛苦、亲密与疏离„„ 【活动二:情境分析】

1、教材P55上

探究与分享

吴凡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档案?

答案提示:因为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吴凡;一个是网络上的吴凡。虚拟世界中的吴凡更加开放活泼,网友众多。

师问:这体现网络教育具有什么特点? 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感受网络的好处:互联网好像无所不能,我们可以搜集学习资料、查找信息、交往„„它超越时空限制,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我们有更多机会结交新的伙伴,拓展交往圈。

2、教材P55下面探究与分享。

思考:(1)网络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吗?(2)吴凡的网友消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3)网上的交往可以当真吗?

答案提示:(1)网络并不一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因为网络有时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人与人之间有时就像戴着面具一样,它不能满足我们真实的情感需要。(2)原因很多,可能有不愿与吴凡进一步交往了,也可能网友出了什么事情,或者网友换号了;等等。(3)不可以当真,因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我们尽可能不要当真。

【活动三:案例交流】

(1)学生汇报搜集到的网络上交友上当受骗的案例。 (2)学生分析原因。

(3)感悟提升:我们应该怎样注意网络交友。

小结: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懂得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 【活动四:网络聊天】 教材P56上

探究与分享。

思考:(1)你会把自己的照片放到网上吗?(2)"线上朋友"可以变成"线下朋友"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提示:(1)据实回答,会或不会。(2)对于"线上朋友"变成"线下朋友"一定要慎重,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一些确实对自己学习、生活有帮助的"线上朋友",我们可以把他变成"线下朋友"。一般情况下,最好还是作为"线上朋友"为好。 【活动五:讨论交流】 教材P56下

探究与分享。

(1)你如何看待这些回帖?(2)你的建议是什么?(3)请教父母、老师,听听他们会给出怎样的建议?

答案提示:(1)我认为这些回帖都有一定的道理。关于和网友见面的事情,一定要慎重。(2)我的建议是委婉拒绝网友的见面请求。(3)略。 【活动六:填写表格】

填写教材P57下

探究与分享的表格 思考: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有什么不同?

答案提示: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无所顾忌的沟通,比较放松,舒缓压力,消除烦恼等,但在情感交往方面又存在先天的不足。

四、收获感悟

五、总结希望

六、当堂检测

1.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交往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离不开网络交往的原因在于(

)

A.网络交往丰富了人们的人生经验

B.网络交往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交往方式 C.网络交往有利也有弊

D.网络交往扩大了人们交往的空间、领域和对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网络可以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让人们自由地宣泄内心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舒缓压力、拓展人际交往圈,这是因为网络上的交往具有________特点(

) A.虚拟

B.平等

C.自主

D.真实 3.网络交往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对网络交往认识正确的是(

) A.网络交往利大于弊,我们可以无节制地上网 B.网络具有虚拟性,我们不必为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 C.只有在网络交往中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D.在网络交往中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

4.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人交往,建立友谊的平台。它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们拉到一起,相互交谈、讨论、倾诉、请教。有人认为:"网络中交往太丰富了,它完全可以替代现实中的交往。"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答案提示:

1、ABD

2、ABC

3、D

4、这种说法是错误的。①网络交往确实有很多好处,网络中的交流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的特点,使我们自由地宣泄内心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不仅能舒解压力,而且能拓展我们的交往圈,让我们寻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②但是,网络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无法满足我们真实的情感需要,虚拟的交往无法触摸到生命中最真实的部分,无法让自己真正成长;③不管网络生活多么精彩,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这里。我们要学会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奠定友谊更可靠的基础。

七、探究作业

1、列举老师关心、爱护你的事例。

2、搜集孔子、陶行知的事迹。

3、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4、搜集赞美老师的诗句、歌曲、名言。

第8篇:七上道德与法治讲学稿7.1-7.3

No.13 师生共用讲学稿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第七课 第一节 家的意味

年级:七年级 学科:政治 主备:集备组

课型:新课 审核:集备组 时间:2018.11 学习目标:

1.了解“孝”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的内涵。

2.孝敬父母要从当下开始,时刻用实际行动践行以孝为先的美德。

3.孝亲敬长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要继承和发扬。

重点:知道孝亲敬长的重要性

难点:用实际行动践行以孝为先的美德。

一、自主学习 主干梳理

1. 什么是家庭?(含义)(p71)(选择)

答:家庭是由( )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意义?(作用)(p72-73) 答:①家是我们身心的( )之所。

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中有亲人,家中有( )。

3.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什么?(p74)(理解)

答: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4.我们为什么要孝亲敬长?孝亲敬长应该怎样做?(p74)

答: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做法: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如尊敬、倾听、感恩。

1

二、提升空间

1. “兰州好人”苏晓勇13岁时母亲病逝,22岁时父亲瘫痪在床。他既要照顾父亲,又要照顾年迈的祖母,用行动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人间大爱。苏晓勇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孝敬父母主要是物质上要赡养父母 ②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道德义务 ④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聊城大学学生王亚男将自己的形象化身为漫画主角,利用火柴棒、牙刷、耳机、车票、香水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以简笔画的形式述说着《春运回家图》,引来无数春运回家族的共鸣。这是因为( )

①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②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③家中有父母和亲人的牵挂 ④春运回家太难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拨动了成千上万听众的心弦。歌词“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启发我们( )

A.与父母有效沟通的前提是求同存异

B.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C.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 D.要听父母的话,绝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

4.家庭是绿洲,我们受了委屈,常常回家诉说;我们获得快乐,常常与家人分享;我们碰到困难,往往向家人求援。这说明家是我们的( ) A.娱乐天地 B.情感栖息地 C.发展大本营 D.物质生活的后盾

2 No.14 师生共用讲学稿

第三单元友谊的天空 第七课 第二节 爱在家人间

年级:七年级 学科:政治 主备:集备组

课型:新课 审核:集备组 时间:2018.11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家庭中的亲 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技巧。

3.知识目标: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重点:沟通传递爱。

难点:能以恰当方式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一、 自主学习 主干梳理

1. 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危害?(p79-81)(理解)

答:原因:①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即产生独立性和依赖性共存的矛盾心理。

②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 )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危害: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2.解决亲子冲突的途径有哪些?(处理亲子冲突的方法)(p82)

答:①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 )来解决。(用沟通呵护爱)

②如果和父母发生冲突,我们可以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③我们可以试着去( )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接纳和理解父母)

3 ④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二、提升空间

1.进入青春期后,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要化解这种“爱的冲突”,我们应该( ) A.认真倾听,服从父母的一切安排 B.换位思考,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 C.保持沉默,不发表自己任何意见 D.积极交流,让父母事事迁就自己

2.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创建一个和谐家庭( ) A.我无可奈何,我父母太固执 B.需要父母、子女的相互沟通与理解

C.不是我单个人的事,我努力也无用 D.是父母的责任,与我们无关

3.王丽学习努力,但学习成绩不断下滑。父母误以为她早恋,对她提出了一些她感到

苛刻的要求。你认为王丽应该( ) A.回避父母,不理不睬 B.一切听从父母的意见 C.刻苦学习,把怨恨藏在心里 D.换位思考,主动沟通

4 No.15 师生共用讲学稿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三节 让家更美好

年级:七年级 学科:政治 主备:集备组

课型:新课 审核:集备组 时间:2018.11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家庭结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2.知道家庭氛围越来越民主、平等,了解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3.了解建立和谐家庭的必要性,努力为建设和谐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知道家庭成员出现矛盾的原因

难点:正确看待自己在和谐家庭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一、自主学习 主干梳理

1. 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哪些?(现代家庭的特点)(p84)(了解)

答: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这些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 )。

2. 怎样建立和谐家庭?(创建和谐家庭怎样做)(p85-86)

答:①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②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③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这些变化,才能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

二、提升训练

1.两年来,90后的大学生刘普林寒假里既没有睡懒觉,更没有玩游戏,凌晨5点多,当大多数市民还在酣睡之时,他就拿着扫帚、铲子和铁簸箕出现在武汉一个叫涵三宫的街道上,代替母亲开始一天的清扫工作。其孝心感动了很多人,被人们称为“马路孝子”。刘普林的孝心体现在( )

A.努力为父母排忧解难 B.努力为家庭添光增彩 C.积极履行法定义务 D.放弃学业,不计代价

2.2016年春节期间,有一件事“火”了——抢红包。从央视春晚抢红包到通过微信或支付宝、商家给消费者发红包,发展到家庭成员、亲朋好友间玩起“红包接龙”,即使抢到的红包金额并不多,也玩得不亦乐乎。有关“抢红包”的议论也随之产生,以下观点你最认同哪一个( )

A.远方亲友来串门,就说我在抢红包 B.红包礼钱谁不抢?留取小钱奔小

5 康

C.红包礼金万人抢,稍微迟疑轮不上 D.红包虽小情也真,不及父母养我恩

3.妈妈是我的好朋友,有时候,我在外面受了气,她就安慰我,逗我开心,我有不会做的作业,她总是耐心给我讲解,直到我昕懂了她才放心;爸爸是我的好伙伴,他常常陪我下棋、打羽毛球、做游戏。我有一个幸福的家!这段初中生的话说明了( )

A.现代家庭的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B.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C.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是现代家庭的重要内容

D.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朋友

6

第9篇:七上 道德法治第2课时 活出生命的精彩 无图

基础闯关全练

知识点一 1.“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命的质量在于追求,而不在于仅仅活着”。这说明( ) A.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

B.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不要轻易放弃 C.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D.应当尊重、善待生命

C 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材料中的话说明要活出生命的精彩,依此可知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

知识点二

沈阳市民乌晓明无偿献血17年,累计志愿服务近万小时,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当她接受采访时说:“这样做,不仅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还能给自己的生命轨迹留下纪念。”根据材料回答下题。

2.乌晓明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独特性

②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相互尊重

③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④只有做与众不同的事,生命才有价值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D 本题考查生命的价值的相关知识。生命的价值在于对他人、社会的贡献,乌晓明的行为不仅服务了他人和社会,而且提升了生命的价值,②③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故选D。

知识点三

3.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祖冲之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毕昇改进了造纸术,詹天佑设计了京张铁路……这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 ) A.都出生在不平凡的家庭中

B.创造出了比生命更长久的社会价值 C.留给我们的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D.没有缺点,都非常完美

B 材料中一系列伟大人物在自己的生命中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出了比生命更长久的社会价值,依此可知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4.在讨论“平凡与伟大”这个内容时,以下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伟大的人物用自己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②平凡的人虽然也创造了价值,但与伟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③默默无闻的平凡人可以用认真、勤劳、责任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④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独特的使命,无论是平凡还是伟大,都可以让生命充满精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题干的要求“讨论‘平凡与伟大’的内容”,①③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人的伟大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贡献。故选C。

5.2016年被评为“最美志愿者”的孟繁英,多年来救助病倒在街头的陌生人,陪伴孤寡老人而不求回报。她常说,奉献爱心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志愿服务是最幸福的事业。孟繁英这样做( )

A.值得,帮助他人一定会获得回报 B.不值得,因为这不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C.值得,这样做是关爱他人的生命,传递温暖的表现 D.不值得,因为帮助他人必定会损害个人利益 C 关爱他人是拥有善心和爱心的表现,美好生活离不开人与人的相互关爱。题干中孟繁英的行为是关爱他人的表现,值得我们学习,C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B、D判断错误,排除。A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

能力提升全练

1.下列做法中,能够让生命充盈的有( )

①阅读好书

②专注地做自己热爱和有兴趣的事情

③走出家门,了解他人不同方式的生活

④外出旅行,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本题考查生命的贫乏与充盈的知识。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所给题肢说法全部正确。故选D。 2.下面漫画反映出部分中学生( )

①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思进取

②没有理想,挥霍青春

③精神贫乏

④苦练玩游戏的技术,做网络达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 本题以漫画为载体,考查学生审读漫画的能力。分析漫画可知,漫画中的主人公迷恋网络游戏,缺乏生活目标。④说法错误,排除含有这一题肢的选项。故选A。 3.下面漫画中的加油站工作人员( )

①不珍爱他人的生命,冷漠无情

②不利于我们的生活充满温暖和希望

③不利于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④能分清上班和下班,严格执行作息时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 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对冷漠与关切的理解与认识。漫画中的加油站工作人员的做法是不珍爱他人的生命,冷漠无情的表现,这样做不利于我们的生活充满温暖和希望,不利于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④说法错误,排除含有这一题肢的选项。故选A。 4.每一的“感动中国”人物,有的是从事国家高科技研究工作的院士、工程师,有的是负责一方工作的人民公仆,更多的则是“小人物”。他们当中有些人为国家、民族贡献出了全部青春甚至生命,更多的则是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平凡生活中赢得了尊重。他们的感人事迹启示我们( )

①要志当存高远,让自己的青春闪光

②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实现人生价值

③要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发展进步结合起来

④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要情系祖国、胸怀天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材料恰恰说明了这一点。依此可知①②③④均是正确的。故选D。 5.在给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颁奖词中写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她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屠呦呦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我们要充分挖掘并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③当我们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时,就更能体会自己生命的价值

④追求生命的质量,不断提升生命的价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屠呦呦将自己的生命和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了生命的伟大价值。依此可知①②③④均是正确的。故选D。

三年模拟全练

1.作家余华在其小说《活着》的译文中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对于人活着的理由各有不同,下列你认同的有( )

①老王认为与老伴长相厮守,是他活着的理由

②青年小李为实现自己少年的梦想而活着

③雷锋为了帮助他人而活着

④为了游览世界各地的名山大川,努力工作、积极进取是小强活着的理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A。 2.新华社北京2016年3月2日电:中宣部近日命名第二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50名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强调,要广泛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启示我们( )

①在奉献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②做雷锋精神的忠实传承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③弘扬雷锋精神,过有意义的生活,必须干轰轰烈烈的大事

④有意义的人生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实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本题考查对生命的平凡与伟大的理解与认识,解答时可用排除法。过有意义的生活,要从点滴小事做起,③说法片面,排除含有这一题肢的选项,故选C。

3.生命是一首诗,清新自然;生命是一杯茶,苦尽甘来;生命是一本书,知识无穷。生命是如此的精彩,人生是如此的辉煌。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我们要积极扩展生活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活出生命的精彩。

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围绕“活出生命的精彩”举行了一次主题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探讨下列问题:

(1)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类生命的特点? (2)你认为怎样的一生是值得度过的人生? (3)为了活出生命的精彩,请向同龄人提出几点倡议。

答案 (1)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是短暂的;生命是独特的;死亡是生命的归宿;等。

(2)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等等。

(3)①追问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②脚踏实地,在生活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的人生;③不断地发现和创造;④不断使生命充盈起来;⑤拒绝冷漠,关切社会;⑥在平凡中闪耀伟大;等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活出生命的精彩的理解与认识。第(1)问可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围绕主题回答即可。第(2)问可从实现自我价值、帮助他人等角度回答。第(3)问,开放性较强,只要能够围绕活出生命的精彩,从探索生命的意义、不断使生命充盈起来、拒绝冷漠等方面回答即可。

五年中考全练

1.所有人都在逃离爆炸地点,但有这么一群人,灾难来临时永远逆行,他们就是可敬的消防员战士和医务工作者,这是世上最帅的逆行,最帅的背影。他们的行为集中体现了( ) A.爱国与守法 B.责任与奉献 C.和谐与诚实 D.坚韧与创新

B 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承担他所应当承担的责任。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题干中消防员战士和医务工作者的逆行行为,体现了责任与奉献。A、C、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014年11月7日,株洲市T2路公交车驾驶员唐迪生在行车时突发心肌梗塞。危急时刻,他强忍剧痛,用尽全身力气将车稳稳停在路边,确保了车上60多名乘客无一受伤,自己却因错过了抢救时机而永远停止了心跳。他的这种行为是( )

①不珍爱自己生命的表现

②尊重他人生命的表现

③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的表现

④忽视生命意义的表现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B 本题考查珍爱生命的相关知识。①④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 3.“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朱敏才和妻子退休后,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沟沟坎坎,为山区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他们的做法启示我们( )

①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②要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要有崇高的精神追求,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④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的价值、社会责任感等知识。朱敏才和妻子退休后,将自己的余热奉献给了山区里的孩子们。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服务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足以表明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做法也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①②③④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二人行为的正确分析,故选D。 4.【榜样在身边 传递正能量】

轩云湘,现年56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教师。1980年参加工作,201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受到习近平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轩老师从教34年来,始终立足于乡镇中学,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为了弄明白一个问题,他骑车20多里地去请教名师。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母亲、妻子有病托人照顾,舍小家,顾大家。轩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人生难得几十年,岂为衣食名利权,唯有丹心共日月,甘将热血抛教坛!”轩老师的自题小诗正是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写照。孟杰带领学习小组学习了上述材料后,提出了以下两个讨论问题。请你加入进来,帮助他们完成。

(1)请写出轩云湘老师身上体现的优秀品质。(至少答出两个)

(2)轩老师的事迹闪耀着平凡和奉献,这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 答案 (1)爱岗敬业、奋力拼搏;顾全大局、大爱无疆;关心孩子、富有爱心;扎根乡村,无怨无悔;一生清贫,甘为人梯;无私奉献、承担责任;等。

(2)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②人生的价值靠行动实现。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③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平凡工作的积累,干好本职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

解析 本题以轩云湘老师的事迹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是让学生写出轩云湘老师身上体现的优秀品质。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材料,通过材料中对其先进事迹的介绍判断其行为品质,可从爱岗敬业、顾全大局、关心孩子、富有爱心、无怨无悔等角度回答。第(2)问让学生回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核心素养全练

2016年11月18日,2016“心动安徽最美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下面我们来认识其中一位候选人,并回答问题。 2016“心动安徽最美人物”:评选展播——《_____________》。

这几天,一个90后安徽女孩火了。这个女孩叫王雅静,因为王雅静被推荐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候选人,同时还是2016“心动安徽最美人物”候选人之一!而这个90后女孩竟然是用她的下巴获此殊荣! 1992年,王雅静出生时罹患先天性小儿脑瘫,一级残疾,脖颈以下严重瘫痪,但她用不屈的斗志和聪颖的智慧与命运抗争。2008年,她尝试用下巴操作鼠标,进行诗歌创作。八年来,坚强执着的她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累计创作了四千余首(篇)诗、散文、童话。

(1)请给评选展播材料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2)生命是宝贵的,也是有韧性的。请你写出两种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3)王雅静的事迹对于我们面对挫折有何启示? (4)每个人都希望活出自己的精彩,让生命更加绚烂。

结合王雅静的事迹,谈谈我们怎样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

答案 (1)如:《用下巴写诗的女孩》。

(2)①欣赏、培养幽默感;②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③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④关心、帮助他人;⑤培养某方面的兴趣;等等。

(3)①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②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③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4)①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②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③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④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内容,所加的标题能体现人物的事迹特点即可。第(2)问考查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可从欣赏、培养幽默感,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等方面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中的人物事迹,从正确对待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珍爱生命等角度展开作答。第(4)问,可从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等角度回答。

上一篇:国土局个人总结下一篇:给导师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