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艺术区域化发展走向探究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研究背景

在众多艺术设计构想当中, 选择一种或几种合适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非常困难。反复斟酌之下, 我选择了“扎染”艺术的传承与走向这个研究方向。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 参照传统工艺与纹样, 加入了个人理解, 在我们的扎染艺术工坊里制成了小部分“产品”。通过展示收到了热烈的反响, 模拟市场的前景十分看好。这也更激起了我对“扎染”艺术区域化发展走向问题的研究兴趣。

1、传统“扎染”技艺反观

“扎染”的通俗解释, 就是流传在南方民间, 有千年历史的一种染布技艺。即施染者先有意识地将织物作局部捆扎、绑缚, 打绞成结, 并根据所需花色、花型和纹样预想, 将织物局部或全部浸入染料之中, 再经“解扎”及后续处理, 获得织物预期花式纹样的民间浸染手艺。

史载:扎染技艺源始于黄河流域, 古称扎缬、绞缬、夹缬或染缬。晋唐时绞缬织品已在坊间普遍流行。彼时歌榭酒肆的舞者所着舞衣皆“裙襦鸟兽草木, 文以八彩杂革”, 其所着之衣样花色即扎染。至明清, 云南洱海白族地区还出现了染布行会, 使主产区的卫红布、喜州布和大理布成为名噪一时的印染名品。民国时, 周城、喜洲等地已是远近闻名的扎染中心。

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 由于思想解放渐成风气, 国人才在服装革命的多种场合, 第一次见到了“藏在深闺”的扎染制品, 并为之着迷倾倒。但彼时T台上的“扎染秀”距普通百姓生活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2、对扎染艺术的再认知

扎染艺术有几个特点:历史悠久、传统;工艺特殊;染成纹样结果偶然性大;小众欣赏;市场份额占比很小。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与染色两部分。织物因其自身纤维特性、人为扎结力度、色浆调制、染浸梯度等的不同, 染制结果也会非常不同。也即具有不可预知的偶然性纹样。这种“偶然性”就具备了非人工所能控制的特殊效果。再经后期的浸色、蒸煮、晒干、漂洗、碾布、熨烫等若干步骤, 最后呈现的成品花色常常千变万化, 超出料想。

尽管白族、彝族等土著多喜扎染织品, 但其仍属小众商品, 多用于嫁妆、女性服饰等。改革开放之后, 扎染才扩展到了艺术壁挂、窗 (门) 帘、台布等生活用品的染制。虽无精确统计, 但扎染制品在宏观服饰类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占比不大却是事实。

二、扎染艺术区域化发展的局限

1) 尽管同事扎染, 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审美偏好却不尽相同。比如白族扎染底板的主基调喜欢全呈靛蓝, 于蓝底之上起纯白纹样, 并由此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审美意象。但这种族群性的审美喜好, 未见得会赢得更广大地域大众的普遍认同。

2) 由于历史原因, 千百年来主产区的扎染制品多为自用, 较少参与贸易。这就使得扎染的产品属性远超商品属性。不自觉地阻碍了扎染艺术走出“围城”。当然, 生产规模化后这种状况虽已大变, 但这些成绩放在大的经济背景下去考量, 变化还是微不足道。

3) 扎染艺术自赏的成分还显而易见。虽然扎染艺术品历史悠久, 染浸技术已炉火纯青, 但从呈现出来的品种和花色上看, “唯我”的成分还占要津。地域和民族喜好的特征偏重, 就会严重影响“走出去”, 擅尊独享不为市场很可能会使千年珍品发展迟滞甚至做死。

三、扎染艺术发展走势设想

总趋势:扎染艺术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早已不是问题, 现在亟需要做的是:独出风格、放大步量、特立独行。即扎染须“染”出大国风格, 在国内特别是国际市场风骚独领, 而不是染出X乡X镇X企业的“区域风格”。让“中国风”自成一格, 他人不可替代。放大步量就是紧跟国际国内审美流行趋势, 小步渐变快行。

方法设计:1) 充分利用好资源。滇川苏等省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获得了扎染艺术的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传承资格, 并各有本地“非遗”传承人, 要重点保护发挥好这些文化优势和专家作用, 把扎染的根脉留住留足。

2) 扎染在走向世界之前应先做好国内的普及。如“晕染”技艺的制成品就给人以极大的精神享受和想象空间, 其中的艺术元素是人人都可接受和欣赏的, 但得见其真容的人并不多。只要做足推广功夫, 为其它地域国人接受也极有可能。走出国门前需先打开国人艺术欣赏和内贸之门。

3) 让工艺唯我所用。简单的“扎染”人人可为, 但制成上品, 就需先解决审美、眼界、设计元素、工艺改进和织物拓展几个方面的问题。比如织物, 历史上就经过了由土布——洋 (细) 布——棉麻混纺布等几个改进、尝试与吸纳的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能否再拓展为多种化纤类织物、蚕丝类织物甚至非织物类物质, 并从中发现现代织物经扎染制作后所能达到的既往所不具备的特殊艺术效果。

4) 市场问题。营造“大市场”, 才会有企业和技术层面的更大发展。也因为有过硬技术的支持才会有更深层面的广阔市场, 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

四、研究流程

1) 搜集查阅整理扎染相关史料和发展动态, 确定研究方向。

2) 认清并找出扎染艺术存在的短板和区域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3) 讨论并分析扎染艺术的发展走势, 以及亟需快速跟进的现代艺术成分等项。

4) 结合理论, 在扎染设计工坊研究性的实操过程中发现问题, 形成扩而大之有指导和推广价值的对策及方法。

五、研究过程和相关结论

过程: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 在理论和初步实践中搞懂扎染艺术的概念、发展历史、工艺特点和局限性, 提出扎染未来走势设想。

结论:扎染艺术要紧紧依托传统技艺的传承, 在传承中求进步求发展;扎染要求得发展必须打破地域禁锢, 内涵求深究, 外延求扩展;产品、技艺在走向世界的前提下, 国内发展需先行;必须让市场成为扎染艺术发展的推进器。

摘要:“扎染”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服饰设计的一项重要传统技艺, 传承千年经久不衰。我的研究方向是, 如何在尊重传统艺术的基础上, 于其中注入相当成分的现代艺术元素, 使之成为在更广大范围内被更多人接受、欢迎、有市场、有品位、有影响的艺术品类和工艺技术。由局部至广大, 使其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远更扎实。

关键词:局限性,偶然性,现代元素,走向与传承

上一篇:浅析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内审在食品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