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教学论文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扎染教学论文

扎染教学论文 篇1

——扎染手工制作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教学实践

摘要:扎染又称扎缬,绞缬或染缬。中国染缬艺术的形成条件早在周代以前便已具备。在秦汉时期开始流行。可见扎染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让学生通过动手去了解扎染的工艺制作,对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实践意义。通过扎染手工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 示范学习探究 浸色晾干 熨烫 想象

本教学实践主要应用在第二课堂学生的教学活动中。具体实践如下: 教学准备:

工具准备:纯棉白扣布、纯棉白T恤、铁夹子、橡皮筋、绳子、木筷子、纺织染料各色、胶手套、食用盐、固色剂、塑料瓶若干个。

染前处理:

为保证扎染制作过程中染色均匀,需对织物进行染前处理。因为织物上常带有浆料、助剂及一定成份的天然杂质。染前处理有:

1.退浆:目的是除去浆料,可用碱液、氧化剂或淀粉酶等药剂加沸水浸布料退浆。

用量:药剂为布重的3%,水为布重的30倍左右。

2.纺织染料调制:用一包染料,加上一包助染剂,半汤勺的食盐,兑3斤水的比

例放入装颜料的塑料瓶子,然后用木筷子搅动,使其充分溶解在水中。

教学阶段:

一.教师示范,学习染法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其中扎,是决定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如何去“扎”作重点讲解和示范。

(一)捆扎法:捆扎法是将织物按照预先的设想,或揪起一点,或顺成长条,或做各种折叠处理后,用棉线或麻绳捆扎。其中,重点介绍圆形捆扎法、对折捆扎法和旋转捆扎法:

(二)圆形捆扎法:将织物揪起一点,用线绳扎紧,可扎成同样大小的花纹,也可由小到大排列。这是一种简单的方法。

(圆形捆扎)(圆形捆扎效果)

(三)对折捆扎法:是扎染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法,对折后的织物捆扎染色后成为对称的单独图案纹样;一反一正多次折叠后可制成二方连续图案纹样。

(四)旋转捆扎法:旋转捆扎法是揪起一点,将周围的布围绕着这一点作旋转,卷成一个类似于蛋卷蛋糕的形状,然后用橡皮筋或绳子米字样捆扎,形成旋转形的图案。

(五)夹扎法:夹扎法是利用圆形、三角形、六边形木板或竹片、竹夹、竹棍将折叠后的织物夹住,然后用绳捆紧形成防染,夹板之间的织物产生硬直的“冰纹”效果,与折叠扎法相比,黑白效果更分明,且有丰富的色晕。

(夹扎法示意图)(夹扎法效果)

(六)其他扎法:

1.任意皱折法:任意皱持法又称大理石花纹的制作,是将织物做任意皱折后捆紧,染色;再捆扎一次再染色(或做由浅至深的多次捆扎染色),即可产生似大理石纹理般的效果。

2.综合扎法:将捆扎,缝绞及夹板等多种技巧综合应用,不同的组合可得到丰富多彩的效果。将织物扎、夹结合,再以对折;夹住两个角等等。

(综合扎法)(综合扎法效果)

其实,扎染的方法千变万化,不同的方法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同一种材料,不同的捆扎也会出现不同的纹样,扎染效果本身也存在偶然性,我主要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扎法,寻找我们生活中的材料进行捆扎,创造出不同的、个性的作品。

二.初次试做,探究实践 试做

我让学生使用质地比较韧的纸巾做试验,尝试运用各种“扎”的方法。并作小结。

学生因为初次接触扎染,不了解扎的程度和染的分量,出现了以下的问题: 1.对于捆绑橡皮筋或绳子不够紧,效果不明显,为此,我着重强调,扎绳子或者橡皮筋一定要够紧。

2.学生上色的时候上得不够充分,以至于折叠重合的地方有很多没有上到颜色。

3.在上完颜色不久,学生急于拆绳子,以至颜色没有充分渗透。针对出现的情况,我拿着有问题的学生作业,跟学生分析,怎样的错误操作会出现这些扎染效果不如意的效果,学生很快就明白了。

三.总结经验,扎染手帕

(一)扎染手帕染前处理:每个学生将手帕大小的棉布带回家,用水泡一个晚上,将布上的浆泡出来,然后作晾干处理。

(二)学生尝试扎染手帕

有了之前尝试用纸巾做扎染的经验,我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去对手帕作捆扎的处理。

四.自由创作,扎染T恤。

经过扎染手帕,学生已经对扎染的方法有所掌握,对于T恤,其实就跟之前的手帕一样,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而且越来越有劲头,创造能力超乎了我的想象。

五.浸泡固色剂,晾干作品

手帕完成扎和染色之后,需要把它一个晚上自然晾干,再确定效果需不需要二次染,如达到预期效果,就可以用一包固色剂放进一个脸盆的水里,充分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就可以晾干。经过固色处理的手帕就能够不容易掉色。

六.熨烫作品

晾后的作品可在扎结处轻微喷湿,用熨斗趁潮湿熨平整,完成。

七.想象命名,集体展示

我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作品,然后展开想象,学生们说,有的像波光粼粼的海面,有的像倒挂的猴子,有的像灿烂的向日葵,有的像霞光万丈,有的像姹紫嫣红的花丛,有的像„„

对于学生对自己作品的描述,我都加以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命名,我和我们组的老师把学生的作品搞了一次展示活动,效果是赏心悦目的,同学们在惊讶与好奇中欣赏。作品受到了观赏者的表扬和肯定,学生收获的不止是作品,还有创作的快乐和增强了自信心。扎染学习就这样在享受成果和欢乐中结束了。

八.扎染中出现的小“意外”

在扎染过程中,学生用了揉布然后捆扎的方式,用色的时候也是用得比较“脏”的颜色,那时我并不觉得效果怎样,后来,展开了之后发现别有一番风味,这个学生用了这种方法做了手帕和扎染T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另外一个学生,用了学校废旧的木条进行捆扎,做出了一道转弯的“彩虹”,效果也是让人惊喜。

还有的学生用综合捆扎,染色采用单色浸泡,也形成了特别的效果。

九.染,装点生活,乐趣无穷

经过了近一个月的扎染教学实践,同学们对扎染充满了兴趣,对了解我国传统工艺也产生了兴趣,渴望了解我国更多瑰丽的艺术文化。

回味和学生一起做扎染的日子,每一幅作品在拆绳子之前都让人期待,每一次展开作品的时候都令人兴奋。学生通过实践,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动脑的好习惯,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做捆扎,形成丰富多彩的扎染纹样,并用所学,装饰T恤,创造生活中的美。同学们享受了扎染带来的乐趣。扎染教学实践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扎染工艺手帕的制作》,作者:刘烨烨 2.《手工扎染技法》,作者:叶玉芳

扎染教学论文 篇2

一、白族扎染的发展历史

扎染, 古代称为染撷。《韵会》指出:“撷, 系也, 谓系绪染成文也”, 《一切经音》也指出:“以丝缚增染之, 解丝成文曰‘撷’”。归根结底, 扎染是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它根据设计好的图案样式, 用线或绳子以各种方式绑扎布料或衣片, 放入染液中, 绑扎处因染料无法渗入而形成特殊图案。云南大理扎染工艺出现比较早, 由古代中原地区传入, 从《南诏国传》和《张胜温画卷》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 早在1000多年前, 白族先民就已经掌握了“染采纹秀”的工艺。盛唐时期, 扎染已成为白族地区的民间时尚, 扎染制品还曾是向皇帝进献的贡品。到了民国时期, 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 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周城、喜洲等乡镇, 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

二、白族扎染的艺术特点

白族扎染从制作工艺到扎染纹样都是颇为独特的, 集工艺品和实用品为一体, 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染布用的土靛是白族民间自己种植、自己制作的植物原料, 不仅色彩鲜明, 而且对皮肤有消炎保健作用。这是白族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 是白族人民运用大自然美化生活的具体事例。手工缝扎的纹样图案千姿百态、变化无穷, 是白族妇女聪颖和智慧的体现。

1.颜色。白族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和平世界, 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 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 而和平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2.纹样。白族扎染的纹样大致分为以下几类。花草植物类纹样:菊花、牡丹、桃花、荷花、山茶花、葵花、粉团花、莲花、兰花、水仙花、君子花、樱花、郁金香、米兰等等。鱼虫鸟兽类纹样:金鱼、鲤鱼、热带鱼;龟、泥鳅、蜗牛;毛虫、蚯蚓、蜘蛛、蜜蜂、蜻蜓、蝴蝶;燕子、画眉、大雁、喜鹊、凤凰、孔雀;鸡、鸭、鹅、马、羊、牛、熊猫、蝙蝠和想象中的动物, 如龙麟。图形纹样:三角花、四角花、六角花、八角花、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万字形等。字体纹样:汉字、英文字母、日语加名等等。

3.用途。大理白族扎染以纯棉布、丝绵绸、麻纱、金丝绒、灯芯绒等为面料, 目前除保留传统的土靛染蓝底白花品种外, 又开发出彩色扎染的新品种。产品有匹色布、桌巾、门帘、服装、民族包、帽子、手巾、围巾、枕巾、床单等上百个品种。由于扎染布具有的众多优点, 一块块蕴涵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扎染布料, 日渐成为抢手货, 时常令人驻足留连、爱不释手、引动心绪。

4.工具。白族扎染所使用的工具一般有染织物、针和线、染料、染锅、加热炉、搅拌棍、水捅、胶手套、剪刀等。

三、白族扎染的表现手法

1.扎花。原名扎疙瘩, 即在布料选好后, 按花纹图案要求, 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 使之成为一定形状, 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 将其扎紧缝严, 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扎花是以缝为主、缝扎结合的手工扎花方法, 具有表现范围广泛、刻画细腻、变幻无穷的特点。

2.浸染。即将扎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 再放入染缸里, 或浸泡冷染, 或加温煮热染, 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 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复浸染, 每浸一次色深一层, 即“青出于蓝”。缝了线的部分, 因染料浸染不到, 自然成了好看的花纹图案, 又因为人们在缝扎时针脚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 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染出的成品很少有一模一样的, 艺术美感浓厚。

3.漂洗。浸染到一定程度后, 把布料捞出放入清水, 将多余的染料漂除, 晾干后拆去缬结, 将“疙瘩”挑开, 熨平整, 被线扎缠缝合的部分末受色, 呈现出空心状的白布色, 便是“花”;其余部分成深蓝色, 即是“地”, 整体出现蓝底白花的图案花纹, 一块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花”和“地”之间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效果, 大多呈冰裂纹, 自然天成, 生动活泼, 克服了画面、图案的呆板, 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凝重素雅、古朴雅致。

四、白族扎染的教学运用

扎染艺术作为学校美术课程的学习内容, 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或是对古代民间图式文化内涵的探索, 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通过设计如《妙手生花》《花手帕》等课程, 让学生在教学中, 人人参与、个个动手, 使学生能够拓展和加深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初步认识和体验, 亲近具有浓厚民间气息的扎染, 感受扎染艺术带来的神秘。同时, 指导学生了解蜡染、扎染艺术的基础知识, 拓宽与“染”相关学科知识领域的探究活动, 提高“染”的基本制作技能, 形成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认知能力、制作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一系列目标蕴涵在整个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 使学生从每一节课程、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课例:花手帕

首先准备工具、材料:包括纸巾、彩色墨水、调色盘、清水等。然后让学生观看视频, 了解扎染, 最后教师指导制作。

1.折叠方法。将方形生宣纸或皱纹纸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折叠, 如“田”字格、“米”字格、“川”字格、“州”字格、“井”字格、双“井”格、双“米”字、两端辐射、中心辐射等。

2.造型设计。制作要领:色彩不宜过多, 3~5种即可;角、边、中心等位置上的染色可决定图案的形成等。

3.染制方法。染制分浸染和点染两种, 也可运用撞水法, 即用清水点已经染了色的地方, 用水将色挤向四方, 从而显出淡色斑痕。

现代扎染艺术浅析 篇3

一、现代扎染的工艺特色

传统的扎染工艺多是通过各种扎结技法,扎结出图案、纹样,经染料浸染后得到黑地白花的单色效果。如果想要多色效果则进行多次扎结,多次浸染或一次涂刷多种颜色,经扎结、浸染后得到多色效果。这样的扎染工艺在色彩表现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也就是说经过浸染后的色彩效果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达不到自由地表现色彩的目的。而在现代扎染工艺中可以根据色彩表现意图,最大限度地追求作品的色彩效果。具体来说在作品制作中根据图稿扎结后,按照色彩构想点染颜色,经气蒸固色后投洗完成作品的制作。通过这种工艺制作的作品在色彩表现上更加自如、随意,使作品的色彩效果能够得到较充分的发挥,也为作品的色彩表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证。如作品《节日焰火》;制作时首先根据作品的创作构思勾出草图,然后进行扎结,接下来按照色彩构想点染不同的颜色,待晾干后气蒸固色,经投洗后完成作品的制作。完成后的《节日焰火》,色彩斑斓、绚丽,扎结与色彩表现自然融合,礼花的形象多姿多彩,节日焰火的氛围得以充分的展现,较好的体现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二、现代扎染的艺术特色

扎染的主要材料是棉、麻布、染料、绳线。扎染作品的制作是通过针线的缝扎、绳线的捆扎形成图形及防染,经染料上色后形成物体的形象、色彩。由于扎结的方法不同、绳线的材料不同、扎结的力度不同以及染料的深浅、浓淡变化、上色的先后顺序等的不同,使作品产生出微妙、丰富的色晕变化及物体形象的多姿多彩,进而形成扎染作品独特的艺术效果。

扎染作品的艺术特色在于它非笔所能的“鬼斧神工”、妙趣天成、意外之境。往往给人以神奇、独特、非凡等感受。通过形与形、色与色、形与色之间的相互渗透、流动、撞击所产生出来的色彩斑斓、相互交融,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扎染的魅力还于作品制作过程中带给作者的那种愉悦。由于扎染是不拆线、不打开不知道结果的艺术,因此自作品制作以后直到拆线过程中的那种猜测、期盼、想象等的心境一直伴随着你,有如等待一个新生儿的诞生,当它出现在你面前时往往会令你激动不已,那种愉悦、惊喜是从事其它艺术创作所难能体会到的。可以说,扎染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充满着激情与挑战,同时富有创造力。

三、现代扎染的艺术创作

扎染作为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特点的艺术形态,正在与时俱进中进行着现代的转换。如今的扎染已不仅限于实用品的制作与装饰小品的表现,而是向着更广阔的艺术领域展开了自己的探索与实践。如大幅扎染画作品、扎染公共空间艺术装饰作品、扎染浮雕、扎染立体作品、扎染装置艺术作品等新的表现形式、新的作品面貌已经走入今天的艺术表现空间。扎染艺术如何在艺术世界如此纷繁复杂、错综林立的今天找到自己的定位,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融其它姊妹艺术之精华,不断地挖掘自身潜力;包括艺术语言、表现形式、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研究,在作品的题材、内容、作品内涵以及尺寸、规模上进一步扩展、提高,使扎染艺术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强大。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部分。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

1、挖掘自身潜力、扩展艺术表现空间

扎染艺术在长时间的历史进程中已经在扎染技艺、染色工艺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审美能力地提高,对艺术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更加追求多样化与个性化。现代扎染艺术也不应仅限于技法、技艺,而应包含更多的作品内涵。包括作品的思想内涵、精神内涵、艺术表现深度以及由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的拓展所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要在新形式下进行新探索、新尝试,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以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审美需求与精神需求。

日本染色艺术家的作品《人》,通过人行走中不同形态的描写,反映了当代社会人们紧张、忙碌、奔波的生活状态。通过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人的关注,对形形色色的人们的思考,使作品内涵丰富、主题突出。在艺术表现上,作者通过平缝扎染的浅淡背景与深沉稳重的人物形态形成对比,包括明度对比与色彩对比,使画面清晰、明快,充满力度与动感。在表现形式上,作品以四条屏组合,新颖而别致,很好地体现了作品地艺术效果,并将扎染的艺术美、技艺美、作品内涵完美结合,使作品充满生命力。

2、注重生活感受、反映时代风貌

在扎染艺术宝库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大量的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动物、植物、山水、风景、生活用品、用具、民间传说故事等都成为他们艺术表现的对象。通过作品反映了他们认识世界、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如今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艺术创作源自于生活并未改变。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表现生活,反映时代仍然是今天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只有感染自己并通过作品传达给观众,给人们以心灵的启迪与艺术的熏陶。

《月的表情》这件作品将我对月的观察、感受,通过扎染加以表现。作品将月的不同景象加以逐一的“描写”,表现了月的神秘莫测、风情万钟。并在作品中融入个人对月的情感,给人以遐想。

3、注重艺术语言探索、追求个性化艺术创作

在作品创作中艺术语言探索是伴随着艺术创作的终生话题。任何画种、任何作品如不能充分展示作品的艺术语言特色,将使作品失去光彩、趋于平淡,也使作品缺乏生命力。艺术语言本身包含丰富的内容,如作者的艺术修养、艺术观念、艺术表达方式、技法、技巧等。那些视角独特、内涵深刻、表达方式恰当、技法新颖、技巧精湛的作品才是我们追求的作品创作。艺术语言探索并非一朝一夕,艺术语言特色也不是顺手拈来。而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地积累、钻研、探索的结果。只有不断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提高艺术思维、艺术鉴赏、艺术表达及技法、技巧能力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语言特色、内涵深刻的艺术作品。

作品《映日山峦》是我创作的一幅扎染作品。它将作品的构想通过独特的扎结技法与恰当的施色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一幅山峦映日、引人入胜的迤逦景观。给人以生机勃勃、新颖、奇特的艺术感受。

个性化艺术创作是作品独特魅力的关键所在。缺少鲜明的个性特征往往使作品流于一般,缺少动人之处。个性化艺术创作在于作品创作的独特视角、独特构想、独特的技法、技巧,也就是使作品个性突出、与众不同。作品《郊外之十一》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风景,通过扎染给以艺术的再现,展示了扎染的艺术趣味与艺术效果,给人以别样风情之感。

4、现代扎染艺术的未来与展望

大三班传统美术扎染教学计划 篇4

根据我园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特确定本班级传统美术特色为扎染。在幼儿园中扎染教学是可行的。幼儿园中,大多数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已经学会了自己系鞋带、折纸、捆扎等技能,当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扎染为幼儿提供了将已有的经验迁移和运用的创造空间,可以很好的激发幼儿自己设计、动手操作的欲望。而手脑并用,制作与别人不一样的花纹和图案,自由选择色彩,体验成功与快乐,在客观上显然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统领,以《纲要》和《3—6岁幼儿发展与学习指南》为指导方针,按照我园教学工作计划的安排,创造性地开展传统美术——扎染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

1.能灵活的掌握并运用扎和染的关系来制作出美丽的扎染饰品。

2.尝试用辅助材料进行捆扎,感受图案的丰富性。

3.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感受扎染美,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4.积极参与活动,能与同伴合作,大胆地、创造地进行设计、操作与表现活动,提升审美能力。

5.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

三、教学重点: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制作工艺,学会扎染的基本制作方法。

四、教学安排: 九月份

第一、二周

准备扎染所需的材料,如染料、棉布、牛皮筋、筷子、珠子、雪花片等。

第三周 目标:

1.幼儿了解扎染的历史,知道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

2.欣赏扎染作品,了解扎染工艺在生活中的应用。材料:ppt课件 第四周

目标:知道扎染的基本步骤,扎-染-洗-拆线-整理。材料:PPT课件 十月份 第一、二周 目标:

1.练习扎牛皮筋的方法,幼儿运用牛皮筋随意捆扎棉布。2.运用四角扎的方法进行扎染。材料:牛皮筋若干、棉布若干 第三、四周

目标:运用包扎法的方法进行扎染 材料:珠子、雪花片、玩具等 十一月份 第一、二周

目标:练习对边卷折扎和对角卷折扎。第三、四周

目标:运用筷子、夹子等辅助材料,学习扎染的基本方法——夹扎法

材料:筷子、夹子、棉布、牛皮筋等 十二月份

扎染实验小结 篇5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在扎染课程开始之前,我和同学们一样对扎染有着颇为浓厚的兴趣。并且认为扎染是很容易的事情,但通过自己亲手制作实践体验以后才发现其实扎染并不简单。首先因为染料的原因选择扎染的面料时就需要全棉的白色布料,而且要考虑到面料的厚薄。面料过厚容易使染料染色时不能完全渗透其中,同样的,面料过薄会使染料过于渗透面料,致使面料上的图案变糊等等。而且除厚薄外,面料的柔软程度也需考虑到,若是面料太硬在接下来的扎结过程中也较易出现扎的不紧等情况。面料不宜有弹性,弹性面料会影响扎花效果。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在面料选好后便是扎结工艺了,我的第一幅作品因为没有经验,所以在绘图的过程中图案的选择比较复杂,细小琐碎的东西比较多,而且比较密集。致使在接下来缝制图案的过程中花的时间比较多,然而最后的结果却并不如意,图案的线条很模糊。导致这样的结果,首先一个问题是扎结的时候扎的不够紧,其次就是图案的选择上最好不要太过复杂繁琐。图案和图案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如果图案间太密集,扎结到最后容易使图案间堆积起来,那样会使染料很难进入到图案间的面料里,容易导致留白或是染色不均匀。另一点是在缝制的时候每一针之间的间距要控制好,不要间距太大,那样容易把染料渗进去。

扎结完之后就要染色了,染色首先就是要把扎好的面料浸泡在水中一会儿,再捞出拧干后放入已经煮沸的染盆中染煮。染煮的时候要注意几点,第一,要适当的翻动面料使之着色均匀;第二,如若包有保鲜膜,那么在翻动面料是就要小心不要把保鲜膜弄破;第三,再染多色面料时要先染浅色再染深色;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控制好染煮的时间,尤其是多色面料染煮时,时间上的变化会使颜色有较大的差异。

染煮后将面料清洗完一定要注意将面料晾干后再烫平,否则会使面料出现较大的颜色不匀和变色的情况。

扎染社团执行方案 篇6

美术扎染社团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一定的扎染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爱好美术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将社团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计划:

一、活动目的:

通过扎染社团的活动,使学生的扎染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扎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每周三的下午两节课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美术室。

3、美术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美术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美术学习无关的事。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5、爱护美术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三、活动内容:

1、以扎染为主,以手工制作为辅进行教学。

2、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3、欣赏名人名作提高欣赏水平。

4、进行手工创作教学,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四、活动步骤:

要办好扎染社团小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将扎染办得有声有色。所以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一)、组织健全扎染社团。

社团人数不宜过多,大约30名左右。活动固定,通常每周一次, 活动制度化。参加社团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应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二)、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

学的多不如学的精,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内容,本学期内容主要从扎染基础技能方面着手,小组具体的活动内容分为三个层次:(1)低年级以染纸为主;2)中年级以染布为主;(3)高年级以缝、扎相结合为主,创作出有一定的艺术品味的作品。

(三)、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

举办我校扎染社团成员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作为教师则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四)、组织观摩活动。我们设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展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感知。参观展览前,多介绍背景知识。参观中,边看边讲边记。使教学与观摩融为一体,让同学们得以受益。

(五)、举行扎染创作比赛。

比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到一定的时期,可以让学生通过训练比赛,促进学生快速、准确、熟练的扎染技能。

浅析扎染画现状及未来发展 篇7

扎染艺术历史久远,其工艺从古到今已有几千年,它是中国最巧妙也是最典型的防染印花工艺之一,其中各种捆扎技法的使用与多种染色技术的结合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在各个朝代之中,扎染艺术的发展是不尽相同的。据历史记载,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就已经被广泛的生产了,当时的图纹花样的种类较单一,多以植物动物为主,有较简单的小纹饰,如蝴蝶、腊梅、海棠等;也有整幅图案花样,如白色小圆点状的“鱼子缬”,圆点稍大的“玛瑙缬”等。至南北朝时,扎染工艺进一步发展,而且花型也开始丰富饱满起来,梅花形和鱼子形花样在妇女的服饰、装饰中非常多见。隋唐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足,精神追求的渴望占以上风,使得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染织业也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扎染工艺的技术水平已经突飞猛进。著名的有“蜀缬”,其地位和工艺水平达到一个巅峰。到了五代至宋初,由于人们的喜爱,扎染更是发展迅速,扎染作品花样更加精美,但与此同时,相应的也使扎染的工艺更加复杂,生产过程耗时耗力,投入到扎染布料方面的劳动成本不断的提高,而这与宋朝宫廷所倡导的节俭风尚是相违背的,由此便引发了政府出面干涉扎染发展的事态,使得扎染艺术的前进脚步缓慢下来,但此技艺还是被保存于少数民族中。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的开明,中国大门的打开,使得扎染技艺有了新的发展,当时的技艺水平很高,其中较突出的有檀缬、蜀缬、撮缬、鹿胎缬、蚕儿缬等。但特别的是染料从单纯的植物性染料扩展到西方输入的化学染料,从而使得扎染作品色彩和式样得到了很大的扩充。

而现如今,扎染因其独特的工艺和朴素的气质,已成为深受艺术家喜爱的艺术形式,扎染的工艺方法、材料、纹样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扩充,它已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物品中,不少艺术家开始将其发展成为一种艺术观赏品。

二、扎染的艺术特征

扎染特色的扎缝和染色工艺造就了其特殊的美感,自然素雅的纹样拥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其艺术魅力是独特的。而扎染的艺术特征,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

首先是扎染色彩,色晕效果是扎染最典型的艺术特征。扎染纹样染与防之间是一种丝丝连连,延绵不断的斑驳效果,而形成层层叠叠的渐染色彩。而晕色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单色晕层色效果,典型的如传统蓝白风格的扎染,极具宁静平和的美感和古朴素雅的意蕴。另一是多色调和晕色,通过不同色相、不同明度的染液进行多次染色,产生的色彩图案有如写意中国画,朦胧含蓄的美感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其次是肌理,由于晕染而产生出变幻莫测、朦胧柔美的视觉感染力,梦幻般的抽象效果与扎染工艺所带来的特殊线迹和肌理融合,具有独特美感。

最后是造型,扎染中的造型是核心,能否创作出好的作品,好的造型是关键。扎染的历史上,造型是一道很有学问和讲究的工序。

三、扎染画的现状

随着纯艺术欣赏性扎染作品的不断涌现,作品平面的形与色构成的绘画性不断增强,这类扎染艺术品已逐渐脱离实用性而独立出来,成为一种新兴画种。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服饰时装化的步步升温,使得扎染艺术倍受国内外消费者和时装界的追求和青睐。但是这也只局限于服装和装饰品以及家纺上得到了一定的运用,然而在扎染画的领域涉及不是很多,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扎染市场主要体现在服装和装饰品以及家纺上。新的事物出现必将经历一段冷落期,是否具有收藏价值成了大多数收藏爱好者的头等问题。扎染画也摆脱不了这种命运,从它的产生至今,仍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有人觉得没有国画、油画具有收藏价值。这种现象导致了扎染画市场的不景气,使得扎染画产业得不到好的发展空间。

著名扎染艺术大师黄秀金教授在其创作过程中,不仅保留了传统扎染在纹理和肌肤方面变化自然丰富的特点,扬弃了传统着色材料的局限,还对传统的扎结法和染色法进行了科学的改良,从而使画面的空间和层次更加分明,晕色效果更加绚丽,色彩融汇更加自然,而且手工制作过程也更加精细、灵动,着力追求多样的变幻。另外,她的作品还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对我国传统技艺在表现内涵等领域做出了全新的诠释,使作品具有了更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与收藏价值,成为了目前国内美术界独树一帜的作品。从黄秀金教授的一些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扎染画的艺术特色,我们也从她这些艺术品的拍卖价看到了扎染画的市场价值,也看出它的潜藏的市场需求,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所以我们应该及早的去研究和创作扎染画,只有这样才能将扎染画的优势发挥出来。

四、对扎染画未来的发展前瞻

首先是着力于市场的推广开发。一件产品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因素,第一是受众群体,要想将扎染画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更多的人接受并喜爱这种艺术形式;第二是要有一个广阔的销售平台。有了这两大因素,那我们的扎染画将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然而要想拥有广阔的市场以及消费群体,那么必须采取因地制宜,也就是说根据不同地方的不同喜好来进行创作,我们称之为扎染画的创作要有地域性。投其所好才是成功推广产品的有效手段。

其次是材料的研究与创新。材料作为创作的基础,优质的材料对扎染画的创作和发展也就显得非常重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眼界也在不断开阔,在追求利益之余就会去追求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所以对艺术产品的要求就会很高,可以说是挑剔。健康是我们永远不变的话题,健康环保的材料对于扎染画的创作与发展来说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寻找开发良好的面料,天然环保的染料就是我们是否能成功的保障。

图纹设计的创新。扎染画的图纹设计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上所说,设计需要有地域特点。所以考察和收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素材便成了扎染画图纹设计的一部分。还值得利用的是,既然人们对国画和油画相当的热爱,我们就应该将其中的经典作品结合起来创作,利用已有的色彩和图案以及设计方式进行另一种艺术形式重现再创作。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的吸引收藏爱好者的眼球,更能有利地推广扎染画这种艺术。

如今扎染在人们心目中已成为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志,扎染画的出现就使得我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艺术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寻求新的艺术形式是明智的,也是历史对我们的要求。我们的研究创作必须要做到有价值、有涵义、有新颖。需要从传统的手工扎染的技法中找到突破口,创作出具有特色的技法,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我们宝贵的历史艺术文化。

摘要:扎染画,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扎染这种艺术形式创作出来的作品,它不仅具有收藏价值,还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扎染画的出现使得我们对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艺术能够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扎染,扎染画,地域性

参考文献

[1]余涛.现代扎染艺术[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焦宝林.焦宝林扎染艺术[M].上海人民出版,2012.

民间扎染 染出滚滚财源 篇8

嫁到周城后,张全凤学着缝制白族服饰,随着周城个体机染户兴起,扎染品成为大理特色旅游商品。张全凤及时转行,开始了白族扎染服饰的加工生产经营。张全凤从爷爷手里借了400元,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可以部分赊账的商家,赊了两包白布,又从娘家借来5000元资金,购买了染布工具和染料,把自己居住的几间破房腾出来做染房,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创办起自己的“德胜祥”扎染厂。

张全凤没有请扎染师傅,因为她无法给师傅支付5000元学艺费。她找来资料反复研读揣摩,从图案设计、染料配方、扎缝、浸染、拆线、漂洗,每道工序都反复试验,直到染出的布匹满意为止。

此后,她又把精力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从布料的购置、染料的选择到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宁可多花钱,也要保证进到纯棉、厚实的料子。她将自己做出的产品背到大理古城三塔出卖,外国游客看到这个白族打扮的少妇,淳朴实在,背篓里的扎染布质量上乘,口里ok、ok地喊着争着购买。很快,她的产品占领了周围市场,每天发出的货都在上万元左右,最多时达3万多元。

“99世博会”这年,她推出了60多个花色品种,将自己的新产品大胆推向世博会,一炮打响,这一年她赚了60多万元。

扎染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千家万户的扎花加工。德胜祥扎染厂除了有长期聘用的几十名技术工人外,到了扎花旺季,本村70%的农户都成了张全凤的扎花工,还带动周边的上关、桃源、永兴、仁里、喜洲等村寨的妇女纷纷到周城扎花。

扎染作文400字 篇9

中秋节,我们走进了萧山日报九楼大厅,石头哥哥说,他先给我们做一下示范,于是,他就拿起一块布,对折、对折……再用橡皮筋套上扎紧。他给我们示范好几种扎染的方式。等我们明白了,他就让我们开始做。我也开始了,我选择了对角线对折,再找出中心点。这步简单,下一步就难了,你看,我拿出一根橡皮筋学着石头哥哥的样子套、绕……,可谁知,我套的第一根就“牺牲”了,我只好不停的继续套、绕,终于套上了,我高兴极了,差点蹦起来。

但随后石头哥哥宣布了一令人窒息的消息,我心中的喜悦被打得粉碎,时间还剩十分钟!我着急起来,越着急反倒越做不好了,手忙脚乱的,一会儿把橡皮筋套在手上,一会儿把手伸进棉布,当我扎完皮筋已经过去8分钟了,还剩下两分钟,我慌忙拿起颜料上色,上完色后时间已经结束了。

扎染作文300字 篇10

老师先给我们看了一段视频,内容是苗族人怎样做扎染的。哇,苗族人穿的衣服都是用自己染好的布做的呀,心灵手巧的苗族人染的布可真美呀!一块布需要一年才能做好,苗族人可真厉害呀!我有点担心这么难的任务我能完成吗?这时,老师说我们不做这么复杂的,只要用皮筋把布扎起来再染上颜色就好了。这样我才有了信心。

开始做扎染了,我用皮筋把布捋成长条,扎成一段一段的,扎得很紧,老师说这样染出来才好看。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布扎完了,仔细一看我扎的布活像一个可爱的“小人”。开始染色了,“小人”的一条腿被我染成了黄色和蓝色,另一条腿被我染成了紫色和绿色。呀,糟了,颜色都混了,我一下子慌了神,心想这块布一定不好看了。我又小心翼翼的染好了“小人”的其他部位,生怕颜色又混了。染好了,我让“小人”晾了一会儿,便剪断皮筋,迫不及待的展开了布。呀,还好没我想象的那么糟。仔细一看,我染的布像一朵美丽的“牡丹花儿”,中间绿色的部分像一只“小青虫”,那小青虫正在呼呼地睡大觉呢!

探讨扎染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 篇11

扎染在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在唐代,扎染是一个鼎盛时期,除了在宫廷民间所流行以外,还被运用于军队制服,这对扎染工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唐代著名的瓷器——唐三彩上的人物服饰可以看出有扎染的纹样,唐代敦煌壁画上的人物服装上也可以窥探出扎染工艺的艺术特色,从很多唐代时期的绘画、瓷器等等艺术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人物身上的撮晕缬服饰,霓裳服饰上退晕渐变的色彩,大量的军队制服都可以说明扎染工艺在唐代盛行以及被推崇的程度。从五代到宋代,扎染工艺一直深受民众的喜爱,而且宋代受到五代的影响,扎染制品趋向于豪华、艳丽,受到当时贵族统治阶级的喜爱,一直到了明代,染织局和工坊的建立,让印染工艺走向系统化的发展,染坊中的染料在明代也发展成为红坊、蓝坊、绿坊等等,让扎染的品种增多,也迎来了扎染又一个鼎盛时期,鸦片战争时期,让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受到了一定的打压,生存艰难,新中国成立,工业时代的到来,机器印染以它巧妙地构图,批量生产,纹饰精美,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而传统的扎染工艺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扎染也因人么对传统文化的回味以及渴望而重返市场。

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在物质得以满足的时候会更加注重精神文明,人们千方百计的寻找传统、古典的东西,各种原生态的文化、工艺回到人民大众的视线当中,时代的进步让人们在渴望传统宁静的时候又希望展现个人的品味,这种态度在对服饰配饰上追求独特和新颖,机械工艺让消费者产生了疲劳感,也缺少了人性之间的交流,缺乏亲和力,在这种大众心理状况下,手工艺产品的独特、新颖、文艺等思想,成为人们的心理追求,传统的发展在于创新,扎染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追求与期望,再次迎来了繁荣的春天。

扎染因为早期源于劳动人民从生活中就地取材,集中了历代手工匠人的劳动智慧,沿袭相传,这里也就含有了设计的成分,首先在构思阶段,主题,题材,扎染手法的选用,染色单色以及复色的选择,单色的话可以考虑哪种色调,什么色相,复色的话,色彩关系、对比强弱,以及整体黑白灰关系的处理,只有处理到位,才能更好的控制扎染的工艺流程,更好的操作。

扎染的图案设计大多都是抽象和写意的,朦朦胧胧的给人广泛的遐想空间,虽然造型上,大小、区直、方圆的结构组合看上去没有规律可言,实际上是乱中有序,再加上色彩的比例调和,彰显出作品整体的艺术感。另外,扎染工艺在染色之后会渐渐的出现色彩的退晕,这种也叫色晕,是色彩轮廓线产生由深到浅的深浅关系变化,使得色彩层次更为丰富,这种变化的产生是因为在手法上的变化,历代出土的扎染制品中就能看到一点色晕的层次,但是可能是制作的时候手法力道趋于统一,所以缺少丰富的变化,从扎染的扎结的松紧,到染料的扩散速度,浸染时间、方法、次序的不同,都可以是的最终效果产生不同的变化。

扎染的扎结工艺流程是制作图案和纹样手法制作的基础,扎结的方法有很多,基本上可以分为串扎法、撮扎法、塔扎法、夹扎法、乱扎法等五大类,扎染中的扎结关键在于“力”的使用,俗话说“方法大于气力”,要做好一件事情,使用巧妙地方法式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扎染也是这样,要扎染出一件理想的作品,一味地花力气却缺乏技巧是很难收到效果的,扎染的基本扎结方法,都要靠臂力、腕力、指力的协调合作才能完成实现,用“力”的技巧主要体现在制作局部虚实效果,以及整体色彩渐变、色晕的效果两方面,通过腕力、指力的控制运用,才能把设计的纹样经过撮拢、捆扎完成最后的作品,在这过程中“力”的作品不用忽视,通过力的过渡、推移,充分运用力的变化,形成最后的色晕、虚实变化,构成同一色相,却不同纯度、不同明度的色晕效果,增加整个作品的艺术效果和魅力。

印染上,扎染与其他传统手工艺有着一定的区别,在构图上,有些大胆、粗犷、充满着民族原始野性之美,有些严谨细腻,蕴含了内敛、含蓄、友善的气息,不管是那种效果整体都看上去既不呆板又不杂乱,与靛蓝色粗布相结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特有的含蓄、内敛的气质。

扎染是源于民间印染的一种手工艺,遍布全国各地,是具有中国本民族特色的工艺,几千年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起起伏伏,以它独特的图案、纹样以及色彩工艺,不断地展现它的魅力,虽然改革开放以后,扎染又重新回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视线当中,但是扎染还是必须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继承传统风格、技法的同时,也要顺应社会,进行创新,扎染推陈出新,走出传统的篱墙,借鉴当代流行元素和其他的艺术手法的表现方式,不断丰富,提高自身工艺技术,更好的创新,从民间艺术母体中超凡脱俗,雅俗共赏,更好的做到“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扎染教学论文 篇12

1 大理周城扎染文化旅游产品的特点

1.1 凝聚了白族人民的共同心理素质, 符合旅游者的“趋异”心理

周城扎染和白族服饰、婚嫁礼俗、生育礼俗、农事礼俗、宗教礼俗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周城扎染文化旅游产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神秘感。周城扎染文化旅游产品针对旅游者的心理满足性、空间上的限定性、价值的递减性、消费的参与性以及文化性和经济性是比较突出的。伴随着周城文化旅游的发展, 旅游者到大理周城旅游“乐土”的需要, 出于了解白族文化的动机, 对扎染文化旅游产品的欣赏和购买, 都比较符合旅游者的“趋异”心理, 同时也留下了旅游者对到大理周城旅游的美好回忆。

1.2 纯手工工艺制作能激发广大健康旅游者的购买愿望

周城扎染以板蓝根等草木的汁液加工浸染, 纯手工制作, 具有消炎保健作用, 穿着舒适健康, 倍受旅游者青睐。从图案上来看, 内容非常丰富, 并对蝴蝶图案有着特殊的感情, 这是对自然力的崇拜和白族与自然生物和谐共处的真实写照, 蝴蝶在白族人心中是风调雨顺的意思, 也表明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这种实用性强, 内涵丰富, 审美价值高的纯手工工艺制作工艺品, 很符合现代人对健康旅游, 生命健康的需要, 很容易激发旅游者的购买愿望。不少周城人把自家当成微型的扎染生产基地, 并且开放“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院落, 欢迎旅游者通过参观染色, 扎花、晾晒等扎染制作工艺流程, 逐渐了解和喜欢扎染。

1.3 体积小巧轻便, 便于旅游者携带

目前周城市面上的扎染文化旅游产品, 有看的, 摆的, 挂的, 全面立体地展现了周城扎染文化艺术。由于布艺质量较轻, 观赏性和实用性较强, 很适合旅游者携带, 作为馈赠礼物或是大理旅游的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 都深受旅游者欢迎。周城扎染内销北京、上海、广东、湖南、大理、丽江等省市, 外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德国、英国、意大利、香港、澳门等地, 市场前景很广阔。

2 周城扎染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

由于大理地方政府的重视, 加上周城扎染自身的文化内涵丰富, 周城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历史悠久的文化风貌、秀美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浓郁的白族风情等优势, 目前, 周城村已形成了以路代市的商贸旅游一条街, 专门集中销售扎染。在大理的各旅游景点、餐馆、超市也都设有风格不同的扎染销售点。目前喜洲镇周城村有18户经营扎染, 直接从业人员79人, 2011年产值为7620万元, 上缴税金1.2万元, 主要销售区域是日本、香港、北京、深圳、广州及云南省内各景点景区。[2]

但从总体来看, 周城扎染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还不够, 具体体现为:一是对扎染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中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二是宣传促销水平有待于提高。旅游消费者是否产生旅游动机, 如何确定旅游目的地, 购买哪种商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各种旅游宣传和促销[3]。作者在调查中发现, 周城销售扎染的商店缺少宣传和包装, 精心设计制作的各类扎染文化旅游产品没有商标, 更谈不上精致的包装, 质量得不到消费者的信任, 也没有形成品牌, 宣传和促销方式比较陈旧。还有的生产者为了降低成本, 采用化学染料制作, 这在无形中使周城扎染对身体的保健作用降低了, 这不仅欺骗了消费者, 而且降低了扎染的审美价值。每家商店销售的扎染文化旅游产品, 琳琅满目, 但是缺乏创新理念的精品, 如服装的款式, 缺少季节的变化和穿着场合的适应性, 缺少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周城村目前还缺少对大批量扎染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和设施。

3 大理周城扎染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3.1 根据细分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据作者调查, 周城目前最大的扎染厂——民族扎染厂主要是以批量销往日本的方式销售。产品主要是匹色布、窗帘布、桌布等, 国外市场还有法国、德国、韩国、港、澳、台等, 国内有广东、上海、湖南、北京等。其他扎染作坊相对比较灵活, 除批量销往丽江、昆明、广东、上海、四川等地外, 游客这一市场逐渐受到扎染生产者的重视。周城的扎染业和旅游业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进入周城的团队大部分逗留时间较短, 而逗留时间较长的主要是一些自助旅游者、散客, 他们大部分文化素质较高, 对白族的民风民俗非常感兴趣, 希望能深入地了解白族人民的生活, 并有体验参与当地居民生活的愿望。不同的旅游者对扎染的消费取向不同, 因此, 在开发周城扎染文化旅游产品时应适应不同旅游者的消费心理需求, 生产不同类型的扎染产品, 根据市场的适应性来进行开发。

3.2 白族风情体验参与式开发

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一般有八种形式:集锦芬草式、复古再现式、原地浓缩式、实物静态展示式、原生自然式、主题附会式、短期表现式、原地生态式, 这是对开发模式比较具体的总结, 但开发模式的交叉比较多, 如集锦芬草式与原地浓缩式都主张建设主题园, 实物静态展现式, 在内容上有集锦和浓缩的味道等[4]。作者在借鉴以上八种模式的基础上, 主张采用白族风情体验参与式开发。如开发“当一天周城人”项目, 可以利用现有百姓现实生活的吸引力, 在尊重白族民俗文化演变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通过让普通旅游者体验当地白族村民的生活而感受扎染文化的魅力。周城村白族风情浓郁, 周城扎染有着朴实感, 乡土性, 文化性, 神秘性和生活味, 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 周城扎染作坊大部分建在白族人民的家中。通过白族风情体验参与式开发, 旅游者到当地村民家中, 既能吃到真正的白族风味, 体验白族民居的舒适, 又能观看和学习周城扎染的做法, 促进扎染销售渠道的畅通和创新。

3.3 处理好产品的开发与客源地文化背景的对照关系

如日本游客, 比较忌讳荷花图案, 不喜欢淡黄色和白色的花卉图案, 一般不使用菊花图案, 但他们喜欢樱花、乌龟、仙鹤、松竹梅图案, 不喜欢夕阳风景图画。在颜色方面, 他们不喜欢紫色、灰色、黑色, 但喜欢红色和黄色以及红白相间或金银相间的颜色[5]。在制作销售给大理周城主要客源国旅游者的扎染产品时要回避他们忌讳的图案和颜色。此外, 不同客源国的游客对产品的要求也会有不同, 如新加坡忌讳猪的图案, 而泰国人认为紫色和黑色的服装是丧礼服装等, 因此大理周城扎染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处理好产品与客源地的文化背景的对照关系。

3.4 深入挖掘白族扎染文化内涵

要在周城扎染文化的历史性、艺术性上下功夫, 深度挖掘周城扎染的旅游功能要素。自古以来, 周城扎染被作为向皇宫进贡的贡品, 它图案丰富, 做工精细, 蓝底白花形成自然的晕纹, 图案多取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 体现了周城白族人民淡泊名利和返朴归真的审美情怀。周城扎染独特的制作工艺中, 包含了深层次的文化观念, 其中渗透着哲学、历史、伦理学和民族审美意识的生活观念、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周城扎染的图案取材以蝴蝶等动植物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百兽为主, 体现了当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体现了天人合一, 追求自然的思想。扎染因扎花的松紧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自然晕纹, 艺术感极强, 集文化性, 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身, 具有较好的生态文化属性。

3.5 建立白族扎染品牌战略

品牌的标志是商标和名称。从一般意义上讲, 品牌代表产品的功能、可靠性、服务、性价比等核心内容, 代表企业的形象和对消费者、环境生态和社会的责任, 旅游产品如果没有品牌, 在市场上很难立足[6]。开发大理周城扎染文化旅游产品要有品牌作为支柱, 对周城扎染大力宣传, 如制作各种普及性、生动性、准确性的可读性书籍。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进一步提高周城扎染的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制定长远目标, 增强品牌的文化内涵和诚信经营, 使周城扎染以旅游为主渠道获得长足发展。如通过建立民族扎染博物馆的形式, 整理收集优秀扎染手工艺品, 培养专门的导游员进行讲解, 在展览的同时进行销售。在政府的支持下, 将周城民族扎染厂打造成龙头企业, 带动其他作坊的发展, 建立周城扎染文化旅游产品产供销一条龙的渠道。

4 大理周城扎染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处理好扎染文化开发与传承、保护的关系

在旅游发展的同时, 周城扎染原有的文化附加值逐渐散失。如有的扎染作坊为了降低成本, 打着草木印染的口号而使用化学染料印染, 欺骗消费者, 也使周城扎染丧失了其文化的本真性。因此, 为了保护和传承周城的扎染文化需要政府的组织和支持, 加强做染料的板蓝根等植物的大面积种植。在保持扎染独特风格的同时开发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根据市场的需求分季节生产不同的扎染文化旅游产品, 加强对周城村扎染服饰设计师的培训, 引导和培育周城村制作扎染文化旅游产品的积极性。根据市场需求和潮流, 注意不同款式的推陈出新。为了增强扎染图案的艺术性, 可以组织扎花比赛, 提高扎花妇女的积极性和扎花技术, 并建立周城扎染博物馆, 收集民间的优秀作品, 展览扎染艺术品。

4.2 提高周城村村民参与扎染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周城村村民参与本地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扎染文化环境, 通过蝴蝶泉3A景区的带动作用, 快速提升周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应广泛吸引和引导当地群众参与到扎染文化旅游产品的生产、营销过程中, 进一步整合周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设计与扎染文化旅游产品对大理旅游形象的提升力。在开发周城扎染文化旅游产品的同时, 注重保护周城村民的生活环境, 居住氛围, 尽量降低旅游者大量进入后对周城人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3 加大专项的扎染文化旅游产品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力度

扎染作为周城人世代传承的手工制作工艺, 既需要手工艺者的悟性, 也需要从业者从小耳濡目染, 具有良好的环境熏陶和长期动手实践体验。目前, 由于教育的普及, 村民的文化素质逐渐提高, 从事扎染行业的接班人越来越少, 周城的扎花人才缺乏。因此, 应通过政府扶持, 民间参与等措施, 加强民间扎花手工艺人的培养, 一是通过民间老艺人的传、帮、带。二是通过开办扎染文化传承学习班等形式, 在周城现有的广大中青年妇女中推广和普及扎染扎花技艺。三是多向一些发达地区和先进国家学习, 注重培养扎染扎花的专业技术人员, 加强扎染技术的研究, 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 周城扎染文化旅游产品可以与大理旅游的发展相得益彰, 在获得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 应注重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真正使周城扎染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取之于民, 受益于民, 满足现代旅游者的需求, 促进大理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云南大理周城扎染是大理旅游购物中比较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它凝聚了白族人民共同的心理素质, 纯手工制作, 体积小巧轻便, 便于旅游者购买携带。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周城扎染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周城扎染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策略, 促进大理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理周城扎染,开发

参考文献

[1]金少萍.白族扎染工艺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5) .

[2]根据喜洲镇经济办2011年12月提供的数据整理.

[3]董秀团.大理周城白族扎染工艺调查[J].民族艺术研究, 2003 (1) .

[4]吴必虎, 余青.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民族研究, 2000 (4) .

[5]陈霁.全国导游基础知识[M].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做一名新时期新教师征文下一篇:酒店采购人员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