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2022-12-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初中数学教具制作原则与教学应用策略

摘 要 应用教具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初中数学教具制作原则,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具;Flash

1 前言

教具是教育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创造性地构思制作的教学辅助工具[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制作和应用教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终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2 数学教具制作原则

教具制作目的明确 教师在自制教具时,不能盲目制作,而是要结合教学要求,有目的、有方向地制作,使其符合教学需求和学生认知规律。此外,自制教具应真实反映学生的心理发育规律,体现学生的思维水平,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自制教具应科学合理,在设计与应用方面不能违背科学和知识本质。

自制教具简单易做 在自制教具时,尽量遵循废物利用和环保的原则选择材料,不要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因此,自制教具要做到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突出教具的作用 自制教具不但要结构简单合理,而且要能够准确体现数学理论知识,同时借助教具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才是教具的实质特征。利用教具,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能够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果无法准确体现学习内容,那么教具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3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具制作和应用的策略

教具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技术支撑[2],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具体的制作和应用教具的策略。

利用教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初中数学理论知识较多,教学形式单一,很多教师总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讲解,教学氛围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很多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存有畏难或排斥心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做法,想方设法创设有效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主动探究和分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群体的参与度。为此,作为数学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关键因素,组织学生参与动手操作活动。初中生活泼好动,正值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的时期,所以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制作和使用教具就是一种很好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思考,有助于全方位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虽然教师已经给学生讲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意义,但是还有很多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不全面。此时教师可以拿出之前制作好的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教具,让学生自己找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自主验证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结论:“轴对称图形是关于对称轴完全对称的。”而在实际观察中,比较细心的学生还会发现:有的图形不只有一条对称轴,如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通过自主实践和探究,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乐趣,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借助教具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初中数学教材中涉及的知识大都是基础性的,而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其中含有的概念定理较多,让学生倍感头疼。如果教师单纯采用口语解说的方式开展教学,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所以需要借助教具才能促进理解。现代教育提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传统课堂上,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改变这一现状,将学生的注意力成功地吸引到课堂上,而利用教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如果教师利用黑板画图的传统方式,给学生讲解圆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画面不直观,不易在学生脑海中形成良好的空間表现形式,只好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两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教具进行讲解,将内切、外切、相交、相离、内含等几种圆和圆之间的关系直观呈现出来,易于学生理解其原理,防止知识出现混淆,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又如,为了方便教学,数学教师可以自制多功能三角尺。很多教师往往只带一块三角板教学,但是在绘制特殊角时,普通三角板就不能发挥作用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自己改进三角板,让三角板变得具有多种功能,能够画出任意角。具体制作方法:准备一个量角器、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将等腰直角三角板放在量角器上,让三角板底边的中点与量角器底边的中点重合;然后在三角板两条腰的边框里面从左到右依次标注0°、10°、20°、30°、180°。这样一来,三角板的内部显示角度,而外部则显示长度,在使用时可以从三角板的底边中点部位画一条直线,再根据角的度数沿边框外画出一点,之后将中点和点连接起来即可。

自制教具,引导学生自主实践 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光纸上谈兵是不够的,需要不断实践和练习,只有不断参与实践活动,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自制教具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活动,学生自主设计方案,精心选择制作材料,自行加工和组装,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新知。这样的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自主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在学生自制教具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不同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帮助学生了解具体的注意事项。例如:用玻璃刀刻画时应保持直线,最好不要在同一位置重复刻画;在利用电烙铁焊接时应先“吃锡”;掌握简单的焊接、粘接、木工、金工等技术。

作者:王凤勤 方宇

第2篇:小学科学自制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一说到自制教具,很多老师会认为那是在实验教学器材还不十分完善的改革初期。在那个物资还比较匮乏的年代,很多老师努力创造条件,自制教具,以达到设想的教学效果。那是一批让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特别是沿海一带,经济发达,各校科学实验室配备已经十分完善,很多学校都严格按照部颁标准来配备,制作自制教具还有必要吗?现在信息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很多实验现象只需上网搜索,很容易找到相关视频,有必要麻烦地制作自制教具吗?

事实上,我们的实验室配备标准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参照着中学物理实验室,在原有的小学自然教学器材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各校科学实验室配备十分完善,但是作为第一线教师应该明白,实验室中真正能用起来很称手、效果很好的实验器材并不是很多。怎样的教具才是适用的教具,教师是最清楚的。

一、自制教具的设计原则

自制教具,是教师和学生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具或学具,是教学仪器与实验器具的必要补充。

自制教具,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只需要我们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自制教具不追求结构的复杂,只是需要新颖的创意,良好的效果。

自制教具,是应用科学技术知识与教学经验结合起来的创造性活动,是在创造性思维基础上产生的。设计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育性:具有一定的教育目的

自制教具要符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用稿)》的基本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要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自制教具要符合学生探究活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提到的受水型水钟(见图一),如果仅让学生通过图片是很难理解这个水钟的工作原理的。

但是如果要复原这么一个水钟,使其能精确测量时间也是不必要的。教学时教师只要做出模型来,学生就能理解这个水钟的工作原理了。这个教具的教育意义就大于实际计时的意义,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科学性:有一定的理论做基础

自制教具的本意是对实验仪器的填漏补缺以及功能的改进完善,其初衷和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和增强实验教学效果。但如果自制设计发生了科学性谬误,那么无论用于演示还是分组实验,都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从而削弱甚至毁灭他们的科学信仰。

六年级上册小缆车实验中,计时始终是个难点,学生不能做到同步,也就得不出正确的科学数据。使用这套装置(见图二),学生就不用再手忙脚乱,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结论了。

3.创新性、实用性:有亮点,破常规,有新特色、新功能

自制教具的创新性跟创造发明的创新性不完全相同。自制教具的创新性更多的是教学服务,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时难以掌握的重难点。

在小学四年级天气单元中关于风向和风速问题的研究中,在我们成人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到了学生那里就不那么简单了。四年级学生对辨别方向还是有难度。对于风向(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况且课上不可能要什么风向的风就来什么风向的风。在这里制作一套有效的自制教具十分必要了(见图三)。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我班级一个学生的创意哦。不要以为自制教具只是教师的专利,其实学生的大胆设想,往往能给我们老师更多的灵感。

4.简易性:结构合理,制作方法简单,演示操作简单

随着近几年自制教具比赛的大量推广,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自制教具,从整个自制教具的趋势上看,教具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科技化。这样的自制教具给教师也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自制教具最初就是“不花钱”,或者说“少花钱”的教具。复杂的教具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切忌为了追求美化效果把教具设计得复杂,只要效果明显即可。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摆的研究》。摆的研究是经典物理学的传统研究项目,从小学自然教材到小学科学教材都有涉及,各个版本的科学教材也都有涉及。但是摆的实验装置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挂摆系摆绳始终是学生操作的难点。这里我们使用的实验室常见的环形磁铁可以很方便地改变摆锤的轻重,使用吊车吊臂原理可以很容易得到一倍绳长和两倍绳长,利用这套装置,学生就能专心进行实验研究了,再也不用为挂摆系摆费心了。这套实验器材加工也十分简便(见图四)。

二、自制教具的制作步骤

自制教具的整个制作步骤要经历选题、设计选材、加工制作、试用改进这么几个过程。以摆这个实验装置为例:

1.选题:选择这个内容就是因为这是一个经典课题,但是实验装置始终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十分困难,占用了大量时间,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连续性。

2.设计选材:设计出图纸。这个设计是从吊车吊臂得到的启发,最大限度地减小学生实验操作的难度。

3.加工制作:选材问题解决之后加工就变得不是很难了。学校里有小机床可以加工出来。

4.试用改进:经过试用,发现学生实验更专注了,操作难度大大降低了,测得的数据也精确了。

但是竹棒不太好储存,往往到第二年竹子就发霉了,只能重新加工。后来改用了有机玻璃,但是太脆,容易折断,也不好。最后选择了铜棒,这样的效果最好,也易于储存。

三、结语

自制教具作为实验室内实验器材的有效补充,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责任心,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同时也要听取学生的建议,发现问题,改进、创新实验器材。让我们一起开动脑筋,动起手来,做出更适合小学科学教学的自制教具。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江苏】

作者:周红惠

第3篇:中学物理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摘 要: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课堂上,很多老师都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随手取材自制实验教具进行实验教学需成为物理课堂上的一部分。结合自制水透镜的案例,阐述了对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认识,教具制作的基本方法,让更多的老师了解初中物理自制教具的必要性,同时为物理教学提供更多可以借鉴的自制教具素材。

关键词:中学物理;自制教具;案例示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英国,科学教学备受重视,在科学教学中以“科学探究”为其首要特色;在美国中学物理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够用实验说明的一般就不用语言说明;在德国物理教学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演示实验的一堂课是不可想象的”;在日本有一个中学教师自愿组织起来的“山猫”学会,他们致力于开发随手取材的实验装置,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使教学充满乐趣,从而成功地吸引了大批学生。在中国,《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利用日常用品进行物理实验,这样既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补充实验课程资源,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除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学,还应大力提倡利用身边物品,创造性地设计实验,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和相关书籍,归纳总结出对自制教具的认识、中学物理教具制作意义及必要性、教具制作的基本方法以及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介绍如何自制水透镜,希望给广大教师提供更多可以借鉴的自制教具素材,从而有效地丰富初中物理课堂。

一、对自制教具的认识

自制教具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难点,利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自行构思、设计、制作的一类能解决问题、满足教学需要的手工工具。这样的手工工具能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物理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自制教具是在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一般的创造性思维有以下几种方式:创造构建型、推理改进型、综合归纳型、科技创新型等。自制教具的设计一定要满足科学性、教育性、简易性、直观性、实用性等要求,且满足结构简明,但并不简陋的原则,突出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

二、中学物理教具的制作意义及必要性

关于自制教具的必要性,不同教师有不同的观点,有些教师认为教具的制作是厂家的事情,而且其生产的教具制作精美,配备充足,作为一线的教师,只要教好书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花精力去自制教具。殊不知,实验教具没有最好的,而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创新。比如,在探究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实验中,教科书上给的实验器材如图1所示,但早在2014年郭卫东老师就指出了该实验的缺点,并设计出更灵敏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学生在这个实验教具的基础上完成课堂分组实验,实现学生自主探究“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和电荷种类”实验,实验过程可控性强,效果明显。

这样的例子并非唾手可得,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使用、验证成品仪器,就会发现有些成品仪器或因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因操作复杂不适合我们的教学工作。一线教师更能根据需求改进或创造出新的自制教具并服务于教学。通常自制的教具更贴近生活,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设计和制作教具也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对提高教师的个人业务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有教师已经提出中小学教师自制教具获奖应作为职评的业绩条件之一。

三、教具制作基本方法及案例示范

结合物理的学科特点,自制教具一般有以下几种设计方法:功能变通法、比较法、模拟示动法、增效法等。下面是个人利用功能变通的方法自制的水透镜,笔者就制作过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笔者针对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五章第一节《透镜》。其中有这样一个知识点:“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对于怎么让学生深刻理解凸透镜的凸起程度会影响到其对光的会聚本领的强弱,进而改变凸透镜的焦距大小,经过多方的思考和尝试,最终确定选用水透镜(如图3)来突破这个知识点。

制作材料:矿泉水瓶,气球,502胶水,剪刀,小刀,一块70 cm *15cm的泡沫。

制作过程:用剪刀截取矿泉水瓶中间一段,大约7 cm高,并将裁剪部分修剪平整。截取的这段瓶子必须没有花纹,否则后面的实验现象会不明显。裁剪出一块面积大小大于矿泉水瓶底面积的气球。这些工作可以提前让学生完成并提交半成品。然后用502胶水将气球粘在截取的这段瓶子的一侧(考虑到502的使用具有危险性,由教师本人完成该环节)。此外,为了固定这块水透镜,需选取木板或泡沫板并刻槽固定,鉴于泡沫板更易刻槽,本次教具采用泡沫板。在其上表面裁出一个面积略大于水透镜底面积,深约为2 cm的凹槽。

使用过程:将水透镜固定在泡沫凹槽中,往水透镜中加入纯净水,打出一束平行光射到水透镜上,透过水透镜后的光清晰地呈现在泡沫白板上(如图4)。学生利用这块水透镜完成分组实验可以突破凸透镜的以下三个知识点:(1)过薄透镜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3)凸透镜越凸,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对应的焦距越小。

在本节最后的总结中,笔者还展示了自制的另一块水透镜(如图5),这块水透镜不仅焦距可变,而且可以通过注射器注水和吸水使这块水透镜在凸凹透镜上转变。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两项自制教具的帮助下,笔者在某次省级比赛中获得初中组一等奖的好成绩。

最近几年在郭卫东、黄树清等老师的带领下,涌现了少数热衷于自制教具的物理教师,他们利用废弃的圆珠笔芯、矿泉水瓶、注射器等制作出实验现象明显的演示教具和学生随堂实验教具,受到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同时也给一线教师提供了非常好的教学素材。但是物理教师何其多,有多少人依然照本宣科,沉浸在年复一年的常规教学、重复实验工作中。笔者借笔倡议,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鉴,望更多的一线物理教师能突破自我,共同创新,给予学生一堂更精彩、更有创新意识的物理课。

参考文献:

[1]范亚颖,卢慕稚,李飞跃.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自制教具研究综述[J].物理之友,2014(11):26-28.

[2]张世刚.自制教具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J].物理之友,2014(12):34-37.

[3]郭卫东.静电系列实验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14(6):71-73.

[4]乔亚光,蔡昌景,张丽霞,等.对自制教具的再认识:中小学教师自制教具获奖应作为职评的业绩条件之一[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63-64.

[5]郭卫东.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巧妙设计与应用[J].物理教学探讨,2012(7):1-3.

[6]黄树清.中学物理自制教具设计制作的研究与实践[J].物理通报,2001(10):37-39.

[7]周平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运用低成本实验教具[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S1):40-41.

[8]张世刚.自制教具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J].物理之友,2014(12):34,37.

作者简介:蔡淑宽(1982—),女,厦门一中,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物理教育、信息化教学。

李志阳(1981—),男,厦门华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电子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大学物理教学。

编辑 张珍珍

作者:蔡淑宽 李志阳

第4篇:小学数学教具制作说明

教具名称:方位演示仪 制作人:

程丽、欧娟、李玉萍 制作材料:

硬纸板、胶带、不干胶广告纸、彩笔、剪刀、小钉。 使用方法:

转动中间的指针 用途:

此教具专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而制作。 制作方法:

1、找个大点的纸盒,用剪子剪取一面,修齐,整平。

2、将不干胶广告纸贴于正面,要贴平。

3、用尺子分别画出大小两个“十字”,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涂上颜色。

4、以大“十字”的中心为圆心,画出一个大圆,并涂上颜色;再以10度为一个刻度,画一圈;分别把30度,60度,用较粗的线条突显。

5、用黑色的笔,在小“十字”上的四个方向,分别写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6、再用黑色的笔,画出一个30度的角,并标明角的大小,表示“东偏北30度”。

7、在中心点上用钉子固定一个指针,让指针能旋转到不同的角度。 制作原因:

“位置与方向”要求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能够确定: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教学本单元例1时学生除了要判断方向,还要确定角度,而角度的判断是学生的学习难点。

这个教具的作用即为:

学习例1时,先让学生观看:方位演示仪。

学生根据仪器出示的情况讨论一下,图示表示的是什么方向。 学生能够得到:东偏北30度或北偏东60度。

讨论得到两种不同结果时,能让学生明白参照物不同,结果不同。 教师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明确:

1、东偏北30度,即为指针从东向北移动30度。

2、北偏东60度,即为指针从北向东移动60度。

3、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明白,出发点不同,说法不同,角度也不同,但表示的角度是一样的。

4、明确具体用哪一个时,告诉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夹角较小)的方位。

5、练习:

(1)教师转动指针,让学生说出指针指的方向,并确定哪种说法更好地一些。

练习中要出现类似于:东偏北45度,或南偏西45度。 (2)也可以教师说方向,让学生去转动,指针,确定方向。

第5篇:谈谈数学教具的作用及制作使用

摘要:

教具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尽管近年来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已步入课堂,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广大教师对“电化教学”的有关内容进行培训,且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各级课堂教学竞赛的必备条件之一。但是,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些抽象知识的理解、定律性质的认识,具体测量操作方法等都需要学生亲自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探索发现新知识,所以自制教具并不是多余,而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教具,是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教学特点,体现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学器具以及实验训练器材。通常数学教具现成的仅有:三角尺、圆规、半圆。数学教具明显的不足,教师就要利用当地的丰富资源,自制教具并引导学生自制学具,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事实上,数学之所以能广泛应用于生产实际,又是研究众多学科的有力工具,重要的原因也就在于它的高度抽象性,许多人之所以感到数学“难学”,“难教”,就是直观性和抽象性被割裂开来,因此,恢复和发现抽象的数量之间的直观形象,就有助于扫除抽象化给学习数学所造成的障碍,让学生能轻松愉快的掌

1 握数学知识。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数学教具的作用及如何制作使用。

一、使用教具教学的作用

1.在初级中学的数学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尚未得到普及,简单教具使用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为:

1、有的教师教学中使用教具的观念淡薄,他们认为不用教具仍然可以讲清楚、道明白,何必自找麻烦;

2、部分“懒惰”型教师,不注意课前教具准备,他们通常是一张嘴、一本书,一个三角尺,一支粉笔进课堂,以上表现,都是教师对教具在教学中起的作用缺乏充分的认识;

3、学校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教具缺少。针对以上情况,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必须先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因为数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教师必须借助于教具学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它们容易理解和掌握。皮亚杰曾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结主、客体的桥梁”。青少年缺乏直接经验,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容易犯抽象、空洞和形式主义的毛病。鲜明生动的形象,容易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从对数学教学的帮助上讲,使用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启发式教学,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探究某

2 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的提高的内在动力,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正是不少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而追求的,恰当使用教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事实上,数学之所以能广泛应用于生产实际,又是研究众多学科的有力工具,重要的原因也就在于它的高度抽象性,许多人之所以感到数学“难学”,“难教”,就是直观性和抽象性被割裂开来,因此,恢复和发现抽象的数量之间的直观形象,就有助于扫除抽象化给学习数学所造成的障碍。教学中,数学教具的使用得当,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的直接经验与数学抽象联系起来。使他们不再感到数学“抽象”而“枯燥”。

(二)教具的制作与使用,主要分为制作以下几类教具: 1. “活动”式教具的制作与使用,利用竹片、木条、小树棒制作一些可以很快拆装的教具,如在教学“探索勾股这一章时,通过教具,让学生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它解简单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交流中获益,例从电线杆顶部向下拉绳子,绳子比电线杆长1米,拉直绳子,绳子末端距电线杆底部为4米,求电线杆绳子的长度。”另外,通过学生自制的教具对勾股

3 定理的探索,验证,轻松掌握勾股定理以及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2.“多功能”式教具的制作与使用

制作“多功能”式教具、一举多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用木条制作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并把其中一个对应点用铁丝穿过,使它能绕这一点旋转到不同角度,在教学“三角形”以及“简单的旋转作图”中都可以用到,用四根木棒做一个活动的四边形,在教学“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移动其中二根木棒、可用于教学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时,都可以运用;将两个等圆、沿其中一点用铁丝穿过,可以旋转,可以讲解,什么是等圆以及“两圆相外切”用半径不等的两圆,沿其中公用一点铁丝穿过,在教学“两圆相内切”以及“两圆相外切”时可用到,充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加减”式教具的制作与使用

制作“加、减”式教具,在一些已制作或已使用过的教具上拆去或加上木条或部件,可使它成为一个新的教具,这些教具使用得当,会给教学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如在已做好的一个四边形中加一条对角线木条,使之固定,由于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加一条对角线后使之固定,便可用于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上述六中,在两圆的外部做上两根木棒,可以来讲解“圆的公切线”在一圆外用一根木棒,

4 可用来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对数学几何学习不再头痛。

总之。教师要大胆创新,不拘一格,花尽心思去制作教具;一些教具主要是用于新课讲授,一些教具制作时主要是与例题或习题相对应,目的是为讲好例题而准备;除此外,可让学生自行设计,把所学过的内容,用教具大胆表示,让学生自主创新,这样学生会设计出许多式样,如平面的、立体的等等,使他们能学以致用。另外,学生亲自制作可以增强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数学教育的实践证明,直观的形象在学生的认识结构中一般比较稳定,记忆得比较牢固,而直观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又可引出数学结论,在抽象的数学结论和学生的认识结构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通过直观形象就易于理解和记忆抽象的数学结论。

自制和使用数学教具,精心安排学生的具体操作,由此达到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实现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转化,并形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气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了学生的探索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推理判断能力,所以希望广大教师都能够尝试去制作教具,为学生创造一个高效的课堂。

5 自制和使用教具,可加速教学进程,有时讲不清的问题,一看就能明白,多么生动的讲述,直观形象的引导,在高度兴奋中积极地主动地学,形成高效的数学课堂。

6

第6篇:小学英语教具制作说明

小学英语自制教具说明

依安一小 高凤芝

教具名称:交通标识

材料:本教具是用卡纸,吹塑板制作而成。 用途:用于六年级上Unit 1 How do you go there? 交通规则教学部分,如the traffic rules. turn left,crosswaik,one way, No bikes,No entry,No left turn等词。通过这些交通标识的教具的使用,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吸引学生的目光,呈现导入情境、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益,增大知识密度,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减轻学生记忆理解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观念,并能自觉维护交通秩序。

第7篇:玩教具制作

称:数字接龙(益智区) 材

料:废旧布料、粘扣

法:将数字按1---10或10---1的顺序相连 制作人:吴丹

称:扣扣子(益智区) 材

料:废旧布料、大纽扣 玩

法:将扣子系在白色纽扣上 制作人:吴丹

称:我的小书(阅读区) 材

料:卡纸、图卡、字卡、页码卡。

法:幼儿取出小书模板放在桌上,图卡、字卡、页码卡放在旁边。根据自己要仿编的内容取出图卡和字卡,把它们粘贴在小书模板上,之后粘上页码,在小书的封面上用图卡或字卡粘出自己小书的名字,小书就做好了。别忘了请他(她)给大家讲讲所编的故事或诗歌呀! 制作人:刘亚丽

名称:快乐转转转(阅读区) 材料:废旧纸板、字卡、表情卡。

玩法:把字卡分区贴到转盘的外盘上,表情卡贴到内盘上。首先选一区字卡,然后转动内盘,哪张表情卡停到我们要读的这一区上,我们就用什么样的表情、语气读出这一区的字,之后换一区字卡,游戏继续。 制作人:刘亚丽

称:识字转盘(阅读区)。 材

料:废旧纸板、字卡、图卡。

法:把字卡按一定的间隔贴到外盘上,图卡贴到内盘上。请幼儿选一图卡,之后转动内盘,使之与相应的字卡相对应,读出卡上的字,然后换一图卡,游戏继续。 制作人:刘亚丽

称:绕口令盒子(阅读区)。 材

料:废旧盒子、卡纸、贴纸。

法:幼儿拿起盒子随手一抛,冲上的一面如果是绕口令,请幼儿读出它,之后继续抛,如是三次,如果幼儿抛出的都是绕口令,并读得准确,将会得到一个贴纸鼓励;如果第一次抛出的是有奖品的一面,幼儿直接获取奖品,换人继续游戏。

制作人:刘亚丽

第8篇:玩教具制作

2008—2009学玩教具制作方案

罗 洁

一、翻跟头的小人

制作原理:利用重心移动的原理(电池滚动而带动外壳翻转)。 材料:废旧1号电池、硬卡纸、双面胶。

制作方法:1.将长20厘米、宽7厘米的硬卡纸围成圆筒状,再用双面胶粘贴固定。

2.将其中一个筒口用长8厘米、宽5厘米的纸封住。 3.在圆筒内放人电池,并用同样方法封住另一个筒口。 4.用水彩笔在圆筒上画一个站立的小人

玩法:将玩具放在斜坡上滚下来,筒上的小人会不断地翻跟斗,非常有趣。

二、立体画册

主要材料:废旧台历 旧图书

制作说明:每到年终岁尾,总会有一些小台历被淘汰掉.其实把它们收集起来,利用我们的智慧,还有不少的用处呢!瞧,我们的立体小画册就是用小台历做成的。 制作方法及用途:

(1) 把台历进行简单的修饰,根据需要或图片的大小,在书页上用小图片装饰或直接在上面切割出相同的开口,幼儿可自行选择图片进行拼插,自由讲述或欣赏,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能力,提高学习兴趣.(2) 把废旧图书上的图片剪下来,粘贴到小台历上,就制成了一本可爱的小书.这些立体小画册一定会令孩子们爱不释手!

三、花瓶

主要材料:露露瓶 白纸 蓝色彩笔 双面胶 宽胶带

制作方法及用途:将空露露瓶用白纸包裹,用双面胶粘牢,然后用蓝色彩笔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好后再用宽胶带将花瓶"塑封",把边缘修理整齐,最后插上一支小花,花瓶就完成了!摆放在茶几上或办公桌上,别有一番情趣。

四、投掷圈

材料:彩色泡末垫(做鞋子底的那种材料)或者彩色纸张(制作好以后过胶)、废旧报纸、透明胶

制作方法:将各种颜色的泡末垫剪成各种小动物的样子,注意突出起肚子,根据难度不同在小动物的肚子制作出不同的圈数。将废旧报纸揉成圆形并用透明胶将其粘贴牢固。(纸球可让幼儿自制) 玩法:幼儿站在指定线后,拿着报纸球对准小动物的肚子进行投掷,可一个人游戏也可多人游戏(注:多人游戏可进行比赛,计算投准的圈数

五、你抛我接:

材料:大的可乐瓶、各种颜色的不干胶、沙包(或者纸球或其他

小玩具都可)

制作方法:将可乐瓶的底部剪去,然后将可乐瓶的身体剪成花瓣状(,最后进行装饰使其更加美观。 玩法:两个幼儿各手持一个玩具,并将沙包放于其中一个玩具中,由这个幼儿将沙包抛出去,另一个幼儿拿玩具去接,如此反复游戏。(也可以自抛自接)

第9篇:教具制作说明书

制作人:马厂镇常楼小学 贾廷魁 教具名称:雷电产生演示器 使用学科:科 学 适用范围:三~六年级

制作材料:木板 塑料板 铁片 导线 底座

结构原理:雷电产生演示器由2片带有正负极的铁云片、2根导线和绝缘材料组成,蓄电池的两极与两根导线连接时,蓄电池中的电通过导线传送到2片铁云上,这时带有正负极的2片铁云会接触,接触时便产生火花,这时雷电就产生了。 制作方法:

用3个塑料底座做教具的底座,把塑料底座安装在木板上(分别用螺丝钉固定),在木板两端分别开同样大小的一个槽,把塑料条固定在开好的槽内,在塑料条的上端用螺丝钉固定一块塑料板,把带有正负极的两片云用螺丝钉固定在上端的塑料板上,把导线分别与带有正负极的云连接起来,为了美观在木板上安装小房子及绘制图案。 使用方法:

把连接在两片云上的导线与蓄电池的正负极相连,通电后带有正负极的两片云接触,雷电产生了。

用 途:通过教具的演示,可直观让学生懂得雷电是怎样产生的。

上一篇:物业维修基金管理办法下一篇:放射科防护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