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

2022-06-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

谈检验科的全面质量管理

【摘要】目的 探讨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立检验科的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在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中识别和分析每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并形成明确指令加强质量管理。结果 分析识别问题后,加强管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检验质量差错明显减少。讨论 加强对检验科关键控制点的质量管理,有助于增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使检验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关键词】检验科;质量管理;加强管理;有效保障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以质量为中心,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体系,目的在于让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1]。检验科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通过利用PCR仪、细胞记数仪、血生化仪等高科技医疗器械对受检者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化验,得出检验结果,为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向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准确的、可靠的检验报告,从而得到患者的信赖和临床的认可[2]。但是在检验科的运作中,存在众多因素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隐患,提高检验质量,因此加强检验科管理,建立全面质量管理极为重要。本文从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分析后质量管理阐述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

1 检验科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检验科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一下几类:① 不能保证分析前的标本质量。② 分析人员及护理人员操作不当,熟练度不足。③ 实验室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规范化的管理。

2 质量管理

2.1 分析前质量控制

有关资料显示,临床上70%~80% 的不满意检验报告是由标本采集不符合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要求造成的。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防止各种干扰因素影响检测结果。① 分析前的采集工作需要病人的配合,病人的饮食、情绪、剧烈运动、药物、吸烟、饮酒等会影响标本的采集而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② 护理人员正确填写申请单、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实行,保证标本从收集到检测完成期间标本的完整性和唯一性的识别。③ 分析人员熟练掌握仪器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规范操作,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及功能测试。应有专人管理试剂,对试剂的品名、数量、规格及生产日期、失效日期做好记录,保证试剂正常使用。

2.2 分析中质量控制

做好分析中质量控制。① 对标本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医师联系,建立严格的报告单签发制度。分析人员每日做好室内质控,保证在质控范围内,做好记录。对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行评价,以保证每日设备使用正常。② 分析人员遵守操作规范,必须使用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减少人为误差。分析人员重视临床实践,提高自身专业水平。③ 分析人员熟悉检测项目的影响因素,减少药理干扰和化学干扰,采取连续动态的监测方法。

2.3 分析后质量控制

做好分析后质量控制,包括报告单的审核、结果解释、向临床或受检者提供咨 询服务。① 得到检验结果后,应及时填写报告单,严格检查核对后和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再行发出。② 报告单上应提供确实可靠的“参考值”或“正常范围”及有需要说明的测量单位,提供可靠的结果解释。③ 加强分析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临床知识,向临床或受检者提供咨询服务,充分发挥检验医学的作用。

3 结果与讨论

检验科全面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多方面,但质量管理是重点[3]。分析和确定检验科存在的问题后,提出解决方法,制定并遵守规范化的临床检验方法遵守,分析人员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检验质量差错明显减少,提高检验科检验工作的可靠性,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保证标本检测的前、中、后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申请检测、患者标本提取准备、标本采集、运送、标本分析前处理、标本检测、复检结果、发送检测报告等,做好每一个环节,把握好全面质量管理,避免人为因素或其他因素对标本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由于检验科的质量控制不只是由检验科一科完成的,检验科科学化管理和全面质量控制还存在较多实际困难,需要全部临床医护人员及管理部门的配合,才能更好的做好分析检测工作[4]。

参考文献

[1] 毛磊,王明旭,李静. 管理学基础[M].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592

[2] 耿彪. 谈检验科的全面质量管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3, 11(13): 792-793

[3] 谈昀,李军民,曾宪飞,罗燕. 检验科的全面质量管理认识[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6: 102-103.

[4] 王洪涛,侯小平. 檢验科质量控制应与医院质量控制管理有机结合[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23): 2837-2838.骨折与神经损伤

作者:张碧

第2篇:压力管道全面检验管理工作探析

【摘要】压力管道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用于输送流体介质,且具有爆炸危险性的特种设备。因此,应加强压力管道检验技术研究。本文分析了压力管道检验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压力管道 破坏形式 检验技术

压力管道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用于运输流体介质的特种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生产及城市燃气和供热系统等公众生活之中。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燃气及热力管网的普及,各类管道的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输送可燃气、易爆性及对人体和环境有害性介质的压力管道数量逐年递增,这也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大。作为五种物流运输方式之一的压力管道,其安全运行与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保证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应加强压力管道检验技术研究,确保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

1.压力管道检验技术研究

压力管道的运行维护与检验,对于确保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但目前,对于压力管道的运行维护与检验问题,法规与标准并不完善,这与以前我国压力管道条块分割的管理体系有关。

压力管道检验具有不完全同于锅炉和压力容器的技术与方法。其原因在于压力管道具有如下特点:(1)种类多,数量大,设计、制造、安装、应用管理环节多;(2)长细比大,跨越空间大,边界条件复杂;(3)现场安装工作量大;(4)材料应用种类多,选用复杂;(5)管道及其元件生产厂家规模较小,产品质量保证较差,事故分析发现,占30%~40%;(6)长输管道与燃气管道基本上为埋地敷设,热力管道为管沟敷设。针对上述压力管道特点,完全仿照锅炉压力容器的检测手段,工作量相当庞大,管道使用单位的负担也会很重。

如何实现工业管道不搭脚手架、不拆保温层的在线检测,是对量多面广的工业管道实行定期检验的关键,需引进并研究国外先进的检测手段与设备。英国TWI公司提出的Long range ultrasonic method是以Guided-Ultrasonic Wave技术为基础,可对不能进入的管段,如穿、跨越以及空架管道进行在线检测,无需搭脚手架与拆保温层。同时,应加快工业管道的安全评定技术向工程实用方向的转变,使科研成果能尽快转变为检验与评定规范。

长输管道与燃气管道,基本上为埋地敷设,要想全面开挖检测,难度相当大,也得不偿失。目前,现有检验检测单位的检验方法千差万别,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国际化的竞争以及检验技术的进步。因此,开展埋地管道的地面检测技术研究与开发,使之标准化,很必要,而我国开展管道检验工作的历史不长。目前,埋地管道地面检测技术主要是按照物探原理,利用电磁法进行检测,其检测精度有限,受干扰比较明显,特别是人口稠密的城市埋地管道,因为管道分布较密集,各种电磁信号的干扰很大。因此,有必要研究埋地管道防腐涂层缺陷与现有检测仪器的检测参数间的对应关系,如电流衰减率与涂层缺陷大小的关系等。对于穿越管段,可采用TWI公司Long range ultrasonic method。同时,宜开展新的检测方法研究,如将雷达信号无损检测技术、微波信号无损检测技术、声发射无损检测技术等纳入埋地管道地面检测仪器的开发研究领域。

2.加强压力管道检验整治工作

对于压力管道检验,要突出重点,优先安排高压、有毒、易燃、易爆、强腐蚀性介质管道的定期检验工作。同时,针对不同管道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压力管道定期检验工作要特别注重落实使用单位的责任,充分发挥企业检验机构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覆盖率。

工业管道的检验要按照《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的规定,由核准的检验机构实施全面检验,使用单位进行在线检验,并将从事在线检验的人员统一纳入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经核准的具有压力容器检验资格的企业自检机构,只要具備2名以上持证的压力管道检验人员,即可试开展工业管道定期检验工作,并及时办理压力管道检验资格增项手续。对一些危险性较小的工业管道,制定基于合乎使用原则的缺陷处理规定,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因地制宜,对上述管道的定期检验和缺陷处理提出试行意见,先行试点工作。

长输(油气)管道的检验应当在开展普查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天然气管道检验规程》(Q/SY93-2004)等有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开展。经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实施专业性检验和管道内腐蚀检测,使用单位进行一般性检验,从事一般性检验的人员统一纳入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

城市公用管道普查的重点是查清管道的分布和数量,采集地理信息,建立地理信息管理网络。公用管道的整治主要是督促使用单位有计划地开展对重大危险源管道的筛查,组织进行管道风险评估和埋地管道的不开挖检验。

经在线检验合格的工业管道和经一般性检验合格的长输管道,或已经建立地理信息管理网络的城市公用管道,经使用单位申请后,可以按照《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的规定办理使用登记。

3.建立和完善压力管道检验规则

应加强立法,建立起有关的压力管道运行维护管理与检验等方面的安全监察体系,依照锅炉压力容器的管理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压力管道运行维护与检验经验,制订法规与部门规章,做到有法可依。

结合当前我国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现状,在政府行政法规方面,有关部门应着手制订《压力管道安全监察规定》、《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规程》、《在用压力管道检验规程》、《压力管道检验检测机构资格管理办法》、《压力管道使用、运行维护规程》、《压力管道操作人员规定》。上述法规的编写,应针对工业管道、公用管道与长输管道的不同特点,分别制订相应的部门规章规章与规范性文件,并与现有的国内外检验检测最新技术紧密结合,使之具有先进性、适用性与可行性。

在运行维护管理与检验技术标准方面,应针对现有国内外检验检验能力,制订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埋地管道检验检测技术规范,如完善现有的《地下管线电磁法探测规程》等,同时,针对目前国内检验检验机构现状与水平,通过科学研究,制订埋地燃气管道评价技术规范,如《埋地管道外防腐涂层的分级评价方法》。通过上述标准规范的制订,使现有的地下管线检测有标准可循,各检验机构的行为规范化。

当前,首先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工作以及定期检验的试点,从而实行以“企业负责、政府监督”为主的压力管道新的检验与安全运行监察体系。城市公用管道普查的重点是查清管道的分布和数量,采集地理信息,建立地理信息管理网络。公用管道的整治主要是督促使用单位有计划地开展对重大危险源管道的筛查,组织进行管道风险评估和埋地管道的不开挖检验。对在普查、检验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要责成并监督使用单位及时处理并予以消除。

经在线检验合格的工业管道和经一般性检验合格的长输管道,或已经建立地理信息管理网络的城市公用管道,经使用单位申请后,可以按照《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的规定办理使用登记。

总之,应加强压力管道检验技术研究,确保压力管道的安全平稳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 程绍平;储拥军;在用压力管道检验的宏观检查及定级方法探讨[J];安徽化工;2010年02 期

[2] 周红俊;压力管道的运行维护与检验技术[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7年01期

作者:梁延伟

第3篇: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协作,全面提高医疗质量

【摘 要】探讨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包括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三个环节,临床医师在医疗过程中要获得患者客观、真实、有价值的检验结果,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必须加强有效的沟通协作,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地降低检验全过程中的误差,减少各种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确实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诊疗依据。检验科要积极主动与临床科室保持密切联系,才能取得临床的支持和理解,才能提供准确数据,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关键词】沟通协作;检验结果质量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科已不再是人们传统常说的辅助科室,检验科与临床科室联系更加紧密,检验科正凭借全新的检验理念、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定格为临床医学的专业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非常多,包括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三个环节,临床医师在医疗过程中要获得患者客观、真实、有价值的检验结果,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必须加强有效的沟通协作,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地降低检验全过程中的误差,减少各种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确实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诊疗依据。

选择检验项目组合,满足临床需求 临床医师是患者诊疗方案的制定者,从临床检验项目的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都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中。如何选择合理的检验项目,使其发挥临床最大的功效是每个医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因此要求临床医师在认识疾病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申请检验项目,尽量选择对某种疾病有特异性诊断的检验项目。同时还应对该检验项目的方法学原理、临床意义及干扰检测结果的生理、病理、药理及人为因素等深入了解,掌握检验结果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疗程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同时与检验人员共同研究探讨,选择最佳、最合理,具有实用性的检验项目组合。通过临床长期实践,不断总结优化对某种疾病最直接、最特异、最经济的检验项目组合提供给临床。

高度树立检验质量意识,确保医疗质量 临床检验技术水平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发展。如果没有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作依据,临床诊疗工作就非常受限,所以要保证良好的医疗质量就必须加强检验科建设,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对检验科的投入力度。而检验质量又是检验科生存的基础,质量得不到保证,再先进的仪器设备、方法也得不到信任。因此在检验科工作当中,要一切围绕检验结果质量这一核心,教育工作人员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使每个检验工作者都能认识到质量是科室发展永久的主题,只有质量作保证,检验科才能得到临床的认可,科室才有地位和权威。

认真做好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临床检验分析前程序是从医师开出医嘱申请到检验分析开始这一环节,其中包括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到运送等一系列过程。以上工作均由医师、护士来完成,其中每一环节处理不好,不符合规定和要求,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文献报道,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有80%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且这一环节潜在因素多,很难控制[2],因此需要广大临床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共同努力,共同配合,共同把关,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掌握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状况、生理状态、病理变化、治疗措施等。真正做到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因素,使送检的每份标本都能符合要求,能真正反映患者的情况,为标本的正常检测奠定可靠的基础。

加强检验分析中质量控制。包括从实验室接收标本开始到标本检测出结果所有工作过程,也是检验质量管理的关键阶段。对于一份合格的标本,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检验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检验科人员素质低、专业技能差、设备落后、科室管理跟不上都会影响检验结果质量。所以要获得准确的检验报告,就必须提高检验人员的医德修养和业务技能,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所有检验人员必须持相应专业职称证书方可上岗;用于检验的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尤其是精密仪器要专人维护、保养,定期对检验仪器进行定标校准,过失效期的试剂、卫材坚决不能再使用;科室要有质量管理组织,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系统,按要求认真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建立起科室自己的靶值,严格控制实验误差范围,坚持每天做两个浓度的质控品,对失控原因要及时分析[2],积极参加国家卫生部和吉林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量评价,以此推动检验质量的稳步提高。

确保检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这是检验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当完成患者标本检测后就要出具检验报告。此时应认真做好检验结果审核,科室应指定具有高级职称资格的检验人员认真审核后签发报告,并形成制度。如遇特殊标本或医师对检测结果有质疑时,及时与临床联系,必要时复检,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业务 现代医疗水平的发展,离不开实验诊断水平的提高,这给检验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这就要求检验人员要有创新意识,不断了解国内外医学发展新动态,掌握新知識,大胆开展新技术。当前检验医学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科室应从实际出发,在准备开展新技术、引进新仪器的同时,应广泛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可行性论证,力争多开展一些指导临床诊疗的新项目,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交流 经常与临床科室进行信息交流和学术往来,耐心解答临床医师提出的问题,临床科室对检验质量投诉要有正确认识,每个投诉都可能使我们追踪到一个产生误差的因素,使我们不断完善制度,从而推动检验质量的提高。在整个标本检验过程中,检验分析前的具体工作全部由临床医师和护士完成,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必须加强交流与协作,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检验人员一方面要寻求机会向医护人员介绍医学检验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项目及临床意义,多介绍正确采集标本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还应适时建议和帮助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合理分析使用检验结果,另一方面,还要多深入病房,及时把医护人员对检验科的意见建议带回检验科,便于及时发现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得到整改。医学事业的发展与医疗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临床和医技科室的配合。多年实践表明,检验科是联系临床科室最为密切的科室之一,检验科建设已成为衡量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有很多信息都来自检验科,并以此作为评价临床诊疗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检验科要谋求发展得到临床认可同样也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大力配合,这就要求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检验人员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工作的中心全部围绕临床诊疗活动。要认真对待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积极协作,共同配合,从严把关,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更好为广大患者服务,共同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总之,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必须紧密结合,互相渗透、沟通,相互学习,才能使以病人为中心的共同目标真正落实,才能更完美的实现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共同发展,检验科要积极主动与临床科室保持密切联系,才能取得临床的支持和理解,才能提供准确数据,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我们要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与临床的交流与合作,与临床医生一起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冉。血液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6):1408-1409。

[2] 黄幼香。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的几点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1):912-914。

作者:周政文 朱洪鸣

第4篇:加强检验与临床协作全面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 加强检验;提高;医疗质量

Improving Iatric Quality Roundly through Reinforcing Checkout and Clinic Cooperation

Key words:Reinforce checkout; Improve; Iatric quality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科不再像人们传统常说的辅助科室,它与临床联系更加密切,正凭借全新的检验理念、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定格为临床医学的专业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由于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非常多,包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环节。临床医师在医疗过程中要获得患者体内客观而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工作者必须加强有效的合作,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最大限度的降低检验全过程中的误差,尽量减少各种影响因素,确实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地诊疗依据。

1 选择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求

临床医师是患者诊疗方案的制订人,从临床实验项目的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都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1]。如何合理选择检验项目,使其发挥临床最大的功效是每个医师必考虑的问题之一。因此,要求医师在认识疾病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申请检验项目,尽量选择对某种疾病有特异性诊断的实验方法。同时还应对该检验的方法学原理、临床意义及干扰检验的生理、病理、药理等深入理解[3]。掌握检验结果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疗程都会有不同的变化,与检验人员一道共同探讨,选出最佳、合理、具有实用性的检验方法。通过临床长期实践、不断总结优化出对某种疾病最直接、最特异、最经济的项目及项目组合提供给临床[3]。切不可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无针对、无目的性的申请检验项目“大组合”。这样,既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又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而且过多的检验会提供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从而干扰诊断治疗。

2 高度树立检验质量意识,确保医疗质量提高

临床检验技术水平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体医疗水平的发展。我们知道,如果没有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作依据,临床诊疗工作就非常受限,所以,要保证良好的医疗质量就必须加强检验科建设,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资和投入力度。而检验质量又是检验科生存的基础,质量得不到保证,再先进的仪器、方法也得不到信任[2],因此在检验科工作当中,要一切围绕质量这一核心,教育工作人员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质量是科室发展永久的主题,只有质量作保证,检验科才能得到临床认可,科室才有地位、有权威性。

2.1 认真做好分析前质量保证 临床检验的分析前程序就是从医师开出医嘱申请到检验分析开始这一环节。其中包括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到运送一系列过程。以上工作均由医师、护士来完成,其中某一环节处理不好,不符合规定和要求,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文献报道,临床反馈不满意的结果中,有80%的报告可溯源到质量的不合乎要求[3],而且,这一环节潜在因素多,很难控制,因此,需要广大临床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应共同努力、共同配合、共同把关,多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掌握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是很多的,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状况、生理状态、病理变化、治疗措施等。真正做到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最大限度减少干扰因素,使送检的每份标本能符合要求;能真实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为标本的正常检测奠定可靠的基础。

2.2 分析中质量控制 临床医师、护士可以影响检验标本的真实性,但对于一份真实的标本,其结果的准确性则依赖于检验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1]。标本采集是符合要求了,但检验科人员素质低、专业技能差、设备落后、管理跟不上都远远不能满足检验质量要求,大大影响结果的可靠性,所以要获得准确的检验报告,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抓起。首先,提高检验人员的医德修养和业务技能,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所有检验人员必须持相应专业职称证书方可上岗;其次,用于检验的检测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尤其是精密仪器要指定专人维修、保养,定期进行仪器校准;第三,科室应成立质量管理组织,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系统,按要求认真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建立起科室自己靶值,严格控制实验误差范围,积极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以此推动科室检验质量的稳步提高。

2.3 加强分析后质量保证 这是检验科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当完成患者样本检测后就要出具检验报告。此时应认真做好结果审核发放工作,科室应指定具有高级职称资格或科负责人经认真审核后签发报告,并形成制度。如遇特殊标本或医师对检测结果有质疑时,及时与医师联系,必要时采取复检,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 开展新业务,引进新技术

现代医疗水平的发展,离不开实验诊断水平的提高,这给检验科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要求检验科工作人员应有创新意识,不断了解国内、国外医学新动态,掌握新知识,大胆开展新技术。当今检验医学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如何使一项新的检验项目让临床接受,是检验科的责任[1]。科室应从实际出发,在准备开展新技术、引进新仪器的同时,应广泛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可行性论证。力争多开展一些既能指导临床诊疗又实用的新项目,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4 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交流

有文献报道,在整个标本检验过程当中,检验前所占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3],而且,分析前的具体工作全部由医师和护士来完成,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必须加强交流与协作,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检验人员一方面要寻求机会向医护人员介绍医学检验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项目及临床意义,多介绍正确采集标本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还应适时建议和帮助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合理分析使用检验结果,另一方面,还要多深入病房,及时把医护人员对检验科的意见建议带回检验科,便于及时发现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得到整改。医学事业的发展与医疗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临床和其他医技科的配合。多年实践表明,检验科是联系临床科最为密切的科室之一,检验科建设已成为衡量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有很多信息都来自检验科,并以此作为评价临床诊疗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检验科要谋求发展得到临床认可同样也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大力配合,这就要求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检验人员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工作的中心全部围绕临床诊疗活动。要认真对待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积极协作,共同配合,从严把关,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更好为广大患者服务,共同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前,郑磊,曾方银.加强临床实验室与临床交流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J].中华化检验医学杂志,2004,27:67?69.

[2] 张美和,宋文琪.应重视检验与临床的交流[J].中华化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80.

[3] 从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对策,2004,27:483?487.

第5篇:《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与强化质量检验的关系》[大全]

培训教材: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与强化质量检验的关系

1质量检验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化工业生产中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都要认真大力推行,都要设立缩合性的质量管理机构,来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各部门的质量管理活动,考核各部门与质量有关的工作质量业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检验部门和人员掌握和运用了数理统计的科学方法对工序质量进行控制,对防止不合格品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掌握和运用了抽样检验方法,使检验工作更为经济和有效。

在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统计质量控制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企业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差、职工素质低、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及症结,是当前产生不合格品的主要原因。要避免这些不合格品进入下道工序和发往用户,就必须检验把关。

检验是生产过程中不少的一道程序,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过去是企业质量中证的主要手段,就目前实际情况看,它仍然是质量管理工作的最基本职能,只能加强,不能放松。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与强化揺 量检验只能协调,对能对立。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作为企业综合管理部门对企业中各部门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考核是必要的,但又必须防止以质量管理代替质量检验,防止不适当地强调质量管理而放松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在企业应该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必须考虑如何发挥检验部门在企业里的积极主动工作精神。检验部门在行使其职能时容易发生得罪人的事,相对来说是个难干的工作,必须有一定的权威和威信,否则,就更难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2正确协调、积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

为了使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加强质量检验协调起来,都发挥其积极作用,特别需要说明以下几点: a) 全面质量管理不能代替质量检验

检验是全面质量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的职能主要是通过检验来确认和保证产品质量,并用以验主 虎作质量的优劣。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管理的内容、管理范围更加广泛。应用的方法更加科学,其质量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通过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这就说明检验与全面质量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不能代替质量检验,忽视质量检验无疑是使全面质量管理解体,没有质量检验这个基础,也就没有全面质量管理。

b) 工序控制不能代替检验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贯彻以“预防为主”,实行工序控制,使工序经常处于管理状态,CP值保持1~

1.33,这确实能有效防止不合格品发生。有一种错觉,以为只要进行了工序控制,有了某种精度和可靠的工艺保证,就可以取消检验,进而也就没有必要去搞检验工作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了。其实,这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是不可能的。

c) 质量检验的职责不同于管理的职责

质量管理学家认为:“80%的质量问题是管理造成的”。

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戴明认为:“94%的质量问题不是工人造成的,而是制度——也就是管理制度造成的”。

d) 必须不断提高检验工作水平

不断提高检验工作水平是管理工作的需要,必须予以重视。

e) 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在关于检验与产品质量的关系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产品质量 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不是检出来的。”另一种认为“质量也是依靠检验得到的。”基于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生产现场工序能力不足、原材料质量差,特别是人员素质差的国情,唯有“产品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检验起到重要作用”的观点,才是符合我国国情,又具有科学性的观点。

第6篇: 液化石油气掺混站全面检验

摘要 本文对液化石油气掺混站全面检验和利用全面检验之际对设备、管路进行检修或改造的情况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掺混站 检验 改造 总结

l 引言

液化石油气掺混站的定期检验是液化石油气储运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武汉市 管道煤气公司现有10个100 m3液化石油气卧罐,平均分布在二处掺混站。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等国家有关规程要求,我公司二处掺混站自投产起开始每年都进行年度检验,按全检周期进行全面检验 。在全面检验之际,我公司对运行中暴露出的设备、管路问题进行检修或改造。本人现将我公司在液化石油气掺混站全面检验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供同行商讨 。 2 全面检验组织结构设定

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特性。为能安全、顺利地做好液化石油气掺混站全面检验工作,尽快恢复液化石油气的掺混和营运,每次全面检验我公司都成立了分管经理、总工程师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全面检验领导小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要求,组织领导和协调安排全面检验工作的实施,对全面检查期间的安全生产、全面检验、检修负全面责任。领导小组下设监护组和操作组,负责做好全面检验期间的安全监护和具体操作工作。

3 全面检验有关准备事项

(1)制定一个周密详实的全面检验实施方案是 安全顺利地做好全面检验工作的关键。为此,历次检验我公司都认真讨论制订全面检验方案,包括掺混站设备、管路基本情况、储罐全面检验前、后的置换方案、全面检验、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2)制订了全面检验实施方案以后,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批同时报请检验,与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签订全面检验协议和全面检验安全协议,以确保检验工作的安全进行。 (3)为切实做好液化石油气储罐全面检验过程中的安全消防工作,事前必须向市公安局消防支队提出“液化石油气储罐全面检验动火报告”的申请报告,批准后执行。 4 全面检验置换方案的确定

“置换”是全面检验能否安全进行的重要环节。置换成功与否,方案起了很大作用。因此,制订方案时,一定要深入现场,掌握工艺流程,熟悉操作程序,弄清死角位置,并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反复讨论,以确保置换方案的详实、周密、可行。在制订全面检验前、后置换方案的同时,我们还制订了“全面检验置换流程图”。

4.1液化石油气储罐全面检验前的置换方案

(1)将液相排尽,气相放散,压力降至预定值 0.05Mpa 。

(2)储罐水置换。此阶段须注意在向储罐注水前,必须先将输水管内空气排净,水压必须平稳,注水必须连续进行,同时注意检查储罐基础,以防发生意外。在放散时须注意风向、设置警戒线、严禁火种。注水后期要防止罐内水进入气相管。停止注水时应先关阀再停泵,同时要测试储罐周围的LPG落地浓度,须小于2%。

事实证明,水置换法是一种安全、经济、快速的置换方法。 (3)管路及附属设备水置换。管路置换时注意要逐根进行,细心检查,防止造成管路“死角”,分段打开管道和端部法兰,排尽空气,分别在各管道终点取样分析,合格为止。 (4)循环压缩机用氮气置换。 4.2 液化石油气储罐全面检验后的置换方案

(1) 储罐采用水置换工艺,其中压缩机系统用氮气置换,公司内掺混站储罐采用人工煤气置换。置换合格,再进液化石油气。储罐内的煤气、液化石油气含氧量要小于10%。 (2)置换结束后,应经常排污、查漏和巡回检查。 5 全面检验的主要步骤

设备、管路置换结束,进行全面、检验,其主要步骤如下:

(1)补充进水,浸泡储罐48h后放水,用防爆工具打开人孔,用消防水枪对罐内冲洗,用防爆风机强制通风,取样分析罐内02含量应大于18%,LPG含量应小于1.8%,合格后检测罐内H2S含量。

(2)清洗结束拆阀门,注意拆阀门要先从罐体上部开始。拆下的阀门送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强检,同时由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对储罐罐体进行外观、 测厚、表面探伤、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硬度测定等检验,合格后封上人孔进行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

将射线检验安排为最先检验项目,可以避免工作的重复。 6 液化石油气系统检修与改造

由于液化石油气设施运行的安全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平时一般难以解决,多利用全面检验的机会进行处理。因而制订全面检验实施方案时,必须详细分析设备、管路运行状况,认真罗列需在全面检验期间解决的问题。

我公司利用全面检验机会主要在1#掺混站增装一台气化器,将气化器D 50出口管改造成D 80无缝钢管及将烃泵出口D 50总管改造成D 80总管。为了吸取西安液化气因泄漏引起爆炸的惨痛教训, 每台储罐都增装了我公司自行研制的一套应急装置。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技监局锅发(1999)143号文件第二条第1项的要求,凡储存液化石油气类介质压力容器的第一道法兰、应用高颈对焊法兰、金属缠绕垫片(带外环)和高强度螺栓紧固的组合,不得选用石棉橡胶板、平面或突面密封法兰和低碳钢螺栓组合。

平焊法兰焊缝为角焊缝,应力集中在焊缝处,而高颈对焊法兰的圆弧过渡缓解了焊接应力,且对焊焊缝为环形焊缝,法兰强度,高颈对焊大于平焊。为此,全面检验时,我们将储罐根部平面法兰改造成高颈对焊凹凸面法兰;橡胶石棉垫片易老化、粘结法兰面,低温冷脆,温度敏感性强,容易失效。为此,改造时我们改用了带外环金属缠绕石墨垫片。该垫片回弹性好,有一定的自紧作用,内环保护,不易冲破冲脱,不存在层间泄漏,不会因冷冻造成失效,不粘结法兰面,不易老化,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低强度螺栓在拧紧过程中易变形,影响其紧力作用,留下安全隐患。改造中我们采用高强度螺栓。操作时垫片要放正,对称、均匀紧固螺栓。

在上述检修与改造过程中,我们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等国家有关规程要求,我们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湖北省化工机械厂承担上述检修与改造任务,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由厂家制订详尽的检修与改造方案经武汉市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科批准后实施。

(2)检修前要有详尽的安全措施,检修管道要有效置换、隔离且尽可能地在防火区外先施焊。

(3)如果现场管道无法取出,可采用锯工边加水边锯开的办法,取出检修管道。储罐根部法兰改造割管时要从原法兰处向上割断,高度与高颈法兰的长度一致,而不能从储罐根部向下割,以免影响储罐本体而做整体热处理。

(4)管材须与原设计选用材料相一致,且要有质量证明书、出厂合格证、材质化验单,必要时要进行材料复验。 (5)施焊应由持有锅炉压力容器操作证的合格焊工进行焊接。焊条、焊丝和焊剂的选用也要与所焊管材相适应,焊条使用前须烘干,施焊前要对法兰和管材内外表面20mm范围内的油泥、漆皮、铁锈、氧化皮等杂质清理干净,打磨泄漏焊缝露出金属光泽,对对接焊口进行坡口、磨口修整。为保证焊接质量,储罐根部法兰改造采用氩弧焊。施焊应符合GBJ236-82要求。

(6)焊接完毕,对施焊焊缝进行100%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符合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Ⅲ级要求,再按规范要求进行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气密性试验。

(7)检修完毕,要填写检修记录,包括检修原因、检修部位、所用材料、焊条质量合格证明等内容。

7 全面检验的主要安全措施

全面检验,安全最为重要。在此过程中,除落实好前述所提措施外,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检验现场要统一指挥,由专人负责安全监护工作,实行人员准人制度。 (2)检验罐与运行系统必须完全隔离,要搭设防火墙。

(3)按照规程严格劳护穿戴,工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所有检测设备、用具要防爆。 (4)严格执行动火、用电管理制度。

(5)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在进行射线探伤时,要设置影响区域,严格监护工作。 (6)置换时,要派人24h值班,定期巡查,做好记录。尤其要注意储罐排污阀的状况,因为排污阀常处单边受力,上法兰垫料容易泄漏,是事故的多发部位。 8 全面检验后的防腐工作

(1) 罐体外表涂漆及标志要求应按照Q/15A-24-92《液态贮罐涂漆及标志技术条件》进行施工。

(2) 管道一层涂铁红酚醛防锈漆,二层涂各色配酚醛磁漆。

9 结束语

液化石油气储罐全面检验固然危险,但事实证明,只要领导重视,精心组织,方案严密,措施得力,重视安全,规范操作,就一定能顺利完成全面检验、系统检修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2 田志霞.液化石油气储罐管法兰的改造.煤气与热力,2001,(2):177,179.

第7篇:检验科的质量管理

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层是检验科质量管理的决策和管理机构,由检验科主任及指定的授权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能是对实验室的质量体系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实验室按照建立的质量体系有效的运转。检验科主任为检验科的第一责任人。

一、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1、负责全科质量体系运作的具体实施。

2、负责全科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评审的具体实施。

3、负责科室外部评审的具体实施。

4、负责指导和监督全科质量保证工作的实施,并负责质量保证方面的继续教育、科研、和教学工作。

5、负责科室质量保证工作的具体实施。

6、负责科室室内质量控制的日常工作,并对质控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总结。

7、负责科室室间质评的具体工作:包括质控品的发放、质量评价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8、负责科室质量持续改进方案的制定与落实。

9、质量管理会议记录及落实情况。

10、XX负责临床检验室、骨髓检验的质量控制;XX负责生化室质量控制;XX负责细菌组的质量控制;XX负责急诊室的质量控制;XX负责血库的质量控制。

三、质量管理内容

1、各专业实验室根据区有关规定,开展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并制定有关措施。对室内质控应每日有总结,有质控日记,对失控情况有纠正方法,有预防性措施,对于目前尚无完整的室内质控体系的实验室,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室内质量控制体系。

2、各专业实验室必须参加室间质控活动,对每次质控评价应有记录。

3、计量仪器应定期校正,每年一次。

4、大型分析仪器必须专人负责,有使用、维护、维修记录。

5、不得使用过期、无批准文号的劣质试剂,进货统一由科室管理,自配试剂须严格校正后方可使用。

6、必须建立完整的操作程序,并应严格按程序执行。

7、当日发出的全部检验报告单须经严格审核后方可发出。

8、科室在完成严格的室内、室间实验质量控制体系的同时,应逐步建立全面质量控制体系,对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等纳入严格的管理之中。

9、急诊检验应严格按照急诊制度执行。

10、试剂厂家更换后,为确保试剂更换后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必须作重复性、稳定性、灵敏度检查并作比对试验,并有书面记录。

四、临床检验质量管理要求

1.临床检验工作人员要熟悉本专业质量控制理论和具体方法。

2.建立健全的临床检验室的科学管理制度。

3.临床检验的一切操作要做到规范化、程序化。

4.依照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要求认真做好检验标本的收集、采集和送检。

5.对有计量标准的各件仪器、器皿必须经过校正标定,合格后方准使用。血细胞计数仪、血红蛋白仪、尿液分析仪要定期调试、校正,同时,以血、尿液质控物作对照。

6.认真开展临床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1)临床检验中,应对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尿蛋白定性、尿糖定性、酮体及胆

红质定性等项目实行质量控制,逐渐扩大质量控制项目。

(2)对尿蛋白定性、尿糖定性、酮体和胆红质定性等试验,要用尿液质控物对每个专业人员进行质量考核,使每个专业人员的质量标准达到要求。

7.在认真开展室内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必须参加省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比活动,对成绩优秀者由省临检中心推荐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评价。

8.对检测操作中出现的失控“脱靶”项目,要停止报告,查找原因,针对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再作正确报告。

9.定期对质控工作进行总结,对质控不合格者,责令其整顿,限期改正。

五、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要求

1.临床生化检测人员必须掌握本专业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

2.建立健全临床生化检验室的科学管理制度。

3.临床生化检验各项操作要做到规范化、程序化。

4.认真做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检验标本的收集时间、采集方法及送检过程必须符合生化检验要求。

5.对各件检测仪器、器皿如加样器、加液瓶、各种吸管、容量瓶必须定期进行功能及质量检测并在标定后使用,对酸度计、分析天平等测量仪器,须经常进行功能监测并定期送计量部门测定。

6.按要求使用统一供应的商品试剂,如各种标准液和生化检测试剂,减少各项参考值的误差,以促进检验方法的统一和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7.统一按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的各项生化检测方法,如没有统一推荐方法的,要求选择精密度、准确度、敏感度较高的检验方法并须经方法学评价和对比试验,使之符合要求。

8.按卫生部规定和要求,认真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工作,对每项控制项目,须测出O.C.V.和R.C.V.值,R.C.V.值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9.在开展室内质控的基础上,必须参加省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对成绩优秀者由省临检中心推荐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评价。

10.当工作质量失控时,应立即停止该项报告,查找原因,待纠正失控后再报告。

11.定期对室内、室间质控工作进行总结,各质控单位要逐级接受监督、检查,对质控不合格者,吸取经验教训,限期改正。

六、免疫血清检验质量管理要求

1.临床免疫血清学检验专业人员必须熟悉本专业质控的理论和方法。

2.建立健全免疫血清检验的科学管理制度。

3.做到临床免疫血清检验的各项操作规范化和程序化。

4.认真做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检验标本的采集时间、方法和送验过程,必须符合免疫血清学检验的要求。

5.实验用的诊断血清、抗原和致敏血球、胶乳试剂等生物诊断试剂,要使用商品供应制品,购进后须经阳性和阴性标本对照试验,符合质量要求后,方能应用。

6.检验试验中心须设阳性和阴性的对照盐水或稀释液的对照,以监测质量,对某些低滴度的阳性结果,必要时用中和试验证实后,方可出正式报告。

7.检测中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结果时,须停止报告,及时查找原因。

8.在开展好室内质控的基础上,必须参加省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对成绩优秀者由省临检中心推荐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评价。

9.免疫血清的质控工作要定期进行总结,各质控单位的工作,要逐级接受监督、检查、对质控不合格者,应吸取经验教训,限期改正。

七、临床细菌学检验质量管理要求

1.临床细菌检验人员,必须熟悉本专业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

2.建立健全临床细菌检验的科学管理制度。

3.做到临床细菌检验的各项操作规范化、程序化。

4.认真做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时间、部位、容器、方法及送检过程,必须符合临床细菌检验要求。

5.实验用的各种玻璃器材必须无菌,仪器及玻璃器材的性能、质量必须经常进行监测,如对培养箱、干燥箱、水浴箱、高压灭菌器、厌氧培养箱等仪器必须进行调温、恒温、高压灭菌效果等质量监测。

6.实验用的试剂、药敏纸片等必须经质量监测,并须使用统一供应的商品试剂。

7.在开展室内质控的基础上,必须参加省临检中心组织的空间质评活动,成绩优秀者由省临检中心推荐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评价。

8.工作质量失控或可疑失控时,要及时查找原因,待纠正后,再发报告。

9.定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细菌检测的质量,逐级接受监督、检查,对质量严重失控者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改进。

八、骨髓检验质量管理要求

1.骨髓检验人员必须掌握骨髓检验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

2.建立健全骨髓检验的科学管理制度。

3.做到骨髓检验的各项操作规范化、程序化。

4.认真做好骨髓室的室内质量控制,骨髓检验的标本采集时间、方法、部位、容器及送检过程,必须符合要求。

5.实验用的各种玻璃器材必须清洁干燥,仪器性能、质量必须经常检查、检测,保持良好状态。

6.实验用的试剂应使用商品供应制品,购进后须经阴阳性标本对照试验,符合质量后方可应用。

7.检测中心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结果时,必须停止报告,及时查明原因。

8.在开展室内质控的基础上,根据省临床检验中心的要求参加室间质评活动。

9.定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检验质量,逐级接受监督、检查,对质量不合格者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改进。

九、质量检查内容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定期对各科室检验质量进行检查、促改。

1、临检、急诊检验

1.1.报告单及时,有记录可查:查急诊化验登记及收发时间。

1.2.内部审核制度落实:查病历中急查生化项目、尿常规、血常规、血型检测有无双签名。

1.3.血常规质控:查质控图或当月质控记录,失控分析记录。

1.4.尿液质控:查每月尿质控品原始检测记录,失控分析记录。

1.5.交接班制度完善:查交接班记录本内容及双签名。

1.6.血常规异常复核:白细胞分类,查登记本,有否祥尽记录。

2、生化检验

2.1.质控:高低值质控,查原始资料,每月RCV应小于国家推荐的RCV,失控分析记录。

2.2.仪器使用及保养记录。

2.3.生化检验项目SOP文件。

3、免疫检验

3.1.质控:HBsAg阴、阳性对照;质控图及原始记录。

3.2.操作规范:查酶标仪打印记录和结果登记表。

3.3.免疫检验项目SOP文件。

4、微生物检验

4.1.操作规范:查检验工作单,检查原始登记。

4.2.初步报告制度:查原始登记。

4.3.微生物检验SOP文件。

5、血库工作

5.1.发血核对制度:查血液入出库登记(有无取血、发血双方签名),合血登记双签名。

5.2.储血冰箱消毒、培养规范:查原始记录。

5.3.血型鉴定及交叉合血报告规范:查原始记录。

5.4.成分输血率及输血适应症达标。

6、科室管理

6.1.检验记录规范

6.2.参加室间质评

6.3.室间质评成绩

6.4.各项管理制度完善

质量管理会议记录

第8篇: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

1、 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本专业质量控制理论和具体方法。

2、 制订各项检验操作手册,生化、临检等检验,一切操作要做 到规范化、程序化。

3、对各种仪器,必须定期进行功能及质量检测并标定后使用。使用合格的检验试剂,定期检查有无过期试剂。

4、应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制定相应措施,做到日有记录、月有小结、年有总结。有原始记录及质图。对检测中出现的失控项目要停止报告,查出原因,针对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有记录,然后报告。

第9篇:检验科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1、必须把检验质量放在工作首位,普及提高质量理论知识,使之成为每个检验人员的自己觉有行动。同时,按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和临床检验中心的要求,全面加强技术质量管理

2、建立健全科室技术质量管理组织,适当安排兼职人员负责检验科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管理内容包括:指定目标、计划、指标、方法、措施,实施施检査、总结、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定期向上级报告。

3、各专业实验室要制定质量控制制度,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做到日有操作记录,月有小结、分析、年有终结。发现失控要及时纠正,未纠正前停发检验报告、纠正后再重检、报告。

4、引进或维修后加强仪器、试剂的管理,建立大型仪器档案。新

仪器須经校正合格后,方可用于检测标本。

5、及时掌握业务动态,统一调度人员、设备,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保证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转。

6、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类人员职责,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规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7、做好新技术的开发和业务额技术的保密工作。

8、积极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努力提高质评水平。

上一篇:市委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下一篇:挖掘机的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