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材检验的规范管理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建材检验的规范管理(精选7篇)

论建材检验的规范管理 篇1

检验科杜绝医疗事故和应对纠纷,根本上应从自身做起,规范实验室的管理、提高检验质量、增加服务内容和改善服务态度,而不是消极应对。实验室的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本文仅就检验结果、结果的报告、报告单以及结果的登记诸方面进行初步的讨论。

一、检验项目的准入

1、基本项目

指检测方法可靠、临床意义明确的检验项目。卫生部规定淘汰的项目及方法不得应用于临床。开展收费的临床检验科室(检验科及临床实验室)应经过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评审,获得执业许可。检验人员必须是医学院校检验专业或相近专业毕业并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者、有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证。

2、特殊项目

实验室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并经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一定的条件包括人员(培训合格、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环境设施及仪器设备符合有关规定、试剂等有批准文号且效期符合规定、有标准操作程序(SOP)及QC、参加室间质评且合格、有良好的记录措施及客户服务体系。特殊项目如临床基因诊断、性病及HIV 检测等。

3、新项目

指临床未用过的新开发的检验项目。研发单位需报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经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方法学及临床评价后才可以应用于临床。评价内容有方法学原理、试剂组成与性能、操作流程、相关仪器设备及环境设施、参考值、临床意义、应用价值及收费价格等。二.正确、合理设置检验项目

同级医院的检查项目应尽可能统一,同时制定实验室管理规范,对检验人员的资质、仪器设备的基本要求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并以此作为标准评定实验室。合格的实验室的检验报告至少可在全市“通行”,患者不必再做重复检查。如此可减少因各实验室开展项目的多少不同而造成的不必要的纠纷;避免了多做不必要的检验项目而增加病人的负担以及因少做项目而影响病情的诊治甚至漏诊延误病情。三.检验申请单

检验申请单及报告单应符合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检验申请单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眉栏项目不得遗漏,送检标本名称、检验目的明确并签全名或盖印章。如遇原始检验申请单送检过程中损坏,检验人员重新开具检验单时应附上原始检验单。急诊检验应在申请单右上角标明“急”字,送检标本所贴号码应与申请单上号码一致。四.检验报告单

检验报告单应包含如下信息:实验室名称、标本的唯一性编号、日期、检测项目及其结果与参考值、实验室声明,如“本结果仅对该标本负责”。检验报告单要有中文名称和正常参考值,书写应规范、方便病人看懂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单的报告日期要求按照年、月、日报告,急诊及重要的报告的时间应具体到时、分。实行签名审查制,谁操作谁签名。检查者及审核者都必须签全名。所有报告必须经过审核方可发出。实习生、见习期工作人员无报告权。不得用热敏打印机打印报告。定量检验结果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定性检测结果必须以中文形式的“阴性”或“阳性”报告,不得以各种阴、阳性符号如“+”、“-”、“+/-”等报告。血型检测结果必须用“A”、“B”、“AB”和“O”型以及Rh血型阳性等专用印章报告或用中文按此格式直接打印报告。同一标本复查检验2次以上者,应注明复查次数;生命紧急值应及时通知临床医师并在报告单上注明被通知人及通知时间;重要报告应及时与经治医师联系。所有报告的原始数据及申请单保留2年以上。五.结果登记

检验结果的登记至少要保留2年。结果的登记要求项目齐全,应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及床号、标本的唯一性编号、临床诊断、检验结果以及责任者签名。如用光盘或软盘保存结果,每天应打印清单,该清单应包括上述除检验结果以外的所有内容。六.以信息化带动医院管理的现代化

有条件的医院、科室应逐步建立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规范检验申请单和报告单,避免人工书写出现错误及不规范的检验报告单。检验科应在发出检验报告单的同时保留检验申请单。检验申请单和报告单的格式与内容可参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

七.检查与督促

论建材检验的规范管理 篇2

一、建材取样的基本情况

1. 取样的基本概念

见证取样可以解释为, 以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国家政府相关的规定为模板, 由建设单位配合监督管理人员的监督之下, 进行的一项取样方法, 为了确保施工工程符合安全生产标准, 需要由建设工程的实施单位的建材取样人员取出建设的结构的安全材料或者配件取样, 而且监督施工过程, 及时处理施工的实际情况和出现的突发问题。能够确保建设建筑工程公正和科学的方法就是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工作, 这些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也能够吧建设工程质量的验收依据提供给监督管理政府部门。

2. 见证取样的具体方法

为了保证所取的样本不发生意外, 在建设施工过程中, 取样人员按照规定将施工现场的取样操作以及流程进行公正, 并且将取出的样品放在指定的包装内做好标记。做好的标记必须清晰的表达信息, 同时需要见证人员签字。见证人员在见证后需要制作见证的详细记录, 使其不会被调换, 做出的这些记录会留做一个档案。见证的取样材料送去检测机构时需要注意, 见证的人员要和施工单位的送检人员一起把样本送到指定的检测机构, 如果见证人因为自身情况无法亲自送样时, 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样本进行封样然后送到检测机构。

二、取样检验制度实施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1. 对建材取样流程掌握不够熟练, 认知程度上不去

由于建筑工程单位对相关人员培训力度不够, 造成工作人员对取样流程掌握不熟练的现象, 包括施工人员和检测人员没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意识。这样一来, 建材取样工作进行起来十分有难度。同时, 许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见证取样工作的忽视, 导致见证取样的结果与实际相差甚远。对于以上问题, 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相关制度进行约束。

2. 缺乏技术性的见证取样和送检人员

专业训练现场取样的证明人员、取样员, 对于这些人员进行专业教育等一系列资质备案工作没有经过恰当执行。就目前情况, 很大部分的监督管理单位和施工的管理单位都运用大量有资质的见证人员以及取样人员。但是, 距离施工企业的标准配置还相差甚远, 我们需要非常认真的对待这个问题, 来对待现阶段人力不足的问题。同时, 大多数的监理、施工的企业技术人员是需要相互调动的, 当调动幅度越大, 直接导致了在工作人员新老接替的时期产生工作进度衔接障碍的问题, 见证取样程序在这样的方法下基本不能够在工程建设中有效运行。

3. 现实生活中取样样品质量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

在取样过程中许多因素都会使样品的真实性出现偏差。 (1) 取样人员对技术掌握不够熟练, 取出的样本不能代表整体质量。 (2) 取样人员受到利益的驱使, 不按照取样规定进行取样, 只挑质量好的样本供大家参考。 (3) 供货方将优质的产品供取样人员取样, 造成取样结果很好的假象。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 需要有见证人员在现场见证。见证人员有时也会出现问题, 这就需要有相关规定进行约束。从而达到取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的目地。

4. 检测制度欠缺

我国的检测业市场化的程度极低, 原因是一直以来检测业都是属于垄断式经营。这些个检测部门大多数是以其附属部门的形式经营的, 运作在其附属部门的保护下, 在这样的经营模式下, 致使这些检测机构形成不了单独的运营模式, 当对而言在国外同样的检测部门在检测工作的管理方面, 有着科学, 系统的管理体系和经验

三、建材的不合格给建筑质量带来的影响

建材主要以对建筑主体影响最大的钢材、水泥、砖和石材为主。首先钢材是建筑强有力的支撑部分, 质量一旦出现问题, 便会引发建筑支撑能力不够的的一系列的问题, 尤其在高层建筑中, 表现尤为突出。情况严重, 还可能导致钢材断裂, 建筑倒塌。其次, 如果在建筑工程中采用了安定性与强度不够、水泥过期、袋装质量不准确的水泥, 在施工工地上, 很容易发生建筑坍塌等意外事故。再次, 砖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强度不够和形状不规范两个方面, 容易对建筑物的外形造成严重的影响, 情况严重也可导致房屋倒塌。最后, 石材在经过检测的过程中, 很容易忽略了石材的岩性以及石料的直径大小, 对建筑混凝土部分造成影响, 影响墙体的密度及结构的牢固性, 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四、对现今现场取样制度的建议

1. 对于此种情况, 我们所需要做的便是将质量验收程序的控制需要加强

能不能保证建筑材料合格是一个建设工程合格的首要条件, 当然还必须满足设计规范所提出的两点要求, 所有的验收规范和验收标准项目均要求原材料的品种, 性能。当然, 使资料真实的体现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也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必须加大对施工的保证资料的检查力度。

2. 使见证取样检测在工程监理中的作用

建设工程要求每一个项目的监理部都要制定出一一对应的见证取样的细致的进行办法, 对一部分人进行选拔和培训, 并且结合最后的考核, 选出有能力和见证资格的学员成为监理人员, 并且进行实际的监督管理工作, 选中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 例如保持务实肯干的精神, 和耐心细致的工作状态。这样可以使取样和送检更加快速科学, 安排见证人员来监督取样和送检额顺利进行。

3. 完善建材检测制度

我国目前的检测市场的制度还不够完善, 检测市场需要有政府部门来规范就当今的形势来说规范检测市场已经刻不容缓。如今的建筑材料检测行业有着巨大的潜力,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对建设工程的质量有着较高的意识。由于检测市场地位的提高, 需要我们去发展一些第三方公正性检测机构, 对检测市场进行规范。为了引导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 政府部门更应该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监督和资质管理。

五、结束语

现场取样制度是目前建议实行的制度, 因为它是保障建筑物设工程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其规范程度严重的影响着建材的质量, 无论是钢筋、水泥还是砖石都直接对建筑物的牢固性、使用功能以及使用寿命。因此, 建材取样管理的规范性很重要, 不容忽视。

摘要:建设工程材料的安全是安全生产的保障, 也是建筑整体安全的根本。建材取样与管理的规范对工程质量的作用很大。本文通过对建材市场的分析, 对建材取样检验管理制度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进行剖析。

关键词:建材,工程质量,检测制度,取样,材料

参考文献

[1]王震.完善见证取样制度, 提高工程检测的公正性[J].四川建材, 2009, (4) :80-81.

规范实验室管理,提高检验质量 篇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7-02

在很多场合,总会听到不少专家学者说这样几句话: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记你所做的,纠你做错的。这几句话,概括了实验室管理的内涵,对指导各级各类实验室加强管理、保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谈一下最近几年随沈阳市卫生局下基层医疗机构,检查临床检验工作的一点体会。

1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编写要求》(WS/T 227-2002)中,明确提出了如何编写操作规程和编写操作规程需要注意的事项。该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编写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也适用于临床检验产品厂商编写产品使用方法说明。操作规程是检测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临床检验的技术档案,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必须内容,是指导检验人员正确操作的依据。操作规程必须含有质量管理内容,包括进行检验的说明,明确质量控制和纠正作用系统等。这些书面文件是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必须组成部分。操作规程由主任或主管技术人员负责编写,编写内容含义必须明确(无疑义)、完整。要确保每个检验人员能理解,并严格按操作规程的精确说明进行操作。

在我们到基层实验室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实验室没有按照该《标准》编写操作规程。问题在于:1)有的实验室编写了大量的操作规程,但大部分放在科主任的办公室,具体工作的实验室只有一少部分,不能做到所有工作场所都有相应的操作规程,使操作规程“睡大觉”,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更有个别实验室的主任,嫌操作规程编写量太大,打印浪费纸张,不打印,存在电脑里。2)有的实验室编写操作规程,没有按照《标准》提出的操作规程格式要求进行编写,而是像普通制度编写格式,只写内容,没有版本、编写日期等。3)有的实验室只编写项目和设备的操作规程,而不编写其它辅助工作的操作规程,例如:部分实验室在分析前质量保证方面、血液分析仪校准、加样器校准、“危急值”报告、纯水机使用、相同设备比对、相同项目比对等方面却没有编写操作规程;或编写了操作规程,但内容简单,可行性差,工作人员不能按此要求进行操作,文件流于形式。

2记你所做的

操作规程编写完成后,要交给具体工作人员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把做过的工作做相应的记录。在我们到基层实验室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于:1)部分实验室只把各种检测项目的结果记录下来。而忽略其它有关记录。例如:在实验室室温、湿度记录,冰箱、水浴箱等温控设备的温度记录,加样器、大型设备的校准记录,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标本接收、销毁记录,生物安全柜使用记录,高压灭菌器使用记录等方面的记录不全面或者个别实验室没有这些记录。2)有的工作人员在做记录时不认真,有时多记几天,有时少记几天。有的记录日期、时间不清,时间标注不细,不能记录到时、分。例如:在标本接收记录、“危急值”报告记录中,只有日期,没有时间;很多记录中,签字、盖章不认真。有的只写姓,不写全名,有的只在第一天写姓名,后面全是以点代名;加样器校准、比对实验记录中,内容不全,只有数据,没有分析,不知道这些数据对工作和质量有什么作用。

3纠你做错的

只有按照要求,把所有的工作都记录下来,再分析各种记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更正失误,避免错误的结果发送到临床。在我们到基层实验室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于:1)部分实验室的温湿度记录流于形式,应该每天早上记录的,到晚上再补;应该当天记录的,第二天再补;个别实验室湿度计失灵,不能反映正常湿度。2)个别实验室的部分项目没有室内质控,即使有质控,也不是经常性、连贯性的,造成质控失控也不分析失控原因,致使设备长期在失控状态下工作。3)部分实验室所购设备不是从正规厂家进货,没有后期的维修保护,造成设备长期无人管理,不能进行有效的校准;个别厂家用质控物代替校准物进行校准。4)部分辅助设备长期不校准、不检测、不评估,造成结果偏差较大。例如:天平的校准、加样器的校准、酶标仪的校准、纯水机的检修等不及时,长期在偏差中工作。这些辅助设备的误差对工作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4体会

论建材检验的规范管理 篇4

国质检通函〔2009〕118号

关于印发《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

(试行)》和《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

管理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为进一步提高检验检疫依法行政工作的有效性,确保进出口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根据检验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总局制定了《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和《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操作指南(试行)》,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和《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操作指南(试行)》是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开展信用管理的内部规范性文件,除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黑名单”管理外,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的结果不对外公布。

附件:1.《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2.《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操作指南(试行)》

— 2 —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八日

附件1: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提高检验检疫依法行政工作的有效性,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根据检验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中信用管理是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技术规范和标准、履行承诺的能力和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而开展的管理活动,包括信用管理规则制定、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等级评定及应用、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出口企业、进口企业、产地证注册企业、代理报检企业、出入境快件运营企业、卫生除害处理企业、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口岸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监管场库、集装箱经营公司、检验鉴定机构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监督管理的管理相对人。

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及管理工作。

第五条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遵循公平公正、统一标

— 3 — 准、科学分类、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 信用信息采集

第六条 企业信用信息包括企业守法信息、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信息、产品质量信息、检验检疫监管信息及社会对企业信用评价信息等相关信息。

企业守法信息包括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违法、违规等情况;

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信息包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等情况;

产品质量信息包括企业产品检验检疫合格率、退运、召回、索赔等情况;

检验检疫监管信息包括企业遵守检验检疫相关管理规定、执行技术规范和标准等情况;

社会对企业信用评价信息包括政府管理部门情况通报、媒体报道及社会公众举报投诉等情况。

第七条 企业信用信息来源于企业、检验检疫机构、与企业利益相关的机构、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拥有企业信用信息的机构和个人。

第八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规定程序合法地采集本规范第六条所列的企业信用信息,并进行甄别和审核,所采集的信用信息应当是对客观事实的记载。

第三章 信用等级评定

第九条 企业信用等级分为A、B、C、D四级。

A级企业:信用风险很小。遵守法律法规,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履行承诺,产品质量长期稳定。

B级企业:信用风险较小。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较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较好履行承诺,产品质量基本稳定。

C级企业:信用风险较大。有一定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履行承诺能力一般,产品质量不稳定或者有违法违规行为,但尚未造成重大危害或损失。

D级企业:信用风险很大。因企业产品质量给社会、消费者及进出口贸易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或者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条 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包括首次评定和周期评定。“首次评定”指对新纳入信用管理的企业,在纳入信用管理一定时间后,对其信用情况进行审核并赋予相应的信用等级。对未经过首次评定的企业,按“未评级”管理。

“周期评定”指对已完成首次评定的企业,对其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的信用情况进行审核并赋予相应的信用等级。在评定周期内企业发生严重失信行为的,可根据情况实时调整其信用等级。

第四章 信用等级应用

第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守信便利,失信惩戒”的原则,在制定、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时,将企业信用等级作为基础条件,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分别实施相应的检验检疫监管措施。

(一)对A级企业重点支持,给予享受检验检疫优惠政策,优先推荐实施出口免验、一类管理、绿色通道、直通放行等检验检疫便利措施;

(二)对B级企业积极引导,给予适当的优惠便利措施,适当降低其进出口产品的抽查比例,减少日常监管频次;

(三)对C级企业加强监管,加大对其进出口产品的抽查比例,提高日常监管频次;

(四)对D级企业重点监管,实行限制性管理措施,重新评定或依法撤销企业已取得的相关资质。

第十二条 检验检疫机构可针对不同的信用等级制定和完善符合本辖区实际的信用管理措施。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企业弄虚作假、伪造信用信息,影响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检验检疫机构可以视情节降低其信用等级。

第十四条 检验检疫人员因失职、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行为,导致企业信用评定结果失准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十五条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将所知悉的信用信息对外公开。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规范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第十七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试行,试行期三年。

— 6 — 附件2: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操作指南(试行)

1.总则

1.1为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统一和规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增强检验检疫监管有效性,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制定本操作指南。

1.2 本操作指南中信用管理是指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技术规范和标准、履行承诺的能力和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而开展的管理活动,包括信用管理规则制定、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等级评定及应用、监督管理等活动。

1.3 本操作指南所指“企业”包括出口企业(含出口货物生产企业)、进口企业、产地证注册企业、代理报检企业、出入境快件运营企业、卫生除害处理企业、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口岸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监管场库(含口岸存储场地)、集装箱经营公司、检验鉴定机构等检验检疫监管对象。

1.4 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制定信用管理规则。

国家质检总局各相关业务司(局)负责主管业务的信用管理规则的制定、调整和发布,通关业务司负责信用管理规则的汇总,以及信用管理的协调等工作。

1.5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直属局)负责辖区内企业信

— 7 — 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各直属局应指定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和监督部门。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等工作;监督部门负责信用管理工作的质量稽查。

直属局各业务部门负责主管业务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1.6 各分支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分支机构)负责辖区内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各分支机构应指定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本机构企业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定和数据上报等工作。

分支机构各业务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信用信息的采集、审核和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并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实施相应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

1.7 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的信用管理遵循公平公正、统一标准、科学分类、动态管理的原则。

1.8 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必须使用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开发的“进出口企业诚信管理系统”对企业进行信用管理。

2.企业基础信息管理

2.1纳入信用管理的企业基础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备案登记号、法人代表、企业地址、联系电话、产品种类等。

2.2 企业基础信息的录入分自动导入和人工录入。2.2.1对检验检疫业务管理系统中已有企业基础信息的,采用自动导入的方式,由系统定期自动导入。

— 8 — 2.2.2 对不能实现自动导入的,企业基础信息由企业所属检验检疫机构对应的业务主管部门人工录入。

2.3 企业所属检验检疫机构对应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企业基础信息的日常维护管理。

3.信用信息采集

3.1信用信息采集,是指检验检疫机构根据“信用信息采集条目及分值”(附件2),将企业的失信行为予以记录和记分的活动。

3.1.1 失信行为的记分分值分为2分、4分、6分、12分、24分、36分等六类。

3.1.2在同一信用信息条目项下,根据违法失信行为主观程度(连带、过失、恶意)分别设置1至3种分值。

3.2 企业信用信息实行跨部门、跨区域采集。

3.2.1检验检疫机构各业务部门均可对列入信用管理的企业进行信用信息采集。

3.2.2 企业在备案登记地以外发生失信行为的,由失信行为发生地检验检疫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将企业的失信情况填写《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失信行为反馈单》(附件1),并反馈企业备案登记地检验检疫机构,企业备案登记地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处理。

3.2.3 对企业同一失信行为遵循一个部门、一条信用信息条目、一次性采集的原则。

3.3检验检疫机构应根据企业不同类型和特点,及时、客观、准确地采集信用信息。信用信息采集包括录入和审核环节。

3.3.1 信用信息采集人员应在发现并查实企业失信行为后3

— 9 — 个工作日内记录相关信息并录入到诚信管理系统。

3.3.2 进行信用信息采集时,要详细填写以下信息: 业务关联号。即可以进行业务追溯的相关号码,如报检号、行政处罚立案号等。

信息详情。主要包括失信行为发生时间,具体过程等情况。信用信息条目和分值。即失信行为适用的信用信息条目和分值。3.3.3 信用信息采集人员应根据失信行为提出适用的信用信息条目和记分分值建议,由所在部门主管领导审核。审核应在采集人员上报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经审核同意的,予以计分处理,并告知相关企业;对审核不同意的必须填写相关意见。

3.3.4 经审核确认的企业信用信息,一般不得更改或删除,对审核未通过的信息,可由采集人进行修改、删除。

3.3.5 对涉及行政处罚的企业信用信息,统一由各级检验检疫机构法制部门行政处罚结案后进行信用信息采集。

4.信用等级评定

4.1 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包括首次评定和周期评定。4.2 “首次评定”指对新纳入信用管理的企业,在纳入信用管理6个月后,对其信用情况进行审核并赋予相应的信用等级。

4.3 “周期评定”指对已完成信用等级首次评定的企业,按一年为一个评定周期,对其信用情况进行审核,并根据本周期内信用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应在每年3月至4月对所辖企业完成上一的周期评定。

4.4对纳入信用管理但尚未经过首次评定的企业,按“未评级” — 10 — 处置。

4.5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根据信用分值和信用等级评定特殊规则综合评定,分为A、B、C、D四个级别。

4.5.1企业信用分值是企业初始信用分值减去信用信息记分所得的分值。首次评定或周期评定后,企业初始信用分值统一设定为100分。

4.5.2 信用分值高于88分且符合“A级信用等级评定特殊规则”(附件3)中所有条目的,评为A级。

4.5.3 信用分值在77分至88分范围内,或分值高于88分但不符合“A级信用等级评定特殊规则”任一条目的,评为B级。

4.5.4 信用分值在65分至76分范围内的,评为C级。4.5.5 信用分值低于65分的,评为D级。

4.5.6 存在“D级信用等级评定特殊规则”(附件4)任一条目情形的企业,无论信用分值多少,一律评为D级。

4.6 同一企业分属不同类型的,应首先由各业务主管部门分别评级,后由诚信管理系统按企业各类型中的最低级别综合评定该企业的信用等级。

4.6.1 对综合评定信用等级为B级和C级的,由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抽查。

4.6.2 对综合评定信用等级为A级和D级的,需经业务主管部门初审、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复审、本级机构分管领导终审三级审核。

4.7 企业信用等级周期评定原则上不允许越级上升,但可以越

— 11 — 级下降。

5.信用等级应用

5.1 检验检疫机构按“守信便利,失信惩戒”的原则,在制定、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时,将企业信用等级作为基础条件,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分别实施相应的检验检疫监管措施。

5.2 国家质检总局各相关业务司(局)应结合主管业务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制定不同的监管措施,实行差别化管理。

5.3 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应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开展检验检疫监管工作。

对A级企业重点支持,给予享受检验检疫优惠政策,优先推荐实施出口免验、一类管理、绿色通道、直通放行等便利措施;

对B级企业积极引导,给予适当的优惠便利措施,适当降低其进出口产品的抽查比例,减少日常监管频次;

对C级企业加强监管,加大对其进出口产品的抽查比例,提高日常监管频次;

对D级企业重点监管,实行限制性管理措施,重新评定或依法撤销已取得的相关资质。

5.4同一企业分属不同类型的,其所有类型的监管措施按照该企业经过综合评定后的最终信用等级进行监管。

5.5 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的监管措施原则上以总局设定为主,各直属局可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增设相应的监管措施。

5.6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在日常业务中应严格按照企业信用等级相应的监管措施执行。

— 12 — 6.应急管理

6.1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信用管理实行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6.2 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的严重失信行为采取应急管理措施,包括即时布控、即时降级和列入黑名单等措施。

“严重失信”指企业的违规行为单条或累计达到检验检疫规定信用计分12分以上的。

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发生严重失信行为导致信用等级调整的,应实时向企业通报。

6.3 “即时布控”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失信计分达到12分,但尚未达到即时降级程度的企业,采取加严监管的措施。

即时布控实施期限管理,期限设定为1个月。如企业无再次违规,则期满后即时布控自动取消,否则顺延。

6.4 “即时降级”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失信计分达到24分,但尚未达到列入黑名单程度的企业,根据设定规则在评定周期内予以信用等级调整的监管措施。

即时降级实行逐级递降管理。

6.5 “列入黑名单”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失信计分达到36分的企业,或企业触发相应的信用信息条目时所采取的监管措施。

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直接降为D级。

6.6 对企业实施应急管理必须经审核确认后才能生效。

— 13 — 对即时布控和即时降级实行两级审核,即由信用信息采集部门初审,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复审。

对列入黑名单管理实行三级审核,即由信用信息采集部门初审,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复审,本级机构分管领导审核。

审核不通过的必须在诚信管理系统中录入相关意见。各级审核均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6.7检验检疫机构对应急管理的企业实施动态管理。对即时降级的企业应按照新的信用等级实施监管。对即时布控、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实施针对性监管。

7.监督管理

7.1信用信息采集、初审、复审、终审人员应各司其职,职责权限清晰,分工明确。在诚信管理系统中,各级用户不得越级操作。

7.2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及时、客观、准确地开展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等级评定、信用等级应用等工作,不得徇私舞弊、滥用职权。

7.3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应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档案(含电子档案),定期整理并妥善保存信用管理记录。

7.4检验检疫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将所知悉的信用信息对外公开。7.5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应定期对各部门的信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协调解决各部门在企业信用信息采集、计分、信用等级评定和信用等级应用管理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7.6 各级信用管理的监督部门应对各部门信用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督察,对长期不实施企业信用管理的,应责成有关单位予以 — 14 — 更正,情节严重或拒不实施的予以通报。

8.附则

8.1 国家质检总局对代理报检企业、快件运营企业信用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8.2 本操作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8.3 本操作指南自发布之日起试行,试行期三年。

附件:1.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失信行为反馈单

2.信用信息采集条目及分值 3.A级信用等级评定特殊规则 4.D级信用等级评定特殊规则

附件1: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失信行为反馈单

检验检疫局:

我局在检验检疫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并查实你局辖区企业(备案登记号:)发生以下失信行为:

请在对此企业进行信用管理时对上述信用信息加以采集。

(印章)年 月 日

主题词:办法 规范 通知

抄送:办公厅、法规司、卫生司、动植司、检验司、食品局,存档(2)。

论建材检验的规范管理 篇5

1、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170----2008》

2、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GB/T10111-2008 》

3、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6682-2008 》

4、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5、白色硅酸盐水泥 《GB/T2015─2005 》

6、铝酸盐水泥《GB201----2015》

7、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筛析法 《GB/T1345─2005》

8、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2008》

9、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208----2014》

10、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11》

11、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2419─2005》

12、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 8074-2008》

13、水泥取样方法《GB/T12573----2008》

14、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

15、水泥原料中氯的化学分析方法《JC/T420----2006》

16、钢渣矿渣水泥《GB13590-2006》

17、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2012》

1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1596─2005 》

19、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渣粉《GB/T18046---2000》 2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2002》

21、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2-2009》

2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

2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

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26、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52-2012》

2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27、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S 202-2-2011》

28、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

29、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程《CECS03:2007》 30、超声法检测混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

31、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69-2011》

32、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T 8239-2014》

33、混凝土小型空砌块试验方法《GB/T 4111-2013》

34、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砌块、《GB/T 15229-2011》

35、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 11968-2006》

36、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GB/T 11969-2008》

37、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GB/T 14040-2007》

38、混凝土路面砖《JC/T446---2000》

39、预应力混凝土肋形屋面板《GBT 16728-2007》 40、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

41、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

4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43、砂浆配和比设计方法《JGJ/T 98-2010》

44、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T70---2009》

45、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9-2011》

46、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

47、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15-2011》

4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

49、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 1499.1-2008 》 50、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GBT 701-2008》

51、冷轧带肋钢筋《GB 13788-2008》

52、冷轧扭钢筋《JG190-2006》

53、预应力混凝用钢丝《GB/T 5223-2014》

5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14》

55、碳素结构钢《GBT_700-2006》

56、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 《JGT 163-2013》

5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07-2010》2016.8.1废止《JGJ 107-2015》

5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 18-2012》

59、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 27-2014》

60、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1-2010》 61、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GBT 232-2010》

62、金属材料 线材 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 238-2013》

63、金属材料 薄板和薄带 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 235-2013》 6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2014》

65、钢产品分类《GB/T15574---1995》 2017.1.1废止 《GB/T 15574-2016》

66、钢及钢产品交货一般技术要求《GB/T17505---1998》2017.1.1废止 《GB/T 17505-2016》 67、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制备《GB/T2975---1998》 68、冶金技术标准的数值修约与检测数值的判定《YBT 081-2013》 69、低合金强度结构钢《GBT 1591-2008》 70、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 71、烧结普通砖《GB/T5101---2003》

72、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GB 13544-2011》 73、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GBT 13545-2014》 74、蒸压灰砂砖《GB11945---1999》 75、粉煤灰砖《JC/T 239-2014》

76、蒸压灰砂多孔砖《JC/T 637-2009》 77、砌墙砖试验方法《GBT 2542-2012》

78、砌墙砖检验规则《JC466---1992(1996)》 79、耐酸砖《GBT 8488-2008》

80、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名词术语《GBT 9195-2011》 81、陶瓷砖《GB/T 4100-2015》

82、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部分:抽样和接收条件《GB/T 3810.1-2006》2017.3.1止换2016 83、陶瓷砖试验方蛤第2部分:尺寸和表面质量的检验《GBT 3810.2-2006》2017.3.1换2016 84、吸水率、显气孔率、表观相对密度和容重测定《GBT 3810.3-2006》 2017.3-1换2016 85、陶瓷砖试验方法第4部分:断裂模数和破坏强度《GBT 3810.4-2006》 同上 8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5部分:用测恢复系数确定砖的抗冲击性《GBT 3810.5-2006》 同上 87、陶瓷砖试验方法第6部分:无釉砖耐磨深度的测定《GBT 3810.6-2006》 同上 88、陶瓷砖试验方法第7部分:有釉砖表面耐磨性的测定《GBT 3810.7-2006》 同上 89、陶瓷砖试验方法第8部分:线性热膨胀的测定《GBT 3810.8-2006》 同上 90、陶瓷砖试验方法第9部分:抗热震性的测定《GBT 3810.9-2006》 同上 91、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0部分:湿膨胀的测定《GBT 3810.10-2006》 同上

92、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1部分:有釉砖抗釉裂性的测定 《GBT 3810.11-2006》 同上 93、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2部分:抗冻性的测定《GBT 3810.12-2006》 同上 94、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3部分:耐化学腐蚀的测定《GBT 3810.13-2006》 同上 95、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4部分:耐污染性的测定《GBT 3810.14-2006》 同上

9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5部分:有釉砖铅和镉溶出量的测定《GBT 3810.15-2006》 同上 97、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6部分:小色差的测定《GBT 3810.16-2006》 同上 98、卫生陶瓷 《GB 6952-2005》2016.10.1换《GB 6952-2015》 99、卫生陶瓷包装《JC/T 694-2008》

100、聚氯乙烯防水卷材《GB 12952-2011》 101、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GB12953-2003》

102、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JC/T684-1997》 103、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 18242-2008》 104、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3---2008》

105、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 50618-2011》

论规范网吧管理重要性 篇6

目前冷水滩网吧130家,终端数11000台,而冷区人口不过20几万。虽说近两年网吧数量在逐渐减少,但新开网吧越开越大,终端数也在逐日增多。眼前的是经营普遍比过去惨淡,据区公安网吧管理平台获悉(全区网吧最高峰在周末上机率也不会超过80%,平时一般在50%以下,上午11点更为惨淡)且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网吧的增加数量和网友的增长速度不成正比,而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行业内竞争的加剧,主管部门没有很好地纳入行业管理。

在这里我举几个例子:

1、去年9月份,银狐网吧几经波折,付出很大的代价搬仟到河东梅湾路。按理说老板很感谢主管部门对他的关心和照顾,也认为可以安心地赚点钱,但他万万没想到的事发生了,时隔3个月后在距他网吧不到50米的地方又开了一个270台的阿波罗网吧,银狐网吧老板真心痛欲裂。几十万的投资成为泡影。现在网吧每天收入不到500元。真是呜呼哎哉!

2、三多亭,本来网吧就众多,50台的网吧就有8家,100台的一家,本来那里就生意淡薄,上网还是1元每小时。去年10月份那里又搞了一家300台的猎狐网吧。现在那一遍的网吧真是惨不忍睹啊,5毛一小时。

3、看河西零陵中路,从银龙电脑城到农工商,不到1公里的地方,网吧多如牛毛,我大概算了一下就有20多家,其中100以上的占大多数,去年新开的就有5家。网吧如此密集,造成恶性竟争,这里大多数网吧都是5毛一小时。试问一下这里的网吧有哪一家能够赚到钱,有哪一家不接纳未成年人。

原因有以下几点:

1、网吧没有规范化管理,成立网吧协会迫在眉睫;

2、进入网吧行业门槛太低,网吧过多,造成恶性竟争;

3、网吧费用太高,硬件设备便用周期短;

我们在这里提出规范网吧管理重要性,也是成立网吧协会的必要性。是因为目前网吧基本都处于闭门造车的阶段,同行间很少发生业务上的联系。这样对网吧的长久持续发展是相当不利的。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经营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市场操作还不规范,这往往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竞争。为了限制这种不良竞争,作为以互联网为其经营内容的网吧就必须联合起来,建立网吧协会,确定本行业内统一的竞争标准。

1、建立网吧协会有利于各成员间互通有无、趋利避害以达到互助互利的目的。所有协会会员都是一个整体,它们共同面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并集众人之智予以解决。协会对所有的成员负责,及时传递国家或地方的各项法规、规定并协助各成员尽快适应。

2、建立网吧协会还有利于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氛围,抵制恶性竞争。现

在,网吧数量的增多,使许多网吧把竞争的着眼点定在价格竞争上,虽然在短期内可能有一些效果,但是这很容易引起其它同行的竞争性降价,从而引发价格战。建立网吧协会就是通过协会对各成员进行协调,在协会内部制定切实可行的价格标准。将传统的价格竞争引导到服务竞争,配套项目(硬性的和软性的)竞争上来。使得让网民受益这一口号,真正的、长期的实践下去,同时也为网吧自身的发展固本培源。

3、建立网吧协会还有利于净化社会空气,使人们摆脱网吧就是是非之地的误区。网吧的最终发展还是依靠人们上网意识的增强,上网人数的增加。同时网吧里的诸多不文明的现象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网吧的经理人应该看到现在这种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已严重的影响到了网吧业务的持续发展。只有在网吧建立健康、文明的环境,消除人们的种种顾虑,使网吧被更广泛的人所普遍接受,才能改变现在的惨淡状况,使网吧业务得到发展。

网吧属于低收入经营行业,它主要靠设备、服务质量竞争市场,没有短斤少两,掺假掺杂。究竟哪些人在从事这一行业呢?经调查发现,网吧经营者大致分为五种类型:

一是升级型。即原来从事电子游戏和电脑脱机硬盘游戏的经营者面对衰退的市场而看好网络服务业,在原来基础上升级为网吧。占总数的20%左右。

二是谋职型。即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办起了网吧以自谋职业。占总数的10%左右。

三是再就业型。即一些下岗职工通过兴办网吧解决生活出路。这部分情况的最多,占总数的58%。

四是转营型。即原来从事餐饮等三产行业积累了一部分资金,转向投资于网吧这一新行业。约占总数的8%。

五是转让型,即从上述四种类型手中转让得到网吧所有权和经营权,尽管有法规规定不许转让,但原经营者考虑到效益等原因,不愿再继续经营下去,就私下转让出手。约占总数的4%。目前有8成以上的网吧经营者愿意将网

吧低价转让。

网吧基本费用:

根据市场抽样调查,市区范围内以100台机的网吧,每天平均开机10小时,二年为一周期计,其基本费用平均为:

1、房租费(240平米)4000元/月

2、电费(商业电不含空调费)5600元/月

3、线路接入费(10M)2500元/月

4、工商管理费(经营付食为借口的罚款)300元/月

5、税费 400元/月

6、公安部门费用:

a):固定费用:培训费400元、网管软件费800+1600元,身份证阅读器2200元

400+800+1600+2200=3800÷24月=200 元/月

b: 消防固定费用(罚款): 300元。

7、文化部门罚款:1000元

8、电脑折旧费:3000元/台×100台÷24月=12500元

9、电脑易损件更换及其它损坏更新费(含系统维护费)1000/月

10、桌椅费用: 300元/台×100台÷24月=1250元

11、网吧维护员工资:(1个网管+2个收银)

800+900+900元/月=3600元

12、装璜费用:80000÷24=2000元/月

总上累加则市内网吧每月最低费用:34650元/月

每天最低费用:34650÷30=1155元/天

网吧利润分析:(以100台机计)

上网价格1.5元/小时

1台1.5×10小时=15元×100台=1500元/天

1500-1155=345元/天 这是最好的,没有5毛钱一小时的,才会有这个数。

所以,行政机关万万不要有这样的误解,认为网吧是一块“唐僧肉”,都抢着吃。网吧实在是一根没有什么肉的骨头啊。

那么究竟如何管理好网吧,使之合法经营、文明经营,有益于社会呢?我认为还是要针对这一行业的现状和特点抓好三条:

一是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凡指向网吧的行政职能部门都应该按照法律的授权将网吧纳入管理的视野,不应从部门的利益出发,收费罚款了事。更不应该超越权限进行乱收费、乱罚款。

二是行业自律,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成立网吧协会,订立章程,对其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谁违反规则,坏了“门风”,就被淘汰出局。

三是社会监督,公众参与,净化环境。除了公布举报电话等措施外,笔者建议搞一些激励性的活动,比如,创建绿色网吧、35-60岁中老年人上网日,发展中老年人上网,请社会公众为网吧评议。

在传统管理体制下,社会的一切事情都由政府部门全权管理,甚至包办代替。结果是,在社会变化不大的时期尚能应付,在社会变化日益加剧的今天,政府部门越来越难应付,有时甚至束手无策。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部门,主要承担的是市场监管、经济调节、社会

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而这些现被一些网吧主管部门说成是市场经济,我们无须管理。

现在我们看来,一些微观领域的具体管理,日常性的事务管理,完全可以由行业协会来负责。

所以网吧协会成立是必要的,为此我起草了“协会公约”及章程 只有这样,网络服务市场将得到净化,网吧也将得到全社会的认可,真正达到趋利避害,为我所用之目的。

论会计规范对日常管理的借鉴作用 篇7

【关键词】会计规范  属性特征  借鉴作用

在工程作业或其他行为中,因为无法精确定量而形成的一种标准,称为规范。规范,首先从字面上讲,“规”与“矩”相结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范”与“模”相关,说明是人类树立起来的榜样,并以此为标准形成日常生活秩序中的一种模式。从“规范”的定义上讲,名词性解释是指群体所规定的一种行为标准,比如:技术规范、道德规范等;动词性解释是指能够依照相应的要求进行操作而达到某一标准,从而使某一行为成为典范,作为示例。此篇文章中所讲的会计规范(accounting rule)是指在会计实务操作中,会计人员应当遵守的会计行为准则,以达到会计实务操作所规定的目标。从以上定义中,我们可以把会计规范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会计活动中非正式(informal)形成的,另一类是由组织正式(formal)规定形成的。第一类是会计人员在实务操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规范;另一类是由会计资深人士或专业组织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提炼、总结及概括后形成的,相比前者,它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表现出更强的可操作性。

现如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会计规范领域的建设。会计人员能够在会计实务操作中为管理者提供更客观可靠的经济管理信息,同时也能更好的反映一个企业的盈亏状况的有力保障,都来自一个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但当前我国现行会计规范体系建设不够成熟,导致会计问题丛生:会计道德规范教育不够深入人心,会计假账现象频频发生,管理者因此而不能正确做出有利于公司运营的决策;会计法律法规缺乏可实现性,民众无法树立起较强的法律意识等等。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我国首先要提高对会计规范建设的意识,加强对会计规范建设工作的管理,切实落实到各个有关部门并监督其会计规范的实施。

本文将从会计规范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我国会计规范属性以及特征的研究,分析我国在会计规范建设方面的不足,来归纳出会计规范对日常管理的借鉴作用。

我国对会计规范属性持有以下主要观点:

一是技术标准论。这一观点认为我国会计规范的属性是技术标准。会计的技术规范包含在会计行为准则中,它能够在会计主体人员在从事与会计有关的工作(核算、记录、操作)时,起到限制会计行为的作用。因为会计规范本身就是完善、有序并带有一定内涵的,所以同时也发挥着技术规范的作用,这一观点在各国会计规范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是行为限制论。这一观点认为我国会计规范的属性是行为限制。有学者提出,会计规范是指所有能对会计实际操作起到限制作用的标准、法则、条例和守则等的总和,同时也是用于限制会计行为规范的准则。

三是工作规范论。这种观点认为我国会计规范的属性是工作规范。对于此观点有不少人认为会计规范是评定会计工作规范的标准。也有其他人指出,会计规范是会计人员为了达到某一会计工作目标、实现会计行为的客观标准。

四是协调一致论。这种观点认为我国会计规范的属性是协调一致。针对此观点,有人提出,会计规范是用来协调、统一会计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出现不同情况的处理方法做出恰当选择的准则、制度等的总和,同时它也是衡量会计信息和行为的准绳。

五是经济结果论。此种观点认为我国会计规范的属性是经济结果,即不同的会计规范会产生不同的经济行为,最后导致不同的经济结果。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提出,会计规范的属性里包含了经济结果,其经济功能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分别是直接经济结果和间接经济结果。前者在会计规范中体现在会计信息的报表中,报表中的数据不仅仅只是代表一串数字,它也包含了一定的经济含义,以及利益相关者的管理能力与公司的经营状况;后者在会计规范中体现在不同的会计规范会出现不同的会计信息,以及会影响会计的资源分配,最后导致不同的经济结果。

从上述这些学者对会计规范属性观点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们站在不同角度对会计规范属性的不同理解。从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会计规范的一些基本特征:

一是会计规范具有广泛性。会计规范作为指导人们在实务操作过程中达到一定标准的规范,它广泛地存在于会计的实务操作中,于无形中指导着会计人员的工作。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或是通过一定程序方法研究制定的,它都是会计规范赖以生存的基础,否则会计规范就无从谈起。

二是会计规范具有限制性。根据一些具体的行为法规、制度建立起来的会计规范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它限制着会计人员在平时的实际操作中要注重会计操作的规范性,作为引导会计工作的标准,一旦违反了此标准,依情节严重性将会施以道德的谴责、法律的制裁。

三是会计规范具有区域性。会计规范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它带有地域色彩的特点,但并不能避免国家之间会计规范的共性,此特点也会渐渐趋于统一,逐渐淡化。

四是会计规范具有发展性。会计信息在日常工作中服务于管理当局时,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同时也会引起会计规范发生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周边环境的发展,使会计规范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上一篇:新加坡的春节作文600字下一篇:qc面试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