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篇1

2014年11月17日

抚宁县职教中心是一所融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培训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中职学校。学校始建于1993年,校园占地5.67万M2,建筑面积4.2万M2,是首批被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省级示范性职教中心。广大教职工秉承勤备、严谨、务实、创新的校训、融和谐发展理念于身心,坚持“三个并重”的办学方针和“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教研教改先行”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具有职教特色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学校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切入点,以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全面开展“提质增效”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一批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办学实力

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它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对中职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我校一贯坚持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方面突出特色,培养的学生其素质和能力多优于其它学校学生,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享有较高的声誉。现开设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服装制作与营销、旅游服务与管理、会计电算化、畜牧兽医、农村电气技术、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焊接技术应用、农村经济管理、观光农业经营等长短线专业十四个。截止到2014年11月有中职学历教育在籍生2445人,教职工217人,其中专任教师198人,双师型教师90人。

1.按照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必须对接现代产业需求的要求,我们将加紧对现有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改进与完善,通过不断改革课程和教材的内容与形式,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加强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在教学中增加普通话、礼仪、就业指导、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课程。加强学生能力、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仅得到专业技术这个铁饭碗,还要拿到综合素质这个金饭碗。根据“宽基础”的教育思想,我校将专业基础课进行了优化设置,机电类专业均开设了相同的专业基 础课,除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体育、物理、化学外,还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电子学、金属工艺学、计算机应用等工程技术基础课。另外,在教学内容上,我们着重进行课程综合性、应用性改革。打破学科界限,删除较难、较繁、重复的教学内容。

2.加强校本教材(专业课和实用技术课)的开发力度,努力适应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带来的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新需求。例如以实用技术课为主编写了《茶艺服务与训练》、《摄影基础知识实用技术手册》、《民用照明电路安装与维修》、《会计专业实用技能》、《我形我秀PS实战案例》、《淘宝营销入门》、《畜禽实用养殖技术》、《微机入门实用技术》、《布艺手工》、《基础礼仪应用》等数十本校本教材,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3.继续加强实习实训室建设的力度,加强专业图书资料的扩容和利用,强化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校现有三座实训楼,拥有多媒体微机室、服装实习室、裁剪实习室、财会模拟实习室、餐饮与客房实习室、茶艺实习室、牧医实习室、多媒体教室、焊接实习车间、农机实习车间、机加实习车间、电子电工实习室、钳工实习室、装配钳工实习室、实习作品展室、综合实习车间、绘图室、楼宇智能化实习室、小家电维修实习室等校内实习实训场所。学校现有图书24万册,教师用笔记本电脑170台。学校建有校园网,目前已经达到音频、视频、文字、图象、课件5等大类校内网络共享信息。

4.加大新教师引进力度,多渠道引进社会能工巧匠、企事业单位高级技师来学校任教。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优化教师结构和数量,适应专业建设与发展。

5.积极开发新专业,如现代物流、现代农业、新兴旅游、汽车制造等,与时俱进,紧跟时代。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优质教学资源

1.以创建县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为契机,努力抓好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全校教师专业技能和执教水平。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外部环境。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机制,营造教师发展的心理与工作环境,制定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为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搭建阶梯,引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开展分层次听评课研究,鼓励多元化学习,抓好个人学习。2010年为全体教师配备了教学教研用笔记本电脑,2011年被县教育局首批认定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示范校”。2.创建学习型教研组,改革教研机制,使得学校教研教改工作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2011年学校将教研组重新划分为了升学和就业两大版块,现在共设有18个教研组,形成了“教科处→升学(就业)部→教研组→教师”的立体教科研网络体系。升学与就业教研分开开展,使得教研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做好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入企实践培训安排工作,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兼职授课,切实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三年来,共有40余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4名同志参加了青年教师入企实践,2名同志参加了赴德研修。

4.广泛开展教师业务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以赛促教,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三年来,我校教师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并取得较好成绩。有25位老师在国家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奖,有两篇论文获得国家级奖励,马君华、孙庆红二位老师在国家级说课比赛中获奖。有40位老师在省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奖,有39件课件在省级评比中获奖,13篇论文、15篇教案在省级评比中获奖,有19件课题在省级评比中获奖,有五本示范性教材在省级评比中获奖,在河北省第六届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李士元老师的“中等职业教育英语创新教材”被评为省级三等奖。17位老师在市级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奖,6位老师的优秀科研成果获得市级奖励,15节优质课、25件课件、40篇论文在市级比赛中获奖。

5.以科研为先导,积极组织教师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三年来,共有33位课题主持人主持开展了县、市、省级科研课题研究,并有多项课题在评比中获奖,如2010年杨宝山副校长主持的《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的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研究》,在河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2010年立项课题评比中获得省级一等奖。

三、运用先进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1.打造“五化模式”,实施“做中教,做中学”。学校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精品课程和专业核心课建设为重点,按照整体规划、系统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实施的思路,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路径,构建了专业课程改革的“五化”模式(即课程开发系统化、教学情境一体化、课程实施行动化、课程评价多元化、人才培养职业化)和体验式行动导向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学校同步推进专 业课和基础课改革,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步提高。同时,还构建了职业行为习惯训练平台,培养学生具有企业人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体能要求,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综合职业技能。同时,积极组织老师们编写校本教材,为改革提供理论源泉。

2.划部管理,分层教学。学校划分有三个教学部,即对口升学部、就业一部和就业二部。招生时将有升学愿望的学生入学时直接编入对口升学班,及早明确升学目标,并接受较高要求的升学教育,并在全校选出最优秀的教师担任对口升学班教学工作。想就业的编入就业部。每个教学部都形成独立的教学实体,一正两副主任抓教育教学工作。今年学校又安排几位副校长协管各教学部,进一步加强了教育教学的管理力度。多年来,抚宁职教中心的对口高考升学率始终在秦皇岛市同类学校名列前茅。我们亦将学生参加对口高考升入大学作为优质就业的重要部分。2013年我校对口高考,61人参加高考,22人一本、二本上线,二本以上本科上线率36.06%。2014年的对口高考又创佳绩,45人参加高考,10人本科上线,本科上线率22.6%!3.校企合作,订单办学。利用企业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在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中,全力探索与实践一专业多订单、多定向就业、吸纳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设备资金注入、校企合作共同发展、企业反哺中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工作机制,举办企业冠名班,实行招生即招工,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将优秀企业文化渗透到教室、课堂、车间与师生心里,学校依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开设课程、规范教学、练就技能,专门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满足了企业生产的岗位需求,形成了企业招到高素质员工、学校缓解了双师型师资、实训场地与设备的压力,学生毕业即就业的共赢局面。我校先后与首秦长白、秦皇岛富士康、际华3514、天津丰爱、廊坊富士康、商鲲等多家优秀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保持在75%以上。

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篇2

1 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 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在讲授本课程时, 面对学生从全国各地带来的中药材常常无所适从, 而老教师有时又对更新频繁的鉴定手段及仪器设备了解较少。针对这种情况, 课程组开展了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互帮制度, 组织教师相互评课。有经验的老教师在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认真指导青年教师, 并将多年来积累的鉴别中药材的经验传授给他们, 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迅速得到提高;与此同时, 老教师也虚心向青年教师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中药鉴定的新技术、新方法, 起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 这使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另外, 课程组成员注重业务学习, 通过到知名高校进修、参加相关培训及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 使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2 加强教材建设, 为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近5年来, 课程组成员积极参与中药鉴定学教材的编写工作, 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部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医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主编并已出版的教材有《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习题集》)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习题集》) 、《生药学》、《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天然药物学》及《中药学综合知识》等。

课程组成员在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广泛收集信息及认真研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针对中药相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要求, 分别选用相应的、高质量的规划教材, 为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证。

为适应社会对中药相关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药鉴定技术, 课程组还依据不同地区动植物分布及药材市场用药习惯, 编写了相应的辅助教材。如《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中药理化鉴定》、《中药显微及理化鉴定实验指导》等, 这些辅助教材选取了经过认真筛选的实验活动, 较好地反映了当前社会的需求, 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另外, 为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我们拍摄制作了“天麻”、“鹿茸”、“北沙参”等视频资料, 使教学形式更形象、生动、直观, 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提高了教学效果。

3 坚持教学改革, 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持久动力

3.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调整教学内容, 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近年来, 我校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 结合社会岗位群和中药行业相关工种的内涵标准, 多次调整专业教学计划, 课程组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对中药鉴定学教学内容进行了相应调整, 如适当减少了一些纯理论知识的讲授, 增加了实训内容;在课堂上, 精讲贵重、短缺及品种复杂的药材, 将市场上新出现的药材伪品及时发放给学生,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其与正品的区别方法;对产量较高、价格低廉且易鉴别的药材作简单介绍;对每味药的讲授, 一般以性状鉴定及其与伪品、掺伪品、混淆品、地方习惯用药的比较鉴别为主, 以显微及理化鉴定为辅。如此调整教学内容, 既达到了培养目标, 又符合市场需求, 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意识, 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

3.2 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组根据中药鉴定学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的特点, 在教学中采用了实验、自学、参观、见习及实训等方法。如进行性状鉴定时, 将药材样品发放给学生, 学生可以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或火烧等方法, 加深对药材的直观印象。学生以观察、讨论为主, 教师加以辅导和总结, 通过自学—讨论—总结的方式, 达到鉴别药材真伪优劣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充分利用投影仪、录像、显微图像显示仪、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展示药材的动植物形态、产地、采收加工、鉴定方法及鉴别特征, 图、文、声并茂, 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另一方面, 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 使教师及学生都能用较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 拓展了教学空间, 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 课程组还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在学生中成立兴趣小组, 经常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指导学生进行本地中药资源调查;组织学生到药品检验所、药店、医院药房、中药材市场及中药企业参观学习;开展中药鉴定技能竞赛等。通过以上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及科研意识,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技能。

3.3 遵循职业教育特点, 改进考试方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 课程组依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我校学生的实际特点, 对传统的考试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改集中考试为分散测评, 改单一笔试为知识、技能、态度全方位测试。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诊断性测试, 评估学生对学习该章节必需的基础知识的准备情况。如在学习“根及根茎类中药”一章时, 先对已学的专业基础课药用植物学中根及根茎的形态、组织构造等有关内容进行测试, 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调整本章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遗忘的知识及时辅导补习。

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态度在中药鉴定中缺一不可。因此, 我们将知识、技能、态度的评价全部纳入学生成绩, 在终结性测评中, 每位学生的总成绩均由4部分组成: (1) 理论笔试; (2) 显微鉴定技术考核; (3) 快速识别药材考核; (4) 平时测试及实验课成绩。在各项测评中, 我们不仅详细制订了知识和技能考核标准, 还特别注重对态度目标的评价。如在测评实验课成绩时, 除了考查学生的实验最终结果外, 还规定了实验过程中的态度目标, 如:规范操作;与同学团结协作;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按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爱惜实验仪器;自觉维护实验室秩序等, 并详细规定了各项评分标准。这使学生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 也养成了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由于加大了对学生全程学习的监控力度, 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教学的实际效果, 学生也可在多次的测试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及时调整学习计划。由于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考核都有了具体而明确的标准, 因此, 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成了师生共同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 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4 注重实训基地建设, 改善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把学生培养成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 能够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建立了中药标本馆、中药性状鉴别复习室、中药显微及理化鉴定实验室和药用植物标本园等实训基地。近年来, 课程组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基地的内涵建设, 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

中药标本馆与地方药品检验部门及药材公司合作, 收集了大量的药材及其伪品标本, 制作了常用药用植物蜡叶标本及药用动物浸液标本, 增加了馆藏标本数量。标本馆还专门为学生开设了复习室, 每周一至周五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开放, 并有辅导教师及时解决学生在观察药材时遇到的问题;中药显微及理化鉴定实验室配备了显微镜、实物投影展示台、显微图像显示仪等先进的现代化实验设备, 为中药显微及理化鉴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植物园栽培药用植物约600种, 学生可以亲自参与药用植物的栽培、生长期的管理、植物采收及加工的全过程, 在感受药用植物形态特征的同时, 也便于观察并归纳该药材的来源及性状鉴别要点。在实训基地, 教师进行现场教学, 使课程讲解更直观, 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多年来, 中药鉴定学课程组以建设精品课程为契机, 不断完善教学资料, 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师资队伍, 构筑立体化教学体系,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培养的学生因基础理论扎实、实际操作能力过硬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强, 成为了中药经营、制药、检验等行业的优秀人才, 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蒉

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

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

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篇3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5-0075-02

1 高等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全面质量管理的英文简称为TQM,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是费根堡姆,他给全面质量管理所下的定义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中国自1987年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以来,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发展很快。全面质量管理正从工业企业逐步推行到交通、邮电、商业企业和乡镇企业,甚至一些金融、卫生等方面的企事业单位也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与教学质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保证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1996年在北京举办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因此,将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引入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是具备条件和非常必要的。

全面质量管理是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形式,它代表了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发展是必然产物。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人对高等教育质量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经费短缺的问题,经费不足已成为高等教育数量发展、质量提高的瓶颈因素。由于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强调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因此它是解决经费不足问题的有效手段和措施之一。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就如同产品的生产过程,其基本环节包括:招生宣传(广告)——招生(进原料)——在校教育(加工生产)——毕业考核(产品检验)——毕业分配(出厂)——用人单位的使用及毕业生信息反馈(质量跟踪)。因此工业企业及其它行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所取得成就和经验,对高等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2 高等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2.1 全过程的教育质量管理

从教育质量的全过程角度看,教育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整个过程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教育环节所组成,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最终的教育质量状况。为了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把影响教育质量的所有环节都控制起来。

2.2 全员的教育质量管理

高等教育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质量。因此,教育质量是人人有责,人人都要关心的重要问题。要实现教育质量的全员管理,应当做好3方面的工作:①必须抓好全员的质量教育和培训;②制定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职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③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建立相应的教育质量管理小组。

2.3 全组织的教育质量管理

全组织的教育质量管理,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从纵向的组织管理角度看,教育质量目标的实现,需要高等院校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全体教师的通力协作;从纵向的配合来看,要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使教育实施、教育管理、教育检查、教育质量改进等多方面的教育活动,以教育质量为核心构成一个有效的整体。

2.4 多方面的教育质量管理

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也非常复杂,既有客观的条件因素,又有教学人员的因素;既有教学计划的因素,又有教学管理的因素;既有高等院校内部的因素,又有高校外部的因素。要把各方面的因素协调控制起来,就必须根据高等教育的不同情况,区别不同的影响因素,广泛灵活地运用各种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解决教育质量问题,保证教育质量。

3 高等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管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渗透于各种社会组织之中。无论管理对象的组织形式如何,对管理对象的评价标准有何区别,管理的目的、方法都是一致的。ISO9000族国际标准是各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经验的总结,是各国质量管理专家智慧的结晶。将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引入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来,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3.1 以顾客为关注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在高等教育组织中,组织的产品是教育服务,组织的顾客就是学生以及社会。这种以学生和社会为中心的观念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挑战,学生不再是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载体,而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校的顾客。

3.2 领导作用

高等教育组织的领导应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并创造必要的环境,使高等院校的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各项教育质量活动,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

3.3 全员参与

高等教育的质量是组织中所有的部门和人员工作质量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此,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不仅仅需要组织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需要组织全员的参与。

3.4 过程方法

高等教育活动都是通过相应的教学过程实现的。通过分析教学过程、控制教学过程和改进教学过程,将影响教育质量的所有教学活动和所有教学环节控制住,确保教育的高质量。在开展教育质量活动时,必须着眼于教学过程,把教学活动和相关的资源都作为过程进行管理。

3.5 管理的系统方法

开展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要基于系统的思想,这种思想应体现在教育质量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有以下几个步骤:①确定学生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期望;②建立高等院校组织的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③明确高等教育质量管理过程的角色和职责;④确定质量管理过程有效性的测量方法并及时测定现行的过程;⑤坚持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方针并确定改进方向和步骤;⑥有效地实施教育质量改进工作;⑦评审实施措施,评价改进效果。

3.6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对教育质量管理过程的数据和信息分析是有效决策的基础。为了防止决策失误,必须以事实为基础,要广泛收集信息并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和分析数据和信息。在对信息和资料做科学分析时,统计技术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统计技术可以为教育质量管理的决策和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4 高等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步骤

在实施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时,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即决策、准备、开始、扩展和综合。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要开展很多具体工作,决策就是对每一项具体工作决定是否做的过程。为了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就要按照高等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全面评估组织的教育质量现状,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一旦做出决策,就应该开始准备。要从思想、组织、目标、措施等多方面开始准备。在开始具体实施时应进行工作试点,在试点工作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在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后,就可以扩展到全组织,扩展需要必要的时间和过程,保证在全组织范围的顺利实施。经过一系列具体质量管理工作的试点和扩展后,高等教育组织就具备了在全组织范围内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能力。

Improves the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Take the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hought as the Instruction

Gao Zhihua,Kang Jingqing,Du Junmin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 the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hought as the instruction, explained the higher education implements the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he necessity and the pressing, introduced the higher education implements the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proposed the higher education implements the step which the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should adopt.

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篇4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现将我行合规文化建设工作向大家作出简要汇报:

元宝山农村合作银行自2007年成立以来,合行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合规文化建设工作,提出 “合规经营、和谐发展”的经营理念,以业务经营为中心,案件防控为重点,制定和完善各项内控管理制度,不断规范业务操作规程,全面深入地开展合规文化建设,促进了各项业务的合规、稳健运行。

一、制定合规文化建设长期规划,强化合规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机制

为全面推进我行合规文化建设工作,2010年初根据赤峰银监局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行实际制定了《赤峰元宝山农村合作银行合规文化建设2010—2011年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一是提出了合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是:“按照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原则,培养全行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规范的业务操作行为,提高员工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合规意识,提升内控和风险管理水平,形成以合规理念为主体的良好的企业文化”。二是明确合规文化建设工作目标和任务:从2010年开始,用二年的时间,开展合规文化建设工作。经过二年努力,使广大员工人人熟知业务规章、掌握操作流程、明晰岗位职责,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普遍增强,内控制度执行得到保障,风险管理水平、防范案件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使元宝山农村合作银行在合规经营的基础上健康发展。通过学习、培训、教育、检查、整改,提高员工合规文化意识和制度执行力,改正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形成良好的企业合规文化氛围,力求从根本上解决案件风险隐患,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三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监事长和行长、副行长为副组长,各部门经理为成员的赤峰元宝山农村合作银行合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合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合规文化建设二年规划实施方案”;制订学习计划;组织本机构员工的考试、考核测试;对员工进行违规计分考核;对合规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上报检查发现的问题;上报交流信息等。

二、开展合规文化建设“大学习、大培训”活动,提高员工合规意识和内控制度执行能力。

为扎实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工作,我行统一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主要学习金融法律、法规、各项制度、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印制了元宝山农村合作银行《强化制度执行 实现合规经营》知识竞赛读本,并于4月20日至21日举办全行“强化制度执行,实现合规经营”员工知识竞赛活动,通过竞赛选出优秀选手,在7月初全市农村信用社组织的强化经营知识竞赛,喜获第二名的好成绩。同时为使合规意识深入人心,我行积极开展员工警示教育,制定员工警示教育活动安排意见,刻制下发了《银行业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光盘,组织员工进行了观看学习,用一个个生动的反面教材,教育员工“合规”的重要性。观看结束后,在员工中反响强烈,全行员工都结合自身岗位,向总行书写了心得体会,表示今后在工作中一定以这些反面事例警醒自己,遵规守纪,严于律己,时刻自省、自律,做到警钟常鸣。

三、积极开展合规大检查,加大内控制度执行力,规范业务合规操作。

一是发挥内部稽核部门的纠偏查弊功能,持续开展合规性检查。采取序时稽核检查、专项稽核检查与“飞行式”稽核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全行的业务领域进行全面自查,到七月末,先后开展了存款滚动式检查、贷款专项检查、不良贷款专项检查、内控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等专项检查。并采用“飞行式”突击检查方法,对全辖的现金、重要空白凭证及新发放贷款进行了突击检查,前7个月,稽核监察部先后下发检查方案21个,下发稽核通知书28个,撰写各类工作报告27个,组织各项稽核检查19次,检查支行 152 次,检查面达100%。在各项稽核检查中,签发稽核签证单133份,下发整改意见书105份。二是严格执行《赤峰元宝山农村合作银行稽核处罚暂行规定》,对违规违纪的员工进行经济处罚。通过稽核检查,有效震慑了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人员的松散行为,促进合规意识的提高,消除了各类案件苗头和隐患,进一步规范了业务经营,促进业务走向规范化、程序化,为合规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积极梳理完善内控制度,有效提高内控制度执行力 我行自年初在对现行内控制度有效评价的基础上,责成有关部室,对我行的内控制度进行了认真梳理完善,并结合业务发展的实际状况,对不符合业务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给予废止,对存在漏洞缺陷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进行补充完善。截止7月末梳理完善内控制度10项,修改后的制度更符合实际业务的发展需要。同时为了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我行推行“员工违规积分制度”,通过构建违规积分管理体系,细化积分管理流程,强化岗位监督与制约,遏制违规、违纪行为,自《员工违规、违约积分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截至七月末,全行违规违规行为及违规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26%和43%。通过对员工违规、违纪行的实行积分管理,员工自身合规建设明显增强,合规意识明显提高,为有效构建农合行的案件防控防线,促进全行合规文化建设,打造持续、健康发展的现代化农村合作银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开展专项推进,丰富合规文化内涵,促进合规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认真开展从业人员合规教育,强化员工动态监督管理。

开展从业人员合规教育是进一步完善农合行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提升农合行员工的合规意识,促进农合行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措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行非常注重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教育与管理,以合规文化建设为载体,深入开展从业人员职业操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制定了《员工行为规范动态监测管理实施办法》,主要采取“网络化、作业式”管理模式,通过监测人对被监测人八小时内外行为进行时时监控,达到规范员工工作行为和日常行为的一种制约机制。

(二)积极开展“内控和案件制度执行年”活动,夯实合规文化建设成果。

为进一步夯实合规文化建设成果,完善内控管理制度,提升我行风险防控能力,按照银监局及自治区联社的要求,我行全面推进“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在合规文化建设工作基础上,对“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各项工作进行了细化,制定了《赤峰元宝山农村合作银行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方案》,明确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任务和目标,确保此项工作开展扎实、有效。

六、加大合规文化建设信息交流,推进合规文化建设进程 为了促进合规文化建设顺利开展,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做到合规文化建设资源共享,我行创刊了《赤峰元宝山农村合作银行合规文化建设简报》,每月出版一期,把合规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好的经验进行学习和推广,使全行合规文化建设工作稳步发展。

七、合规文化建设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是继续加大合规检查力度,规范员工职业行为,提高我行风险防控水平。剖析几年来合作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表明,案件的发生与合规检查力度不够有直接因果关系,对此我行将继续从合规检查入手,有效开展全行各项业务领域自查、互查、抽查、重点检查、突击检查,通过查错纠偏,查遗补露,规范业务操作,杜绝各类案件的发生,把合规文化建设工作有声有色的开展下去。

二是继续开展内控制度的梳理和合规评价工作。我行前7个月已对不符合业务发展需要的部分制度进行了梳理完善,并制定了一些新的规章制度。随着新业务的开展,我行将对新开办的业务品种,按照制度先行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完善制定各项制度及业务操作流程,规范业务行为,保证业务操作合法、合规,杜绝因制度缺失而导致业务风险的发生。

三是归纳整理各项规章制度及业务操作流程,编篡员工合规操作手册,保障制度与操作统一。

依据合规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我行将对梳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及业务操作流程进行搜归纳整理,编篡成册,统一印制《赤峰元宝山农村合作银行合规手册》,下发给每名员工,作为员工岗位培训、岗位操作的纲领性教材,规范全行业务经营及合规操作行为。

四是进行一步完善员工动态监测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员工互相监督的重要作用。

我行针对员工动态监测管理办法的试行情况,对该办法继续进行补充和完善,确保员工动态监测管理办法以经济联保责任制为依托,通过实行员工动态监测管理,从规范员工八小时内外行为入手,互相监督,时时监测,有效及时制止和抑制员工违规、违纪行为,从而避免违规、违纪行为的持续性的目的。

合规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行将继续按照各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以防控风险为重点,全面推行合规文化建设工作,加大自身风险排查,完善各项制度,改进工作措施,加强员工管理,建立案件防控的有效机制,降低和杜绝风险隐患,不断促进农合行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篇5

密云县第五小学

刘萍

学校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足开齐课程,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加速学校发展,努力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优质教育。

一、规范办学,创设优质环境

我们密云第五小学占地面积为11856平米,建筑面积8801平米。2014年9月1日,是值得我们所有五小人记住的日子,就在这一天,这栋建筑面积7940平米的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每个教室的面积达到72平米,专用教室的面积达到96平米,校园里有线、无线全覆盖,每个普通教室到安装了集控录播系统,建成了精品录课室。学校的室外体育活动场为6712平米,建有标准的200米跑道的环形操场,跑道用塑胶铺设,操场中间铺设人工草皮,为的是让孩子们练习足球时避免受到伤害;在操场的西北角建有标准的篮球场地,为我们密云的特色蓝球县建设提供硬件设施的保障;我们还拥有室内体育活动馆、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房、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舞蹈、古筝等十个专用教室;一个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

学校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38名;中级职称30名。我校有县级骨干班主任1人,学科骨干教师共有13人,其中有8名县级以上骨干教师,5名校级骨干教师,分布在语文、数学、美术、科学、英语、体育等学科;县级骨干班主任1名。

二、端正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目标

学校在建校初期努力打造诗化教育特色。确定了密云五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真品格、美情怀、善能力、雅行为、强心志。确立了以“诗教润泽心灵,化育启智人生”为办学理念,以“诗化教育,成就诗意人生”为办学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育人目标,“培养具有纯真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向上的诗意少年”。校训是“求真明志、向善致远”。在“诗化教育”的引领下,学校逐渐形成了“团结合作、博览进取”的校风,“健康,快乐,自主,向上”的学风,“乐育桃李、以爱育爱”的教风。

我们在诗化教育的统领下,开展唱诗、画诗、诵诗等特色课程。以“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独立立项课题《构建以诗歌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的研究》为指导,研发编纂了校本教材《爱上诗歌》一套五本。

三、打造教师队伍,提高育人水平

(一)加强学习,树立依法执教得意识

1.解读政策,依法依规执教。每学期组织教师们进行普及性的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条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校的各项常规要求等等,使老师们依法、依规从教。

2.享受阅读,思想浸润书香。开展幸福的读书旅程的阅读活动,每学期为老师们送书,如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陈浩的《别找借口找方法》、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等书籍。本学期,我们集中购买《做智慧型的教师》系列书籍,提高教师做教育教学工作的智慧。为了让老师们养成阅读习惯,给每位教师创造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交流分享学习的体会。

3.积极培训,拓宽学习视野。为老师们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学习提高的机会。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种培训,学校先后派5名教师参加北京市的“醒觉班”的心理培训。让教师在认识现状、调整心态的前提下,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先后派8位(体育组、语文组的)青年教师参加在杭州举行的“千课万人”魅力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青年教师罗贵朋、石硕参加的密云县青年教师培训班、曹校长参加北京市校级干部研修班、刘萍校长参加京苏粤优秀中青年校长高研班等等,外出参加活动的教师回来后与大家分享学习的收获与成果。

(二)认真做好校本培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以“打造智慧教师,建设高效课堂,培养快乐学生,构建特色学校”为总目标,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深化高效课堂建模,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立足校情,活化研修形式,丰富研修内容,积极探索以校为本的研修模式,为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一是扎实开展班主任培训。10月10日下午,学校召开“习惯培训经验介绍会”。吴素民老师以“小印章,大作用”为主题向全体任课教师介绍了自己活用小印章进行班级管理评价,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做法。10月20日组织教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情绪减压的心理培训; 10月24日邀请南菜园小学的骨干班主任于海霞和我校的骨干班主任贾金凤为老师们做经验分享;11月5日,邀请关工委的刘小英校长对全体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

二是开展教学基本功培训。学校要求教师加强业务学习,强化学科专业知识的积累,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和基本功理论知识大赛。学校请我校在全国14届noc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许占玲老师为为全体任课教师进行说课培训。通过培训促使教师练就较强的学科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是开展“智慧课堂”项目相关理论及实践的系列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9月23日下午,江苏知名校长王建华到校为教师们做“为学生的未来积蓄成长的力量”主题讲座。10月10日下午,学校邀请到江苏省特级教师、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的李浩到校为教师做讲座。李浩以“固本、务实、求简”为主题为全体教师进行了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的讲座。11月22日,学校邀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嘉骏教授为全体教师做主题为“用心把课程教学改革落在实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讲座。12月1日,学校邀请北京教育学院李晶教授对教师进行了《关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讨论》的讲座,讲座分为上下两场,(我们与溪翁庄小学一起聘请)。上学期参加北京市智慧教师论文评比,我校共有13人获得市级一二等奖。

四是重视新教师的培养,培养新手,让师父引领。让其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工作的基本要求、教育教学的任务,为其聘请业务指导师傅,对新教师课堂教学、教案书写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使他们能够很快的投入到工作中。为新教师张麟、李英杰安排师傅、压担子,提升新教师的内在素养,外在素质。定期检查新教师的作业:钢笔字、简笔画、粉笔字、读书笔记、教学工作手册、听课本等。同时关注学校2012、2013段的新教师发展状况。

五是按需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培训。9月25日,学校联系鸿合厂家软件讲师对全体任课教师做“鸿合备授课软件”的使用培训。为老师们从基础应用到学科工具使用、备课模式到授课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全体任课教师白板考试成绩平均分98点多密云县第一。上学期许占玲、徐娜参加全国NOC大赛分获全国一二等奖。这学期学校有许占玲、吴素民、果小刚4人获得密云县电子白板课例一等奖,代表密云参加北京市新课程、新媒体课例评比。果小刚的彩蝶参加北京市教学实践评优评比。

1月27日邀请信息中心高小琴为全体教师进行绘声绘影X4剪辑录像课的培训。3月15日邀请高小芹为教师进行微课培训。

六是参加国培,圆教师北大梦想。国培2013远程示范培训项目让五小教师成就了北大梦想,校长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参研积极培训。全校43名教师全部注册,认真进行网络学习,亲聆本学科领域的顶尖专家进行学科教学指导,所有参研教师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十阶段培训任务。石硕跨区域上了一节英语课,受到好评。共有13节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科学、体育等学科的录像课例被教育部收录为培训研修范例。其中参修的46名学员有23人被评为国培优秀学员荣誉称号,学校被评为国培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刘萍校长被评为骨干培训校长。

七是加强反思,在沉静中提升。对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能力的培训,提高老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结合明师沙龙活动组织老师进行教学反思活动的比赛,使大家努力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培训,让教师们学习新理念、探索新方法、积淀了大智慧,为更好的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四、无痕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注重常规化、常态化、细腻化。“常规工作常规做,重点工作重点做”成为教师们工作的思路。追求工作的自觉使学校实现无痕管理的境界。落实教委提出的“六大工程”,提高各项工作质量,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量化管理,透明中求质量。依据《密云县中小学课堂教学十项要求》、《密云县第五小学任课教师工作评价方案》,对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检测、提优补差、教研科研、校外教育等工作,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评价。学校安排了2次作业检查、2次教案检查、1次评优课、2次教学质量监控。坚持每月一次的教学质量分析。让教师们明确工作要求、明晰重点工作,本学期的评价注重对工作实效的评价,追求有思路、有方法、有重点、效果好的工作方略。每月考核、认真分析、寻找不足、及时改进。

(二)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四五五”跨越式课程,建设穿越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解决基础教育学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北京市部分学科改进意见》精神为指引,以“构建‘知行合一’的育人课堂”课题开展为基本途径,深入推进密云县小学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指导思想,基于密云县第五小学的实际情况,学校提出了“实施“四五五”跨越课程,建设穿越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四五五”是指每个学期有四大主题月、每个主题月当中有五个特色动作、有五个必做的常规动作。根据学校的校徽五色花瓣,五小把四大主题月定为:绿色三月,我爱大自然;红色四月,悠悠爱国情;橙色五月,感谢父母恩;蓝色六月,爱我家乡美!

每月的主题活动均是结合部分教材内容确定,在上好穿越课的基础上,安排特色活动。

绿色三月开展特色五个一活动,即:拥抱自然——亲子踏青或远足、种植植物——亲手种植植物、亲近动物——和小动物做一次游戏、跨越课堂——上一次“动物(或植物)”为主题的穿越课、美拍评比——开展美照片、美视频评比活动。

红色四月,悠悠爱国情特色活动:激发爱国情——看一部爱国影片、寻找真英雄——读一本爱国书籍、情动辞愈发——唱一首爱国歌曲、英雄记心中——讲一个爱国故事、追远爱国情——参加一次烈士陵园扫墓活动。

橙色五月,感谢父母恩特色活动:叩谢父母恩——为父母做一次服务、体味父母辛——做一次家务、沟通促亲情——陪父母聊一次天、贺卡表心声——为父母制作一张贺卡、交流促深情——参加一次感恩教育活动。

蓝色六月,爱我家乡美特色活动:家乡我知道——走进密云档案馆、特产知多少——访谈家乡、风情在心中——读一本关于家乡的书籍、家乡我来赞——写一篇介绍家乡的习作、说与大家听——做一次小导游。

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分工明确,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同时整理每月主题资料,努力将国家课程校本化,编纂月主题教材。使研究成为常态,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三)重视过程检测,及时改进教学。强化教师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注重知识点教学的全、细、实。完善“学校-年级-班级”教学质量监控网络,学校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年级坚持单元过关,注重百分学生的培养(以此体现教学知识点的全面落实)。要求教师做好过程性检测,每上完一个单元,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单元过关测试,并在教学工作手册中做好学生成绩登记,以利于及时查漏补缺。教务处重点抓好抽测、期中、期末阶段性检测,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

(四)开展多样活动,提高学习质量。结合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意见,结合我校课外阅读计方案,参考校学生课外推荐数目,继续深入开展第五小学“幸福的读书旅程”课外阅读活动。班主任制定学期课外阅读计划,结合本班情况和学生实际开展班级活动。学校对于每班读书情况有落实、有检查。在幸福的读书旅程活动中请学生展示阅读效果。

我校还组织现场习作大赛,现场口头作文大赛,“快乐阅读”能力赛等活动,力求通过比赛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各方面的语文能力。三月份开展一至六年级的计算比赛;五月份对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测试。

五、关爱学生,促进孩子个性发展

(一)整体构思,全盘谋划,建章立制,开展社团 依据《北京市中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结合教委对此项工作的要求,本着“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的信念,扎实开展课外活动,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根据方案计划学校于3月17日下午课外活动正式全面启动。学校本着“全面开花、培养兴趣、课程整合、打造精品”的思路,对上学期各个社团的教学效果充分考量,将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的辅导教师留用,将不太好的课程删除,共开设了89个社团。包括体育、科技、艺术三大类。艺术类包括了合唱、舞蹈、古筝、书法、绘画等;体育类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毽子等,益智类包括国际象棋、象棋、围棋等;科技类有剪纸、电脑绘画、航模、潜能开发等。这些科目的设定综合考虑了学生兴趣、与学校艺术、体育发展思路吻合,学生乐于参与,类型较丰富,基本满足了学生对于兴趣爱好的需求。充足的专室、先进的设备、富足的保障,让五小的社团活动生气勃勃地开展起来。同时经过精心设计,根据计划星期二、三、四分年级段定期开展跆拳道、国学诵读等普及性活动。建立了可行的课外活动奖励机制。

(二)减轻负担,提高效率。努力减轻学生负担,让孩子们乐学、会学。我们严格落实国家课时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按照国家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天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半小时,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而我们的老师也努力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变换不同的方式让孩子们掌握知识。比如:我们的老师们再讲数学打折问题时,不给学生留笔头作业,而是让他们去商场试着买东西,在实际的购物中去理解打折问题,孩子们的兴趣盎然,学习效果明显。

(三)丰富活动,愉悦师生。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享受教育的快乐。每年,我们学校都要组织“五节一月”的活动,每年三月读书节、四月体育节、五月诗歌节、十月科技节、十二月艺术节、主席诗词诵读月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广泛参与,参与活动率达到100%,每个学生在各个节都有适合自己的项目,如读书节朗诵比赛、作文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体育节上的趣味接力赛、三对三篮球赛;科技节上的水火箭比赛、科技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每个孩子都能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收获自己的成果。

六、注重实效,培养美丽少年

推进“美丽少年”教育,学生个人和班级建立评比表彰机制。学生通过班队会了解“美丽少年”的标准,向学生提出各项要求,并结合学生个人评价表,开展争星活动,依据个人评价情况进行表彰,授予校级美丽少年称号,并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她们的事迹。班级建设则通过设立四项评比制度,开展周评比,月表彰,年度评选优秀班集体的模式,凝聚班级团体力量,推动我校班级文化及学生成长。

除此外,开展“美丽少年”系列主题活动,如:感恩生活感恩母校—六年级毕业分享主题活动;清明节革命先烈祭扫活动;美丽少年之光盘行动,提升学生环保、节约意识;美丽少年之我是学校小主人建言献策活动;提升学生爱校爱班级的思想感情,开展“美丽少年”绘画、手抄报、摄影比赛等等,在校内营造争做“美丽少年”的浓厚氛围,校级各项活动均与美丽少年评选挂钩,效果进步明显。

少先队与长安社区共建开展“文明过马路”宣传实践活动,走进社区发放宣传单,开展班会研讨活动,本学期还邀请县关协李秘书长进行《我的童年》革命传统报告会,效果良好。

七、拓展课程,发展学校特色

(一)编纂课程,提高能力。深入研究学校的市级独立立项课题—“构建以诗歌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的研究”。编纂了《爱上诗歌》等一套五本教材,通过开展“每周一诗”、校本评优课等活动,加大研究力度,培养学生爱上诗歌、解读诗歌、诵读诗歌、书写诗歌能力。围绕研究内容按计划布置校园环境,每位参与研究的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开展研讨交流、撰写课例、案例、论文等活动,把学习、实践研究、总结有机结合。通过校本教材的使用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欣赏能力以及教师的研究和编纂能力;在实践中边用边修改,力图使其完善。

(二)柔韧素养,提升体制。今年,我们为了增强孩子们的体质,我们利用一节体育课开设了形体训练舞蹈课,在孩子们柔韧训练的最佳时机锻炼孩子们的柔韧性,我们还创编了柔韧操,成为课间操的一项内容,提高了体质监测的水平。

(三)艺术训练,陶冶性情。在艺术方面,少年宫对我们进行了大力的支持,每周对我校的男童舞蹈团进行训练,这支队伍也成了我们的品牌队伍;在北京市艺术节舞蹈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今年,我们建立了古筝教室,开设古筝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接触到这种传统的乐器,从而陶冶情操,修炼气质。

(四)足球特色,体育品牌。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我校是密云县足球特色学校、北京市足球体育特色学校、国家足球特色学校。学校除了开展足球精品社团、足球队训练外;学校聘请教练员每班每周上一节足球课,全员普及。

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篇6

1 以新的职教理念为统领, 明确办学目标与定位

我校自2008年迎评促建工作开展以来, 多次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 认真学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文件, 在全校范围内召开了各个层次的研讨会, 全面深化“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职教新理念。明确了“立足苏北, 面向基层, 服务江苏, 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 坚持“质量立校、项目立业、诚信立身”的办学理念, 弘扬“诚、爱、美、洁、精”的校风, 践行“行方智圆”的校训, 形成了“行政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围着能力转”的浓厚育人氛围。全校教职工齐心协力, 努力实现学校事业发展“三期”目标:近期目标 (“十一五”末) 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提升内涵建设水平, 实现办学重心的根本转移;中期目标 (“十二五”初) 是建设特色鲜明的、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卫生高职院校;长期目标 (“十二五”末) 是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示范性高职院校。

2 以专兼结合为特点, 打造师资团队

2.1 人才是兴校之源, 师资是立校之本

我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近3年共招聘教师163人, 不仅补充了紧缺师资, 而且优化了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学校采取多种形式, 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青年教师, 与南京医科大学联合举办研究生课程班, 我校49名年轻教师已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大力推进“青蓝工程”, 以师带徒形式签约57对。我校2名青年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新秀, 5名青年教师被评为院级教学新秀, 7名青年教师晋升中级职称。现全校共有专兼教师303人, 其中教授7人, 副教授87人;博士生3人, 硕士生48人。2008~2009年, 安排148人次专任教师到相关院校、医院、企业进行业务进修和专业实践累计达4 236天。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参与行业职业技能培训考核, 目前我校有双师素质教师131人, 占校内教师的

2.2 培养、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我校围绕教学搞科研, 围绕应用搞科研, 用科研促进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3年来, 教科研项目资金总量达到293万元, 立项课题182个 (省级43个, 市级26个, 院级113个) ;市 (厅) 级鉴定成果12项。我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68篇, 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03篇, 主编、参编教材58本。特别在评建过程中, 注重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总结, 先后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等权威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完善培养、选拔制度, 加强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 培育了9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遴选了3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点, 表彰了8个校级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先进集体。荣获8项省 (市) 级教科研奖项, 其中1项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发表SCI论文1篇。2006~2008年全省高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结果表明, 在全省50所公办高职院校中, 我校科技项目排名前7位, 获成果奖排名前10位。

2.3 重视干部队伍建设

2006年、2009年我校先后2次进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 选拔了50名中层干部。通过热点岗位轮岗、任期目标考核、定期学习培训等措施, 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和管理效能, 为学校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3 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 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3.1 突出岗位能力, 优化课程体系

各专业根据行业的实际需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以工作体系为基础, 以工作结构为逻辑, 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基础性课程以具有专业背景的校内专任教师讲授为主, 实践性课程逐步由校内教师讲授为主向由企业、行业技术骨干和经营管理专家担任的兼职教师讲授为主转变。

充分发挥校内教师的主体作用和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一线专家的主导作用, 共同完成了校企合作开发课程17门。始于2006年底的三年制护理专业课程改革, 以“生命周期”理论为主线、以护理岗位能力分析为依据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2007年开始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目前, 已初步形成“前期趋同, 后期分化”的课程改革思路。各专业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 校级精品课程6门,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16门。

3.2 改革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资源

各专业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融“教、学、做”为一体, 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施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情境实训方式, 灵活运用案例、角色扮演、PBL、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校内12个实验实训基地 (中心) 全天候对学生开放, 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 注重综合能力考核和过程考核。建立校内学习平台, 所有主干课程全部上网, 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自我检测。2007年建成国家级护理实训基地, 实现了“所学”与“所用”的零距离, 并与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办学, 积极探索“1+1+1”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3.3 坚持选用优秀的新版教材

2008~2009学年, 学校使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和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比例达89.02%。此外, 学校还十分重视高职教材的建设, 近3年主编、参编教材58本, 15人担任主编, 18人担任副主编, 29人参编, 其中《护理管理》荣获全国首届医学职业教育优秀教材奖。建成校级精品教材6本, 其中, 《护理药理学》、《有机化学》、《护理实用人体学》被遴选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和省级精品教材及建设项目。各专业教师与医院、企业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发教材13本, 各专业教师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 护理系教师制作的“健康评估”多媒体课件荣获省高校优秀多媒体课件二等奖。我校自主开发了试题库系统, 引进了专业课程体系网络教学平台、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提高了教学效果。

4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宗旨, 加大工学结合力度

4.1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优化实验实训条件

我校已建成和正在建设12个校内实训基地 (中心) 。在国家和省级财政支持的基础上, 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建成了国家级护理实训基地, 达到了“情境设置真实, 服务功能齐全, 教学设施现代化”的要求。获省教育厅支持的医药与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正在全面实施。根据“自愿、互惠、互利、双赢”的原则, 积极寻求行业、企业的技术、设备和资金支持, 探索合作办学之路, 我校先后与省内外103家医院和企业共建实训实习基地, 另与上海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盐城市祥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模拟X光机、超声实训室和实训工场, 与徐州医学院影像学院共建虚拟CT、MRI、钴60实训室, 与北京日正华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建护理实训室。2009年7月, 经劳动部门批准我校成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可以开展保健按摩师等22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 面向校内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考证工作。学校还经常性地承办区域行业的技能大赛, 主办全国护理操作技能大赛和盐城市“天使杯”护理操作技能大赛。

4.2 坚持能力本位, 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在充分调查分析基层医药行业对卫生人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的基础上, 我校与用人单位共同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和筛选实践教学内容,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形成了以基本素质、基础能力为基础, 以专业能力为核心、以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中, 大部分专业实验实训时间占总学时的60%以上。护理专业学生第一学年在校内基础技能模拟实训和医院课间见习, 进行岗位认知和初步岗位体验;第二学年学生进入医院, 通过“床边教、床边学、床边练”, 进行岗位接触和专业能力培养;第三学年通过顶岗实习, 实现岗位角色转换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从设计到实施逐步以医院 (企业) 一线专家为主体, 实践教学地点由校内向校外转移, 教学模式从校内岗位模拟实训向医院岗位实践转变, 有效地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 彰显了职业教育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的特点。2009届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99.7%;2007、2008级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国家卫生信息管理员考试通过率分别为94.3%和100.0%。在全国首届卫生职业院校护理操作技能大赛中, 我校学生代表队获团体第一名, 囊括了全能和3个单项一等奖。

5 以就业质量为坐标, 建设品牌特色专业

5.1 培育优势专业, 建立专业建设体系

我校坚持以卫生行业和医药企业就业为导向, 及时调整专业结构, 不断优化专业设置, 从建校之初的4个专业增加到现在的14个专业, 基本覆盖了医药行业的主要技术岗位。各专业都建有专业指导委员会, 定期聘请医院和企业专家、骨干、行业负责人指导专业建设, 推进特色专业建设。

我校是全国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我校护理专业为江苏省高等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明确了以护理专业为龙头, 以医学相关类专业为支撑, 以建设结构合理专业群为目标的专业建设思路。现已建成护理校级品牌专业1个, 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校级特色专业3个, 医疗仪器维修技术、卫生信息管理等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护理专业形成了“任务引领、情境实训、实习就业联动”的专业特色。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思路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加大了专业建设投入,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100.0%, 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5.2 坚持面向基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以素质教育为先导、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实用为重点”的教改指导思想, 我校在认真总结以往医学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 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 把学生教育教学的课堂从学校延伸到社区, 把教育教学的内容与社会实践、社区卫生服务结合在一起, 形成“教育—实践—服务”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项成果获2007年江苏省人民政府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此基础上, 继续深化“教育—实践—服务”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继续巩固盐都区大冈镇、亭湖区先锋街道、文峰街道社区现场教学基地, 新建了黄海街道教学基地, 通过预约病人、预留病人等形式进行现场 (实例) 教学。组织师生分期、分批到社区基地进行现场教学, 并参加社区卫生服务等实践活动, 护理等专业学生到社区进行健康宣教活动, 康复治疗技术、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开展专业技术服务, 为近10万名社区居民免费进行健康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 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学生开展信息录入、统计和相关应用性研究等工作。通过社区教学基地的实践, 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促进了职业能力和职业情感的养成,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3 实习与就业联动, 形成进出两旺的良性循环

通过组织实施“实习与就业联动”策略, 在继续巩固全省60余所实习医院的基础上, 先后新建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三大实习就业区, 现共有103个校外实习基地, 其中67.0%成为稳定的就业基地, 近3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8.0%以上。招生生源扩大到9个省 (区) , 招生质量逐年提高, 2009年在江苏省78所高职高专院校专一批次投档线排名第十, 列苏中、苏北地区前茅。

6 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根本, 发挥人才优势

坚持服务定位和实践本位, 始终把苏北及全市农村、基层、社区医护人员的培训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十一五”以来, 学校充分利用卫生教育资源的优势, 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为盐城市和全省培训乡镇卫生院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公共卫生等专业骨干医师及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10个门类的卫生技术人员9 553人, 承担了盐城市6 092名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的任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建立营养师、育婴师、保健按摩师等技能鉴定站 (所) 19个, 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多技能实用型人才。不仅满足了社会需求, 而且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益。此外, 学校连续14年开展“送医、送药、送科技”三下乡活动, 先后到19个乡镇54个村, 向村民发放医学知识宣传单5万余份, 为群众免费诊疗近5 000人次, 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蒉

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篇7

关键词:涉农专业;教育教学;培训;新技术;农业服务;效益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82-2

建平县是全国的商品粮基地县。为了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几年来,我校不断加大涉农专业的整体改革力度,积极配合县政府抓好农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园子”,真正使涉农专业的教育教学和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接轨。切实做到了涉农专业兴,建平农业兴,大大提高了涉农专业的办学效益,巩固发展了我们的“拳头”专业,走出了农村职业教育富民兴县的新路子。

1 全面提高涉农专业的办学效益

我校本着“面向生产、服务农户、发展经济”的原则,在制定年度教学计划时牢牢把握三个依据:一是瞄准我县的重点开发项目,展开技术培训,县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粮食产量达到10亿公斤,保护地面积达到10万亩,果树面积达到20万亩,家畜存栏达一千万头。根据这一战略目标,我们把玉米、小麦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进地膜覆盖、滴灌等一系列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保护地蔬菜高产栽培技术及苹果、杏、枣栽培技术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向学生讲授,在高产、高效地块给农民现场教学,解决了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根据我县的地理特点,举办各种短、平、快、新培训班,如:老河川一带二十余个乡镇,耕地平,水浇地多,我们就在这些乡镇办起了三月一期的杂粮作物、蔬菜短训班。崩河川和凌河川一带十余个乡镇,山地多、面积大,以发展牧果为主,我们就在这些乡镇办起了畜牧、果树培训班。这样,大大促进了各种技术的普及推广,对我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商品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三是根据村级组织人才匮乏落后,技术素质低的现状,在朝阳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我们办起了农村青年干部班,在农村选拔优秀青年入学,他们不但学习脱贫致富的专业知识,还学习了党建理论,领导科学,农村政策等。使他们既有知识、又懂管理,具备了农村青年干部的条件。现有200余名毕业生已充实到农村领导岗位。从现在起办学几年或十几年,农村社会主义阵地将被职业中专占领,将对我县农村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十多年来我们涉农专业举办了各类岗位培训班48个、88期、毕业人数达2880余人,这些毕业生都在农业生产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真正使涉农专业全面面向农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2 发挥我校人才、技术优势,建立校外脱贫致富技术开发基地

为促进农、科、教紧密结合,紧紧围绕项目的开发,充分发挥我校的人才、技术优势、提高学校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能力。首先,我们在完善校内实验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先后与建平示范农场、万寿、叶镇等11个乡镇的农业站、果树站、蔬菜站、715部队果园,二十家子种猪场取得联系,建起了数十个社会生产实习基地。与这些单位联合开发项目包括:优质小麦高产栽培,小杂粮高产栽培技术,高效节能型温室开发,抗旱高产苹果栽培,良种猪的引进等几十个。并组织学生按农时季节到这些单位实习,进行信息、技术交流。如:学生郑海东在示范农场实习期间,协助场里建一个半亩地温室,当年获利一万元,接着场里将保护地面积扩大到60000平方米。同时当地有200多农民请他指导建起了温室。郑海东毕业后被示范农场特聘为技术员,他将很快被有关部门批转为青年农民农艺师。像这样的新人才,新技术如同“星火燎原”燃遍了全县80%的乡镇,从根本上加快了农民奔小康的速度。第二,为了使毕业生切实根据当地实际开发致富,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家庭实习点。仅在2001年度,100多名涉农专业学生搞家庭实验实习200多人次,开发了300多个实验项目,实习指导教师下乡指导达80多人次。有的建起了制种田,有的进行了早春蔬菜效益栽培,有的进行了丰产素应用推广实验。如:张家营子乡丰海祥同学带领全家人搞了5亩番茄杂交在制种实验田,由于收获种子纯度达98%以上,被有关部门回收,获纯利10850元。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一句话“边学习,边致富、毕业就成富裕户” ,学校还把比较好的典型作为学生参观实习的示范户,使一家一户的成果变成千家万户的财富。

3 扶贫兴农到山乡 帮助农民奔小康

为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经济建设的“龙头”作用,落实“富民兴县”的战略目标。我们辐射了小塘、白山、义成功等特困乡为扶贫网点。以“科技之冬”的形式进行了义务服务,仅在2010年寒假学校就派专业课教师和成绩突出的骨干学生下乡给农民讲授科技兴农的知识50多项,如:地膜滴灌玉米吨粮田高产栽培技术,大棚蔬菜高效益栽培,快速养猪法等。义务为农民讲课达80人次,受训面达70%,受训人达8000多人,并无偿给农民印发科技小册子1000多册。小塘乡农民张兴军在我们的指导下,2010年承包的30亩地地膜玉米都是吨粮田。仅此一项年收入就10000元,由原来有名的贫困户,一跃成为了富裕户。高三农果班学生王艳军由于专业课学的扎实,被派往义成功乡给蔬菜专业户讲课十多次,他的课讲的言简意明,菜农一听就懂,一学就会,深受欢迎。结果2010年全乡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得到了良好地控制,平均产量提过30%,净增长值15万多元,王艳军也因此被义成功乡特聘为蔬菜栽培技术顾问。

4 引进最新技术为“两高一优”农业服务

为了使涉农专业的教育教学在当地发挥新技术引进和推广的示范作用,为发展我县高效、高产、优质农业服务,满足农民求新、求富、求技术的要求,我们与沈阳农业大学、市农业推广中心、市农校、县科委、县农业局挂钩引进大量新技术。如:北方生态农业模式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温室番茄亩产三万斤高产栽培技术,烤烟高产栽培技术,纸筒甜菜栽培技术,珍贵经济动物养殖技术等十几项。并请这些部门的高级技术人员向学生传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学生学到技术后都有了用武之地。现有富山乡张书海等32名学生建起了生态农业模式;白山乡毕业生王国栋带领他本村400余户农民种起了烤烟;热水乡高志永同学带领全乡80%农户栽培了中草药,黑水镇万晓群为全乡农民做纸筒甜菜技术指导、使2001年甜菜亩产量由原来的2吨增加到4.5吨。可见,高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应用,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领导“牵线”、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农民收益的“一条龙”式教育教学新局面。

5 建立农业综合技术义务服务站直接为农民排忧解难

为提高我校知名度,全面提高我校办学的社会效益,尽快提高大农专业教师整体业务素质,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增加大农专业的后劲,开拓大农专业的办学渠道,把最新技术、种子、农药等尽快传到农民手中,提高新技术的转化效率,直接为农民排忧解难。我们建立了《建平县职教中心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具体做法:

5.1 参加人员

(1)农作物、果树、蔬菜等专业课教师及涉农专业学生。

5.2 服务项目

(1)农作物、果树、蔬菜等病虫害的诊断及用药方法,并代售农药。(2)推广最新科技、最新种子、最新农药。(3)高产、高效激素的应用。

5.3 服务方式

(1)校内服务:农民送上门的病虫害实物及时给以诊治答复。(2)校外服务:到乡下,到农家上门服务,对有关的技术难题及时为农民解决,深受农民的欢迎。(3)建立乡下服务中心:半年多来,通过个汇总方式直接为农民服务800多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4)网上服务:在线问答解疑。

5.4 服务的同时我们还充实了大农专业,由各专业教师牵头到有关部门搜集一些资料、自制了大量标本、挂图。 这样我们的大农专业逐步得到了武装,走向了正轨。

上一篇:财务管理中心岗位职责下一篇:水路运输春运应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