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关于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研究现状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条件, 是体现农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过去对农村建设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城乡一体化与农产业的发展, 在带动农村经济的同时也引起了农村格局的大变动, 导致农村生态破坏、人居环境恶化、农民丧失家园归属感, 严重违背新农村建设初衷。目前, 我国农村人口的数量已经超出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 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目标, 而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又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农村人居环境现状进行了阐述, 分析了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所存在的问题, 并从绿色生态的角度对新农村生态人居环境的建设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综述。

一、研究历史

2005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正式提出。当时以加强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整顿农村不良风气与民主的初步推广为重点。往后两年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被列为重点项目。时至今日人们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围绕着生态文明建设、文化精神传承、制度体系强化等多个方面不断的尝试和探索, 最初的学术研究主要以理论上的探索为主要研究方向, 并在理论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归纳出最佳方案;中期以较为成熟的理论依据作为前提进行相应的实践探索并从实践中发现更多问题;后期再针对得出的问题进行以细节为主的二次改进。十年前的研究为现代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但由于国情的不断变化与科学技术不断的提高, 从前的研究相比现代研究缺少一定的实践和完善的细节。

1.在2008年《科技与产业》期刊中, 黄建新和刘飞翔在发表的《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居环境及其应对建议》一文中针法律法规缺失, 环保资金缺乏, 技术制约, 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 农民环保意识薄弱而导致的农村人居环境污染, 用地浪费, 原生态破坏等严重问题, 作者从建立农村环境监管体系, 完善多元投人体制以及提高农民环境意识这三方面具体进行理论分析, 体现重要性。

2.而2009年路姗姗发表的硕士论文《新农村居住环境绿化效益及其景观设计》, 作者从景观设计的研究方向, 以独特视角“绿化效益”作为切入点对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进行了初探。举例了凌河镇新农村居住环境, 采用了环境绿化模拟、效益评价等方法, 构建新农村人居环境的绿地模式, 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和谐构建设农村人居环境。

3.法律法规是一切研究的基础保障。在2010年张蕾发表的《我国人居环境治理的法律对策研究——以新农村建设为视角》论文里, 作者从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方面指出我国农村人居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所欠缺之处, 并针对我国基本国情编写适应我国农村人居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 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立法理念的具有启发性可行性的建议:首先健全农村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与农村人居环境行政管理体制, 宣传并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在此基础上严格执法, 进一步遏制农村人居环境污染并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研究现状

当前研究主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建设的指导思想, 将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新型“宜居”作为主要理念, 将以人为本全面渗透到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中去。并从中期的实践又回归于理论, 对现代新农村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全新的定位与诠释。同时对比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国情, 量力而行。

1.近三年, 有关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理论研究和著作不断涌现。孙小杰在2015年发表的《美丽乡村视角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研究》一文中就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出发点, 建议以提高政府积极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解决方式以改善中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2.同年杨喜生在《建筑与文化》期刊中发表了《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新农村人居环境“宜居”问题研究》, 该文阐述了面对城乡发展愈发不平衡而导致的“空巢”现象、农村经济滞后等全新问题, 作者从生态文明视域的角度, 给农居环境建设注入了新型“宜居”理念, 采取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平衡经济发展、科学规划、更新技术, 提倡乡土审美趣味等方式, 从战略层面协调城乡发展, 建生态文明“宜居”新农村。

3.2016年马越将关注点又重新回到人居建设的新农村背景上, 并在发表的《“人的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一文中提出“人的新农村”概念, 留住传统文化,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强调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促进“物”与“人”的新农村建设互相融合, 提高人居质量。

4.在对人居环境的不断探索中, 冯红英在2016年发表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中就分别总结了日本、欧盟、美国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特征。

1) 日本

日本主要由政府所颁布的专项系统的法律法规来实现农村建设效率化, 重点建设高科技的污水处理与垃圾分类, 保障农民利益同时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质量。

2) 欧盟

欧盟乡村重视对建设要素的有机结合, 适地适时调整乡村建设政策, 由政府资助征集最佳改造方案, 通过自然和谐的环境规划与持续一贯的政策支持实现农居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3) 美国

美国制定全面规范环境管理措施, 多方协作完善乡村教育培训体系, 开展实用性、针对性、有效性兼具的农民培训, 整体提高村民整体素质。

5.小结

不难发现用法律体系来规范农村建设是三国典型的共同特征, 高科技的排污治理也是共同的建设基础。但日本重视除污与精神文明建设, 欧盟由政府资助征集方案, 美国特别开设培训, 三国因国家性质不同而侧重不一。相比, 精神文明是我国自古的优势, 保护和延续是义务;而我国农居环境的建设虽然也摸索着制定了相关法律、提出人文生态理念, 但仍因为起步晚、进程短, 地域差异大的问题导致建设的缓慢。我们应该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来选择学习国外优秀经验, 取长补短, 加快建设步伐。

三、研究趋势

根据十年的历史发展与近三年的研究发现:在新农村建设的递进趋势下, 回归生态化的农村人居环境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依据农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将打造生态环境、提倡生态农业、节约生态能源、维护生态文明作为我国发展特色生态化新农村人居环境的新型战略方针。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过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理论分析和初期探索, 到现代的理论转战实践, 在进步的同时提出了生态化建设战略, 为新方向的发展提供契机。正确认识到发展中产生的“深入程度不够”“执行力度薄弱”“技术跟不上发展”等问题, 并从日本欧盟美国建设中汲取的成功经验, 从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开始学习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回收等高新技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管力度, 从细处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并严格监管, 将经济补助落实实处, 实行乡村的统筹管理;从精神上提高村民素质, 制订专项培训计划, 保护农村地域文明, 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 多措并举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建设自然人文相互融合的农居环境, 共筑凸显特色的美丽生态新农村。

摘要: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全方位建设生态型农村人居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造的重点内容。回顾研究历史从理论到实践分析比较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现状, 根据基本国情和产生的立法不全、执法不严、技术不高、重视不够问题来细化法制、严格执法、培训高科技、以人为本提高农民意识和素质。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强度同时, 实行文明创新生态型农村人居环境新战略。

关键词:景观设计,新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现状,生态

参考文献

[1] 黄建新, 刘飞翔.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居环境及其应对建议[J].科技和产业, 2008, 8 (12) :59-61+80.

[2] 路姗姗.新农村居住环境绿化效益评价及其景观设计[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 2009.

[3] 张蕾.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法律对策研究——以新农村建设为视角[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4] 孙小杰.美丽乡村视角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2015.

[5] 杨喜生, 陈祖展.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新农村人居环境“宜居”问题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 2016 (2) :122-125.

[6] 马越.“人的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J].学理论, 2016 (2) :13-14.

[7] 冯红英.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J].世界农业, 2016 (1) :149-153.

上一篇: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下一篇: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室护理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