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写(精选8篇)
课题研究现状也叫“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即简述或综述别人在本研究领域或相关课题研究中做了什么,做得如何,有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尚未解决,以便为自己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一个背景和起点。也有利于自己课题找到突破口和创新处。如果说格式的话,基本上就是先分门别类地梳理一下相关研究及其成果,注意最好是条理化、分门别类,这本身就是一项研究。分类是最基础性的研究工作。然后对这些研究和成果进行评论,共同点、不同点、优点、缺点,然后做一个总结。大概就是如此。
关键词:国内外,休闲,现状
(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01)
(School of Education,Nanchang University,Jiangxi Nanchang 330001)
综观人类对闲暇的关注,可以将目光放到人类发展的早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对闲暇做过系统的研究,认为“闲暇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为了闲暇而进行的教育才是崇高的、真正的教育。”而在我国古代《学记》中也有精辟的论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居学就是相对正业而言的,就是指在家休息时的学习,即闲暇课程)。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对人的“从业”和“闲暇”现象研究之后,惊人地发现“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1)由此也可看出很早以前及一些伟人对于业余或者说闲暇时间的重视。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一度更多的关注是科技的进步,忽视个体在闲暇时间的生活。进入20世纪20年代,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又重新关注闲暇并将其与教育联系起来,由此产生了闲暇教育问题。
我国不少知名学者在他们的著作中也有关于闲暇的论述。比如陶行知在谈到他创办的育才学校的经验时指出:“……要养成儿童之自我教育精神;除跟教师学外,还跟伙伴,跟民众学,走向图书馆去学,走向社会与自然界去学习……为了加强养成儿童之自我教育精神,育才学校每日给予儿童相当的时间,作为自由思索与自由活动的机会。”(2)
1 国外研究现状
1.1 教育角度的研究
较早开展闲暇教育理论和实践并取得具有代表性成果的国家是美国,它将闲暇教育作为学校课程设置并进行教学实践。早在1918年,美国在教育目标中提出,要通过闲暇教育使个人“从其闲暇之生活中获得身心之休息与愉悦,并充实其精神生活而发展其人格。”随着对闲暇教育的研究,主要形成了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是以里查德·克劳斯为代表的娱乐科目派。他们将研究重点放在学校的具体娱乐科目和活动上,如音乐、体育、游戏、戏剧、舞蹈、绘画等,着重培养学生的娱乐技能。克劳斯有关闲暇教育的著述很多,相继出版了娱乐科目派的代表作:《消遣与学校》(1964),《今日消遣:科目计划与指导》(1966),《现代社会的消遣与闲暇》(1978年第二版)等。
另一种观点是以琼·曼蒂和奥杜姆为代表的闲暇教育过程派。此观点产生于六十年代中期,并在七、八十年代广为流行,发展成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闲暇教育理论。这一派强调闲暇教育更应重视确立闲暇价值观和闲暇生活方式,希望构建统一的、综合的闲暇教育模式。他们认为,教会人们确立自己的闲暇价值观,比利用闲暇的技能更加重要,因为它支配着一个人对闲暇生活方式的选择。确立人的闲暇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闲暇教育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人获得了对自我、闲暇以及闲暇与他们自己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的理解。这一派的文章,著作很多。最重要的有两本:《闲暇生活教育》(1966年版,1977年第二版),《闲暇教育:理论与实践》(1979)。(3)
综合有关资料,不难看出国外对闲暇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闲暇教育的价值与目的、闲暇教育在学校实施的障碍、闲暇教育实施的支持系统等问题上。
1.2 经济学角度的研究
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闲暇是被当作工作的对立面来研究的,经典的模型是消费者考虑税收、工资率等因素的劳动和闲暇交易模型(Labor-Leisure Trade Model)。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对于闲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闲暇经济边界的确定和规模的衡量;(2)分析闲暇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与其他经济部门/产业的关系;(3)闲暇经济的产业组织结构分析和产业政策确定;(4)闲暇企业/组织的管理。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西方从事闲暇研究的学者不仅在闲暇学理论与学科体系研究方面多有建树,在闲暇经济、闲暇服务等领域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闲暇效益研究成果大多出自于以下的学者和团休:贝维德赖弗,约B卢密斯和理查德B华尔希霍华德廷斯里;北美闲暇研究会(1995),加拿大公园与闲暇学会。此外美国闲暇与公园协会等组织也对闲暇效益有较多的研究。
2 我国对闲暇的研究
2.1 教育学角度的研究
我国早在2000年前学记就曾有精辟的论述:“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近代对闲暇教育的研究可见于八十年代中后期,张新平于1987年1月在《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的《关于闲暇教育的几个问题》是我国近代可查的研究闲暇教育的文献,随后我国理论界展开了积极的探索。1995年5月6日我国双休日制度的实施,曾一度把闲暇教育的研究推向了高潮,这从1995-1996年大量关于闲暇与闲暇教育的论文就可以看出。但遗憾的是坚持深入研究下去的人很少,1997年以后,闲暇及闲暇教育研究的论文就不多见了。笔者认为这并不意味着闲暇教育及其研究在中国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史命或已过时,而是中国的社会没有给闲暇教育以应有的重视,没有对闲暇教育的理论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学校教育也没有给闲暇教育以生存的空间。
现在国内最初对闲暇教育的研究是从时间的角度出发的,所以往往将它命名为“闲暇教育”,也称“余暇教育”或“休闲教育”,是指闲暇时间内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获得某种变化。这些变化会表现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并且它通常发生在儿童、青年和成人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教育环境或娱乐环境中”。中国艺术研究院闲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女士从内容上对闲暇教育进行了概括,认为它包括智力的,肢体的,审美的,心理的,社会经验的;创造性地表达观念,方法,形状,色彩,声音和活动;主动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的经验;社会参与和表达友谊,归属和协作;野外生活经验;促进健康生活的身体娱乐。
总结起来,我国闲暇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闲暇教育研究的缘起。和世界关注闲暇教育的原因相同,我国开展闲暇教育研究也是由于新工时制的实行和教育改革,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有必要通过闲暇教育使人们合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
(2)闲暇及闲暇教育的含义。对于闲暇的含义,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闲暇即闲暇时间。认为闲暇时间是人们除了:同职业活动直接有关的时间(工作时间,工作往返时间),家务劳动时间,照料家属和抚养教育子女时间,满足个人生理需要时间(个人卫生,睡眠等)以外,剩余的、可供个人自由支配,按个人意愿休息、娱乐和满足多种需要的时间。研究者还认为马克思把时间划分为“工作时间”和“自由时间”,这里说的“自由时间”是相对于“工作时间”而言的,除去前三种时间就是人们的自由时间。
对于闲暇教育,主要的观点有:(1)闲暇教育即是在闲暇时间进行的教育。(2)闲暇教育指的是人们有价值的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包括由他人传授有关的各种闲暇活动知识、技能以及价值观念和态度,和通过个人独立思考,评价和做出自己的闲暇的选择,决定和行为。(1)
(3)闲暇教育的意义。研究者们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进行了阐述。(1)通过闲暇教育,增长人的体力,智力和技能,陶冶人的情趣,提高人的伦理道德素养,进而能够充分、自由、全面地创造并占有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成为一名现代意义上的文明人。(2)(2)人们在闲暇时间中一方面得到充实、发展,又为创造新的社会财富准备了条件。另一方面,闲暇教育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闲暇时间愈多,愈需要理智,愈需要教育。(3)
(4)闲暇教育的任务和内容。(1)树立科学闲暇价值观。(2)培养科学合理利用闲暇时间的技能和人们自主选择闲暇活动的能力。(3)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主动的创造精神。(4)发展人的志趣,才能和个性。如闲暇教育既不能忽视大学生正确闲暇价值观的确立,又不能忽视技能、技巧的培养。通过闲暇教育,既应帮助广大学生树立起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念,也要在符合个性需要的前提下,向他们传授一些有效利用闲暇时间的技能、技巧。(4)
(5)闲暇教育的实施途径。(1)成立专门的闲暇教育部门。(2)开设专门的闲暇教育课程。(5)(3)结合学校教育,将闲暇教育的理念渗透于各个方面。(4)发挥传媒的宣传指导作用。(5)发挥社区功能。
2.2 经济学角度的研究
于光远在“论普遍有闲的社会”诊断“闲暇产业”就是为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产业。马惠娣在“21世纪与休闲产业、休闲经济、休闲文化”一文中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精神的)密切相关的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一般包括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影视、交通、旅行社、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于光远、马惠娣的论述为促进休闲经济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张广瑞、宁瑞认为,休闲是人们在可自由支配时间内自主选择地从事某些个人偏好性活动,并从这些活动中获得惯常生活事务所不能给予的身心愉悦、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与发展。在现代经济社会,休闲活动的实现往往要依赖对产品,设施和服务的消费,而这种消费性活动是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进行的对较高层次的需求的满足,是以一定的可自由支配收为前提的。
参考文献
[1]刘翔平,丁玎.现代学生心理问题与闲暇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04).
[2]黄秋萍.关于我国实施闲暇教育的初步构想[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06).
[3]张干,王屏雨.指导学生利用好闲暇时间[J].教育导刊,1995,(07).
[4]凌健,郭峰.信息化社会对闲暇教育的影响[J].教育评论,2001,(01).
[5]柯雅婷.闲暇教育:当今基础教育不可忽视的课题[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02).
[6]张家勇.当代中日青少年生活状况比较[J].青年探索,2000,(06).
[7]严春萍.关于家长与小学生闲暇教育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S1).
[8]李迎生.闲暇时间与人的全面发展[J].社会学研究,1991,(03).
[9]陈乃林,孙孔懿.终身教育理论视野中的闲暇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0,(02).
[10]关健.中学生闲暇生活与闲暇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6.
[11]黄文琴.论学校的休闲教育[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车轴材料;工艺现状;车轴设计;感应淬火;空心车轴
车轴在运用中的受载状态比较复杂,不仅承受制动力和车轮的反作用力,而且承受来自线路的冲击载荷和通过曲线时横向作用于轮缘的导向力,此外,在车轴的各配合部位,有着大小不一的轴向力、径向力、剪切力、弯矩、扭矩等载荷的单独作用或共同作用,因而车轴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容易损毁。
在机车车辆行驶中,车轴一旦发生热切或冷切,往往都会造成列车颠覆,运输中断,甚至车毁人亡的恶性事故,给国家财产和旅客生命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因而世界各铁路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车轴的研究工作。
一、车轴材料
由于各国的技术观点和国情不同,车轴材料的选用也不相同,但都属于低碳钢范畴。德国在ICE高速铁路机车上选用低碳合金钢25CrMo4;而法国TGV高速铁路机车上选用的XC30与日本新干线的S38C相似,均为碳素钢,我国的40车轴钢也属此列。从国内外的车轴钢应用实践来看,选用低碳钢车轴能够提高车轴表面硬度,使其具有强硬的表层,又有韧塑的心部,可大大提高车轴的疲劳断裂强度,从而获得良好的使用安全性。
二、高速铁路车轴的材质和工艺现状
在车轴处理设计方面,车轴表面感应淬火处理是提高其疲劳寿命最为经济而有效的方法。自从1948年日本新干线沿车轴纵向进行表面感应加热淬火,在淬硬层内获得非常细的马氏体组织,使其表面硬度显著增加后,基本上杜绝了因疲劳造成的断轴事故,法国高速铁路车轴现已改用XC30碳素钢调质后再加表面感应淬火处理,而我国已开展的40钢车轴表面感应淬火强化工艺研究,,可以适应国内高速铁路的发展需要。
此外喷涂与滚压技术也有广泛的运用。德国高速铁路采用的是合金钢车轴,车轴调质后采用轮座喷钼,其余部位进行表面滚压强化。由于喷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较小,滚压强化层较浅,对车轴的材质、喷涂及滚压工艺要求较高,且其成本也较高。国内车轴通常采用正火(或调质)后滚压强化处理。但其强化深度较浅,硬度较低,对疲劳强度、耐磨性和抗微动磨蚀能力的改善十分有限,另外滚压时在变截面和滚道交界处应力分布不均,易产生滚压裂纹。我国对30CrMoA锻钢制造的车轴进行调质后,轮座喷钼,涂层显微硬度最高可达1300HV。轴身和各轴肩圆弧过渡处进行滚压处理,其强化层厚度0.3mm,表面残余应力为-640~-730MPa,表面硬度245HV,与德国的合金钢车轴及工艺相似。
三、车轴设计
另外,在车轴处理设计方面,缩短车轴轴颈载荷中心到根部的距离,降低车轴轴颈根部应力和弯曲变形;采用适当的轮座与轴身直径比及其圆弧过渡半径、车轴表面感应淬火处理,以提高车轴微动疲劳强度。
由表(1)可知,TGV、ICE的轮座与轴身的过渡圆角半径p较小,但轮座与轴身的直径比却较大,其设计思想是提高过渡圆弧部位的应力集中,将危险断面转移到过渡圆弧部,以提高承受微动损伤的轮座部位的疲劳强度;而日本新干线车轴则相反,采用小直径比和大过渡圆弧半径,使危险断面转移到轮座部位,然后对该区域进行高频淬火,引入较高的表面残余压应力,提高轮座部位耐微动损伤的疲劳强度
四、空心车轴技术
为了降低簧下质量,空心车轴技术已逐步应用于高速列车车轴。假设空心车轴在弯曲变形时,轮轴配合面内侧边缘发生了极微小的开口,该开口度越大,摩擦腐蚀将越严重。空心车轴的壁厚越薄,轮座内侧边缘的开口度越大,即开口微动量越大,对摩擦腐蚀不利。从减轻簧下重量来说,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总希望空心车轴的壁厚薄一点,但从空心轴的弯曲疲劳和摩擦腐蚀疲劳观点来看,其壁厚又不能太薄。国外试验研究表明,空心轴的内外径之比最大可达60%,疲劳强度仍是足够的。因此,我们选取的内孔100mm、轴身部内外径之比约为55%是比较适宜的。空心车轴还具有改善车辆运行性能和提高超声波探伤精度等优点,因此,诸如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的高速铁路均采用空心车轴。
参考文献:
[1] 王树青,周振国,詹新伟 车轴感应淬火技术研究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2] :杨广雪 高速列车车轴旋转弯曲作用下微动疲劳损伤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11月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应该包括以下九大要素: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
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01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能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
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
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
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
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某省“九五”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
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
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问题?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有什么对策?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做。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1.1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过或虽已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的探讨和,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性;
③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的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考虑到在内的性。
做168金题书第1-50题,听课并整理错题知识点。
学习目标
1.掌握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问题;
2.掌握生理死亡顺序的推定和宣告死亡的条件;
3.掌握一般人格权的救济条件;
4.掌握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内容;
5.掌握代理人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的撤销权归属问题;
6.掌握“误载不害真意,解释先行于误解”规则;
7.掌握显失公平的合同成立的三个条件(双务、时间、原因);
8.掌握双方虚假行为、隐藏行为的效力;
9.掌握表见代理的成立要件;
10.掌握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
11.掌握占有的分类和占有状态的变更;
12.掌握动产担保物权竞合的规则及四种例外情形;
13.掌握返还原物请求权;
14.掌握物权法定的含义;
15.掌握民间借贷的相关知识点;
16.掌握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17.掌握特殊动产所有权的善意取得的特征和多重买卖的相关制度。
课后检验
听完课,请大家思考下列问题:
1.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的继承问题?
2.死亡宣告的撤销效果?
3.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的区别?
4.公司设立行为瑕疵是否影响法人在存续期间所订立的合同的效力?
5.试用合同中,试用期届满买受人未作表示的,应如何认定?
6.夫妻双方预先订立的离婚协议的效力如何?
7.把法定条件约定为生效要件的合同是否属于附条件的合同?
8.成立表见代理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9.返还原物请求权的成立需要哪些条件?
10.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1.后成立的动产担保物权优先于先成立的动产担保物权有哪几种情形?
12.当事人可否直接自行约定动产的转让权能?
13.动产是否可以设立质权?当事人约定动产质权的是否有效?
14.双方虚假行为订立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15.出卖人无权处分房屋,相对人善意取得房屋的五个构成要件是什么?机动车所有权的善意取得中的公示有什么特殊性?无权处分以占有改定的方式进行交付的是否成立善意取得?
1 国内外护工行业相关政策法规比较
1.1 部分国家制定护工相关法律促进护工行业规范化发展
国外部分国家颁布了护工相关法律,如日本、澳大利亚等。在日本,护工被称作“介护”。日本于1987年颁布了《社会福利及介护士法》,明确规定了介护的定义、种类、服务内容、介护员的资格认定程序等。在澳大利亚,护工被叫做“老年看护员”,一般是在护理院或医院中从事老年人基础性的照料工作。澳大利亚不仅制定了多项法律如《多哈条款》(2001)、《卡斯特罗条款》(2007)等[2]保护老年照护事业健康发展,而且也针对护工行业制定了相关法律条文,如对护工费用支付规则、护理标准等进行了规范。法律的完善与实施为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护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2 我国以部门规章或以政府发文形式管理护工
随着护工行业的逐渐发展与普及,我国各级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护工管理更为科学化、制度化。如1997年原卫生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于护工持证上岗、护工聘用、护工管理相关事宜做了初步的规定。2001年4月北京市卫生局[3]、2004年上海市卫生局分别颁布文件,对于护工公司的管理、护工社会保险、行业协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规制。而后,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于2009年[4]、2013年[5]相继发布政策文件制定外来护工相关管理规定,并开展来沪从业人员灵活就业登记制度。上述政策对护工的规范化管理、护工行业的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相关规定的约束力较弱,在部分地区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2 国内外护工费用支付主体比较研究
2.1 部分发达国家建立了多元化护工费用支付体系
部分发达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多元的护工费用支付体系。日本以政府承担为主、个体支付为辅,美国以个人购买商业保险为主要支付方式,澳大利亚则全部以政府财政支付。日本实施介护保险制度,老人在享受介护服务时,只需缴纳护理费用的10%,其余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护理保险共同承担[6]。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的实施不仅缓解了公民照护压力,而且催生出了大量的介护人员,带动了就业[7]。
美国的老年护理实行的是商业保险制,保险内容包括医疗性护理服务和生活性护理服务。保险公司根据投保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保险范围等情况确定费用支付金额。护工的护理费用一般由保险公司以现金的形式给付,缩短了中间流程,规范了支付方式[8]。
澳大利亚的护理费用为政府财政拨款。澳大利亚政府老年健康部、退伍军人事务部负责老年护理费用的预测、筹资、实施、监督管理等,保证所有老年人都可以享受到同样内容同等水准的照护服务[9]。
2.2 我国护工费用由患者个人全部承担
我国护工费用尚未纳入医保体系,多由患者个人承担。虽然有部分地区如湖南省,对于“失独”老人的护工费用给予一定的保障和补贴,但是所能覆盖的范围有限,大部分患者的护工费用均由本人承担。在护理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的今天,护理费用占据整体医疗费用的很大部分。许多长期卧病在床的病人,其聘请护工的费用成为最大的支出之一。许多家庭因不能支付正规护工的高额护理费用而选择由家属轮流看护或者在社会上聘用价格较低的“黑护工”来替代。长此以往,不仅增加了家庭的负担,而且也增加了护理事故发生的风险,不利于病人的康复。
3 国内外护工行业管理模式比较
3.1 部分国家护工管理模式较为成熟
在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国家,护工的管理模式较为成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部分国家护工行业便逐渐萌芽并迅速发展。由于受到完备的立法与制度的保护,许多国家在护工聘用、职业准入、资格授予、服务规范等方面都具有较为科学与先进的经验。一方面,国外许多国家的护工多是由医院直接聘用,属于医院员工,接受医院直接管理。相对于国内由患者方直接聘用,更便于统一管理。另一方面,部分国家护工的职业准入较为严格。如美国的“护士助手”虽然不需进行护士执照考试,但是需完成50小时的理论课和100小时的临床实践课程,并取得红十字协会颁发的证书方可上岗[10]。此外,部分国家护工行业也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服务分级制度。如日本“介护”,根据病人活动自由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分级,给予不同侧重点的照护服务,极大地节约了服务成本,提高了照护效率。
3.2 我国护工管理模式初现雏形
在我国,护工尚不属于正规职业范畴,是介于家政保姆与医院护士之间的临时辅助性勤务人员。虽然护工的工作地点在医院,但并不是医院的正式员工,而是隶属于专业的护工管理公司,实行的是社会化管理模式。从护工招聘、培训、监督、考核至离职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全权负责。但是由于目前护工尚不属于一种职业,相关的管理制度还在探索之中。目前各个护工公司的管理标准不一,管理方式科学性有待验证。护工培训、薪酬支付、权益保障等工作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护工跳槽率、转业率居高不下,对维持护工队伍稳定性、实现护工行业长久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4 国内外护工工作内容比较
4.1 部分国家护工工作内容分类较为细致
部分发达国家护工工作内容分类明晰。如美国护工的主要工作包括:辅助病人吃饭、穿衣、洗澡等生活服务,为病人测血压、脉搏,向护士汇报病人情况等基本医疗护理[10]。日本的介护人员根据其岗位职责细分为全日介护、短期居住介护、日间服务、共同生活介护4种类型,不同的介护类型所负责的工作范围也不同。如全日介护是为综合状况较差的老年人提供全日的介护服务;短期居住介护是为级别较低的老年人提供时间为1~2周的短期介护;日间服务是为有一定自理能力的独居老人或在老年保健院、医院中的老年人提供辅助饮食、功能复健等介护服务。共同生活介护则是对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年人提供专业介护。以上可以看出,国外对于护工的工作内容分类较为明细,涵盖范围较为广泛,值得我国借鉴。
4.2 我国护工岗位职责日趋明晰
随着我国护工行业的不断发展,护工的岗位职责也日趋明晰。在护工最初发展的一段时间,护工工作内容繁杂,不仅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而且包含清洁消毒、物品运送等工作。1999年,原卫生部医政司主持编写的《中国医院院长手册》护工主要承担病房清洁及病人的脸盆、痰盂、便器的清洁消毒工作,根据需要协助病人领送物品、送检病理检验标本和其他外勤工作[11]。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外勤相关工作逐渐从护工工作范围中抽离。2004年,上海市卫计委相关文件规定:护工的工作范围主要是日常生活护理,包括协助病人用餐、排泄、沐浴、床单位的清洁等。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与护理理念的完善,护工的工作内容逐渐渗入了人文关怀理念。此时的护工工作内容不仅包括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而且包含安慰、鼓励患者积极治疗等心理关怀。可见,护工的工作内容与范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理念改善而不断地更新与完善,护工承担了许多医院护士工作无法延伸到的领域,为医院护理工作做了较大的贡献[12]。
5 国内外护工专业化培训机制比较
5.1 国外部分国家护工专业化培训机制日臻成熟
国外护工专业化培训机制日臻成熟,护工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如日本介护行业具有规范的全国统一的学习教材,而且具有较大规模的培训学校与介护教师队伍。日本的介护员要通过2~3年的时间,学习伦理学、心理学、急救、老年护理技术等十多门课程并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国家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介护工作[13]。德国护工上岗前要先学习一般护理的基本技能,如对长期卧床病人如何翻身、盖被等;其次要经过基本素养的培训,如仪表要求、职业道德、沟通技巧等,一般培训时间为1~3个月。护工经过专业的培训后上岗,能够有效地改善看护质量,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5.2 我国护工专业化培训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我国护工行业起步较晚,专业化培训机制亟需建立和完善。截止目前,我国尚无行业统一的护工培训机构以及规范的培训教材。以护工行业管理较为规范的上海为例,其培训工作由护工中介公司主持,由上海市护理学会委派专家,使用的教材为上海市护理学会编制的《护工上岗培训手册》,培训时间多为2周。而后,各中介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对护工进行培训后继续教育。虽然上海市的护工专业化培训机制已经初现雏形,但是仍存在培训效率低下、培训时间不足、培训费用承担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而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护工培训工作更是处于探索初期,许多医院护工未经过培训便上岗,相应的技能水平较低,常常出现患者跌倒、烫伤等事故,对医院的护理工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6 对策与建议
6.1 完善相关立法,为护工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通过如上比较可以看出,与国外相比,我国护工行业在法律、政策制度等方面较为薄弱,许多问题如护工的从业隶属、从业范畴、职业准入、资格授予等方面亟需明确和规范。我国护工行业在宏观政策层面的薄弱状态,极大地限制了护工行业的规范化管理与科学化发展。因此,我国应制定护工相关法律。对护工的职业类别、权利义务、工作范畴、权益保障、薪酬标准等方面进行规定,为护工行业的顺利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6.2 加强护工管理,统一护工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护工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护工管理较为混乱。护工的职业隶属模糊不清,导致医院与护工公司在护工管理中存在真空地带;护工属于临时性质的用工人员,护工的权益保障、薪酬支付、休假等方面均不能按照正规员工执行,导致护工服务质量与队伍稳定性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加强护工管理,明确护工的管理主体和各方劳动主体的权力与义务;与此同时,规范护工聘用流程、服务内容、薪酬标准、休假制度等,为护工服务的顺利开展、护工行业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促进护工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6.3 重视护工培训,提高护工职业素养
摘 要 会计准则是对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及会计报告等方面所做出的一种规范,以促使经济主体提供相关可靠、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本文对国内外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研究的现状作一概况性分析,以为今后进行会计准则其他相关方面的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 国内外 会计准则 执行机制
会计准则在缓和企业会计信息需求和供给的利益冲突、保障财务报告的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财务报告质量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要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建立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基本前提。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计学术界一直致力于会计准则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国外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研究现状
1.国外机构的研究报告
最早关注会计准则执行机制问题的是欧洲会计师联盟。1999年,欧洲会计师联盟发布了《欧洲财务报告战略》的讨论稿,指出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十分重要,提出了一个良好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应包括:清晰的会计准则;及时的解释和应用指南;法定审计;监管者的监督;有效的惩处。并最终认为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由正式执行机制和非正式执行机制两部分构成。2000年,美国证监会(SEC)发布《关于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公告》,强调建立一个良好的支撑系统对于形成一个真正透明、可比的财务报告体系的重要性。欧盟(欧共体)委员会于2000年发布了《欧洲财务报告战略:前面的道路》,该报告认为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对于高质量的财务报告非常重要。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于2000年指出,一个全球性的实施机制有助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实施。美国国会出台的《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所提出会计信息治理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强化财务报告相关的制度体系,尤其是会计准则强制实施的正式制度体系。2003年,欧洲证券委员会下属会计标准实施分会提出了在欧洲协调制度性监管体系的21条原则等。
2.国外学者的研究
Kristina Hope(2000)指出,许多组织都涉及到提高和协调世界范围的会计准则的执行。其中的一些組织认为,缺乏一个全球性的国际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在2001年1月发表的一份题为《一个英国特有的机构一财务报告审核委员会对英国会计准则执行的贡献分析》的研究报告,对财务报告审核委员会在英国财务报告监管框架中所起的作用给予了较高评价。Rahman.M.Z.(1998)关于会计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作用的报告指出,由于缺乏恰当的执行机制,公司常忽视本国或国际会计准则,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会计实务。Chris lambert和Cecilia lambert(2003)在调查了东南亚国家向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化的进程后指出协调的速度应与执行机制的发展状况相匹配。Ball、Robin和、№(2003)通过调查一些东亚国家,发现除了会计准则,其他制度的结构都会影响财务报告系统的成果。
二、国内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研究的现状
2003年,冯淑萍在《关于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问题》中指出,会计标准本身的国际化与强化会计标准的执行机制应当并举。近年来证券市场中出现的造假都与有没有效执行会计标准有关。当前我们除了加快会计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工作之外,应当花大力气加强会计监管工作,以真正起到惩戒作用,确保会计标准的有效执行。王跃堂、孙铮等(2001)在《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一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中表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赖于会计改革建立高质量的会计标准,离不开执行机制的改革提供有效的标准执行支撑系统。王跃堂、赵子夜(2003)指出,有效的会计判断执行机制对会计判断的支撑作用。张燮(2002)以上市公司产权结构为分析起点,论述了建立有效执行机制的重要性及在我国在此方面的缺陷和解决途径。潘立新(2002)在《我国会计规范实施机制的缺陷分析》中指出监督和处罚力度不强是会计规范实施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提高会计规范的实施效率需要方方面面的制度配合,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是提高会计标准执行效率的支撑系统。刘玉梅(2003)在《完善企业会计规则执行机制的思考》中认为在会计规则执行机制建设中首要的一点应该加大违规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其次,加大惩罚力度是我国建设会计规则执行机制中关键的一环。姜英兵(2003)在《论会计准则的实施与激励性管制》中将机制设计理论运用到会计准则实施问题研究中去,指出激励与管制的融合是会计准则有效实施的保证。其在“会计标准的实施:制度分析"一文中指出当前我国及其他国家企业所出现的会计造假问题并不能说明会计准则存在问题,绝大多数的会计造假都是未能有效实施会计准则的结果。洪剑峭、娄贺统(2004)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对会计准则导向的选择和会计执行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会计准则导向的变迁应该与具体的执行机制环境相适应。李斯和(2004)在《完善新会计核算规范执行机制的思考》中指出要妥善解决“新规范”的执行问题,首先应加大“新规范"执行的监管力度。其次加强“新规范"体系构建和宣传力度。刘慧凤(2007)在《企业会计准则强制实施制度效率的二元分析》中将会计准则强制实施制度与会计准则执行行为直接联结,认为应当建立具有一定威慑力的法律制度体系,同时,提高会计准则执行效果必须通过会计信息需求激励机制和企业公司治理中的自我执行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三、结语
会计准则的执行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的普遍关注,从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建立的必要性,会计国际协调以及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体系等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对于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的研究比较零散,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虽然也有学者谈到了准则的自我执行和强制执行相结合能发挥有力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对我国执行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没有提出一个具体的提高会计准则执行效率的研究方案。
参考文献:
[1]CESR.Standard No.1 on Financial Information: Enforcement of Standards on Financial Information in Europe. 200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写】推荐阅读:
国内外研究论文怎么写07-22
网球国内外研究现状05-26
国内外生态农业研究现状10-18
往来账款国内外现状06-02
内部审计国内外现状06-23
国内外消失模铸造现状07-25
品牌国内外研究07-05
对国内外空调系统现状的分析05-30
源品汇整理:国内外食品追溯系统现状对比07-27
水土流失国内外研究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