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总结

2022-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过得很快,四季轮回的过程中,一年忙碌的工作时间结束。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大家通过工作,可学到更多方面的工作知识,也留下了众多的学习回忆。为记录这一年的成长,可编写一份年终总结。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阅读课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阅读课总结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思路总结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巧妙实现小学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融合与接轨,整体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效,不断优化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内容应该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更加主动投身于小学数学学习实践中。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实际生活;接轨思路

小学数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整体优化数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教师必须注重融入学生的实践生活,积极从学生实践生活中挖掘有效的数学素材,不断拉近数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性,真正实现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接轨,整体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小学数学与生活接轨的重要意义

在新课标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引导者,教师积极促进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实现数学教学与生活的接轨,能够整体提升小学数學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小学数学中存在着一些难以直观理解和认知的数学概念以及数学知识,若教师采用灌输性的教学方式,试图引导学生来进行强化记忆,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成效,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认知。因此,教师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的数学问题以及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理解速度与效率,继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实现数学教学与生活的接轨,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运用生活中的素材,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窥探数学元素,积极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同时还能够整体优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因此,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今天,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多措并举全面实现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接轨,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2小学数学与生活接轨的科学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实现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直接关系着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同时也关系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真正实现数学教学与生活的接轨,教师应该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2.1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数学认知特点等,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积极实现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接轨。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今天,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只有他们主动积极投身于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提升数学学习质量。因此,教师有必要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一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积极实现小学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融合。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够将相对抽象化的知识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整体优化学生的数学认知。比如教师通过多媒体来播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视频画面,引导学生积极分析视频中的数学元素,积极建构数学解题步骤,整体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再比如教师依托于多媒体来全面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应用,引导学生充分认知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联,继而激发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投身于数学学习实践中。另一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巧妙实现数学教学与生活的接轨,教师还应该创设生活化情境。比如教师采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或者经历等作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知识。或者,教师创设任务教学情境,为学生设计层次化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来尝试解决这些任务。比如在小学除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分东西”的情境。在生活中,学生经常能够遇到平分东西的问题。教师将9个苹果带只课堂上,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尝试进行分盘。通过数学与生活接轨的教学方式,能够快速引入除法的概念。

2.2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

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求的有效方法。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相对比较难的学科,不少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理解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为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与认知数学知识,教师应该积极实现数学理解与生活的接轨,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全面优化学生的数学认知。一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当遇到理解难度比较大的数学知识或者问题时,教师应该积极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快速降低学生的排斥心理,通过一系列生活案例等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比如在小学除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于“平分”这一概述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教师积极融入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或者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比如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回顾家庭生活中“分筷子”的情境,精准把握分筷子的原则和办法,继而深入浅出的认知小学除法中“平分”的概念。另一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实现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的接轨,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回归生活,从生活现象、生活情境、生活实践中抽象数学问题,科学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入手,不断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在两位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观看电影购票的生活案例入手,引导学生结合团体票、个人票的购买方法等,结合班级内教师以及学生的数量等,科学设计购票方案。通过这样数学内容与生活的充分接轨,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3数学探究与生活接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迎合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探究活动,实现数学探究与学生生活的高效接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等,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所学知识来开展数学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一方面,教师科学设置数学合作探究任务,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开展数学探究,积极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来开展深入探究,真正实现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比如在学习统计时,教师鼓励学生深入社会等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形成调查报告。另一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设计差异化的探究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所学数学内容来开展全面的探究。不同学生的数学认知以及数学基础知识等存在显著的差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这种差异,继而整体提升数学教学的整体成效。比如针对学优生,教师设计难度较大的探究任务。针对学困生,教师设计难度偏小的探究任务。

结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全面实效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接轨,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全面优化学生的数学应用素养,综合性提升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戚耀英,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3).

[2] 金泗玲,论新课标下如何体现小学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07).

[3] 杨霞红,在生活实际中加强小学数学的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7(11).

作者简介:

郭兴军 三盛玉镇幸福小学教师 1962年12月出生 男 汉族 吉林省 大专学历,职称: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三盛玉镇幸福小学)

作者:郭兴军

第2篇:新课标下实施“情境探究教学”的体会与总结

摘要: 本文着重阐述了笔者在实施情境探究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希望能对目前全面实施的课堂探究教学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作为笔者在今后教学工作继续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情境探究教学 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

新《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渐得到发展。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

一、如何处理好教师在情境探究教学中的作用

1.情境探究教学,可以描绘成一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进行情境探究教学就一定要把教给学生科学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放在比教给学生形式化的科学知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这种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关系如下:

教师引导 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引导

也就是说,情境探究教学并不能只是着眼于教师的活动,而应该是以学生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着眼于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教师的教只是为学生的学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活动必然要服从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教和学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形成和发展。

2.要明确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引导要做到“深浅”适宜,“深”会包办代替,降低学生创新思维的价值;“浅”则学生茫然不知所向。正可谓:“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另外,教师还要以和学生平等的心态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得出探究的结果;在学生难以自己进行的环节,教师应根据探究的内容和当时的情境给学生搭台阶、帮助学生跨沟坎。当然,教师的帮助程度越大,就意味着学生自主探究的程度越小。教师根据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的问题,固然问题的质量高,能把握探究的重点,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但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或确定探究问题,可以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将是永恒的。但选择哪些学习情境要让学生自己确定,提出问题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如何把握好创设教学情境的最佳时机

创设教学情境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通常,问题情境的创设大都在教学的导入、过渡阶段,也可以在教学的结束阶段。一堂课的开始可以通过实验、知识的逻辑顺序导入,联系生活与生产现象提出问题情境;一堂课结束后,可以提出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形成悬念式问题情境。有些教师认为,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比让他们“不满足地”离开课堂要好一些。事实上这恰恰破坏了学生持续学习的动机。心理学家齐加尼克对此作了证实,他让两组被试做作业,让其中一组做完,而让另一组中途停止。过相同时间后,检查其记忆,发现做完的这组被试记得少,而没做完的那组被试记得多。因此,一个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在结束阶段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一些未解决的问题离开课堂。学完一个单元,也应带着一些问题进入以后的学习单元,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得以长期保持。

三、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情境呈现方式

1.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情境呈现形式。

如: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采用实验情境较好,而化学基础概念和理论采用问题情境或化学史引入较好等。

2.实际教学中情境的设置大都采用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

一般说来,采用“问题情境”呈现的教学设计一般有如下步骤:

第一步: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般的判断式问题,也不是课本知识可直接“按号入座式的问题”,而是既有一定思考性、综合性,又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题。

第二步: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边看书,边思考,并进行合理的猜测或假设。这期间可结合问题做桌上条件允许的实验(这种情境可在实验室中进行上课)来验证自己的推理,或观察教师在演示实验中产生的现象、事实后进行分析思考。

第三步:师生互动,针对所提问题师生、生生之间展开讨论,不断补充和完善。

3.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

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问题,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如概念的理解分层次,例题的要求分层次,练习完成也分层次。例如:有的教师高一开始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就将氧化还原反应的所有概念一次灌输给学生,这样使得刚从初三升入高中的学生感到高中化学难学,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实际上,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是分四个层次,由浅入深逐步完成学习的。第一个层次是初中化学从氧元素的得失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初级概念;第二层次是高一化学第一章从化合价变化角度和电子转移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第三层次是在高二化学第一章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这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综合运用;第四次层次是第三册学习的“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概念的完善和总结。这四个层次,层层深入和推进,同样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水平,设计合理问题情境,真正让知识的意义建构落到实处。

4.在创设化学实验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处理好形式、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形式和手段是要为目的服务的,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追求形式的新颖性、手段的先进性和多样性,而应首先考虑如何有效地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设计采用何种形式和手段。

四、如何收集化学教学情境素材

化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离不开一定的情境素材。因此,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素材,是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首要环节。

1.有关化学及其教学的杂志和书籍等是化学教学情境素材的基本来源。

《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杂志,都设有“化学与社会”、“教学研究”、“实验研究”等栏目,这些栏目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作为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素材。除了期刊杂志以外,从有关化学及其教学的书籍中,也可以获得化学教学情境素材。例如,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走向科学的明天从书》,它不仅介绍了当代的科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科学人物和科学方法,而且展望了科学的发展前景。其中涉及化学科学的共有6册——《化学的明天》、《化学与营养保健》、《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走向高分子时代》和《漫话国宝——稀土元素》。

2.互联网是化学教学情境素材的重要来源。

从互联网上获取化学教学情境素材,是一种较为快捷有效的方式。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化学教学情境素材的重要来源。

3.热爱化学教学,关注周围生活世界中与化学有关的素材、事件等,做一个化学素材“收藏家”。

平时在电视、报纸上看到的与化学教学有关的素材要及时记录或剪下来,日常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食品、用具等也要不断积累。如一次性餐具、各种塑料制品、各种商品包装袋、说明书、各种纤维制品、金属和合金制品、矿石标本等等都是收集的对象。笔者平时在旅游参观时拍摄和收集的许多矿石样品图片和标本,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学生都很感兴趣。

五、实施化学情境探究教学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1.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情境探究式课堂教学

目前课程改革虽然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但现在这批高中生基本是“灌输式”和“应试教育”模式下“大考小考,周考月考”的产儿。进入高中,出现厌学情绪者较多,能否参与课堂探究,教师如何引导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持之以恒,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品尝成功的滋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适应情境探究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开始学生对课堂实施探情境究式教学模式很不适应,感到无所适从。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他们立刻被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所吸引,他们对教师在课堂上设置的学习情境兴趣越来越浓。学生适应得很快,到一个单元结束后,只有两三个人一直感觉这种模式过于复杂,学习任务太重。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条条框框的系统性、条理性非常强的讲授式教学方法。

2.如何处理好实施情境探究式教学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把握情境设置的难易程度,使学生的探究水平逐步得以提高,遇到学生的现有水平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情境的呈现方式,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或者给学生以理论指导和帮助。例如:学生在探究“氯气和水反应的产物”时,推测出现了这样的反应:Cl +2H O=2HCl+H O ,学生现有水平无法对其正确与否进行判断,这就需要教师再设情境或者讲解,促使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3.如何处理好实施情境探究式教学与课堂容量和时间的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不需要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设计成情境探究式。探究式学习由于模拟了人类发现知识的原始过程,所以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这对于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不利的。实施情境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哪些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探究,哪些内容要教师给出相关信息或启发讲授,哪些内容教师直接讲授,这个问题需要教师仔细斟酌。在开放的科学课堂上,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甚至有许多不太正确的认识,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来处理,这是很关键的问题。核心的思想是:教师要视教学内容的价值来区别对待。对于那些具有普遍迁移价值的知识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也就是对于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原理要给出足够的教学时间。如果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是该学科学习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就更不应该放过这样的教学时机。即使是不太重要的问题,但许多学生的兴奋点都集中在上面,也要给学生机会去弄清楚,哪怕是利用研究性学习或课余的时间。尤其是当学生的探究活动没有完成,大家仍在兴致勃勃地研究问题,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必须不要太多地考虑时间问题,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继续探究。

以上只是笔者在实施情境探究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希望能对目前全面实施的课堂探究教学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作为笔者在今后教学工作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蔡慧琴.关于探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5,(06).

[2]费秀芬.由一堂课引发的对探究性学习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5,(06).

[3]谷生华.探究性学习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4]郑可章.如此探究性学习?[J].湖南教育,2005,(0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周小冬

第3篇:紧扣考试大纲,总结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经验

摘 要: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要重阅读、重写作、重技巧。具体地说,就是要强化阅读、鉴赏和写作训练。作者谈谈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的经验。

关键词: 高三语文复习课 做题思路 做题技巧 技巧训练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在一定意义上讲非常注重笔试能力,复习方法、技巧训练非常重要,必须规范学生的做题思路,强化学生的做题技巧,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一年的技巧训练,使学生高考分数高于其语文能力的实际水平。

一、研究考纲,准确把握命题思路。

只有研究考纲,吃透考纲,才能准确把握高考试题中所表现的学科教育思想和未来试题的命题思路,才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系统训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教师要做到胸中有法,必须首先自己心中有纲,同时还要让学生熟悉考纲,了解高考的要求,使之学习有据。在每年第一学期,我总是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力争在第一时间得到考纲,因为每年高考的要求甚至范围都有变化,我们必须根据考纲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避免过多的走弯路。某年高考把文学鉴赏由客观题调整为主观题,我因为及时从网上得到了最新的考纲,而少走了许多冤枉道。

二、加强信息反馈,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努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平时不能用阅卡机,所以2010年我就自己设计了比较实用的语文答题卡,用锥子扎着判。这样既提高了速度,节省了阅卷时间,又容易统计学生的正确率。一方面可以使自己讲题的时候有所选择,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学生反馈回的信息,也提示我哪个点学生掌握得不好,在教学中应有所改进。

在开学初,做调查,看学生哪方面掌握得不好,希望在哪方面多加强,以求对学生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我经常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学生沟通,既让学生适应我,又努力满足学生的要求,尽量去适应学生。进入综合复习后,在做综合题的时候,我注意发现学生哪些点总是做得不好,根据反馈的信息,穿插重要专项和学生掌握得不好的点,真正做到高三教学既针对高考,更针对学生。

三、重视“回头望”,让学生经常看看过去做的题,尤其是做错了的题。

要想高考取得成功,不做题不行,但只做题,不注意归纳总结也不行。练习题做完后不能抛诸脑后,要经常性地回头看看,勤于比较,把有相似点的题目归纳在一起,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做“题海勤拾贝”。假如一份题的价值是100的话,如果只做一遍就扔,充其量得到30%,而另外的70%全靠回头看时掌握。因此我经常号召学生“常回头看看”、“好马常吃回头草”,并教给他们总结归纳的方法。

四、重视写作,向二卷要分。

高三作文只能是应试写作,要想让高三学生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大幅度提高写作水平,那只是天方夜谭。高三老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把七十分的水平发挥到八十分的分数。

老师,尤其是毕业班的老师,必须做有心人。我把近几年高分作文扫描进了电脑,并印发给了学生,让学生课下去讨论分析其得失。第一,高考作文最基本的要求是内容切合题意,虽然这几年高考降低了审题要求,但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失分。第二,要有闪光点。高分作文不都是水平高,有一篇叫《理字无情》从内容到文笔都很一般,却得了40多分,这篇作文就是因为题目和开头有一定哲理和意蕴,而抓住了阅卷人的眼球,从而得了高分。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有出色之处,不管是语言、构思、意蕴还是题目或开头,必须有一点能够取悦阅卷人。第三,要有文采。高考作文是现场的应试作文,基本上没有特新颖的构思和特深刻的内容,所以语言至关重要。第四,要卷面工整。整洁的卷面会给阅卷人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这第一印象甚至决定了你的作文分数。

五、合理利用所订资料,尽量组题编题。

征订的现成资料,里边有一些题价值不高,甚至对学生有误导。在学生做题之前,我都认真筛选,大胆精减。有时只选其中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题让学生做,不足的部分自己编题选题重组,再发给学生。过去的时候都是自己写版,拼版,现在有了电脑,从下载的题里边编辑,我认为用由五套题甚至十套题重组一套题肯定针对性更强,价值更高。我坚持从网上第一时间下载各地的试题,并且建立了比较大的题库,再结合高考要求和自己学生的实际对这些题重新编辑。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使教学的针对性、合理性大大提高。

六、强化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非常重视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把每一次练习都当成高考,这样才能像完成一般练习一样去轻松赢得高考。

书写是抓的一个重要内容。书写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笔清楚、工整、漂亮的字,肯定会赢得阅卷人极好的第一印象,我经常告诉学生,必须以整洁的卷面取悦阅卷人。其他科也是这样,清楚工整的卷面将会帮你赢得更多的步骤分,特别乱的试卷很可能结果不对就一分不得,我要求学生一周至少抄一篇和高考有关的好作文,然后由我筛选,再推荐给所有学生。在平时做题时,如果有同学书写潦草,或出现非智力性错误,我都罚学生练书法,以示警戒。

在教学管理上也要到位,作业留了就必须检查,绝不允许学生不做作业或应付了事。实践证明,只要你要求,学生就可以做到,而且做得很好。

参考文献:

[1]郑一味著.2010年语文高考备考指南.华侨出版社.

作者:杨西方

第4篇:写字课阅读课检查总结

首先感谢老师们一直以来对我工作的支持。现在我把写字课和阅读课的情况总结一下。自从把写字课放在中午1:30到1:50这个时间段以来,我基本每天都对各班进行检查,我们教务处也责令值周生每天负责这项工作的检查。这段时间我每天进入各班主要看每位老师都是如何辅导学生的,辅导的认真程度如何,辅导的内容是什么,每天中午学生写字的情况,学生整体进步情况。在我检查以来发现大部分老师是非常认真的,把这项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学生也真正受益于教师的辅导。我想作为这部分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能够从小就把字练好。其实练字不怕晚,何况我们的孩子才小学阶段最大的也才五年级。我们上师范时刚入校很多学生的字都不太好看,花了四年的时间毕业时基本每人都练成一手好字。当然啦,那时我们有很正规的书法老师,但没有老师的监督,完全是自己练习的结果。现在我们的孩子如果能得到老师的强化训练,那当他们长大时一定会写得一手好字,我们老师也会自豪的说,我们八五八学校出去的学生人人字都叫得响。确实是这样如果从一年级就练,这个目标是不难达到的。这段时间检查发现全校的老师对学生写字都非常的上心,基本这个时间都让学生去写,有讲解的,有自己写字帖的,有写学校发的练字纸的。检查中发现低年级的老师对学生字的辅导是非常认真的,一年级的三位老师都能从字的笔画、笔顺、间架格式、占格位置去辅导学生,教师能大胆示范,有的甚至手把手地教学生。特别韩静老师的班级学生整体练字效果好,每天中午她基本是天天讲解示范。二年级的三位老师每天都能利用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从上能非常直观地看到每个字如何去书写。特别姜礼红老师,她每天除了利用给学生讲解,还能够做到在黑板上示范,而且每天的示范都非常规范,字写得大,学生看得非常直观,学生练字效果也是不错的。还有在我检查中高喜老师对学生的辅导也是非常认真的,虽然高喜老师本人的字不怎么好,但是老师能够利用每天对学生进行示范辅导讲解,这样的做法也是可取的。

下面我就讲讲写字课存在的今后要注意的问题:

有的班级准备写字用品比较慢,打铃了还没有拿出本,或者老师还在那讲事,写别的作业。今后中午到校就要把写字的用品让学生准备好,可以提前就进行辅导,每天尽量在中午让学生多练点。

2、

有的班级学生本子不规范,还有的同学拿一张纸在写,让学生必须做到写字有专用本,每天书写前必须养成写日期的习惯。还有的学生写字本写得半页半页的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本习惯。练习写字最好一行一行地写,不要贪多。

3、

写字前必须养成让学生先观察的习惯,观察好了再动笔写。难写的字可以让学生说说如何去写,教师必须加以辅导,无论语文老师还是数学老师,你没有能力示范的就利用去讲解。不能让学生天天自己在闷头写。有的老师在我检查这段时间里一次辅导都没有。

4、

这个写字时间本来20分钟就不多,老师们更不能利用这个时间写其他的,检查时发现我一走,有的班级就开点小差,写点别的作业。以后我检查后还讲进行抽查,如果抽查到哪个班级就直接扣分。这里值周生每天的检查扣分条直接送我们教务处,我们都在当天干部本上给班级扣分。

5、

这个时间是老师辅导学生写字时间,教务处都是给老师算课时的,所以教师一定要辅导学生,不能让学生讲讲操作下电脑就算是辅导了。中午写字就是写字,更不要发挥干别的,你像学习一个字,再给它组组词啊,加个偏旁啊,一共就20分钟,有的班级练得太少,我看有的班级要求20分钟写两字。是不要求多,但是写太少你想想孩子得到多少啊?

6、

学以致用。写字的目的不是培养书法家,而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写字教学水平是否有提高,应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及时检查学生的习字练习本,更要关注学生平时的书写实际应用情况,多提醒学生。

二、下面说说阅读课。

每周阅读课的第一天是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二天是绘本阅读。自主阅读时高年级可以做做积累。但是让学生自主阅读,不要用老师的读去代替学生自己读书的感悟,剥夺孩子读书的时间。绘本阅读不是让老师讲阅读题,检查中发现有的老师总是自己发挥,要不讲讲阅读题啊,要不讲讲作文啊。下周老师们就按学校要求的内容去上。我在检查时发现开学这么长时间了有的班级学生还没有带书,阅读课读英才的,读语文书的,读字典的。下周再检查时如果发现再好几个同学没有带书那就扣分了。你偶尔有一个半个没带的老师帮助解决下。班级实在没有的教师提前去图书室借一下。绘本阅读高年级老师说适合高年级读的内容少,多上网查查,很多绘本都是出自名家之后,即使不那么深奥,学生也会感兴趣,大家查查互相借鉴下,我也发给每个组长一些绘本的网址,让组长转发给各位老师,大家可以参考下。老师们多动动脑筋,怎么使我们的孩子得到的更多。网上很多绘本教学的教学设计,大家也参考下,我们如何对学生进行教学。去年我和姜老师的示范课老师们也听了。基本就按照这个思路去上。我去年上的就是五年级的学生,看出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学得也非常好,思维也发散的好。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所以,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总之,感谢老师为我们的学校为我们的学生付出了这么多,在这里说一声:“大家辛苦了。“希望今后的工作中老师们都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教务处的工作。谢谢大家。

第5篇:张永珍的阅读课总结

“阅读·梦飞翔”阅读课助我们快速成长

——一名普通教师的阅读课总结

我们吉首市寨阳小学,2015年下学期开始接受以梁伟明先生为创办人的《阅读·梦飞翔》文化关怀慈善基金为我校建立图书室。我校领导、全体老师和全体同学对此深表感谢。全体师生积极投入到这项阅读活动中来,对于“阅读·梦飞翔”的一些流程及要求也有较时刻理解,阅读工作正按照“阅读·梦飞翔”的要求积极开展。作为一名普通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在“阅读·梦飞翔”阅读课方面,我将我的做法、我的感受、我的建议向领导作个汇报:

一、 做法:主要包括课前准备和上课过程两个方面。

课前准备:

1.语文老师(或者班主任)在两三天前到图书馆选合适本班看的图书,选书数量比班的学生人数多10本书。如果有学生借图书回家,或学生自己家里有图书,可以参加用此图书参加午读课。

2.负责老师应在午读开始前给学生说明要求:

(1)在午读前前把课桌收拾整齐。 (2)看书时留意保持正确的坐姿。(3)把图书和阅读记录册准备好,放在桌上。(4)选定每一组的组长和说明职责(负责领书、分书和收书)。(5)指定教室内收藏图书的地点和顺序摆放图书的方法。(6)说明汇报阅读的安排:每天轮流回报,每人1-2分钟, 汇报学生的次序。 3.老师在午读开始前五分钟到教室门外观察学生的预备情况。 上课过程:

1.学生准备好(表扬表现好的同学),老师进入教室,学生跟老师行礼。老师告诉学生午读开始。组长领取图书分发。午读时间为30分钟左右。(老师提醒学生坐姿)

2.学生获发图书过程,老师提醒学生首先把图书登记在阅 读登记表。老师接着提醒学生注意坐姿、要专心、不要作出打扰同学的声音和注意爱护书本。在看完一个故事或者是看了几面,可以停一停、想一想,如有值得一记的内容、语句或感受,可以写一些笔记。如果看完手上的图书,邻座的没有同学可以交换图书,可以举手示意,老师同意后就可以到指定的地方换取新书。做好登记后便可以开始看书。

3.看书的过程中,老师巡查学生的看书的情况:提示学生坐姿,掌握学生爱看的图书类别,让他们读一读文字,考查他们手上图书是否合适;叮嘱很快看完图书的学生可以从头看一边或轻轻读一遍,才让他换书。

4.阅读时间过了20分钟后,老师提醒学生如果有值得做 笔记的内容语句感受就写笔记。

5.最后5分钟时间让学生介绍自己看过的一本书(在第一次作口头汇报可以预留多一点时间,老师可提供数个表达语句的模式,让学生说得更有条理,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老师在此可灵活发挥带动学生的兴趣,并以表扬和鼓励的方式带动更多的学生勇于站起来讲话。)

6. 同学汇报后给与表扬, 鼓励其它学生用掌声鼓励, 也看看这本书。如某同学有说话卡住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提示语。完成以后:某某同学说得很好,(指出值得表扬的地方)。 7.分享完成以后重整纪律,开始收书。由各组的小组长把书收好,放到指定的位置,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8.老师下课发言:表扬某某同学或某某小组的同学表现的非常好,指出存在的不足。同时提醒第二天读书汇报的学生做好准备。

9.下课(学生起立敬礼)。

二、感受:

通过参加“阅读·梦飞翔”阅读课活动,让我感受很深: 第一,阅读增加了学生文化知识,开拓了学生文化视野。我们农村孩子知识面小,阅读面窄,一般家里都没有课外书。通过学校购买、家长捐赠、图书漂流、爱心传递等方式,增大学校的图书数量,丰富学校的图书种类。学生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阅读,兴趣浓厚,学到了很多知识。

第二,阅读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高年级学生写阅读报告,向同学推荐好书,这就要求学生动眼、动脑、动笔、动口。学生就要消化、演示。这样能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并很好地汲取书中精华,同时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口头交流的胆量。

第三,阅读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课后整理书籍,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整洁、清理习惯。农村孩子好动、贪玩,通过阅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减少了追逐、打闹的时间,培养了孩子的耐性和坐性。

第四,阅读提高学生对效率的理解。通过发书、分书、收书的过程,如果时间节约,全班同学在这方面浪费的时间就少,就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反之,就造成时间的浪费,效率低下。

第五,阅读提高教师的自身学习。在当前信息网络发达的时期,很多教师把大量时间用在了QQ、微信上。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这就要求教师也要不断去阅读,转移教师的兴趣,提高教师的自身学习。 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教育中来,为孩子们的美好未来,真正的把阅读这件事做实、做好,我何愁学生学不好知识?何愁学生没有好的素质?

阅读工作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也是一项需要不断摸索、持之以恒的工作。阅读是最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学生的行为。通过“阅读·梦飞翔”的规范阅读,学生讲规矩、讲纪律、讲效率,会阅读、会理解、会讲叙,同时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他们将终身受益。

三、建议:

1、“阅读·梦飞翔”阅读是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农村的孩子,适应性会慢一些。

2、“阅读·梦飞翔”阅读可以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作。包括各个年级的适合阅读的参考书目,还有阅读笔记的标准化设计和印制等。

3、开展市级、省级和全国级的“阅读·梦飞翔”阅读比赛,提高中小学生阅读积极性,让全社会的人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4、提高对阅读的认识,合理处理应试教育和阅读之间的矛盾。

张永珍 2016年6月12日

第6篇:语文群文阅读上好阅读课

语文课堂静悄悄的革命

——“群文阅读 打造语文卓越课堂”报告材料

本次在重庆的学习,再次明确: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相互无法替代。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

台湾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其中一种变化:“在政府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这段话里,出现了“群文”这个概念,并且大致描述了“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教学。

一、群文阅读简介

群文阅读,简单的说,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二、群文阅读教学课程理念

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

1.“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意味着老师不可能提太多问题,意味着老师不能发起太多讨论。老师话多了,问题多了,对话多了,学生阅读的时间相对就少了,此长彼消,这群文章,学生就读不完了。所以“群文阅读”只有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2.“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前后呼应、高潮迭起„„过于精致细腻的课堂,往往是连结和环节偏多、转换频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间接地侵占了孩子自读自悟的时间,没有大块时间读,大块时间悟,“群文阅读”就不可能实现。 3.“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了。微言大义,字斟句酌,咀来嚼去„„这种分析性阅读的典型特征是:20字的《登鹳雀楼》,在小学二年级要条分缕析35分钟,热热闹闹一节课,数数字数20个。在“群文阅读”里,老师不可能这么上,很简单,时间来不及啊。

4.“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步步扎实„„“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

5.“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一则时间上不允许,因为有感情朗读是特别费时间的;二则无限放大有感情朗读,势必会挤占掉一些更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尝试与学习。老师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必须更多地尝试更真实的、更实用的类生活化阅读。

三、群文阅读教学课程目标

群文阅读以最大的真诚,充分信任儿童母语学习的能力,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为主要特征的精读教学一统天下的状况,通过全面的阅读指导,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引领孩子的阅读生活。构建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群文阅读,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四、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1、群文阅读教学是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简单的说,群文阅读教学通过多个文本形成一个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参与进来,在参与过程中把握语文能力,把知识与自身的体验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能够多方面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2、群文阅读教学丰富和完善了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模式,注重基础知识的单元教学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在课内外开展精读。课外的理解和拓展,为大量阅读搭建了课内平台。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理解,而是能够通过多文本从不同层次、

不同角度看到同一事物或问题,形成强烈的思想张力,极大的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教学效能。

3、群文阅读将课内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在教材之外还有那么多好的篇章值得他们探索,自然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这是一个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过程,学生身心得到解放,心灵得到张扬,极大的成就感会因此而产生,吸引他们在阅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4、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过去人们批评说:“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确实如此,如果只孤零零地进行一篇又一篇的阅读教学,就很难形成学生系统的知识结构,而“群文阅读”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问题。

5、群文阅读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考验,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语文知识,还要博览群书,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要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理念,视学生为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群文教学,就是对教师素质和教学境界的提升,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群文阅读课程实施方案

教材中的课文,主题往往是明确的、正向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篇幅是有限制的,语言也是经过规范的,词语的选用是经过衡量的,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教材体”文章。而“群文阅读”,选文的自由度大大增加,选文努力保持原貌,不随意删、换、改,包括保留原文的文字风格,保留叙述的复杂性。尽量选用了多种文类的文本,包括丰富学生文学体验的文学类文本,例如神话、故事、寓言、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传记,也包括为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实用性文本,

例如说明书、广告、手工制作图示等。还尽量选用多种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作品。

为了让儿童有丰富的阅读积累,群文阅读课程采用了“单元合成、整合拓展”的结构方式,由主题单元、名著课程、认识汉字、名言佳句四部分组成,全面建构儿童的阅读体系。主题单元部分,根据儿童心灵和世界的对应关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真细致地安排了各单元的主题。入选的文章内容上有情趣,字里行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思想的光辉、大自然的和谐和童真童趣。语言上有意味,文字有质感、有张力。名著课程所选的大都是堪称经典的名作。而在名言佳句单元,所选的名言都是经过长期积淀留下的脍炙人口的佳句。

六、群文阅读的基本课型

主要课型:主题单元阅读课和名著导读课

在主题单元和名著课程中,每个单元前都设置了精短导读,目的是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在选文后面设置了简短的阅读提示,用于引导孩子与文本和作者进行阅读对话,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判断、评价、反思。单元后面的阅读感悟则侧重引导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欣赏,或引导他们对文学形象进行多元思考,对文本空白进行补充想象等。

此外“认识汉字”部分,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于对汉字的起源进行探究。通过认认、读读、说

说、辩辩等多种形式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探究中意会汉字的基本规律。

还有“名言佳句”部分,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诵读,但最好是老师安排一定的时间(如早读课)引导孩子诵读。并在诵读的基础上,对部分难点进行点拨、疏通,但不必要求学生每处都透彻理解。可鼓励孩子熟读成诵,但不可将其作为硬性目标。 附: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说过:通常讲阅读教学,往往偏重课堂上围绕课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教学并不重视,甚至放弃了,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只能是半截子的,不完整的。

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孩子们喜欢阅读,但是不喜欢读教科书。孩子们喜欢阅读,但是不喜欢为考试而读。长久以来,学校的阅读材料主要是教科书里的范文。但从社会阅读的真实境况来看,阅读的素材、动机、目的是多元的。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发展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阅读能不断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完善人格。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者,还要成为学生阅读的点灯人,要千方百计把学生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激励挤进课堂,抓出实效。

我这里有一些数据: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不下30万种,但是户均消费图书只有1.75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家,我们却又是人均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我们姑且不谈普通民众,据复旦大学的一个调查,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只有15.5%;阅读

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仅有9.3%;阅读外文文献的,只有5.2%。而美国的大学生平均每周阅读量至少是500页,美国的大学时怎样上的呢?不是满堂灌,不是学生“课上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美国大学是首先阅读,在有共同语言、共同密码的情况下进行接下来的课程。

总而言之,群文阅读只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它不会代替我们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更不是要取代教材的教学,它只是对教材教学的一个有力补充,是为了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和学习经验。

第7篇:群文阅读课

备课人:寿光世纪初级小学 单御婷

【课 型】群文阅读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识字方法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2.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所列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3.懂得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2.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所列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教学难点】懂得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几篇课文,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读故事大王?

二、阅读课文并思考:

要求:自读要求:

1.大声读课文,注意用标准姿势;

2.读准字音,标好自然段序号,圈出二类字,不认识的字做好标记; 3.读正确、流利,不添字、不减字、不错字。 4.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不应当只记得》: 1.不应当记得牛奶、苹果、孩子分别是从奶瓶、菜篮子、爸爸妈妈来,还应该记得什么? 2.你从中明白什么道理? 《需要什么》:

1.怎么从一张桌子想到一朵花的? 2.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小猴子吃瓜果》:

1.小猴子吃到的瓜果是什么?应该吃什么部分? 2.你明白什么道理呢?

三、师生共读、回答问题:

1.师:请同学们看第一篇课文《不应当只记得》,谁来回答下第一个问题? 生答。

师:牛奶不是从奶瓶中来的,苹果不是从菜篮子里取出来的,你不仅是爸爸妈妈的孩子,那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答。

师:牛奶是挤奶工辛苦从奶牛身上挤出来的,苹果是果农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果实,爸爸妈妈也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辛苦培养长大的。挤奶工、果农、爸爸妈妈这么辛苦的付出,你明白了什么呢? 生答。

师:我们每个人不但要记得别人的给予,更要知道该怎样回报他们,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2.《需要什么》

师:谁来回答下“怎么从一朵花到一张桌子的”? 生答。

师:有花朵,才有果实;有果实,才有种子;有种子,才有大树;有大树,才有木头;有木头,才有桌子。一张桌子需要这么多东西,读完这首诗,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答。

师:对,很多东西来之不易,我们更要爱护一花一草,保护树木,爱惜课桌。相信同学恩都能做得很好。

3.《小猴子吃瓜果》

师:小猴子都吃了什么瓜果?吃的是什么部分? 生答。

师:应该吃瓜果的什么部分呢? 生答。

师:小猴子错在哪儿呢? 生答。

师:看来“瓜果不同,能吃的部分也不同”。我们要不要像小猴子一样学习呢? 生答。 师: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改正不正确的,让自己做得更好。

师:同学们很棒,每位同学都能善于思考、积极回答问题,都我们班的读故事大王,接下来:

选一篇你最喜欢的课文,跟同学们说一说你还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不应当只记得

【教学反思】

需要什么

小猴子吃瓜果

第8篇:阅读队会课 教案

“好书共品读

伴我共成长” 主题队会

——三(2)班九月阅读成果展示课

一、 活动目的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好书共品读”的活动,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得真知,树立理想。同时,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

二、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在班级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 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爱看课外书的好习惯。

3. 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 活动准备

1. 学生一人带本自己喜欢的,并已经阅读完的课外书,并准备向大家进行推荐。 2. 小组准备“日有所诵”的朗诵。

3. 学生摘抄《格林童话选》故事中的美句。

四、 活动过程

(一)歌曲引入

师生齐唱《读书郎》

(二)看名人怎么读书

读书名言和小诗

(三)好书共品读

1.生每人向全班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并进行介绍,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生捐赠图书,装饰班级图书角

(四)与书籍结伴而行

1.《日有所诵》小组诗歌朗诵

2.将自己摘抄的美句美段与大家分享,说说好在哪儿

(五)我的成长

1. 学生拿出《格林童话选》,说说自己喜欢的故事 2. 说说自己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谈谈感想 3. 向同学讲述自己读书的习惯和体会

五、 阅读之星

根据学生平时读书以及展示中的表现,全班共同选出“阅读之星”。

第9篇:课外阅读指导课

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课型的具体化。 点拨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

教师不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也不设计阅读提纲,更不布置阅读作业,先放手让学生自己人阅读,边读边理解、边思考,有不懂的地方尽量让学生质疑问难,无论是字词或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还是写作各方面的问题都可提出来。问题提完了,学生之间能帮助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来解答,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稍加点拨,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重点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答案,整个阅读过程中可概括为:自读——质疑问难——教师点拨——重点阅读——解释疑难。这种课型,教师要作充分准备,既要深钻教材,对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作深入理解,又要熟悉学生,充分估计学生在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作好指导的准备工作。

导读型课外阅读指导课

在进行这种类型的课外阅读指导时,为了克服放任自流现象,减少学生自读的盲目性,因此,指导时可根据教材的特点,拟好导读提纲,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按教者的指点自读。它包括阅读提纲、阅读方法、阅读检测,在学生自读之前,先公布导读提纲,让学生遵循教师指点的阅读方法,结合阅读提示,一步一步自学,自学完课文之后,教师再进行阅读检测。

欣赏型课外阅读指导课。

教师应指导学生把自己学会的生字,学会的词语,优美的语句一一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为下一次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简短评语,或找来相关的分析评议文章引导学生阅读体会,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以欣赏的眼光阅读,以评判的思维体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课型的内容主题化。 依据学生读书兴趣和读书内容,课外阅读指导课内容可分为童话欣赏、古诗词欣赏、小说人物细谈、儿歌背诵、绘本阅读、散文朗诵等。

3、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方法可行性化。 阅读指导课要完成三个“教会”。 教会指导选择书籍。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首先是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告诉他们,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着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教会做读书笔记。在课外阅读时我们要求学生注重积累。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断,好词佳句等。平时在读报时发现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资料及时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准备好的本子上。

4、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成果展示的多样化。课外阅读的成果展示将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不同年级不同的阅读程度,选择不同的展示形式。

有班级阅读交流会、好书推荐、我最喜欢的人物、我最爱读的一本书、读书笔记比赛、读物插图和人物图画设计比赛等。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词语练习下一篇:绿化工程竣工验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