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阅读答案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承诺》阅读答案(精选12篇)

《承诺》阅读答案 篇1

〔考点〕分析作品的结构

12.(6分)①古怪暴躁,他动不动就对妻子发火;②大男子主义,他对妻子说话时颐指气使;③固执自负,他自以为是地认定商店没有实用东西和“乌诺一号”钓船;④自私冷漠,妻子患白内障他仍想着省钱买船;⑤酷爱垂钓,梦想有一只高档的垂钓船“乌诺一号”。(每点2分,答出3点且言之有理即可得满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13.(6分)手法:①心理描写,如确认闪着银光的东西“正是”丈夫梦想的小船,我心剧烈地跳动着。②表情(神态)描写,如突然看见小船我“屏住”了呼吸,使劲地“眨”眼睛。③动作描写,如我用胳膊使劲“推”,在人群中往前“挤”等。(3分,每点1分)

作用:①表现“我”看见小船时紧张与激动的心情;②推动(引起)下文问价、贱卖等情节的发展;③渲染商店热闹的环境氛围。(3分,每点1分)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14.(8分)(1)不意外。小说在情节叙述中埋下了充分的伏笔:小船放在商店的最里面,错标750美元以及现标价应是4750美元,店中商品都在进行清仓处理,这些都在暗示着小船可能被贱卖。(4分,观点1分,分析3分)

(2)呼唤人与人之间应该多点理解与关爱。“我”(妻子)在患白内障的情况下仍拿出全部积蓄给丈夫买船;马休听“我”讲述给丈夫买船过生日的心愿,看“我”失望离开时,挽留“我”;“我”答应马休要经常使用小船的要求,马休毅然决定贱卖小船。这些都是对别人理解与关爱的表现。而丈夫对“我”却脾气暴躁,在“我”患病的情况下仍不忘省钱买船,其行为是缺乏理解与关爱的表现。(4分,观点2分,分析2分)

《承诺》阅读答案 篇2

那么, 除了上述的原因, 还有其他的因素吗?

2012年中考结束后, 我的女儿也经历了语文考场失利的困惑和遗憾, 至少能考130分的语文试卷却只拿119分, 看着手捧成绩单抽泣的女儿, 耳畔回响着考场失利的学生及家长那伤心和无奈的叹息, 我开始了深深地思索。几天后, 我找到了三名与女儿情况相似的学生, 在规定时间重新做了那份试卷, 并且和他们一起利用参考答案来进行评分, 我们议评结合, 结果每位同学也都没有达到预期的分数, 在这个过程中, 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在阅读题的打分中, 孩子们和我争论很强烈, 而且他们观点一致, 集中在“这个题不该扣0.5, 那个题不该扣2分……”通过沟通, 我发现其实他们对文本的阅读是理解的, 主题把握还是到位的, 分析问题思路也是对的, 怎么会被扣分呢?事实上, 这份试卷的标准答案他们在考试后就看过了, 那又为什么基本每个问题的回答都要至少被扣0.5分呢?多年担任毕业班教学任务的我, 此刻确认有一个至关重要但看似细微、常游离于师生视野之外的重要备考环节, 就是答案呈现的问题, 确切地说怎样用语文的语言来表述完美的答案。这也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语文的语言是规范的、完整的、审美的。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 阅读题目的答案自然可以作为检验学生阅读成果, 即“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 阅读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完美”。

怎样追求语文答案呈现的“完美”呢?

“完美”是一个哲学问题。它不是一个点, 而是一个域的概念, 词典里解释为“完备美好”。司马光早在《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中有这样的阐述:“至於庐舍饮食, 无不尽心为之驱处, 使皆完美。”笔者认为, 在以语言表述为呈现形式的语文的“完美”解释为“完整、审美”比较恰切。下面我仅以“语文阅读答案的呈现”为例谈谈追求“完美”的几点想法:

首先, 语文阅读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完整”。“完整”的近义词———全部、全面, 反义词是———片面、纰漏。这就要求阅读的答案要全面, 体现在句意、内容、采分点的全面。因此, 语句的完整应该是语文学习和实践中最基本的追求。

近几年的考试中, 学生失分最多的是“文字性表达题”。很多同学由于忙于答题, 一目十行, 对文本内容和主题没有完整的把握, 导致断章取义、顾此失彼, 对题干结构和得分点没有审清, 所以回答的内容不全。

如:阅读文段, 概括“神曲”的特点 (不超过15字) (4分) “曾经一首《忐忑》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蹿红大江南北, 被人们称为歌坛“神曲”, 创下了歌曲流传速度最快的奇迹。这几年里, 迅速蹿红的歌曲不在少数, 随着社会的发展, 很多歌手和音乐人抓住热点话题来制作歌曲, 和人们的生活、思想紧密联系, 所以短时间被人们接受不足为奇, 但一首歌曲火爆之后很快就会消失或被新的“神曲”所替代, 也就出现了红一曲就不见踪影的遗憾, 这也说明了一点, “神曲”一般只注重市场需求和短时间的商业利益, 并不在歌曲的艺术化和经典化上下功夫, 如果说现在的“神曲”都能称之为经典歌曲的话, 人们也不会长久地翻阅当年的“经典老歌”。

甲生答“流传速度快、只注重市场需求、商业利益”;乙生答“迅速蹿红, 抓住热点、消失很快、重商利益”。从两生的答案呈现中, 我们不难判定失分的原因:甲对文本解读片面, 与乙相比少了“迅速蹿红”的原因。乙相对甲来说在表意完整的基础上追求表述句式的完整。但两者都审题不完整, 忽视附加条件 (不超过15字) 。那么作为以问答形式出现的答案呈现, 而且要求具体字数, 满分四分, 我们就一定想到采分点全面和词句的完整。我们可以再打磨乙生的答案为:“迅速蹿红, 抓住热点、消失快、重利益”, 按照答案要求答对四点就得满四分。当然, 也有学生答案为“迅速蹿红, 抓热点、消失快、重商利”, 亦可得满分, 因为该生在以文本为本的基础上回答出了“神曲”的四个特点, 同时满足了附加条件。

同时, 我们在阅卷时还发现这样的问题, 部分学生备考前做了大量的阅读, 可能因某个句子、段落内容的相似对考场阅读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或者因对问题答案有十足把握而随意抛出, 使得语义表述不完整、语句歧义、残缺、重复, 甚至有明显的错别字, 如“选文答案中的“重需求”写成“重须求”, “重商业利益”写成“重商业力益”等低级错误我不再列举, 语文答案中任何一点的随意和纰漏都会导致失分。阅卷老师会对你的语文基础和考试态度做出怀疑或否定的判断, 所以每题至少被扣0.5分也不足为怪了。因此, 阅读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内容和表述的准确、完整。

第二, 语文阅读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审美”。“审美”是语言教学追求的较高境界, 其核心是辨别、领会事物的美。什么是美呢?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 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审”是使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一个评判的过程。由此可见, 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

所以笔者认为, 语文教学和实践是基于语言的学习, 更是审美的交流和体验。坦率地说, 一张张写满文字的语文试卷融入了学生对文本的审美, 一份份渴望高分的答案能否给阅卷老师带来愉悦和审美感受, 关键在于表述答案的语言的美。这种美主要表现在:用词要准确, 语意明白, 结构妥贴, 语句简洁, 文理贯通, 语言平易, 合乎规范, 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 体现语言的艺术。正如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 语言的真正美, 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我们再以前面选文为例分析, 其实“神曲”的特点应为五个方面:迅速蹿红、抓住热点、很快消失、注重商业利益、注重需求。我们不难确认丙学生的:“蹿红快、抓热点、消失快、重需求、重利益”为满分答案。这样是先概括出特点, 再打磨文字, 力求表述的呈现内容全面, 词句整齐养眼, 阅卷老师的主观感受是:该生语言表述能力强, 追求答案的准确、全面和审美。再如一中考试题:“学校文学社创办《青春》文学刊物, 对学生进行“自强不息、励志青春”教育, 请你为这一刊物写一段创刊词, 阐明刊名含义及办刊宗旨等。语言要简洁生动, 60字左右。我们看学生甲的答案:同学们, 我们应该励志青春、自强不息, 认真阅读《青春》这本文学刊物;学生乙的答案:“青春”是一个美丽的字眼, 她将伴你走向成熟。《青春》的宗旨是:反映同学心声, 展示青春风采, 提升语文素养。让我们共同培育《青春》这棵幼苗吧!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乙的回答在充分体现题干要求的基础上, 生动诠释了“青春”的内涵, 并将刊物喻为一颗幼苗, 形象的描绘了《青春》的活力, 并召唤同学们共同培育, 语言表述极富审美色彩。相形之下, 阅卷老师怎能不给乙满分呢?学生乙答案呈现内容残缺, 语言表述苍白干瘪, 缺少智慧, 如同大地少了阳光, 枯燥乏味, 阅卷老师失去欣赏的乐趣, 又怎能建立起审美体验呢?

“审美”还体现于呈现在试卷上的答案书写要规范、富有美感。作为组成语言的“文字”, 是一门书法的艺术, 同样会给人带来审美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份试卷是考生和阅卷老师共同完成的。如果你的字让老师难以辨认, 故意“为难”他, 他可能就会“难为”你, 所以, 必须把字写清楚。当然, 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写工整、漂亮, 看了有一种愉悦感, 那当然是最理想的结果了。阅卷老师作为以试卷为依托的审美主体, 他们通过品评学生答案在大脑中呈现直觉审美体验, 同时进行判断打分。

以上是我对“语文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完美”的看法, 看似苛刻和细微, 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认为就要在语文的教学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这种语言意识, 否则就无法突出语言的特质, 彰显它的魅力, 焕发它的生命活力。语言呈现的审美意识对学生考卷的分数影响很大, 因此“语文阅读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完美”。

摘要:语文教学和实践是基于语言的学习, 更是审美的交流和体验。答案能否给阅卷老师带来愉悦和审美感受, 关键在于表述答案的语言的美。这种美主要表现在:用词要准确, 语意明白, 结构妥贴, 语句简洁, 文理贯通, 语言平易, 合乎规范, 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 体现语言的艺术。

阅读训练答案 篇3

(一)《可贵的沉默》选段

1.①沉默——热闹 ②四面八方 七嘴八舌

2.略

3.①因为孩子们很快就认识到自己不好,而且心里产生了回报父母的爱的朦胧意识。

②沉默前的热闹是孩子们讨论自己的生日父母如何给自己过;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讨论如何给父母过生日。

(二)伟大的母爱

1.liánɡ jiànɡ

2.呼呼 温暖

甜蜜 伟大

3.母爱,是那么伟大。

四年级阅读主题:热爱生命

(一)《触摸春天》文段选读

1. jìnɡ chànɡ bàn qiāo

2.展开 阻碍 误差

3.歪歪扭扭 高高兴兴 开开心心 乐乐呵呵

4.竟然 奇迹 神奇 扑腾 惊讶 完全

5.略

(二)大墙下的小花苗

1. 温暖——(寒冷) 难过——(高兴)

2. ①6 3

②又瘦又小很难过;力量;见到了阳光,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花朵;真勇敢

3. 我能靠着自己的力量爬上墙顶,我真高兴。我明白了,不能什么事都靠别人,要学会靠自己的力量。

五年级阅读主题:经典故事

(一)《草船借箭》选段

1.léi yǐn xiànɡ

dànɡ lè diào

2.近义词:嘱咐——吩咐 叫喊——呐喊

反义词:逆水——顺风顺水 远离——逼近

3.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C诸葛亮推断事情正确,他很了解曹操的为人性格。

4.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或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

(二)《高明的琴师》

1.:“。,,。”

2.②清楚 ③有耐心地

3.①春秋 成连 《高山流水》

②一望无际的大海 高耸入云的山峰。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 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

③大海

六年级阅读主题:大发明家

(一)《跨越百年的美丽》选段

1.但 尽管 却

2.写出近义词:

偶然——偶尔 幽暗——昏暗

分析——辨析 疲劳——疲惫

3.人工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

4.①× ②× ③√

5.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6.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著的探究精神。

(二)《发明家富尔顿》

1.费力──(费劲)

合适──(适宜)

盘算──(打算)

2.①(√) ②(×)

3.孩子,你只是图画画得好,别的功课都不行,这样偏科会影响以后发展。 懂得、领会

《给我一个承诺》 阅读答案 篇4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答:

2、“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这个承诺是什么,请你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答:

3、结合上文回答,为什么“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答: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答:

★ 一个承诺美文

★ 一个承诺作文600字

★ 给生命一个承诺作文

★ 许我一个承诺诗歌

★ 给自己一个承诺的散文

★ 承诺 作文

★ 一个重要的决定初中英语作文

★ 六年级《给我一个承诺》阅读题及答案

★ 承诺作文450字

《承诺》阅读答案 篇5

1.学校承诺申请表信息全部是真实有效的,若有虚假成分或抄袭,自愿放弃申请资格。

2.学校认同“心天地·多媒体互动阅读教室”的基本理念,愿意与福建省教育厅关工委共同探索新型的素质教育方法。为孩子们构筑一个开放、互动、快乐的学习世界。

3.为使福建省教育厅关工委有限的资源能够覆盖更多学校,“心天地·多媒体互动阅读教室”价值15

万,建设经费采取多方筹措方法,企事业单位支持、乡贤校友捐赠、省读协专项公益金资助、学校本身也出一点等多种方式。

4.学校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场地,标准面积60平米以下(含60平米),作为“心天地·多媒体互动

阅读教室”建设专用,若提供超出60平米的场地,超出面积部分的硬件设备需要学校自行负责。一旦确认提供教室则不得随意更改,如有变动请及时向教育厅关工委德育中心说明。

5.学校尽可能提高“心天地·多媒体互动阅读教室”利用效率。在保证尽可能长开放时间的同时,学

校投入必要的保养修缮成本以保证“心天地·多媒体互动阅读教室”维持良好的状态。如教室设备设施需要修理、更换,关工委德育中心可以提供相关物资采购方面的协助,但费用原则上由学校自行支付。

6.学校能够指派教导主任或由学校推荐一名老师作为“心天地·多媒体互动阅读教室”主管老师,主

要负责“阅读指导课程”“阅读互动”安排及与关工委的沟通反馈。

7.作为省教育厅关工委的援建学校,积极组织本校教师参与关工委发起的“书香校园”创建,将“心

天地·多媒体互动阅读教室”课程排入课表,每个班级每周一节的阅读课程课时。在每个学期初向福建教育厅关工委德育中心提交课表,鼓励班级间、学校间阅读课授课技能交流。

8.省教育厅关工委在物资发运前会提供《施工说明书》,学校请根据说明提前做好准备,在收到福建

教育厅关工委提供的全部材料、设备后保障省教育厅关工委德育中心施工的顺利进行。

9.在“心天地·多媒体互动阅读教室”启用后的五年内,若学校建设布局或地址变更,请在30天内

告知关工委德育中心。

学校校长签字:

《承诺》阅读答案 篇6

腻歪

冯骥才

锅店街上靠近瑞蚨祥不远的地方住着一个男的,光头,光棍,四十多岁,名叫腻歪。腻歪当然不是大名,是外号。这外号“腻歪”两字真绝,不仅把这人的性情叫了出来,连模样也叫出来了。一个人,无缘无故整天皱着眉头,满脸不高兴,无论嘛事也招不起他的兴致。多好吃、多好看、多好玩、多稀罕的事,他都不多看一眼。反过来多凶、多坏、多惨的事,他也不瞅一下。好赛他心里只有自己那个解不开、撂不下、摆不平的事,是嘛事?没人知道。

没人知道的事,人人想知道。

瞧瞧他——整天眉心总像个馄饨那样揪着,脸盘总像块瓦片那样板着,眼珠子像死鱼眼,哪儿也不看,这眼神儿可是学都学不来的。

他到底为嘛腻歪真费猜。就像一根绳子上的死结,谁都想解,没人能解开。

有人说是因为他死了爹妈,光棍一个,闷得慌。有人说是娶不上媳妇,愁得慌。其实都不是。他爹是打江西来的大瓷器商,专卖上品青花瓷,把景德镇成色最好的青花瓷,用车用船弄到天津,再往紫竹林租界里送,还在锅店街上开了一个挺阔气的瓷器店。他家靠瓷器发家发财,一家子人只穿绫罗绸缎,从不穿布衣裳,虽然爹妈一去,家里没主心骨了,瓷器买卖没人做了,店铺也关了门;但现在他还住着一套带前后院的瓦房呢,只要他招亲,谁家有闺女不笑着脸往他家送?他为嘛腻歪?有人说他打小就腻腻歪歪,没高兴过。“腻歪”这外号打小就有。如果天生腻歪,这就没治了。

天津卫人比人厉害,没有没治的事。

陈六原本不是锅店街人,他在西头卖糖炒栗子,栗子炒得又甜又香又鼓又亮又好剥皮又好吃,可是西头的人穷,口袋里只有铜子,锅店街这边的人阔,口袋里全是银子。人跟着钱跑,他就跑到这边摆摊赚钱。谁想到锅店街寸土寸金,划地称王的混混儿多,能在这边插腿立足的全不是一般人。比方陈六,打他在锅店街上露面那天,就没人跟他找过茬,他看上去并不横,为嘛没人敢招惹他?这里边的缘故都在后边的故事里。

一天有几个土棍儿跟他说闲话,说到了腻歪。人们说腻歪,总绕不出这个题目:他腻歪个嘛?

谁料陈六说了一句:“哪天把他那个狗窝烧了,他就不腻歪了。”

那几个土棍儿笑道:“那不就更腻歪了,说不定一头扎进南运河。”

笑话说完就过去。可是一个月后,锅店街忽然着火,冒黑烟,大火苗子窜上天。紧跟着远近水会敲着大锣,唿喇喇全赶来。人们瞪眼一瞧,竟是腻歪家。只见腻歪光着膀子,穿一条睡裤,从家跑出来,浑身黑烟子,像从烟筒眼儿里钻出来的野猫,连蹦带跳,连喊带叫,腻歪很少说话,他是嘛嗓音,谁也没听过。这回听到了,有人说像谦祥益扯布的声音,有人说像夜猫子叫。

据说大火刚起来时,一些小混混趁火打劫,钻进屋里火里,一边喊救火,一边偷东西。珍稀细软准都叫混混儿们掏去了。腻歪从头到尾一直像只黑猴子在他家门口又蹿又跳又喊又叫。可是转天,没一点动静,烧焦的房子冒着缕缕蓝烟儿,却不见腻歪的影子。他在世上孤单一人,无亲无故,能去哪儿?有人说,这一场大火叫腻歪活到头了,准扎河了。

有人把这话说给卖糖炒栗子的陈六。陈六却说:“又不是三九天,河里没盖盖儿,谁想跳谁跳。他要是想活就死不了。说不定这场火救了他呢。”

陈六的话没头没脑,没人当事。只有一个小混混儿听出点东西。究竟这场火来得蹊跷,前几天说闲话时,陈六刚提过把腻歪的“狗窝”烧了,就真烧了。烧这把火能是谁呢?为嘛烧他家?想趁火打劫?

半年后,有人说看见腻歪在租界那边的码头上扛活。这话没人信,他平常连买两西瓜都雇人抱回家,肩膀子哪放得上东西?

自从这个谎信过去,再没腻歪的消息。

四年后,瑞蚨祥斜对面那个药店叫洋药顶的干不下去了,关门歇业,铺面挂牌转租。没几天,一个干净利索的中年人把这店面接了。这次开的是瓷器店,专门营销景德镇的青花瓷。这店一开张就像模像样:青花瓷青花瓶青花罐青花缸青花碟子青花碗,从里边货架一直排到当街;一对一人高、画满刀马人儿的青花大瓶,像门神似的,一左一右守在大门两边。这铺子只三个人,一个掌柜两伙计。掌柜的姓杨,名光正。人说是江西人,口音却带点天津的腔调。他一身短打,更像个伙计的领头。人勤手勤,和伙计一起里里外外,很快就把买卖干得热乎起来,连紫竹林的洋人也跑来买货。这叫人们想起当年腻歪他爹那个瓷器店。

有个脑筋转得快的人忽然说:“腻歪他爹姓杨,他也姓杨,他爹不是江西人吗?这人是不是前几年一把大火烧跑了的腻歪?”

他叫杨光正。可是这里的人们只知道腻歪那个外号,谁也不知腻歪的大名。

再说猜归猜,看模样却半点看不出来他是腻歪。瞧他眉清目朗,哪有腻歪眉头上揪着的那个大疙瘩?再看他这张脸多活分,整天挂着笑,腻歪那脸——总像别人欠他五吊八吊钱。

怎么看,他都不是腻歪;可怎么想,他都和腻歪连着一点什么。

于是小混混们想出一些坏招,打算探个究竟。陈六知道了,就把炒糖栗子的炉子搬到杨家瓷器店的对面。还放出话来:“谁敢欺侮人家老实人,叫我看看。”

这一来便相安无事了。

一天,一个小混混与陈六扯闲话时说道:“我不管这人到底是不是腻歪。只想知道有的人为嘛好好的总腻歪呢?”

陈六明白这小混混套他的话,他笑道:“那你这就不明白了,人的腻歪都是不愁日子不愁钱——闲出来的。穷了犯愁,富了才会腻歪。”

(摘编自自冯骥才《俗世奇人》)

文本二: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摘编自冯骥才《俗世奇人·序》)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三段塑造腻歪这个人物形象时用到了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同时这三段在结构上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人们猜测杨光正是腻歪,是因为二者有很多联系,比如:两家都专卖景德镇的青花瓷,且瓷器都受到紫竹林洋人的青睐等。

C.陈六是小说的线索人物,靠劳动谋生,有一种敢说敢做、仗义安良的侠义之气,在小说中起到了推进情节发展作用。

D.“解不开、撂不下、摆不平的事”,语言短小精粹,节奏感强,一气呵成,类似相声的“贯口”,文中多处用到此类语句。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沫若说:“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冯骥才的`《腻歪》就是从民间听来,通过文学加工成为了经典。

B.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都是短篇小说集,写的都是市井传闻的小人物,讲的都是奇闻异事。

C.小说发生的地点是解放前的天津卫,主要通过人物带有浓重天津味儿的语言来体现,比如:“为嘛烧他家”“他腻歪个嘛”。

D.小说对杨光正是不是腻歪这个人,采取了模糊化处理,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小说《边城》的结尾异曲同工。

8.人们为什么不理解腻歪的“腻歪”性格?他的这种性格是怎样形成的?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阅读训练答案 篇7

含羞草

1.张开 绽放 高大 弯 细 重

2.样子 有趣 花和果实

3.高度 茎 分枝 叶柄 叶子 像小树 ①

4.② ④

5.①含羞草开出了花朵。 ②花谢了。

大王莲

1.略

2.mú sì zài shì diàn xùn

3.花 叶子 果实 数字

4.② ④

5.王莲的花头一天晚上开的是白色,第二天傍晚重新开放时是淡红或深红的。

6.①

7.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北京和广州都栽种了王莲。北京要安排暖房给王莲居住,因为王莲是一种热带植物,而北京的春秋冬季的温度是不适应王莲生长的。

四年级阅读主题:先贤故事

推敲

1.①月光明亮,洁白。②反复思考,揣摩。

2.《题李凝幽居》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推 敲

3.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骑在驴子身上比比画画。

4.因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自己是一个懂礼貌的人,再说,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所以韩愈说“还是用敲好”。

5.他为斟酌诗里“推”和“敲”二字,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惹得街上行人都觉得好笑,并且竟然闯进了当官的韩愈的仪仗队,受到差人的训斥。

“笔记迷”——果戈理

1.liǎo mù

2.①嗜好②邀请③弥补

3.这篇文章是抓住了果戈理爱记笔记的特点写的。

4.因为笔记本里记载着他读过的警句和心得、听到的奇闻轶事、看到的乡俗和人情。他写小说,常得益于笔记。笔记弥补了他创作时的缺陷。

5.应该用赞叹的口气来读。

五年级阅读主题:生活启示

古井

1.绝 相 意 陶 发 启

2.①60岁(10岁为一旬)

②占地非常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③井水 古井 比喻

④身体极单薄 夸张

3.全文共7小节。第1节为第1段,第2节为第2段,第3、4、5节为第3段,第6、7节为第4段。

4.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边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5.我认为应该做一个“对人们无所求,却无私地向人们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人。

冰雪

1.不是 而是 哪怕或只是 就

2.渗透 侵蚀 崩溃

3.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大。从上文中的“膨胀”一词可以看出来。

4.看起来不起眼的小问题,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六年级阅读主题:艺术表现

1.踏花归来马蹄香

2.人们在春天骑马赏花,游玩后,由于踏着了飘落在地上的花瓣儿,使马蹄也变香了。

3.这匹马刚从满地落花的地方踏过,马蹄上沾有香气。

4.B

我和妈妈比语言

1. : 。 ,

2.第1节。末尾1节各为1段,中间部分为第2段。

第1段:妈妈是只读到二年级的农村妇女,“我”自以为语言一定比妈妈好。

第2段:好几次,“我”觉得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的话说得好,可妈妈一说总比“我”生动、形象、风趣得多,使“我”自愧不如。

第3段:老师告诉“我”,农民的语言是来自生活的口语,最有活力、最简洁。

3.三次在特定的环境中和妈妈比语言的内容是详写的,介绍自己和妈妈的文化程度、写老师告诉我道理等内容是略写的。

4.①“嗯,一个个昂头翘首。”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

②“这个人啊,懒得成神了。他可以坐在牌桌上打个通宵,可是要他洗锅抹碗呀,你就是用锥子戳他的屁股,他都不动一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珍惜阅读》阅读答案 篇8

在阅读中成长

有人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泛滥过剩的时代,有人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文化垃圾遍地的时代,也有人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电子媒介充斥的时代……身处这样的时代,静下心来阅读似乎已成为一种奢侈,难怪有人会把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归为冶金类书籍,把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归为词语类书籍。

2月27日下午,总理在线与网友交流时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阅读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国家的兴旺,这给我们的阅读留下深邃的思考。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本刊推出阅读专题,特意约请作家、教师、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意在引导学生们重视阅读,学会阅读,在阅读中成长。

什么叫好书?总理说:“好书是那些能够给人以感染和力量的书,让人了解大学问家的思想和风范的书,特别是那些震撼人的灵魂的书,激发人的斗志的书。”希望莘莘学子能在课余多读书,读好书,如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洪波所说:延伸伟大,珍惜阅读。

杨 洋

读近来一些颇为走俏的小说,得一体会:阅读快感很多,阅读记忆很少。此语一出,居然得到大评论家雷达的认可,被他认真地引用过。

也许我无意中说出了当前的一种文学现象,这是进入21世纪和网络时代的文学所面临的尴尬之一,也是文学作品批量生产、定量制作的结果。我读到许多小说,文通字顺,俏皮风趣,能让你一口气顺畅地读完:用时髦话说是“养眼”,但一两天过后再回忆,居然记不得其中的人物,记不起其中的细节,有的连篇名都忘了。

好的小说当然不是这样的。

年轻时读过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的《盲厨师》,莫扎特为盲厨师弹琴的细节让人感动:音乐居然让垂死的盲厨师回到青春岁月!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更难忘记小保尔往烤炉中的面包上撒烟丝的顽劣。读童话《吹牛大王历险记》,为敏豪生伯爵夸张而大胆的历险故事所吸引,他用樱桃核当子弹射击一头公鹿,结果第二年这头鹿的脑门上长出一棵樱桃树,上面居然结着美味的樱桃!

想象力的超拔让人入迷。

对生活场景细致入微的描摹,如茨威格对一个赌博女人的手部的描写,同样让人佩服。

向自己的作品中倾注真诚的感情,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作家的主观倾向,像契诃夫和欧·亨利的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给人的阅读记忆永远是鲜明而又生动的,这就是艺术大师与一般匠人的区别。

做一名职业阅读者,拥有开心阅读的时刻是难得的享受,阅读时的会心一笑更是一种境界。佛陀讲经时天花乱坠,他同时又可以拈花一笑,可见花是一种期盼、一种象征,也是一种感悟和领悟的层次。一旦成为书,似乎每一页都具有挑战和冒险的意蕴,最起码你一旦拿起书,你把此时此刻的生命就交付给了它,它或许占有你生命中的片刻,或许占有半天或一夜,你的精神是凝注的,你的心灵是敞开的,你进入书或者书进入你,其实都一样,如果运气好的话,一本好书占有你的生命将漫长无比。列宁临逝世前让他的夫人朗读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这本书伴列宁走完生命之旅。几年前我有幸出访俄罗斯,在红场的列宁墓专程拜谒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在进入列宁墓中的刹那,我看到列宁沉睡的、宁静的面庞,猛然想起了《热爱生命》这本书,想起了文风强悍的杰克·伦敦给予geming导师临终前的慰藉,奇怪的意识流,但绝对真切。

一生中不知道要阅读多少书,就像你不知道要吃多少顿饭一样,也许有大概的统计,尤其一日三餐九碗饭,以人生七十古来稀为基数,是能够计算出来的。但书就不同了,有的书让你终身阅读而常读常新,有的书则一带而过,如过眼烟云。所以,能时常拥有开心阅读的机会的确是一种幸运,说幸福也成。

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阅读则延伸和拓展了这份伟大。所以我说:珍惜阅读。

高洪波简介

小阅读的答案就在文中 篇9

小阅读相对大阅读而言,还是较容易得分的,特别是客观题更容易得分。甚至可以说答案就在文本中。也许你会问:哪个阅读题的答案不在文本中呢?是的,答案都在文本中,但很少像小阅读客观题那样,在很多情况下它的答案就直接体现在文本中,不像其他类阅读还要展开比较、探究、联系实际作答等。当然也不可小看这些A、B、C、D选项,稍有不慎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明白考试要求而知此知彼

所谓重要词语是指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且在理解上又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如关键性的概念性的名词、指代性词语等。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需要:

审好题干:题目究竟要求我们选什么;

选定区域:此题针对文本何处设疑;

理解含义:结合文本理解,根据语境推断;

比照分析:选项的转述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是否符合文本的本意。

要知道,小阅读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是要求掌握它们在某专业中的规范性定义,而是要求从语文的角度,对它们做出恰当的理解。因此一些在乎选文类别的同学,大可放心。要知道我们进行的是语文考试。即使选文内容,你从来没有涉及过,也没有关系,把握好语文的方法,即可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句子,像内涵丰富的句子、结构复杂且对文章有影响的句子,以及诸如文眼句、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在阅读中,迅速而有效地找出重要句子,既可以全面而准确地理解文章,又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搞清句子本身的构成特征,还要明白此句和相关句子的关系。

其实,在分析此类句子中,我们完全可以先找主干,再找出句子重心,弄清句子管辖区域,最后理清句子的邻里关系:上下句的、甚至是全篇的。其实在实际篇章中,很多句子的含义以及题目的设计点就落在某个关键词上,因此明白了此关键词,就可明白此句的基本意思,有针对性作答。在阅读时还要注意像:正在、已经、可能、将、这些、有些、主要、如果、但是、因此等词语,阅读中,最好对此类词语加以勾画,做出记号,便于阅读。

要筛选哪些信息呢?如文章的基本概念和作者在文中要介绍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等。这类信息一般都在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和过渡句中。我们还可以借助文体特点、标题含义、写作背景、材料特点、文章思路等加以信息捕捉。在筛选中特别要重视题干和题肢等语句的转述。这样再把文章中本质的东西联系起来概括起来,即可整合出正确答案。

作者一般会在文中以直露式或委婉式表达自己观点。对很多考生来说,作者直露式表达,可以通过标题、中心句、反复性语句、总结句等得知。而对于委婉式表达的,就要结合内容的象征意、修辞格的运用、联想和想象以及写作背景了。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难度较大,有的省份(如安徽省)已经取消此类考题。如何推断呢?注意关键语句、分清事物联系(条件、因果和假设等关系)都是很好的方法。在做题中,一方面要从内容上加以推断,另一方面要善用排除法。

2.知晓出题人于何处设疑从容应答

分析2010年的18套语文试卷,不难发现,很多题选项就是直接截取原文中的某一句话。因此只要我们在文本中找出这一句话,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考试时间充裕,在做完试卷后,第一应该检查的就是小阅读。因为小阅读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不是考语文能力,而是考细心与否。也就是说只要你细心,再稍加思考,就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更何况,如果你真的拿不准,你完全可以把题带入文本中一一对应。但在小阅读之外,如有拿不准的选择,我们还是相信第一印象较好。这也是考场上的小技巧。

从2010年18套试卷看,小阅读选科技文的只有全国Ⅰ卷、重庆卷、湖北卷。而且重庆卷、湖北卷的选文还不能说是纯粹的科技文。其他均为社科类文章,在表达方式上多以论述为主。此类文章一大好处就是避开了一些考生的科技知识盲点,能够让所有考生都会知道一点,从而在心理上得到平衡和安慰。在论述类文章阅读中,我们更易判断出哪些题肢是直接截取文本的。以重庆卷为例:5、6、7三题,基本都可在文本中直接找出答案。第5题是对“枝蔓状城市”的理解。A项和第一段相应,C项和第二段相应,D项和第三段相应。而对于应选项B,只要找到文本中“市区再也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这句话,即可判断B项是“不准确”项。同理6、7两题也可直接在文本中找到依据。

当然,像这样容易判断的也不是常见,大多数还是需要动一番脑筋的。我们拿到一篇文章,略读完文章后,要结合题目的要求,快速搜寻并确定选项在全文中相对应的大致范围,然后再做合理推断。综合18份试卷,我们可以总结出出题人设疑处主要有:

(1)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

此类判断较容易,也基本上在原文中找。要注意的是有些选项符合常理,本身内容也正确,但是却与原文无据。我们不可被其迷惑。做题时,我们要牢牢抓住原文做出判断,不可仅仅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而主观臆断。

(2)偷梁换柱或偷换概念

这主要是概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重要词语和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上。

(3)丢失条件或强加条件

说明类和论述类文章都追求准确性,因此在得出结论时,往往都设置了一个前提。出题人也常常就在此做文章,故意将前提丢失,直接得出结论。相反,如果原文没有条件,而题肢中却出现了某个条件,那么就为强加条件了。

(4)强加因果

此类包括多项原因与单项原因、因果倒置等陷阱。考生稍不注意,就会掉进去。

(5)范围适当

此类包括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及范围大小、程度高低、数量多少等。有的故意把范围扩大,有的却缩小,当然有的甚至换了范围。

(6)断章取义

此类陷阱出现的频率最高,那些平时读书喜欢想当然的考生尤其要多加注意。有些内容,从某一小范围看是正确的,但是一旦放到全文的大范围,显然就出错了。

(7)关系失当

由于现在考生在逻辑知识上的缺乏,不要说什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三段论什么的,甚至连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让步关系、递进关系等也是难以分清。

(8)夸大其词甚至绝对化

这类设疑往往是在说到某项科技、某种功能、某种创新等时,利用学生盲目崇拜的心理,故意夸大其词。

(9)或然与必然

此类设疑还可以包括未然与已然等。如在湖北卷第7题,C、D两项因为或略了作者的猜想,把“或然”变成了“必然”而不符合文意从而不该选。

【作者简介】

洪丰乔,高级教师,执教于安徽省舒城县龙河中学,发表文章多篇,在教育教学教研中和文学竞赛中多次获奖。

《生命没有标准答案》阅读答案 篇10

C. 要让人生真正开花结果,我们最需要的是敢于与众不同的勇气。

6.列举幼儿园的案例故事,引出对“成长的独特性”的议论(或者引出对“成长需要独特空间” 的议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只写出引出议论话题,得1分;写出趣味性,得1分)

7.“原创”指的是“独一无二”、“有独特性”、“与众不同”、“单独的个体”,“赝品”指的是“个性被压抑后,成立整齐划一的人”、“成为一个模子的人”“失去独特性的人”。(只写一个词语2分,每个词语含义写出一种理解即可)

8.示例1:引用“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俗语,通俗生动地写出我们要求整齐划一的文化心理;“容忍、认可、欣赏和培育”四个词语,语意层层递进,表现出语言的准确严密。

示例2:“合理”一词对“叛逆”一词进行限定,表明不是所有的叛逆都是成长所必需的,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又将“合理的叛逆”比作“小鸟试翅”,生动形象地写出成长过程中需要有勇气去锻炼自己,活出真实的自己。(抓住“严密”的特点,进行分析,得2分;抓住“生动” 的特点,进行分析,得2分。)

9.(4分)

选A,言之有理,得2分。

选B,得2分;分析言之有理,得2分。

熬鹰阅读及阅读答案 篇11

①大别山绵延数百里,到孙铺镇杏山时,一派莽莽苍苍。林深叶茂,遮天蔽日;鹞鹰盘桓,兔走狐奔,把古老神秘的杏山衬托得无限生机。仓爷是生活在杏山脚下的一个老猎户,也是方圆百里唯一的熬鹰能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仓爷的腿脚已不再灵便了。提一杆--,为追撵一只兔子或是狐狸,穿梭在丛林里疾走如飞,已是遥远的事情了,却成为他永久的回忆。

②仓爷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守在家里熬鹰。熬鹰是一件颇为苦累的活计,几天几夜,人与鹰就那么对峙着,不吃不喝不眠,直至一方最终败下阵来,才宣告熬鹰的结束。一场活儿下来,开始还桀骜不驯、斗志昂扬的鹰,这会儿羽毛凌乱,蔫头耷脑;熬鹰的人,也眼布血丝,形容憔悴,走路不稳,几天都缓不过劲儿来。

③仓爷七十三岁这年,在杏山上又逮住了一只鹰。这只鹰,个头虽不大,但野性十足,自仓爷逮住它的一刻起,就没有消停过。在笼子里上蹿下跳,左冲右突,扑腾挣扎,试图逃离笼子的束缚。仓爷递给它水和羊肉,它睬都不睬,扇着翅膀,带起很大的风,将仓爷手中的碟子都打翻在地。几天过去了,这只鹰的野性丝毫无减,仓爷伸手探进笼子,想摸摸它的羽毛,猛不防被它铁钩一样尖利的喙,拉下一道深深的口子,顿时流血不止。仓爷在心里说,自己真正碰上了强劲的对手啦!

④熬鹰是从这天夜晚开始的。仓爷用一条铁链子,将鹰拴在一根悬挂的横梁上,横梁摇摇晃晃,鹰就在上面不断地来回扑腾。仓爷说,横梁晃动,让鹰在上面不停地运动,可以锻炼掉身上多余的脂肪,更利于以后捕猎。

⑤仓爷手持一根棍子,守候在鹰的面前。熬鹰的日子里,是不给鹰任何吃食的,包括一滴水的饮用。仓爷也是不吃不喝,一直陪着鹰熬下来。仓爷时刻观察鹰的一切。那鹰,精力充沛,斗志昂扬,没有丝毫就范的意思。它紧紧抓住来回晃悠的横梁,用铁钩一样尖利的喙,不断啄击腿上的铁链子,每啄击一下,喙与链子都会发出金属撞击般的声音,异常刺耳。鹰似乎已意识到,它的自由,是与这根铁链子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啄断腿上的链子,才能重回蓝天,自由翱翔。鹰执著地啄击着,每啄击一下,都像啄击在仓爷的心上,让他担心鹰随时都会啄断链子,摆脱束缚,一冲九霄。仓爷还看到,由于不断啄击,力度太大,血已从鹰的嘴和鼻孔里流出,结成了黑色的痂。

⑥后来,鹰在横梁上停止了无谓的挣扎,开始拿眼睛盯屋里的一切,扫视了一圈,最终将眼睛经留在仓爷的脸上,如豆一样金黄色的鹰眼里,闪烁着深深的仇意,隐隐还有一丝迷茫。仓爷感到,鹰的眼睛在与他碰撞的瞬间,似乎要啄透他的五脏六腑,洞穿他的一切。熬鹰几十年了,仓爷从没有发现有哪只鹰是这么用眼神看人,仓爷的身子不由震颤了一下。

⑦仓爷感到自己明显地胆怯了,仿佛做了亏心事似的,赶紧低下了头。仓爷想,是自己老了吗?不!即使是年龄的原因,自己也要坚持把这只鹰熬下来。仓爷自从逮住这只鹰后,就喜欢上了它,他决定熬完这只鹰后,就“金盆洗手”,给自己的熬鹰生涯圆满地画上句号。他不相信,自己熬了几十年的鹰,如今却要败在最后一只鹰面前!

⑧仓爷很快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态,又勇敢地迎上鹰的目光,和它对视起来。仓爷和鹰,就这么一直久久地对视着。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那鹰终于架不住仓爷的目光,困意袭来,几欲闭上眼睛。仓爷清楚,这是到了熬鹰的关键时刻。那鹰每次耷拉上眼皮,仓爷都用手中的棍子拨弄它,让它始终无法闭上眼睛。仓爷这次看到鹰的身子开始颤栗了,眼里流露出乞怜的神色。仓爷伸手抚摸鹰的头时,鹰不再挣扎,没有了先前的凶悍,一动不动,任凭仓爷的手顺着它的头滑下,一直抚摸到它的脊背。金色的眼睛里,透出温和柔顺的光。仓爷知道这是熬鹰成功了。在一阵欣喜中,连日来紧绷的神经。突然放松下来,让他有一种虚脱般的感觉。正待仓爷转身欲拿羊肉喂鹰时,扑通一声,重重地摔倒在地……

⑨也许,七十三是个坎儿,仓爷熬败了鹰,最终没有熬过自己。那鹰,每天盘桓在仓爷的坟头,长唳着,不忍离去。没有人知道,一只被驯顺了的鹰,一旦离开了人,该怎样生活。

(选自《小小说选刊》)

14.第一段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15.小说主人公仓爷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6.怎么理解标题“熬鹰”的含义?(6分)

17.文章最后写道:“没有人知道,一只被驯顺了的鹰,一旦离开了人,该怎样生活。”请结合全文,分析、评价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6分)

14.①描写大山苍莽、充满生机的景象,为仓爷和鹰提供了一个生长环境和背景。②突出形象,有如此雄峻的大山,才会有如此桀骜不驯的鹰和坚韧意志的仓爷。③引出下文仓爷驯鹰的情节。

15.仓爷是一个坚韧顽强、经验丰富的熬鹰能手。

几天几夜不吃不喝,最终熬败了鹰,表现出坚韧顽强。

“金色的眼睛里,透出温和柔顺的光。仓爷知道这是熬鹰成功了”表现了仓爷熬鹰的丰富经验。

16.①熬鹰,就是磨掉鹰的野性,最终听从主人的使唤。②熬鹰也是熬人,是人和鹰的精神和意志的真正较量。③熬鹰其实是对生灵的戕害。

17.观点:①被驯服了的鹰最终会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②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造生灵,恰是对生灵的破坏和戕害。

《承诺》阅读答案 篇12

2.D

3.C

4.D

5.B

6.B

7.D

8.B

9.A

10.B

11.D。解析:北宋官修四大类书,即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太平御览》、史学类书《册府元龟》、文学类书《文苑英华》和小说类书《太平广记》。它们都是在北宋初期纂修而成的。《佩文韵府》是清代康熙年间官修大型类书——词藻典故辞典,专供文人作诗时选取词藻和寻找典故,以便押韵对句之用的工具书,由张玉书、陈廷敬、李光地等七十六人奉敕编撰。

12.C

13.B

14.B。解析: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229~252年在位。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孙权自刘备手中夺得荆州,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15.C

16.C。解析: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为宋朝四大书院。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创办。白鹿洞书院原为唐朝人李渤(人称白鹿先生),李涉兄弟的隐居处,后李渤将此处改建,号为白鹿洞,后人在此办“庐山国学”,朱熹,王阳明等人曾在此讲学。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嵩阳观,五代时进士庞士曾在此聚德讲学,宋仁宗赐名嵩阳书院。集贤书院,中国古代收藏,校理典籍的官署,又名集贤殿书院。

17.C

18.A

19.B。解析: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草、行书。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20.A。解析:西汉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减轻人民负担,减轻刑罚,推崇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使得国力大大增强。

21.B。解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即是月亮黄昏已经升起来了,那就应该是满月了。满月的特点是与太阳此升彼落,出现在黄昏,消失在清晨!既然是满月了,那就是在農历的十五或是十六。

22.C。解析:天干地支产生于汉代,它以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而不是以农历的正月初一。

23.C。解析:《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有“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的记载,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24.D。解析:扁鹊为春秋战国时代名医,孙思邈为隋唐时代著名医师、道士,李时珍为明代医药学家,张仲景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

25.C

26.A。解析:四川是中国蚕桑产区,历史上这里是蜀锦的主要产地与集散中心。蜀锦在东汉已负盛名,古人利用流经成都的流江濯锦,濯后之锦色泽鲜丽;又因濯锦者沿江不绝,致使江水呈现五光十色,艳丽似锦,故称锦城。蜀汉时设管织锦之官,驻地称锦官城,由此可知锦城或锦官城之称皆由蜀锦而得名。

27.B

28.B。解析:饴糖。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黏。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饧黏住,免生是非。

29.B

30.B。解析:写作技巧纯熟,文思敏捷。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改动、修改的意思。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31.D

32.C

33.B

34.C

35.B

36.A

37.B

38.C

39.B

40.B

41.C

42.C

43.B

44.B。解析:“一衣带水”是指水道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比喻只隔一水,极其邻近。语出《南史·陈本纪下》:“隋文帝谓仆射高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南朝末年,陈国在长江以南,隋文帝杨坚住在长江以北。那时候,隋文帝杨坚正在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由于江水浩浩荡荡,杨坚的军队不能过河到江南。因此无法攻打陈国。但是,隋文帝并不因此感到气馁,他望着江南,果断地说:“我是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一样的江水,就阻挡我不去解救他们吗?”因此,杨坚下令造船,最后消灭了陈国,统一了全国。

45.B

46.D。解析:解析:元曲,元代的曲,又被称作“乐府”、“北乐府”、“新乐府”,包括剧曲和散曲。由于剧曲并不具有独立性,它需与宾白、舞台表演以及用代言体表现人物故事,才能构成完整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看作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叫元杂剧。元曲中元杂剧成就远高于散曲。

47.D

48.A。解析:净行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49.C。解析:元杂剧《赵氏孤儿》被法国著名文学家伏尔泰于1775年翻译成《中国孤儿》,在欧洲产生了一定影响。王国维评价:“(《赵氏孤儿》)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也。”此外,英国剧作家威廉赫察特还将其改编为《中国孤儿》。

上一篇:教师任职期满个人总结下一篇:八年级班主任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