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新时文阅读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最新时文阅读(精选4篇)

高考最新时文阅读 篇1

1.以有愧求无愧(人民论坛)

2.国家公祭日,构筑民族记忆共同体(评论员观察)

3.新时代是“大”时代:还要办成更多更大的事——新时代,我们的好时代 4.新时代是“正”时代:要留清气满人间 5.新时代是“聚”时代:最大同心圆会有多大 6.新时代是“跨”时代:如何见证千年梦想百年夙愿 7.新时代是“赢”时代:赢取最有价值的人生 8.每个梦想都可以开花(暖闻热评)9.大学精神如何滋养公共生活(微议录)10.“不务正业”是浪费生命吗?(微议录)

1.以有愧求无愧(人民论坛)

李慧勇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问心无愧是君子操守。然而,唐朝诗人白居易做官时,看到农民生活艰辛而自己“吏禄三百石”,不禁“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这体现的是古代贤达为官从政的境界。

对于优秀的共产党人来说,常怀“有愧于民”之心,则彰显的是对人民的敬畏之心与强烈的责任意识。1973年,周恩来回到阔别20多年的延安。看到群众缺衣少食,他十分自责:解放都这么久了,乡亲们的生活还这么苦,是我这个共和国总理没当好,我对不起乡亲们。焦裕禄面对灾民扶老携幼外出逃荒,心情沉重,为不能带领大家战胜灾荒而感到羞耻、心痛。对百姓怀有愧疚之心,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具体事情做得不够多、不够好,而是因为他们始终把群众忧乐挂在心头,总是希望为百姓做得更多、更好。这份愧疚感的背后,照见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也警示后来者有所作为、造福一方。

从这种意义上讲,正是对群众的亏欠感,时刻提醒我们不能与老百姓走远。无论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敏感心绪,还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日夜操劳,那些常怀愧疚之心的党员干部,正是因为经常惦记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才会多了一些“没做好”的忧虑,多了一份“再出发”的决心。今天,我们要体察群众疾苦,给百姓办些实事,心中就不能不常怀一份愧疚感。

也应当看到,少数干部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手握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而庸碌无为,却全然没有一丝愧疚感、负罪感。有的人是非面前不表态、矛盾面前不敢为、风险面前不愿闯、出现问题不担当,甘做“太平官”“糊涂官”“逍遥官”,令党员干部群体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蒙尘。“夫使居高位者而常存愧不称职之心,则其过必鲜”。常以“有愧于民”来鞭策自己,内心“警钟长鸣”,才能防微杜渐、永不懈怠。以公仆之心鞠躬尽瘁,以赤子之心担当为民,就会深深懂得:权力是为百姓服务的责任,而不是享受;职位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岗位,而不是待遇。所谓“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正是这个道理。以有愧之心求无愧之境,以忘我工作成就无悔事业,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从牛玉儒“工作一分钟、创业六十秒”,到沈浩“为了小岗村发展,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再到焦裕禄“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那些铮铮誓言、雷霆行动的背后,本质上是无悔、实干与担当。可以说,愧疚之心映照着为官的境界,丈量着做人的品格,也能为开拓进取、苦干实干提供精神动力。从有愧出发、求无愧结果,这中间也许会经历磨难,也许会面对坎坷,但唯有实实在在地点滴付出,方能以实绩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从而赢得群众的信任。

常怀亲民之心,常励进取之志,常存敬畏之念,常怀忧患之思。诚如斯,则终能抵达无愧于心的精神殿堂。

2.国家公祭日,构筑民族记忆共同体(评论员观察)

李 斌

南京大屠杀惨案80周年之际,最年长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管光镜与世长辞。消息传来,令人哀痛。截至目前,记录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在世者已不足百人。面对时间的无情冲刷,我们如何在回望中找寻启迪,又该如何安放那段难以抚平的伤痛记忆?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幕。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让30多万生灵惨遭杀戮。有历史学家估算,如果把南京死难者的手连接起来,可以从南京一直拉到杭州,足有320多公里长。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遇难者名单墙上又增刻20个名字,总计达到10635名。更多罹难者,只有累累白骨空对江风。这一段沉痛历史,从来不只是历史学家的历史,而是每个中国人的历史。汇集爱国情感的力量,构筑民族记忆共同体,国殇民难才不会重演,复兴意志才更加强劲。

悲痛会随时间久远而湮没,但历史的启示不会。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恰如振聋发聩的警钟,提醒人们,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在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仪式上,最高领导人强调:“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在南京大屠杀惨案80周年这个举国悲痛的日子,我们尤需记取历史的启示,凝聚起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家力量和人类共识。

第一层启示,正义不被扭曲,和平才有可能。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在历史问题上倒行逆施,掩耳盗铃美化侵略战争,于人于己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度尽劫波的中国人民有足够的胸襟接纳一个曾经给自己带来深重灾难的国家,但也有清晰的底线对待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罪恶和当下余孽。举行国家公祭,正是为了守护不能忘却的记忆、捍卫不容否认的真相,用国家之力为历史正义撑腰,为和平发展护航。

第二层启示,国力更加强盛,和平才有保障。从甲午惨败到南京之殇,从慰安妇制度到细菌战试验,惨痛的历史辙印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强盛的国家,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人民只能遭殃。国家公祭日是一次回溯苦难的历史反思,更是一次矢志复兴的精神检阅,回放着昨日的屈辱和苦难,也凝聚着此刻的责任与使命,更召唤着未来的太平与安康。正直之士感言:“吾辈当自强,方使国不受他人之侮”。传承家国情怀,进而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只有国家强大起来,永久和平才会成为愈发切近的希望。

第三层启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才能永续。“我们记得!”有中国记者在纽约街采,提问是否记得南京大屠杀惨案,许多外国人给出了肯定回答。历史总会前进,正义不会独行。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捷克总统泽曼专程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通过“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出于捍卫国际公理正义,出于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加入到捍卫南京大屠杀惨案历史记忆的队伍中来。国际社会共同谴责反人类暴行,就是为了建设一个共同繁荣、更加安全的世界。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华民族,更加热爱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今天的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行进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他们有决心和能力开辟国家的崭新未来,也有信心和意志捍卫人类尊严和历史正义,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新时代是“大”时代:还要办成更多更大的事——新时代,我们的好时代

十九大之后,“新时代”成为理解我们所处历史方位的一个关键词。

“时代”这个词,因为指向超越个人时间的宏大概念,已经让人满怀激荡;而“新时代”,更因为行进的意象,让人对过去、对现在、对未来,有了更为宽广的想象。

前不久,在越南岘港的APEC峰会上,最高领导人发表演讲。领导人入场前5分钟,大部分嘉宾都已经站了起来;30多分钟的演讲,赢得了17次掌声。关注献给谁?掌声献给谁?献给的是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献给的是最高领导人这样一个大国领袖、世界级领导人。

大党大国,大发展大跨越,大历史大贡献,大智慧大格局„„以最高领导人为代表的当代共产党人开创、擘画的新时代,是一个大时代,体现为“办大事、成大事”的发展目标,更展现出“大胸襟、大气魄”的精神气质。

新时代是大时代,是办大事、成大事的时代。看一看现在的中国,想一想未来的中国,真是让人“荡胸生层云”。“一带一路”如双翼扶摇、“千年大计”正拔地而起,京津冀一体化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粤港澳大湾区画出大圆„„更不用说纵横交错的高铁网络、探月探空的航天科技、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超级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轨道交通。每一项,每一个,都可能改变中国、改变历史、改变世界。

今天的中国,在更大的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看见横跨宽阔尼罗河的输电塔成为当地新地标、看见中国产的机车在维也纳古老的建筑间穿行、看见肯尼亚人为能坐上中国援建蒙内铁路上的列车而自豪,每个人都会深信:中国进入了新时代,还会办成更多、更大的事。而这每一件大事,都是我们行走世界的支撑,都是我们坚强自信的底气。

新时代是大时代,是大胸襟、大气魄的时代。中华民族曾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近代以来,“落后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在中共一大会址,最高领导人在中国近代时事漫画《时局图》前,沉吟良久。熊、鹰、犬、蛤蟆盘踞中国版图,“多屈辱啊!多耻辱啊!那时的中国是待宰的肥羊。”那时候,对中国未来的构想,还被视为科幻小说。大胆如梁启超的《新 中国未来记》、碧荷馆主人的《新纪元》、陆士谔的《新中国》,设想的也不过是旧的世界体系下中国反败为胜而已。

今天的中国,以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以13亿人的同心协力,打开了对未来、对世界新的想象空间,恰如外媒所言,“中国在重新定义世界”。这是把握时间的大历史:以复兴伟业为追求,以两个15年为台阶,以重要的时间节点为坐标,最高领导人的“时间观”,既有理想的激情又有务实的冷静。这是放眼世界的大视野: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更美好世界,要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最高领导人的“世界观”,既有恢弘的蓝图又有坚定的笃行。何为其大?如何成其大?答案就在我们心中,我们脚下。

中国人形容大,常用的词是“至大无外”。最大的大,无所不包,一切莫不囊括其中。以大胸襟、大气魄办大事、成大事,从民生的细节到世界的秩序,从深沉的历史到辽远的未来,我们的新时代必将是一个“至大无外”的时代!

4.新时代是“正”时代:要留清气满人间

——新时代,我们的好时代

看到93岁的老所长黄旭华和82岁的老支书黄大发站在人群中,最高领导人握住他们的手一再邀请,请他们坐到自己身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的这一幕,令网友们赞叹“大国领袖,正气凛然”“身教言传,贤德开明”“满满正能量”。新风扑面、正气充盈,正是新时代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新时代,“正”时代之谓也。今天的中国,走的是人间正道,求的是康庄未来;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行的是光辉真理,为的是天下归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让每一位老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道路正、制度正、理论正、文化正、改革正、人心正,托举起焕然一新的党风政风、社风民风,带给人们无比磅礴的信心和力量。

“万物尽秋气,一室难为春。”鸦片战争前夕,藏书家顾沅目睹清王朝的衰朽腐败,预感内忧外患即将到来,遂集录历代忠臣义士诗歌,刊印了二十卷的《乾坤正气集》,以图“革顽懦”“资劝惩”。然而在一个举世浑浊、邪佞横行的时代,少数人的清醒和正派,怎能力挽国运之颓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政治追求,也是中国逆转衰落命运、实现复兴梦想的关键所在。“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新民主主义之路,才是自己惟一的光明前途。”当年,多少民主人士放弃国民党高官厚禄的诱惑赶赴解放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这是历史的回声,也是现实的写照。

我们处身的这个“正”时代,根源于党自身的正气充盈。5年全面从严治党,正气上升、清风扑面。干部感慨党内风气“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党员评价共产党是“腐败分子的克星,全国人民的福星”,百姓对比干部下乡“过去趾高气扬,如今满脸微笑”。党的十九大宣示,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正可谓“草木蔓发”。

我们处身的这个“正”时代,绽放于全社会的正气上扬。美国专家罗伯特·库恩直言:“反腐败行动是中国共产党从历史、国家治理的高度出台的重要决定,这有助于党的建设,也为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好转、商业环境改善提供了支持。”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心与民心的“一次握手”。党内清风正气不断聚集,催化社会风尚的“聚合反应”,激发向慕清廉、弘扬正气的“人心政治”。新时代的中国崇德向上,正可谓“春山可望”。

“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鼙鼓已闻,良将安在?激发新气象新作为,砥砺敢担当的宽肩膀和能成事的真本领,伟大事业呼唤实干家、行动派。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成第一等事业,“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伟大时代呼唤大写人生、快意心胸。“共产党就是代表人类正气的”,舒展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方可不负初心、不负时代。新时代再出发,书写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时代气象,唱响行大道、走正道的“正”时代正气歌,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这一代共产党人,舍我其谁?!

处身一个正气浩荡的新时代,是我们的幸运,我们迈出的每一步也都将是新的历史。正像马克思所畅想的那样,“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5.新时代是“聚”时代:最大同心圆会有多大

——新时代,我们的好时代③

张 凡

有媒体对最高领导人作十九大报告时现场响起的70多次掌声进行分析,发现在谈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号召全体中华儿女共担民族大义时,掌声最为密集。会内掌声阵阵,会外好评如潮,正在于同根同心的文化血脉,在于同声同气的民族情怀。

“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十九大报告中,“团结”是一个高频词,更是把握新时代的一个关键词。“五个时代”所描绘的新时代美好图景,每一个“时代”的背后都蕴含着“画出最大同心圆”的要求,饱蘸了“团结奋斗、勠力同心”的期许。

新时代正是这样的“聚”时代。为着同一个梦想,无论党内党外,无论海内海外,都应聚到一起。这是信念的凝聚,全体中华儿女血浓于水,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让我们“一盘散沙”。这是人心的凝聚,民族复兴的大义,涌动在我们的血脉中,是全体中国人的最大公约数。这是智慧和力量的凝聚,集众智可远虑深谋,聚众力能移山填海,汇聚起全体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我们就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共舟者兴。2017年春节前夕,在村民徐海成家里,最高领导人同村民们一起,一笔一笔地计算一年的收支账,合计来年的脱贫计划。这样的场景,一次次出现在领导人访贫问苦的道路上。“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从铁腕反腐到改革攻坚,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到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5年,以领导人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绘出最大同心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团结一心早已凝铸成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在“将相和,平天下”的历史故事里,在“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的民间智慧里,在“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的先哲教诲中,中华儿女懂得同心共济的珍贵。在长征的血战中,思想上政治上的大团结铸就了红军“新的生命”;在抗日的烽烟中,人民群众构筑起“真正的铜墙铁壁”。汶川大地震,见证“中 华民族大团结的空前伟力”;也门大撤侨,彰显“祖国接你们回家”的深沉情怀。历史一再揭示,团结一心是我们夺取胜利、成就伟大的重要法宝。

新时代的长征开始了。“聚”在新时代,就要让“聚”成为新时代的精神气质,让“聚”成为走好新长征路的力量源泉。如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怎样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新时代破解改革发展难题,需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如何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怎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新时代谋大事成大事,需要我们话往一处说。如何征服新长征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怎样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新时代克服千难万险,需要我们劲往一处使。

“团结一心,顾全大局”,中国共产党书写了长征的“伟大史诗”。进入新时代,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体中华儿女画出最大同心圆,戮力同心干,我们就一定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写好新时代的伟大史诗。

6.新时代是“跨”时代:如何见证千年梦想百年夙愿

——新时代,我们的好时代④

林亦辰

如果要问,最近最火的语言是哪个?答案无疑是汉语。

在故宫宝蕴楼茶叙时,美国总统特朗普现场向领导人夫妇展示外孙女阿拉贝拉用中文演唱歌曲视频。一夜间,这个“小明星”的视频被刷屏。随后,华尔街著名投资家罗杰斯在一个大会上,现场播放了两位女儿朗读中国古诗的视频。标准的发音、饱满的感情,引得国内网友直呼“突然觉得自己才是外国人”。

从英国伦敦的乔治小王子,到越南岘港的普通大三学生,全球兴起的汉语热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在世界上产生了强大的“中国引力”。在谈到为何让女儿学汉语时,罗杰斯这样说道:“因为中文将是他们余生最重要的语言。19世纪是属于英国的,20世纪是属于美国的,但是21世纪将是属于中国的,无论我们愿意与否。”这番话让人生出今夕何夕之慨。

就在19世纪末,《纽约时报》载文称:“大清国是一个既污秽又丑恶的国度,它的存在是一种时代错误。”一百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人以“拯斯民于水火”的大义,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凛然,由苦难而辉煌,从羸弱到富强,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一百多年过去,从“存在是一种时代错误”到“21世纪将是属于中国的”,中华民族完成了一个华丽大转身,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大飞跃。

在梦想的征程上,我们已经完成了一个个传奇般的大跨越,我们还有一个个新的大跨越需要完成。新时代正是这样的“跨”时代,党的十九大决计用3年时间决胜全面小康,再用15年时间完成基本现代化目标,再用15年时间抵达现代化强国的新高度。这每一个时间段,都是一个大跨度。如何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把13亿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一朝实现千年梦想?如何跨越新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提前15年实现原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如何通过“五大文明”的全面提升,开辟人类文明新境界,以现代化强国的成就迎来民族复兴的高光时刻?这每一步的大跨越,都需要付出无比艰辛的努力,检验着我们的意志,见证着我们的决心。机遇不会等着我们,问题也不会等待我们。想躺在功劳簿上睡个觉,想找个地方喘口气、歇歇脚,就会“一篙松劲退千寻”。当年,即便在革命最危险的时刻,孙中山依然坚信,“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在杨浦大桥上望着改革开放大潮激荡下的新上海,兴奋地说道:“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令他激动的,与其说是上海浦东笔直的道路、林立的高楼,毋宁说是中国人民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实干精神。迈步在新时代征程上,或许少了生与死的考验,少了硝烟和烽火的洗礼,但唯有激发那么一种“钉钉子”精神,葆有那么“一股子气呀、劲呀”,才能迈好这个“跨”时代的每一个大跨步。

十九大刚刚结束,便有外媒判断,“若后人提起,2017 将是关键年份”。新时代再出发,开好局、起好步,走好每一程,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葆有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就一定会让文明古国把握住“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让世界见证中华民族的跨越传奇。

7.新时代是“赢”时代:赢取最有价值的人生

——新时代,我们的好时代⑤

吕晓勋

“China Won/中国赢了”——最近美国《时代》周刊封面首次出现两种语言。“中国的发展进步就是世界的发展进步,中国赢了就是世界赢了。”美誉面前,我们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自勉,但一个“赢”字却也道出了我国新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

党的十九大明确宣示了“两个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我们处身的新时代,正是一个为使命而奋斗的“赢”时代:为人民赢得更多幸福,为民族赢得更多尊重,为人类赢得美好未来。生在“赢”时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让“赢”成为人生的底色,是我们奋斗的价值所归。

近日,一位网友发文感慨:“生活在今天的中国,我实在找不到悲观的理由。无论是纵向和本国历史比,还是横向和其他国家比,我对自己生逢时代的运气之好,简直不敢相信。”这样的感言,从一个侧面标识出,过去5年我们的成就之巨、变革之深、变化之大。同时也引人深思,在这个“赢”时代,我们又该怎样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为民族赢得复兴,为人类赢得未来,也为自己赢得人生?

想起今年贯通的兰渝铁路“头号重难点”工程胡麻岭隧道,面对“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岩”的世界性难题,中国铁路建设者们一点一点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他们由此感慨“没有攻不破的山,没有过不去的河!”要为中华民族赢得伟大复兴,我们还需经历一番寒彻骨,还需啃下众多“硬骨头”。唯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为依归,以实现伟大梦想为彼岸,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我们才能战胜前进路上的千难万险,让“拼”成为奋斗的鲜明特色,把“赢”奏响为中华民族的时代旋律。

一位记者回忆,很多老挝朋友直接用汉语发音“一带一路”,“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提出的这个倡议能让老挝从中受益”。这是中国秉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信念的实践写照。党的十九大发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构想与奋斗自觉,是中华文化蕴含的天下情怀的时代光芒。为人类赢得更好未来,这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当中国手机的技术创新让非洲的黑皮肤也能更好享受美拍,当缅甸开发铜矿的中资公司帮当地村民实现当老板跑运输的梦想,每一个人其实都可以为赢得人类未来写好属于自己的章节。

有人说,一个国家的分量,来自于每一个体的“质量”。“现在还有不完美,正激励着我们更加努力;祖国,我们将会一起扛起责任,一往无前,去完成属于我们的使命。”4名“90后”用说唱视频的形式“写”了一封《写给祖国的信》,展现出中国年轻一代的自信与抱负。从行医17年、出诊数万次的乡村医生贺星龙,到挨家挨户为贫困户出主意、想出路的安徽大湾村“带头人”余静,无数有担当、有活力的青年,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敢于投身时代的洪流,为梦想一起使劲,新时代就会焕发出磅礴、壮观的新气象,每个人也都可以赢取最有价值的人生。

一家外国媒体断言:“未来数年,世界将面对一个更加自信的中国。”在这个“赢”时代,找准自己的位置,绽放各自的光芒,我们就不仅创造历史,还将见证历史,在新的起点上续写新的辉煌。

8.每个梦想都可以开花(暖闻热评)

许 诺

【人物】用英语送外卖的小哥毛召木

【事件】近日,“外卖小哥”毛召木再回四川外国语大学,成为该校成人自考本科英语专业学生。此前,他因在送外卖时用英语给顾客发信息而成为励志“网红”。他每天在送完外卖后,利用空余时间背英语单词,立志要读川外的英语专业。在这过程中,他也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和鼓励,川外的一名学生每次领取外卖时都会鼓励他,上海一位名叫Kevin的老师在网络上帮他学习英语。如今被录取后,他很憧憬大学的生活,“想上中央电视台的英语脱口秀节目,我会更加刻苦地学习,要么就不上,要上就要表现得完美!”

【点评】

“你的梦想是什么?”这个看似俗套的问题,被毛召木诠释得颇为精彩。从外卖派送员到大学生,普通劳动者实现了求学求知梦,这不是传奇,却为传奇写下了生动注脚。

有梦想不会被嘲笑,奋斗就能得到最佳的馈赠。“只要努力,全世界都会帮你。”订外卖者的点赞、英语老师的鼓励、陌生教授的辅导„„这些托举之手成就了追梦者。而这样的故事并不罕见,“北大保安”考学深造、“清华厨师”托福考了630分、山西大学的楼管大姐自学4门外语„„人生虽无法复制,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乐趣,并成就了自己。

很多人羡慕,很多人惭愧,更多的人应该从中找到价值。现在,不少人在快节奏中迷失、在安逸中堕落、在享受中沉溺,可能用“丧”来自嘲、用“瘫”来调侃,也蔓延着迷茫和困惑,一 8 旦失去了价值航向和奋斗动力,生活就是“租来的”。毛召木,或许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有小目标和大梦想,这恰是人们不应该缺失的。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平凡的日常、朴素的梦想,在日积月累、日拱一卒中开花结果,用一点一滴的所作所为让梦想成真、触手可及。这与时代紧密相连,也映照着时代的变化与活力,更让每个人在人生出彩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中国梦。由此,我们可以相信,不管是谁、无论在哪里,只要把梦想刻写在奋斗的坐标上,就能点亮自己、光耀时代。

【网言网语】

别人没在大学,都在刻苦努力,我们都应该以他为榜样!

——@方木大神

榜样的力量真是无穷,有目标就去行动好了,回味无穷的过程也是棒棒哒。

——@诚楮

有目标有计划,并为之奋斗,在我看来,他比大部分人都过得幸福。

——@洁西卡

9.大学精神如何滋养公共生活(微议录)

日前,四川一所学院发布公告,征集规划方案,拟将学院打造成3A景区。消息一出,引发热议。教书育人之地,该不该成为游客穿梭的场所?沾染商业气息,会不会偏离大学精神?赞同者与反对者,围绕大学与公共空间的界线等问题,展开交锋。

很多微友的来稿都富有启发,现摘编几篇,以飨读者。

——编

最美的风景是文化底蕴

我所在城市有一所学院,学院面向市民开放,不过,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开放时间选在了晚上和周末。开放时间虽然有限,但沐浴着校园的人文气息,总能令人内心归于宁静。

其实,人们希望在大学领略到的,绝不只是红砖绿瓦、湖光塔影的美丽景色,更是格物致知、明德至善的人文精神。一所大学,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展示学校深厚文化底蕴,不仅能给参观者以精神烛照,也能激发在校师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励他们更好践行大学精神,这本身也是对教育的深化。但若只顾外在景观的塑造,不注重内在文化的培育,则无疑是买椟还珠。

从这个角度看,只要管理跟得上,更美的校区、更开放的校园,并不是不可以,但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学校自身人文精神的培育。毕竟,大学的高度取决于其文化的厚度。相比于急功近利造景区,苦练内功,追求更高的教学水平,打造人文学术高地,才是更好的选择。

——@庄永明

校园开放考验管理水平

开放是不是一定就意味着混乱?开放与其说是对秩序的挑战,毋宁说是管理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就拿前不久成功“申遗”的鼓浪屿来说,在开放的同时,管理者采用了数字化手段,动态调控游客数量,既能让更多游客领略“琴岛”的文化魅力,也能保护小岛不出现“过载”的情况。校园开放,也是如此。包容、开放是大学应有的品格,理应让高校的公共资源更好惠及他人,让高校的文化气息更多地感染公众。从公众的角度而言,每一所大学都是一座“精神灯塔”。因此,开放校园,让人感受“大学之大”,是值得期待的做法。对在校师生来说,校园打造文化景区,美化校内环境,也是一个“利好”。

可以说,只要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有序的开放是值得肯定的。但关键是要做好校园的区域规划,协调好游客参观与学校教学之间的关系,在精细化、信息化上下功夫,把校园管理水平提升上去。

——@李荣灿

拆下“心墙”也要划好底线

有人说,开放校园,是拆“围墙”,更是拆“心墙”。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如今,拆除围墙早已不鲜见,从长沙、西安“拆墙透绿”,到河北正定开放机关单位与社会停车场,不少地方的“围墙”渐渐消失,干群关系也更加融洽。开放大学与拆除围墙有异曲同工之妙,背后透露的恰恰是更加开放的心态。

高校是人文精神的高地,是文化活力的甘泉。但只有开放,才能让人文精神滋养更多的人;也只有开放,才能让高校创新的活力不断、源泉不竭。高校拥有更加开放的心态,不仅对于公众是一件好事,对于自身也是有益的提高。当然,学校不设围墙,并不代表没有规则。最起码的,应当遵守文明的底线。想起前些年,有人在草坪上吃火锅、进行烧烤,在教室图书馆附近大声喧哗,在校园里随意摘花摘果„„类似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公众应该抵制,学校也应设置规则,予以限制。

简言之,既拆“人心之墙”,也划“文明之线”,才能让大学更好地滋养公共空间。

——@韩广平

10.“不务正业”是浪费生命吗?(微议录)

在学校里成立协会,开荒种地,养花种菜做“农夫”„„这段时间,南方一所大学一群学生“不务正业”的行为,在网上引发热议。

有人认为,大学时光那么宝贵,理应花在汲取知识营养、增加实践阅历上,而不是浪费在花花草草上。相反,有人则认为大学生活本该多姿多彩,自由成长,才能让学生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该如何看待这些“不务正业”?“无用之用”在生命中会发挥哪些作用?许多微友的来稿都富有启发,现摘编几篇,以飨读者。

——编者

人生需要“无球跑动”

在足球和篮球运动中,有一种战术叫“无球跑动”。不持球的球员持续跑位,看似无用,却往往能达到“创造进攻空间”的目的。在我看来,大学生养花种菜,也是一种“无球跑动”。它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满足兴趣爱好的同时,也将爱与责任注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本身就意味着成长。

喜欢“鼓捣”科学小发明的爱迪生,“有强烈的多样的趣味”的达尔文,视热爱为“最好的老师”的爱因斯坦„„回望人类历史的璀璨星空,正是诸多“不务正业”,才让这个世界如此多 姿多彩。其实,你读过的每一本书、走过的每一步路,都不会辜负你。那些看似无用的“跑动”,实则在引导人们不断挑战自我、实现目标。

当然,激发更大的潜能,绝不意味着“野蛮成长”。就像“无球跑动”需要教练、队长的指挥,兴趣爱好也需要一定的引导。尤其是青少年,自我节制能力稍弱,容易剑走偏锋。虽说行行出状元,但沉迷于玩电脑、打游戏,甚至被游戏里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价值观所影响,则就无异于买椟还珠了。有时候,听一听“过来人”的建议,“无球跑动”战术能执行得更好。——@严平

少一些功利的追求

上本科时,一位老师曾告诫我们,“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直至如今,这句话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我。

我本科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但我同时也非常热爱主持,甚至从小就梦想可以成为一名主持人。课业之余,我便经常跑到新闻学院,去旁听播音和新闻的专业课,上完课自己还不断地练习找感觉。很多人不解,纷纷问我,一个学工科的为啥去学新闻?学了对以后能有什么帮助?其实,对我而言,并没有那么多为什么,仅仅是爱好使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也得到了一些上台主持的机会。每当在电视里看到自己的身影,听到朋友的夸赞,都会暗自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觉得这一切特别值得。

正如泰戈尔所言:“功利主义的人生就像一把没有刀鞘的刀子,锋利但是不好看。如果生活这盘菜,用这样的刀来切,便是一种让人难以释怀的悲哀”。少一些功利的追求,给生命留点白,看准了,就别放弃,这样的人生会更精彩。——@朱佳凯

在专注中塑造自我

曾读过一个关于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故事。他原是中学教师,但从小生活在乡间,对自然充满兴趣,业余时间便全身心投入到对昆虫的研究中。而这最终让他写下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不朽作品——《昆虫记》。因为兴趣,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专注。法布尔的故事,启示正在于此。

心理学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但在现实中,“自我”常常会被斑驳复杂的生活所遮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志向,也才能释放出那些埋藏于生命深处的巨大能量。而且,“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很多业余爱好,初看或许并不会产生什么价值,但它们往往会在悄无声息中塑造着我们的精神、强健着我们的心灵。

2011高考作文考前必读时文1 篇2

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只有开放包容,才能使国家强大。”更早一点,2月1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春节团拜会上,总理说:“中国人民将以更加理性、自信、包容、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走向未来。”温家宝这番话不长,却对我国国民应有的心态做了全面而又简明的表述。

总理把“理性”放在第一位,这是很有道理的。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变化之大,影响之深远,都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而中国是推动世界变化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崛起是十三亿人在崛起,这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是没有先例的。面对正在崛起的中国,有人高兴,有人沮丧,有人恐惧。我们需要理性地对待上述反应。所谓理性,首先是要认识到出现各种反应是必然的,是一定会发生的,因为变化太大了。第二要冷静。尽管反应中有的包含一定敌意,但是世界再回到上世纪的大搏斗、大厮杀、打世界大战已经不可能了。第三要有平常心。人家赞扬我们,我们不必欣喜若狂,可能有些表扬是言过其实的;人家批评我们,我们也不必太过在意,有些还可以促进我们思考。

自信,就是要有主心骨。要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唯一能够把中国引向繁荣富强的道路。这条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符合中国的国情。

任何国家在综合国力上升的时候,民族自信心都会增强,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在自信心增强的时候,要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原则,不能有丝毫看不起小国、穷国、弱国的表现。

包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点,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孔子在2500年前就提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爆发过宗教战争,就是明证。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2000多个民族,5000多种语言,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的丰富多彩,在本质上是由于文化多样性造成的。所谓包容,就是我们要发扬中华文明的传统,欢迎文明多样性。

开放,是我们的国策。中国是曾经在世界上领先了上千年的国家,但是明成祖之后,中国走向了封闭,致使中国在近代远远落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是深刻的。我国三十多年大发展,开放是关键因素。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必须吸收人类文明创造的各种优秀成果才能不断进步。

理性、自信、包容、开放的国民心态,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中国在现代经历了一个从弱国逐渐强盛起来的过程。存在决定意识,长期的弱国经历,造成了中国国民的弱国心态。我们培养国民理性、自信、开放、包容心态的过程,也是不断克服弱国心态的过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但是,过去90年,中国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际上,我们已经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到了中心。随着中国的进步,中国国民的表现对于中国的外交以及中国在世界上形象的影响越来越大。培养理性、自信、开放、包容的国民心态,是符合中国走到世界舞台中心地位需要的。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就一定能够妥善地处理各种各样的挑战与风险,逐步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人民时评:农民工版《春天里》凭什么

打动人?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在这个寒流不断侵袭的冬日,一对农民工兄弟用嘶哑和苍凉的歌声,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春天”。

29岁的刘刚和44岁的王旭光着膀子在出租屋唱《春天里》的视频,迅速红遍网络。湖南省委书记周强说,“每看一次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学生们为这两位农民工歌手拍的MV,点击已近20万。

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精心的包装,农民工翻唱的《春天里》凭什么打动人心?是“夹杂着啤酒、香烟和雄性荷尔蒙气息”的男人风格,是“涌动的不安和悲壮的歌词”,更是“落魄和艰辛、困境和希望、梦想和坚持”。

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工兄弟,用沧桑的呐喊和“赤裸裸”的青春,触动着人们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经,让我们在感动中反思和追问。

这样追梦,傻不傻?刘刚是退伍军人,到北京后,打过零工,干过小买卖,后来在地下通道唱歌赚钱。王旭在北京打工10年,现在在一家制药厂仓库当复核员,每到周末,到地铁站演唱。像成千上万涌入城市的草根一样,这两位农民工兄弟带着梦想出发,为了梦想奋斗,哪怕凄风冷雨,哪怕路人白眼,哪怕无人问津!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书写着“奋斗改变命运”的精神。

这样执著,值不值?农民工兄弟,不是孤单的个体。在他们身边,还有庞大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宁可蜗居地下室,宁可当“蚁族”和“鼠族”,也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在水泄不通的地铁上被挤成“纸片”,在面试中四处碰壁成为“面霸”,在一次又一次相亲中成为“剩斗士”„„尽管有人逃离“北上广”,但更多的人选择了坚持,在充满诱惑的城市中,在钢筋水泥的“堡垒”中,“顽强地活着”。

我们的未来,是不是梦?有的人成功了,在城市中有了立足之地,可成功后,却很迷茫。更多的人依然寻找成功的方向,不知道自己老了后,能不能有所依?会不会在寒冷的冬日里,黯然地离去„„可是,即使无所依靠,即使悄然离去,依然无怨无悔。可爱又可悲,可怜又可敬,让人感动落泪。

《春天里》,是中国人的心灵之歌,是城市和乡村、梦想和现实的碰撞和交织。缩小城乡差距,消除两极分化,让更多的弱势群体沐浴“春天的阳光”,让勤劳奋斗的人们老有所依„„这就是今日中国人的梦想和现实。

不问傻不傻,不问值不值,只向着梦想,飞快地奔驰。让我们向坚守梦想的人们,投以感佩的目光,祝他们好人好梦,好梦成真!

人民时评:从温总理痛斥恶性食品安全

事件说起 在4月18日公开发表的讲话中,温家宝总理痛斥近年来祸害百姓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指出“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强调要注重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研究,启人深思。

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不止一起,为什么迄今为止不见有收敛迹象,反而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在一篇评论中我曾写道,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社会已经失去了自我净化、自我成长、自我修复的能力。一个企业的错误,没有成为另一个企业的教训。一个职能部门的失职,没有成为另一个职能部门的警钟。一种针对不讲道德不守法度的行为惩处,没有成为另一种行为的道德法度约束。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文明、文化的思想价值理念,失去导引社会前行的力量了,失去把人从野蛮、愚昧、丛林引向文明、高尚、现代的力量了。这里想进一步追问的是,为什么我们的道德文化失去了这个力量呢?

根本原因就在于尊重生命的文化理念没有变成社会的行为准则。在中国文化里,不是没有尊重生命理念的一席之地。问题是,我们一方面没有紧密结合社会实践不断丰富尊重生命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并未让尊重生命的理念广泛地进入社会实践层面。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尊重生命”的文化的涵养濡染,没有对一代代国民的尊重生命教育,就没有尊重生命的国民。正是因为在人们的潜意识中,缺少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才会在懂得“打死我也不会吃这个东西”的情况下,轻易地把有毒有害的东西生产出来给他人吃,对这种侵害他人生命健康的行为才会一再得到不同程度的容忍。

基本原因则在于中国文化的操守防线存在“质量问题”,有的类同于“豆腐渣”。关于道德文化操守的先贤哲语倒是相当的多,比如孟子就曾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并视之为仁、义、礼、智四端,犹人之四体。然而,人们在内心里所构建的操守防线,常常经受不住考验;在社会运行中建树的制度法则,常常面临“目空一切”的挑战。贪官若是,奸商若是,侩民亦如是。只要能赚钱,管它食品有毒有害,管它手段违法犯罪。获利越大,操守防线门阶就越低。社会变动越是深刻,这种操守防线的弃守越是显著。如此一降再降,人即非人若兽。但动物尚且能够在吃过有毒的草后,用生命的代价告诉后来者不可再食之,一些人却屡以有毒有害食品相残同类,这表明,用传统与现代文明理念建树起来的操守防线,在金钱等面前常常不堪一击。

中国文化中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元素,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理由。但如果存在“短板”,也就难以使我们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因此,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文化建设,既应填上“尊重生命”这块“基石”,通过内涵的丰富和理念的普及,使生命的自重、互重成为潜意识;又要打牢操守防线,使“是非感”、“耻感”、“良知”等成为每个人内心里信守的道德法则。如是,我们的文化方能更好地涵养人、启迪人、引领人。人民时评:又见“瘦肉精”,无良商家的道德血液靠啥催生

河南因瘦肉精事件处置15名公职人员 今年全国两会前,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曾说“商家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但在食品领域,一些企业,有的甚至是知名企业、龙头企业,身上显然缺失了道德的血液,比如已经倒掉、消失在公众视野中的“三鹿”。今年的央视“3· 15”晚会上,曝出一个爆炸性的消息:河南不少养殖户在养猪时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瘦肉精”,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吃了“瘦肉精”饲料的“健美猪”,竟然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突破多个监管关口,一路杀向南京等大城市,甚至杀进“双汇”这个全国最大的肉制品生产企业,最终走上百姓餐桌。

对猪的尿检形同虚设、出省界给钱就放行„„暂且不论当地畜牧、动物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失职与渎职,为什么养猪那么多年,企业已经做到如此规模仍然没有产生出道德的血液?为何流淌着的仍然是逐利的血液?

这些年,虽然各级政府花了大气力去整治,但食品、药品领域,问题还是层出不穷,食品安全成为群众意见集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不断降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以为,和人一样,企业也存在着自律与他律的问题。可以说,道德的血液、企业百年基业的追求都是自律层面的;而健全的法治体系、社会监督是他律。企业、经营者会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资本的基本特性,决定了自律的自我束缚永远小于外界他律的桎梏。

其实,西方发达国家在食品、消费品等领域,早期也曾面临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后来,通过完善法制,用健全严厉的法律来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食品领域的安全事件、消费领域的侵害消费者情况大大减少。

法制利剑是逼迫企业产生道德血液最好的催化剂,而过低的违法犯罪成本,则会稀释一些企业本来就浓度不高的道德血液。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认为,现有的惩罚力度与犯罪的严重程度不相匹配。来自12个省(区、市)的439名代表共同提出了《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法〉,以严刑峻法惩治食品、药品领域严重犯罪的议案》。

马克思曾说,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这个道理对任何经营者都一样。以“瘦肉精”为例,在养猪这个环节,养猪者付出不到100元,购买瘦肉精,就可以获利几千元。道德的血液,不会从天而降。我们应当依靠法制利剑催生道德血液!期待食品领域的法制利刃早日亮剑。

海外版望海楼:我们感同身受 日本惨烈大地震,沿岸惊天大海啸,福岛恐怖核危机,连日来各种报道铺天盖地连篇累牍,骇人听闻让人揪心!

此时此刻,一衣带水的中国,上至总书记总理,下至普通百姓,都在第一时间表达了守望相助之情。要说的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就是3月14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对中外记者所说的,“我们感同身受”。

我们心情沉痛,感同身受。截至日本警察厅17日最新统计,到当地时间当天18时止,因日本9.0级大地震而遇难的确切人数(按收容遗体计算)为5457人,接到的失踪者报告人数为9508人,两者合计14965人。看着这些每天都在增长的数字,谨向遇难的日本人民表示深切哀悼,向全体日本人民表示诚挚慰问。我们要向那些骤然逝去的生命致哀,将那些深陷黑暗的生命照亮,为尚在灾难中的日本人民积蓄生的力量!

我们如临其境,感同身受。自11日强震发生以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险情不断。目前,该核电站的6个机组当中,已有4个发生爆炸,3号机组的安全壳破损,核污染正在弥漫。福岛会否成为日版切尔诺贝利?核危机绷紧全球神经!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我们欣慰地看到,核电站还有最后50名工人,在冒死为3号机组加注冷却海水。17日上午日本自卫队两架直升机开始对3号机组注水作业,现场能看到有白色烟雾升起。尽管投注的水能否倾倒到目标反应堆上,尽管这样做究竟能否管用,尚不得而知,我们向那些为避免日本陷入更大核灾难而“孤注一掷”、以死相拼的人们致敬!

我们心心相印,感同身受。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和人民对中国灾区提供的救援帮助和救援物资。现在,中国政府和人民毫不犹豫地向日本灾区伸出援助之手,救援队赶过去了,大批救援物资过去了,两万吨汽油、柴油又源源不断地运过去了。总理宣布,我们将根据日本的需要,继续提供必要的帮助。透过中国在本次救援日本的行动,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大国气概和中国人的宽广胸怀。中华民族历来相信,“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左传》)

我们砥砺良知,感同身受。中国的教授们呼吁:“中日民族有2000多年交往之谊,惟近代殖民主义战争创痛巨深,今天,虽然历史遗留问题不时造成国家间政治的摩擦,但克服民族心智成长过程中的宿命困难,需要相互砥砺良知和仁爱。我们两国一直有草根国民、知识分子、企业家、政治家在努力。”

感同身受,是中国人善良的本性。中国的老百姓大都喜欢千手观音。他们说,人家有难,我们要一千次地伸手助人;我们有难,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我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

舌战群儒时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3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危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计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也。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1.试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段中的反问句,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文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诸葛亮运用高超的论辩艺术击败东吴第一谋士张昭

2.(1)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识哉

(2)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

(3)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这些反问句的运用,显示了诸葛亮凌厉的攻势,使论辩更加犀利,增加了感染力和说服力。

3.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高考最新时文阅读 篇4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新修滕王阁记 韩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②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③,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

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选自《昌黎先生文集》)

[注] ①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修滕王阁记》。后两作已失传。② 言事:指上《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③大号:年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壮其文辞

B.窃寄目偿所愿焉

()

壮:以„„为壮,认为„„壮美。窃:私下里。C.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

D.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

燕:同“宴”,设宴席。槛:门槛。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B.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C.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去年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D.子其为我记之

王之好乐甚,而齐国其庶几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滕王阁是初唐时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官洪州都督时所建,危楼高耸,下临赣江,远览山川,俯瞰城府。后又曾改建,壮丽非凡,独为江南第一。韩愈在此正是以对滕王阁的赞美开始行文的。

B.因为有“壮美之辞”的“序赋记等”,作者自然“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却自己的烦忧。下面笔势一转,却是“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并未能如愿前去观赏。

C.末尾“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作者在叙事之外,又以不尽之言,寄寓了老之将至兴尽而归之意。

D.全篇除用少数文字扼要记叙了滕王阁的修建过程外,几乎全是围绕登阁一事倾诉心向往之而不得偿愿之情,勾起读者去想象滕王阁的美。

4.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 断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① 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D(槛:栏杆)

2.B(B项都为连词,表承接。A项,介词,因为;连词,表原因。C项,语气词,啊;代词,表代五人。D项,副词,表期望语气,相当于“希望”;表揣测语气,相当于“大概”。)

3.C(“寄寓了老之将至兴尽而归之意”错,应为寄寓了满腔不尽之意。)

4.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每处0.5分)

5.翻译(10)

① 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使您的接待之人辛劳呢?(而、假、安、以、勤,五个关键点)

② 现在,(您离开南昌)三十年后,您来到南昌做地方长官,今天刚好一周月,您又来这设宴。您怎么能没有情感呢?(伯、适、燕、乌、与此,五个关键点)

【文言文翻译】

韩愈年轻的时候听说江南江南多有(宜于)登临游赏的所在,只有滕王阁是第一。有瑰丽,雄伟、奇绝、独特的称号。等到三王写这些文章,觉得他们文章很壮美,更加想去那里看一看然后来阅读前人文章,以便忘记我的忧愁。受在朝廷做官的束缚,参观滕王阁的愿望没有机会实现他。14年,因为谈论事情(佛骨)被贬留守揭阳,因为想近便,走了捷径,以至取道海上,又不能够过往南昌来看看所说的滕王阁。这年冬天,因为皇帝庆祝年号,在国内施加恩德,转任袁州。袁州是南昌的附属地方,我私下里高兴侥幸的对自己说,认为应当能够亲自到南昌府,接受您的管制在你的手下做官,等到没有事情将要返还的时候,或许可以有一机会到滕王阁的所在,我私下里寄托眼睛满足所期望的事情啊。到了袁州七月的时候,把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作为御使中丞的诏书下达了,考察江南西道;洪、江、饶等地都是所属管治的地方。八个地方的百姓,以前不方便的以及要求不能满足的,王公到了之后,都停止了,一切都正常运行。大的事情通过使者告知,小的事情立刻就改变了,过了一些时日,在短时间内,百姓有美好的品德,然而您在很远的地方游山玩水。我虽然想提出些意见,谈论利益和弊端,在你的府下听从命令,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麻烦你的接待之人?于是滕王阁又没有机会来到达啊!

这年九月,百姓和官员融洽,您和监军让人设宴在这个地方,文官武将宾客士人都在酒席上。宴会进行中途,汇合各种言辞说,这阁子若不修整,将毁坏。以前您作为这里的官员,有恰当理由来使它新,您的文章,确实写在墙壁上。现在三十年后,您来到南昌做地方长官,今天刚好一周月,您又来这设宴。您怎么能没有情感呢?您说是。于是栋梁,腐烂变黑弯曲折断的楹柱屋梁椽子木板栏杆,破败残缺的屋盖瓦片台阶砖子,色彩中浸坏模糊不鲜艳的,修治他就停止。没有比前人奢侈,没有荒废作为后人的景观。

工程已经完成,您和大家喝酒,同时写信命令我替你记录这件事情。我既然因为没有到达景观做叹息,私下里高兴名字能列在它的上面,文章列在三王的下边,有荣耀啊。于是不推辞接受了您的命令。那山河的优美,登临眺望的快乐,即使年龄很大了,如果能获得机会和您一起游玩,还能为您做文章。

第三案

高考·练兵

1、、(10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 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3分)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 答案:

【答案及解析】

5、B 【解析】B.容止:仪容举止(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止”即有“居住、止息”意,所以此词不单指“形貌”。

6、B 【解析】②表现其妻之贤惠,④表现其妻子之贤、明事理,⑥表现其妻把文章看的很重。

7、C 【解析】“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

8、(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人棺,我的喷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解析】(1)要点: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

(2)要点:使、累其心、抑(副词。表示语气。相当于或许、或者。)、判断句。

(3)要点:所交、一时、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并悲伤地说:“我的妻子谢氏死了。”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我当时没有空闲写作。

上一篇:对标找差、提高素质下一篇:提高自我认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