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课怎么上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外阅读课怎么上

课外阅读课怎么上 篇1

一是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功夫在课外,课文基本上靠学生自学。班里有个孩子名叫王浩冉,运用老师所教授的自学方法,把整册书都自学完毕,昨天还在班级交流展示他的学习成果。对袁泉这样的学生,我放手让他阅读我推荐的课外书籍,然后利用闲暇时间和他聊读书心得,指导他写课外作文。这样,学课文之前,学生已全部提前自学,节省了大量的课堂学习时间。

二是逼着自己整合教材,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前置性学习时间多了,为我们课堂交流展示扫清了许多障碍,课堂删繁就简,真正就能达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以学促教”的理想状态,这方面我尝到了甜头,已在前面博文中谈了不少。所以,这样下来,一篇课文用一个课时就能学好,自然能够节余另一个课时,节省下的时间我就用于复习巩固和课外阅读。

阅读课外书靠的是兴趣,举个例子,从《寄小读者》中选取最引人入胜的一个章节,来和大家深入交流,享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纵览这29篇通讯,无疑第二篇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冰心作品中透着浓浓的爱意。爱自然、爱母亲、爱孩子成为作品的三大主题。《通讯二》主要讲了冰心无意中伤害了一只可爱的小老鼠,一直处在自责愧疚之中,文字语言轻柔清新,细腻感人,令人难忘。

和孩子们交流的主话题是:“冰心说她因为这件事堕落了,请小朋友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冰心作一裁判?”话题一出,学生自然要深入作品的内部,深入冰心的内心,移情体验,为冰心做出恰当评判。

然后借此带领孩子们领略冰心文笔的动人之处,品出文字之美,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是一个“怎么写”的问题,处理时做到飞鸿无痕,在潜移默化中渗透。

第三,情动而发,乐于表达。课堂上,触摸孩子的内心柔软之处,激发回忆和小动物交往的温馨画面,也来写一篇小短文,简单有两个要求:描写出小动物的可爱;细腻刻画“我”的心理活动。写成后,我要专门为孩子编成作文特辑,放在班级供学生阅读。

课外阅读课怎么上 篇2

一、课前准备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对文本内容的熟悉是首要的。首先要让学生通读小说,了解小说的故事梗概,可不做深入的探究,仅仅有个大致的印象就可以了。揣摩人物形象,多角度解读主旨,可以通过做批注的方式呈现自己的理解。

在通读原文的基础上,老师就要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第二要有可探究性,难度不能太大,也不可太简单;第三要围绕小说教学的核心内容来设置问题。教师每天抛一个小问题,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写在练笔本上,教师要批阅,将观点深刻,文笔流畅的习作当成范文在全班朗读,以便引领、促进其他同学的思考向更深刻的层次迈进。具体到这两篇小说,我设置的问题如下

1、自读《城南旧事》,分组研讨:

(1)小说内容组:梳理概括情节,点出精彩片段。

(2)人物研讨组:研讨小说中重点人物的形象特点,围绕一些思考题展开,例如“‘我’(小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女孩”、“秀贞到底疯不疯”、“思康三叔为啥不回来娶秀贞”、“小偷到底是坏人还是好人”、“兰姨娘和德先叔会过得很幸福吗”、“兰姨娘真的想嫁给英子的爸爸做小老婆吗”、“宋妈为啥不和她的丈夫黄板牙离婚呢”。(制作PPT)

(3)主旨挖掘组:围绕本文的主旨是“乡思”还是“离别”准备自由发言。

2、自读《呼兰河传》,分组研讨:

(1)小说内容组:梳理概括情节,再现精彩片段,例如“大泥坑”填上为啥这么难”、“冯歪嘴子自由恋爱招谁惹谁了”。

(2)人物研讨组:研讨小说中的重点人物和群像的特点,围绕一些思考题展开,例如“呼兰小镇的人都有人性中的哪些缺陷”、“有二伯性格为何如此怪异”。(制作PPT)

(3)主旨挖掘组:围绕“小团圆媳妇之死谁之过”准备辩论。

(4)写法探讨组:围绕茅盾的评价“这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进行写法方面的探讨,拟好发言提纲。

二、课堂交流

(一)课堂交流并不是让学生随意去讲,而是在老师精心设置的情境中展示自我,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师生互动,可以生生互动。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见文末)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见文本)

注意:1.《城南旧事》的教学设计以“离开”为主线,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谁离开我(讲故事、理情节,);离开我的这些人都是怎样性格的人(人物性格分析);为什么离开我(主旨探讨)。

《呼兰河传》的教学设计主要以茅盾评论《呼兰河传》的话语为推动课堂各环节进展的线索。找到一条贯穿整个课堂的线索很关键,一旦找到,操作起来也很有效。

写法的探究,学生很难把握到,所以在《城南旧事》中没有涉及。

注意2:当学生用ppt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时,主讲人要与同学互动,对于讲的不清楚,不完善的地方老师要做补充,补充时可以采用提问,启发等方式进行。对于讲得精彩独到处,老师要给予表扬。梳理故事情节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课本剧、片段演读、朗读等。

注意3:探讨主旨时,要启发学生多角度解读,对于误读我们要及时纠偏,比如有个同学解读《城南旧事》就说作者在宣扬一种宿命论,老师马上追问:你怎么理解宿命论?然后引导同学梳理人物命运,兰姨娘还是能够抓住人生命运的契机,勇敢的走出去,摆脱命运桎梏的束缚,走向美好的未来。很显然作者还是给这些人物留有亮色的。并不全是宿命论。

(二)板书设计秀贞妞儿{主旨:偷儿离别游子思乡;兰姨娘、德先叔揭示妇女悲苦命运;宋妈批判封建观念爸爸小团圆媳妇婆婆神{主旨:汉批判国民劣根性:愚昧、有二伯麻木、冷漠;厨子批判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看客对人性的扭曲与毒害。漏粉的

总之,问题化学习要围绕核心内容的核心问题展开,通过广泛的自主学习,既锻炼了学生围绕文本提出问题,围绕问题筛选信息,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取长补短,进行思维火花的碰撞。如果能够长期坚持训练,那么学生的自学能力必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对于加深课文内容、主旨的理解起到了开阔视野、高屋建瓴的作用。对于这两本小说的课外阅读交流课的教学还是要抓最核心的东西,要大胆取舍,化繁为简,因此抓核心问题,抓主线就成了关键。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窗边的小豆豆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2011版新颁《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曹文轩先生也曾说过“老师的责任,就是将好书推荐给孩子,教他们怎样辨别图书,怎样培养一种优质的阅读姿态。”由此可见,我们老师必须发现并向孩子推荐好书,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那么开设“导读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1]那么如何进行导读课教学?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一节导读课要注重两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适时指导阅读方法。

一、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导读

导读课的最主要目标应该是“教给学生读懂整本书的方法,激发兴趣引发阅读期待”。如果在导读课上学生已经了解了书本的基本内容,甚至部分精华,而且也大致领悟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那么,学生的阅读期待又能剩下多少呢?他们又有几分兴趣想去读懂这本书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要呈现太多的结果,让他们箭在弦上,蓄势待发,这样,学生对书本的阅读兴致会更高些,从而将“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

如在《窗边的小豆豆》导读课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引导孩子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 变“要我读”为 “我要读”。[2]首先,我出示巴学园的图片加相应背景音乐,且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巴学园,让孩子感知这所学校的奇特,从而导入要推荐的书《窗边的小豆豆》,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其次,我巧妙创设情境,图文并茂地呈现了本书第2个故事中的三个精彩片段,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这三个片段,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学生不仅为故事情节所吸引,还从中认识了一个淘气、顽皮、好奇、好动的小豆豆。这一人物形象使学生既感亲切又十分同情,再出示长大后的黑柳彻子图片、引导学生看封底,了解长大后的小豆豆即作者的卓越成就,联系小时候的小豆豆的形象,强烈的对比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此时,他们不由得产生了深深的好奇:小豆豆,一个因淘气,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为什么成年后会有如此惊人的变化,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呢?这样就让学生非常想了解小豆豆的成长历程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心理和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样的阅读期待也为后面的精读指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后,我又通过让学生看目录导读,激发阅读热情,一个个标题,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都在激发着学生的好奇心;紧接着我选择一个故事《真是一个好孩子》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激发阅读欲望。让学生了解小豆豆由于好奇心而干出了许多让人发笑的事以及面对小豆豆的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时小林校长的做法,从而感受小林校长独特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再一次激发学生对巴学园的向往;最后,通过介绍,向学生推荐小豆豆系列丛书,让导读更深一步,也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从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入手导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3]小学生145万字的阅读量,如果教师篇篇导,本本导,部部导,即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精力。“导读”一词中的“导”就是导方向、导途径、导方法,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举一反三地阅读同类作品。因而在导读课中,我们要渗透读书知识、读书方法的介绍,读书习惯的养成。

(一)教会学生怎样从封面、目录、书脊、封底了解一本书

例如我在《窗边的小豆豆》导读课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先观察书的封面,了解书的作者,再看封底,封底上往往会有一些对一本书的评论或作者的一些介绍等内容,这本书就是对作者黑柳彻子的一些介绍,接着再引导看书的目录,了解了故事内容,从而让学生明白从封面、封底、目录中能得到不少信息,以后拿到一本新书,可以通过看封面、封底、目录对一本书做初步的了解。

(二)教会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

在导读课中,教师也不应忘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以及读书知识、读书方法等的渗透和读书习惯的培养。例如在《窗边的小豆豆》导读中,我带学生去细读了书中一个小故事《真是一个好孩子》,并从中引领学生通过说读书感悟、赏故事语言、品故事人物三方面来阅读故事,在精读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了读书方法,在赏析人物、认识小林校长时,我则采用自由读,然后让学生勾画重点词句来品读的方法,感受校长的与众不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点亮儿童课外阅读的路上,我们永远是一盏指路的明灯!我们应该义不容辞,也责无旁贷!让学生“悦读”起来,从我们开始,从我们的孩子开始,我们也将共同前行在阅读的路上!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课外阅读课教案 篇4

1、午读课,我们一起徜徉在童话世界中。

2、这是我们的图书角,是我们宝贵的精神食粮。

3、瞧,在家里,我们也捧着童话书,手不释卷呢!

4、月底,我们评出了阅读之星,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现在请阅读之星来简单说说自己阅读的感受。这一个月来,你们都读过哪些童话?

二、既然同学们知道那么多的童话故事,那我来考考同学们对童话的了解情况。举手抢答,不能随便开口讲出答案。答对的奖一张贴纸贴在语文书上,看谁得到的贴纸最多。

在你读过的童话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三、你们真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我们读了这么多美丽动人的童话,那你认识哪些童话作家?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位位耳熟能详的童话作家以及他们的童话作品集:丹麦的安徒生――《安徒生童话》、德国的格林兄弟(雅科布.格林、威廉.格林)――《格林童话》,中国的郑渊洁――皮皮鲁和鲁西西系列、《舒克和贝塔》。

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聚焦安徒生童话,一起来了解这位曾经给我们带来快乐,带来幸福的人:关于作者安徒生,你有哪些了解?安徒生是一位伟大丹麦童话作家,他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世界童话创始人”。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坚定的锡兵》、《人鱼公主》、《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四、安徒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绚丽多彩、神奇变幻的童话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美丽奇幻的世界吧!

小意达的花:小意达在晚上看到他心爱的花在开舞会呢!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去参加花儿的舞会吧!

1、各种花儿在地板上团团地舞起来,它们是那么娇美。它们形成一条整齐的、长长的舞链;它们把绿色的长叶子连结起来,扭动着腰肢;钢琴旁边坐着一朵高大的黄百合花。她那鹅蛋形的黄脸庞一忽儿偏向这边,一忽儿又偏向那边,同时还不时点点头,合着这美妙音乐打拍子!

2、这时客厅的门忽然开了。一大群美丽的花儿跳着舞走进来。最先进来的是两朵鲜艳的玫瑰花。它们每朵都戴着一顶金皇冠——原来它们就是花王和花后啦。随后就跟进来了一群美丽的紫罗兰花和荷兰石竹花。它们向各方面致敬。它们还带来了一个乐队。大朵的罂粟花和牡丹花使劲地吹着豆荚,把脸都吹红了。蓝色的风信子和小小的白色雪形花发出丁当丁当的响声,好像它们身上挂着铃铛似的。

海里最深的地方是海王宫殿所在的处所。它的墙是用珊瑚砌成的,它那些尖顶的高窗子是用最亮的琥珀做成的;不过屋顶上却铺着黑色的蚌壳,它们随着水的流动可以自动地开合。这是怪好看的,因为每一颗蚌壳里面都含有亮晶晶的珍珠。随便哪一颗珍珠都可以成为王后帽子上最主要的装饰品。

宫殿外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里边生长着许多火红和深蓝色的树木;树上的果子亮得像黄金,花朵开得像焚烧着的火,花枝和叶子在不停地摇动。地上全是最细的沙子,但是蓝得像硫磺发出的光焰。在那儿,处处都闪着一种奇异的、蓝色的光彩。

五、童话是带着翅膀的语言,是心灵的指导师。《安徒生童话》更是犹如一朵美丽的鲜花,绽放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的心灵充满芬芳。从安徒生童话中我们懂得了不少道理。

《丑小鸭》是我们熟悉的童话,在原著中,丑小鸭历尽了艰难,终于成为美丽的白天鹅,在她成功的时候,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心声。

1、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他想起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而他现在却听到大家说他是美丽的鸟中最美丽的一只鸟儿。

海的女儿,这位美丽善良的人鱼公主为了救王子而牺牲自己,化为泡沫。当她成为泡沫时,还继续为人们做好事。

2、我们无形无影地飞进人类的住屋里去,那里面生活着一些孩子。每一天如果我们找到一个好孩子,如果他给他父母带来快乐、值得他父母爱他的话,上帝就可以缩短我们考验的时间。

我们飞向炎热的国度里去,那儿散布着疫病的空气在伤害着人民,我们可以吹起清凉的风,可以把花香在空气中传播,我们可以散布健康和愉快的精神。三百年以后,当我们尽力做完了我们可能做的一切善行,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个不灭的灵魂,就可以分享人类一切永恒的幸福了。

六、在这些精彩的童话故事中,哪个故事最吸引你?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把它写下来,可能会是一个大人都想不到的大道理哦!

七、童话是语言的翅膀,它带着我们在绚丽多彩的世界中遨游;童话是心灵的指导师,它指引着我们向美向善;童话更是最奇幻美妙的游戏,让我们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孩子们,其实你们也能编出最美丽的童话。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自己编童话,谁来展示自己编的童话。

八、最后,老师再向你们介绍两本有趣的童话书:《尼尔斯旅行记》让我们一起跟着尼尔斯在美丽的北欧旅行,与小动物为友,最后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孩子;《木偶奇遇记》让我们跟着小木偶经历神奇的遭遇,走过心灵的洗礼,最后成为一个勤奋的有责任心的真正的孩子。

课外阅读成果汇报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同学所读之物,促进学生间的读物交流。

2、能有条理地叙述所读书中的部分内容,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4、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读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读书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重、难点:

有条理地叙述书中内容。

课前准备:

小故事、手抄报、诗朗诵、读书笔记

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两位主持人致词)

女: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男: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女: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男: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女: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男: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教益。男女合:今天,让我们走进文学的殿堂,去感受诗人们朴质、真切的情思。男女合:今天,让我们徜徉在古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

男女合:课外阅读成果汇报活动现在开始。

二、活动过程:

(一)诗朗诵

(男)杜甫,字子美,盛唐大诗人。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他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而他的《春夜细雨》、《江南逢李龟年》更是脍炙人口,请欣赏诗朗诵《春夜细雨》、《江南逢李龟年》,有请高亚静、吴子敬

(女)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从小生长在金兵占。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派到朝廷当官,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词中深入的反应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实现国家统一的爱国热忱。而他的西江月更是家喻户晓,请欣赏诗朗诵《西江月》,有请周萌等

(男)陆游出生在北宋时期,当时北宋王朝的昏庸腐朽已达到极点,而北方的金国却日益强大起来。陆游是一位爱国人士,从青少年时代就曾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曹军书”的志愿。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研究过兵书,还习武。1209年秋天,秋风瑟瑟,万物萧条,陆游得了重病。1210年一月,这位为国家奋斗了一生的战士、爱国诗人终于与世长辞了。临死的时候,他还写下一首感人肺腑的诗《示儿》:(王健等)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而他的《秋夜将哓出篱门迎凉有感》(张鲁萍等):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足以表明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感。“

陆游一生创作了9300多首诗,数量为历代诗人之首。诗的内容大多表达了这位伟大的诗人矢志不渝的爱国热情,一直到今天还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二)、故事演讲——《西游记》

(女)《西游记》是我国一部经典神话小说,书中描述机智多变、神通广大、大无畏的孙悟空,憨厚幽默、又会耍点小花招的猪八戒,忠厚老实、勤勤恳恳的沙和尚,不畏困苦、立志取上真经、但不免又有些不明事理的唐僧,几乎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男)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和他的两个师弟猪八戒和沙僧共同保护师傅唐僧由东土大唐去西天取经,沿途历尽千辛万苦,斗妖除魔,披荆斩棘,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师徒四人修成正果的过程。今天我班的故事大王——李秋,也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一段《大闹天空 》。有请 故事大王李秋。

(男)同学们的掌声证明了这位同学讲的实在是太精彩了,现在我这里有几条问答题,看谁能抢答出,答对的有奖。(奖品为书签)

(1)大闹五庄观,推倒人生果的是谁?(2)孙悟空的师傅是谁?

(3)、唐僧为什么给“天蓬元帅”取名为“八戒”?

(4)、唐僧师徒先后经历了多少难?最后一难是什么?

……

(三)手抄报展评

(女)在“读书节”期间,我们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制作了一份份精美的手抄报。谁来介绍自己的手抄报?

1、指名学生介绍

2、主持人评议

3、贴在教室显眼处,让同学们取其长,补其短。

(女)刚才从这两个同学的介绍中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现在谁来介绍自己的读书笔记?

(四)读书笔记展评

1、指名学生介绍

2、主持人评议

3、全班轮流欣赏、学习。

(女)这两个同学的读书笔记写得实在是太好了,尤其是他们的读后感确实是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总结

(男)刚才我班的同学声情并茂地向大家介绍的自己的手抄报,有声有色的朗读了自己的读书笔记,让我们感到我们的同学的确很了不起!下面让我们也来听听我们的班主任的金玉良言吧!

教师总结:同学们刚才听了你们的朗诵、故事演讲,欣赏了一份份精美的手抄报后,我真为你们感到自豪!有你们这一群这样爱读书、爱思考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吧,让我们继续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吧!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6

黄港中学八年级组

教学目的:

交流《童年》一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描写方法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从中受到启发,珍惜生活。

教学准备:

1、初步了解高尔基,了解《童年》写作背景

2、熟读《童年》一书,对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有自己的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作者高尔基,交流《童年》的写作背景,理清小说梗概。

第二课时

一、畅谈童年,激情导入

1、有人说童年是蓝色的因为它值得回忆;有人说童年是红色的因为它美丽;也有人说童年是白色的因为它纯洁——你呢?你觉得童年是什么样的呢?——播放歌曲《童年》,背景为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照片。

2、请同学用简洁的话说说自己的童年是怎样的?

3、导语:前段时间,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一本书,这本书就叫《童年》。它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内容包括了高尔基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片断。作者着力刻画了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板书: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

二、品读《童年》,分析人物

课前我已经布置同学们对这三位人物进行初步的分析,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重点理解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3、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我发现许多同学都知道要抓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人物进行分析。

4、举例说明。(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随机举一个例子,启发学生)

三、对比童年,感悟生活

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看完这本书后,你觉得高尔基的童年是怎样的呢?

把大家的童年与高尔基的童年比一比,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总结童年,珍惜拥有

是啊,阿廖沙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但没受不好风气的影响,最后还成为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对比高尔基的童年后我们也发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可贵,希望大家珍惜拥有的一切。

五、感悟童年。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想在课后为自己布置点什么作业呢?

六、总结: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别让童年的欢乐就这样默默地走掉,让我们一起用心捧起童年的雨滴,一起用双手挽留童年的风,珍惜生活!

第三课时

继续交流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形象,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对小说进行初步的总结。

板书设计:

高尔基

阿廖沙

坚强、正直 ……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外祖母

善良、能干……

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外祖父

凶狠、贪婪……

课外阅读课怎么上 篇7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

1. 课外书籍匮乏,网络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一方面农村中学图书馆藏书的数量有限,生均册数少,借阅困难。另一方面,农村家庭藏书者寥寥无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本来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外阅读,然而,由于农村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家中没有电脑,使得网络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2. 课外阅读的时间无法保证

学生在校时疲于应付各学科的学习,往往把课外阅读当作可做可不做之事。另外,农村家长大部分外出打工,早出晚归,节假日学生在家无人监管。大多数学生周末和假期看电视剧或上网吧。

3.“读图”取代“读文”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迷恋于“读图”,而不喜欢阅读文字。他们愿意津津有味地翻阅一页中只有几句对话的漫画,而不想涉及大部头的人文著作。再说,现代社会正处于“读图时代”,每逢寒暑假,电视剧版四大名著轮番“登场”,年年如此,电视“快餐”代替了原著。学生在电视中熟悉了名著,却不喜欢去品味原著,他们更注重感官的感受,而忽视大脑的反馈;更喜欢浮光掠影式的阅读,而不关注原著的品味。

4.“名著导读”代替“原著阅读”

为了使学生更快捷地理解和掌握原著,出版社纷纷推出《名著导读》《名著读考练》等“缩水名著”,篇目基本配合语文新《课标》的指定篇目。一般由“作者介绍、内容提要、作品赏析、相关练习”几部分组成。这样,学生对《名著导读》爱不释手,而忽略了对原著的阅读。

通过以上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不难发现,当前的课外阅读,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阅读的材料严重缺乏,阅读的时间难以保证,阅读的内容严重偏离,阅读的质量难以检测,阅读的指导普遍缺乏,造成学生课外阅读随波逐流,课内外阅读未能有效地衔接。课内的阅读教学只重视单篇课文的分析与训练,没能抓准教材的拓展点进行“内因外联”,没能把课内的阅读所得及时有效地延伸到课外,造成学生的阅读效率不高,文学积淀不够。

二、改变阅读现状的策略: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

分析种种现状,根据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滋养说”(传统语文教学重视通过博览、诵读、精思、背诵,让学生接受丰富的滋养,具备较扎实的语文功底)、叶圣陶先生的“例子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从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学习迁移说”(将课内阅读学到的基本方法运用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及《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改变初中生阅读现状的重要策略。

三、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之一:拓宽学生阅读的渠道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

1. 背景资料查找

有些课文所记叙的事情,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难以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针对这种情况,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可让学生查找或提供给学生一些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如:学习高尔基《海燕》这一课,课前让学生查找高尔基的生平,熟知他的名著及写作的时代背景,整理并制成资料卡、幻灯片等,学生在学习时就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再如:读《老王》,只有学生了解了“文化大革命”是个荒唐的动乱年代,学术权威被看作是“反动学术权威”,作者及丈夫受到迫害,“单干户”老王也因蹬三轮单干被认为是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那一套而被取缔这一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老王这样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没有受邪恶风气影响,认定作者一家是好人,到生命最后还送来鸡蛋和香油的行为,才能更深入地感受人物的善良和淳朴,也能更透彻地去体会作者骨子里的平等观念。

除了让学生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教师也可找一些报刊中与课文相关的美文让学生阅读,拉近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对初中生来说比较隐晦难懂,教师要充分利用背景资料,把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哭小弟》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近那段陌生的岁月,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 同题材诗文比较阅读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内容,阅读其他作家所写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性鉴赏,细细品味不同作家是如何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不同的构思在相同的题材中状物叙事、表情达意的。这是培养与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如:把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先生的《最后一课》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明确:面对艰难时世,中国人和法国人的寄托有所不同,中国人在于团结反抗,法国人在于默默传承。团结反抗需要勇气,默默承受需要毅力。

同题材诗文阅读比较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学习《观舞记》后,让学生阅读叶君健先生的《看戏》和刘鹗的《明湖居听书》,比较其中相似的描写手法。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描写春天景象的名篇,如贺知章的《咏柳》、张志和的《渔歌子》、朱自清的《春》等。由于有相同点,学生由阅读一篇到阅读多篇,从不同角度了解同一景物的描写方法,这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很有好处。

3. 作者系列作品阅读

学生课内学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以推荐作者在这一时期写的系列作品,让学生阅读。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加深学生对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其写作风格的把握。如:学习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课外让学生阅读牛汉的一系列关于父亲和童年的文章《海琴》《月夜和风筝》《心灵的呼吸》《父亲,树林和鸟》等。

4. 原著阅读

现行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是选自某些长篇作品的片段或根据其中某个部分改编的,因此,学完课文以后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出原著来读一读,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促进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推介学生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学习了《荒岛余生》,推介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学习了《智取生辰纲》,推介学生阅读《水浒》;学习了《范进中举》,推介学生阅读《儒林外史》等。

5. 影视观看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已有的条件,将文本阅读向影视观看方向拓展,也能收到良好效果。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学习可以配合观看影片《城南旧事》来完成。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动物主题)时推荐影片《子熊的故事》和《微观世界》,学生不光看得兴致盎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新课标下课外阅读环境的建构 篇8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外阅读;语文教学;校园文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阅读与鉴赏”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但是,在高考升学压力之下,学生课外阅读很少,不少学生课外阅读量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广大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一、在线推荐满足阅读需求

网络通讯给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运用互联网,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各种阅读书目,发布一些精品文章,指导学生阅读鉴赏。如我校语文组网站一方面发挥教材的范例优势,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根据教学进度向学生推荐与教材选文有关的背景知识、相关评论,指导学生扩展阅读。另一方面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最新推荐”——推荐最近公开发表的优秀作品;佳文共赏——推荐古今中外佳作,如推荐“杂文专辑”、“董桥专辑”;“新苗园地”——及时发表学生的优秀作文和老师的点评。网站还请每位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阅读趣味推荐不同书目,适合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积极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上的BBS、留言板、聊天室等,向同学推荐看到的美文,参与网上文学论坛,适时交流体会。

教师通过互联网推荐阅读书目,既是课内阅读的迁移,又把阅读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它不仅能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而且能满足阅读趣味的时尚性。它能使学生拥有阅读的热情,并保持阅读的激情,从而推动学生持续阅读,发展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二、古诗鉴赏提高审美情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能够引起学习者兴趣的情境下,学习的主动性会得到空前的发挥。

每次早读课,除了让学生自由诵读之外,笔者还安排了此项内容:在早读课开始的时候,由一名学生向同学们介绍一首自己最喜爱的古典诗词,并将作品抄在黑板上,然后从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对此诗进行介绍,并说明自己喜爱的原因,引导同学鉴赏。其中的名言佳句则要求全班同学当堂背诵。

在这项活动中,学生能以主人的姿态进入阅读。目标明确,参与度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活动过程。因为要体现自己的审美情趣,所以介绍者往往翻阅了大量的诗词,认真加以取舍,以期自己最喜爱作品能引起广泛共鸣。一段时期,班上出现了争相阅读古诗词的喜人景象。

早读课鉴赏诗词不仅使学生背诵了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提高了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学生在鉴赏作品过程中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丰富精神世界。

三、读书报告交流阅读心得

新课标要求“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在每次讲授新课之前,笔者都要让一名学生先做读书报告。报告内容可以是讲述一段自己读过的有趣的、精彩的片断;可以介绍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一个好作家;可以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名言警句;也可以对某篇文章,某个人物形象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

五分钟的报告,既为学生展示自己阅读所得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又能引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它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口语训练,而且把学生推向了舞台中心。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学生往往倍加珍惜,准备得也格外充分。他们除了翻看《名人传记》、《演讲与口才》等学习演讲技巧,更是悉心准备自己的报告内容。上台后,一般都能像个小老师一样的侃侃而谈。在同学互评之后,笔者抓住演讲学生哪怕一点出众的表现,进行鼓励。学生品尝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笔者还定期召开读书报告会,引导学生用一段时间去读一两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对作品进行自由讨论,展出一些学生的读后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悟。

四、专题阅读营造探究氛围

图书馆是新课程实施中重要的课程资源。美国科罗拉多州曾作过一项专项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该校的图书馆或媒体中心的规模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将每周的语文辅导课专门用于带领学生到阅览室读书,除了给学生列出新课标建议的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还推荐阅读《读书》、《诗刊》、《散文》、《时文选粹》、《古文观止》等。

在阅览室阅读一个阶段之后,有些学生对某些作家作品产生了兴趣,如有位女生喜欢看张抗抗的作品,主动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张抗抗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有的学生对比较阅读产生了兴趣,写出了《刘兰芝与杜十娘反抗精神的比较》等。还有的学生对伟人毛泽东产生了兴趣,搜寻了许多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活动资料,做成题为《伟人的足迹》幻灯片,兴致勃勃地在班上交流。

在此基础上,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笔者还提供相应的研究话题,指导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文学文化名著,以营造研读探究的浓烈氛围,使学生有阅读探究的成就感。

五、活动体验丰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营造轻松自由的阅读氛围,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拓宽校园文化的内涵,形成新的层面的校园文化。

如笔者积极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经常在班上搞成语接龙、撰写对联、手抄报评比等活动,举行诗歌朗诵比赛,举办课本剧表演。特别是课本剧表演,学生的热情非常高,他们自己写活动方案,写台词,写串词,之后还写总结,编辑成册。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热情,提高了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能力。

学生社团是学生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之一。我校有“新苗文学社”、“树人电视台”、“丹青书画社”、“新视野书评社”等多个学生社团,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一改以往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去查阅各种资料,翻阅相关书籍。他们在喜闻乐见的读书形式中扩大了认知视野,积累了文化知识,丰富了内心世界,主动融入校园文化的创建之中。

当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还很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多方互动,通过多种交流形式,给学生以更多的阅读乐趣和更开阔的语文学习视野。如在学生和家长之间进行互动,共同阅读摘抄。要求学生阅读摘抄以下内容:形象生动的描写,鞭辟入里的议论,内蕴丰厚的抒情性语句;优美典雅的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写作素材等。请家长在读报的过程中,剪下思想性、文学性较强的文章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贴到摘抄本上写上短评。这样,既节约了学生选择阅读物的时间,又避免了学生审美趋向的单一性。

再如,引导学生利用好广播、电视等媒介,专门设置“收视课”,收看“焦点访谈”、“读书时间”、“电视散文”等电视节目,使语文学习贴近时代脉搏,让学生在观赏与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我们广大教师只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创造阅读条件,优化阅读环境,重体验、重积累、重熏陶,才能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感悟、习得,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课怎么上 篇9

结合振“兴阅读工程”我们的阅读交流课已经开展的有声有色。本学期,我为孩子们选择了《草房子》,想让孩子们看看让他们感动的书。而且这本书是分章节的,容易读。反思上学期的阅读交流课,不难发现一些我们做的不足的地方:学生的读书笔记抓得不实在,和自己一样光读,不写。所以,资料积累不够。想想自己看到过的一些阅读交流课的案例,看着学生们侃侃而谈的话语,分享着学生的读书心得体会,羡慕之极。不过深知三十五分钟的阅读交流课实际上真正的功夫在课外。

我想,要真正让学生会读,并且读懂一本书,那么应该从读书之前就要开始指导。

首先,在阅读之前,要上好阅读指导课。这节课要帮着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这本书。策略吗,可以让学生去查阅有关这本书的评论,这本书在社会上的影响等;或者根据书名进行联想,获取有关文章内容的信息;也可根据文章的内容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在阅读过程中,上好阅读欣赏课。欣赏课上,可以进行精彩段落背诵、佳句美文欣赏、阅读疑难解答等。特别是读一本书,读书的过程中肯定会有难题。

最后,在阅读完后,上好阅读交流课。

阅读交流课既是一个阶段的总结,又是新一阶段的开始。一堂成功的交流课应该可以激起学生再次阅读的欲望,还能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学会阅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我们的课外阅读还是要为语文服务的。交流的内容应该很多,可以让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讨论文章的人物,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根据书本内容为书本改名,还可以进行故事片断表演,写读后感,给作者或主人公写信,故事续写等。当然在一节课上是不可能完成这么多内容的,到时候与其让学生针对一本书泛泛而谈,让人感觉空、繁、浅,不如根据每本书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重点的交流。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一个小专题,当然每个学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小专题,在课外研读的基础上,利用课内交流的机会组织学生研究小专题,也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他所关心的那一点被他在研读中深深领悟,这本书也就终身难忘、终身受益。

当然,课外阅读交流课教无定法。我相信在一线老师的不断探索中,课外阅读交流课一定会更加精彩!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10

设计理念:

当我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面前,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保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最终这种兴趣才能转化为一种习惯。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对《城南旧事》的独特认识。

2、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

3、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二周内阅读完《城南旧事》。

2、组织学生作手抄报和读书摘录卡。

教学过程:

导入:书的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神韵。或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美,或是“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柔美,或是“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凄切的美„„ 正是这些美的文字,美的情趣,把我单调的生活涂抹的五彩缤纷。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经典作品。

一.介绍作者

1.聊《城南旧事》题目

2.介绍作者,出示作者生平写照小诗:

人生百岁几日春,休将黑发恋风尘。去年此地君曾至,想见茑花待故人。

二.介绍童年故事

1.童年是一个人记忆的开始,他也是一个问的符号,实际的童年过去了,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读了这本《城南旧事》我们就走进了书中仿佛自己就是稳重的那位小英子童年的故事一幕又一幕出现在我们脑海中,那童年的回忆历历在目,文中写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又发生在她童年几岁的时候呢?

惠安馆

走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 爸爸的花儿落了

2.让我们通过这些文字来猜猜书中的人物。

外貌猜人物

动作猜人物

语言猜人物

三.感悟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又是短暂的,难以忘怀的。读了《城南旧事》英子童年又是那么的难能可贵,让人难以忘怀,《城南旧事》让我们的心头暖暖的,书中文字深深到动了我们,文中哪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心呢?

1.感悟“爸爸的花儿落了”

2.童年感言

3.欣赏“送别”歌曲

4.推荐童年系列书籍“童年”“呼兰河传”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方法探究 篇11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课内指导 翻阅 猜想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9-03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并提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在课外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小学生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如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习得,课内占30%,课外占70%。一般来说,小学生阅读的内容根据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决定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阅读经验,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那究竟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本文以指导小学生阅读《大自然的文字》一书为例,谈谈课外阅读与课内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一、学会翻阅着读,增强阅读兴趣

翻阅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关键语句,弄清主要观点。采用翻阅法,能快速大致了解主要内容,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在《大自然的文字》课外阅读指导课上,学生从自己的抽屉里惊喜地拿出《大自然的文字》这本书后,我问学生:“拿到一本新书后,首先我们会随意地翻着看看,你会翻看些什么呢?”学生纷纷根据平时的阅读经验说:目录、书名、扉页、作者、出版社……对平时比较容易忽略的细节,我再进行引导。很快,学生们都了解了拿到一本新书后应该翻阅哪些内容。接下来,我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让他们翻阅眼前的这本新书,看看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学生兴致高涨。3分钟后,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了收获,纷纷举起了手。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他们就会将 “要我读”转化为 “我要读”。学生学会翻阅着读,能够增强他们对一本书的阅读兴趣。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通过翻阅,能够快速地大致地了解这本书的内容,而且能够找到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当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后,他们就会处于高度自觉阅读的状态。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在课后去阅读这本书。

二、学会猜想着读,增强阅读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与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学生天性好奇、好想象,喜欢新鲜、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不喜欢按部就班的学习。在课堂上,如果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在学生没有接触作品内容的前提下,依据已知部分,尝试以猜想着读的方式指向阅读内容,学生就会借助已有的经验、阅历、储备与文本展开对话。这样,他们创造潜能就会得到开发,创造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学生的阅读动力也会得到加强。在《大自然的文字》课堂中,我尝试运用猜想着读这一方法。

师:今天,我们细细品味了第一章中的《自然的语言》,其实在书中伊林用妙趣横生的语言还告诉我们很多科学知识。瞧!还有什么?(ppt出示目录,教师引读)

师:你们喜欢哪一章?我们来猜猜你喜欢的这一章会讲些什么呢?谁先来猜一猜?

生:我喜欢第二章,我猜这一章应该是讲雪花和冰雹的故事,可能是讲它们怎么形成的吧。

生:我喜欢第六章,这一章肯定是讲跟我们书包有关的故事,可能是书包里有什么小秘密。

……

师:是不是这样呢?那就请大家课后带着思考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以上对话采用的是猜想着读的方法,旨在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充分发挥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彰显儿童的个性,让学生对书中某个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这也是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宗旨所在。

三、学会思考着读,感受阅读滋味

阅读一本好书,仅仅是走马观花似的翻阅是不够的,还需要思考着读,需要像好茶一样慢慢地品味。思考着读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读书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思考着读,在备《大自然的文字》这节课时,我尝试以学生的视角、学生的眼光去捕捉《大自然的文字》这本书中有意思、好玩的段落。最终,我选取第一章第一篇《自然的语言》跟学生一起品味、咀嚼、内化。

在《大自然的文字》这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给学生时间自主阅读《自然的语言》并完成以下表格:

学生们读完《自然的语言》后,很快便完成了这个表格。我相机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肯定和表扬。虽然表格很简单,但让学生尝到了思考着读的甜味,初步感受阅读的滋味。

要想让学生学会思考着读,进一步感受阅读的滋味,仅仅靠一个简单的表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课堂上不断地创设情境。教学《大自然的文字》一课,我播放大森林的视频,镜头逐渐往森林深处走去。当走到森林最深处时,视频结束,画面定格在一块巨大的、长满青苔的花岗石上。我提出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呢?”学生们纷纷举手,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它是怎么来的”等。这时,我出示作者伊林的两个问题,学生们都惊叹不已,自己提出的问题居然跟大作家伊林不谋而合。学生们感受到了思考着读的乐趣,个个热情高涨,带着这个问题再次去阅读《自然的语言》,很快便找到了答案。课堂上,学生通过思考着读,一次次地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总之,在寻找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最佳结合点的探索中,只有立足课堂,面向课外,以阅读教材为桥梁,才能在课内课外来回走。只要搭建好课内指导与课外阅读的金桥,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导学生,指导和评价相结合,这样就能使课内外阅读得到良性循环,让学生自悟自得、主动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敏.课外阅读六字诀[J].山东教育,20104(10).

[2] 施蔚青.读进去 记得住 用得出——谈谈如何搞好课外阅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2(11).

[3] 朱苗英.浅谈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尝试[J].吉林教育,2009(14).

[4] 陶翠玲.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J].赤子(中旬),2014(03).

[5] 杨春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例谈[J].时代教育,2014(16).

上一篇:综合教程1课文第二版下一篇:关于明确区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