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交流课方案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名著阅读交流课方案(精选8篇)

名著阅读交流课方案 篇1

扣开孩子的心灵之门――以名著《三国演义》教学为例谈语文课外阅读交流课的策略

江苏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小学部( 224000) 黄健锋

大量的课外阅读,广泛的知识积累,是学生全方位获取语言信息、立体化发展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如何才能引领学生开辟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将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落到实处,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功夫在课前。做好阅读交流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外阅读前,学生往往对要了解的名著知之甚少,有些甚至一无所知。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就某本书进行细致的指导。我想至少达到以下目标。

1.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现在的学生宁愿每天花两小时看电视、聊天,尤其是六年级学生,面对网络游戏可以废寝忘食,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因此,我们要想促进学生阅读的实效,首先应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呢?首选的方法也不外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奇妙的世界,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让学生自然走近课外阅读。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六年级学生对这本名著还是有些了解的,但多数了解是片面的,有些甚至张冠李戴。看到这一点,我就尝试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人手,本着正本清源的思想,我将游戏情节与名著内容相比较,同时还告之以历史真实。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对名著提起了兴趣,也逐渐认真地读书了。

2.训练良好的读书方法

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们也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步骤。例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按由浅人深的原则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初级阅读:主要读出基本的字句,了解书的结构、作者、序、摘要、目次、版权页等项目。

(2)检视阅读(略读):了解关键情节,叙事结构,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

(3)分析阅读(精读):彻底完整地阅读,充分地理解和消化,做批注,做摘要、笔记。写读后感等等。

(4)比较阅读:同时读几本不同观点的评论,再读一些历史书籍,如《三国志》《资治通鉴》等等,了解历史真相,研究作者的写作目的。

二、升华在课内。把握阅读交流方向

小学生虽已有了较强的求知欲,但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他们的阅读常常带着盲目性,易受自己的思想认识、兴趣取向,社会不良倾向等等的影响。(语文教学论文 )因此,在阅读交流的课堂上,教师应牢牢把握住学生阅读交流的价值观取向。如何把握住这种方向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1.精心设定话题

阅读交流会中的讨论是核心环节,讨论效果取决于话题的设定是否合适。比如《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值得讨论的话题很多,而我所选择的话题是对“三国英雄”的再认识,贴近学生生话,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我牢牢地把握方向,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所谓英雄是“胸怀天下,惩恶扬善,为民请命”的人,目的是使学生对英雄有正确的认识,不要受原著“抑曹扬刘”的这种封建正统观的影响。

2.关注内容交流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的价值是多元的,除了给学生以人文精神的熏陶外,还有语言风格、表现形式等的影响。作为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有必要对这些作适当的渗透与引领。 我在上阅读交流课时,就引入了曹操的诗歌《短歌行》,目的除了通过诗歌来认识曹操的志向,感受曹操的英雄品质之外,还有就是让学生了解四言诗的结构,语言表现形式等等,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做一些准备。课堂上我还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体会诗歌的大气磅礴,尝试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说均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三、影响在课外,享受阅读交流乐趣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阅读交流是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加深对名著理解的良好方式。我认为阅读课更应注重课外的影响。

1.适度拓展

一本好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仅靠一节课,或一个月的.交流远远不够。我认为阅读交流课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促使学生对书本内容进行再挖掘、再思考,从而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所以课后拓展是必不可少的。在我的阅读课上,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如下。

(1)继续阅读《三国演义》,了解其他英雄人物事迹,学习他们的品质,写一篇读后感。

(2)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了解历史和英雄人物。

2.建立平台

名著阅读交流课方案 篇2

一、引言

在今天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中, 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传统语文教育, 尤其是阅读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挑战。语文教育要勇敢地面对这一挑战并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 就必然要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文学名著之中, 通过阅读文学名著作品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完成语文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现状分析及对策

1. 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指导名著阅读课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教师指导力度不够, 有的教师甚至没有任何指导, 让学生完全自由阅读, 这样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名著的精髓, 从而造成课时和教学资源的浪费。第二类是教师指导不到位, 重难点把握不准确, 在无需指导的地方指导得过多过细, 在该指导的地方没有指导好, 造成教学目标本末倒置, 教学效果不明显。

2. 分析问题, 探究原因

指导力度不够原因有二:一是教师对新课程理解不深, 没有足够的重视。二是教师对学情没有深入调查了解, 不知道学生对于名著阅读课兴趣在哪里, 也不知道他们阅读的障碍在哪里。指导不到位、重难点把握不准确是因为教师囿于传统课程的讲授, 对名著阅读课这一新鲜活泼的课程很不适应, 也没有深入研究, 不知道如何指导。

3. 思路和措施

名著阅读课不同于教材中的精读课文, 也不同于泛读课文, 甚至也不同于读本教材, 因为名著一般是不同于一篇篇课文的经典作品, 内容弘深, 结构复杂, 难以驾驭。鉴于此, 名著阅读课的指导不仅需要微观的把握和细致的分析, 还需要宏观的统筹和整体的俯瞰。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可采用“四步法”:泛读、精读、写读、研读。

(1) 泛读为先

首先, 泛读是观其大略, 是整体把握, 是总揽全局, 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果先安排精读, 阅读就会一叶障目,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思维落于狭隘;如果先安排写作, 写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思维无法打开。因此, 只有先安排泛读,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全书一探究竟, 这样就达到泛读的目的了。

其次, 泛读不是指一目十行地快速阅读, 而是指从名著的外围资料和整体框架入手进行阅读。名著的外围资料包括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历史评价等。名著的整体框架包括书中人物及其关系、故事情节梗概等。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些材料的时候, 作为教师, 应提醒学生要有认真的态度, 边阅读边思考, 这样才可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 精读为本

首先, 明确精读的意义:在名著阅读中, 精读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只有精读名著, 才能理解它弘深的内容, 才能把握它复杂的结构, 才能深入体会它作为经典名著的精妙之处, 因此教师必须提高对精读名著指导的重视程度。

其次, 指导精读的方法:一是为学生精细选择内容, 对于学习任务紧张的高中生来说, 精读大部头的经典名著几乎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在有限的几节名著阅读课上, 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精细选择所读内容, 指定经典章节集中阅读并明确阅读目的。二是指导学生精细阅读, 建议他们做适当摘抄笔记, 根据自己的理解列人物关系表、画人物行程路线图、绘建筑和房屋的布局图等等。三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以期让他们把精读内容精细消化。

(3) 写读结合

名著阅读课为什么要加入写作?首先是因为学生在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之后就会有表达欲望, 想把自己的收获和见解表达出来。其次是因为阅读不是目的, 理解并运用才是目的, 我们不能为了读名著而读名著, 应该把理解名著并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作为阅读的目的。再次是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写作是阅读的升华, 高中学生在有了一定的阅读量以后, 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在量的积累上完成质的飞跃。

如何把写与读结合在一起呢?我认为应该从片段练习开始, 逐步过渡到整篇文章的写作, 低起点, 缓台阶, 稳提升, 循序渐进。这种方法不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而且教师也易于操作, 学生也能看到自己训练的成果, 学有所获。首先让学生用给定的句式进行类似仿写的片段练习, 选出优秀段落, 进行优秀作品展示, 然后让学生进行二次写作, 争取全面开花。

例如, 在开展《红楼梦》读写训练时, 我给出了两个备选半命题题目《我看________ (人名) 的____________ (性格) 》《从_________ (事件) 谈____________ (性格) 》;还推荐了一个句式“……之所以……不仅仅是因为……也不仅仅是因为……更主要的是因为……”要求学生写200字左右的文章片段。学生觉得有话可说, 而且也易于写作成文, 所以写作热情很高,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又让学生在自己片段写作的基础上进行扩充, 最终写成一篇入口小、角度新、针对性强的评论文章, 所有的学生都很有成就感。

(4) 深入研读

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自主学习、可持续发展, 成为全面优秀的人才。在这个意义上, 研读责任巨大, 我们教师应该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思考。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摸索, 我发现教师写作下水作文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相对于学生而言, 教师有丰富的阅读经验, 对名著的把握应该更加准确, 对名著的理解更深入。在这种前提下, 教师的下水作文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让他们在一个高起点上继续深挖潜能, 展现自己的个性并力争最好。

例如, 在精读《宝玉挨打》一节之后, 我写了《半瓣花上说人情———从宝玉挨打的余波看宝玉对他身边三位女孩的态度》, 发给学生看了以后, 学生都很有感触:“原来读书要这样读啊!”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开始了争鸣式的研读和写作, 结果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生作文。

三、结语

1. 转变观念, 与时代接轨, 主要是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扮演着单一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 而新课标要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即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 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 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 让学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 得到指导和建议, 真正实现了“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2. 研究新课标, 创新思维, 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 切实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一直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但教学中实施得不尽人意。教师指导得过细, 学生没有思考、探究的过程。新课程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习内容, 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质疑创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开设名著阅读课是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新事物, 但在实际操作中, 教师的指导存在力度不够和不到位等问题。对于名著阅读课的教授, 我们教师应该加强重视, 创新思维, 本着泛读为先、精读为本、写读结合、深入研读的“四步法”思路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 激活名著, 为我所用, 使名著阅读课的开设取得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6月第1版.

[2]张锁军主编.个性化读与写.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9年2月第1版.

[3]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9) .

[4]包南麟, 戚万军主编.语文教学之友, 2009 (9) .

名著阅读交流课方案 篇3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名著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创新之举,鉴于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量化,各地区中考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它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得到逐步强化。近年来浙江省各地中考试题中,就名著导读内容命题的趋势变化,更是对“真实阅读、回归经典”的强烈呼吁。所以名著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未来发展的精神需求而且是中考检测的储备需求。经典名著的人文阅读有利于语文考试成绩的提高,这是因为大量的阅读积累提高了阅读能力。

鉴于此,笔者探索实践了名著推荐与阅读课的教学策略。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巧妙推荐,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在阅读文本前具有迫切的求知心理和强烈的阅读期待。因此,阅读名著之前,教师巧妙地呈现一些与名著有关的相关信息,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其阅读期待,这样就会获得阅读效益的最大化。如在推荐沈从文的《边城》时,笔者尝试设计了一个猜人物环节:“有一个神秘的作家,他是20世纪中国最为优秀的文学家,他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他在旧部队拿过枪杆子,后来却拾起笔杆子,他仅仅是个小学毕业……”这样的神秘推荐,会引发学生的阅读冲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筛选对比,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

现如今,很多经典名著已被影视剧代替。文学原著在影视作品中被改编和再阐释,容易抑制学生的阅读兴趣。直观的图像感知代替不了文字的浸润熏染。因此,可以把图像化的低幼化的感性和文字化的理性进行对比,以经典阅读为纲,建构学生高品位的阅读品味。

例如在《水浒传》的阅读中,教师有意识地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细读原著中的三拳的描写。学生会发现,原著描写得更精彩,分别从味觉、视觉和听觉三个角度比喻,生动富有表现力。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鲁智深的除暴安良,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是视频上表现不出来的。因此,教师有必要筛选对比,通过对文字的品咋抚摩,建构学生有品位的阅读生活。

三、问题探究,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据了解,大多数学生对名著阅读处于浅表层,只是浮光掠影式的了解,没有进入深入的思考。缺乏思维参与的快餐化的阅读,仅能感知浅表化的明示信息,缺乏应有的深度。因此,在名著阅读课上,不妨几个关键的思考点,在探究领悟中锻炼思维,从而领略文本的厚重内涵。

如在《骆驼祥子》的名著阅读课上,教师不再局限于内容的感知和认识,而是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就不再读这本书,回答不了,认真读一个星期,再回答问题。问题是这样的:(1)骆驼祥子的骆驼有什么含义?(2)祥子的理想是一门心思攒钱买辆自己的车,但最终理想还是没有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几起几落?(3)小说揭示了什么主题?这样的问题设置,既感知了文本,又对作品有了深刻的认识,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孙绍振教授说:“不管在中学还是大学课堂上,经典文本的微观解读都是难点,也是弱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四、以点带面,还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就要求还学生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允许学生自己去选择、去感受。名著是一个何其广阔的天地,足够学生自由驰骋。当然泛泛而读或生硬规定都是很难收到实效的,有计划讲方法的阅读会有更大的收获,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这首先体现在书目的选择上。教材只是个例子,因此,教师每教一篇课文,都应根据其内容、主题或作者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给学生列出“推荐书目”以供参考。例如“名人”单元推荐《名人传》、《渴望生活——凡·高传》、《童年》等,“动物”单元推荐《聊斋志异》、《昆虫记》、《自然史》等,“旅游”单元推荐《格列佛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千年一叹》等,“凡人”单元推荐《平凡的世界》、《凤凰琴》、《边城》、《白洋淀纪事》、《围城》、《唐吉诃德》等,这样给了学生一个“面”之后让他自己选择一个或几个“点”,在四周之内完成一本书的阅读,继而转入下一本书的阅读。在这样的指导和调控之下,学生的阅读既有“点”的自由,又可以得到“线”和“面”的保证。要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实践,自己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汲取营养。

五、合作交流,让学生参与多种读书交流活动

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本身就是一种碰撞和融合,两种思想交流之后或许可以产生第三种甚至更多思想。由于名著的博大精深和耐人寻味,使得交流在阅读中成为一种必需。为此,教师不怕耽误课时,影响教学进度,采用多种交流形式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如撰写读书报告、书本的展台式展览、心得的墙报式展览……其中最精彩的是互动式读书交流会。将一些读书很有心得和成果的同学推向前台,在单位时间内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读的书,讲述对该书的理解和思考,也袒露自己读书的困惑,还必须接受学生围绕该书的质疑,完成答辩。在这种交流活动中,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必将极大地拓展其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并将极大地激发其阅读热情,使名著阅读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名著阅读通识课读后感 篇4

专业名著阅读通识课读后感

营销管理

(2012—2013学年第2期)

专业名著名称营销管理

重庆工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务办制

————《营销管理》读后感

《营销管理》读书总结

菲利普·科特勒,是国际知名社会营销学专家,现为美国西北大学S·C·庄臣父子公司助的杰出国际营销学教授。科特勒博士荣膺过多项营销学大奖,是多家大公司的营销顾问。他所撰写的13本著作先后以15种文字出版。《营销管理》是全球最佳的50本商业书籍之一,许多海外学者把该书誉为营销学的《圣经》,亚洲版也被称为针对亚洲的最好著作。本书作者把营销学管理的内容和飞速发展的亚洲企业和市场管理联系起来,通过有序和系统的方式,将读者对营销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入一个崭新的亚洲领域。

在当前许多人认为新经济泡沫破灭的声浪中,本书强调和提出了“新经济中的适应营销”这一概念。作者认为,技术进步和新的市场力量正在创建一种新的经济,公司和营销人员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采用新的思维和开展新的实践活动;公司的任务是重新考虑和制订其全盘战略以及营销方法。

新经济的定义,数字革命赋予消费者和企业一系列的全新的能力,消费者行为已经发生显著的变化,正所谓今非昔比。购买力的巨大提高:更多类的商品和服务关于现实世界的大量信息; 轻松的互动订购和接受订单;比较商品和服务的功能;同样,今天的商家在数字革命下同样具有一系列新的能力。公司能够在更远的距离运作大量的新信息和销售渠道,以促使它们的生意和产品;公司以收集关于市场、顾客、预期顾客和竞争者的更完备的信息;公司可以便利和加快员工的内部交流;公司可与顾客和预期顾客进行有效的双向交流;

公司对待市场的导向社会中存在着六种竞争的营销观念,各种组织都是在某个观念的指导下从事其营销活动: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顾客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生产观念是指导卖者行为的最古老的观念之一,该观念认为,喜爱费者喜爱那些随处得到的、价格低廉的产品。生产导向型的管理层总是致力于提高生产率和广泛的分销覆盖面。他们认为消费者主要对产品可以买到河价格低廉感兴趣。这种导向在发展中国家是有意义的,那里的消费者对获得产品比他的性能更感兴趣;有些公司想要扩大市场时也采用这种观念。

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些创新特色的产品。在产品导向型企业里,高层管理者总是致力于生产优质产品,并不断地改进产品,使之日趋完善;这种公司在设计产品时相信自己的工程师指导该怎样设计和改进产品,他们经常不让或很少让顾客介入,甚至不考虑竞争者的产品。

推销观念是为许多企业所采用的另一种观念,它认为,如果消费者和企业顺其自然的话,他们不会足量购买某一组织的产品,因此,该组织必须主动推销和积极促销;该观念同时认为,消费之通常表现出一种购买惰性或者抗衡心理,故需要好话去劝说他们多买一些产品。即营销就是销售更多的商品给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收入,从而赢得更多的利润。

推销观念被大量地用于推销那些非渴求品,如保险、百科全书和墓地。

营销观念认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有利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满足的东西。营销观念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目标市场、顾客需要、整合营销和盈利能力。

整合营销包含两个方面,各种营销职能(推销人员、广告、产品管理、营销调研等)必须彼此协调;营销必须能使公司其他部门接受“思考顾客”的观念。营销观念的盈利能力指一个公司应靠比竞争者更好地满足孤苦需要来赢得金钱。

越来越多的公司为不同的顾客提供不同的商品、服务和信息,实施营销观念的公司在顾客细分的层次上工作,收集每个顾客的信息:过去的交易、人文和购买偏好。通过建立高度的顾客忠诚和关注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捕捉每个顾客消费的大量信息,并希望借此获得利润的增长。

社会营销观念是基于营销观念,要求营销者在营销活动中考虑社会与道德问题,平衡和评判公司利润、消费者需要满足和公共利益三者的关系。

书中提到的七个习惯真的都是非常精粹和正确的人生道理,但实际掌握和融合进自己信念的过程要远比书中提到的方法复杂得多,尽管书中反复论述这些信条的重要性.习惯一:积极主动 :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可能对他人负责;一个人有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才被人尊重。相信自己,全力以赴地做事情,充满激情和活力,就会感染周围的人。每个人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习惯二:始终不渝 :有时,人最难的就是坚持最初的梦想。习惯三:要事第一习惯四:双赢思维去习惯五:知彼知己。习惯六:兼收并蓄汇习惯七:全面发展。诚信包括“诚实”和“守信”两方面的内涵,诚信不但是销售的道德,也是做人的准则和根本。它历来是人类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日常销售工作中也发挥着相当程度的影想力。赫克金说过一句名言:要当一名好的销售人员,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想使大部分客户接受你,做个诚实守信的人才是成功的根本销售人员销售行为四戒:不夸大事实.三思而后言、用宽容调和矛盾、别为他人做掩护。

在推销产品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推销自己,包括自己的业务水平、谈判技巧、为人品德等综合素质,这些都可以形成一种影响力,它决定着客户会不会信服你、接受你。相信真实的自我,这是使销售人员充满力量,让客户喜欢自己的根本途径。不忌于说出自己的弱点亦证明内在的信心与强大 做知性女,不做理性女微笑 巧妙利用好记性-细心与睿智 章节短小精悍却字字珠玑,对女性心理揣摩、分析尤其准确,在男女、家庭、工作、社交等关系中相处问题常常洞察透彻、一语中的,虽有批评声音说主观意识及女权意识强,但仍不失为一本让读者(尤其女性)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好书。服务的无形性:商品和服务之间最容易被提到的最基本的区别,就是服务的无形性。因为服务是由一系列活动所组成的过程,而不是实体的可触摸的,可感可看的实物。正因为服务的无形化,按照smart原则来说很难制定具体的目标。服务的异质性:服务的异质性,主要是由于员工和顾客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所有变化因素所导致的,它也导致了服务质量取决于服务提供商不能完全控制的很多因素,比如顾客对其需要的东西能否得到清楚的说明解释因素,员工满足这些因素的能力和意愿、其他顾客的到来以及顾客对服务需求的程度。不同的员工在不同的环境下服务能力和顾客接受这些服务的程度是不同的,服务质量当然也是不同的。而环境、员工的素质和意愿这些因素是不可控的,至少不是完全可控的。

服务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大部分商品是先生产,然后存储、销售和消费;而大部分服务是先销售,然后同步进行生产和消费。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商务培训服务,肯定是你先报名参加,然后才会对你进行培训吧。上课即为生产,听课付钱即为消费。说服你报名参加的过程即为销售。服务的易逝性:服务的易逝性是指服务不能被储存、转售或者退回的特性。

营销计划的目标是为了发现竞争优势。.营销过程的7个因素除了产品,价格,地点,促销,实物证据,过程外,还有 员工的表现。书中说,营销的真谛,在于以顾客为中心,让顾客成为其购买行为的全程主导者,而这一切的实现,是以顾客的需要、欲望和需求为起点的。其实这句话摆出来,看起来像是老生常谈,因为连没什么营销经验的我都知道从顾客的需求出发是营销的关键。但是细细一想,从对方的需求出发真的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学习和练习的几乎可以说是永无止境。

作者引用了星巴克的例子,用来探讨需求的真正内涵。星巴克的营销总监发现,去咖啡店的人们真正的需求事实上并不是咖啡,而是这种放松心情的空间。也就是说,事实上星巴克里最重要的并不是咖啡,而是营造出的一种宁静放松的气氛。与星巴克的成功相反,许多企业往往过分关注具体的产品,忽视了产品能给顾客的真正利益,患上了“营销近视症”。所谓营/销近视症,是指企业不恰当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产品或技术上,而不是消费者的真是需要上,最终会导致丧失市场,失去竞争力。在这章的最后一节,作者还特地强调了一种最朴实的营销:真诚地对待顾客,真真正正把对方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二章的第一节,作者给出了顾客让渡价值这个概念。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在购买中取得的总价值和付出的总成本之间的差值。顾客总价值由产品价值、服务价值、形象价值等组成。顾客总成本则包含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体力成本。企业要在竞争中战胜对手,必须比对手提供更多的顾客让渡价值,其中,增加顾客总价值是一条途径,减少顾客总成本是另外一条途径。例如,对于一个餐厅来说,降价可以减少顾客总成本,增大菜量或是提升菜的质量可以增加顾客总价值,而上菜时间长、座位少会增加顾客总成本。

狭义营销认为,主要任务是为顾客和商家创造、推广、传递商品和服务;营销人员要善于为公司的产品刺激出需求。广义营销认为,如同生产、后勤部门的专业人士要对管理负责一样,营销人员应对需求管理负责,营销经理为了满足本企业的目标,要试图去影响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构成。

负需求,分析市场为什么会不喜欢这种产品,以及是否可以通过产品重新设计、降低价格和更积极推销的营销方案来改变市场的信念和态度;无需求,设法把产品的好处与人的自然需要和兴趣联系起来; 潜在需求,衡量潜在市场的范围,开发有效的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这些需求;下降需求,通过创造性的再营销来扭转需求下降的趋势; 不规则需求,通过灵活定价、推销和其他刺激手段来改变需求的时间模式;充分需求,在面临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化和竞争日益激烈时,努力维持现状,必须维持或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地衡量消费者的满意程度;超饱和需求,设法暂时地活永久地较低需求水平;不健康需求,劝说人们放弃这种爱好,采用手段宣传它是有害的,大幅度提价和减少供应;

总之,营销的目的就是:生产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通过合适的渠道,销售给合适的顾客,赚取合适的利润。

前在交易中至少有一方正考虑如何从另一方获得所渴求的反应的那些目的和手段的过程,它需要选择目标市场,通过创造、传递和传播优质的顾客价值,获得、保持和发展顾客。

市场细分往往根据消费者在人文、心理以及行为上的差异来进行。然后,公司可以判断出能够为他们创造最大机会的服务对象,这就是公司的目标市场。公司为每一个目标市场开发市场供应品,供应品的开发已目标购买者来定位,它的性能要能够给顾客带来核心利益。营销者从被称为预期顾客除寻求响应,如态度、购买、选票和捐赠。如果双方都在积极寻求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成为营销者。

营销者必须努力理解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需求。需要描述了基本的人类需求;当人们趋向某些特定的目标以获得满足时,需要变成了欲望;而需求是指对有能力购买的某个具体产品的欲望。即欲望、购买力和决策权构成了需求。供应品向目标顾客传递了价值和满意,那就表示营销管理成功了。顾客在不同的供应品种挑选的基础是意识那个给他们带来最大的价值。价值可以看成是质量、服务和价格的组合,被称为顾客价值三合一。价值随质量和服务的提高而提高,但随价格的增加而减少。

展示课水浒传阅读交流课 篇5

一、课前三分钟

学生上台主持(大家好,今天的课前三分钟我们一起来背诵有关水浒传的歇后语,现在请一组开始展示„„大家背的非常好,声音响亮、展示的歇后语让我学到了很多,非常精彩,希望大家在这节课的学习可以收获更多的《水浒传》知识。

二、导入

1、看到同学们的展示,我非常兴奋,也按耐不住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名著,论英雄”。《水浒传》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塑造出108位好汉的英雄形象。我最喜欢里面的一个人物是他(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故事名称)猜一猜这是谁?故事名称是什么?

2、对比阅读《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电视上的这个故事是怎样的,请大家仔细观察视频中的场景(播放视频)

看完了视频,让我们一起找出我手中的材料,这是原著中这个故事的相关内容,大家认真读一下。

思考:鲁智深一共打了几拳,打在什么地方?这三拳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能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学生读材料,老师巡视。

4、交流展示

预设:打了三拳、分别打在鼻子、眼眶、太阳穴,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嫉恶如仇、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且聪明机灵的人

5、你还知道哪些鲁智深的故事?

预设: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桃花村醉打小霸王周通救刘太公一家、火烧瓦罐寺烧死恶霸、大闹野猪林救下林冲

小结:鲁智深就是这样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咱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像作者这样,围绕人物性格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写。

三、小组合作交流

师:通过鲁智深的学习,我们重点研究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验了小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一起来交流你整理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板书:人物 情节)

1、交流搜集的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体现的性格特征 注意提醒组长合理分工、互相补充、查漏补缺

2、交流展示

四、水浒知识竞赛

师:首先仍旧是咱们的竞赛环节,我们分两组,现在请两队队长向大家打个招呼吧。大家好,我们是博览群书队,我们的口号是:我读书,我快乐。大家好,我们是天天向上队,我们的口号是:书香伴我成长。

有请主持人姜成硕: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姜成硕,咱们的阅读大比拼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比拼的内容是:水浒知识知多少

1、首先进入第一关,人物猜猜看。比赛规则:两队轮流作答,每队只猜一个,根据提示猜人物姓名,并说出猜测依据。每猜对一个得1分。

(图片6个,6个人物绰号、人物绝技2个)两队分别答题,老师公布分数

2、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关。人物故事故事知多少?

两关之后,两队得分分别是()、()。现在()队暂时领先,()队仍有机会。

3、现在进入风险题。根据提示判断下列人物是谁,猜到后即可直接站起来说出答案。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倒扣10分。

4、三关过后,我们来看两队得分情况,两队得分分别是()、()。所以今天的优胜队是()队,有请班主任宋老师为优胜队颁奖请队长上前领奖。下面,把时间交给李老师

5、师小结:首先向()队表示祝贺,()队也不要气馁,下次阅读漂流争取获胜。通过刚才的比赛,老师发现同学们对《水浒传》中的人物了解很多,看来同学们读书很用心。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古典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他的存在有着时代的印记,放在我们现在平等、公平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它们的结局就会不一样,我们同学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五、课外延伸:

课堂有限,阅读没有终点,最后送给大家几句话共勉:齐读: 阅读,成就人生。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

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希望你们铭记在心,我们都来做个快乐的读书人。板书设计:

人物

情节

古诗课外阅读交流课--教案 篇6

冶春蕾

达坂城中学

2015.3.17

课外古诗阅读交流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古诗交流活动中认识更多、更好、内容更加丰富的古诗。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积累古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古诗交流活动中,进行积累方法的总结。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3、在交流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通过积累、交流古诗,领略古代诗歌馨香独具的魅力。

教学重点:在古诗交流活动中认识更多、更好、内容更加丰富的优秀古诗,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古诗句的阅读与积累。

课前准备:要求每位同学都准备一本积累本,并准备向别人交流自己积累的古诗句。

交流过程:

一、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1、听一听,猜一猜。

老师说的是哪位诗人写的那首古诗?

2、看一看,猜一猜。

画面上展现的是那首古诗的景色?

3、读一读,猜一猜。

课件上的内容描述的是哪位诗人?

4、教师小结。

二、交流积累的古诗句。

1、小组交流。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代表再在全班

2、全班交流。

3、分类交流。

4、总结积累方法。

5、教师小结

三、考考你,古诗积累填空。

1、古诗成语接龙。

2、请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鸟名

3、抢填“花”诗句,再连线。

4、读古诗,填修辞手法

5、教师小结

四、学以致用:

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自己积累的诗句填空。

五、课外书推荐

1、古诗文:《诗经故事》

《宋词故事》

《唐诗故事》

《元曲故事》

《唐诗300首》

《语文知识精粹》

2、少数民族史诗: 藏族史诗《格萨尔》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

《嘎达梅林》 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

六、欣赏乐曲《读唐诗》。

忆。

名著阅读交流课方案 篇7

笔者利用学校实施“阅览室阅读课”的契机, 尝试将初中语文课本名著导读、与课文相关的名家作品、与单元和综合性学习相关的主题阅读进行结合, 并按序列推进,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形成科学序列, 设计阶段阅读

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阅读爱好、阅读基础整理出了初中阶段学生名著导读的一个序列, 如表1。

笔者基本上让学生根据这个序列, 利用“阅览室阅读课”逐步涉猎或者部分精读, 尤其重视对名著和读者公认的文思兼具的名家作品作了推荐, 而部分选读和精读, 则为了让学生能初步了解这些名家的风采。从学生所做的阅读笔记、读后感来看, “阅览室阅读课”确实对学生走进名著、亲近文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发现, 在“阅览室阅读课”上不能完成的阅读, 学生也会在课后抽时间完成。当然, 这个表格的设置是粗陋的, 体系不够完整, 进程不够清晰, 但是用它来实施“阅览室阅读课”, 学生的阅读就变得具体、实在了。

二、探索合宜课型, 规范指导阅读

“阅览室阅读课”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笔者通过实践、反思总结了名著导读课、单元主题和综合性学习阅读课、名家作品迁延性阅读课等课型。

(一) 名著导读课

笔者曾对自己刚接手的七年级学生作过调查, 让学生罗列自己已读过的名著并对他们进行口头的、书面的考查, 结果发现学生的所谓阅读都是非常肤浅的、表面的, 甚至是连情节都未能了解的。这样的阅读其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名著导读课在初一阶段尤其重要。它可以利用学生刚刚进入初中的转型期, 对他们进行泛读、精读的指导, 让他们尽快地掌握名著阅读的基本方法。

学生在小学阶段所读的长篇名著是比较少的, 如果进入初中没有教师相应的引导, 他们的阅读就会形成一种自然放任的状态, 其结果是:也许会有自然摸索出方法者、产生浓郁兴趣者, 但更多的会在阅读大部头作品时因没有合适的方法开路而茫然无序, 最终兴趣索然, 很快与名著阅读擦肩而过。

历年中考名著阅读题的阅卷情况也反映出, 学生真正读名著的不多, 大多以简单的情节了解、标签化的人物形象评价的记忆为应考手段。可见, 要完成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 而且能做到真读、深读, 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入门指导。

1. 泛读促量

初中阶段第一部需要阅读指导的长篇是《童年》。笔者先让学生在上“阅览室阅读课”前对《童年》进行泛读 (要求读完) 。在此基础上, 笔者以问卷形式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作品中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 并让学生写下阅读感受, 找出了学生在读长篇时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指出了学生在泛读作品时应该使用的方法和需注意的问题。首先, 需要安宁的心境。阅读, 如果心思浮躁、浮光掠影, 将所获无几。笔者告诉学生, 古人阅读时还要沐浴净手, 正襟危坐, 就是为了保持一份安宁的心境。只有心静下来, 文字才能读得进去。当然, 这不是靠说教就能有效果的。我们创设的“阅览室阅读课”, 其所拥有的空间环境就是在客观上为此创造了条件。其次, 要有一定的速度。笔者指导学生, 阅读时不要动嘴唇, 不要用手指读, 不能回读, 不要断章摘句地读, 要一气呵成。根据这样的要求, 笔者要求学生快速阅读《童年》的第一章。这次读下来, 学生对这一章的情节和人物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2. 精读提质

经典的名著, 尤其是“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 (或精彩的章节) 基本上都需要一定的精读。以《童年》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 笔者对需要学生精读的部分作出了建议, 比如《童年》的前两章、最后一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筑路部分。关于精读, 笔者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下方法:

(1) 批注点评。让学生自己准备名著读本, 通过圈点勾画等形式在字里行间作批注, 内容可以是写要点概括、点评人物、赏析描写、评价写法、质疑问难等。

(2) 摘记赏析。让学生利用学校设计的《阅览室阅读课笔记本》, 摘录阅读作品中的文笔优美的句子、带有人生哲思的句子、触动自己情思的句子等, 并进行点评赏析。融入思想的摘记, 就不再是简单的摘记了, 它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思想, 对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写作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3) 撰写读后感。让学生在阅读整部名著或者赏读部分章节后, 对作品进行多角度感受, 并将自己独特的感受记录下来:可以对主题进行解读, 可以对人物进行赏析, 可以对语言进行赏读, 可以对文学价值进行评价, 可以与自己的生活进行联系, 等等。这样的读后感是对阅读的进一步推动, 学生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 可以再读, 再思。

精读指导的起点在七年级, 但是每个学年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会有变化, 教师应该逐渐对学生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 也就是说每个阶段的指导都不能放松。对八、九年级的学生, 教师应该根据导读体系, 指导他们评论相关作品、学习自己写作时可以借鉴的地方, 让他们的思想和能力都有所提升。

(二) 单元主题和综合性学习阅读课

现行人教版教材的单元设置以主题为线索, 同时每个单元后面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内容。梳理六册课文, 我们大致可以将主题分为理想、自然、亲情、成长、爱国、传记、民俗、文化艺术、戏剧、诗歌等。当然, 这些主题分类是比较笼统的, 也有内容上的交叉, 而且有些名著本身就体现着多种主题, 所以笔者一般以名著导读先行, 然后根据教学进度向学生推荐一些作品, 或者让学生自己在阅览室寻找相关主题的作品进行阅读。

主题阅读可以使学生每个阶段的阅读有一定的主题思考, 有一定阅读指向, 也有一定的阅读深度, 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自由放任。如果每一次都是泛泛而读, 学生最终会迷失方向, 渐渐失去兴趣, 结果就会导致“阅览室阅读课”只能成为一种形式, 一种浪费。同时, 主题阅读还可以借助课堂进行主题阅读心得交流。这样, 学生有话可说, 有思想可以交流, 有收获可以内化。因为主题与课文相关、与综合性学习相连, 所以它又有助于将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

(三) 名家作品迁延性阅读课

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 对作者的了解往往还是粗浅的, 这时如果让学生阅读同一作者与课文相关的作品或最能代表这位作者水平的作品, 他们就能对作者有一个更深广的认识, 而这也是对课文的一个深层次回顾。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阅读思维必然会引领他对照课文进行比较, 并在比较中对作者有更深入的了解, 对课文有更深切的理解。这可以说是对课内学习的补充和深化。

当然, 我们不可能对每位作者都面面俱到,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有所选择地阅读名家作品。教师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和学生的情况, 在保证课内相关作家作品阅读的基础上, 向学生推荐更广泛的阅读内容, 让他们感受文学的魅力。

三、丰厚阅读之源, 提升写作能力

一个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 它源起于学生的人文阅读, 归结到学生的各种能力。可以说, 阅读是积累, 写作是呈现。如果在初中三年里, “阅览室阅读课”在规整阅读板块后, 能打通学生阅读和写作的通道, 通过阅读促进学生的写作, 那么它的积极意义就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其课程本身也有更好的发展契机。“阅览室阅读课”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一) 批注和笔记

这是一种阅读方法, 其本身也是写作的形式。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掌握这种形式的写作。一定时间下来, 通过笔记本形式进行摘记和点评, 其阅读量和与此关联的写作量也是可观的。

(二) 读后感

这是最直接的阅读与写作的组合形式。带着阅读审视的目光, 将感悟体味凝诸笔端, 既提升阅读质量, 也锤炼写作思维。阅读引发学生的写作, 写作促进学生的阅读, 可以说, 读后感是一种传统又非常有实效的写作方式。

(三) 模仿、借鉴性写作

逃家小兔阅读交流课教案 篇8

阅读目标:

1.通过阅读交流,让学生感受无私而伟大的母爱。

2.指导学生根据故事情境想象练说,并复述完整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与阅读经验相结合,学编浅显的童话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阅读重难点:

1.重点:在情境中让孩子展开想象,让孩子根据图画创编故事。

2.难点: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想象兔妈妈和兔宝宝还会变成什么,并在此过程中领悟伟大的母爱。

阅读准备:

1.兔妈妈和兔宝宝头饰。

2.《逃家小兔》图书及多媒体课件。

3.聪明之星、书签等奖品。

阅读交流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袁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位童话里的人物(出示兔子头饰),他们是谁呀?(贴上黑板)不过这只小兔子非常淘气,还不怎么听妈妈的话呢。兔妈妈可爱自己的宝宝了,瞧!他们就住在萝卜地旁的一个树洞里。(课件出示图片)

二、读图,引入情境练习说话

有一天,这只调皮的小兔子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待在家里了,我要离家出走。”说完,小兔子就飞快地跑了。妈妈拼命地追上去: “孩子,你别跑,你是我的小宝贝呀!”于是一场爱的捉迷藏就此展开了,这个故事叫——出示课题《逃家小兔》。(齐读)

师述:这只小兔子不听妈妈的话,他拼命地跑啊跑啊跑啊,他会跑到哪里去呢?(课件出示图片1、2)

1.读图1,练习说话。

(1)看,小兔子现在跑到哪里了?这是什么样的高山呀?(陡峭)

(2)小兔子坐在陡峭的高山上,他在看什么,想什么呢?让我们来猜一猜,想一想(学生边想象边练习说,指名说)

(3)看,小兔子得意洋洋的,兔妈妈这么疼爱自己的宝宝,怎么会让他离开呢?她会怎么做呢?(出示图片,指名说,师点评)那么,兔妈妈又是怎样劝小兔子呀?谁来当当兔妈妈?(指名加上表情和动作练习说)

(4)可是这只顽皮的小兔子还是不听妈妈的劝告,你们看(出示图片2)小兔子把自己变成了(小鸟),在蓝天上飞啊飞啊,兔妈妈呢?(变成了树,张开变成了树枝的双臂,正准备迎接自己的宝贝呢。)(5)(课件出示)我们用这个句式来试着讲一讲这两幅图的故事吧,小兔子说:“我要变成()”。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

2.读图2练习说话。

(1)小兔子没能逃离妈妈的怀抱,于是,他又要变了。你们看,(出示图片),这会他变成了什么?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小兔子说: “我要变成()”

(2)聪明的兔妈妈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来保护自己的孩子呢?也用这个句式来 说说。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

(3)她为什么要变成风呢?(指名说)3.拓展想象空间,进一步创编故事。

过渡语:是呀!爱孩子的妈妈总能想出好办法来保护自己的宝宝,可是,小兔子太小太不懂事了,他还会变成什么呢?

(1)让我们用这样的句式来,同桌之间合作分角色说一说吧!小兔子说:“我要变成()” 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

(2)再交换角色饰演,创编。(3)指名戴上头饰,汇报交流。4.读中感悟,提升明理。

无论小兔要变成什么,兔妈妈都有办法与他紧紧相随,兔妈妈为什么要这么 做呢?(出示句子: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齐读,读完这句话,你想对兔妈妈说些什么?那么,你想对这只逃家的小兔子说些什么? 5.(出示图片)看图,总结全文。

这只顽皮的小兔子终于跑累了,于是和妈妈一起回到了家里。看来,无论世 界有多大,孩子的心有多高,哪怕是跑到了天涯海角,孩子永远也跑不出妈妈的心,即使将来长大了,离开了妈妈的身边,也永远离不开紧紧相随的母爱啊!(板书:爱,画个爱心)

三、分角色朗读全故事

四、戴上头饰演一演这个故事

上一篇:物流公司企业简介下一篇:观看《少年雷锋》有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