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是个历史性的大难题。作为教师感到难教,作为学生感到难学。那么,如何化难为易搞好作文教学呢?

1放开手脚,自由起步

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除了要加强写作方法、技巧、表达方式及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指导,还要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打开思路,达到言之有物,下笔千言。但就这一点,作文教学必须要注重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教师不顾小学生认知水平,在作文的起始阶段,就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诸如:主题鲜明、思想深刻、结构合理、语言精练、过渡自然、形式新颖、文章字数等等。一句话,学生必须要写老师指定的文章,还必须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写这一篇文章。除此之外,学生不能做别的选择,只能按照老师提供的“条条框框”搜肠刮肚,生拼硬凑。其实,这些“条条框框”早早就捆住了学生的手脚,,学生那还会有属于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只有瞎编瞎想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形成不良的写作习惯。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考虑到,小学生的作文教学还处于起始阶段,他们的习作水平还相当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再设置诸多条件,学生势必会觉得“作文难写”,继而产生恐惧心理,失去作文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松绑”,不要给学生提出过多的要求,使学生放开手脚,还要给学生创设自由想象、自由书写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实事求是,分层要求

学生作文难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语文教师对刚刚起步进行作文训练的小学生要求过高。这就像孩子走路一样,还不会漫步走,就要求快步跑;还不会散步走,就训练其正步走。由于语文老师的要求高,导致学生“曲高和寡”,无所适从,久而久之作文难的问题就会自认而然地显现出来。作为小学生,不论思维的广泛性, 还是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都处在较低级的层次。他们对社会、生活、自然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当学生觉得目标过高,即使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时,就自然不跳了。所以,作文要求不能过多,也不能过高。

本文所说的实事求是,主要是指 :根据教学 目标 ,分析学情,分层提出要求。说到底就是作文标准不能“一刀切”,要适量、适度、适时。学生的学习环境是不一样的,学习条件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提出的要求应因人而异、因题而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适应,全员参与。

实事求是还有一点,就是不能脱离教材实际。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典性的范文, 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其写法特点表达技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同时,我们还要用“活”教材 ,不能要求学生机械地模仿教材 ,照葫芦画瓢。譬如命题作文,书本上的作文训练基本上是和教材同步的,但未必符合学生的写作水平,如硬性要求学生去写,必然会产生两种情况:一是学生老是仿作,永远没有创造和创新,所写的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二是学生越来越害怕写作文。不仅不能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会使学生形成作文训练上的心理障碍。

实事求是还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要紧贴社会生活的实际,紧扣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必要时还应结合时令特点,这些内容学生摸的着、看得见,有东西可写,有情感可发,既能激发兴趣,还能使学生意识到作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另外,教师的作文评讲也要实事求是。好的典型要树立,缺点和不当要指明。讲评过程中要多挖掘“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和进步的快乐。

3注重表达,自然书写

小学生的表达往往不够准确流畅,口语较多,有时还颠三倒四。为此,我们应多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打开学生的“话匣子”。首先教他们用书上学过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还要创设环境让他们想说、多说,并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说的快、说得好。此外,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应引导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说话内容,并能够把所说的、所想的给写下来。譬如:评论一下“小学生上网”这件事,可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的看法便是观点,理由便是根据,最后再拟一个最能表达自己想法和看法的题目,给写出来,这样一篇文章就很容易写出来了。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还能使学生感觉到写文章是水到渠成的事, 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驱力。

4涉足社会,丰富生活

学生作文难的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不知道怎么写;二是不知道写什么。如果说上述三个方面是主要解决“不知道怎么写”这个问题的话,那么,“涉足社会,丰富生活”就是要解决“不知道写什么”这个问题的。我们要经常把学生带出课堂,走到校外,培养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观察自然的能力。早晨明媚的朝阳、晶莹的露珠、争鸣的小鸟;傍晚的一抹晚霞、匆匆回家的人流都是学生看不厌、写不倦的画面和素材,要让他们亲眼看、亲耳听,亲身体验,亲身感悟,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古代的、现代的建筑、桥梁、园林,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伟大,丰富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在学生有了厚重的积淀后,再让学生用他们的头脑加工出反映社会、反映生活的作品。

涉足社会生活, 教师应指导学生自觉地观察社会, 体验生活。学生一旦养成了观察与思考的习惯,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就会迅速提高。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学生的创作园地就有了肥沃的“土壤”,学生的作文就有了“源头活水”。

摘要:长期以来,教师认为作文难教,学生认为作文难学。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作文教学目标,从“怎么写”和“写什么”两个方面加强指导。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思考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中的三点体会下一篇: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