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的几点理解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的几点理解

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的几点理解 篇1

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后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有了下面的理解: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智能发展水平,小学数学学科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小学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小学数学知识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具体活动产生的;数学教学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其基本方式不应该是“授予”,而是“引导”,给学生的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数学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而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数学课堂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场所;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小学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

从儿童的生活经验来看,数学学习不再是局限于教室中的活动,而且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学生的生活环境及任何一个活动场所都应该作为数学学习的课堂。校外的买卖活动、房屋的建造备料、面积的估计测量都含有丰富的数学问题和知识。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生活化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不同于科学数学

(1)目的不同。作为科学的数学以揭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目的,往往通过逻辑推理形成数学理论,主要着眼点是精确阐明某些数学理论。小学数学不是为了构建一个逻辑体系,而是使学生乐学,活学,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推动思维的发展,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2)形式不同。数学科学中,需要对相关的定理和法则进行严格的推证,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有关的定理和法则往往不是以严格的证明方式呈现,而是借助观察,通过一些不完全归纳得出结论。学校数学必须从学生的智力结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逐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如学生学习三角形知识时,可以让他们观察三角形纸片,并撕下三个角拼成180度,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3)起点不同。作为科学的数学,对所有的定理、法则都要严格论证。小学数学的认知起点往往不是逻辑公理,而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实例,如我们讲运算法则时,并不是从定义出发,而是从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出发,然后总结法则和意义。

(四)小学数学是大众数学而非精英数学

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的几点理解 篇2

1. 别让数学教学沦为解题教学。

华罗庚说:“学数学不做题目,等于入宝山而空返。”这说明,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但是解题只能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而不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全部。

要想让数学教学不沦为解题教学,教师就要正确定位解题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一是要选择有教学价值的典型问题。二是要把问题的教学价值发挥到极致。充分挖掘问题的教学价值,适当安排时机发挥题目资源的效用,尽可能一题多用。三是在评价解题时,把通法(一般的普通方法)放在第一位,不一味追求速度或技巧。四是要关注解题过程反馈的价值信息。在关注解题结果的同时,考虑给过程分,关注解题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收集有效信息,帮助诊断教学,发现、利用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一方面引导学生重视解题过程,另一方面提醒教师从过程中收获信息的教学价值更甚于结果。教师应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教师在理解的基础上应尊重各种合理的解题思路,并给予中肯的评价。五是要重视解题后的反思。解题过程中的试误过程和成功经验都值得反思。回顾自己如何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又如何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分析解题过程给我们带来的认识上的得与失。这些收获不亚于题目本身带给我们的价值。

2. 教师只有把“自主、合作、探究”与“模仿、训练”这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自主、合作、探究”与“模仿、训练”的方法并不是对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两类方法在课堂中的相容与和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主题下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于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两类方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相容和依存的。学生既要发展思维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又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即接受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也不是对立的。没有良好的接受性学习,学生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探索性学习,反之亦然。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只有把“自主、合作、探究”与“模仿、训练”这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在课堂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模仿、训练在教学中体现为直接教学的方法。直接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数学事实、规则和技能。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经常使用的直接教学方法是讲解、举例、练习、反馈、对话、纠正错误等。这些方法经常被用于日常复习,呈现新的内容,指导练习,反馈和纠正,课堂练习及课堂总结。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间接教学的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与解决数学问题,教师的作用是尽可能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这两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不可想象,没有其中的一种方法,课堂教学会很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两类方法有机结合的过程。

3. 厚积方能薄发。

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虽然相对简单,但同样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要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教师首先要具备丰厚的数学知识、扎实的数学技能和成熟的数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以一种宏观的、联系的、发展的观念去看待数学,而不拘泥于局部的、零散的、静态的认识,才能从更高更广的角度理解“数学是什么”、“小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样的数学”等问题,才能在教学时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首先,要及时补充与小学数学内容直接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对数学的每个分支都进行深入研究并不现实,也无必要。但对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进行全面的了解,还是很有必要的。教师以何种高度看待小学数学内容直接决定了能否把课上出“数学味”来。其次,要关注数学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数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学科,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教师理解数学的思想和文化至关重要。教师只有了解这些前沿信息,才能以数学自身的旺盛生命力和内在魅力吸引学生不断探索未知世界。

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好概念数学。

4.1 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

4.2 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很容易接受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从心理学来分析,无恐惧心理,学生容易活跃;无畏难情绪,易于启发思维;旧知识记忆好,容易受鼓舞;所以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教学效果好。例如从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总之,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使学生既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

4.3 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

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的几点理解 篇3

关键词:备课、拓展、鼓励、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

作为一个从事科学教学的老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进行总结和实践,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现我根据自己课堂教学实际浅谈一下小学科学学科课堂教学

一、备课环节不容忽视。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上好任何一门课都必须得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课对于科学课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科学课这一门课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仅凭一本课本、一支粉笔就上好一堂课,因此抓好备课环节是上好一堂科学课的重要前提,我认为科学课的备课应从从全局入手,读通整册教材。要上好科学实验课,首先就得通读整册科学教材,对整册教材所需材料进行整体性的研究,列出清单,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材料准备,才能在准备具体的某一课时得心应手。而如果一课课临时去准备材料,就难免会发生措手不及的情况,影响科学课的教学。就一册教材来说,每一册教学参考书上都有主要材料清单,上面列出了本学期要用的主要材料。因此,在开学初就应该去认真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要把握“拓展性”原则。

小学科学学科知识特别广泛,它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本质特征、现象及规律的启蒙学科。教学中,不能只是就本教本,而是要加以引申,适时地去发散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表现为:

首先,要拓展知识面。知识是在认知中产生的,更是人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表现。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高有低,知识掌握也有差异,教师可以将课内的探讨延续到课外,在自然活动中拓宽视野,拓展知识面,以解决学生课堂上“吃不饱”的问题。如由于条件的限制,学校有关天文、野生动物等方面的器材或实物短缺,要上好这些课,除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外,还要组织孩子们去参观天文台、科技馆、野生动物园等。教师还要积极搜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为教学服务,实在不够条件,充分利用多媒体,也要让孩子们多观看些录象或图片。再次,要拓展课堂。教学中我们当然要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但自然课教学内容多,知识面广,知识点多,甚至有的实验准备时间长,因而仅仅靠课堂40分钟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去拓展课堂。

其次,要拓展思维。教师不仅是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努力地去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问,勤于思考。要对大自然的万事万物进行大胆设问,赞赏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鼓励学生敢问。

学生只有敢问和多问,才能真正的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四、养成反思习惯

反思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掌握的过程。让教师真正意识到并切身体验到反思对其专业发展的作用,对于督促教师自觉进行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具有重要意義。教师自身也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创造良好的反思氛围,养成自觉反思的好习惯。因此,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不单单是教学经验、教训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就一节课而言,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应只是课后才做的事。课前反思可以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课中反思可以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一句话,时时、是反思之时,处处、更是反思之地。可见养成习惯在反思中的作用是如此之大。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3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30次重复”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教学” 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不断丰富自我素养,进一步充实自己,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优化教学,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的有效补充活动。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

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门学问,需要科学教师精通各方面的知识,不断的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学习去研究,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等,这样的科学学科课堂教学才会更有生机和活力。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改的几点反思3 篇4

凤庆县勐佑完小杨天陆

年9月 20012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改的几点反思

凤庆县勐佑完小杨天陆

【内容摘要】课堂教改是我校一直常抓不懈的大事,坚持教改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数学了课堂的面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作用有目共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了今后长足发展,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的继续实践、思考、总结、改进,走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路。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改,我认为要处理好六个关系:以学生为本,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因材施教,使用教材与开发课程资源的关系;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处理好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发展的关系;三维目标共同落实,处理好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以塑造人为目标,处理好教书和育人的关系;以任务作为驱动力,处理好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讨论的关系。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改

课堂教改,是我校根据县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一直常抓不懈的大事,回顾起来有:尝试教学法、董建英的引导自授法、分层次教学法、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目标教学法,以及正在全面推广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模式等等,都在我校推广过、实践过,我也带头操作实践过。这些教法地移植和实验在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数学课堂的面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作用有目 共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科研兴校的理念在教师中逐渐扎根,作为我一个老教师也是如此。回顾我们小学数学教改走过的路,我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法,教师不能忽视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以学生为本,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新课程明确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实践、探索交流,作为小学生更为重要。

学生与教师的这种关系,一方面,随着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将显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无论是从把握教学标准,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培养,还是从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基本技能、心理特点,并根据环境、活动、对象的情况及其变化,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教师无不以 “主体”的身份出现在教学活动中。也只有加强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学才能走到学生发展水平的前面,对学生真正起到 “引导”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 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因材施教,要处理好使用教材与开发课程资源的关系 教材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科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课程内容的载体(教材)将越来越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渠道,或者说,课程、教材的内涵与外延将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显然,把教科书作为 “圣经”一样来进行解读是陈旧的、过时的学习方式。如何开发利用课程和教学资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对于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数学课程实施的关键。这是因为,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补充和取舍,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做教科书的主人,而不应是教科书的奴隶;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应是课程的设计者。课程资源除教材以外,还包括学生生活、学校、社会、自然中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

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保证。要改变依靠教科书实施课程的做法,充分合理地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 源,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积极利用除教材以外的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利用等等。在这方面,我曾经要求我的学生利用农村学生的自然优势,发动学生利用小竹棒数数、利用家张编用的竹篾折成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帮助学生认识这些图形的周长及计算,进而再进一步教会他们面的的计算。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周围的的资源条件进行教学,学生乐于接受。

三、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处理好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发展的关系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置学习的主体不顾,只强调教师讲解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的教学方式,其结果之一是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当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与操作能力。具体地说,数学学科除了要求学生具有其他学科学生都应具备的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外,还要求学生具有实际使用数学的能力,学生应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起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教学“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内容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农村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一农户要在主房的对面新建另一栋房屋,主人要求房屋的方向要与主房一致,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因为农村建房都有讲究房屋方向的传统习俗,学生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让学生回家去问他们 5 的父母、工匠怎么做?提出能不能用我们学到的方法解决。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数学,自然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从主房正面的两个墙壁向对面量处相等的距离,确定两个点,把两个点连线后就能够确定所要建房屋的位置,”运用了“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同样可以运用数学知识验证建房时墙角的角度是否垂直的问题(勾股定理),可以解决建筑面积的计算、所需材料的计算、等很多问题,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数学能够解决生活中许多问题,我们今天学好数学,就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而教学内容也必须包括掌握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这是因为能力的生成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的。特别是动手能力较强的数学板块,教师应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加大实践操作能力训练,将来学生才能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如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以后,我就拿着皮尺,带领学生,指导学生丈量教室长宽后算教室的面积、丈量操场的长宽算操场面积、利用直尺丈量课桌长宽算课桌面积等办法强化学习。四、三维目标共同落实,处理好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三维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情感总是伴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变化的,教学中情感的培养应以知识为基础。学生常因学业成功而喜悦,因挫折而苦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能排除非智力因素的干扰,克服一些消极的情感。在传统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往往忽视了 “情感”的因素。有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做到 “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尽了自己的责任,只要尽了这个责任,那么教师的所作所为就是正确的。其实不然,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我们 “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更重要。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 “情”和 “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去,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小学数学学科成绩与小学语文学科成绩相比,普遍都都低于一个或几个分数段,原因之一就是数学教师对情感、态度目标不够重视引起的。对数学的情感、态度目标落实的不好,也会影响学生到初中、高中对数学的学习。

五、以塑造人为目标,处理好教书和育人的关系

课堂即是教书的殿堂,也是育人的殿堂。塑造人是教师的天职,7 以赏识鼓励引导的方式育人无可非议,而且应大力提倡。可我个人认为:对塑造人应是惩戒和赏识并举。树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浇水,也必须剪枝,奖与罚作为教育方式,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缺一不可,偏重赏识教育而将惩戒教育打入冷宫的倾向有失偏颇。处理好惩罚与赏识的关系非常重要。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合乎规范、值得提倡的,需要学生坚持做下去,这样的行为需要教师的赏识和鼓励;另一种行为则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或损害他人利益,有必要对其进行矫正。教师应当用赏识来增加学生某一良性行为发生的频率,同时用精心设计的惩罚方式来减少一些不良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可以说,奖赏与惩罚两者是互补的,缺一不可。例如:在小学数学的几何作图教学中,有些懒散马虎的学生在做作业时,作图马虎了事屡见不鲜,我就精心设计的惩罚方式来纠正这种错误,效果很不错。类似事情再发生,我就再精心设计的惩罚方式来纠正错误。当然,教师要精心研究和学习惩戒的相关技巧,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能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并从中受到启发。这些精心设计的惩罚,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从而将错误行为及时转换为积极行为。

六、以任务作为驱动力,处理好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讨论的关系 在各种教学法的移植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普遍的一个环节之一。总结尝试的结果,学习任务落实到位是关键。任务到组,而且也要任务到人,同时也要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要求,甚至要允许在学习中的不同步。落实学习效果时注重过程监督检查指导,注重 不同层次的学生,注重不同速度学习的结果。才不至于有的学生无事干,捣乱违纪影响教学的正常推进。

成就感是一个人保持对于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原动力。教师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对学生的成功及时肯定。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每前进一步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积累成功中得到强化。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教改也是一样的,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耕耘,也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的。

【参考资料】

1.《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学生发展》 冉玉霞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出版 3.周廷容等编写 《九年义务教育学科活动指导用书—数学》 4.《走进新课标》

5.《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师用书》

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探讨 篇5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学生活化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小学数学正在逐步的改变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源于生活,也必须根植于生活。”教师应结合这一特点,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的具体事物中学习及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数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366-01

知识源于生活,数学也不例外,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明确解读我们不难看出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数学的学习对于小学生的作用不单纯的表现在平时的成绩上,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应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得数学更加学贴近学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所带来的快乐。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1、数学教学生活化更利于师生之间交流沟通

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互动的持续发展过程。数学回归生活可以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的畅通,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开放数学课程。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以及生命力,师生之间无障碍沟通,为数学课程的顺利发展添加动力。

2、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及利用者。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的观察留意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将这些素材挖掘、创造、整合成为可供生活化教学使用的素材,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通过素材的采集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增加了对于社会对于生活的关注度。从而提升了教师对于教学、对于学生以及教材的研究能力,进而提升教师的素养以及教学技能。

3、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以生活为依托,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注重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和谐发展。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促进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更加有利于改变以往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实践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应用策略

1、教师应致力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使他们能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健康、均衡的发展,然而要想实现教师的这个愿望首先要求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例如:数学虽然属于科学的学科范畴,但依然要求数学教师具备相应的人文素养。由于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化,然而生活化教学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目标是使学生更加容易的融入课堂,感悟知识,因此对于数学教师的人文素质要求也就毋庸置疑。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非教学因素的干扰,一些年轻的教师原本是一腔热血投身于教育事业,但当遇到外部因素的干扰时,便无法摆脱失去了信心与斗志的,又何来积极的探索教学之道。外部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有时不可避免,但问题的根本在于教师的自身修养,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还不够,因此无法摒弃外部的干扰、以从容乐观的心态来面对问题。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开展还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学习,不仅是自身文化知识的丰富,还应努力提升自身的修养以及提高道德水平。这样才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以及发展规律,真正的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筛选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素材

首先教师要努力的钻研教材,详细的解读教材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只有将教材进行透彻的研究分析,了解了教材的意图,才能合理的选择把握生活素材,才能够在众多的生活素材中提取出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的,最能帮助教学目标实现的生活素材。还应注意的是教师应合理的把握根据教材的目标实现的原则,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教材有效的整合。例如:在学习“两步计算法解决问题”时,看到例题中出现的依然是买东西的场景,学生这样的场景见到的太多了,估计不会提起太大的兴致。这时便联想到每天为学校送水的李师傅,李师傅这几年一直为学校送水,由于天天见面学生们对他比较熟悉都热情的喊他李叔叔。于是笔者将这一场景引入到教学中“同学们大家猜一猜李叔叔每天要送多少水?”此时学生的热情高涨起来开始不停地猜测,有的说100千克、有的说1000千克等等。此时学生们都迫切的想知道具体的数据。于是笔者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数据的搜集,首先他们到饮水机出找到了每桶水的重量,然后分析李叔叔每天要给每一间教室和办公室送水,他们又算出了学校有几间办公室,几间教室。将办公室与教师相加就得出了李师傅每天送出多少桶,然后用总桶数乘以单桶的重量,便得出了总的重量。当同学们最终算出了李师傅每天送水的总重量不仅惊叹,他们感叹李叔叔的艰辛,产生了由衷的敬意。这样的课堂设计不仅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一举多得。

3、情境设计要促进学生思考探索

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当中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着眼于对学生的引导及启发,开发其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多种途径进行问题的分析及解决,使其在无形中形成创新意识,从而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起求知欲望,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情境的设计上要明确、简约,不要过于复杂繁琐,如果教学环节过于复杂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情节上从而忽略了对于情境中数学问题的探索。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及认识。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吴 亮,浅析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应用策略[J].教育技术导刊,2014

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的几点理解 篇6

覃丽

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甚至有的学生已养成了不愿听讲、不会听讲的习惯。这很让老师头痛的事情。新课程也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呢?以下谈谈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景使学生想听

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的这分天性,善于创作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动人、有趣的童话、生活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使他们乐于倾听的目的。譬如,我在讲“青蛙吃害虫”时,跟据儿童爱听故事的天性,创设了故事情景,同学们都瞪大眼睛认真听着故事的内容,从故事中理解了“减法”。当一个同学发表自己的想法时,其他同学都能做到认真倾听,并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二、教给学生“听”的方法使学生会听

我们课堂上总是要求孩子们认真听讲,可如何才算认真听?教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如听别人讲话时要眼睛看着说话的人;老师提问时要举手,老师没有点到自己发言时要坐好,认真听别人怎么说,自己不随便插嘴;既使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不一致或不全面时,也要等别人把话说完得到老师允许后再发表自己意见等等。

当学生已能够对别人发言认真倾听之后,提高要求:能复述或概括别人的话,当学生回答问题或发表意见后,提问别的同学“你听懂他说的了么,他讲了什么?”、“他的想法是什么?”、“他讲的你听明白了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他的想法和你的一样么?”、“你的想法和他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他说的怎么样?”„„引导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观点。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教师要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全班学生的认真倾听。

三、听与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听的目的不只是听,说不是给自己听,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将„听‟与“说”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因为在课前有的同学会列竖式了,所以课上我让同学先自己写一写,然后我让同学们利用反馈的机会来验证这几个同学写得对不对。完后我让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列的?应该注意什么?其他同学听完后说一说他说的有道理吗?然后自己来检验自己的竖式。这样“听”与“说”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四、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倾听的习惯的养成

为了促进学生倾听的习惯的养成,老师们开始将倾听作为评价内容但大部分老师只停留在“你听的很认真”、“听真入神”的浅层次评价上,说多了效果也不是太好。如看到同学能认真听伙伴的讲话老师可给予夸奖和小奖励,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在处理反馈的环节时,需要孩子们注意倾听,而学生往往急于将老师给的正确答案抄下来。所以,应该培养学生先听后记,先理解后改正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我有时会采取换组批分的方式,孩子们离自己的试卷远了,就不会在意了,再让他们在卷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便于当他批错别人的卷子时,老师可以及时监督他,批的过程就是倾听的过程,边听边记,批后换回自己的试卷再改正,这样就便于学生先理解后改正了。

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篇7

一、合理个性化的使用教材

“准确理解教材, 合理灵活使用教材;领会编者意图,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 结合社会现实, 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处理, 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我的理解是对教材我们要合理充分的使用:

首先是“用好教材”。如果一节课中学生连教材翻都没有翻一次、或者只是偶尔翻了一两次, 这可能就存在一定的问题, 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就没有看或者阅读的需要吗?

第二是“用足教材”。教材是编者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加上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编写出来的, 应该是我们教学的极好载体, 许多课文习题确实

能使我们的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人格。我们一定要用足教材, 如课本中有的练习与我们老师下载的练习题型相同, 你说用哪一种好?避免出现一些不科学的习题, 如几年前的“公鸡下蛋问题”、“把圆柱体钢材切割成圆锥形钢材”等。

第三是“用活教材”。应该说教材中的一些课文、一些练习有些适合城市学生练习, 有些适合农村学生练习, 部分学生由于没有相类似的生活经验, 这些课文或练习就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就需要我们老师根据本班的实际, 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或合理改编教材。上一周智银华老师执教的“求最大公因数”就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将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拼长方形游戏情境改编成为车库选择地转这一现实的数学问题, 数据没变、主题仍是原主题, 但情境的变化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与探究, 在积极轻松地氛围中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归纳出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这样的尝试很值得我们大家借鉴。

二、创设轻松、活跃、民主的教学氛围

记得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有一位学生在描绘他们心目中的课堂时说:“让课堂活起来, 让我们动起来。”挚朴的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确, 著明特级教师魏书生有句名言:“每件事都有一百种做法。”在教学上, 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而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如一堂课上, 我趁着学生练习的兴趣, 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比赛:连续写出多组相等的分数, 比一比, 在一分钟内, 看谁写的多。一分钟后, 让同座同学互相批改, 让写得最多的当众报出来, 予以表扬鼓励。最后, 出示这样一道题: (a、b是自然数) , 在这个等式中, 当a=1, 2, 3, 4……时, b分别等于几?a与b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得出:

当a=1时, b=7;

当a=2时, b=14;

当a=3时, b=21;

当a=4时, b=28;

……

在观察、比较、讨论中, 学生发现a、b代表的是一些不确定的数, 其中一个确定了, 另一个也就随之确定。根据分数的分子之间的关系, 可以得出b总是a的7倍。此时, 学生学习的劲头依然很足。

因此, 课堂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讨论, 这是对传统课堂理论的一种超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应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 让学生大胆尝试、探索, 感受数学的趣味、品质、探索成功的喜悦。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 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让数学生活化, 生活数学化,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 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 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 新教材的编排更能体现出这一点。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 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 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 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 使学生“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感受数学的力量”, 这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获得探索数学的积极体验, 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生活数学化。

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8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做好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照本宣科,而更应该注意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一、课堂教学,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二、教材内容,体现的是活动化的数学

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没有给出例题的字样,而是以认一认,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數,比一比,摆一摆等形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去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基本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例如在教学“十几减8、9”时,先创设一个买铅笔的情景,让学生摆小棒等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建立减法这个数学模型。在教学中灵活地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说、好玩的特征的活动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们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互动互爱,轻松、愉快地体验和学习数学,锻炼学生的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是帮助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能够按照自己的爱好得到尽可能的发挥,以获取新的知识,因为学生的大部分创新都是通过发散思维获得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改进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表现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在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等积极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教师不能把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奥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每个时机,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发现都予以肯定、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摆脱“应试”观念,让学生从无穷的“题海”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精神。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还是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还是决定于学生。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的美好愿望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有的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如何使教师的善良愿望成为学生的愿望,让教师的“教”成为学生的“学”的需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最需要什么;只有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学习的状况和收效,但是,教师却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教育的功能似乎已经完全被异化,许多学生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完全没有了自我,再也无暇顾及自己的感受,更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内省和反思,他们对学习已经变得十分麻木,迫于家长和教师的压力,又不得不捧起书本,但学习已经不是他们自身的需要,因此,学习效果低劣就不足为怪了。教师转变观念就是要减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不要把学生看成是教师自己显示教育业绩的工具,不要把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始终不能改变教育的这一初衷。教师要重视研究学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其次,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困难,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的几点理解 篇9

自今年5月29日分管人口计生工作以后,不敢有丝毫懈怠,分别到8个乡镇、办事处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现状、问题和下步要重点抓的重点工作。同时也帮助各单位理清了工作思路,对计划生育工作也有了几点浮浅的认识和理解。

一、人口计生工作的特点

根据平时了解和

近期对各乡(镇)、办事处调研掌握情况,当前人口计生工作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个字:“高、严、多、细、烈”。

高,即层次高。一是检查考核上层次高。省里直接检查考核县(市、区),市里直接检查考核乡(镇)、办事处,省、市检查考核有时直接到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检查。二是工作责任上层次高。人口计生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各级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人口计生工作成绩好坏,直接影响到党政“一把手”的“帽子”、政绩和荣誉,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整体工作的发展和稳定。三是职业奉献精神要求上层次高。人口计生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崇高职业。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难”。在当前群众旧的生育观念仍然严重存在的情况下,计生工作仍然是一项“挨骂”较多的工作,落实人口计生工作的每一项措施,都需要大家忍辱负重,付出大量的艰辛努力。因此,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

严,即要求非常严。省、市对人口计生工作要求严,标准非常细,考核评估非常具体,工作评比分类次排队,奖惩措施落实非常到位,评先评奖实行人口计生工作“一票否决”,目的是要确保人口低生育水平目标的实现。

多,活动非常多。分管人口计生工作两个月以来,仅在计生方面的大型活动我就经历了6次:鲁山县计生文化大院建设现场会、湛河区“关爱女孩”春风行启动仪式、宝丰县计生技术服务阵地标识化建设现场会、叶县城镇计生属地化管理体制改革现场会,7月份又参加了省里在平顶山市和安阳市召开的人口形势分析、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现场会,每次会议规格都很高,规模都很大。活动是一种工作交流形式,但更是一种对外宣传、促进工作发展的有效载体。人家有的,你没有,人家就是先进。你有的,人家没有,你就是先进。搞活动,要立足标准高、层次高、规格高,尽量邀请高层次领导参与指导。通过领导参与指导,促进工作开展,提升工作水平。

细,即检查考核非常细。计生检查考核项目多,打分标准细,据说有19大项,200多条具体内容。越细越不好把握。我们必须逐项逐条考虑怎么不扣分,怎么多得奖励分。另外,省、市检查考核的方式是随机抽查,还有不定时暗访。检查考核不通过区、乡(镇、办事处)直接入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我们要扎实做好工作,正确对待检查。

烈,即竞争非常激烈。工作分类排队总有先后,但谁也不甘落后,不愿当最后一名。国家人口计生委说省里国优县(市区)少,省人口计生委说地(市)国优县(市、区)少,市里说县(市、区)中的国优、省优少。县(市、区)有的目标锁定国优,有的目标锁定省优,有的锁定一类,明争暗赛,明争暗斗,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奋力争优创优。

以上五个特点可以一言蔽之:“难”!一是难在人口计生工作“天下第一难”的状况仍没有根本转变。政策不让他生,他抢生、偷生、躲生,想方设法非要生,这样我们的工作就成了得罪人的事。二是难在部分群众生育观念陈腐落后。生了女孩要男孩,生了男孩要女孩;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难以打破。三是难在少数村级组织松散、计生管理薄弱。现在农村的生产方式是包产到户,基层政权对农户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措施,管理难以到边,难以到位,具体措施难以落实到户、到人。四是难在人口的流动性、自由性,流出自由、婚姻自由,管理难度大。五是难在计生经费投入不足,尤其是乡级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计生工作需求。今年尽管各级加大了投入,但离实际需求差的太远。六是难在计生干部自身素质与当前计生工作的高要求不相适应。计生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工作能力不高。这是难中之难,必须下功夫进行。

把以上这些“难”找出来,目的在于让大家进一步清醒头脑,找准努力方向,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工作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前段时间,我分别结合8个乡镇、办事处的工作实际和特点,指出了今后人口计生工作的思路(思路内镶嵌了所在单位的主要特征和两个一把手的姓名):

北渡镇:以“黄牛”般的精神抓计生工作,以“牛黄”般的招数治计生工作难题。

曹镇乡:坚持高标准,敢啃硬骨头,谱写计生工作新篇章。

姚孟办事处:以“姚孟人”的开拓创新精神,推动计划生育工作跃上新台阶。

九里山办事处:以“九里山”绵延不断的精神,掀起争创计生工作先进的银波。

南环路办事处:以“火车头”的劲头攻坚克难,把“难点”变成鲜艳耀目的亮

点。

马庄办事处:以“马不停蹄”的精神真抓实干,以全方位的标准连超省、市先进。

轻工路办事处:发扬“丁”字精神,使用超常规手段,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主动仗。

高阳路办事处:以“把根留住”的精神开展工作,弹奏出计生工作齐抓共管的和弦。

二、当前全区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

具体的工

作,应按年初的部署抓好落实,当前要重点把以下几点工作做好:一是乡所、村室建设,必须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城镇人口计生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完善,要在原来改革成果的基层上进一步拓宽、深化;三是要迎接好各种检查考核,尤其是7月份省、市两次检查,我们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实实在在的工作迎接检查,不能半点的侥幸心理;四是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录入工作力度,必须严格按照省里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五是要遏制农村超生,政策外大月份怀孕要坚决拿掉;六是计生干部队伍,特别是计生管理员队伍的建设必须加强,只有把他们的素质搞强了,我们工作起来才省心。

三、当前全区人口计生工作的着力点

一是要摸清底数,理清思路。干什么工作都要底子清、情况明、思路清,做明白人。工作情况要熟记在心,对答如流。尤其是存在问题和矛盾时,怎样解决,采取什么办法解决,要理清思路,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这才是真正的抓工作。二是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对计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要只表现在文件上,挂在嘴上,而要具体体现在工作落实上。能否让领导重视,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抓落实,关键是看你那个分管领导、计生办主任是不是把力量协调到计生工作上了。比如大的活动,请什么领导参加,什么领导到场,经费需要怎么筹措;村里计生工作能否发动村专干、村两委班子积极干好等,都需要多方协调,争取支持。各方协调到位了,工作落实好了,领导看得重,非常欣赏,工作就好做了,计生事业和个人事业也就发展了。三是加大投入,打好基础。村室没钱建不起,有钱的村要争取村里支持,直接进行投入。没钱的村要争取乡里投一点,村里投一点,寻求村里个体户、包村单位赞助一点等方式,筹集村室建设资金。关键是要想办法。你只要动脑筋,办法就来了。你想不来办法,别人如果想来了,你也该“让位”了。这就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四是扎实工作,严防死守。这是抗洪中的口号,我觉得很适合我们当前的人口计生工作。我们必须树立这种工作精神,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尤其是政策外怀孕要坚决拿掉,绝不能让他出生。出生前落实了引流产措施,就减少了一个政策外出生。一次康检抓不住,就怀孕了,两次康检抓不住就大月份了,三次康检抓不住就出生了。一旦出生,就是一个生命,受法律保护,一个政策外出生就抹不掉了。五是坚持制度,严格奖惩。邓小平说过,“制度带有长远性、根本性。要靠制度管人,不要用人管人”。制度有很多,关键是要一项一项地抓落实,尤其是奖惩制度。只有奖惩合理,才能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情况出现,才能有效的推进工作落实。六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在前段时间对乡级工作的调研中,我给你们理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关键环节。七是注重协调,创造环境。要切实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协调,努力争取各级人口计生部门领导对我们的重视和支持,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汇报多了,领导来的多了,自然就会提高你们单位的知名度,加深领导对你单位的印象,必然有利于各方面的提高和发展。

四、加强对当前人口计生工作中有关问题的研究

1、要研究计生工作的触角往那里延伸。计生工作怎样做好重心下移,怎样延伸到村、社区,向村、社区拓展,要认真研究,大胆尝试。

2、要研究计生工作的“杀手锏”到哪里找寻。“杀手锏”就是管理的招。宣传教育是第一招,变罚为奖是第二招,行政执法是第三招,强制落实政策措施是第四招。社会抚养费就是一个很好的“杀手锏”。我们要学习一些县里的做法,努力提高社会抚养费征收率,让群众切实感到生不起,不敢生。

3、要研究计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调动。村级计生管理员、村两委会干部、乡(镇、办事处)机关人员、区直单位有关人员、各级党政领导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想方设法调动起来,这是分管副职和计生办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

4、要研究如何与省、市计生部门搞好接轨。工作上与上级衔接不好,工作就难以落实到位,难以出成效,甚至要“翻车”。要经常向上级汇报工作听其指导,经常邀请有关领导参加会议现场指导,让其熟悉和了解我们,增加对我们好的印象。加强信息沟通也不容忽视,工作开展情况要经常上内刊、上报纸、上电视,扩大社会影响。

5、要研究计生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如何打造。一是盯准目标理思路;二是结合实际选项目,量力而行,能建好一项建一项,不要贪多;三是着眼全局高标准;四是注重“包装”好“推销”。

五、紧跟上级思路,扎实工作,从容对待检查

干工作必须跟上上级的思路,围绕中心和重点抓落实。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检查考核的办法,我们要积极适应,努力工作,从容应对。要知变、适变、善变。知变,就是要知道有什么新变化,出现了什么新问题。适变,就是适应变化规律,把握工作主动权。善变,就是方法、办法、观念必须因时而变。思路一变天地宽。思路的转变是根本转变。我们要积极、主动地适应形势变化,提倡主动、积极地抓工作,避免被动地抓工作。总之,方法变,对策必须变,要适应新变化;方法变,工作作风必须变,要以优良的工作作风适应新变化;方法变效果必须变,要经得起检查,做到查不倒、问不倒。

六、关于怎样学习和提高的问题

学习要带着兴趣学,学出兴趣来;要带着感情学,学出感情来;要带着问题学,学出办法来;要带着成果学,学出效果来。学习的兴趣在于学,学习的时间在于挤,学习的成果在于用,学习的体会在于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提高素质从记笔记开始,写、记、想才能形成立体学习效果。要做到:乱七八糟的读——多学;颠三倒四的想——多思;翻来覆去地练——多写;反反复复地改——多练;踏踏实实地干——多用。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篇10

历年来,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老提不高,在我从教的十几年里。不断的摸索,探究,一堂课仅仅40分钟,怎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效率,在实践中我慢慢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学中脱离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为了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率,必须寻求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将课堂40分钟合理利用?做如下几点阐述:

一、精心备课,巧妙预设

要想提高课堂的效率,必须做好课前的预设.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因此,我们要想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使课堂效果最大化,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落实一个“备”字?怎样才是有效备课的合适方式?我认为,备课不是单纯地抄写课本内容照本宣读,必须钻研教材,掌握所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找准突破口同时要了解学生的现状,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寻找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精编巧用学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备课,进而实现高效课堂.比如,我在备《比例》一章的教学时,我首先认真查找了大量的有关资料,特别是相关的考试题,然后对这些习题进行归类,总结常见的题型,总结相应的解题方法.同时,对于这些习题,我也考虑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并进行了相应地处理.对于课堂上的提问,习题的讲解,我都根据习题和学生的特点做好了预演.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从课堂效果来看,的确非常好,层次好的学生能够比较快地掌握比较难的习题,并能对相应的习题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而层次相对差一点的学生也能做出相应的习题.

二、情景教学,激发兴趣

每一节好的课堂效率都必须有一个好的开端,尤其是对于枯燥无味内容抽象的数学课来说,一个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情景教学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可我们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有数学味,要因人而异。

1、在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不能脱离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是这样导入的从常见的平面图形引入“角”,多媒体出示三角形、长方形和五角星,让学生猜一猜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新朋友———角,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角的兴趣

2、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课堂上要设计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创设情境,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激发起他们探索数学的激情。如创设问题情境:我在对《统计》一课的。

统计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

师:过几天我们要迎来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准备召开一个联欢会,老师想为大家买一些水果。但是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买什么好呢

生1:能够用举手的方法来决定买什么水果。

生2:能够投票,大家喜欢什么水果,就买什么水果。

师:你喜欢什么水果生纷纷举手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大家喜欢的水果有这么多,怎样办请小组讨论

生汇报:用统计的方法,看同学们喜欢第一、第二多的水果是哪两种,就买那两种。

师:好,就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下面大家依次上来,用准备好的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学生上台用星星贴在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师:你们看哪两种水果最多人喜欢这下你们明白买什么水果吗

师:那我们就买这2种水果。生活中用统计的方法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刚才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买水果”的问题。今后你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究来创设问题情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探究的需要。在教学时,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在活动中由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数学兴趣和探究精神。如学习圆的面积积时,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拼剪来探究新的知识,可是在动手实践后却发现的拼剪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长方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终于发现圆的面积公式就是长方形的长乘宽也就是半径的平方乘常数。

4、讲述数学典故来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向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设计这样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过了火焰山后来到一个村庄。村中田里种植了一大片西瓜,好客的农夫给他们送来一个大西瓜,八戒见到西瓜馋得口水直流。悟空要求公平地分给每人1/4。八戒听了不高兴地说:“瓜是俺老猪化来的,俺肚子大,要吃1/6,至少也要1/5。忠厚的沙僧给八戒切了1/6,正当大家开心地吃着西瓜时,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怎么自己的这份反而比他们的少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深刻。

三、拓宽渠道,联系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例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锅盖、脸盆的圆心在哪儿;……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并不神秘,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进而激起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探索 篇11

一、结合学生实际备课,促进课堂精彩生成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尤其是数学概念、公式、定义、法则等,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揭示知识本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两种教学方案,一种是让学生事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纸,然后提出问题:“怎样把这张纸平均分为两部分?”另一种方案是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两份,有多少种分法?”虽然是同一个问题,但是两种不同的问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老师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精心备课,从而促进精彩课堂的生成。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儿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可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远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实践因素,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方式解决问题,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在于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指导、引导、启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数学学习过程不应仅仅是被动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知识,而应是学生自主参与、自主体验的实践创新过程。此外,要针对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妙设计课堂结尾,做到画龙点睛之效

课堂结尾環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环节,课堂结尾设计的好,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了“2、3、5的倍数的特征”后,教师可以先让学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站起来,再分别让学号为“3”和“5”的倍数的学生站起来,然后问:“下面如果我说哪个数的倍数,那么大家都可以站起来了?”学生兴奋地大声回答:“1的倍数。”通过这样的结尾设计,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为下一节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总之,为了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备好课,同时为学生创设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较大发展。

浅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12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爱学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渴望探求真理, 与肯定的情绪态度相联系的积极意识倾向。学生只有对数学有兴趣, 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1.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要面带微笑进入课堂,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给学生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实践证明, 只有学生不畏惧教师, 他们才能大胆地去尝试。在教学中, 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 尤其是学困生, 尽量地给予鼓励、关注和信任, 让他们知道教师没有放弃每一个人,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到自己是被教师关注的。

2. 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喜欢游戏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上课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适当的游戏活动, 例如猜一猜、赛一赛、扮一扮,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体力、活动能力的开发, 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样把数学融于游戏活动当中, 寓教于乐, 玩中学、学中玩,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敢于实践、探索与合作

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并且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教材上的观点大胆质疑, 与同学进行交流。与此同时, 教师要给予适当地指导和帮助, 尤其是面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时, 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深化学生的思维。

小组合作是现代教学中常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可以在以下情况下运用:一是在学习基础性的知识时, 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二是在讲述一些重点和难点的时候, 可让学生建立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 三是在对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时, 可组织学生分小组自主整理复习, 这样就能够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优等生在小组中起到了发挥作用;中等生通过交流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

三、精心设计练习, 发展学生的思维

为了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差异, 精心设计练习。不但要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还要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评价, 对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应有的肯定。教师在设计练习中分可为三层:基础性练习要求是只要认真听课就可达标。这部分练习是为了适应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需要, 同时教师要注意对这些学生多鼓励表扬, 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 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综合性练习要求把新知与原有的知识有机结合, 这是为了适应中等生的需要, 是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有所发展;发展性练习是为了适应优等生的发展, 拓宽学习的解题思路, 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通过精心设计练习, 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跟上教学进度, 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师要及时、适当地给予激励性评价

教师要准确地评价学生, 肯定其成绩、优点以及点滴的进步, 要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及其要注意的问题。不应一味地表扬、夸奖, 还应该需要及时戒勉。用激励性的评语开启学生的心扉, 振奋其精神。学生从这样的评语中不仅清楚地看到现在的自己, 而且还可以感觉到在教师对自己的希望。因此, 为了学生健康的成长, 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评价, 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随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让学生有如沐春风般温暖的感觉。

上一篇:仪器设备验收报告单下一篇:授课课件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