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2022-05-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生活中的毛泽东是怎么样的,看见他的言行举止、音容相貌,还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毛泽东,一个真诚自然,心里永远装着中国人民的毛泽东,让我觉得亲切而熟悉的毛泽东。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深为感到敬佩的是毛泽东的读书精神,“我有读不完的书,一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毛泽东与书卷结为伴,腹有诗书自华。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官员们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在革命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现在生活环境改观了,学习条件也提高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学习,把握好每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把自己培养成新世纪的四有新人,将来才可以像毛泽东一样为祖国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为祖国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第2篇: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影片介绍了毛主席的生平,参加革命的经历,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而付出的努力,以及解放后为了国家的强盛所做出了努力。影片通过生活的细节给我们展现了毛泽东的一生,让我们仿佛站在那战争艰难岁月里看着毛主席,难够切实的感受到毛主席的个人魅力和给我们带来的亲切感,让我们真正的了解了毛主席,认知了毛主席。

影片中给我留下映像最深的是毛主席的一生不断学习的过程。无论是他青年时期,在家乡苦读,仅仅利用一盏油灯便能每天读书至深夜;还是他在行军途中时刻都带着大箱子,箱子中装满书籍以便能够随时阅读:以及他在革命胜利后特制的木质大床,大床边上是书橱,旁边摆满了书籍,甚至他在生病的时候仍然坚持阅读。毛主席是一代伟人,他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利用他渊博的才学,为我们的中国开辟了一条辉煌的道路。如今我们的学习条件已经很好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把握每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利用现在的大好光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正像一首诗词那样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要利用这宝贵的时间,不能虚度光阴。因为时间就像汩汩流淌的河水,是可以流出去却无法流回来的。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这句话时刻都在提醒我们要刻苦学习。据科学研究:,人在青少年时期大脑最活跃,不论学什么,记得都特别快,而过了这个时期,就恰恰相反,不管怎么努力都比较难赶上去,所以我们应该趁现在加倍努力,只有学得很扎实,将来才可以像毛主席一样为祖国献出自己应尽的力量,这样祖国就能更加昌盛。 影片除了讲述毛泽东一生用功读书的经历,还讲述了毛主席在革命战争时期几次重要的战略观点和战略决策,并且将毛主席和蒋介石观点上存在的最大的不同给指了出来。蒋介石说:“只要控制了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就能赢得全中国。”而毛泽东却说:“谁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全中国。”在被国民党攻打延安的时候,毛主席果断撤出延安,保存自己的实力,慢慢消灭国民党的有生力量,进而最终打败国民党,而蒋介石只是一心的认为占领共产党所在的根据地便能够打败共产党。这两点认识上从眼光和眼界的角度就已经可以看出来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差距。从这可以看出一个读书人终究能够在观念和大局方面更胜一筹。事实证明,毛泽东用他特有的聪明才智和他那犀利的笔杆子,依靠最广大的劳动人民,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用小米加步枪的落后装备战胜了国民党蒋介石有精良武器装备的800万军队。这一场武力、财力和装备都很悬殊的战争也说明了毛主席卓越的

指挥才华和对局势的真确把握和透彻分析。

其实,毛主席一开始只是想做一个读书人,仅仅依靠手中的一杆笔来指导中国的发展,然而时局的发展使得他渐渐转变了自己的观念,并且在灾难之中痛定思痛,最终得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这成了中国共产党能够生存发展下来的重要理论依据。枪杆子里出政权也使得他领导了许多次起义,进而得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斗路线,使得红军在那时国民党的追捕围剿之下能够生存下来,并最终星星之火燎遍了中国。

影片另一个让我映像深刻的地方是毛主席时刻散发出来的那种亲切感。在和别国的使者交流的时候,毛主席能够很随意的交谈,甚至学习人家的礼仪,这也获得了很多外国人的友谊和赞赏。毛主席虽然伟大,但他从来都没有架子,他也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有着普通人的幽默,有着普通人的很多行为动作。他更愿意与人民大众接触,了接我国的民生。他热爱游泳,享受在河里搏击风浪的感受,不仅畅游了中国的许多大江大河,甚至表示希望去外国的河里游一游。毛主席贴近民生,晚年大病初愈便想着要骑马去黄河游玩一圈。毛主席有一辆专列,他经常坐他的专列办公,随时停下来了解民生,视察我国的经济建设情况。后来为了安全考虑,他外出时不得不戴上口罩。他羡慕街道工作者,因为他渴望和人民在一起。他亲切的将人民比作是水,革命者是鱼,鱼儿离不开水,但是水里可以没有鱼。人民才是一切的根本。 毛泽东的一生,充满辉煌,在战火中熊熊燃烧,照明前进的道路,带给人们 无限的幸福!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最大的创造,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最艰辛的探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他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国人民共和国。毛主席让我们感动,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丰功伟绩,还有他高尚的人格。他那时刻将人民挂念在心头的品质以及他不畏国内外强权,坚定的革命意志。毛泽东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开始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毛主席带领着革命军伟我们创造的天地。,我们应该永远都铭记这他,这位历史的伟人。

第3篇: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对于毛泽东这个名字,家知户晓,它不单单只是一个名字,也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今天观看了电影《走进毛泽东》,我对“时事造英雄”有所怀疑,英雄不单要适时代,个人的价值观,个人的意志同样重要,否则,英雄也就不存在了。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英雄,世人称之为神人。神人的故事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而神人的成长更值得我们去参考。年轻的毛泽东已经被身边的人称之为“奇人”:立奇志,交奇友,胆识奇!十四岁那年留下一封信: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走出乡关,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我想不不是一个梦想,而是一种责任,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责任。

少年的毛泽东已经开始发奋图强,努力读书,但是他并不喜欢读当时的《四书》《五经》,而是当时思想比较进步的《盛世危言》这类书,通过这些书籍,他认识到了他生长的年代是那么的落后,他立志要改变这一切。于是,十四岁的毛泽东留下了家书,参加了革命。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广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奇友”,创建了“新民学会”,旨在改造人心的风俗,做新的国民。在那个封建思想盛行的年代,他们真的是一批“奇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惹来杀身之祸,但是胆识奇的毛泽东就是这个一个人。

江水滔滔,毛泽东喜欢去游泳搏击风浪,这就是毛泽东一生的性格。在和国民党的较量中,所有的人都认为谁占领了上海、北京、武汉、广东,谁就控制了全中国的时候。但是,毛泽东却认为谁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谁就可以赢得全中国。于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奠定了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基础,这不得不敬佩毛泽东的当时的胆识,通过农村、农民的力量革命,国民党再怎么也想不到忽视的农村力量竟然是如此之大,但是毛泽东就是走了一条常人不会走的路,也不相信会成功的路。但是历史证明了他是正确的,谁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谁就可以赢得中国。其实毛泽东的胆识早在他决定走进井冈山的时候已经体现出来了,组织要求他进攻长沙,而他却违抗了命令,擅自带领队伍在井冈山扎了革命根据地,因为他坚信:农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少年的毛泽东“行为奇,交奇友,立奇志”,奇就奇在他志向远大,奇在他善于思考,奇在他敢去行动,阅遍所有伟人,无一不是在少年时就已经有了自己大大的理想,而这种大大的理想也就是常被俗人称之为“奇想”。作为一名大学生,回眸自己的过去,还真的没有给自己立过什么大志,也许这就是我现在只是一名大学生的原因的。但是虽没大志,自己小小的理想还是一直有的,但是理想这回事不是拿来放在心里的,而是需要及时践行的,所以现在开始我也该开始践行了,给自己创造一个传奇了。

第4篇: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当我在课下观看完了《走进毛泽东》之后,惭愧之情油然而生。这位在世界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伟人,我对其传奇一般的人生居然知之甚少。这样的人生,比书中杜撰的精彩千百倍,超过了所有小说家的想象。以下是我观看之后的粗略之见。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神圣的名字,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却不当大元帅。他就是毛泽东!”这的确是对毛泽东最精辟的概括。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的一户农村家庭里,小时候和其他农村孩子没什么两样。他八岁时,在村里的一所私塾里读书,可他对先生讲的四书五经根本没什么兴趣,而对一些现代文选爱不释手。毛泽东在17岁离开家乡告别父母到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在那里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成为他以后领导人民解放中国的指导思想。

1945年,全中国爆发了一场解放战争。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说:“只要控制了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就能赢得全中国。”而毛泽东却说:“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就能赢得全中国。”由此可见,两种不同的说法,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境界,表明了两位领导人的不同走向。事实证明,毛泽东用他特有的聪明才智和他那犀利的笔杆子,依靠最广大的劳动人民,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走过了草地,爬过了雪山,用小米加步枪的落后装备战胜了国民党蒋介石有精良武器装备的800万军队。这一场武力、财力和装备都很悬殊的战争,为解放中国做足了信心,也为今后的战争做了最好的铺垫。

影片除了表现毛泽东正确的领导和特有的军事作战外,还披露了他重情重义的一面。在听到洪区灾民与蛇争树却被毒蛇咬死而痛哭,在听到战胜血吸虫病的喜讯之后高兴的半夜起来写诗的细节,这一哭一笑的鲜明对比,更是展示了主席关心人民生命安全的真实写照。 影片中的许多细节,如毛泽东畅游长江和大海,毛泽东要骑马游昆仑山,毛泽东和基辛格夫妇以纸老虎和身高的主题逗趣,毛泽东与非洲妇女会见时行屈膝礼的幽默场面,出席党代会时目送全体代表离席等细

节情景,生动感人地表现了毛泽东的激情、智慧、幽默与自信,洋溢着鲜活而深刻的人民性。并且毛泽东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这一切的一切都展现了他为人和善却不失原则的处事风格

在一个人云亦云的时代,为自己打造一个不一样的人生。社会动荡的时代,所有人都只求安定的年代,他告诉自己,他需要知识,他需要思想,他要交奇友,读奇书,立奇志,成为一个奇男子,他孜孜不倦,吸取中外精华,他锻炼身体,立下强国之志,这样的远见,这样的志向,才是真正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为了胸中大志,他闯遍天南海北,为的是用先进的思想改编落后的中国,他曾经相信,用笔杆子可以创造奇迹。然而,在中国的生死存亡之际,他不得不也拿起枪杆子时,他从不曾害怕,也从不曾软弱,他带领他的队伍撑起国家的脊梁。在山穷水尽之际,他不顾众人的反对,结合当时局势,创造性的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为我们的队伍发现新的希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坚持不仅仅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可以随着局势的改编而做出正确判断的超人智慧。

抗战八年,他告诉蒋介石,告诉所有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我们应共同抵御外敌,巧妙地作战策略与技巧让中国在实力悬殊的敌人面前也可以昂首阔步。解放战争,他为中国广大农民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他赢得了人民的心。当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气宇轩昂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岁月以已经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带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和广大人民一起建立新中国,发展的脚步不曾停止,在世界之林,他又为中国人挺直了腰,为中国外交赢得了掌声。没有人否认过那段中国停滞不前甚至落后的历史,没有人忘记过他在晚年是犯下的错误。但是人们都知道,是因为有了他,才有现在统一的中国。他是我们永远敬佩的毛主席。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那**的时代里,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出生在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的小时候的生活同其他农家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两样的毛泽东,将会是一个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他在烽火中成长,在烽火中带领全国人民走上当家作主的道路,缔造人民共和国。是

时势造英雄,战火纷飞的中国需要一位英雄来平息战乱,建立和平的国度,而毛泽东,正是这一时势的最佳人选,他以其卓绝的才华,高瞻远瞩的目光,使纷飞的战火熄灭,使和平时代诞生。

岁月已经流逝,但伟人的身影依然清晰,毛泽东依然活在我们心中。尽管我们与毛泽东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但他的魅力依然震撼着我们的心和灵魂,激励着我们前进。

第5篇:观《走进毛泽东》有感(模版)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这是《走进毛泽东》这个视频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也是让我比较震惊的地方,更准确的说是让我对毛泽东主席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从小就听大人们谈论毛泽东爷爷,其中都是对毛泽东主席的敬仰。小小年纪的我们看着屋里毛泽东爷爷的照片也是充满着崇敬之情。上学之后,我也学习了不少关于毛泽东的知识,对他多多少少也了解了点。在我们这代90后的心里面,可能对毛泽东的偏见比较多一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运动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多少的创伤?它的影响离我们真的很近很近,这使我们中国至少倒退了50年!每每想到这些我就对毛泽东产生一阵抵触的心理。这褒贬不一落在一个人身上竟让人有了手足无措之感,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这个视频中我们有了答案……

青年时的毛泽东和我们现在的一些大学生一样,满腔热血,“自信人生三百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湖南第一师范时所立的志愿: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而在此后的人生之中他也坚定不移地实践着他的志愿。

(一)立奇志。17岁那年,毛泽东告别父母,走出韶山冲。临行前,他改写了一位日本人写的言志诗,悄悄夹在了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

里,诗里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在我们走向成人之前人生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立志。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他会引领你走出黑暗,拨开阴霾,让你看到希望!

(二)交奇友。我想这边的奇友并不是“奇装异服”,行为怪诞的朋友,而是和他志同道合、思想不谋而合之友。而毛泽东当时的思想可能已经超越了他那个时代,所以所交之友也被称为奇友。在湖南第一师范他根据自己姓名毛泽东三个字的繁体笔画,用“二十八画生”的名字,在长沙一些学校贴了好几百字的《征友启事》。在他的周围,逐渐聚集了蔡和森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并成立了一个自己的社团,取名为新民学会。学会的宗旨是改良人心和风俗,作新的国民。新民学会的不少会员,后来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人物。大学之大,在于汇聚五湖四海之人,博采万众之思想,为所爱的“事业”共同打拼!毛泽东的征友启事一方面体现着他热爱交流,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的胆识过人。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要走的路,这就是一个有个性的毛泽东!

(三)读奇书。毛泽东喜欢读书是众所周知的。他一生总共读了十万多册书,涉猎范围广泛,可以说是博采众长。毛泽东小的时候对私塾先生教的《四书》、《五经》兴趣不大,却喜欢读那些古典小说和当时比较进步的书籍。一部浩瀚的二十四史,毛泽东是从头到尾读过的,并留下了大量的圈画和批注。这是什么概念?不说能读懂它,就是要

读完它也要多大的耐心啊?所以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精神在这里展现地淋漓精致。其次,在书上做笔记,可见其态度谦恭,细致认真,一点也不敢懈怠。由此让我想到,我们这一代青年学子能受得了寂寞甘坐冷板凳还有多少?说实话,让我在自习教室里坐上一个上午看一本书我就受不了了。他的这种嗜书如命,这种坚持不懈,这种不怕孤独让我感到了他身上闪烁的光环决不是偶然!

(四)创奇事。在军事上,已经34岁从来没有想到过要领兵打仗的毛泽东却在湘赣边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秋收起义。秋收起义的部队,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攻打长沙失败后,他背着长沙向井冈山走去。远在上海的中央不同意毛泽东的选择,决定撤销毛泽东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当这个命令传到湖南时,毛泽东早已上了井冈山。在那里建立起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由此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的奇特之路。

的的确确,毛泽东做到了他年轻时所立下的志愿——做一个奇男子!但是这些奇特我觉得还不足以让这么多的人拥护他即使是犯下了那么大的错误。影片中的一些小细节也许为我们解释了所有: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领袖;他书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永久地镌刻在被誉为第一国门的新华门;淮河突发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听到有的人为了躲水爬到树上,人蛇争树,竟活活被毒蛇咬死时,他伤心落泪;他在武汉一个街道视察时,曾感慨地对街道居委会主任说:“我真羡慕你们的工作,每天能跟群众打交道,最有

意思”……在谈到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毛泽东常用这样的比喻: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永远离不开水。就是这句话,让人民永永远远地拥护着他!

毛泽外一个特点就是亲切,不管是在外交这样正式的场合,还是在平时毛泽东都是那样的本色自然。与其说毛泽东是一个领导中国人站起来的伟大领袖,不如说毛泽东是一个为自己的同胞奋斗的和蔼可亲的爷爷。无论是在淮河发生特大洪水时还是在南方爆发血吸虫病时毛泽东都能够深刻体会人民的疾苦能够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来解决问题为人民排忧解难。曾经有位名叫斯坦因的外国记者问了毛泽东一个实际的问题,你凭什么权力指导你的军队和政府。毛泽东不假思索地回答:凭人民的信任。毛泽东能够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这或许就是毛泽东获得人民信任的原因。

视频并没有对毛泽东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做法进行评价,但是就视频所说,这样一个处处为人民着想的领袖,他最初的目的绝不是为了个人,所谓目的是好的,但是效果却是不尽人意的。或许我们可以按照功过两方面来给这样一个伟大人物做出客观的评价,但是不管怎么说始终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只有取得了这样的胜利,才有了视频结尾时中国现代化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6篇:观《走进毛泽东》感言

11104020134

张晓刚

观《走近毛泽东》感言

任时光匆匆,你已离开人世几十年,而你的影响依然震撼着整个世界。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你的影响在现代,过去,都是个神话。

作为伟大的政治领导人,在世界黑暗的时候,你用你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燃烧了整个中国,影响了整个世界。

那些年,中国——一个黑暗的世界,没有明亮的眼睛,没有哲学的思考,在搜索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你给了人民火炬,点燃了世界。引进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先进的哲学思考和人类发展过程,以及预测了中国以后的发展状况。

曾经,你愿作为一名教育家,当看到中国国民的情况日旭低下的情况下,你放弃了你自己的梦想,转而投入到社会改革的浪潮中,不曾有过犹豫,不曾有过一丝的抱怨,全心全意的为着人民的发展而考虑,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中国的前途,哪怕有生命危险。

有一次,你同你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官员们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在革命道路上,你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走进毛泽东》这部影片里处处都在散发着毛主席思想的光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有一次,当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请毛主席离席,毛主席因脚下有毛病而无法站起来,这时,大家都不愿离开了。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话,使在座的委员们的心里都在流泪„„

从1953年到1962年,毛主席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工作人员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劝他换件新衣服,他说:“我们国家穷,发的布票少,你不也穿着补丁的衣服吗?我为什么就不能穿?因为我是主席?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嘛!”其中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领子全换过了,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细一数,整件睡衣竟有73个补丁。

毛主席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他酷爱读书,至死方休。毛主席幼年时期就在先生的引《走进毛泽东》这部影片里处处都在散发着毛主席思想的光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有一次,当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请毛主席离席,毛主席因脚下有毛病而无法站起来,这时,大家都不愿离开了。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话,使在座的委员们的心里都在流泪„„

从1953年到1962年,毛主席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工作人员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劝他换件新衣服,他说:“我们国家穷,发的布票少,你不也穿着补丁的衣服吗?我为什么就不能穿?因为我是主席?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嘛!”其中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领子全换过了,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细一数,整件睡衣竟有73个补丁。

毛主席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他酷爱读书,至死方休。毛主席幼年时期就在先生的引导下,开始读《三字经》,继而读《孟子》、《论语》„„成年之后,在辛勤工作之余,毛主席还喜欢写毛笔字,作诗赋词等。他在生病的时候,还坚持看书学习,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可见毛主席是多么有毅力啊!导下,开始读《三字经》,继而读《孟子》、《论语》„„成年之后,在辛勤工作之余,毛主席还喜欢写毛笔字,作诗赋词等。他在生病的时候,还坚持看书学习,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可见毛主席是多么有毅力啊!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从多个角度为我们展现了毛泽东的不同方面,展现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毛泽东,一个平易近人的毛泽东,一个热爱人民的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生的伟人!尽管毛泽东已经去世了,但他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永远保存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鼓舞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光芒永远照耀着大家!

上一篇:一次运动会作文400字下一篇:外联部策划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