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整理笔记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毛泽东思想整理笔记(通用7篇)

毛泽东思想整理笔记 篇1

一.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萌芽时期:中共二大(1922)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和中国革命应分两步走等有了初步认识,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中共三大(1923)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共四大(1925)又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与工农联盟问题。尤其是毛泽东发表了《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深刻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领导者、动力、前途等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共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但是,由于中共此时还处于幼年时期,对于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还缺乏完全的统一的理解,特别是国民革命后期,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中出现了失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全党占据着统治地位,最终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2.形成时期:毛泽东思想主要产生于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共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毛泽东思想就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而且在这期间,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文章,着重阐述了红色政权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以及人民军队建设、党的建设、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等理论内容,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走这样一条道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其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1930年5月撰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首次明确地反对教条主义,阐述了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奠定了理论(哲学)依据。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

3.成熟时期:土地革命后起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及其以后,毛泽东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任务”,极大地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在这个时期,毛泽东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联合政府》等文章,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科学总结了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全面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路线,建构了毛泽东思想的哲学体系,尤其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了完整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提法;1943年7月,王稼祥《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在正式文件中,“毛泽东思想”首次出现于1945年的中共七大刘少奇的报告《论党》里,对毛泽东思想的首次系统论述也是该报告;中共七大(1945)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继续发展时期:在解放战争后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集中表现在毛泽东《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上的报告》、《不要四面出击》、《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著作中。1981年,在邓小平主持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了进一步提炼、概括,提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明确的完整的科学概括,即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怎样处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者的关系问

题。中共党内在革命前途问题上曾经有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二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三.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政治纲领

1.政治纲领的提出:在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

途的影响》一文中第一次提出建立“一个革命民众合作统治的国家”的思想;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了建立工农政权的思想;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将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变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与工农民主政权的区别:“三三制”是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各占1/3;革命任务由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转变为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由独立于国民党政府之外的政权转变为中华民国的地方政府;权力机构由工农兵代表会议转变为参议会,参议会是抗日民主政权的最高权力机构)

2.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即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二)经济纲领

1.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2.三大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有一个原则的修改,就是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只没收地主的土地及一切公共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它采取了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并实行了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了减息减租的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又把减息减租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部彻底的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它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即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封建的买办资本,是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3)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3.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

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制定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简称“四面八方”政策。“四面八方”政策是处理各种经济成分之间关系及其他关系的准则。

(三)文化纲领

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关系。”总之,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大法宝。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1)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2)确立党指挥枪的原则,即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3)思想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1.“两头小,中间大”: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群众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

2.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1)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三大制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经过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但是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占了主导地位,对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问题采取了退让政策,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2)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被迫同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分裂,独立领导土地革命战争过程中,实行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三个革命阶级的联合。这时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领导人把民族资产阶级视作最危险的敌人之一而加以排斥、打击,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后,统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年、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亲英美派集团。

(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以反对美帝国主义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主要任务,这个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广大,都要巩固,使反动统治更加孤立。

3.实现革命统一占星中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1)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的关系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劳动人民的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括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2)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3)对资产阶级实行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1.两个先锋队思想: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

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2.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毛泽东在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它称之为

一项“伟大的工程”。

3.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1)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其中,全党服从中央是这一原则的核心。

(3)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将它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

(4)正确处理党内矛盾,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

1942年延安整风,其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中心任务),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方针和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通过“团结-批评-团结”,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

五.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1)经济上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

义经济和个体经济在内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

(2)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处于领导地位。经济上国营经济和合作经济的主导地位,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文化上无产阶级思想的指导地位。

2.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

(1)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确立,除了各解放区原有的公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的,此外,对美、英等国在中国大陆留下的企业,分别采取管制、征购、代用、代管等措施逐步收归国有。

(2)政治保证:各级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保障。

(3)国际因素: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力的国际因素。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总结

1.对农业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1)对农业,通过互助合作化的途径,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2)对手工业也通过合作社的途径逐步实现的;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组织形式由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到生产合作社。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1)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不同措施。对官僚资本实行没收政策,对民族

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进行“和平赎买”。

(2)创造了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

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对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在利润分配上采取分别实行“四马分肥”、“定息”的政策。所谓和平赎买,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把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资方红利四个部分。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用向资本家支付“定息”的办法,即把原来分给资本家的那部分利润,改变为按照固定资产价值付给定额利息。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六.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一)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是个方面的关系问题,成了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先声。

2.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及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并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中心任务,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这一中心任务,认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4.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是我国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

5.党的八大(1956):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状况和社会状况的分析是符合当时实际的,对当时和其后一个时期的国情的判断,对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的分析是基本正确的。这是八大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最重要的贡献。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学说。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完善,这正式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之所在,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要分清敌我。

(2)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工人阶

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要分清是非。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政策:对于思想政治领域的,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克服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于科学文化领域的,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1.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2.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1)1954年,周恩来在一届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即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最初表述,第一次使用“现代化”来规定我们的奋斗目标。

(2)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分两步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四)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

1.两个务必: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要求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

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

2.执政党必须接受来自党内外的监督:党的监督,群众的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

士的监督。(没有海外人士的监督)

七.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

1.1956年,中共八大上,根据周恩来、陈云的建议,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中国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

3.经济体制: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并为八大决议采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的计划生产为主体,国家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市场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个方针。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和对外关系

毛泽东思想整理笔记 篇2

一、高中数学学习课堂笔记价值分析

1. 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 记课堂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复杂思维过程. 在记课堂笔记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 而且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记录很多内容, 此时,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 其次, 很多学生笔记的内容是课堂中没有听懂的内容, 在课下通过笔记对课堂中不太明白的内容进行重新思考和消化, 在思考消化过程中, 学生很可能会寻找很多参考资料, 经过一些列的演算和推导最终把问题搞清楚.

2. 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扩充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无法对整个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全面反映, 但是, 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 而这些则是学生课堂笔记的主要内容. 例如, 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相关内容时, 教材上会对图象法以及公式法进行简单说明, 但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对公式法以及图象法进行详细讲解, 对各类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充分说明, 所以, 课堂笔记的整理, 是学生进行知识扩充的重要方式之一.

3. 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

在高中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 笔记的整理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在班级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考试之前会将自己记录的笔记进行回顾, 而这些学生在考试中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因为对笔记内容的回顾, 就是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再次复习,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着巨大的帮助. 所以, 通过对笔记的整理,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而且能够增强学生记忆力.

二、高中数学学生课堂笔记整理策略探究

1. 高中数学笔记整理策略概述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 学生可以使用的笔记整理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 传统型笔记策略. 这一策略指的是在数学课堂上, 按照老师的话或者板书进行原封不动的记录. 第二, 编码型笔记策略. 这一策略指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组织加工的笔记策略, 而这一笔记策略又可分为自由总结型笔记策略和限定总结型笔记策略两种, 前者指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通过语言组织、符号、框图等手段对知识进行加工的笔记策略.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 进行有指向性的知识加工的笔记策略, 限定的内容由教师根据教学经验以笔记纸的形式向学生提出要求.

2. 笔记整理策略的具体应用

( 1) 操作性强或者易混淆的数学知识记录整理

对于那些操作性较强或者容易搞错的数学知识, 则可以采用传统型笔记策略, 也可以采用编码型笔记策略. 例如, 课堂讲解判别式求值域以及反函数相关内容时, 可以了解到, 首先将函数化为以y为参数x为未知数的方程, 其次研究关于x的方程是否有解, 研究的过程需要首先讨论该方程是否为二次方程, 然后通过判别式求解出参数y的取值范围, 即为原函数值域; 而求反函数的步骤为: 首先求原函数的值域, 其次对函数进行反解用y表示x, 最后将字母互换位置并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 其中, 利用判别式求值域时, 很多学生会忘记进行讨论, 这是很多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而反函数中, 很多学生最后会忘记对x和y进行变号处理, 这也是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在这两方面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可以了解到, 这方面知识的解题应用过程中, 解题步骤非常明确,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为了有效应对考试中的各种问题, 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进行反复练习, 但是由于这些知识内容较多, 所以需要运用传统型笔记策略进行笔记整理, 而且在解题过程中, 很容易被学生遗漏某些关键点, 所以还应该运用编码型笔记策略. 在高中数学中, 类似的知识点很多, 解题方法的实际运用又无法在教材中进行深入细致地讲解, 这就要求学生运用这两种整理笔记的策略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 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数学知识点.

( 2) 记忆量大且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的记录整理

对于那些记忆量大且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 则应该采用限定总结型笔记策略. 例如, 在幂函数相关内容的学习中, 因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新内容, 而且需要记忆的相关知识点很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需要记住坐标轴第一象限中出现的图象和各类指数之间的关系, 而且要根据奇偶性对函数图象做出判断. 在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很容易将各种不同类型指数所对应的图形特点搞错, 而在考试所出的题目中, 往往就是多种指数函数混在一起考, 所以, 学生必须通过记忆将各类幂函数及其对应图象的特点搞清楚, 这样才能熟练地运用, 而这一部分知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则应该使用限定总结型笔记策略, 因为这一笔记整理方式的指向性比较明确, 很适合被运用于知识点较多且需要大量记忆的数学知识的记录整理. 在高中数学中, 有很多类似于幂函数的数学知识, 需要学生进行大量记忆,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可以选择运用限定总结型笔记策略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

总之, 课堂笔记对高中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学生可采用的笔记整理方法大致分为三种, 分别为传统型笔记策略、自由总结型笔记策略、限定总结型笔记策略, 这几种笔记整理策略存在一定的差别,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会出现不同的应用效果. 为了充分发挥这种几种笔记整理策略的作用, 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 要选择适当的方法. 当然, 在笔记整理过程中, 教师也要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

摘要: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 很多学生会忽略课堂笔记整理的作用, 而本文则以此为主题, 首先对高中数学学习课堂笔记价值进行了分析, 然后对传统型笔记策略、自由总结型笔记策略、限定总结型笔记策略及其应用特点进行了重点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笔记,整理,运用

参考文献

[1]施晓霞.高中数学课堂笔记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毛泽东思想整理笔记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066-02

2015年云南省思想品德中考实行全省统一命题,但是由于全省各地州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如何做好中考总复习,整理出一份有利于学生备考的复习资料,成了初三老师们的必修课。

依据2015年云南省思想品德考试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我对“公民的权利义务”这一专题的内容及相关案例进行了整理与研究。

一、知识整理与案例解析

(一)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考试层次要求:B)

1.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宪法规定的权利,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2)宪法规定的义务就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怎样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国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法律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权利,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各种义务。

(2)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两者具有一致性。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3)所以,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3.我们应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正确行使权利:(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1)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二)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考试层次要求:B)

1.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1)地位: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

(2)法律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作为未成年人,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3)我们应怎样行使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① 公民应该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②当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③我们享有生命健康的权利,也负有不伤害他人生命健康的义务

2.公民的人格尊严权

(1)地位:人格尊严权是公民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2)内容: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3)法律依据: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我们应怎样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

①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当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如与侵权人协商,要求停止侵害;请求法律保护,向有关门反映;必要时向法院提起诉讼

3.公民的隐私权

(1)什么是隐私?

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包括三个方面内容:①个人信息,②个人活动,③个人领域。

(2)什么是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3)我们应怎样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当隐私权受到侵犯时,怎么办?)

①与侵权人协商,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消除影响;②可向有关部门反映,请求帮助;③必要时,可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权

案例解析:

拥有自己的秘密是我们长大的标志之一。作为中学生应该保守的秘密是

A.网友约自己单独见面 B.考试时作弊未被发现

C.自己真实的个人信息 D.上学途中被强行“借钱”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保守秘密的要求。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事情可以保密,而有些事情却不能保密。C正确,保护自己的隐私能获得内心的安宁;A错误,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B错误,是缺乏诚信品质的表现;D错误,是懦弱、缺乏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表现。

(三)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考试层次要求:B)

1.什么是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2.为什么受教育既是公民权利,也是公民义务? (怎样劝说不让子女上学的父母)

(1)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们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它能唤起人的潜能,从而开辟出人性发展的道路;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2)对于国家、民族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3)我国宪法规定: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3.什么是义务教育?它的显著特征有哪些?

(1)含义:国家统一实施的、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民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2)基本特征: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4.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应怎么办?

(1)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应增强维权意识,坚决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2)请求父母、老师的帮助;

(3)向学校、居(村)委会、教育主管部门等寻求帮助;

(4)必要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我们应如何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1)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2)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坚决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3)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①按时入学;②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中途辍学;③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案例分析:

材料一 2014年云南省深入推进“营养餐”改善计划,让“营养餐”覆盖全省129个县(市、区)51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覆盖全省290万名农村学生。从3月份开始,云南逐步将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生食堂退出承包经营模式,改由学校直接管理,实行零利润经营。

材料二 晕!上自习课时,我溜到操场上玩,被老师抓个现行,狠批了一顿。真是的,学不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老师真是多管闲事。

(1)材料一中的措施保护了学生的哪些权利?

(2)材料二中“学不学习是我自己的事”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3)为了回报党和政府的关爱,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我们应当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1)问从关键词“学生”“营养餐”,不难判断是保护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生命健康权。第(2)问首先要作出判断然后说明理由,材料二中观点关键错在没有认识到受教育也是公民的义务。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具体做法即可。

二、整理与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1.认真分析研究考标要求,把握考试难易程度

2.把考标与教材相结合,理清知识体系

3.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

4.选取案例时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符合考试要求

学习笔记整理 篇4

金钱铺路,酒肉搭桥。

过路难行钱作马,仇城易破酒为军。

用我的钱去买你的权,再用你的权去赚更多的钱。夫人路线、线人路线、公子路线。人生箴言: 政治上把握住方向,感情上把握住原则,行动上把握住分寸,生活上把握住小节。

一昼夜24小时共有480万刹那间,一弹指为7.2秒,一瞬间为0.36秒,一念仅为0.018秒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百事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世上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第一部分 公共管理部分

一、政府级别区分

1、中央政府

2、省级政府:22个省政府(包括台湾)、5个自治区 政府(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4个直辖市政府(北京、天津、上

海、重庆)、2个特区政府(香港、澳门)

3、地区级政府(省辖区政府、自治州政府)

4、县级政府(县政府、民族自治县政府、县级市政府、旗政府)2300多个

5、乡级政府(乡政府、民族自治乡政府、镇政府)

二、原则

1、高度的中央政权

2、上一级政府只能下管一级政府(不能越级)

3、中央政府依法设机构,由政府负责决定(国务院组织法、编制法),地方政府设机构由地方政府决定(地方组织法参照国务院执行,国务院有的,地方可设可不设,国务院没有的不准设)

三、国务院的组成

1、职能机构:以部、委命名,以部为主,委为辅(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特殊),名称必须前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下部级。

2、直属机构:以局为主,以署为辅,为副部级,除海关总署外,其余不准前面加“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是加“国家”。

3、办事机构,以办公室命名,如侨务办公室,港澳事务办公室、台湾事务办公室,前加国务院。

3、办公机构(国务院办公厅,处理内部事务),下设国务

院信访局,秘书局等。

(四)权力行使

1、中央政府:国务院全体会议-机构(40多人),国务院常务会议(10多人),主席是总理,委员是副总理,国务委员。

2、地方政府:对地方人大负责,对上一级政府负责。地方政府省为厅,直辖市为委办局

中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广东深圳。

第二部分公文写作部分

一、公文的格式

包括:标题、编号、主送机关,正文、附件、机关印章、发文年月日、抄送单位、秘密等级、缓急程度、主题词、签发人等。

1、标题包括:发文机关、事由、公文种类,如:国务院关于-------的通知,要求居中、对称。

2、公文编号:机关代字、年号、文件顺序号。

3、秘密等级。

二、公文的语言

称谓用语,第一人称用本(局),我;第二人你用你(贵);第三称用该。

经办用语:说明工作处理过程已然时态,标明处理的时间

即经过情况,“经、业经、兹经”属雅语,届时-到时候。

引叙用语:引用“来文时”的用语,“前接、近接、悉”。期请用语:表示期望请求的用语“希即请查照、希即遵照、请、拟请”。

表态用语:照办、同意、不同意、可行、不可。征询期复用语:征求询问期望回复的用语

征询:当否、是否可行、可否、是否同意

期复:请批示、请核实(涉及数额时用)、请回复、请指示

综述过渡用语:关联词、过渡句,为此、对此

结尾用语:为要、为盼、为荷、特此通知

公文中常用的介词:

1、为、为了、由于…….表目的和原因的介词

2、根据、依据、遵照、通过、在、随着……表根据方式 收悉:收到后知道(来函收悉)

业经:已经经过(该提案业经大会讨论批准)以资:用来作为(以资鼓励)鉴于:考虑到(鉴于市场疲软)务须:务必要(务须准时到止)

接洽:联系商量(特派该同志与贵公司接洽)拟于:打算在(拟于年内完工)

就绪:安排妥当(筹备工作已全部就绪)以期:以此期望(以期早日圆满完成)届时:到时候(请届时参加)

事宜:事情的安排处理(关于招生的有关事宜)为要:是重要的(望认真研究,解决为要)为宜:是事宜恰当(以自愿报名的方式为宜)为荷:因承受他人帮助表示感谢(请大力协助为荷)均须:都必须(均须,请逐个重视)

挪用:称作他用(此专项物资一律不得挪用)兹因:现在因为(兹因楼房维修)与会:参加会议(与会代表一百余人)如期:合乎规定的日期(货品已如期发运)不时:随时(以备不时之需)

不日:要不了几天(不日即可运抵你厂)在案:在处理公事记录里(已呈报在案)定予:一定给予(定予来严惩)查询:调查询问(经查询)便于:有利于(便于执行)

三、公文的主旨(主题)

行文的目的、说明、主张。目的和说明位于文件开头部分。行文的目的“为了什么……”;说明:有以说明事情的因由,依据情况、背景等,行文中常用“当前……”“根据……”;主张:用以提出意见、要求、措施、办法等,常用“特作如下规定或我们的意见是”等表达。

主旨表达的样式

1、一段式:文件主旨只表述目的一项的;

2、两段式:文件主旨只表述目的、说明或目的、主张或 说明、主张;

3、三段式:文件主旨只表述目的、说明和主张。第四部分公文的具体写法

一、各类通知的写法

第一种,用于传达上级机关指示的通知,要把上级机关所指示的内容讲清楚,并提出贯彻执行的方法和要求。

第二种,用于要求下级办理或周知事项的通知,一般先讲清目的、缘由、依据,然后再逐项讲要求办理或周知的事项,分述清楚。

第三种,用于发布批转、转发的通知,一般带有指令性,文字较简短,而且有些惯用的语式 :

发布公文的通知,语式为“现将《XXX》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或《XXX》已经xx年x月x日XX会议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批转下级公文的通知,“XXX(上级机关)同意XXX(下级

机关)《XXX》,现转发给你们,望研究执行”;转发上级公文的通知,语式为“现将XXX(上级机关)《XXX》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第四种,一般会议性通知,此类通知虽不列为法定公文,但机关单位中大量使用,此类通知在写作时,应具备六项基本要素,包括对象、事由、要求、时限、发出单位和发生时间,并根据具体事务在某些方面有所侧重。

二、请示的写法

(一)请示的目的,请求上级解决批准某个问题或某项 工作,因此它带有解决问题的迫切性。

(二)请示的要求,①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单位,如需嵵送其他机关,应用抄报形式。②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不得越级请示,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因抄报越过的机关。③请示的公文一般应一文一事,除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请示不要送领导者个人,也不要同时抄送同级和下级机关。

请示一般均以说明、目的和主张的三段式表达其主旨,基本内容是充分说明情况和明确提出要求两个主要方 面:

(1)首先围绕请示事项充分说明情况,解释请示的因由,申述请示事项的根据和理由和一面摆情况,一面讲道理,摆情况要确实具体有要求,抓主要矛盾关键环节,不要抽象笼统,罗列现象。讲道理要与摆情况密切结合,道理要有说服力,要从情况中分析分析归纳而来,说这一部分在一般请示中十分重要,占篇幅较大,但若事由简单则只简要说明请示的起因即可。

(2)在说明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要求,包括解决问题具体措施,办法或人、财、物方面具体数额要求,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定要经过周密考虑,拟出切合实际措施办法,使上级便于作出及时、准确的答复,如果只摆出困难和问题而设认真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就等于把难题推给了领导机关。

(三)请示的语言要明确肯定,一般结尾的用语为“以 上意见,是否可行,请批示(如内容涉及钱物数额用以上意见,是否可行,请核示。)”

三、报告的写法

报告按照内容、性质及呈报要求分为两种,一是呈报性 报告,呈报上级后不需要转发,二是呈转性报告,呈报上级后要求批转给有关部门参考或执行。

1、呈报性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一般都是对已然情态的陈 述,有时是工作成果其进展情况,有时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有时是上复性的情况报告(回复上级的询问)。

呈报性报告的正文一般采取总分式写法:

(1)开头部分为情况概述,简明扼要地交待有关工作背景,概况,成果等;然后用一过渡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或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引出下文进行分述。

(2)分述部分是整个报告的主体,也是汇报的主要内容,根据汇报的的具体工作情况分述时可按工作的几个方面分,也可按工作中取得主要经验分;还可按工作的主要做法分,对报告中运用的材料应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结尾部分,一般简略谈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以及今后努力方向,有时也可略提一些意见和建议,但分量不能过多。

(4)呈报性报告在内容上以“意见”为主,这些“意见”多是针对工作中的问题所提出的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这些意见一经上级批转就带有指令性。

2、呈转性报告一般均采取“三段式”写法,包括:说明、目的和主张。

情况说明,正文开头先说明情况,对某项工作的意义、现状、背景等做简要说明,直冲急待解决的问题,要求反映的情况一定要确实,可靠,所用材料要精选,要具有说服力。

(1)表明目的,这是全文的核心,但要短而精,一般只用一两句话,然后用过渡句“我们认为应认真做好以下工作或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引出下文。

(2)提出建议,这是呈转性报告的主体,也是报告一经批转后需要有关部门贯彻执行的部分,一般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意见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全局出发,一定要体

现方针政策,一定要切实可行,有各方面的保证。

(3)呈转性报告的结尾用语一般为“以上报告如无(不妥)或不当,请批转各有关单位执行”。

段头撮要:将本段内容的要点或结论用简要的文字概况出来,放于段首为段头撮要。

四、通报的写法

通报具有很强的宣传指导意义,因此通报的内容要切实可靠,表扬既要充分又要有分寸,批评既要严肃,又不要过分,以期达到教育的目的,通报中周知的事情要以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分析和评价,使之具有指导性。

通报的写作形式有两种,直述式和转述式。

1、直述式:是发通报的机关把所属单位所发生的事情在 通报中直接叙述出来,一般按以下几部分来写:

第一部分,事实经过,这是通报的依据和基础,先进事迹或错误事实,写作时都要做到清楚具体(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应尽量写的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褒贬鲜明。

第二部分,分述性质和意义,这一部分点题的作用,对先进事迹分析其精神实质,给予充分评价,对错误事实分析其原因和危害,直冲错误性质,这一部分应当用准确鲜明的议论语言。

第三部分,表彰或处理决定,这是通报的核心成分,宣布

表彰人员及表彰办法或公布处分决定,文字要求高度简洁明确。

第四部分,号召和希望,这是通报的结尾,这一部分要善于将表彰或批评对象的精神实质,作进一步的强调,并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当前工作结合起来,切实起到使人鼓舞或受到教育的作用。

2、转述式,是发通报机关用转发形式的行文,而把所要 通报的事项作为另文附发,转发通报的行文一般比较简短,为避免与附文重复,对所通报的事项只作扼要简介,而侧重于评价和要求。

五、批复的写法

批复是针对下级的请示事项做专门答复,所以不论收文单位,还是批复内容都有明显的单纯性,批复的核心内容就是表明上级机关的态度写作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写批复意见必须依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根据所请示的问题有原则地实事求是地给予明确答复,语言要简明周密。

二是开头引述来文日期(或发文字号),一般惯用语式为:你X(单位名称,如厂、部、局等)X年X月X日请示悉。(此为第一自然段)。

关于XXX问题,XXX答复如下:(此为第二自然段)

结尾用语为“此复或特此批复”也可不用。

六、函的写法

函分公函和便函

1、公函属于正式公文,便函不属于正式公文。公函应用范围很广,是公文中唯一既可下行,又可上行,又可上行的文种函的用法大致如下:

(1)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询问事宜或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催办事宜。

(2)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有关事宜。(3)有时也可周知有关事项,代行通知。

(4)有时答复下级来文,以附函行文,代行批复。(5)向上级机关请示较小事宜,代行请示。(6)对原文件作微小补充和更正也可用函。

公函的内容一般比较简单,形式上也多采取篇段合一式,但去函和复函在写法上有所不同:

去函:商洽工作,要把该工作的缘由、情况、要求等明确写清,如询问事项问题要提的明确具体,使对方接函后能很快了解意图,以便迅速准确回答。

复函:先引述来函日期(发文字号),一般惯用语式与批复相同,然后针对来函要求给予明确具体的答复。

2、便函一般用来商洽询问、介绍、联系和答复某些事

自考【法学概论】笔记整理 篇5

第一章 法律的起源

一、原始社会没有国家和法律。氏族是原始社会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调整氏族成员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体现全体氏族成员利益和意志的习惯

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法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三、法律的产生经历了漫长、复杂的过程。它的最初形式是国家认可的习惯,后来逐渐发展为成文的法律。

四、法律的历史类型是根据法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律进行的最基本分类。

五、人类历史上依次存在过奴隶制类型法律、封建制类型法律、资本主义类型法律和社会主义类型法律。各种类型的法律建立在各自的经济基础之上,体现不同的阶级意志,并各具特点

六、法律的本质是法律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故而具有很强的阶级性。但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少数人或个别人的意志,也不是统治阶级全体成员意志的简单相加。法律体现的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而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

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归根到底,是由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七、法律的特征是: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

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八、法律可定义为: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和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以权力义务为其内容,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一种行为规范。

九、法律的价值:

是指法律的属性和功能,经过实践,同人的法律需要的某种适合或一致。

十、依据法律价值的作用,可以把法律价值分为法律的工具价值和法律的目的价值。

十一、法律及其价值之间有许多相对应的范畴,其中最基本的当属法律与正义、法律与自由、法律与效益、法律与秩序。

十二、法律的要素是指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或基本成分。

通常认为,法律由以下三要素构成: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概念

十三、法律有其内在本质规定性,也有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法律的表现形式在法学上称之为法律的渊源。

法律渊源于法律本质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但并非本质相同的法律形式必然相同。由于各国的具体条件不同,本质一致的法律,其形式却不尽相同。

十四、综观古今中外,法律的渊源主要有:

法学概论 作者:ayu134

1、制定法;

2、判断法;

3、习惯法;

4、引证法;

5、宗教法;

6、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

十五、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作不同的分类:

1、根据法律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可分为: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可分为:

根本法和普通法

3、根据法的内容可分为:

实体法和程序法

4、根据法律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可分为:

一般法和特别法

5、根据法律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可分为:

国际法和国内法

6、公法和私法

7、法系

十六、法律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法律的性质,法律又反作用于它的经济基础。

十七、法律直接反映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并未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法律与统治阶级政治的这种关系,具体反映在法律与统治阶级政策的关系上。

十八、法律和道德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社会规范。法律与统治阶级道德的联系甚为密切,两者有着共同的阶级本质和共同的目的,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第二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一、一切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必须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才能实现其伟大的历史任务

二、无产阶级不能因袭、沿用旧法律,只能在彻底摧毁旧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对于旧的法律文化,无产阶级应当加以批判的继续。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在彻底废除国民党旧法律的基础上,由新民主主义法律转变来的,它是新民主主义法律的继承和发展

四、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它既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又有广泛的人民性;既具有国家强制性,又能为广大人民自觉遵守。

五、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都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党的政策不能代替社会主义法律

六、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既有共同点,又有重大区别。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但又不能互相代替。在实践中应当划清违法与违反道德的界限。

七、法律只有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才能在社会生活中真正发挥作用。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为其充分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提供了可能,但社会主义法

法学概论 作者:ayu134 律在制定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使其尽可能地反应客观规律的要求,成为改造社会,造福人民的有力工具

八、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活动

九、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是:

1、遵循宪法的原则

2、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的原则

3、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的原则

4、科学和合理地规范社会关系的原则

5、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立法的原则

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有其法定权限,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我国实行的是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十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程序为:

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案的公布

十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以规范性文件为其主要渊源。

主要有: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国务院的部门规章

5、军事法规和规章

6、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7、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8、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9、经济特区的单行经济法规

10、国家认可的习惯

11、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十三、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系统化的两种不同方式

十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由社会主义国家各个法律部门的所有现行规范所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对象,通常把调整同类性质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归并为一类,构成一个法律部门,但有时调整的方法也是划分法律部门的重要依据。

一般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环境保护法、军事法、诉讼法等法律部门

十五、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是指社会主义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

十六、法律的适用,是指被授予专门职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实现法律对特定的社会关系的调整活动

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正确、合法、及时

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正确掌握各种规范性文件的相互关系

十七、法律的遵守,是指一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恪守法律

法学概论 作者:ayu134 的规定,严格依法办事,即守法

十八、法律效力和法律解释是同法律的适用紧密关联的两个问题。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内,对什么人有约束力。法律解释是指法律条文的含义和适用条件所作的理解和说明

十九、违法是指违反法律的规定,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构成违法,须具备一定的要件。

法律责任是指由法律行为引起的依法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责任

法律制裁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违法者,依法所采取的带有强制性的惩戒措施。

法律制裁可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

二十、社会主义法律关系是指社会主义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人们之间的权力和义务的关系。

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由于受到各种不同的法律规范调整,形成各种不同的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是:法律关系的主题;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客体

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必须根据一定的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按其是否包含当事人的意志,可分为事件和行为两类。

第三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和法治

一、社会主义法制:

是社会主义国家按照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它是立法、执法、守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等几方面的统一,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就是全体人民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的一种国家制度

四、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确认和保障

五、法律意识是一定阶级法律观点的总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即无产阶级法律意识,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法律意识。

六、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具有重要意义。

七、在全社会普及法律意识是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有效办法

八、法治指的是在民主国家中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而法律本身是反映社会正义的良好法律,全社会都必须认同遵守,依照法律办事。

第四章

宪法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同一国家的宪法和普通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宪法的内容、法律效力以及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都有别于普通法律。

法学概论 作者:ayu134

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宪法是对民主制度的确认和保障

因而,可以将宪法定义为:宪法集中反映一国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确认和保障该国民主制度的国家根本法

二、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法律表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出现了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中国宪政历史上,曾经有三种不同的政治势力所要求的三种不同宪法

四、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由中国人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制定的的《共同纲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具有宪法的一般特征,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新中国建立以来,先后制定了1954年宪法、1975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现行宪法)

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

六、我国是工人阶级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工人阶级的领导就是通过中国共产党来实现的。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之一。

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现阶段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

八、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地位;保证了国家权力的统一行使,便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九、选举制度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选举制度着眼于实际民主,并采取尽可能完善的民主形式,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

十、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我国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愿。

十一、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互助关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十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十三、宪法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将我国的领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行政区域,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

十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所有制两种形式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

十五、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十六、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依法享有自主权和实行民主管理。

十七、“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把“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进宪法,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提供了宪法保障。

十八、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推进“三个文明”建设

法学概论 作者:ayu134

十九、不断加强物质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二十、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二

十一、由宪法加以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直接反映公民在国家中的 法律地位,构成公民的其他一切权力和义务的基础。二

十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二十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权利的广泛性;权利的真实性;权利义务的一致性;权利义务的平等性。

二十四、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妇女的权益和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等。

公民在形式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二十五、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由如下几类国家机关组成:

国家权力机关(首要地位);国家主席;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领导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

二十六、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为人民服务原则;精简原则;法治原则。

二十七、宪法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性质、地位、组成、任期和职权。宪法还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的职权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义务分别做了规定。

二十八、为保证宪法的实施,现行宪法就宪法的权威性,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和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其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审查等问题都做出规定。

二十九、普通法律对保障宪法的实施起了重要作用 三

十、党的领导是保证宪法实施的关键。

第五章

行政法

一、行政法是规范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即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能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二、我国行政法的主要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规章、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三、受到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的行政关系,称为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由

主体、客体、内容 三个要素构成。

四、行政机关是执行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又称为国家管理机关或政府。它以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实行行政管理活动的任务。

五、行政机关

按其职权的效力范围,可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按其职权的性质,可分为一般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机关

六、公务员:

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法学概论 作者:ayu134

整理或读书笔记格式一 篇6

一、比较法

(一)德国

(二)瑞士

(三)日本

(四)台湾

(五)法国

(六)其他

二、我国

(一)法条

1.民法条文

(1)民通

〔民通91:合同一方将合同的权利、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应当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并不得牟利。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国家批准的合同,需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原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2)民通意见

〔民通意见138: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通过申请商标注册或者受让等方式取得的商标专用权,除依法定程序撤销者外,应当予以保护。转让商标专用权应当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批准,商标专用权自核准之日起转移。〕(3)……

2.商法条文

(1)

(2)

(3)…… 3.经济法条文

(1)

(2)

(3)……

(二)学说整理

1.(1)

A.

B.(A)a.(a)

1.2.(b)b.

c.(B)

(2)

(3)……

毛泽东思想整理笔记 篇7

一、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例1 (2014·呼和浩特)以下问题,不适合用全面调查的是().

A. 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

B. 学校招聘教师,对应聘人员的面试

C. 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读书时间

D. 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

【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往往只能近似反映总体情况.

【解答】A. 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意义重大,宜用全面调查,故此选项错误;B. 学校招聘教师,对应聘人员面试必须全面调查,故此选项错误;C. 了解全校同学课外读书时间,数量不大,宜用全面调查,故此选项错误;D. 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试验具有破坏性,工作量大,不适合全面调查,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察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例2 (2014·青岛)在一个有15万人口的小镇,随机调查了3 000人,其中有300人看中央电视台的早间新闻. 据此,估计该镇看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的约有().

A. 2.5万人B. 2万人

C. 1.5万人D. 1万人

【分析】求得调查样本中看《早间新闻》的百分比,然后乘该镇总人数即可.

【解答】该镇看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的约有15×(300/3 000)=1.5(万人),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求得样本中观看的百分比.

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是认识事物的基本过程,数学也不例外. 抽样调查,又称抽样推断,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的非全面调查方法. 它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要求,按照随机原则,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来推断总体. 即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属于非全面调查的范畴. 其中蕴涵了重要的统计思想———样本估计总体.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的一种形式,是本节重点介绍的统计调查方法.

二、分类讨论思想

例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10页第4题)利用下面的调查问卷对全班同学的上学方式进行调查,并整理调查结果,列出统计表,画出条形统计图.

【点评】这个活动是让同学们通过普查的方式去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过程. 在经历这个统计调查的过程中,感受统计的思想,建立统计的观念,体验统计的作用,逐步建立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要完成这项活动,同学们必须将各种情况分类讨论. 如果大家能理解并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在解题中进行正确、合理、严谨的分类,就既有利于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来处理,同时也可以培养大家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发展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和完整性.

三、数形结合思想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这是对数形结合思想的高度概括. 数形结合培养同学们的空间观念和数感,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相促进、和谐发展.

例4 (2014·辽宁沈阳)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某媒体足球栏目从参加世界杯球队中选出五支传统强队:意大利队、德国队、西班牙队、巴西队、阿根廷队,对哪支球队最有可能获得冠军进行了问卷调查. 为了使调查结果有效,每位被调查者只能填写一份问卷,在问卷中必须选择这五支球队中的一队作为调查结果,这样的问卷才能成为有效问卷. 从收集到的4 800份有效问卷中随机抽取部分问卷进行了统计,绘制了统计图表的一部分如下:

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a=______,b=______;

(2)根据以上信息,请直接在答题卡中补全条形统计图;

(3)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请你估计在提供有效问卷的这4 800人中有多少人预测德国队最有可能获得冠军.

【分析】(1)首先根据选择意大利的有85人,占17%,据此即可求得总人数,则根据百分比的定义求得b的值,然后利用1减去其他各组的百分比即可求得a的值;

(2)根据百分比的定义求得选择德国、西班牙的人数,即可解答;

(3)利用总人数4 800,乘对应的百分比即可求解.

【解答】(1)抽取的总人数是:

85÷17%=500(人),

则b= 25÷500=5%,

a=1-17%-10%-38%-5%=30%;

(2)

(3)4 800×30%=1 440(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 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

例5 (2014·广西钦州)某校为了解学生对三种国庆活动方案的意见,对该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被调查学生至多赞成其中的一种方案),现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在这次调查中共调查了______名学生;扇形统计图中方案1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度;

(2)请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已知该校有1 000名学生,试估计该校赞成方案1的学生约有多少人?

【分析】(1)根据赞成方案3的有15人,占25%,据此即可求得调查的总人数,利用360°乘对应的比例即可求得图中方案1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2)利用总人数减去其他各组的人数,即可求得赞成方案2的人数,从而作出直方图;(3) 利用总人数1 000乘对应的比例即可求解.

【解答】(1)调查的总人数是:15÷25%=60(人),扇形统计图中方案1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360°×(24/60)=144°;

(2)赞成方案2的人数是:

60-24-15-9=12(人);

(3)该校赞成方案1的学生约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上一篇:读《我爱我的祖国》有感下一篇:定点医疗机构申请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