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研究——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为例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笔者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为例,通过调查问卷,访谈交流等形式,探讨社会责任感内涵,分析东方学院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因素,构建强化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路径和方案。

一、社会责任感内涵及大学生党员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今天研究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问题,首先要对社会责任感这个概念有所认识,社会责任感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理和感觉上对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也可以把社会责任感理解成思想道德的范畴,这是一种责任意识,也是价值观念的体现。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可能一个人独自生活,需要和外界沟通交流,所以不能只为自己的欲望自私地活着,应该有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才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的内涵是大学生党员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在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中能高度自觉的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职责、任务与使命。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学习和生活中模范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主动的承担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集体、对他人应负的责任。

二、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现状分析

我们对大学生党员的普遍共识是,他们是优秀的学生群体,在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比普通的学生表现更为突出。那么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的差别具体有哪些?笔者在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近万名在校生中,按照不同专业和年级随机抽取300名大学生党员和300名非党员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到两组数据,通过这两组数据对比得出了一些结论。

调查数据显示,有98%的党员学生和96%的非党员学生认为自己是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部分存在一些小不足,可见大学生整体的社会责任感意识较好。但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党员学生与非党员学生的差别还是较为明显,具体表现在:(1)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度,党员和非党员学生分别是78%和30%,(2)对于国家政策的关注度,党员和非党员学生分别是71%和20%,(3)有76%的党员学生认为能做到不计回报的无私奉献,而非党员学生数据是50%,(4)当社会责任和切身利益有冲突的时候,61%的党员学生选择社会责任,而非党员学生数据是37%,(5)87%的学生党员认为自己有为社会的更加和谐及美好做贡献的愿望,而非党员学生是65%,(6)当周围的朋友要去做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时,73%的党员学生会劝阻,而非党员学生是48%。

根据上述对比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党员群体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意识确实比普通的学生更加强烈,但是对于大学生党员,我们不能仅仅以普通学生的标准去衡量,因为他们还有一个政治身份是党员,要以党员的标准去要求和评判。对于党员来说,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具备大局意识,奉献精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反观我们部分大学生党员,在社会责任感方面有所淡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思想和行动的不一致性

部分学生党员在主观上觉得应该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并且有意愿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但是在行动上却没有体现出一个党员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有22%的学生党员平时不太关注国家大事,19.6%的学生党员偶尔在公共场所有随意吸烟、吐痰、乱扔垃圾或乱写乱画等行为,23%的学生党员在他人遇到困难时做不到尽力帮助,24%的大学生党员认为不计回报的无私奉献很难做到,43%的学生党员认为见义勇为、牺牲自己不值得。

(二)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选择矛盾

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产生矛盾时,有责任感的人一定是毫不犹豫的选择牺牲个人利益,但是责任感缺失的人则是个人利益优先。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是为人民谋幸福,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被调查的300名党员中,有14%的大学生党员对于国家出台的政策只关注和自己有关的信息和内容,其他一概漠视,有39%的大学生党员在帮助他人之前需要考虑利弊,14%的大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为了获得赞扬、求职筹码以及完成任务,有10%的大学生党员明确表示,在社会责任和切身利益面前,会选择切身利益。

三、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现代社会信息的获得以及流通都比过去方便和迅速,学生不像以前处在单纯的学校和家庭环境中,每天面对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在甄别精华和糟粕过程中,不同的思潮和言论冲击下,部分共产主义信仰不够坚定的同志难免思想会有动摇,而且大学生本身处在价值观的定型期,可塑性大,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作用影响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渗透到生活中,逐渐影响基层组织的内部纯洁性,抵挡不住外界诱惑的大学生党员就会弱化社会责任意识,失去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二)家庭因素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普遍是95后,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而且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比较优越,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前途,本着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宗旨,多数家庭或多或少都在各种兴趣班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但是大多数家长注重的是孩子的智力培养,认为学习成绩是第一重要的,对于孩子的品德教育以及责任感的培养往往不够重视,全家人围绕孩子转,包办大小一切事,包括选择学校,选择专业,甚至是工作和未来的另一半,导致部分孩子自主性差,自私任性,对于家长的付出觉得理所当然,不懂感恩,没有社会责任感这种概念,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逃避和退缩,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面前会毫不迟疑选择个人利益。

(三)学校因素

作为应用型大学,东方学院培养的学生虽然不是以学术研究型为主,但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仍然是以掌握专业知识为基础,所以难以逃脱灌输式教育主流,只不过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加深入地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在学校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视并没有充分体现,即使是对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也只是常规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没有全院领导、各部门和全体师生的重视、支持和配合,难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学习氛围。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尤其是学生党员,更是被寄予了厚望,虽然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迫切性,并且也做了一些努力,但是阻力重重,收获效果甚微。

(四)个人因素

现在社会上有种说法是,大学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当然这种片面的说法不可取,但也不能否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已经多元化,在他们的认知中,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理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清楚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但我们很多学生党员,根本没有认真思考共产主义信仰是什么,入党意味着什么,某些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纯,将党员身份作为获得好工作的筹码,也有些是因为大家都说入党好才入,理想信念不坚定,才会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责任的漠视。

四、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路径探索

增强一个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多方合力,笔者从学校的角度,谈几点增强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的可行方法。

(一)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心中有党,心中装着国家和人民,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强调对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为了改变现有部分党员重口号轻行动、重个人轻集体的现状。根据以往教育经验,我们发现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应该根据新时代学生的特征,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授课人这几点上创新思路。

学什么?新时代奋斗在各个岗位上的党员无私奉献感人事迹。怎么学?经费宽裕的基层党组织可以组织学生党员去往革命根据地、革命纪念馆、英雄人物生活学习的地方,现场感受,容易产生共鸣,情感得到升华。也可以是影像学习谈感受,虽然效果比不上现场参观听课,但是影像比文字更加生动,也容易被记住,党员谈观后感也是一种积极参与的方式。谁来教?笔者一直觉得革命后人、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人物现身授课最具感染力,相对于专家学者或者是没有亲身经历的人,他们的授课更有真情实感,能让人信服。

(二)营造社会责任感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生思维活跃且多才多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将社会责任感教育融入到各类文化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改变学生。

笔者根据东方学院实际情况,重点介绍几个可供参考借鉴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一,组建多支党员宣讲团,在不同年级各个班级开展以社会责任感为同一主题,但内容不相同的宣讲活动。指导大一新生正确认识社会责任感的内涵,鉴别哪些行为是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重点是引导他们思考在家庭和校园中如何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大四的学生则是思考走入社会后,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有哪些。这项活动首先受益的是我们学生党员,必须对社会责任感有深刻的认识才能讲述给其他学生听。在不断理解、碰撞、探讨和总结升华中,学生党员得到成长,将社会责任感入心入脑,入深入实。第二,时事评论员活动。

学生党员自行收集当下最热的时事新闻进行分析评论,再由专业老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并且以正确的观点看待某些社会现象。第三,寝室结队活动。一个同专业高年级党员结队一个新生寝室,在学习和生活上为新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在助人过程中获得满足,体现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开展社会责任感实践服务活动

学生与社会接触最主要的途径是开展社会实践。有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比如学生利用寒暑假去校地合作基地实习,相对成熟的有财税分院开展的百村调查项目,也有以服务社会为主的实践,主要是党团组织开展的志愿者服务,比如东方学院财税分院与海宁中学一起开展的“心智导师”活动,长安镇(高新区)妇联携手东方学院外国语分院党总支共同开展的“扶芳公益课堂”项目,借助大学生党员专业优势和兴趣特长面向镇(区)26个村社区低收入家庭儿童开展免费课程辅导和特长培养。此外,如敬老院看望老人、美化城市、交通引导、宣传垃圾分类等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我们学生党员提升社会责任感的有效载体。作为高校,有义务为学生搭建一个优质的实践平台,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开阔眼界,提高能力。而学生应该珍惜这样的实践机会,积极地开展调查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各项活动,特别是学生党员,在实践中要带好头,做好表率,摒弃走过场的错误思想,真正在实践中体会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四)建立党员社会责任感监督制度,完善党员退出机制

很多学生在入党前做事非常积极,各方面表现可圈可点,当他被发展成党员后,逐渐暴露本性,学习不主动,态度不端正,做事不认真,不仅自身不合格,还影响整个组织的风气,对于这种入党动机不纯,没有社会责任心的学生党员,一律予以清退出组织,以保证党员的质量。开展学生党员述责测评活动,由学生党员向班级学生汇报自己一年来履行党员义务的情况,再由学生为党员打分,测评结果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种,不满意部分由党员学生给出整改措施,此项结果也将作为学生党员奖惩的重要参考。党员社会责任感监督制度可以对学生党员起到监督和教育作用,鞭笞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青年强则国强,部分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缺失问题不仅关系着我们党的未来,还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建党已近百年,经历无数困难挑战,我党依然屹立不倒,所以我们完全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能够将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先锋队。

摘要:社会责任感是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其社会责任感更关系到党的未来和国家的发展。因此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及其培育现状,探索增强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

参考文献

[1] 房虹姣,周矗.两学一做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培育探究[J].南方论刊,2017(7):102-104.

[2] 罗香群.大学生责任心问卷的编制与应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3] 朱磊.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状况调查研究与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6(6):172-178.

[4] 王东红.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J].科教导刊,2018(3):88-89.

[5] 冯丹枫.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思考[J].法制博览,2016(4):48.

上一篇:水轮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合理应用及注意事项下一篇:“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俄警务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