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怎样独立生活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怎样独立生活

大学生怎样独立生活 篇1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以往教学时,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一个问题自己讲了许多次了,可学生照样做错。究其原因,是学生只是听了,而没有独立思考,没有总结归纳,更没有形成自己的东西,当然印象不深。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且主动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呢?

首先,作为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引导学生自觉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不宜过细,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要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

其次,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采取个案教学;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教学;老师要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提出问题,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启发学生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再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独立思考,就要允许有不同见解,对于学生的分析,不要一棍子打死,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

大学生怎样独立生活 篇2

鼓励学生阅读勤于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是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共识。如我国先哲孟子强调心之官则思,又如法国近代教育家卢梭指出:为了使一个青年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硬在他采取我们的看法。早在15世纪的苏格兰W·德拉蒙德说过:不愿思考推理的人是顽固的,不会推理思考的人是愚昧的,不敢思考推理的人是奴隶。在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独立的见解,我们要创设条件,优化教法,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

一、尊重思想自由,使学生敢想

在弘扬学生主体的实践中,对如何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不少人作了有益的探索。但对如何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却少有涉及。只有允许思想上的自由,才会有心灵上的解放,才会有真知灼见的出现,而被禁锢的思想是产生不了独立的见解的。这是已被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的。要使学生敢想,老师就必须热情鼓励和细心呵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对他们不能有意或无意地哪怕是丁点儿的伤害。正如美国学者奥尔科特所说:真正的教师保护着学生,不使其受他人的影响。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首先,在教学中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如教学中老师的反馈不要过早,以保证学生能在不受老师的影响下作深入的思考;老师对学生的答问不要过早表态,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以保证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从而认识各种见解的价值。其二,在学生的认识发生错误时,老师更要明确:对每个人来说,自己的任何思想都是宝贵的,对学生不指责,更不嘲讽,而是小心翼翼地把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引,由他们自己纠正不正确的想法,自己悟出正确的见解。

二、教思考方法,让学生会想

宋代学者陆世仪说过: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意思是说独立的见解是想出来的,不去想就谈不上什么见解。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会想,学生的独立见解就会如不竭的山泉汩汩流淌。

1、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去想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是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如《挑山工》一课,在引导学生比较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走路方式、速度和结果,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不管做什么事,都是朝着一定的目标坚持到底)后,老师可启发学生:还可以从什么方面去比较,可以得出什么样的认识?如果从登山的目的去比较,就会得出另一种认识。挑山工以挑货上山为谋生手段,当然得一个劲儿往前走,而游人是以登山为休闲方式,当然是走走停停。目的不同,行为方式也就不同。

2、从发散思维的角度去思考

发散思维是一种多向开展的思维,它不墨守陈规,不拘泥于一种想法,而是广开思路,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不同方向进行探索,对问题做出多种答案。如教完《圆明园的毁灭》,笔者曾提出这么一道问题:从《圆明园的毁灭》,你想到什么?启发学生:(1)从文章内容和标题的关系去想;(2)从圆明园的毁灭的原因去想;(3)从圆明园的奢华去想;(4)从圆明园的毁灭的结果去想。学生认识之深刻出人意外。如有的学生说,根据课文的内容,标题应改为《圆明园的美及其毁灭》,如果保留原标题,课文应修改,主要写毁灭过程;又如有的说,圆明园是清政府自己毁灭的,清政府如果不是腐败无能,外国侵略者也打不进来。

3、从非逻辑思维的角度去想

爱因斯坦根据自己的科学实践,深有感触地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这直觉和灵感就是非逻辑思维。小学生也可以运用直觉思维。直觉思维不像思维那样严谨,没有经过明显的推理过程就直接提出结论。在直觉思维过程中,主体不能明确它是怎样进行的,也不能用语言将该过程和得出结论的原因清楚地表述出来。但是它在认识事物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学生许多不同一般的见解都是直觉思维的产物。如教完《西门豹》,老师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一个学生说:西门豹太残酷了!问他们为什么,他再也说不出来了。这个同学用的就是直觉思维。老师抓住这个话头,启发学生:不给河伯娶媳妇,还有其他办法吗?有的同学说,可以事先进行宣传工作,让大家知道河伯娶媳妇是骗人的;有的同学说,可以把带头搞迷信的人抓起来,关他几年,其他人就会害怕,不搞了;有的说,应该修水利,不发大水了,老百姓也就不会想着给河伯娶媳妇的事了。对学生直觉思维得出的见解,还要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能把见解清楚地表达出来。小学生直觉思维,经常无意识地运用联想的方法,如看到冰河解冻,就会想到冬去春来,想到万物复苏。因此要经常引导学生联想,以利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三、激欲励志,让学生肯想

激欲,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英国学者约翰逊说过:人生是从需要走向需要的进程,而不是从满足走向满足的过程。要使学生勤于思考,对事物有独立的见解,就必须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保持对新知的渴望。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首先是要启发学生乐于质疑,欲求真智,必先疑之,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凡事都刨根问底。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就会永远有刨根问底的劲头。其二,思考即生活,要鼓励学生把思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享受思考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其三,要鼓励学生以思考为荣,以有自己的见解为荣,除了思想以外,我别无财产,但这就是使我满足的巨大财富。励志,就是磨砺意志。美国著名学者爱默生说过:世界上最艰苦的事是什么?是思想。思想的果实是甜的,但思考的过程却是苦的。没有刻苦的精神,思考就会深入不下去,甚至半途而废。在学生想不下去的时候,我们要鼓励他们坚持到底,再给时间让他们思考。独立的见解是智慧的花朵,只有苦的砥砺,它才能孕育和开放。

总之,只要我们创造条件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学生就会逐步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并乐于表达出来。在不同见解的交流碰撞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像种子那样萌芽成长成参天大树。

摘要:试用修订大纲明确指出, 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语文能力的需要。本文浅谈了怎样指导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表述自己独立的见解。

怎样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 篇3

关键字:初中英语 独立学习 能力

我教英语已经很多年了,发现英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都比较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应该是英语教师需要非常关注的问题。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学生能够自己尽快解决在英语学习过程的很多问题。那些乐于和善于学习英语的同学,是独立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所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很有必要。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意识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老师的事情,不是其他人的事情,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没有人可以替代的。英语学习是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的学科,所以在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开始阶段就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意识,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了独立学习的意识他们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才会有自觉性,自控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是自己需要,是自己的事情,会主动积极投入的,会出于对自己负责任而学习英语,他们在强烈的自我责任下学习,就不是老师的事情了,就会表现出主动性。学生在自觉主动的状态下学习,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体念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意识越是强烈,他们独立学习的要求也就越强烈,有“想飞”的冲动,表现为“我能学”“我会学”的动力。教师就是在刚进入初中英语学习时帮助学生树立独立学习英语的意识,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尊重他们独立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况下去独立的处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独立能力,由“想飞”,变成“可以飞”,直到“展翅高飞”。

学生有了独立学习的意识就会主动进行探究,去学习书本知识和跟着教师的教学去思考,他们就会达到张扬个性,发展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思考价值得到体现,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迸发出创造力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

独立学习英语的意识有了,那么教师就要针对英语的学习特点,用具体的方法去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一)学好语音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是学习单词的关键。

单词的学习又是英语学习的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第一步。所以教师在学生进入初中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首先教好26个字母,48个音标和语音基础知识。通过规则单词(完全开音节,闭音节,单音节)读音让学生自己拼读单词,获得用音标读单词的成功感,通过拼读单词鼓励学生自己学习书上的其他不太规则的单词,然后让学生体念学习英语的快乐和兴趣,独立学会拼读单词的能力也就成为学生独立学生英语的第一步。

(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是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

简单句型的学习尤为重要,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运用习惯,从使用简单的句型进行对话开始。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培养说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常常要采取一种很宽松,很生动的气氛帮助学生运用、理解、记忆英语。如:Go for it 有一单元的内容是:I want to be an actor. 在这个单元里涉及职业名词,如:doctor、actor、reporter、waiter、bankclerk、shopassistant,engineer.等。在学生熟练掌握这些词汇后,就应该让学生自己把这些词汇组成句子并且表达出来,如: What do you do ? I am an/a……,What does he/she ? What does your father /mother /sister /brother……do? She is a/an……,He is a /an …… 用这些实用的句子来表达,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同时也根据自己的理想来用一些没有在这节课中学习 的内容来表达怎样实现理想,为什么有那些想法,可以设想一下将来的工作环境,用英语表达出来,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说出“I will be a /an. . . . 的句型,让学生在课后去做写作练习,在下节课开始的时候叫学生进行课堂表达。学生通过课后查字典,翻资料,看书,同学之间课后讨论等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有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的朗读,说出自己的观点,多留意。通过收集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念到快乐,也让他们有展示的平台,从而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

(三)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阅读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重点,在英语学习和运用中也是最为关键的。中考也好,高考也好分数比例都很高,足以说明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培养阅读能力光靠做题是不够的,应该寓阅读能力的培养于平时的教学之中。在平时讲到的句型、课文或者有关阅读理解题目时,让学生独立理解其含义。鼓励学生读文章,利用课本内容指导方法,引导学生侧重要点和中心,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突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找出答案。在学生开始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的时候要用简单有趣的文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慢慢的、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难度。阅读的内容可以是课内的,也要用课外的。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途经之一。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告诉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急于纠正,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既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

大学生怎样独立生活 篇4

类别: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1.你是独生子女吗?

A、是B、不是

2.你来自:

A、农村B、城市

3.你能很快适应新的生活吗?

A、可以很快B、需要一段时间C、很难适应

4.你一个月的生活费多少?

A、500B、1000C、2000D、2000以上E、500以下

5.你的生活费经常透支吗?

A、没有过B、经常C、总体还行D、偶尔

6.你的生活费来源有多少来自父母?

A、全部B、大多数C、少部分D、无

7.你的其他个人收入来源?

A、家教B、发传单C、其他兼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有找份兼职的想法吗?

A、已有兼职B、有过,但没实践过

C、仅仅是想想而已D、从没考虑

9.你的衣服都是自己洗吗?

A、自己手洗B、送到洗衣房洗C、带回家让父母洗

10.经常整理你的书桌吗?

A、经常B、偶尔C、没整理过,除非应付检查

11.你与同学间的关系处理的怎样?

A、很好B、一般C、与很多同学都不好

12.你处理事情时会:

A、很果断B、犹豫不决C、希望他人帮助

13.出门在外你唱想家吗?

A、经常B、偶尔C、基本没想过

14.自认为能够高效率的学习吗?

A、能B、一点也不C、一般

15.你的业余生活丰富吗?

A、很丰富B、不丰富,很无聊C、总体还行

16.你对大学生活认真做过规划吗?

A、认真做过B、随意想过C、从没想过

17.大学期间,没有父母在身边,你会:

A、不知所措B、一切如往C、觉得更自由

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14.3%的被调查对象为大二的同学,19%的同学为非独生子女,9.5%的同学来自农村。

在适应力的调查中,有56.3%的同学表示可以在很快的时间内适应新的生活,还有43.7%的同学则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在生活费方面,47.6%的同学表示自己的生活费从未透支,38.1%的被调查者觉得总体可以维持,偶尔透支的占到9.5%,有4.7%的同学表示经常透支。作为学生在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还是很强的,72.4%的同学的生活费全部来自父母,剩下的38.1%的同学的生活费也大多数来自父母,受调查的同学中有70.7%的同学都有寻找兼职的想法,但都没有实践过,真正拥有兼职的占到15.4%。这些同学的其他收入来源除了通常我们所熟知的家教,发传单外,还有一部分来自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以及奖学金。在独立生活方面,只有9.5%的同学会将衣服送到洗衣房洗,其他均为手洗,送至洗衣房的同学大多数来自城市的独生子女。在整理房间方面66.7%的同学会经常整理,其中有57%的女生;28.6%的同学偶尔整理,剩下4.7%的同学则表示没整理过,除非应付检查,多以男生为主。有8.7%的同学表示没有父母在身边会不知所措,并且均为女生;85.3%的大学生表示生活将一如既往,剩下4.3%的同学则觉得更自由,并且其中男生居多。

总体而言,大学生的自理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其中来自农村、非独生子女的同学自理能力更加突出,女生在做日常的洗衣、整理工作中能力较男生强。

 当代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调研报告:

自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以来,青少年自理能力普遍较差的问题一直被社会热切的关注。最近几年,由于“90后”逐渐进入大学校园,“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这些原因都使“90后”特别受到关注,大多数人认为其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每当到了大学报到的日子,不少新闻媒体都集中报道了如今的90后大学新生报到,家长集体出动、报到“丢人”丢行李等等现象。这不禁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并引发了媒体对如今90后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的担忧。但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90后”进入大学校园后,渐渐学会了独立生活的本领,正在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

由于以前考学压力大,家长为了让“90后”大学生安心学习,不让他们做家务。高中毕业后,这些大学新生和一起奋斗过的高中同学放纵玩了两个月,对家务基本上不理不睬。因此,不少“90后”大学生不习惯自己洗衣服,不习惯自己整理收拾房间。本科院校中的学生中大多数并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基本上是在温室里培育和成长起来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基本上由家长和老师包办。家长包办了学生的衣食住行,使得学生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老师则包办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什么、怎么学都由老师说了算,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主见。甚至连高考填报志愿,有些学生也是由家长老师代劳。长期的温室培养,使得他们对父母、学校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同时,单调、枯燥、机械,缺乏创新的学习生活,对一些学生来说也丝毫没有快乐可言,更没有成就感。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自己是家长老师追名逐利的工具。在长期封闭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多比较单纯,对神秘复杂的社会生活既向往又担忧害怕。一旦失去了家庭学校的帮助、干预和包办,在复杂而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他们将变得无所适从。即便是最终能够升学就业,前景也是不容乐观。

虽然在自理能力方面我们“90后“大学学生确实有许多的不足,但我们在调查中可喜地发现,许多“90后”大学生已经认识到自理能力差的缺点,正在努力改正。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14.3%的被调查对象为大二的同学,19%的同学为非独生子女,9.5%的同学来自农

村。在适应力的调查中,有56.3%的同学表示可以在很快的时间内适应新的生活,还有43.7%的同学则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在生活费方面,47.6%的同学表示自己的生活费从未透支,38.1%的被调查者觉得总体可以维持,偶尔透支的占到9.5%,有4.7%的同学表示经常透支。作为学生在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还是很强的,72.4%的同学的生活费全部来自父母,剩下的38.1%的同学的生活费也大多数来自父母,受调查的同学中有70.7%的同学都有寻找兼职的想法,但都没有实践过,真正拥有兼职的占到15.4%。这些同学的其他收入来源除了通常我们所熟知的家教,发传单外,还有一部分来自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以及奖学金。在独立生活方面,只有9.5%的同学会将衣服送到洗衣房洗,其他均为手洗,送至洗衣房的同学大多数来自城市的独生子女。在整理房间方面66.7%的同学会经常整理,其中有57%的女生;28.6%的同学偶尔整理,剩下4.7%的同学则表示没整理过,除非应付检查,多以男生为主。有8.7%的同学表示没有父母在身边会不知所措,并且均为女生;85.3%的大学生表示生活将一如既往,剩下4.3%的同学则觉得更自由,并且其中男生居多。

在这份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大多数的学生生活来源主要是依靠父母,但也有不少同学已经有了想要自己通过一些方式锻炼自己的能力,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并且有一部分同学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学校中提供的一系列勤工助学岗位,奖学金也使同学们可以更快更好的独立生活。在日常生活上,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很快的适应新的生活,日常基本的家务都可以靠自己解决,并且坚持艰苦朴素的优良品德,依赖洗衣店或其他社会服务性行业的很少。总体而言,大学生的自理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其中来自农村、非独生子女的同学自理能力更加突出,女生在做日常的洗衣、整理工作中能力较男生强。

除了这次的调查,通过我日常生活的观察以及自己作为一个“90后“大学生的亲身感受,我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自理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我自己在入学后就对大学生活十分的适应,班上的同学,宿舍的室友都表现出比较强的适应能力,与自理能力。尽管有一些同学不能很快适应,通过一段时间自我的调整也可以逐渐适应。我有以为同学在一开始来到学校时十分的不适应,初次离家,离开父母心里上有一些不知所措。上大学之前,她的饮食一直是妈妈一手安排,对于食物的营养搭配没有概念,上大学后只凭自己的喜好选择三餐,薯片、烧烤、碳酸饮料等垃圾食品吃了不少。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在生活的实践中摸索,她现在基本能够做到科学用餐,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大学生活是怎样的 篇5

现在应该忙着摆地摊,卖考研的、英语的各类书籍以及其他带不走的乱七八糟的物品,有的还在忙于联系工作。

于是有机会跟好多学弟学妹们聊天,感觉自己只不过老了一届,却已经成熟许多。

借这里,根据我自己及周围同学的四年生活的得失总结一下,大学生活该怎么过,也算尽一个学长的职责吧。

[学习方面]

进大学后,明显会有点失落感,总觉得大学,哦!大学就是这个样子?哪怕是再好的学校,身在其中也感觉不出她的好来……这个很正常的,大学说白了就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校哪怕再不堪,其实也不影响真正爱学习的人的。

空虚,也是进大学后很常见的症状,日子一下从中学时代如上弦箭般的紧张沦落到无拘束的生活,人就很容易变得慵懒,所以对于刚进大学的同学,你的目标就要先定下来,没有目标的日子是盲目的。

四年后的路你决定怎样走?其实无外乎两条 :就业和升学

而无论选择工作还是考研,你都得逐步地积攒自己的资本,以便在将来的就职竞争或是研究生考试中击败对手。

英语和计算机能学多好就学多好,尽力而为,不要做新时代的文盲。

其实,整个大学也就是个一直学英语的过程,最好的步骤是大二就将四级过掉,因为四级这东西,好象有诅咒的,越考越难过,所以,一次过了也就算了,省得费心,毕竟这玩意与毕业拿学位是挂钩的。

六级是四级的升级版,有能力的也是要过就早过掉,反正迟早都要过(研究生的学位是跟六级挂钩的)。

计算机呢,虽然国家或者地方的等级证书令很多人不屑说没多大用处,但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是有点用的,毕竟,在都说二级、三级好过、大家都有的情况下,你却没有,不是更证明你次说不过去了么?

两课,也就是马克思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课,超级枯燥,一般是要睡觉的,但如果你要考研的话,这些还非得学,而且都是必修课,主学分,

所以呢,还是应该听一下的,至少要听懂,你想想,你在学的时候就听明白,比考研的时候,再重新啃要容易多了,不过,我就是去年7月才开始啃,呵呵。

有意愿,有时间的(其实主要是意愿,时间多的是),可以学个二专,也就是第二专业,或者辅修一些其他专业的课程,赚点学分。

自考就不要参加了,那么多门课,也没多大用处,感觉有点浪费时间。

二外,也可以尝试一下,成天学英语也够麻烦乏味的,学点其他的可以调济一下生活。

比如日语、法语……当兴趣娱乐一下,学得好点的,不免大胆地参加一下它们的等级考试,哪怕拿个最低等的证书也是不错的。

逃课?如果学校不查、老师不点名的话,我相信逃课的人会很多.(其实现在已经够多了)。

那既然担心逃课被抓到,我们就不如装乖呆在教室里.能否听讲.细听君便.因为,有些课程的确是很枯燥,很无聊的.有些人是喜欢上课听讲,而有些人是喜欢课后自习的,

所以不听课并不代表不学习,那些利用课后时间来自习的方法同样值得提倡,要知道我们的课余时间还是很充裕的,有时候自习的效率比听课高,呵呵

浅谈怎样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篇6

一、选取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可操作性强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 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本学期我们在三年级学生中开展了“问题银行”活动, 提供探究性学习场所, 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 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学生通过同学间的合作、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找课外书等途径, 让学生从以往什么都是“老师说”的怪圈中跳出来, 从小养成积极思考, 敢于探索的良好品质。三年级“寻找家中的周长”;四年级“生日派对方案”;五年级“我的设计”;六年级“走出课堂、走进银行”等, 这些活动,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

二、活动过程中, 及时交流, 互相启发, 逐步完善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再小的活动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要经历确定活动目标、内容—拟定活动计划—组织具体实施—交流反馈评价等程序。在活动过程中, 既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 去创造, 又要及时反馈、及时指导, 还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失败、尝试了方法、体验了过程, 这就是收获!更重要的是, 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三、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而不仅仅是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进行的合作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 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关注, 并试着去分析解决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幼稚的, 没有意义的, 而且有些问题是他们根本无法解决的。但我们更明白, 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只为了让学生真正解决某个实际问题, 更不是要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而是注重在关注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是怎样发现问题的, 是怎样思考并试图解决问题的, 在关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所体验, 有所感悟, 学生的身心、情感、思维、态度都有了哪些变化。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自己、关爱生活、发展自己, 这才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目标所在。在学习《统计表、统计图的整理和复习》时, 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网络、调查访问、翻阅书报、杂志、课外书获得信息, 巧妙地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在这一活动中, 数学知识不再是脱离生活的各种练习, 而是充分体现实践活动的再创造。情感体验伴随着活动的始终。

因此, 他们敏锐的新闻触觉, 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审美观念等, 展现了现代孩子超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另外, 在每次活动中, 我们都十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保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 在评价中点燃思维的火花, 拓展知识的视野, 了解斑斓的世界, 共享成功的喜悦。

四、师生互动, 有助于教师观念更新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受到冲击。综合实践活动毕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学生, 而是更广阔的生活世界, 在纷杂的世界里, 学生是学生, 教师也是学生。而在某些方面, 学生比老师更富有想象, 创新能力更强。这就意味着老师要向学生学习, 让师生关系真正走向平等。使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认真反思, 调整自己, 以适应新的形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老师作用的最大发挥, 是为学生在自由空间的自由展现创设良好的氛围, 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信心, 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 能做好。老师自己要虚心, 不先入为主, 不存偏见, 设身处地, 为学生着想,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尊重学生个性, 尊重人与人的差异, 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 有所提高, 有所发展, 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 而不能强求一律, 厚此薄彼。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要重视学生参与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 体验数学的作用, 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 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 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学生觉得, 他们今天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 真正实现了愿学、乐学、会学。

五、综合利用知识, 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综合起来, 能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一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二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更重要的是,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 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活动, 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 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 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体会数学的作用,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 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学数学, 在生活中用数学,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学深了, 学透了, 自然会发现, 其实数学很有用处。总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 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 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 数学又应用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

摘要:数学是一门语言精细、知识抽象、逻辑严密的科学, 要让小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白一个抽象的道理, 就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做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只有把数学的学习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学生才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怎样让小学生走进数学生活 篇7

一、教师要引领学生认识数学

1.数学是生活。提起数学,很多人往往会和计算联系在一起。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离开了现实生活的数学是不存在的,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们应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现象。慢慢地,学生会发现,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描述、刻画和解释。通过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学生明白了数学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2.数学是文化。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它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数学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努力发掘数学中蕴涵的宝贵财富。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要考虑到人的全面发展。数学学科尤其重要,教师应结合一定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优良的学习习惯。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重的是要做人师,在教书的同时一定要育人。

二、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知识

1.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内容来自于社会生活,并促进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对小学的数学教学,尽可能充分地开启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界提出“大众数学”理念,其实质是指对数学教学进行再创造,使之顺应学生的需要,顺应社会的需要。在理解大众数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学对任何人都有价值,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大量的数学,数学教学应鼓励各种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数学不仅限于算术、代数、几何,在各个阶段都应扩充内容,课堂不应脱离现实。

2.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数学学习应该有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更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以往的数学教学,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自己的生活实际太远,枯燥而乏味。其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美与智慧。

三、新课改要求教师重新认识数学教学

1.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教学实践也证明,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并从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积累生活经验。生活经验能使学生自悟自得。自悟是一种心理过程,先有所感,方有所悟。经验的形成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而有所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阶段,因为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应主要靠学生自悟自得取得效果。

3.唤起思维感悟。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不同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如言语、思维等。对于同样的问题,有的产生“奇思妙想”,有的却是“平平淡淡”。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而溅起的“智慧”火花,引导学生去矫正思维方向,由学生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思路,去借鉴别人思维的闪光点,触发思维的顿悟。

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

1.改进教学模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形式,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教育,扩大知识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2.利用言行激励。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远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和素材。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大学生怎样独立生活 篇8

可是,莫尔西并不是自始至终都是这样,而是经过一个新的自我认定以后才成为现在这样一个有胆量的人。

小的时候,莫尔西经常被小伙伴们耻笑,笑他是个胆小鬼,因为他不敢做任何运动,凡是可能受伤的活动他一概不敢涉足。

为了改掉自己胆小的坏毛病,他参加了几次发挥潜能的研讨会,然后又体验了一些新的运动,如潜水、赤足过火和高空跳伞等,并从这些新的运动经历中得知,其实有很多冒险活动,自己都可以完成,只要给自己一些压力。

人们开始羡慕莫尔西的勇敢,都对他说:“你简直太棒了,我是多么希望也能像你一样敢于挑战高危险度的运动啊!”刚一开始,他为能赢得大家的赞赏而自豪,可是久而久之他开始怀疑,是不是以前低估了自己。

莫尔西认识到痛苦跟胆小的想法是连在一块的,因为他深刻地明白,自己正是由于胆小而处处设限,他决心把胆小的不良因素驱逐出自己的思想意识。

有一次高空跳伞,他想借此来印证自己究竟是不是仍是个胆小鬼。

当飞机攀升到1.3万英尺的高度时,莫尔西看着那些不曾经历过跳伞的队友们,多数人都极力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恐惧,可是为了面子,他们故意装做兴致很高的样子。莫尔西看着他们的表现,想到了自己,也许过去的自己也是这副模样。可是,现在的他已经不再恐惧,他把今天的跳伞活动当做了一次消遣。

当他顺利完成了跳伞的全过程以后,看到其他队友的表现,他彻底认识了自己,他已经不再是个胆小鬼,而成为一个敢冒险、有能力、热爱生命的人,他需要重新给自己一个定位。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每个人都会发生改变,面对困难的挑战,你不妨为自己重新做个认定,并把遇到的困难当做锻炼自己的机会,那样的人生才会丰富多彩。

大学生怎样独立生活 篇9

不久,他顺利地被一家公司录取为程序输入员。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他,应付这项工作简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可是,他仍然十分认真、一丝不苟地工作着。

一段时间后,老板发现他的水平要远远高于其他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因为他可以看出计算机程序上的错误。这时,他才拿出学士证书,老板见他如此谦虚,能力又强,就给他换了一个与专业相关的岗位,他依然一丝不苟地工作着。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总是可以提出独到且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比一般大学本科生聪明,这时他又拿出硕士证书给老板看。于是,老板又一次提升了他。

不久,老板感觉他比其他取得硕士学位的人能力还高一筹,就“质问”他到底能力有多强。这时,他才亮出自己博士的身份。这时,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面的认识。

很多人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不能摆正心态,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那些外表、面子、金钱、地位的外衣,不知不觉地就会给他们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许多人认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不能进一流的热门企业,就是一件丢人的事。如果你经常被这种不良的心理影响着,就有可能钻进死胡同,甚至可能毁掉自己美好的前途。不妨将自己摆到一穷二白的位置上,这样更能激励你奋发向上。

怎样培养孩子独立性? 篇10

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当孩子面对问题时,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去想、去分析、去应用自己学会的知识与经验,去寻找答案。如果孩子实在无法找着答案,父母可以通过亲身示范、请教他人、陪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等方法,协助孩子,让孩子从旁学习思考的技巧,而不是孩子有问,父母必答。一旦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日后遇到任何事情时,他不但不会独立解决问题,更不清楚自己的责任所在。因此,凡是孩子自己可以想的,就让他自己去想。

让孩子为自己做决定

一些父母在孩子提出意见时,常以“你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好孩子”、“小孩子懂什么”、“你的意见是错的,应该听大人的”、“以后再说”等压制孩子发表意见,长此以往,孩子将变成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其实,父母应该允许孩子发表意见,并鼓励他提出要求。当然,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应立即纠正,并同时向孩子说明不能满足和答应他要求的原因。

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当孩子提出要帮忙做家务时,父母常说:“你还小,不必做这些事。”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只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对家务事毫无责任感,不只不会做,而且根本不愿做。

教育家陈鹤琴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在父母的协助下,两岁多的孩子已经可以自己吃饭、穿衣服、穿鞋子、上厕所等;年龄较大的孩子,则可以处理些简单的家务。这个过程中,父母也多需给孩子鼓励和肯定,如“我相信你可以做”、“你做得很好”等。这些过程将逐渐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主动去做的习惯。

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

我们经常看见:孩子东西乱扔,大人来收拾;衣服弄脏了,妈妈立刻洗。孩子外出前,父母千叮咛万嘱咐是否有带齐东西?逐渐地,孩子形成一种依赖父母的“安全感”,而自己对一切事情不闻不问。结果,一旦父母有疏忽,或是离开父母,自己就无法生存。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积累经验,学会如何管理自己,包括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习以及情绪。例如,让孩子负责收拾自己的房间、整理书包、照顾自己的宠物等。

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一些父母爱孩子总是无微不至,如看见孩子拿小刀削铅笔,就深怕他会弄伤手指,于是马上接手替孩子削铅笔。如此一来,孩子就没机会从中学习如何应对未知的风险。父母需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导孩子如何应对突发的危险,如让孩子知道在面临一定危险的情况下,谁、什么地方、什么电话号码是他可以求救的。如此,即使没有父母守护在身旁,孩子也可以应用自己的经验、智慧,实现自我保护。

浅谈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 篇11

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 竟然连系鞋带这种简单的事都不会做。如果说幼儿园的孩子还小, 那下面的这两个例子又该从何说起呢。

有个小学生平时事事父母照料, 有次上课没带课本, 老师询问时, 他竟埋怨道:“都怪妈妈没装进书包。”

一个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一次出外时与同伴走散迷路了, 不知如何是好, 竟在大街上大哭起来。

只不过是一些简单微小的事情就难倒了我们的孩子, 更不用说是什么艰难险阻了。那么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天真可爱但独立能力又如此低的孩子呢?

在现实生活中, 家长都对孩子倾注满腔的爱, 但有些家长却不得法, 把成功看做孩子行动的唯一选择, 如果有孩子不成功, 家长就不给他们尝试的机会, 也不给幼儿从是失败中爬起来的机会, 只能选择大人的援助, 在大人的帮助下取得成功。家长包办代替幼儿的活动, 没有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意识, 所以, 所以幼儿遇到了困难或者挫折不知道自己怎么办, 也没有了思考解决困难的意识, 逐渐形成了懒惰思想, 独生子女在这样安逸的生活环境中成长, 遇到苦难就退宿额, 他们的独立性和智力发展都会变得迟缓。

在日常生活中, 家长总是成为孩子奔跑的绊脚石, 不让孩子干这, 不让孩子做那, 总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行动, 等于捆绑了幼儿的思维和脚手, 而且孩子遇到问题时, 不是引导孩子解决, 而是代替孩子解决, 导致幼儿在家里不会穿衣服, 不会洗脸, 不会吃饭, 不会收拾自己的玩具盒书包, 不会做家务, 成了父母心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很多孩子到了幼儿园, 不会拿剪刀、不会上厕所、不会做游戏、不会和其他幼儿合作。在幼儿园遇到困难就知道哭……这就告诉我们:幼儿教师要让孩子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他们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想办法, 使孩子得到必需的知识和锻炼。

孩子一两岁, 就可以让他自己吃饭, 自己拿、放玩具、图书;到三四岁时, 就要教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如穿衣、系鞋带、洗手绢等;孩子上学后, 父母要教给孩子如何安排时间及科学的学习方法等。另外, 教师要创造机会, 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从事一些为家庭和班集体服务的劳动, 如擦桌椅、吃饭前后的准备和收拾碗筷、打扫卫生、浇花、参加班级劳动等。但是,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记得邻居一对年轻夫妻教他们两岁的孩子自己独立, 第一天, 他们细心地手把手地教孩子如何右手执匙, 左手扶碗一口一口慢慢吃, 虽然孩子还是把饭桌搞得一团糟, 弄得满衣服都是饭粒, 但他们没有责怪孩子, 仍继续教孩子。也许你要说了, 这样的父母已经够有耐心了, 是啊, 如果他们再这样继续耐心教下去, 相信他们的孩子不用多久就可以学会自己吃饭了, 可是, 他们的耐心并没有持续多久, 到了第三天, 孩子还是没有自己吃饭, 还是把饭桌弄得一团糟, 他们开始不耐烦了, 着急了, 干脆就喂孩子吃饭, 所以直到现在, 他们的孩子还不会自己吃饭, 到了幼儿园, 还哭着喊着要妈妈喂。所以要想让孩子学会一种能力, 我们就必须有足够的耐力, 不能希望一两次就会成功, 不要怕孩子学得慢, 也不要因为怕麻烦而剥夺孩子动手的机会。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要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尝试, 去经受一定的挫折体验, 让孩子在教训中接受教育, 增强自我约束的意识。孩子在小的时候, 对自己身边的东西充满了好奇, 想去玩弄与摆布, 了解他们的特性, 可是我们的家长总是不允许孩子接触这些看起来有可能伤害孩子的定西, 只能给他们简单的玩具。当孩子上幼儿园了, 还不知道身边的哪些工具会对自己产生伤害, 如何使用和防备这些工具如果父母在孩子最初探索周围环境时,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让孩子对各种物品的功能属性有一定了解, 如小刀会割伤人、装有开水的水壶会烫伤人等, 有了一定经验后, 孩子便会自觉回避这些可造成伤害的东西, 而父母则不必再担惊受怕。

有些父母在孩子自己动手做事时, 总是提醒“应该这样做, 你做的不对”, 没有使孩子得到应有的经验, 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 因此, 父母必须因势利导, 在鼓励的基础上, 让孩子学会去做更困难的事, 这样, 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以培养了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

其实每一位父母都应清醒认识到自己不可能呵护孩子一辈子, 每个人在世界中总会有风浪, 我们不可能永远成为孩子的保护伞, 提供他一切免于伤害的万能钥匙, 而要有让孩子接受挫折的思想, 教会他们挑战生活。面对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 我们要做的是教他们做事, 而不是替他们做事。所以, 就让我们放手, 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吧!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 家长都对孩子倾注满腔的爱, 但有些家长却爱的不得法, 他们让孩子每次行动都获得成功, 把成功看做幼儿行动的唯一选择, 有稍微的不如意, 家长也不给幼儿尝试的机会, 而孩子只能选择大人的援助, 在大人的帮助下取得成功。家长包办代替幼儿的活动, 没有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意识, 所以, 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成了幼儿园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怎样独立生活 篇12

我 校在上级的坚强领导下,努力的整合全乡教育资源,并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系列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

一、在上级有关部门扶持下,匹河民族完小和谐稳步的发展。

我县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体制、学校布局、办学条件改善、教师校本培训、困难学生补助等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倾斜政策,保证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健康、稳步、快速发展。学生免收学费、杂费、生活费,切实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在扶贫助学活动中,向农村学生倾斜,扩大资助人数,有效防止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现象的发生。在人事调配上,也采取倾斜政策,优先考虑和解决农村师资需求,增加了教师编制,确保了农村学校师资数量和质量。

二、明确职责,严格管理。

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是一项既全面又具体、既系统又繁杂的工作,我校要求日常管理过程中突出“管”和“抓”两个字,在学校内部推行“三全”,即:“全程、全面、全员”的管理办法。“全程”就是从学生入学到离校的全部过程都有管理任务;“全面”就是全方位,学校的每一个场所、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有管理的具体要求;“全员”就是从校长到后勤工作人员,每一个教职工都有管理学生的具体岗位和职责。我们还制定了《匹河民族完小食堂管理制度》、《匹河民族完小宿舍管理制度》、《匹河民族完小宿舍十条线》等对学校的宿舍和食堂管理制度。

强化对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我校在抓好全乡各项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加强民族中心完小的学生内务管理,校园内每天打扫三次卫生,学生寝室做到“八条线”:被子枕头一条线、床单拉平一条线、箱子摆放一条线、毛巾挂放一条线、脸盆水桶一条线、鞋子摆放一条线、口缸牙刷一条线、餐具摆放一条线。要求校园内不见一粒瓜子皮、不见一片垃圾,永远告别了学校脏、乱、差的现象。今年三月份,又制订了《匹河完小教师考勤管理办法》和《匹河完小教学质量奖惩办法》,狠抓学校管理、狠抓教学质量,在全体教工中牢牢树立质量意识

三、我校始终坚持“教学质量、教学效益”为发展目标,切实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创设舒适的花园式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都是为提高民族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质量,取得良好的办学效益服务的。我们一直以“优化生活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教学质量”为办学宗旨,突出本地民族特色,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力争做到让家长放心,学生能学好知识,教师乐教。

四、实施人性化管理,营造和谐温暖的生活环境。

农村寄宿制的办学难点就是新生到学校还不能适应离开父母的生活习惯,我们教师热情地逐个带到宿舍,帮忙打好铺盖,整理日常用品,使学生消除失落、寂寞感,安下心来学习。同时,建立班主任责任制,要求班任经常深入寄宿生当中,同他们交朋友谈心,了解掌握每个寄宿生的心理及学习动态,同时学生病了由班主任亲自送进医院要药,给学生端水送饭,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五、科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作息时间。

匹河民族完小实行“两操”制,每天早晨7:30早操,上午10:00课间操。晚自习时间教师轮流下到班级,或指导活动,或指导课业。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想学”,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变“教我学”为“我会学”。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书写评比、读书活动、作业展评、美术作品展览等,激发寄宿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特长,开阔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寄宿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全面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把“三生教育”列入到课程中。

六、注重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

寄宿制学校承载着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双重责任,所以,抓好学生养成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也成为寄宿制学校的工作重点。他们根据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的操作要求,从以下方面入手抓好养成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围绕“四个利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即: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利用课堂教学,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从小处入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针对农村学生从家庭分散生活转入学校集体生活的各种不适,学校大力开展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做事、就餐、就寝、卫生和礼仪等方面的习惯作为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基础性工作长抓不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规范,即: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写字习惯、说普通话的习惯、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和不懂敢问的习惯;着力培养学生上早、晚自习和午休的作息习惯;着力开设好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音乐、体育、美术、舞蹈、武术等方面的爱好和特长。快乐做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挫折能力,从而逐渐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同时,每个领导和教师都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榜样作用。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使学生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成功机会,多了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还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寄宿制农村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

七、汗水换来丰硕的果实。

经过我们全体教职工的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我校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在全州期末统考中各年级进入全乡前五名的年轻教师占90%,其中统考成绩进入全乡前5名的有12个教师调入匹河中心完小任教的奖励。经匹河中心校、福贡县教育局推荐,有两位教师(施金波老师、兰咏梅老师)被福贡县政协、福贡县工商联评为“贫困山区教师特别奖”。李建梅老师和刘文青老师被上海梅山集团公司评为“优秀教师”,评出了3位优秀班主任5位优秀教师,2位先进后勤工作者,1位优秀辅导员,1位先进教育工作者,有12名优秀学生获得上海“希望工程宝钢教育奖学金”,有12名特困学生受到支助。

八、确立“四种意识”,做学生满意教师。

我校教师牢牢树立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安全意识”,争做让学生、家长满意的教师。全校老师深切的感受到“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只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才有发展的空间。

民族中心完小学校校园面积小,学生人数多,校园安全成为头等大事,全校师生紧紧绷住安全这条弦,深刻认识到“安全责任大于天”,我们层层建立安全值班制度,值班领导负责全校安全隐患排查,检、查值日老师到岗情况,值周领导、值日教师每天从早上6:30到深夜12:00才休息,班主任、辅导员经常送生病的学生到医院打针、输液,给学生垫付医药费。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去年我校未发生意外安全事故。被匹河乡创建“平安乡镇”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平安学校”。

九、规范三种行为,办家长满意学校。

大力推进师德建设,规范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服务育人观念,进一步规范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依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坚持勤工俭学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目前把匹河民族中心完小建成了花园式的学校,被福贡县环保局、福贡县教育局推荐为省级“绿色学校”;保障学生的权益,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正确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学校每个班都有辅导员,对产生心理障碍的同学及时进行谈心、疏导。

上一篇:鄂教版五年级品社长江作业(下册)答案下一篇:和风能的利用_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