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员工持股利弊略谈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16年8月, 国务院国资委下发了《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 为这一轮国企改制指明了方向、立下了规矩。通过深入学习体会有所感悟, 由此谈几点认识如下。

1积极作用

1) 员工持股是一种市场化的激励机制, 它将员工切身利益与增强国企市场竞争力捆绑在一起, 契合中央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论断。引得进、留得住并积累精英人才资源, 是国企做大做强的关键抓手。实施员工持股的目的就是使其成为直接的资产所有者, 职工在获得劳动报酬的同时还可享受所有者权益, 这对增强劳动者的国企主人公责任意识、留住公司骨干人才的功效十分显著。员工持股优化国企原有产权结构, 实现劳动者与所有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使之更加注重国企的独立市场主体定位;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劳动干劲和创新热情, 极大地提升公司内在凝聚力与市场竞争力。

2) 员工股与国有资本要承担同样经营风险, 企业效益差以致亏损, 员工股东就会分红极少或者没有分红, 极端情况下国企也有破产倒闭的危险, 员工的投资就可能血本无归。所以国企在市场中能否生存对员工是外有压力, 企业经营发展良好则员工投资收益有保障就产生内在动力, 它所激发的劳动贡献精神比其它生产要素投入更具可持续性, 尤其有利于发掘国企创新发展的内生原动力, 促成中国智造早日实现。

3) 国企员工持股计划目的之一是构建国有国企与员工结成命运攸关的利益共同体, 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 发挥国有股、法人股、员工股各自优势、融合互利。员工股东或其代理人出于就业和投资收益的双重压力, 必然倾力投入企业经营发展的各项事务, 加上他们本是国企人, 熟悉各种内情和问题、困难, 他们的自觉积极介入定会促使国企治理机制更加完善。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 员工持股可有效抑制投资主体缺位所带来的监督弱化、内部人控制等积弊, 则又增加了一支内部监督力量, 还能起到减轻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压力和成本的效果。

4) 来自国资委的数据显示, 截至2016年底, 我国中央企业资产负债率66.5%, 央企实体经济平均资产负债率62.8%。员工入股是一种汇集资本的高效方式, 当企业扩大生产经营急需融资时适宜采用, 它可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困境, 多开辟一条国企直接融资的来源和渠道;尤其有助于尽快完成201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国有企业降杠杆这一重大任务。

2可能滋生的弊端及相应建议

员工持股计划对国企改制和激发万众创新活力必将提供强大推动力。但它也是把有利有弊的双刃剑, 如果规划管控失当也会产生无穷后患。只有深入剖析有关问题并切实找到化解良策, 才能趋利避害, 最大程度释放其积极功效并将其负面作用最小化。

1) 员工持股定价方式极为敏感, 需要防止方案错置。持股定价过高会使职工觉得吃亏就没有入股积极性, 持股价过低就会侵蚀国企原股东即国家权益, 造成国资流失。而当今国企员工积蓄的个人资产有限, 大多难以一次性足额缴纳认股资金, 或许会出现某些国企简单地为了搞成员工持股计划而做无条件让步, 以远低于公司净资产的价格将股份配送或低价转让给本企业职工, 最终弄成过分福利化的所谓“利益均沾”即吃大锅饭, 使持股计划变异成向国企内部人员利益输送的工具;那就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和效果, 反而会造成国资流失及损害国企发展效率。因此必须全面平衡兼顾各方利益和诉求, 按“三公”原则核准国企净资产价值并将其作为唯一定价基准。

2) 员工股占总股本比例应与计划的动机相一致, 员工持股过多与过少都将产生负面效应, 要做到既能激发员工创造性劳动的目的又不会损害国资权益。

恰当设定员工的持股资格和额度才能最大化达到激励效果, 如果一刀切就无异于重吃大锅饭, 必定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实际运作中持股资格并不覆盖全体员工而以对企业的作用贡献来界定。但是范围过窄就会导致高管过分特殊化, 少数国企精英股权过多过大必将出现内部人控制的不良局面, 同时也对基层员工不公和达不到万众创新的根本目的。许多改良革新正是依靠一线员工的小革新、小发明实现的, 这些方面的日积月累、聚沙成塔才有了精益求精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持股范围规划不当就可能激化企业内部的矛盾, 笔者支持选择面向全体员工的普惠制, 而不只是寥寥几个上层管理者和企业精英。本着“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 同时根据岗位轻重、责任大小来决定员工持股方式, 当企业遭遇重大挑战时才能得到全体员工的鼎力支持。如员工持股数量过少则投资收益远逊劳动报酬而缺乏吸引力, 一些小额股份起不到激励作用, 反而可能导致持较大股份的企业高管侵占普通职工的利益。一旦只是少数人拥有国企员工股权, 那就不仅不能调动多数人的积极性, 反倒会挫伤职工对国企原有的期望值。在持股对象确定上, 适度的股权分散有利于整合各方面积极因素, 开展范围越广越能够提高一线劳动者的奉献热情。员工持股占企业总股本的比例设置应有下限, 建议核定在占总股本30%较为切合实际。

另一方面, 如果单一员工持股数量过大则使他仅靠分红就能获得保障生活之外的超额收入, 其劳动意愿将大打折扣;很大可能使他自认为也是老板, 而老板是不会被辞退的, 无论干得怎样都能按股分红, 这些人就被养成了员工老爷, 又端上了铁饭碗。这样的员工持股适得其反, 与激励员工加倍奉献的初始目标背道而驰。必须严格限制国有股之外的单一股东持股数量的上限, 因为不可能也不可以做到全体员工都成为大资产所有者。

3) 通常企业高管比员工持股激励效果更好, 应当予以支持鼓励。但一味推崇管理层持股以至无限度增大高管股权, 有可能将员工持股计划异化为在国企内部制造有违“三公”原则的利益瓜分格局。国企上层管理者拥有经营决策和很大的分配权, 一旦缺乏有效管控, 就会出现国企核心管理团队获得过大话语权而将一个激励员工的计划变成公司高层小集团控制国企的工具。另一方面普通员工由于自身所处岗位的原因, 对公司总体经营特别是财务状况缺乏直接了解, 在企业中处于弱势地位;虽然股权代理人能够做些参与, 但也可能出现受托者与经营者结成利益联盟, 利用信息不对称控制企业, 损害投资者利益。做不到顾全一线广大员工的诉求, 就会失去构成企业基础的最大多数普通劳动者。因此, 董、监事会的员工股权代理人应当占到相当比例, 以弥补持股方式和数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还须谨防个别人弄虚作假、贪图近利, 股份到手即刻转手, 捞一把走人, 这与激励员工长期主动为企业做贡献的首要目的背道而驰;有必要严格设定董、监、高的最低持股期限, 以规范其在任时或因急功近利而做出损害国企利益进而祸及国有资产、广大员工之举。建立高效尽责的监督机制极为重要, 务必使国企核心管理团队真正成为国有资产的代言人, 切实做到统筹兼顾, 放权不放羊。

摘要:国有控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推动国企改制、转换经营机制的必由之路, 而国企员工持股计划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大趋势, 是混合所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之一。员工持股计划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劳动积极性和企业凝聚力的有效手段, 日益受到政府和国企的重视。员工持股计划对国企改制和激发万众创新活力必将提供强大推动力。

关键词:国企,员工持股,利与弊

参考文献

[1] 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Z].2016.

[2] 张文魁.混合所有制与现代企业制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上一篇:新时代地方党报做好时政新闻报道的路径探析下一篇:远距离潮位控制在莱州港5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