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考工作总结

2022-05-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中考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初中历史中考工作总结

闭卷考试下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落实与贯彻,初中历史中考由开卷考试改为闭卷考试,更加考验学生对历史的掌握程度与学习能力。如何面对闭卷考試下初中历史的中考新改革,需要教师关注初中历史的复习策略,真正在复习课堂中渗透新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增强对历史的掌握程度,构建属于自己的初中历史框架,培养历史素养。就闭卷考试下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闭卷考试;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提高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学效率,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理解闭卷考试下初中历史的考试规律,立足初中历史闭卷下考试的规律,调整日常的强化训练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考复习,解决新形势下中考复习时间短、任务重的重大难题。在复习中真正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展开对较为烦琐的历史真题的剖析,促进学生有条理地整理初中历史知识,而这就需要教师切实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渗透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真正发挥中考终结性评价的关键作用。

一、闭卷考试下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学的难题

初中历史由开卷考试改为闭卷考试,给初中历史中考的复习教师带来了较大的难题,对于学生复习也带来了较大的考验。

1.记忆较为烦琐的历史知识

日常的历史教学本身就较为烦琐,史实的记忆也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闭卷考试下的初中历史中考复习课堂越来越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需要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精力。真正将历史线索逐步整理,将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逐章的全面复习,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复习难度。考验学生对初中历史的记忆能力,需要学生与教师在复习课堂中投入较多的精力,在记忆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基本知识。

2.适应考试练习题的变化

闭卷考试下的历史中考内容会进行一定的改革,会更加偏向学生对历史知识与学习方法的掌握。应对闭卷考试,日常的练习题也会进行一定的改变,在强化训练中更加侧重闭卷考试,采取逻辑性较强的精选习题考验学生对历史重大事件及基本历史概念的记忆程度。同时也会精选关于历史基本知识的习题,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的了解程度,不仅考验学生对习题的适应能力,而且也考验了教师对于闭卷考试下中考习题选择的能力。

二、闭卷考试下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学策略分析

了解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学策略的更新,提高教师对于历史新考法的关注,真正立足教材强化学生对新考试的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对于基本历史概念的了解,提高自我的历史综合素养。

1.夯实基础,加强史实记忆

在第一轮的初中历史复习过程中,首先要立足闭卷考试下的第一重考验——历史事件,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鼓励学生背诵课本中的知识点,并且通过高效的思维导图等方式将记忆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与梳理,同时也可以利用填空等形式将课文的主要内容整理成填空题,帮助学生通过练习填空的形式逐步理顺历史线索。其次,教师需要切实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不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要求学生记忆课本材料,应该以生动化的教学方式将历史沿革等逻辑关系讲析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将每一小节的内容,通过时间填空的形式检验学生对这单元线索及主要内容的了解,同时时间填空的方法也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史实,更有逻辑地记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曲折与人物的主要奉献,在日常训练中就可以采取闭卷的形式,提高学生对中考的适应程度,真正促进学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单元的重要内容。

2.理顺逻辑,掌握做题技巧

闭卷考试下的初中历史中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教材内容而且考验学生对历史做题技巧的把握,仅仅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并不能发挥学生基本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精选逻辑性较强的习题,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历史思维的强化训练。习题的讲解也是分析学生难点的重要方面,真正将习题运用起来强化学生的历史逻辑,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做题技巧。

3.联系时政,关注社会热点

闭卷考试下的中考历史也更加考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需要教师真正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正确历史观,联系时政促进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发挥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重视历史的重要作用。以学习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联系当下的时政热点展开复习,以社会事件的形式增强学生对我国外交成就的理解。

三、总结

关注闭卷考试下初中历史中考的复习策略,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强化训练、基础知识背诵等方式考验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真正结合当下时政,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叶荣妹.闭卷考试下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J].名师在线,2018(39):53-54.

[2]陈丽珠.教师如何在历史中考总复习中发挥主导作用:浅谈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高效课堂的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99-100.

作者:周绘艳

第2篇: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紧扣复习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学习能力,还要重视教材,重视基础,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为依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在共同学习中思考历史复习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在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历史学习基本能力,根据学生现有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定初中历史复习策略,让复习真正建立在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和其他学生形成积极互动,提高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便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紧扣复习重点

1.紧扣学生已经具备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定复习策略

初中历史的复习过程,是让学生有效参与师生互动,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复习。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掌握不同层次的历史知识的运用方法,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答各种历史问题。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首先就需要在不同的复习进程中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让每一次复习都能够环环相扣,跟学生现有的历史学习能力有效融合在一起。教师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精选习题,拔高学生创新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如在复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的时候,教师首先就要确定学生已经掌握的本章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将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展示出来。在知识树的构建中,教师要让学生整合每一部分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在研讨学生已经掌握的历史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

2.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涉及面广,时间紧迫,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并不容易。教师在确定复习策略的时候要将学生历史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初中历史的中考是开卷考试,越是开卷考试的科目学生学习能力的运用就需要的更多,教师要把握学生能力的提升策略,精选习题,抓好学生反馈,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突出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让学生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进行复习,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让学生首先确定自己已经具备的历史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历史学习能力相比较,确定自己的上升空间。教师要整合不同层次的历史能力的不同,开展中考复习策略研讨,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研讨过程中,思考自身复习策略。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在每一堂课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明考点、夯基础、突主干、成系统的复习专题教学模式中进行复习。

二、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1.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的优势

初中历史知识点比较繁杂,如果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很难让学生系统了解教学内容。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参与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历史教研组要抓好集体备课,搞好集体教研,凸显团队合作,由集体共同研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夯实历史复习重点。如在“世界近代史”的复习过程中,教研组要做好组内教研,加强复习专题研讨,将历史专题复习运用集体教研的形式对学习专题进行高水平、深研究,然后再将研究的结果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同时,教师要研究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能够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世界近代史中的知识点,并学会运用已经具备的能力解决历史问题。

2.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地让学生展示复习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具备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展示历史复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知识体系的研讨中来,让学生讨论在答题时的注意事项,在教学中出现的易混点、易错点、遗漏点,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在学生需要拷贝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积极鼓励学生将多媒体课件拷贝到家中进行自主复习,更好地完成对历史知识体系中重点难点的掌握。

三、重视教材,重视基础,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为依托

1.重视教材,重视基础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复习经验交流,研讨命题经验。教师要重视教材知识体系,重视基础知识的整合,从知识点、考点思考复习重点,让学生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手中的复习资料做好复习,如何通过自己的综合能力解答历史问题。教师要摒弃学生认为开卷考试不用复习的观点,要让学生懂得历史命题考查范围广、综合性强,要将能力放在首位,通过对教材内容知识点的复习,针对学生的识图、读表、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等能力的提升向学生出示复习重点。

2.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为依托

教师在进行中考复习的时候,要关注中考历史命题的角度,解读各届中考历史命题特点,在重视教材的基础上,不断以时政为依托,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角度去分析时政热点。从命题看复习,可以让学生远离题海,回归教材。教师要帮助学生以教材为本,选好复习指导用书,做好知识移栽。在课堂复习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识记课本的提纲和要领,对教师在课堂上补充的新知识点,要记录在教材的醒目位置,便于考场上能够随时翻看到。在不同的复习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整理历史线索,在这个基础上背诵基本知识点,然后运用简单的历史材料进行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重点引起学生对重大事件、历史概念的注意。当学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精讲多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运用历史学习能力做各类历史问题的练习。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教师要做好纵横比较,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的基础上,以单元复习为主,采用构建知识树的形式,以点带面,侧重历史细节以及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的思考。

四、合作学习,在共同学习中思考历史复习方法

1.合作学习中提升能力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复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中考复习中,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存在自身复习的薄弱环节,而团队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题型,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可能地减少失分现象。同时教师要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与答题习惯,尽可能减少失分的现象。在合作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小组的指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应考的薄弱环节,学“活”历史,“活”学历史,加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如在复习“世界近代史”的时候,可以同时复习“中国近代史”,通过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加强对世界历史事件的认识,学会分析历史问题。

2.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在材料题的复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要让学生先分析问题,再阅读材料,同时紧密结合教材所学内容,运用所学到的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总结答案的时候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热点、焦点问题。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师要以生为本,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复习。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进行知识迁移的训练,提升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完成历史的中考。

参考文献:

[1]葛春华.论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作业[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0).

[2]冯亚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华章,2010(28).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

编辑 董慧慧

作者:鲍如洁

第3篇:中考如何引领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命题改革,多角度,开放性,中考

[

历史新课程提倡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中考怎样考,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方向。笔者所在的资阳市,新一轮课改已启动近八年,由于我市较早将历史纳入中考科目,可资借鉴的经验较少,所以在最初几年的中考命题中进行了不少探索。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有幸参与了资阳市的几次命题和阅卷工作,虽然各地中考因为地区差异,有一些不同,但在大的方向和趋势上有不少共同点,拟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以供老师们参考。

一、中考题型的变化

从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出中考题型的变化。2000年开始去掉多项选择题,把相应的分值增加到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中;2002年文科综合三科合卷,在历史学科总分减少题量减少的情况下,材料分析题的分值却大大增加,同年去掉了列举题;2003年开始增添读图题;2004年去掉填空题,增添了探究题;自2005年起,课改区开始形成比较稳定的题型。从题型的改变和分值的调整可见,中考总体上降低了对识记层次的要求,以考查识记见长的列举题、填空题、简答题逐渐被淘汰,代之以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读图题、探究题,即便传统题型也呈现出考查角度的变化,设计更加精巧,内涵更加丰富。

二、命题思路的变化

考试是为了检测目标的达成程度。课改前后的不同教学目标决定了的中考命题方向的不同。课改前受旧教材、旧大纲的约束,评价的方式单一,在评价的诸多功能中,侧重于鉴定、选拔的功能,检测的重点是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新课改最大的亮点是突出三维目标,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真正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能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为此,中考命题思路也了有相应的转变,笔者通过以下几种题型命题思路的变化来探讨。

1 单选题

单选题虽然是传统题型,但随着教学目标的变化这一题型有了新内涵。如前三年的单选题几乎是一问到底“是什么?”而自课改开始后的2003年起,逐渐出现了反向式、材料式(包括图、文、表等)、比较式、组合式(包括因果式、排序式、归类式等)等多种类型的选择题。新课标对“知识与能力”这一目标的要求分了三个层次:(1)识记层次;(2)理解层次;(3)运用层次。前几年的选择题都是从前两个层面进行考查,运用层次的几乎没有。而课改后的单选题则加强了运用层次的考查,还增加了对读图识图和提取信息能力的考查。例如:

[2007年资阳市中考题]观察新航路开辟的图片(图片略),可以得到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①达·伽马是最早开辟从西方到印度航线

的航海家

②最早证明地圆学说的航行是麦哲伦船队

的航行

③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④新航路开辟后太平洋沿岸的工商业经济

迅速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这道题考查学生读图并从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也考查运用已有历史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识记层次的要求大大降低。

[2008年资阳市中考题]孔子是中国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判读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图片,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认识是:

①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②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

的发展

③他认为人才应有多种优良素质,主张“兼

爱”、“非攻”

④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提倡法治和改革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

此题提供了丰富的图文,考查知识的记忆、分辨和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将三幅图片中隐藏的信息与题支相联系,读图、审题的过程也是进行历史学习的“过程”,从题支与几幅图片隐含的历史信息的关联中提取对这一“世界文化名人”的认识。

[2007年资阳市中考题]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 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 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 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此题题干创设一种情景将学生带入当时生活环境,让学生在读题支的过程中回顾所学知识,找到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读题、审题、作答的过程也是考生进行历史思维的过程,突出了对思维能力的考查。

2 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考查的能力比较全面,能够更好地检测三维目标的实现程度,虽然每年都有此题型,但课改前的试题由于选材、评价等局限,没有将这一优势发挥出来,所以近年来此题分值有上升趋势,而且取材和提问都有一些变化。例如:

[2000年资阳市中考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教育……”。

——引自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世界历史》

第一册

请回答:(1)以上所引材料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什么事件的内容?(2)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个国家?(3)你怎样评价这个事件?

这道材料题的前两问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只要记住了明治维新的内容,就能够回答。第三问看似考查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其实还是考记忆。因为对于明治维新的评价也是学习过的内容,只需要回忆所学知识,不需要学生自己评价。而同样是明治维新,2008年的材料题则突出了对方法和能力的考查。

[2008年资阳市中考题]阅读、分析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材料一推翻幕府统治后,日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它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亚洲强国。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成为战败国,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采取扶持日本的政策,同时日本政府也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成为了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教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发展的原动力”。

(1)从历史学习角度而言,你认为材料一是对明治维新哪一方面的认识?(2分)

(2)明治维新具有什么性质?请你写出在社

会生活方面的具体内容。(3分)

(3)从材料二中找出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2分)

(4)通过上面(1)—(3)问的回答,结合三则材料内容,你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中借鉴些什么?(3分)

问(1)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鉴别能力,问(2)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问(3)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问(4)则是对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考查。此题型除了综合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各方面的掌握情况,开始注重与时事、现实的联系,并且在知识应用方面有所体现。

3 读图题

读图题严格说来也是材料分析题中的一种,只是其材料以图片的形式出现,更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

[2005年资阳市中考课改考题]读下面两幅历史图片,回答问题。

(1)图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哪一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除图片反映的成就外,请你另举两项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允许回答教材以外的成就)。(3)假若你是当时的一位现场记者,请你就其中一幅图片反映的事件撰写一条新闻短讯。(至少从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重要意义四个方面选择三方面撰写)(3分)

(4)请为其中一幅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名称。(1分)

2005年,资阳市课改区迎来首届毕业生,这套命题比2003、2004年更能体现课改精神,此题有几点突破:问题(2)“允许回答教材外的成就”体现试题的开放性,问题(3)和(4)注重对知识运用和创造性思维的考查。

再如:

[2006年资阳市中考题]读下面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历史人物是_______;图二所示战役发生______战争中,这次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条约。(3分)

(2)指出该条约对中国近代历史最主要的影响。(1分)

(3)结合你了解、掌握的课内外的相关知识,用你自己喜欢的形式(如漫画、对联、杂文、诗歌、故事、历史短剧、图片简介等)介绍图一所示历史人物在图二所示战役中的英勇行为。(要求:符合选择形式的基本要求;符合史实;语言清晰,想象合理。)谈谈你对这种行为的感悟。

问题(3)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欢和擅长的形式去表现,答题不拘形式,体现自主性。在阅卷场中,笔者看见不仅有过去常见的叙述,还有了一些不算成熟的历史短剧、诗歌、对联、漫画。过去阅卷我们常常发现有些考生因为不能答题或时间富裕而在答卷中随手写写画画,时有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作品,虽惜其才却总不免遗憾用错地方。而此题此问即给了这些另类才俊一个用武之地,也是近年来倡导的“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考命题中的一种探索。

4 探究题

2005年课改区首次去掉了历年考题中的重要题型“简答题”增加了“探究题”,这一题型逐渐成为课改后体现课改精神的新题型。探究题有利于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过程,也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悄然融入其中。开放式探究,是当前中学历史课改的发展方向,是研究性课题的组成部分。在新课改教材中有不少活动探究类专题,如开记者招待会、小组辩论、历史解说、排演剧本、角色扮演、主题活动等。本市中考中一些试题的创意,就是从活动课中激发出来的。

[2007年资阳市中考题]拿破仑·波拿巴是世界历史上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他虽然身材矮小,但刚毅、豪爽、聪慧、机敏……历史上对拿破仑的评价始终是个焦点,众说纷纭,褒贬不一。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完成有关拿破仑的活动筒表。(2)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请你根据以上问题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此题引导教师重视和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检验教师是否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问(1)引导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做到“史由证来,论从史出”;问(2)引导学生在完成解题后学会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此题较好地体现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2008年资阳市中考题]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1)对内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农村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城市改革从1985年开始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请你说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改革内容。

(3)举出一个经济特区,说一说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假如请你组织一次现代化建设成就展(以展板形式反映成就),为此:

A 请你确定成就展的主题内容

B 你收集材料的途径有:

C 你收集的材料的表现形式有

D 此外,你认为还要解决哪些问题?

此题第(3)、第(4)问在书本上都没有现成的答案,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考生必须将自己的思维置于问题之中,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综合思考分析问题。

除题型注重开放性、探究性外,在命题评分标准制定上也鼓励学生创新,只要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命题、阅卷两方面体现开放性也有利于引导初中历史教学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这类题不需要单纯地记忆知识,因为在探究、实践中,基础知识就自然地活化到学生的知识储备中了。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探究式学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意识地关注与课本知识点相关的各类背景知识,指导学生学会评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从中概括可借鉴的因素。

三、小结

新课改后,我市中考命题注重对三维目标的考核,重结果更重过程,重知识更重方法,以促使学生更具有创造力、自主性和合作精神。据中考后收集一线教师的反馈信息,他们深深感到:要不断丰富、更新知识,开放思想,努力向专家型教师靠拢,再也不能仅凭过去的经验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了。因为现在的中考试题已不再像以往那样,所有内容均取自教材,而是广泛选取新材料,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面对不断深入的中考试题改革,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提高科学理论素养和人文知识素养。丰富的知识和新观念,将有助于我们打破惯性思维,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全骜颉]

历史之间的联系

19世纪中叶,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称帝(1852年),他吸取1848年的教训,为防止人民起义,命令奥斯曼重修巴黎,拓宽道路,驻军布防。那个年代第一要务就是改善交通和卫生条件,因此免不了要扒房拆墙。在金融投资需求推动下,巴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切都是新的,随之诞生的就是我们在巴尔扎克笔下读到的、独具巴黎特色的建筑群——白花花的石灰岩修造的六层楼。1860年巴黎扩大,吞并了周边的农场和梯也耳旧防御工事,一下子从12个区扩张到20个区。

就在同一年(1860年),僧格林沁从天津大沽口退守通州,在八里桥阻击英法联军。八里桥战役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也最令人胆寒的一次冷兵器和热兵器对决,3000具清军尸体换来的是英法联军5人阵亡。

清朝从此决心开办洋务,曾国藩和李鸿章登上历史舞台。虽然数百万两白银的赔款换来了巴黎的美好生活,但不是没有代价的!大规模的拆迁把巴黎的穷苦手艺人、落魄小资产阶级、不知名的艺术家和潦倒文人驱赶到了郊区,聚集在一起,为有一天无产阶级为了生存起来抗争创造了客观条件。1870年,普法战争开始3个月后,法国即告失利,围城4个月后,国防政府投降德国,撤离巴黎。巴黎市民自发起来保卫自己的城市,于是1871年3月18日,公社成立,抵御外侮,实践着最初的社会主义理想。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2011.12.7

王鲲《日耳曼大街上的狄仁兄》

作者:廖欲晓

第4篇:初中中考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反思

提到中考复习,一般都有三轮:即一轮梳理基础知识,二轮专题复习,三轮模拟训练。在这三轮复习中,我将重点放在第一轮。因为中考历史的命题范围是中国古代、近现代史,世界古代、近现代史共六本书,如果平时对基础知识没有系统的掌握,想在短暂的时间内答好试题,难度很大。而且一轮是

二、三轮复习的基础。所以我的第一轮复习时间跨度很长,从三月中旬开始直到五月下旬,近两个多月。虽说两个月时间不短,但要在两个月内梳理完初中三年六本书,也非易事。每节复习课的容量都会很大,如果光靠老师上课满堂灌,学生不仅容易疲劳,而且印象不深,不一定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所以我将每个单元基本内容用知识框架的形式列出来。对照往年《考试纲要》的要求,在列出的知识框架上空出重要知识点,提前一课时将讲义发给学生,作为作业让学生课下查书、填写。上课时我主要是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强调知识要点。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上的时间,又可督促学生课下复习,而且学生自己填出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有时空出课堂时间我还补充一些典型中考题。当然在一轮复习中不仅要做到全面系统而且还必须突出重点,把重点放在

八、九年级教材上。

经过两个月的知识梳理,一轮复习之后,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的发展脉胳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在这个基础上,我准备二轮专题复习。如果说一轮复习是纵向联系的话,那么二轮复习则是横向联系,联系古今中外一些类似的事件及方针政策,经济措施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二轮复习中不能只讲历史还要关注时政热点问题,最好能将两者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就是讲解热点专题。可以从各类报纸、杂志和模拟卷中搜集相关专题,通过手抄、剪裁、粘贴等手段制作专题。比如去年我就结合热点制作了十二个专题,有中日、中美关系,改革和发展问题,人口与环境问题,科技创新等。专题多少可由课时多少来决定。

第二轮专题复习的同时我开始第三轮复习,其实就是让

二、三两轮复习同时进行,专题复习和模拟考试可以穿插。这样就避免了前期专题复习的枯燥和后期模拟考试的疲劳,而且也迎合了相当一部分学生跃跃欲试想练兵的心理。我通常是每讲完两三个专题后进行一次模拟,模拟试题中的每一道题目都精心挑选。所以平时看到好题我都会把它记下来建立试题库,当然也欢迎学生把见到的好题贡献出来。每套试题的题型、题量和难度都严格参考《考试纲要》上历史样卷的标准来设计。当堂考试,及时批改,然后用一节课或两节课评讲。

第5篇:浅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个人简介

糟晓峰:张家川县龙山镇中学二级教师,自1999年毕业以来一直任教于历史学科,2003年获天水市电教优质课一等奖,2008年获县级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007-----2009连续三年获全县中考历史学科第一名的成绩,撰写论文分别获市级及省级一二等奖。

浅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张家川县龙山镇中学糟晓峰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11年的历史教学生涯,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如何做好初中历史的中考复习,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与大家共勉。

初中历史这门学科课时少,时间紧,内容多,复习量大。根据本学科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制定好复习计划是最重要的。我根据教学实际细致的划分了三轮复习阶段,进行实施。

第一轮:对教材全面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这个环节要求对课本进行逐册、逐章、逐节全面复习。但要注意不要弄成上新课。复习不是简单知识的重复,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本,归纳比较,辨其异同,“纵横”串联地归类知识。更要在全面复习历史教材的前提下,重视重新组合教材,进行专题归类。做到点、线、面相结合,点实,线清,面广,将教科书的内容前后形成知识网络,便于理解与记忆。然后配以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进行训练,建立个性化错题档案,针对个别同学经常出错的某些题,细讲,反复讲,单独讲,来巩固复习的基础知识。在这方面可能教师要作出很大努力,比较辛苦。这是细活,要耐得住烦。通过这样反复的梳理,讲解,练习才能使学生对死记硬背零碎的、混乱的、孤立的知识。经过系统、全面地复习,掌握的更活,更牢固。

第二轮:紧扣考试说明要求即《中考复习指导》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热点,认准考点。

我个人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方面。因为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南针。考试说明所要求的知识层次,就是中考的要求层次。也就是说,考试说明里面属于识记部分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在

选择题和辨析题。那么这一部分的复习就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就可以,不用过于深入和延伸。考试说明里面属于理解和运用部分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在材料题和问答题,当然也可以考在选择与辨析题中,那么这部分的复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还必须要求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点的纵横联系、懂得拓展,懂得结合实际。其次根据时政热点,整理出一些新的专题,如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美、中日关系,和谐世界与可持续发展,三农专题、改革史专题,思想解放专题、新农村、生态环境,将学过的历史知识与现实热点相结合,分析,归纳和概括热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有所获,学有所得。

第三轮:实战演练,教授方法,直面中考。

这一轮复习要求教师组织学生练习整套模拟题和历年中考试题,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题型,全面演练知识、技巧、方法,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题能力,轻松迎接中考。通常,从学生答题角度来看存在着审题不细,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题不全面的情况。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一种题型进行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回答问题规范化进行分析和指导。并且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必须工整、规范作答,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在考试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总的来说,中考的教学复习要立足基础知识的掌握,紧扣考试说明,结合于实战演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做到事半功倍 。

第6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考历史四轮复习策略

中考历史四轮复习策略

中考复习是一个复杂而又繁忙的过程,如何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笔者以往带毕业班的实践,特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夯实基础,理清知识脉络

河北省中考范围是八年级历史上下册、九年级历史上下册,即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在第一轮复习中,可以把这些历史知识分成四大板块: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四部分,复习切入点以单元复习为突破口,采取大板块复习→提纲式板书→整体把握的步骤,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然后再给框架添砖加瓦,抓住重点知识,复习→深化→升华→提升,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提高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第二轮:专题复习,剖析重点难点

专题复习的时候,通常是引导学生以专题为突破口,横向纵向分析问题,并结合时政热点进行综合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在专题复习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集思广益,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这时,一旦明确专题重点,就要尽可能多和同学教师交流,广泛搜集有关专题的复习资料,力争专题复习时更全面、无遗漏。

(二)专题复习,要重点鲜明,知识脉络清晰。因为专题复习打破了课本顺序,这里既有中外史的联系,又有中国史之间和外国史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因此,复习时要有条不紊、线索清晰,切忌误导学生陷入知识混乱的误区。

(三)精心选择综合训练题,切忌搞题海战术。这就需要教师广泛搜集习题,精心设计,不浪费师生的有效时间。

三、第三轮:综合习题训练,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这一轮复习是较关键的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初步检测。学生有什么问题会通过这一轮复习显现出来,因此教师更要适时调整复习方案,按照中考题型、分值、各历史阶段所占比例以及难易程度,精心编制和选择中考综合训练题,让学生通过模拟训练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全面快速提升历史学科的解题能力和水平。

四、第四轮:回归历史教材,全面复习考纲考点(考试说明)

一般复习到这一阶段时,也就到了中考的最后冲刺阶段,距中考大约一个月左右时间,如何有效利用这段最关键的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中考考场上学生可利用的“武器”只有教材,所以这一轮要回归教材。

(一)以考试说明为指导,熟读教材、吃透教材,对历史教材熟练到烂熟于胸,历史教材上的边角旮旯也不能错过,力争做到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知识厚积于脑,读思结合,以能达到“手中无书、头脑有书、看似无书、实则有书”活学活用。

(二)在熟悉教材基础上,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提高应变能力。根据考试说明把中国史和世界史按专题进行纵横联系比较。如:中国近代化国共关系、民主与法制建设、科技革命等,根据专题内容重点复习考试说明中所列知识要点,带着问题读教材,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横向纵向归纳,对非选择题(材料题和论述题)进行有的放矢和较强针对性的归类,整理及模拟训练,并对前三轮复习查漏补缺。

用心爱心专心

1(三)把握时政热点,紧密联系教材。近年来的中考历史试卷都出现了一些较为灵活的题型,它们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时政热点,紧密结合教材,联系所学知识和考试内容,进行分析、发表见解,从而提高解答实际问题能力。

总之,在中考复习最后阶段,要有纲可依,立足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全面回归教材,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心爱心专心 2

第7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如何复习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如何复习

中学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知目标的课程,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今年我市中考历史与政治实施开卷考试,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掌握更科学的方法。笔者在实践中归纳出一套"三步复习法",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步:快捷定位找考点。

对于任何一个考核点,都要能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来。从操作步骤上说,可以分为三小步:首先是定方向,确定该考点是哪一学年所学。具体说中国史中清朝以前是初一内容,以后是初二内容,世界史是初三内容。其次是选定教材,根据每册教材的前后断代进行,应熟练化、自动化。最后是根据目录精确定位。打开相应教材的目录,快速确定该知识点是属于那一课,并立即定位。从教法上说,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训练:一是根据目录查找考核点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教材划分为各个单元;二是训练学生的速度,可以口答竞赛,也可定量限时笔答;出题时要考虑好分布与跨度。

第二步:渐进分化细梳理。

在复习时应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渐进分化的原则。多轮复习,逐层充实,从高到低渐次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从教法上说,要加强针对性和计划性,在每一轮复习前都要明确目标与要求,一轮比一轮深入,最终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可以配合一些多选、列举、名词解释和材料解析题,进行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第三步:综合贯通再提高。

为考核考生的综合评价能力,中考势必出现一定比例的综合题。因而在第三步的复习中,教师要提供典型练习加以训练,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理清线索。如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强化是一条线索。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线索,以线带面。二是勤作比较。如比较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不同政策及表现,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等等。训练时,逐步增加跨度与难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三是指导评价。评价是最高水平的认知结果,难度也是最大的。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组织团体。教师要充分指导,教会学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辩证地予以评价,其基本策略是一分为二,分清主次,评述结合。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8篇:浅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方法1

结合课标的复习, 要依据课标对课本进行逐册、逐章、逐节全面复习,但要注意不要弄成上新课。复习不是简单知识的重复,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这章节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知识点。特别是要注意课本中的图片与文字材料,并让学生做好知识点目录。然后配以相关的练习进行训练,来巩固复习的基础知识。最关键的是要通过复习让学生熟悉教材,知道哪个知识点是出现在哪本教材的哪个章节,这样才能在考试时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佳的答案。

第9篇:探究中考命题趋势 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改革

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 张晓慧

备考对我们来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果不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标历史教材使用率的提高,历史学科的命题更加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2006年长春市中考单独命题中历史学科得以平稳过渡,探究课改实验区中考历史试题,在2007年的中考中,我们应即得循其规律,又得据其实际,采用新方法、新策略来应对。

一、06年中考试卷命题特点分析

2006年,长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学科命题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遵循《2006年长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精神。命题专家们遵从课程标准,拟出了许多鲜活的精彩试题,认真研究这些题例及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发现其命题轨迹集中凸现在五个“走进”,即走进能力立意、走进知识综合、走进实际应用、走进科学探究、走进思想道德教育。领会这些“走进”,对引领历史课教学改革,应对07中考是大有裨益的。

二、题型类型与考查要点分析

1.选择题

选择题的考查范围较广。选择题是历史中考中必用题型,也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题型。06年单项选择题在呈现方式上体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命题者已把“识图”、“材料”等题型引入选择题,并使该题型的考查目标伸向情感价值观领域,这类情况的出现要引起大家注意,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在审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在选择的过程中注意从本质上去把握、区分备选项。

2.归纳列举题

归纳列举题一般为举出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历史知识。用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目前也有部分地区采用此题型。近年部分地区把列举题的形式与其他题型整合应用,把此题型的考查功能提升到“简单应用”的层次。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

3.史实辨析题

史实辨析题是去年中考中新设置的一种题型,在呈现方式上通常是创设一种历史情景,提供一段对史实的文字表述,或一段对历史事物的总结评价,并针对一些主干知识设计几处错误,用来考察学生对具体史实掌握的准确程度,以及分析、辨别的能力。该类试题一般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辨别,准确找到错误之处,摘录出来,然后针对具体的错误点作出相应改正。但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课改实验区此题以有所突破,将改正变成说明理由,这样该类试题的知识跨度会增大,涉及领域会拓宽,综合归纳性要增强,所以要求学生在掌握具体史实的基础上,注意对历史内在纵横联系的梳理和总结,而且要求学生在表述上要明确。

4.材料解析题

此题型属于大型主观性命题。它以提供“历史材料”的形式,要求分析“材料”并解答有关问题。主要考查的是“应用能力”或“综合应用”能力。这方面的试题是最为缤纷多彩的部分,其表现形式更加灵活、生动、直观,以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图示等形式呈现出来。建议教师做重点的研究和训练。要善于在知识群体上对历史的再认识,及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突破该类试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古今中外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应把材料所反映的信息与所学的相关史实联系起来,并且在语言表述上要求精练、准确、同时要有是非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5.延伸探究题目

延伸探究题是05年中考中开始设置的一种题型,主要是考查“综合应用能力”。它不仅适用于大跨度的历史问题,也适用于阐释历史理论问题和涉及情感价值观的问题。此题型的功能定位于“应用能力”考查层面上。即解题的过程应体现知识的迁移,需要运用各种分析问题的方法。这类题强调一种历史思维的延伸,在灵活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更多的强调历史事物间的交叉与渗透。同时强调一种探究能力,重视探究过程和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此类试题在以后的中考中在呈现方式上会更加体现综合性、概括性、分析探究性的特点。比如撰写小论文、辨析观点、问卷调查、史实报道、观点评析、撰写解说词、绘制图表、信息整合等多样的形式都可能出现。

三、探究中考历史命题方向

06年中考命题加大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与科技社会发展实际的联系。继续注重能力考察,改变死记硬背的现象。考察学生掌握规律的能力,比如学习知识的规律。重视创新精神,在试题中给学生展示才能提供空间。继续加强学科内综合,增强探究实践的能力。重视双基,体现基础性,突出历史学科最基础,最突出内容。关注过程与方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思想性、教育性。那么,建议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和复习中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给予侧重。

1.重在考查基础知识,比较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

将互相关联的知识“整合”在同一试题中,避免过多地考查孤立的知识点,这是近年中考试题中表现出来的特征。相关知识很多具有内在联系或存在某种共性。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了解得越多,把握得越准确,越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而非仅仅记忆知识。因此这样的试题对改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在问题中突出知识的综合性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此类试题采用“小切口、多层面”、“小切口、大跨度”等多种形式加强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力图考查对历史的整体把握能力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这类试题在06年的试卷中应该比较普遍了。

2.试题力图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体现历史试题的教育价值 史学与现实结合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历史教育的价值,历史试题能不能体现这一价值,会直接影响历史教学。从05年至06年以来,各地试题中注重联系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做法上有四个特点:其一是试题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表达更符合青少年的特征;其二是将德育的意图渗透在试题之中;三是直接把思想教育和“情感测量”结合在一起;四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设计历史试题。

越来越多的地区在命题中结合“热点”问题设计试题,涉及的范围包括长征70周年纪念、中美关系、863计划、世界博览会、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批判“台独”、神六等。上述例题中,“历史”与“现实”结合得都比较好,无论是引用材料,还是提出问题都自然贴切。能够从现实出发,自然地引出历史,又从历史学习中导出学生的思想认识,较好地处理了历史、“现实”、思想教育和“情感测量”的关系。 3.重点关注:历史试题“开放性”改革,考评触角深入“情感、价值观”领域

0

5、06年“开放性”试题的总量不断增加。涉及的题型越来越多,涉及到识图题、材料题、问答题等。这一趋势应当为历史同行在教学与备考中重点关注的方面。主观性试题应增强开放性的意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地区命题者所接受。“开放”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让学生跳出教材的结论范围谈感想、谈体会、谈认识,二为写命题或自由命题“小论文”。考查的目标直接触向情感和价值观领域。评分标准也越来越科学。

历史考试引入“小论文”是近年来的事情。历史小论文命题形式能够较大限度地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的创造力,这对于历史教学的改革具有较大的自主发挥空间。经过近几年的尝试,历史小论文的评阅也有了一个较科学且具体的评价标准,保证了评分的公正性,能使不同的能力和情感等有具体的比照物。

4.乡土史涉题面会扩大,命题方式也趋于多样化

可以预料的是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校本教材、乡土教材在教学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各地历史中考命题中,将乡土史甚至校本教材纳入考试范围的地区会增加。近几年已有不少地区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使乡土史考查时的命题方式也趋于多样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中考评价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中考命题已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对全新的课改理念,全新的教材体系,全新的中考评价,我们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准确把握命题趋势,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改革。

上一篇:解除股权转让纠纷案例下一篇:移动通信基站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