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监督知识

2022-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传染病防治监督知识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现状调查研究

【摘 要】传染病的发生会给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卫生监督是有效防治传染病的方式,我国已经成立相关机构专门开展监督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传染病防治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还是不尽如人意,存在的问题非常多。文章对当前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卫生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从而提出了加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的对策。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行政机构

传染病的发生会给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卫生监督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我国目前针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对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国家相关部门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科学的改善措施,减少社会中传染病的发病几率,保证人民大众的健康。

1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卫生监督是有效防治传染病的方式,我国已经成立相关机构专门开展监督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传染病防治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还是不尽如人意,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多的。

1.1医疗卫生体制存在严重的问题

虽然我国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医疗卫生体制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但是在卫生监督工作中发现卫生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相对还是较多:第一,主要部门职责不清。根据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卫生监督的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其下属的卫生监督部门是真正的执行机构,卫生监督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规范性的文件对他们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标准等进行明确。另外,对于公办的医疗卫生机构监督存在漏洞,因为公办医疗卫生机构既是卫生行政部门开办的,又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监督,这样就导致在卫生监督中很难做到一视同仁,对公办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2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目前我国法制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在卫生监督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如《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对卫生监督中的一些具体的实施办法涉及较少,缺乏针对性措施,一些处罚的标准混乱,卫生监督工作很难有序、科学的进行。例如,对于谎报、瞒报门诊日志的,在相关法律中规定要进行处罚,但是如果医疗机构不建立门诊日志,则无从查起,也就不能进行处罚。

1.3人员经费、培训问题

由于卫生监督的对象涉及行业比较多,包括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学校及托幼机构、消毒产品生产单位等等,这些单位的分布较广,卫生监督的工作量较大,卫生监督人员缺乏。对不同的场所卫生监督的标准不一样,涉及的监督内容不一样,而目前与传染病执法相关的法律法规门类是最多的。专业化的传染病监督人员比较少,缺少临床医生的加入,对待专业性很强的如《处方管理办法》的执法等,卫生监督的效果很难提高。另外,对于基层卫生监督单位来说,单位性质不明确统一,经费问题也是影响卫生监督工作顺利进行的一大问题,很多卫生监督机构的经费严重不足,往往只能依靠创收来维持单位生计,严重挫伤了卫生监督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卫生监督员特别是传染病卫生监督员在面临许多新的传染病监管时,对疫情情况、诊疗方案、指南、防控方案等培训滞后,业务能力下降,不能及时掌握疫情新动向,造成工作被动。卫生监督员的形象未能得到全面提升,未能体现传染病防治的效益外在性。

2如何加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

2.1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法律

在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中,要对卫生监督部门、行政部门以及疾控中心三者的关系进行协调,使其形成良性循环。卫生行政部门主要制定相关的传染病防治方案和规划。在发放《医疗机构许可证》之前,设置前置程序,与卫生监督部门一起现场对重点环节进行把关审批。卫生监督部门即卫生监督所具体执行监督工作,对于违法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并通报各相关单位。疾控中心则需要对各种传染病防治规划具体执行,同时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吸取实践中的经验,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增强法律的实践性,使其能在卫生监督工作中有更强的操作性。

2.2增强卫生监督机构执行力

卫生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必须得到保障,卫生监督机构从属于卫生行政机构的同时,必须要高于普通医疗卫生机构,明确其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性质,让卫生监督机构保证其执法地位,在执法监督过程中能保证中立地位,不偏不倚。传染病防治监督中具有专业化的队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配备足够的卫生监督人员的同时要加强他们的专业素质建设,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引进新鲜血液如法制、临床、药品专业人才,对卫生监督中出现的漏洞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另外,在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中,执行机构要针对具体执行情况制定严格的标准,明确奖惩措施。例如,加强对执行队伍的管理,采用绩效考核的办法考核監督工作等等, 从整体上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保证日常卫生监督工作的有序进行。

2.3重视传染病信息监测

重视传染病的常规性数据和一时性数据的收集。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对每年开设的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的开设情况,设施、设备、人员常抓不懈;要对重点单位如微生物实验室,重点科室如内镜室、供应室、医疗废物暂存间等加强检查、抽检;要对疫情发生时指定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门诊、观察室、病房等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找出存在的漏洞,从而防止医院中感染的产生。传染病爆发时的卫生监督是非常重要的,在传染病流行期间通过对疫情的动态及时掌握,从而能保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疫情爆发之后,卫生监督机构应及时跟进疫情,对疫情展开恰当的处理,其中包括病人的转运、隔离、消毒等等,同时要将本地的疫情情况及时上报,让上级机构能对本级卫生监督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对不到位的措施提出整改意见。另外,在传染病防治中卫生监督单位还应该主动与治病、防病机构、健康教育机构联合起来,形成纽带,全方位控制传染病疫情扩散。

3 结语:

总之,当前我国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展,无论在预防还是在控制疫情方面都有较为完善的控制措施。但是面对一些突发性传染病的时候,我国卫生监督工作中的不足就显露出来。为了提高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的质量,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的发生,相关部门首先要完善传染病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卫生监督规划和方案,建立高素质的卫生监督队伍,对目前卫生监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 韦雪芳.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现状调查研究[J].医学信息,2011,24(8):4230-4231

[2] 张冉燃.卫生监督如何落在实处[J].瞭望,2012,12(52):50-51

[3] 黄文光,石健.传染病分析和预测及其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1):46-49

[4] 盖红飚.对加强传染病防治的研究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7):192-193

[5] 王旭阳.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J].民营科技,2012,12(6):147-148

作者:唐龙芳

第2篇:卫生监督所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总结

2014驻团第一卫生监督所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根据《2014年传染病防治重点监督检查计划》文件要求,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监督检查。此次检查工作主要对象为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一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重点,检查内容主要针对传染病疫情控制、传染病疫情报告、预防接种工作、医疗废物处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等。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苗流通和疫苗接种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五师双河市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及文件的规定,结合《五师2014卫生传染病防治重点监督工作计划》,认真有序的开展了传染病防治重点监督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疫苗流通和疫苗接种管理条例》实施情况

根据工作计划,我所对辖区内的3家团级CDC、1家一级医院开展的预防接种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检查覆盖率100%。

检查结果:各预防接种单位均依法持有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合法的预防接种诊疗科目。接种人员在2013年接受五师卫生局的集中培训,并取得考核合格证书。一二类疫苗统一由第五师CDC统一购进并分发到各团CDC。各团CDC应向师CDC索要各类疫苗的相关证明文件及资质等。各接种单位在预防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主动进行接种前家长的告知和询问工作;各接种单位有疫苗的接收、购进、分发、供应、使用登记;辖区内共上报一般不良反应4例,无异常反应及疑似异常反应发生;团场医院不在进行疫苗接种工作。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情况

5月、10月对辖区内4家一级医院、 48家其他医疗机构、3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有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有专兼职人员进行传染病的上报与自查工作,网络直报运行正常,都设有疫情登记本。医疗机构都能按规定执行首诊负责制,使用门诊日志、疫情报告登记本和统一的传染病报告卡,按要求保存传染病报告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疫情管理制度,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有疫情报告、咨询电话。

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部分医疗机构门诊日志项目登记不全或登记空白传染病登记本登记不完整,存在传染病迟报的隐患。

(2)未切实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3)针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范和应对不足。

(4)依法开展传染病自查与奖惩制度未切实执行等。

三、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

对辖区内4家医院,3家其他医疗机构的消毒产品进行了监督检查。大部分医疗机构设置负责消毒管理工作部门及专兼职人员,应制定并落实有关消毒和院感的规章制度。一级医院基本上有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大部分一级医院设置了消毒产品的进货验收制度,明确责任验收科室,有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许可证。主要抽查的消毒产品有康健戊二醛消毒剂、艾邸逊皮肤消毒液、艾邸逊75%酒精消毒液、丹尼尔外科手消毒液、1%活力碘消毒液、3%过氧化氢消毒液、艾邸逊碘伏消毒液、龙河牌消毒片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

(1)供应室存在消毒项目登记不全的现象,一些消毒物品名称、消毒方法、消毒时间没有明确登记。医疗机构的治疗室、换药室、手术室存在物体表面消毒登记项目不全的问题,如缺少消毒液名称、浓度及消毒方法、时间等项目。

(2)个别医疗机构对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培训不到位。

(3)索证意识不强,不知道消毒产品应索哪些证件,导致索证不全。

(4)供货机构不主动提供相关产品合法合格证明文件。(4)无相关检测经费,辖区未开展消毒产品检测。

四、医疗废物监督管理情况

5月、10月对辖区内4家一级医院、48家其他医疗机构、3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各级医院设置医疗废物处置管理组织。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确定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责任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组成。

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医疗单位对医疗废弃物管理不到位,医疗废物未进行分类存放,注射室医疗废物收集桶(袋)没有或未设立警示标识,运送医疗废物的工具未进行消毒与登记工作。

(2)医院检验科高危的医疗废物未经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直接焚烧。

(3)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医疗机构未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实施。

五、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监督情况

辖区团场医院检验科应属于一级实验室,目前未见相关资质的证明文件;各实验室明显位置标示符合规定的生物危险标识;各级医院有生物安全制度。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所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医疗卫生机构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

(一)强化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医疗废物处置、消毒隔离制度和传染病疫情控制等工作的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职责,明确具体责任人。

(二)做好人员培训工作。特别是要求医院加强连队卫生人员及个体诊所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学习传染病防治有关工作规范,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三)提高对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反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医疗机校验管理和绩效考核内容,提高医疗机构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完善我辖区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3篇: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规范

附件1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众健康,规范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执法。

本规范所指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能力建设,保障人员配备,合理配置工作装备,并将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管理。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在开展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执法时,适用本规范。

第二章 监督职责及要求

第五条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职责:

(一)制订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划,以及相应工作制度;根据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情况,确定重点监督工作内容和监督覆盖率、监督频次;

(二)组织实施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及相关培训;对下级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督查;

(三)对管辖范围内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情况实施日常卫生监督工作;

(四)组织协调、督办、查办辖区内传染病防治重大违法案件;

(五)负责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及数据汇总、核实、分析和上报工作;

(六)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 第六条 设区的市、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职责:

(一)根据本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划、计划,结合实际,制定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计划,明确重点监督内容并组织落实;

(二)组织开展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培训工作;

(三)组织开展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及医疗废物处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等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

(四)组织查处辖区内传染病防治违法案件;

(五)负责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的汇总、核实、分析和上报工作;

(六)设区的市对县级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督查;

(七)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 第七条 省级和设区的市级监督机构应当设置传染病防治监督科(处)室,负责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的具体工作;县级监督机构应当有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的科室或指定专人从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

第八条 实施现场卫生监督执法前,监督人员应当明确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方法、要求,检查安全防护装备,做好安全防护。

2 第九条 实施现场卫生监督执法时,发现违法行为,应当依法收集证据;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应当依法先行采取证据保全措施。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监督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档案,掌握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情况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

第三章 卫生监督内容及方法 第一节 预防接种的卫生监督

第十一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预防接种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接种单位和人员的资质情况;

(二)接种单位疫苗公示、接种告知(询问)的情况;

(三)疫苗的接收、购进、分发、供应、使用登记和报告情况;

(四)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情况;

(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情况和报告情况。

第十二条 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接种单位经过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证明文件、工作人员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资料;

(二)核查接种单位接收第一类疫苗或者购进第二类疫苗的记录,接种情况登记、报告记录,以及完成国家免疫规划后剩余第一类疫苗的报告记录;

(三)查阅接种单位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告知、询问记录;查阅实施预防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填写的接种记录;

(四)检查接种单位在其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的情况;

(五)查阅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向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发第一类疫苗的记录;

(六)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苗购进、分发、供应记录,核查记录的保存期限;

(七)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向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索取的证明文件,核查文件的保存期限;

(八)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和报告的记录。

第二节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卫生监督

第十三条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组织、制度及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职责的情况;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对辖区网络直报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审核确认,并开展疫情分析、调查与核实的情况;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履行与相关部门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职责的情况。

第十四条 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明确疫情报告管理职责分工的文件资料,核查疫情报告管理部门和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查阅传染病疫情审核记录、各类常规疫情分析报告等文字资料,核查设置疫情值班、咨询电话的情况;

(三)查阅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与动物防疫机构互相通报动物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与国境卫生检疫机关互相通报传染病疫情以及相关信息的记录;

(四)现场检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情况,疫情网络直报设备,疫情报告人员现场演示报告卡的审核确认以及疫情数据导出的情况;

(五)核查承担辖区内不具备疫情网络直报条件的疫情报告单位传染病疫情代报的情况;

(六)查阅与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的其他记录情况。

第十五条 监督检查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明确疫情报告管理职责分工的文件,核查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查阅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内容应当包括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检查等方面;核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及相关电话记录,对临床异常诊断信息的快速反应流程及有关记录;

(二)查阅门诊日志、实验室和影像资料阳性结果、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登记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等资料,核查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情况;

(三)查阅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内部检查的记录、报告;

(四)查阅定期组织临床医生、新上岗人员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培训与考核的资料;

(五)检查专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设备及报告系统运转情况,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演示传染病网络直报操作;

(六)对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查阅《传染病报告卡》登记备案记录,核查传染病疫情网络代报情况。

第十六条 监督检查采供血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等制度,核查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人员;

(二)查阅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登记情况,以及献血者或供浆员登记簿,核查HIV初筛阳性结果报告情况;

(三)对于设置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机构,检查疫情报告人员演示网络直报操作,检查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运转情况;

(四)对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查阅《传染病报告卡》登记备案记录,核查传染病疫情网络代报情况。

第三节 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卫生监督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落实情况;

(二)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的设置和开放情况;

(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诊疗的情况;

(四)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的消毒处理情况。

第十八条 监督检查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等管理文件;

(二)检查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设置情况和预检、分诊落实情况,以及医疗卫生人员、就诊病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检查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诊疗服务情况;

(四)检查对法定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隔离控制措施的场所、设施设备以及使用记录。查阅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对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记录。

第十九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依法履行传染病监测职责的情况;

(二)发现传染病疫情时,依据属地管理原则及时采取传染病控制措施的情况。

第二十条 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传染病监测制度、本辖区内的传染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的书面资料,以及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的书面资料;

(二)查阅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置技术方案或预案,以及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记录、报告;

(三)查阅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记录和书面资料,以及疫点、疫区卫生处理记录。

第四节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一条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度及落实情况;

(二)医疗卫生人员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情况;

(三)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的情况;

(四)医疗用品、器械的消毒、灭菌情况;

(五)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使用和管理情况;

(六)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

7 第二十二条 监督检查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消毒管理组织设置文件、消毒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及检查记录;

(二)查阅工作人员消毒技术培训记录;现场提问相关工作人员消毒隔离知识;检查相关工作人员消毒隔离制度工作流程执行情况;

(三)查阅消毒与灭菌效果定期检测记录或检测报告,查阅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整改记录。必要时现场采样检测消毒与灭菌效果;

(四)查阅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记录;检查消毒产品相关证明文件、使用记录和有效期;

(五)检查医疗机构相关科室(重点是消毒供应室、口腔科、注射室、血透室、内镜室、新生儿室、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检验科等)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情况;

(六)检查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隔离的场所、设施和措施。

第五节 医疗废物处置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三条 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制度、应急方案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二)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和培训情况;

(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登记的情况;

(四)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情况;

(五)医疗废物、污水的处置情况;

(六)实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医疗卫生机构与具有资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合同的情况;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医疗卫生

8 机构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医疗废物的情况。

第二十四条 监督检查医疗废物处置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医疗废物管理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岗位职责的文件资料,核查监控部门和管理人员;

(二)查阅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交接、登记等规章制度以及应急方案;

(三)查阅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的资料;

(四)检查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设备,查阅健康监护和预防接种记录;

(五)查阅医疗废物登记簿,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点是否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规定,使用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说明和警示标识;

(六)检查医疗废物运送工具、专用包装物或容器、暂时贮存的地点和条件,核查医疗废物运送线路;

(七)检查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的消毒和清洁地点,核查消毒和清洁程序;

(八)查阅交接医疗废物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资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资料;

(九)检查对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实施消毒的设备设施及其运转维护情况;

(十)对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其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产生的医疗废物的设施、方法及其记录资料。

9 第六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五条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新建、改建或者扩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资质情况;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情况;

(二)从事实验活动的人员培训、考核及上岗持证情况;

(三)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四)开展实验活动情况;

(五)实验档案建立和保存情况;

(六)菌(毒)种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情况。 第二十六条 监督检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的备案证明和三级、四级实验室的认可证明,并进行核实;

(二)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其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证书;查阅实验室经论证可使用新技术、新方法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证明文件;

(三)查阅从事在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资质证明文件;

(四)查阅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料和上岗证;检查进入实验室人员的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情况;

(五)查阅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查阅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向当地公安机关备案,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向批准部门备案的资料;

(六)检查在明显位置标示的生物危险标识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标志;检查生物标本转运安全设备配置及运行情况;检查二级及以上实验室

10 的门禁系统、生物安全柜、压力蒸汽灭菌设备、洗眼器、应急喷淋设备配置及运行情况;核查生物安全柜、压力蒸气灭菌设备强检报告;

(七)查阅病原微生物样本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的书面记录;检查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生物安全防护设备配备及使用情况;查阅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措施落实的记录;检查实验室工作人员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情况的记录;

(八)查阅指定的专业实验室从事在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记录;

(九)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登记及结果报告记录;检查是否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同时从事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

(十)查阅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的报告、处置记录;

(十一)核查实验室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管的记录;

(十二)查阅实验室使用情况和安全监督情况等实验档案;核查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实验档案的保存年限。

第二十七条 监督检查菌(毒)种或样本管理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保藏、使用菌(毒)种的相应资格证书;

(二)查阅设置菌(毒)种管理组织、建立菌(毒)种操作规程、安全保卫等管理制度以及应急预案等文件资料;

(三)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运输、保藏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漏后的报告记录;

(四)检查菌(毒)种保藏、保管条件、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设专库或者专柜单独储存的情况,以及按规定收集、提供菌(毒)种样本的记录;

(五)检查无害化处理或销毁传染病菌(毒)种或样本的记录、批准文书等资料;

(六)查阅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采集或运输的批准文件、记录,检查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物菌(毒)种和样本使用的容器或包装材料的产品说明书和外包装标识。

第四章 信息管理

第二十八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组织分析辖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第二十九条 各级监督机构应当定期汇总分析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报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监督机构。

各级监督机构应当设置专(兼)职人员负责辖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采集、报告任务,及时、准确上报监督检查相关信息。

第五章 监督情况的处理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后,应当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被检查单位。要将监督检查结果与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校验和等级评审等管理工作挂钩。对存在问题的应当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查处,对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当地公安机关。

第三十一条 对菌(毒)种保藏机构未依照规定储存实验室送交的菌(毒)种和样本,或者未依照规定提供菌(毒)种和样本的,县级以上地 12 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应当及时逐级向指定该保藏机构的行政部门报告。

第三十二条 对重大的传染病防治违法案件,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曝光并向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对涉及饮用水、消毒产品及学校、公共场所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应当分别适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

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科研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三十四条 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期间,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应当重点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原卫生部2010年9月17日印发的《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卫监督发〔2010〕82号)同时废止。

第4篇: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规范

2.1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医源性疾患的报告) 2.1.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消毒管理办法》

《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

卫生部卫疾控发(1995)第20号决定将新生儿破伤风由丙类传染病调整为乙类传染病管理 卫生部卫疾控发(1996)第5号决定将肺结核病由丙类传染病调整为乙类传染病管理

传染病国家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 2.1.2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职责

(1) 组织拟订本辖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监督管理要求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2) 上级对下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 (3) 对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予以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 2.1.3工作要求

2.1.3.1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主要是对有关医疗机构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中的时限和程序的监督,以避免漏报、谎报、迟报、瞒报。 2.1.3.2疫情报告检查频率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对综合性医院和传染病医院的传染病报告每年监督检查不得少于一次。 2.1.3.3日常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

对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医疗保健机构、个体行医人员法定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诊疗记录、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登记册等并进行核对;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等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的时限向当地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报告疫情;责任疫情报告人要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2.1.3.4对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检查责任疫情报告人传染病报告时间、核实报告内容、是否以最快通讯方式报告至发病地所属区县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监督接到疫情报告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是否以最快通讯方式报告上级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2.1.3.5对自然灾害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 发生自然灾害时,疫情报告按照《全国救灾防病预案》的规定建立应急专报系统,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1.3.6有关部门疫情报告和疫情通报的监督管理。

检查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按规定向所在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报告疫情的执行情况;军队医疗卫生机构诊治地方病人,要向所在地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报告传染病疫情。 2.1.4评价与考核 2.1.4.1评价 监督覆盖率;

卫生监督行为符合法定程序;卫生监督执法文书制作符合规范要求;传染病报告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 2.1.4.2考核

省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地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进行考核; 地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进行考核。

2.2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管理。 2.2.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消毒管理办法》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预防用预防用生物制品生产供应管理办法》

传染病国家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 2.2.2职责

2.2.2.1省级卫生监督机构

(1)组织拟订全省对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管理要求和计划;根据传染病预防的重点,确定分级监督管理的范围和检查频次;

(2)组织实施全省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检查,负责血制品、预防用生物制品和三级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3) 对地区、县卫生监督机构的传染病预防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

(4)传染病报告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 2.2.2.2地、县级卫生监督机构。

(1)组织拟订对本地区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管理计划;

(2)组织实施辖区内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检查;

(3)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对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予以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

(5)地级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传染病预防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 2.2.3工作要求。

2.2.3.1完成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监督覆盖频次。

2.2.3.2监督传染病医院、综合性医院内设立的传染病病房符合下列要求:必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对传染病病人的收治和规范治疗;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医院、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

2.2.3.2监督医院内设立的传染病专科门诊符合下列要求各级综合性医院应根据有关规定开设传染病专科门诊;专科门诊应根据有关规定做好传染病登记报告;专科门诊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2.2.3.3监督医院内设立的性病专科门诊符合下列要求医院内设立的性病专科门诊必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性病专科门诊应根据有关规定做好传染病登记报告;性病专科门诊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2.2.3.4监督预防接种工作 承担预防接种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预防用预防用生物制品和免疫程序;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管理规程要求,承担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保证安全注射,不得使用超过有效期或者失效的预防用预防用生物制品;检查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校手续时,查验预防接种证的执行情况;检查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的预防用生物制品的进货渠道、验收、领发和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 2.2.3.5采供血单位监督

检查血站的合理布局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检查各级医疗机构血库的合理布局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 2.2.3.6监督传染病防治任务的实施情况 集中式供水单位、自备水源、二次集中式供水设施供应的生活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从事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等人员,必须持有健康合格证方能上岗工作;检查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保藏、携带和运输的单位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检查内容包括:严格执行有关菌(毒)种的引进、保存、供应和审批手续和条件) 2.2.4评价与考核 2.2.4.1评价 监督覆盖率;

卫生监督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卫生监督执法文书制作符合规范要求; 对传染病预防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 2.2.4.2考核

省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地区、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管理进行考核;

地区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管理进行考核。

2.3对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2.3.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消毒管理办法》

传染病国家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 2.3.2职责

2.3.2.1省级卫生监督机构 组织实施全省传染病控制工作,对重大的传染病暴发疫情依法采取控制措施;根据对地区、县卫生监督机构的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对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予以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 2.3.2.2地、县级卫生监督机构

组织实施本辖区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对疫情依法采取控制措施;地级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对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予以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 2.3.3工作要求

2.3.3.1对隔离治疗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依法实施必要的医学观察、卫生处理和预防、控制措施;在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情况下,依法采取限制人群的活动等紧急措施。

2.3.3.2对甲类传染病中鼠疫、霍乱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尸体的处理、疫点、疫区的卫生处理等依法采取强制性控制措施。依法对乙类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等的隔离治疗、疫点疫区处理等采取严格控制措施。

2.3.3.3检查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病人及其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人员采取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2.3.3.4对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控制措施实施的监督检查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医疗保健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2.3.4评价与考核 2.3.4.1评价

卫生监督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卫生监督执法文书制作符合规范要求; 对传染病控制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 2.3.4.2考核

省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地区、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进行考核;地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区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进行考核。

2.4对交通卫生检疫的监督管理 2.4.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国内交通检疫条例》

《国内交通检疫条例实施方案》 《鼠疫诊断标准》

《鼠疫控制及考核原则与方法》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防治手册》 《鼠疫防治手册》 2.4.2职责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组织拟订本辖区交通卫生检疫工作的监督管理要求和计划并组织实施;上级对下级卫生监督机构交通卫生检疫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对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予以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 2.4.3工作要求

2.4.3.1对检疫传染病疫区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实施交通卫生检疫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4.3.2在对非检疫传染病疫区的交通工具上发现《国内交通检疫条例》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时,依法对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物资实施交通卫生检疫。 2.4.3.3交通卫生检疫期间,依法对交通卫生检疫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检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和与其密切接触者执行交通卫生检疫情况;非检疫传染病疫区的交通工具上发现检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时,交通工具负责人采取临时交通卫生检疫措施情况 。 2.4.4评价与考核 2.4.4.1评价

控制措施执行情况;

卫生监督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卫生监督执法文书制作符合规范要求; 对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 2.4.4.2考核

省级卫生监督机构根据情况对地区、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交通卫生检疫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地区级卫生监督机构根据情况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交通卫生检疫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2.5行政处罚 2.5.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2.5.2传染病行政处罚案由

2.5.2.1生活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案 适用范围:

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

供水单位以管网系统供应的净化水、沙滤水不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 违反条款:

《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三条和《实施办法》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 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

一、二项。 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较严重的,可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2.5.2.2违反饮用水水源卫生管理案 适用范围:

在集中式给水水源防护带范围内排放粪便、污水,丢弃污物或粪便、污水、污物污染集中式给水水源防护带内水源的;在集中式供水单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修建危害水源水质卫生的设施或进行有碍水源水质卫生作业的;

违反条款: 《实施办法》第九条第一款和第十条第三款以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 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以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六第一款第一项。 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五千元以下罚款;

对上述适用范围第1违法行为,情节较严重的可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2.5.2.3 违反饮用水卫生管理案 (1) 适用范围:

单位自备水源未经批准与城镇供水系统连接的;新建、改建、扩建的饮用水供水项目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参加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而擅自供水的;供水单位未取得卫生许可证而擅自供水的;未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许可擅自从事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工作的; (2)违反条款:

《实施办法》第九条第二款以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

七、

八、条和第十四条第二款。 (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和第二款以及《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

二、

三、五项。 (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五千元以下罚款;

对上述适用范围第1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2.5.2.4未按规定修建公共卫生设施案 (1)适用范围:

未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标准修建公共卫生设施,致使垃圾、粪便、污水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 (2)违反条款:

《传染病防治法》第十条或《实施办法》第十条的规定。 (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和第二款。 (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五千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2.5.2.5违反传染病管理案 (1)适用范围:

准许或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在非检疫传染病疫区的交通工具上发现检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时,交通工具负责人未按规定采取措施的;未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擅自开展性病专科诊断治疗业务的;拒绝按规定对患鼠疫、霍乱、肺炭疽死亡的病人尸体立即进行消毒和火化的;拒绝按规定对患病毒性肝炎、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白喉、脊髓灰质炎死亡的病人尸体进行消毒和火化的;集中式供水单位安排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透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饮用水卫生疾病的病人或病原携带者从事直接供、管水工作的。

(2)违反条款:

《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四条、《实施办法》第十八条和第五十五条第

一、二款、《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第八条、《性病管理办法》第

八、九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 (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

五、八项、《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第十四条、《性病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生活饮用水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 (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对适用范围2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对适用范围第3违法行为予以取缔;对适用范围其他违法行为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2.5.2.6违反传染源管理案 (1)适用范围:

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病人拒绝进行隔离治疗的;检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和与其密切接触者隐瞒真实情况、逃避交通卫生检疫的;检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和与其密切接触者拒绝接受查验和卫生处理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故意传播传染病,造成他人感染的;确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疟疾、丝虫病、霍乱、传染性血吸虫病和传染性病毒性肝炎的流动人口(包括病原携带者)在本市从事劳务活动的; (2)违反条款:

《传染病防治法》第十

四、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第六条。

(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

九、十项和第二款、《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第十三条。 (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对适用范围2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对适用范围3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上罚款; 对适用范围其他违法行为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2.5.2.7违章养犬造成伤人或导致发病案 (1)适用范围:

违章养犬或拒绝、阻挠捕杀违章犬,造成咬伤他人或导致人群中发生狂犬病的。 (2)违反条款:

《实施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

一、三项。 (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十二项和第二款。 (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五千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2.5.2.8造成传染病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扩散案 (1)适用范围: 造成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 (2)违反条款:

《实施办法》第十

四、十五条的规定。 (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六项和第二款。 (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五千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2.5.2.9违反预防用生物制品管理案 (1)适用范围:

非法经营用于预防传染病菌苗、疫苗等预防用生物制品的。 (2)违反条款:

《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 (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九条或《处罚办法》第十九条第二款。 (4)行政处罚:

收缴违法预防用生物制品;

处经营额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经营额不满5000元的处5000元罚款。

2.5.2.10自然疫源地未经卫生调查施工建设案

(1)适用范围:在自然疫源地和可能是自然疫源地的地区兴建建设项目未经卫生调查即进行施工的。 (2)违反条款:

《实施办法》第三十条的规定。 (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七条。 (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2.5.2.11出售或运输被污染物品案 (1)适用范围: 出售、运输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和来自疫区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皮毛、旧衣服及生活用品的。 (2)违反条款:

《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 (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八条。 (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处经营额一倍以下罚款;

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处经营额三倍以下罚款,经营额不满二千元的,处二千元罚款。

2.5.2.12违反传染病疫情管理规定案 (1)适用范围:

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和责任单位发现传染病疫情不报、漏报、迟报、慌报的;个体行医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发现传染病疫情不报、漏报、迟报的;擅自公布艾滋病疫情的。 (2)违反条款:

《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

一、二十二条、《实施办法》第三十

四、三十

五、三十六条。

(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七十一条 (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对适用范围第2违法行为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对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对适用范围第3违法行为处以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2.5.2.13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案 适用范围:

招用流动人员的用工单位,未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未采取卫生措施,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 违法条款:

《实施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 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十一项和第二款。 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五千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上罚款。 2.5.3说明:

2.5.3.1 本规定所称情节较严重的包括下列情形: 造成甲类传染病、艾滋病、肺炭疽传播危险的;造成除艾滋病、肺炭疽以外的乙、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造成传染病菌(毒)种扩散的;造成病人残疾、死亡的;

拒绝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规定,屡经教育仍继续违法的。

2.5.3.2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有造成传染病流行危险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报请同级政府采取强制措施。 2.6传染病防治监督档案管理 2.6.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管理办法》

《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手册》 2.6.2职责

2.6.2.1省级卫生监督机构

组织拟订全省传染病监督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对地、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监督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组织建立本地区传染病监督档案,并上报卫生部。

2.6.2.2地级卫生监督机构

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监督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组织建立本地区传染病监督档案,并上报上级卫生监督机构。 2.6.2.3县级卫生监督机构

组织建立本辖区传染病监督档案,并上报上级卫生监督机构。 2.6.3工作要求 2.6.3.1基本档案 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医疗机构开设传染病专科门诊情况;血站、血库的基本情况;辖区内传染病疫情和暴发疫情情况。 2.6.3.2传染病监督档案 (1)情况汇总

被监督单位基本情况;监督发现主要的问题。 (2)监督文书 现场检查记录; 采样记录单; 检测报告。

2.6.3.3传染病行政处罚档案 (1)情况汇总

被处罚单位基本情况; 处罚案由及内容; 处罚日期; 执行情况

(2)处罚案卷

2.6.3.4暴发疫情处理档案 (1)情况汇总

暴发疫情责任单位基本情况;疫情暴发的基本情况(时间、地点、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时间、症状体征等);暴发原因;实验室检验结果。 (2)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案卷

暴发疫情报告登记;暴发疫情处理登记;实验室检验报告;暴发疫情调查报告;行政处罚情况。

2.6.3.5传染病监督法规档案 法律

行政法规、地方法规 部门规章、地方规章 其他规范性文件

2.6.3.6传染病诊断标准及卫生标准档案 传染病诊断标准

传染病监督有关的卫生标准 2.6.3.7传染病监督报表档案 传染病监督报表; 传染病行政处罚报表; 暴发疫情处理报表 2.6.4评价与考核 2.6.4.1评价

各类传染病监督档案完整、系统、正确 2.6.4.2考核

省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辖区内地、县卫生监督机构的传染病监督档案管理工作考核一次;

地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传染病监督档案管理工作考核一次。

2.7用语解释

2.7.1传染病监督:卫生行政部门对单位与个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违法行为追究法律责任,保证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法定规范能够起到实效,以达到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2.7.2责任疫情报告人:指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

2.7.3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2.7.4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2.7.5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病人。 2.7.6流行:指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2.7.7疫区:指传染病人群中暴发或者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

2.7.8医疗保健机构:指医院、卫生院(所)、门诊部(所)、疗养院(所)、妇幼保健院(站)及与上述机构专业相同的单位。

2.7.9预防用预防用生物制品:《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菌苗、疫苗、类毒素等人用预防用生物制品。

2.7.10国内交通卫生检疫:对出入检疫传染病疫区的国内交通工具(包括列车、船舶、航空器和其他车辆)和在非检疫传染病疫区的交通工具上发现检疫传染病疫情时,对交通工具以及乘运的人员、物资实施卫生检疫。

第5篇: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表

辽宁省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表

辽宁省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表

地 址: 市 区(县) 邮编 法定代表人姓名: 性别: 男 女 职务: 工作电话:手机:

级别: 级 等或其他□ 经济类型:国有□集体□联营□私营□其他□ 基本情况:

1.职工总数 人 2.执业医师

人 3.执业护士 人 4.床位数

张 5.门诊就诊量

人/平均每日 被检查单位:(公章)

医疗废物管理

一、医疗废物管理

(一)医疗废物管理组织与制度:

1.设臵监控部门 (名称) ,

有专(兼)职人员(姓名) 负责管理

岗位责任制 有□ 无□ 检查记录 有□ 无□ 2.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是□ 否□ 第一责任人姓名: 性别:男 女 职务:

3.建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交接登记、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制度 有□ 无□ 4.建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流程和要求 有□ 无□ 5.制定发生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采取的应急方案 有□ 无□ 6.建立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的报告制度 有□ 无□ 7.对医疗废物处臵相关人员进行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 有□ 无□ 2010年培训签到 人;2011年培训签到 人

(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1.医疗废物收集分为: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 □、 药物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 □;

2.医疗废物使用专用包装物及容器(索证:有效检验报告、营业执照) 是□ 否□

(三)工作人员职业防护: 1. 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工作的人员,开展相关知识培训 (查培训记录) 是□ 否□ 2.定期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等。(查健康检查档案) 是□ 否□

(四)相关登记资料

1.医疗废物交接登记簿 有□ 无□ 2.资料保存至少3年 是□ 否□

第 1 页 共 9 页

辽宁省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表

二、门诊、病房处置室:检查

科门诊□ 病房□

(一)管理制度:

1.建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的工作制度、流程和要求; 有□ 无□ 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说明和警示标识 有□ 无□ 3.发生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采取的应急方案(询问)有□无□ 4.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的报告制度(询问) 有□ 无□

(二)医疗废物收集

1.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符合规定;(与索证单位提供的一致) 是□ 否□ 2.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是□ 否□ 3.医疗废物臵于包装物或者容器内,封口紧实、严密 是□ 否□ 4.医疗废物分类存放,标签注明(科室、类别、数量)

是□ 否□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是□ 否□ 6.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医疗废物不得取出 是□ 否□

(三)医疗废物运送

送前检查包装物和容器的标识(医疗废物)、标签(产生单位、数量等)及封口是□否□

三、检验科:

(一)管理制度

1.建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包装的工作制度、流程和要求 有□ 无□ 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说明和警示标识 有□ 无□ 3.发生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采取的应急方案(询问)有□ 无□4.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的报告制度(询问) 有□ 无□

(二)医疗废物收集

1.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符合规定(所用的包装物与索证单位一致) 是□ 否□ 2.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是□ 否□ 3.医疗废物臵于包装物或者容器内,封口紧实、严密 是□ 否□ 4.医疗废物分类存放,标签注明(科室、类别、数量) 是□ 否□ 5.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查记录) 是□否□ 6.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是□否□ 7.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是□否□

(三)医疗废物运送

1.送前检查包装物和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 是□ 否□ 2.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经办人签名等项目; 是□ 否□

四、病理科或放射科:检查

(一)管理制度:

1.建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包装的工作制度、流程和要求 有□ 无□ 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说明和警示标识 有□ 无□ 3.发生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采取的应急方案(询问)有□ 无□4.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的报告制度(询问) 有□ 无□

第 2 页 共 9 页

辽宁省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表

(二)医疗废物收集

1、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符合规定; 是□ 否□ 2.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是□ 否□ 3.医疗废物臵于包装物或者容器内,封口紧实、严密; 是□ 否□ 4.医疗废物分类存放,标签注明; 是□ 否□ 5.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交由专门机构处臵。是□ 否□

(三)医疗废物运送

1.送前检查包装物和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 是□ 否□ 2.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经办人签名等项目; 是□ 否□

五、医疗废物暂存设施:

(一)管理制度:

1.建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制度; 有□ 无□ 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说明和警示标识 有□ 无□ 3.发生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采取的应急方案(询问)有□ 无□4.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的报告制度(询问) 有□ 无□

(二)医疗废物收集

1.医疗废物臵于包装物或者容器内,封口紧实、严密; 是□ 否□ 2.医疗废物分类存放,标签注明;(科室、类别、数量) 是□ 否□ 3.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是□ 否□

(三)医疗废物运送

1.送前检查包装物和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询问) 是□ 否□ 2.规定时间和路线运送;(现场检查、询问) 是□ 否□ 3.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现场检查) 是□ 否□ 4.医疗废物运送工具的清洁和消毒程序符合要求(检查记录) 是□ 否□

(四)医疗废物贮存设施(暂存点)符合规定 1.医疗废物不得露天堆放;(现场检查) 是□ 否□ 2.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检查记录) 是□ 否□ 3.暂存设施、设备有封闭措施,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易于清洁和消毒,避免阳光直射;(现场检查) 是□ 否□ 4.暂存处有防鼠、防苍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现场检查) 是□ 否□ 5.暂存处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 是□ 否□ 6.暂存处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是□ 否□

(五)医疗废物转移、处臵

1.将医疗废物交由取得环保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单位处臵 是□ 否□ 运送单位: 处臵单位: 2.有转移联单制度,保存转移联单至少3年。(现场检查) 是□ 否□ 3.医疗废物自行处臵设施、方法符合要求 是□ 否□

第 3 页 共 9 页

辽宁省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表

(六)工作人员职业防护

1.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工作的人员,开展相关知识培训(询问) 是□ 否□ 2.医疗废物处臵相关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符合要求;(询问、现场检查)是□否□ 3.定期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等。(询问、现场检查) 是□否□

六、污水及排泄物

1.医疗卫生机构对所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实施消毒的设备设施及运转维护记录 有□ 无□

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

一、疫情报告管理组织与制度:

1.疫情报告由

同志负责 2.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检查等) 3.设立传染病报告登记簿 4.人员培训计划和培训签到簿 5.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内部检查的记录、报告

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

1.专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设备及报告系统运转良好 2.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演示传染病网络直报操作熟练、畅通 3.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 (每天输入时间

) 4.传染病报告病例为: 有:疑似病例 □、 临床诊断病例 实验室确诊病例 □、 病原携带者 5.临床异常诊断信息的快速反应流程及有关记录 6.传染病报告卡应保存3年 7.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隐瞒、谎报、缓报的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检查 、 科室

1.首诊医生负责报告 (查门诊日志和报告卡) 2.门诊日志 3.传染病报告登记簿 4.定期培训临床医生和新进人员相关培训(20

10、2011年)5.检验科、放射科登记记录

四、传染病预防控制

1.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传染病疫情控制规程或预案 3.设臵传染病疫情应急处臵队伍的文件

五、传染病预防控制科室设臵

1.设臵感染性疾病科

2.感染性疾病科设臵相对独立,通风良好 3.内部结构布局合理、流程合理,分区清楚 4.具有消毒隔离条件,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设备和设施 第 4 页 共 9 页

是□ 有□ 有□ 有□有□ 是□ 是□ 是□ 有□ □、

有□ 是□ 有□ 是□ 有□ 有□ 是□有□有□ 有□ 有□ 是□ 是□ 是□ 是□ 否□ 无□ 无□ 无□ 无□ 否□ 否□ 否□ 无□

无□ 否□ 无□ 否□ 无□ 无□ 否□ 无□ 无□ 无□ 无□ 否□ 否□ 否□ 否□

辽宁省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表

5.门诊设臵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候诊区、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 是□ 否□ 6.呼吸道(发热)和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候诊区和诊室 有□ 无□ 7.三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设臵处臵室和抢救室 是□ 否□ 8.传染病分诊点 有□ 无□ 9.传染病分诊点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

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有□ 无□ 10.人员配备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手套、鞋套 是□ 否□ 11.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有□ 无□ 12.对医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在岗定期培训传染病防治的法律、 法规、规范、标准,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

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是□ 否□ 13.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场所、物品以及对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臵是□ 否□

消毒隔离

一、管理组织与制度

1.设立消毒管理组织(查看文件) 有□ 无□ 2.设臵负责消毒管理工作的部门 有□ 无□ 3.做到有岗、有人、有制度、有职责(查看制度、计划、检查记录) 有□ 无□ 4.对工作人员进行消毒技术、消毒隔离知识培训(计划、培训资料) 有□ 无□ 5.制定消毒灭菌程序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制度; 有□ 无□ 6.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等制度,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记录 有□ 无□

二、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管理工作

(一)消毒剂的索证

1.该单位使用 种消毒剂(列出消毒剂名称、并逐一检查索证情况) 消毒剂名称: 2.消毒产品卫生许可证有效; 有□ 无□ 3.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有效; 有□ 无□ 4.产品类别与许可类别相符 是□ 否□ 5.使用方法、适用范围与许可一致 是□ 否□ 6.产品标签说明书与批件一致 是□ 否□ 7.企业名称、地址、产品名称、剂型与批件一致 是□ 否□ (二) 消毒器械的索证

1.该单位使用 种消毒器械(列出消毒器械名称、并逐一检查索证情况) 消毒器械名称: 2.消毒产品卫生许可证有效; 有□ 无□ 3.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有效; 有□ 无□ 4.产品类别与许可类别相符 是□ 否□ 5.使用方法、适用范围与许可一致 是□ 否□

第 5 页 共 9 页

辽宁省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表

6.产品标签说明书与批件一致 是□ 否□ 7.企业名称、地址、产品名称、型号与批件一致 是□ 否□

(三) 消毒剂与消毒器械的购进与领用登记

1.购进与领用记录应分别登记造册 是□ 否□ 2.购进登记项目:进货时间、生产企业、供货单位、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经办人等; 有□ 无□

3.领用登记项目:领用时间、领用单位、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经办人等。 有□ 无□

三、消毒效果监测(检查监测记录)

1.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是□ 否□ 2.对住院病人合并传染病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是□ 否□ 3.消毒监测:消毒剂生物监测/季 是□ 否□ ;物品消毒效果/季 是□ 否□

消毒剂化学监测: 氯/日、戊二醛/周 是□ 否□ 4.灭菌监测:灭菌剂生物监测/月 是□ 否□; 戊二醛/周 是□ 否□

物品灭菌效果/月 是□ 否□

5.压力蒸汽:生物监测/月 是□ 否□;每包、工艺监测/锅 是□否□

物品消毒效果/季 是□ 否□;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B-D试验 是□否□

6.环氧乙烷:生物监测/月 是□ 否□;每包、工艺监测/锅 是□否□

物品消毒效果/季 是□ 否□

7.紫外线监测:生物监测必要时 是□ 否□;物品必要时 是□否□

照射强度/半年 是□ 否□

四、重点科室:

(一)供应室

1.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相对独立区域 是□ 否□ 2.布局分为办公区域和工作区域 是□ 否□ 3.工作区域划分清楚,有实际屏障分隔 是□ 否□ 4.应人流、物流分开 是□ 否□ 5.污染区:手工清洗水池 □、专用污染物品清洗池 □、高压水枪 □、

超声清洗机 □、污染物品分类台 □、污物回收车 □、 手套清洗烘干机□、物品贮存设备 □、洗涤剂 □、 清洗消毒机 □ 空气消毒设施 □、个人防护用品□、

6.清洁区:压力蒸汽灭菌器□、清洁物品装载车 □、器械包装台 □、

敷料包装台 □、敷料架柜 □、手套包装设备 □、 物品转运车 □、低温气体灭菌器 □、干热灭菌器 □ 空气消毒设施 □、个人防护用品 □、

7.无菌物品存放区:无菌物品卸载车 □、无菌物品存放架 □、

无菌物品发放车 □、 空气臵换设施 □、

第 6 页 共 9 页

辽宁省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表

有条件的可安装空气净化装臵 □、 出入口缓冲间(区)风淋设备 □、

个人防护用品 □、 环境监测/月 是□ 否□

8.清洁后物品不得有污迹或锈迹(检查方法:打开一包检查) 是□ 否□ 9.压力蒸汽灭菌 □ 、环氧乙烷灭菌 □、干热灭菌 □、低温灭菌 □ 10.掌握灭菌过程中压力、温度、时间、装载量等参数,记录齐全 是□ 否□ 11.物品包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是□ 否□ 12.包布干燥无破损,每个无菌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 是□ 否□ 13.手术包中心部位放臵化学指示卡 是□ 否□ 14.化学指示卡有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是□ 否□ 15.灭菌后物品存放在无菌区的柜厨或架子内 是□ 否□ 16.标识清楚 是□ 否□

(二)口腔科

1.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分开 是□ 否□ 2.口腔诊疗器械清洗采用:流动水手工刷洗 □

机械清洗设备进行清洗 □ 超声清洗 □

3.口腔诊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 是□ 否□ 4. 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黏膜等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经过灭菌 是□ 否□ 5. 灭菌方法:压力蒸汽 □、戊二醛 □、过氧乙酸 □、 过氧化氢 □ 其它: 6.接触病人完整黏膜、皮肤的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进行消毒 是□ 否□ 7.对可重复使用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压力蒸汽灭菌 □、 二氧化氯 □

过氧乙酸 □、 过氧化氢 □ 含溴消毒剂 □

8.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消毒 是□ 否□ 使用紫外线照射 □、戊二醛 □、酸氧化电位水 □、含氯 □、碘伏 □ 9.医务人员诊疗操作时戴口罩和帽子、戴护目镜 是□ 否□ 10.每治疗一个病人更换一副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是□ 否□ 11.消毒监测/月 是□ 否□

(三)内镜室

1.设立病人候诊室(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贮藏室 是□ 否□ 2.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 是□ 否□ 3.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分室进行 是□ 否□ 4.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不能分室进行的,分时段进行 是□ 否□ 5.灭菌类内镜的诊疗室应达到“标准洁净手术室”的要求 是□ 否□

第 7 页 共 9 页

辽宁省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表

6.消毒类内镜的诊疗室应达到“一般洁净手术室”的要求 是□ 否□ 7.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分开 是□ 否□ 8.使用的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符合规定 是□ 否□ 9.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 □、

负压吸引器 □、超声清洗器 □、

高压水枪 □、干燥设备 □、计时器 □

10.配备必要的手卫生设备 有□ 无□ 11. 高水平消毒: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 是□ 否□ 12.灭菌: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官腔镜 是□ 否□ 13.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灭菌 是□ 否□ 14.内镜及附件用后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是□ 否□ 15.弯盘、敷料缸等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是□ 否□ 16.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采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消毒后,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 是□ 否□ 17.注水瓶及连接管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 是□ 否□ 18.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是□ 否□ 19.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与接诊病人数相适应,

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是□ 否□ 20.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是□ 否□

(四)手术部(室 )

1.医院手术部的建筑布局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 是□ 否□ 2.功能分区明显的标志,区域间避免交叉污染 是□ 否□

包括无菌物品储存区域 有□ 无□;医护人员刷手区域 有□ 无□;

患者手术区域 有□ 无□;污物处理区域 有□ 无□

3.手术部(室)内无菌手术间 有□ 无□;一般手术间 有□ 无□;

隔离手术间 有□ 无□

4.每一手术间内放臵一张手术台,隔离手术问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是□ 否□ 5.入口处设卫生通过区 是□ 否□ 宜有推床的洁污转换措施 是□ 否□ 换鞋(处)应有防止洁污交叉的措施 是□ 否□;

6.手术室内环境保持清洁、卫生、无尘、无污染 是□ 否□ 手术部的墙壁、地面光滑、无裂隙,排水系统良好 是□ 否□ 7.手术室地漏 有□ 无□ 8.配备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设施 是□ 否□ 9.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分开使用 是□ 否□ 10.进入手术部的物品拆除其最外包后存放 是□ 否□ 11.无菌手术器械及敷料存放于无菌物品区域 是□ 否□ 12.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是□ 否□

第 8 页 共 9 页

辽宁省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表

13.包装不合格或者超过灭菌有效期的物品及有肉眼可见污垢的器械、敷料和物品不得使用 是□ 否□ 14.病人吸氧装臵、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麻醉导管及面罩等器具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干燥无菌保存 是□ 否□ 15.环境消毒效果监测每月 是□ 否□

(五)血透室

1.使用消毒剂名称:

2.消毒剂索证 是□ 否□ 3.卫生许可批号:

4.血液透析设备:每月复用系统水质进行细菌检测(查记录) 是□ 否□

每3个月复用系统水质进行内毒素检测(查记录)是□ 否□ 5.血液透析室每月进行环境监测(查记录) 是□ 否□

被检查人签字:

监督检查人签字:

检查时间:2011年 月 日

第 9 页 共 9 页

第6篇:传染病分类防治监督检查汇总

南阳市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检查院感方面有关问题汇总

我组共监督检查了个单位,现将有关医院感染方面存在的问题汇总如下: 共性问题:

一、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1、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及感染性疾病科设置不规范,对就诊病人及从事传染病诊治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不到位,预检分诊工作流于形式;

2、大部分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未按照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包装及灭菌,未按规定进行存放;

3、消毒产品的使用欠规范,有部分医护人员不清楚消毒产品的有效使用期限,有部分消毒产品进货验收存在索证不全的现象;

4、抽查各院重点科室,均存在建筑布局不合理,消毒及灭菌物品存放欠规范的情况;

5、各医院的医疗废物暂存处设置欠规范,暂存设施和设备清洁消毒工作不到位,相关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袋的包装及包外如何标示不清楚。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各CDC均按规定开展消毒灭菌工作,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开展不理想;

2、对消毒产品的管理欠规范,部分消毒产品索证不全;

3、大部分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消毒隔离意识淡漠,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规范;

4、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不到位,具体表现在:未规范设置医疗废物暂存处,医疗废物袋移作他用,医疗废物转运工具清洁消毒不到位,相关工作人员不清楚医疗废物袋的包装及包外需要标示内容。

三、诊所

1、对消毒产品索证不全;

2、相关人员不清楚消毒产品的规范使用方法;

3、医护人员个人防护设施配置不到位,无相应的手卫生设施设备;

4、不清楚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的相关防控措施;

5、无医疗废物暂存处,医疗废物管理不到位。

第7篇: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榆次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2011年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根据晋中市卫生局《2011年卫生监督重点检查计划》的通知要求,我所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现将监督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检查情况

1、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运转正常。我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执行了预防控制措施,建立了疫情报告管理组织,确定了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承担传染病报告工作;疫情报告相关制度齐全,工作流程明确;各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了门诊日志及传染病登记本;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了疫情网络直报,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转,报告人员操作熟练,疫情报告管理符合规定要求。2011年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无疫情漏报。

2、医疗机构院感控制工作比较规范。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二级医院和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均成立了院感控制领导小组,配备了专业人员负责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建立了消毒管理相关制度,消毒剂容器能够定期清洗消毒、加盖;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能够积极配合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院感管理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医院医疗器械、医务人员手、物表等消毒效果进行消毒监测,对紫外线灯照射强度进行监测,并有记录;设立供应室的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合理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物品消毒、洗涤、灭菌、存储、发送流程符合标准,灭菌标记清楚,消毒日期明显。

3、医疗机构废物处置符合法定程序。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设立有医疗废物管理机构,制订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有专门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登记等工作,并及时将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医疗废物登记项目齐全,内容完整;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袋、医疗废物桶等均有警示标识。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意识较差,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隔离观念相对淡薄,预防控制措施执行不够严格,特别是个别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医务人员消毒记录、医疗器械、用品消毒与灭菌执行不到位,存在造成医源性感染的隐患。

2、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和制度还不够健全,专业人员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3、个别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村卫生所和个体医疗机构还存在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处理,医疗废物专用容器标示不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相关人员无卫生安全防护设施等问题。

4、部分小型医疗卫生机构索证意识不强,对购进的消毒剂、消毒器械等没有按要求索取“两证”,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下一步打算 通过此次重点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了被监督单位负责人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法律意识,为下一步扎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打下了基础。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今后我所打算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消毒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教,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医疗机构负责人的法律意识,使其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2、通过开展持续不断的监督指导,帮助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落实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和措施,从而有效防范传染性疾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3、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加强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乡、村级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使其遵章守法、规范操作,保证广大群众医疗卫生安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七日

上一篇:企业党支部职责下一篇:党组织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