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考试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传染病考试(精选13篇)

传染病考试 篇1

姓名:

总分:

一、单选题

1、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c)年。

A、一年

B、二年、C、三年

D、四年

2、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脊髓灰质炎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它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在几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报告

(A)

A.2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3、一个病人同时发生n种法定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c)

A、1张

B、2张

C、n张

D、4张

4、甲类传染病是指:(d)。

A、鼠疫、炭疽

B、鼠疫、艾滋病

C、霍乱、炭疽

D、鼠疫、霍乱

5、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有(b)。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脊髓灰质炎;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

C、艾滋病、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6、传染病报告卡病人属于: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a)与报告单位的相对位臵。A、居住时间≧6 个月地址

B、居住时间≧3 个月地址

C、居住时间≧1个月地址

D、户口所在地

7、流行性感冒是(d)类传染病。

A、非法定传染病

B、甲类传染病

C、乙类传染病

D、丙类传染病

8、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各级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是否可以对外发布传染病信息?(b)

A、可以

B、不可以

C、有时可以

D、看情况

9、以下传染病中属丙类的是:(a)

A、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B、淋病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甲肝 E、尖锐湿疣

10、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办法是:(C)

A、个人检讨

B、批评教育

C、依照刑法处理

传染病考试 篇2

1考题总结

1.1考题总量 (见表1)

1.2考题分布 (见表2)

1.3

考点总结 (见表3~4)

2考题分析

(1) 从2011—2013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相关考题题量分布来看, 试题总量平均为16题, 专业实务所占比例较大, 但呈递减趋势, 2013年基本与实践能力考题量持平。说明自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以来, 试题内容分布在比例上不断调整, 趋向平衡。预测2014年该部分内容相关考题分数为15~16分, 专业实务与实践能力考题比例约1∶1。

(2) 分析发现, 2011—2013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传染病概述、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考点所占分值较大 (≥5分) 。其中, 艾滋病相关考题3年共9题, 结核相关考题共9题 (肺结核相关考题为8题) ;儿童常见传染病, 麻疹、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流脑各占1~2分;其他如细菌性痢疾、流感间或出现 (1分) 。值得注意的是, 乙脑近3年来考核零次;霍乱在考试大纲中为非重点, 但2012年考试中出现了3题;传染病概述在考试指导用书中介绍得过于简单, 往往不能体现考核重点;流感在考试指导用书中没有介绍, 但试卷中却出现了相关考题。应注意:1“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的考点多分布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并被广泛重视的疾病中, 复习时应联系临床实践, 如禽流感、艾滋病等;2不能一味依赖考试指导用书, 应结合教材认真复习。

房价传染病 篇3

比如长沙7月24日刚拍出的这块92亿的“中国地王”,明明现在房价就三、四千,可拍出的地价就与这个水平差不多了,其实暗示房价走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倒过来说,深圳纯水岸的HOUSE都卖到每平米十四万,整体房价半年上涨50%,反过来,地主不要高价才是怪事!其实,房价和地价的关系最早挣明白的还得算是上海,上海“土地生财”成功的城市运营经验,给所有城市市长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市场教育课,所以,就传染了全国范围房地产开发土地出让热潮,“卖地财政”才得以大行其道。地价高了,房价又被再次抬高,就象是被传染非典的反过来还会传染其他更多的人。地价成本高了房价上升,跟着助推房价上涨的还有征税、收紧银根等等的一系列所谓调控措施。税务和央行对地产调控的初衷本没有错,但出台政策的时机正赶上整个市场是卖方市场和房价一天一个价上涨的大势。在卖方市场中,交易环节加重税收,税负只会由买方承担,房价就这么被“良好愿望”的政策推高;银行要求封顶才能按揭放贷在房价一天一个价飞速上涨时,正中了开发商的下怀,明摆着晚卖可以卖高价,干嘛还要早开盘早卖。最近几天又传出消息说发改委提议取消期房预售,改现房发售,真若如此,铁定是又给想提价的开发商帮忙,因为只要撑得住的开发商,都巴不得房子都等到奥运会开幕那天再卖。明明政策是副大补良药,但不合时宜地用在了不当的人体身上,结果只会加重病人的病情。这种患病的方式在当今经济生活领域比比皆是。这种“传染”的事例绝非房产一例。

说起“房价传染”,其实传染的病因还远不止这些。象股市的传染就是近一个月来房价暴涨的罪魁。股市近半年猛烈蹿升后,又经历近两个月剧烈震荡,前期获利资金大举杀回楼市。这股完全可以称之为“病魔”的资金力量冲入楼市,大部分率先鲸吞的是高价的豪宅,高价豪宅热销即刻会在市场中显现出价格的示范效应,进而带动房价整体上涨。所以,近一个月所看到的一个现象就是,北京2000万元以上一套的丽宫别墅两个多月成交了13个亿,深圳除纯水岸每平米14万外,甚至还有楼盘信誓旦旦要卖到每平米20万!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考试题 篇4

姓名:职称:分数

一、填空题

1、甲类传染病有、。

2、乙类传染病包括种,其中、、、以甲类传染病的管理方式管理。

3、丙类传染病包括种。

4、各医务人员如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时,城镇应于小时内,农村应于小时内以方式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同时用或报出传染病。如发现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和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时,城镇应于小时内、农村应于小时内用或报出传染病。如发现丙类传染病时,应于小时内用或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5、目前需要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

6、根据突发公共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四级。

7、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发现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疾控中心报告。

8.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要求报告的传染病有、、三类。

二、述说题

1、传染病的主要特征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考试题 篇5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我国把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其中甲类2种,乙类()种,丙类()种。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中新规定,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埃博拉出血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拉沙热、裂谷热、西尼罗病毒等新发输入传染病人和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小时内报告。

3、()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4、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各项制度,包括:传染病诊断制度、网络直报制度、登记与报告制度、()、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管理制度、()、对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进修生等开展培训制度。

二、判断题:

1、《传染病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

2、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要求,“传染病疫情报告率”的计算公式是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 /发生传染病病例数×100%。()

3、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订正和补报传染病报告卡的情况包括漏报、填卡错误、病例诊断变化、病例死亡。()

4、传染病责任报告人为公民、医务人员、社区及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5、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 人应当在6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传染病考试 篇6

地区:单位:单位级别: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登录地址:http://1.202.129.170。

2、最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通过后,于2004年开始施行。

3、传染病信息责任报告单位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控机构、采供血机构。责任报人为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医生。

4、请列出以下传染病病种:甲类(2种):鼠疫、霍乱。丙类(3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乙类(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5、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6、依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A、C、D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A:霍乱B:乙肝C:脊髓灰质炎D:艾滋病

7、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填写 A 的日期: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仍填写B的日期。A:确诊B:初诊

8、户籍为L市A县的某人,在M市B县打工8个月,因工作前往N市C区出差,临时居住在C区的某宾馆,因在该宾馆感染流行性感冒后前往N市D区的某医院就诊,该医院对病例进行网络直报时,现住详细地址应填写为B

A:L市A县B:M市B县C:N市C区D:N市D区

9、当一个患者同时患两种传染病时,应填写B张传染病报告卡?(10分)

A、1张B、2张C、两者皆可

10、C岁及以下儿童要求填写家长姓名。(10分)

A、12B、13C、14D、1011、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中,新生儿应该填写:C

A:出生日期B:月龄C:日龄D:以上都可

分值说明:第1题10分、第2-5题每空3分、第6-11题每题3分

附表3: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知晓情况考核

地区:单位:单位级别:

1、最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通过后,于2004年开始施行。

2、传染病信息责任报告单位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控机构、采供血机构。责任报人为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医生。

3、请列出以下传染病病种:甲类(2种):鼠疫、霍乱。丙类(3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乙类(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4、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5、依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A、C、D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A:霍乱B:乙肝C:脊髓灰质炎D:艾滋病

6、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填写A的日期: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仍填写B的日期。A:确诊B:初诊

7、户籍为L市A县的某人,在M市B县打工8个月,因工作前往N市C区出差,临时居住在C区的某宾馆,因在该宾馆感染流行性感冒后前往N市D区的某医院就诊,该医院对病例进行网络直报时,现住详细地址应填写为B

A:L市A县B:M市B县C:N市C区D:N市D区

8、当一个患者同时患两种传染病时,应填写B张传染病报告卡?(10分)A、1张B、2张C、两者皆可

9、C岁及以下儿童要求填写家长姓名。(10分)A、12B、13C、14D、1010、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中,新生儿应该填写:C

A:出生日期B:月龄C:日龄D:以上都可

猪传染病预防要点 篇7

1 远离病原微生物

建场选址时要远离居民点1公里以上;远离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2公里以上;距离其它猪场、牲畜交易场或牲畜屠宰加工厂5公里以上。并要求地势高, 排水方便, 空气流通, 有足够的合乎卫生标准的水源等, 以防止来自这方面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2 将病原微生物拒之门外

猪舍周围建2米以上围墙, 围墙周围挖排水壕沟, 大门口设消毒池, 人员更衣、沐浴和消毒室, 以便阻隔尘埃, 阻止人和动物包括野生动物进入和场外污水、雨水流入。凡必须进入的人、车、物要经过消毒。对在外与猪接触密切的人、物, 如兽医、屠宰销售猪肉人员、贩运猪的人或车严禁入场。

场内不种植树木, 以便减少飞禽在场内栖息, 防止带入病原体。

圈舍门、窗、通风口安装防护网, 阻止鸟、蚊、蝇、鼠进入。

3 就地消灭病原微生物

即对不慎侵入到场内的病原微生物及时消灭处理。其主要方法有:

3.1 物理法

定期定时对场地、圈舍进行清扫、洗涤、通风;对一些设备、用具用阳光、紫外线暴晒, 水煮, 汽蒸, 火焰烧烤, 来清除和消灭病原体;对死亡猪的尸体和其排泄、分泌污染物, 及分娩后的胎盘、死胎进行焚烧, 掩埋或无害化处理;经常灭鼠灭蚊蝇。

3.2 生物法

利用益生菌剂, 在饲料中添加或粪尿上、垫料上喷洒等来抑制有害微生物;利用粪便、尸体中的微生物生命活动所引起的发酵产热杀灭有害微生物。

3.3 化学法

用化学制剂, 通过喷雾、浸泡或烟熏等方法, 定时对场地、圈舍及猪体进行消毒。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常决定于很多因素。如:

3.3.1 消毒剂的浓度

适当的浓度, 杀菌效果好, 浓度低起不到杀菌作用, 浓度过高有的会失去杀菌作用或者产生副作用。

3.3.2 消毒剂的作用时间

消毒药与微生物作用时间越长, 灭菌效果越好。接触时间太短, 往往起不到灭菌作用。

3.3.3 消毒时的环境温度

消毒环境温度越高, 杀菌力越强。寒冷季节消毒常需升高舍温或加热消毒液。

3.3.4 病原微生物的区别

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 对不同消毒剂的敏感不同。消毒某种微生物要选择适合这种微生物的药物。日常预防性消毒, 要轮换使用消毒剂。

4 提高猪只自身抗病力

建造适宜的圈舍:圈舍内小气候要求干燥, 冬暧夏凉, 光照充足, 通风良好, 空气新鲜, 安静, 舒适。

丰富饲料营养:在日粮中, 满足猪只生长发育、生产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

驱虫:定期驱除猪只体内外寄生虫。

接种疫苗:按照科学的防疫程序, 对猪群接种免疫, 抵抗相应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注意一些因素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如:疫苗运输、贮存不当, 高温、阳光照射易使疫苗失效;接种剂量不当, 过少或过多都不利于猪只产生免疫应答;接种时间不当, 如母源抗体干扰, 不同疫苗间的干扰, 错过易发病期等, 都会达不到接种免疫效果;猪只接种疫苗前后一周内使用抗生素;接种疫苗器件消毒不净或有其它药物残留;接种方法不正确;接种疫苗时, 猪只发热患病等都可造成免疫失败。

房市下行“传染病” 篇8

目前,中国正经历着新一轮银行业压力测试,测试的条件变量之一无疑是房地产价格的下跌。此前无论是官方还是非官方的测算,都淡化了房地产价格下跌对银行业的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1%。根据房价跌幅达到50%的上限来计算,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将提高到6.6%。事实上,2007年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是6.6%,而2004年这一比率是该水平的两倍多。也就是说就算房价跌幅高达50%,中国的银行体系也能如2005年前后一样相对正常地运转。

粗略分析,这一逻辑似乎很合理。房地产信贷约占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20%,若房地产价格出现大幅调整,许多房地产信贷将会出现违约。但大多数违约很有可能来自高杠杆率的房地产开发商,而不是那些持有房屋一定比例股权(所有权)的房主。或许这将对银行体系造成一定冲击,但在资本缓冲充裕的情况下仍属可控。然而,如果历史能给予我们指引,这一问题并不是如此简单。随着房屋建设放缓,一系列与房地产开发相关的行业,如钢铁、水泥、“白电”等的需求将锐减。这无疑将让这些产业的很多边缘企业承压。鉴于企业杠杆率过去几年的显著上升,这一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房地产对投资的影响来自于房屋通常是银行贷款的抵押物。房屋抵押贷款占银行总信贷的比重超过40%。这意味着房价的任何大幅度回调,都将对银行持有的抵押物价值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抵押品价值的下滑将迫使银行提高拨备,从而削弱银行的放贷能力。让问题变得更严重的是,很多企业都严重依赖于用房地产作为抵押来获得信贷。房地产价格的下滑将削弱企业获得新贷款的能力,这会降低企业的投资能力,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

这一问题历史上存在先例吗?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也经历过大规模的房地产繁荣。与中国的情况类似,日本的房地产繁荣也基本是由国内资金驱动,而家庭部门的杠杆率也相对较低。日本的金融体系也与中国一样,由银行业主导,土地是重要的抵押物。结果当土地价格下跌50%之时,那些用房地产作抵押来获取信贷的企业的负债能力大幅减小。这导致企业投资减少,进而损害了整个日本经济。

在当前企业负债率超过GDP的150%的情况下,类似的因房地产价格调整而引发的投资萎缩恶性循环,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一大威胁。对于那些更为依赖土地抵押获取信贷的地方融资平台来说,情况更是如此。

房地产价格的下跌也会对消费造成负面影响。当储蓄者意识到他们的房产投资的价值大幅低于他们的预期时,较大的负财富效应将会显现。

传染病考试 篇9

在水灾发生时,原来安全的饮用水源被淹没,被破坏,或被淤塞,人们被迫利用地表水做为饮用水源。这些水往往被上游的人畜排泄物,人畜尸体,以及被破坏的建筑中的污物所污染。特别是在低洼内涝地区,灾民被洪水较长时间围困,更易引起水源性的爆发流行。孟加拉国水灾时曾因此而造成大量人群死亡。

在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也会累及供水系统,使居民的正常供水中断。这对于城市居民的影响较为严重。而且由于管道的破坏,残存的水源极易遭到污染。海啸与风灾时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旱灾时,由于许多饮用水源枯竭,造成饮用水源集中。在一些易于受灾的缺水地区,居民往往需要从很远的地方取得饮用水。一旦这些水源受到污染,将会造成严重的爆发流行。如四川巴塘曾因旱灾而发生极为严重的细菌性痢疾流行。

在一些低洼盐碱地区,水旱灾害还会造成地下水位的改变,从而影响饮用水中的含盐量和pH值。当水中的pH值与含盐量升高时,利于霍乱弧茵的增殖。因而在一些传统霍乱老疫区,常会因水旱灾害而造成霍乱的再发,并且有时延续较长时间。

二、食物短缺

尽管向灾区输送食物几乎已成为救灾的第一任务,但当规模较大,涉及地域广阔的自然灾害发生时,局部的食物短缺仍然难以完全避免。加之基本生活条件的破坏,人们被迫在恶劣条件下贮存食品,很容易造成食品的霉变和腐败,从而造成食物中毒以及食源性肠道传染病流行的好发条件。

水灾常伴随阴雨天气,粮食极易霉变。最近一次南方数省的大规模水灾,就曾发生多起霉麦中毒事件。当灾害发生在天气炎热的季节时,食物的腐败变质极易发生。由于胸制食品较易保存,在大规模灾害期间副食品供应中断时,腑制食品往往成为居民仅有的副食,而这也为嗜盐菌中毒提供了条件。

食物短缺还会造成人们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从而使各种疾病易于发生和流行。

三、燃料短缺

在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中,燃料短缺也是常见的现象,在被洪水围困的灾民中更是如此。

燃料短缺首先是迫使灾民喝生水,进食生冷食物,从而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

传染病考试 篇10

301、马来丝虫的主要传播媒介为 A.中华按蚊 B.库蚊 C.曼蚊 D.分斑虻 E.静斑虻

302、卡拉巴肿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A.班氏丝虫病 B.马来丝虫病 C.罗阿丝虫病 D.肺吸虫病 E.华支睾吸虫病

303、钩端螺旋体病化学预防多应用下列哪种抗生素 A.磺胺类抗生素 B.四环素 C.多西环素 D.罗红霉素 E.氧氟沙星

304、华支睾吸虫病的确诊性检查是 A.血清抗体检测 B.粪便查虫卵 C.粪便查囊蚴 D.粪便查成熟毛蚴 E.粪便查童虫

305、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移行阶段正确的补液量是 A.1500ml/天 B.200ml/天 C.300ml/天 D.尿量+700ml E.尿量+1500ml

306、流行性乙型脑炎死亡的主要原因为 A.高热、昏迷

B.缺氧

C.中枢性呼吸衰竭 D.低钠性脑病 E.外周性呼吸衰竭 307、5岁患儿,8月15日开始发热头痛,呕吐一次,次日排稀便两次,精神不振,晚间开始抽搐,神志不清。查体,急病容,脉充实有力,颈强(+),克氏征(+),肢体肌张力增强,血WBC14×1012/L,便常规:WBC0~5个/Hp,CSF细胞数27×10≤L,糖2.5mmoL/L,氯化物115mmoL/L,蛋白0.45g,/L。哪种诊断可能性大

A.中毒型菌痢

B.流脑(脑膜脑炎型)C.钩体病(脑膜脑炎型)D.结核性脑膜炎 E.乙型脑炎

308、属于乙型脑炎传染源的是 A.人 B.猪 C.马 D.蚊 E.狗

309、乙脑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肺不张

B.金葡菌败血症 C.支气管肺炎 D.尿路感染 E.褥疮

310、乙脑和中毒型菌痢主要鉴别依据是 A.年龄

B.便常规检查 C.症状 D.CSF变化 E.季节

311、病原体的侵袭力是指 A.病原体侵入机体的能力

B.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扩散的能力

C.病原体产生毒素的能力 D.病原体的毒力 E.病原体的繁殖力

312、疟原虫的生活史在人体内进行的是 A.全部有性生殖 B.部分无性生殖

C.小部分有性生殖,大部分无性生殖 D.大部分有性生殖,小部分无性生殖 E.全部有性生殖和全部无性生殖

313、疟疾典型临床发作的机制是由于 A.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增殖引起 B.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增殖引起 C.血液内大量裂殖子存在引起

D.大量红细胞破坏,裂殖子及其代谢产物释放入血引起 E.大量配子体引起

314、关于疟疾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子孢子进入血液首先在肝细胞内发育 B.疟疾的复发与持续红细胞外期有关 C.恶性疟的复发也与持续红细胞外期有关 D.疟疾发作与血中疟原虫数量和免疫力有关 E.疟疾反复发作后可获得免疫力而控制发作

315、疟疾病人发生溶血尿毒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 A.裂殖子释放时导致大量红细胞破坏 B.疟疾凶险发作引起DIC C.抗疟药的药物副作用 D.患者红细胞缺乏G-6-PD E.服用青霉素治疗

316、抑制各种疟原虫配子体在蚊体内生长传播的首选药物为 A.氯喹 B.磺胺类 C.伯氨喹 D.青蒿素 E.乙胺嘧啶

317、患者,女性,28岁,从海南岛旅行回家后,因持续高热3天,伴寒战、头痛、大汗,抽搐,于7月29日入院。查体:意识不清,血压正常,颈有抵抗,皮疹(-),心肺正常,肝脾均未触及。血WBC13×109/L,N76%,CSF外观清亮,压力稍高,余正常。为了诊断最先检查的项目是 A.便常规检查 B.肥达氏反应 C.血涂片找疟原虫 D.肝功能试验

E.乙脑特异tsM抗体检测

318、乙脑流行呈散发性最主要的原因是 A.乙脑有严格季节性 B.隐性感染多

C.病人早期得到了隔离和治疗 D.蚊虫分布不均 E.家禽与猪分散饲养

319、下列哪种肝炎病毒不属于RNA病毒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320、血清中常规检查不到的HBV标志物是 A.HBsAg B.HBeAg C.HBcAg D.抗-Hb E.抗-HBc

321、引起儿童黄疸型肝炎最常见的病原为 A.甲型肝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丙型肝炎病毒 D.丁型肝炎病毒 E.戊型肝炎病毒

322、患者,女性,38岁,前8天发热,食欲不振,尿黄6天,眼黄不断加深、恶心、呕吐5天。躁动不安1天,扑翼样震颤(+)。此患者肝组织活检的病理改变应为

A.肝细胞普遍水肿、变性及点状坏死 B.肝细胞碎片状坏死

C.大量肝细胞坏死、肝小叶纤维支架遭破坏 D.汇管区严重炎症反应 E.肝细胞严重嗜酸性变

323、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重症化最有意义的指标是 A.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 B.ALT明显升高

C.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 D.血清白蛋白降低

E.ν-谷氨酰转肽酶增高

324、一男患者,48岁,恶心、食欲不振,有时呕吐20天,尿黄12天,近4天腹胀难忍,尿量减少,神志恍惚1天。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HBsAg(+),凝血酶原时间38秒(对照13秒),诊断首先考虑为 A.急性重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梗阻性黄疸 D.慢性重型肝炎 E.淤胆型肝炎

325、甲型病毒性肝炎病程中传染性最强的是 A.潜伏期 B.黄疸前期 C.黄疸期 D.恢复期 E.慢性期 326、16岁女患者,在一次体检中发现HBsAg阳性,无自觉症状,肝功正常。次年5月,因突然发热,恶心,乏力及巩膜黄染而住院,ALT 484μ/L,TBiI78μmol/L,抗-HAV IgM阳性,该病人应诊断为 A.急性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B.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 C.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 D.病毒性肝炎,乙型,合并甲型肝炎 E.急性黄胆型肝炎,甲乙混合感染

327、关于老年性病毒性肝炎发生下面哪一种可能性大 A.老年一般不感染肝炎病毒

B.老年感染了肝炎病毒不发病

C.老年患肝炎黄疸发生率高、程度深、持续时间长、淤疸型多及重型肝炎比例高

D.老年患肝炎表现轻,预后好

E.老年感染肝炎病毒较其他年龄组发病率高

328、以体液传播为主要传播途经的肝炎 A.甲型病毒性肝炎 B.戊型病毒性肝炎

C.甲、乙重叠感染型肝炎 D.乙、戊混合感染型肝炎 E.乙、丙、丁及庚型肝炎

329、能引起并殖吸虫病主要病变的是 A.虫卵 B.毛蚴 C.尾蚴 D.虫体 E.囊蚴

330、卫氏并殖吸虫三倍体型的终宿主主要是 A.人

B.猫及犬 C.淡水螺类 D.淡水蟹和蜊蛄 E.淡水鱼类

331、华支睾吸虫病的感染是由于吞入其 A.尾蚴 B.毛蚴 C.囊蚴 D.雷蚴 E.虫卵

332、患者,32岁,男性,因发热腰痛5天,无尿2天以流行性出血热诊断入院。入院后经利尿,纠酸等治疗未见好转,目前烦躁不安,眼睑浮肿,体表静脉充盈,面部潮红,血压176/ 95mmHg心率118次/分,应诊断 A.肺实质弥漫性出血 B.高血容量综合征 C.心力衰竭

D.尿毒症脑病 E.高m乐脑病

333、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在 A.肝细胞内 B.肝内胆管 C.十二指肠 D.肝内淋巴管 E.肝内血管

334、关于华支睾吸虫,下列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 A.虫体状似葵花子仁 B.雌雄同体 C.虫卵最大

D.虫卵略似电灯泡形 E.虫卵内有一成熟毛蚴

335、并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 A.淡水鱼、淡水虾 B.螺类

C.溪蟹、喇蛄 D.人

E.肉食动物 336、336钩体病的传染原是 A.病人

B.病人及带菌者 C.猪

D.鼠与猪 E.鼠

337、钩端螺旋体培养选择的培养基是 A.柯氏培养基

B.碱性蛋白胨培养基 C.胆汁培养基 D.含血培养基

E.巧克力色血琼脂培养基

338、钩端螺旋体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感染中毒型

B.黄疸出血型 C.肺出血型 D.肾功衰竭型 E.脑膜脑炎型

339、流行性出血热血常规中异型淋巴细胞升高一般出现在 A.第1病日后 B.第2病日后 C.第3病日后 D.第4~5病日后 E.第7病日后 340、40岁农民,以“发热,周身不适,肌肉痛3天”为主诉入院。查体:面色苍白、冷汗、脉细弱而快,皮肤有少许出血点,T:35.8℃血压60/40mmHg,尿蛋白(++)末梢血象 WBC:29×109/L、N 82%、异型淋巴细胞11%、血小板54×109/L。诊断多考虑为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C.流行性出血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341、普通型流脑的典型临床表现 A.低热、头痛、皮肤粘膜瘀点

B.高热循环衰竭,皮肤粘膜大片瘀斑 C.高热皮肤粘膜瘀斑,昏迷,呼吸衰竭 D.高热,头痛,皮肤粘膜瘀斑,脑膜刺激征 E.间歇性发热,反复皮肤瘀点,血培养阳性

342、脑水肿多发生在流行性出血热的哪一病期 A.发热期

B.低血压休克期 C.少尿期 D.多尿期 E.恢复期

343、流脑在我国的流行菌群是 A.A群 B.B群 C.C群

D.D群 E.W135群

344、流脑发生皮肤瘀点的病理基础是 A.血管脆性增加

B.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消耗 C.广泛血管内凝血

D.细菌及内毒素引起小血管栓塞性炎症 E.细菌外毒素引起小血管栓塞性炎症

345、四岁患儿,发烧、头痛、皮疹12小时,频繁抽搐、昏迷2小时,查体:全身可见多数瘀点瘀斑,两下肢有融合成片的紫癜,血压测不出,瞳孔右侧扩大,光反应消失。下列哪项处理是不正确的 A.立即瘀点涂片以明确诊断

B.立即腰穿,做脑脊液常规检查 C.急验血常规

D.5%碳酸氢钠500ml,立即静脉推注 E.20%甘露醇,125ml立即静脉推注

346、上述患儿,首要急救措施为 A.大剂量抗生素静脉注射 B.654-2静脉注射 C.脱水剂的应用

D.静脉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 E.止血药应用

347、感染脑膜炎双球菌后,多数人表现为 A.普通型流脑

B.暴发型流脑休克型 C.隐性感染 D.出血点型流脑 E.无症状带菌者

348、在流脑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溶菌酶 D.自溶酶 E.溶血素

349、钩端螺旋体可由病人的哪种排泄物排出 A.粪便 B.尿 C.飞沫

D.鼻咽部分泌物 E.呕吐物

350、易引起钩体病的眼后发症,闭塞性脑动脉炎的主要菌群是 A.波摩那群 B.黄疸出血群 C.犬群 D.秋季群 E.瓜哇群

答案:

301、A 302、B 303、C 304、B 305、D 306、C 307、E 308、D 309、C

310、B

311、B

312、C

313、D

314、C

315、D

316、E

317、C

318、B

319、B 320、C

321、A

322、C

323、C

324、B

325、B

326、A

327、C

328、E

游泳,传染病怕不怕? 篇11

乙肝、丙肝、性传播疾病,一般不会

让我们先从大家最担心的病毒开始说起。最常见的经体液传播的病毒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HBV)对环境的抵抗力非常强,一般的消毒方法,比如低温和医用酒精都杀不死它,但含氯的消毒剂以及常见的氧化剂可以破坏其传染性。泳池所用的水至少经过了两次以上的氯系消毒剂(主要是次氯酸盐)处理,也有的泳池是采用双氧水消毒,经过这样处理的池水通常已不必担心HBV病毒感染。另外,即使泳池内还有少量活性HBV,在大量池水的稀释下,其经游泳者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体内的几率也非常非常低。再退一步说,即便有极其微量的HBV碰巧进入人体,也会被人体免疫系统消灭(打过疫苗的人就更不必担心了),因此,在游泳中感染HBV的可能性接近于0。

艾滋病病毒(HIV)和丙肝病毒(HCV)要比HBV脆弱得多,其在体外存活时间更短,且同样对上述消毒剂敏感,所以也无需担心游泳会感染艾滋病和丙肝。

性传播疾病里较常见的是淋病、梅毒和生殖器疣(主要指尖锐湿疣等疣样病损)。生殖器疣的病原是人乳头瘤病毒(HPV),主要经性行为、母婴和生活密切接触者传播。在公共浴室或泳池共用毛巾、剃须刀等个人物品可能导致感染,但未见在泳池中经池水感染的报告。淋病奈瑟菌和梅毒螺旋体对干燥、寒冷、炎热以及常见的消毒剂均敏感,因此只要泳池和水进行过必要的消毒处理,一般是不必担心经游泳传播的。不过,如果卫生条件不合格,池水也有可能导致淋病或梅毒传播。

皮肤病、眼病、消化道疾病,有些会

尽管乙肝、丙肝和大部分性病都不会经消毒过的池水传播,但某些皮肤病却会,所以正规的游泳馆都会明确规定,患有皮肤病者不得进入泳池。患有脚癣、体癣等真菌感染皮肤病的人在游泳时有可能将疾病传给他人;脓疱疮等细菌感染造成的皮肤脓痂也很容易在水中传播。疥螨、阴虱等寄生虫一般不会在池水中传播,但容易经共用物品传播。

消毒不合格的池水还会成为细菌和真菌的温床。游泳时难免吞进少许池水,尤其是初学者和儿童。细菌很容易经咽鼓管进入耳内,引起中耳炎。当池水中致病菌数量较多时,吞入池水还有可能引起胃肠道疾病,表现为腹泻等症状。沙眼衣原体(能引起包涵体结膜炎)在严格消毒的池水中可被杀死,但如果池水被污染,则有可能造成游泳者感染,引起游泳池结膜炎。

你该怎么办?

羊传染病的防治 篇12

它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1.1 流行特点

主要侵害偶蹄兽, 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该病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该病入侵途径主要是消化道, 也可经呼吸道传染。该病传播虽无明显的季节性, 且春秋两季较多, 尤其是春季。

1.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1-7天, 平均2-4天。患羊发病后体温升高到40.5-41.5℃;精神不振, 口腔黏膜、蹄部皮肤形成水疱, 疱破后形成溃疡和靡烂;病羊表现疼痛、流涎, 涎水呈泡沫状, 常见的部位唇内面、齿龈、舌面及颊部黏膜, 有的在蹄叉、蹄冠, 有的在乳房, 水疱破裂后眼观形成痕。羔羊易发生心肌炎死亡, 有时呈现出血性胃肠炎。

1.3 防治措施

发病后要及时上报, 确诊后划定疫点、疫区, 由动物防疫监督部门扑杀销毁疫点内的病畜及同群易感家畜;被污染的圈舍、用具、环境严格彻底消毒;封锁疫区, 防止易感畜及其产品运输, 把病源消灭在疫区内。对威胁区的易感家畜紧急接种疫苗防止疫病的扩散。该病只能预防, 无治疗药品, 不准治疗。

2 羊快疫

该病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特征是羊突然发病, 病程极短, 真胃黏膜呈出血性炎性损害。

2.1 流行特点

腐败梭菌常以芽孢形式分布于低洼草地、耕地及沼泽之中。羊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 芽孢进入羊消化道, 多数不发病。在气候骤变、阴雨连绵的秋冬寒冷季节, 引起羊感冒或机体抗病能力下降, 腐败梭菌大量繁殖, 产生外毒素引起发病死亡。

2.2 临床症状

羊突然发病, 往往未表现出临床症状即倒地死亡, 常常在放牧途中或在牧场上死亡, 也有早晨发现死在羊圈舍内。有的病羊离群独居, 卧地不愿意走动, 强迫其行走时则运步无力, 运动失调。腹部臌胀, 有疝痛表现。体温有的升高到41.5℃, 有的体温正常。发病羊以极度衰竭、昏迷至发病后数分钟或几天内死亡。

2.3 防治措施

该病以预防为主。用羊三联苗搞预防注射。湿苗每年分春秋两次注射, 干苗每年一次注射。羊以舍饲为好, 防止放牧时误食被病菌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注意舍内的保暖通风, 饲料更换时要逐渐完成, 不要突然改变。

治疗可肌注青毒素每次80-160万单位, 首次剂量加倍, 每天3次, 连用3-4天。或内服磺胺脒0.2g/kg体重, 第二天减半, 连用3-4天。

3 羊肠毒血症

该病由魏氏梭菌, 又称产气夹膜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 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

3.1 流行特点

魏氏梭菌为土壤常在菌, 羊采食被芽孢污染的水和饲草进入消化道,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多表现在春夏之交和秋季牧草结籽后呈散发性流行。发病以绵羊为多, 山羊较少。

3.2 临床症状

多数突然死亡。病程略长分两种类型, 一类以抽搐为其特征, 另一类是昏迷和静静死亡。前者突然倒地, 四肢强烈划动, 肌肉颤搐, 眼球转动, 磨牙, 口水过多, 抽搐2-4小时死亡;后者病程不急, 早期步态不稳, 卧倒, 并有感觉过敏、流涎症状, 上下颌“咯咯”作响, 继而昏迷, 角膜反射消失。有的病羊发生腹泻, 常3-4小时静静死去。

3.3 防治措施

预防参照羊快疫, 治疗用抗生素或磺胺药结合强心、镇静等对症治疗。也可灌服石灰水, 大羊200mL, 小羊50-80mL。

4 羊猝疽

该病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毒血症, 以急性死亡、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为特征。

4.1 流行特点

主要侵害绵羊, 也可感染山羊, 各种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羊均可感染, 但6-24月龄的羊比其他羊发病率高。该病发生于成年绵羊, 以1-2岁的绵羊发病较多。常见于低洼、沼泽地区, 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常呈地方性流行性。

4.2 临床症状

C型魏氏梭菌随饲草和饮水进入消化道, 在小肠的十二指肠和空肠内繁殖, 产生毒素引起发病。病程短, 未见症状突然死亡, 有时病羊掉群、卧地、衰弱或痉挛, 数小时内死亡。

4.3 防治措施

预防参照羊快疫。治疗时对病程稍长的病羊可用青霉素肌肉注射, 每次80-160万单位, 每天2次;磺胺嘧啶灌服, 每次5-6g/kg体重, 连用3-4次;10-20%石灰乳灌服, 每次50-100mL, 连用1-2次;10%安钠咖10mL加于500-1000mL的5%葡萄糖中静脉注射。

5 羊传染性脓疱病

该病由传染性脓疱病毒 (又称羊口疮病毒) 引起, 又称羊口疮。羔羊多群发, 特征为口唇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

5.1 流行特点

该病多发于秋季。所有品种、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羊只均可感染该病, 其中3-6月龄羔羊更易感, 传染很快, 常见为群发, 且病死率较高。成年羊发病较少, 呈散发性传染。

5.2 临床症状

分三种类型:唇型、蹄型和外阴型。唇型:口唇嘴角部和鼻子部位形成丘疹、脓胞, 溃破后形成黄色或棕色疣状硬痂, 无继发感染时1-2周痊愈, 痂块脱落, 皮肤新生肉芽不留瘢痕。严重的额面、眼睑、耳廓、唇内面、齿龈、颊部、舌及软腭黏膜也有灰白或浅黄色的脓疱和烂斑。这时体温升高, 还可能在肺脏、肝脏和乳房发生转移性病灶, 继发肺炎或败血病而死亡。蹄型:多数单蹄叉、蹄冠系部形成脓疮。外阴型的少见。

5.3 防治措施

传染病考试 篇13

第一单元 总论

一、感染过程

传染过程的三因素:病原体、人体、外环境 感染后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临床表现,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最常见

显性感染――最易识别

病原携带状态――重要的传染源

潜伏性感染:人体与病原体处于相持状态,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排出病原体。

二、病原体的作用

发病的两个因素: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三、感染过程的免疫应答

1、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

2、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态反应

四、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患性

五、传染病的特征

1、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2、临床特征分期: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

潜伏期是确定检疫期的重要依据及诊断的参考。

3、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六、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分类: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第二单元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1、甲肝(HAV):属小RNA病毒秤嗜肝病毒

2、乙肝(HBV):属嗜肝DNA病毒

3、丙肝(HCV):单链RNA病毒

4、丁肝(HDV):缺陷的单链RNA病毒

5、戊肝(HEV):属杯状病毒

二、流行性

1、甲、戊型

传播途径:粪-口

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和亚临床感染者。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3周内有传染性。以发病前后各1周的传染性最强。

2、乙、丙、丁型:

传播途径:输血;母婴;密切接触;性接触 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及病毒携带者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1、发病机制

甲肝――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肝组织炎症反应。乙肝――以细胞免疫为主

2、病理

(1)急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气球样变。(2)慢性肝炎:炎症、坏死及纤维化(3)重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肝体积明显缩小,边缘薄质软,包膜皱缩 亚急性重型肝炎:肝质稍硬,表面和切面见再生结节。慢性重型肝炎:大块性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出血倾向最主要的原因: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4)淤胆型肝炎:伴明显的肝内淤胆。小胆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四、病原学检查

1、HBV现症感染者传染性强的指标:HBeAg

2、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最有意义的依据是:肝穿刺活检

3、诊断重型病毒性肝炎最有意义的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

第三单元 流行性出血热

一、病原学:病毒感染(布尼亚病毒),为RNA病毒。

二、流行病学

1、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 褐家鼠是城市型或家鼠型出血热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呼吸道,消化道,虫媒,垂直

3、流行性: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以青壮年为主。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

1、病机:

出血原因:发热期血管壁受损,血小板减少,休克期发生DIC致消耗性凝血障碍,继发性纤溶亢进和内脏微血栓形成

肾损害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变性、坏死。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

2、病理: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管腔内微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和出血。

四、临床表现

特征: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 分期:

1、发热期:弛张热及稽留热。三痛症(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征(颜面、颈、上胸潮红)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及小血管中毒性损害的表现。

2、低血压休克期:热通病情反而加重

主要为中毒性内失血浆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

3、少尿期:常有低血压。伴高血容量综合征。出血倾向加重

4、多尿期:日尿量>2000ml可发生电解紊乱(低钾低钠)及继发感染、休克

5、恢复期:尿量降至2000ml,血尿素氮、肝酐降至正常

五、检查: 外周血早期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尿蛋白于短期内急剧增加,如见膜状物及包涵体可明确诊断。

血清特异性抗体IgM阳性

血或尿标本病毒抗原或病毒RNA阳性

第四单元 艾滋病

一、病原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RNA病毒。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

2、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母婴

三、病理:

1、淋巴、造血组织和神经系统的原发病变,是病毒直接引起的

2、免疫功能障碍引起的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 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卡波济肉瘤 机会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多见

四、分期:

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

五、检查:抗-HIV阳性,CD4总数<0.2或(0.2-0.5)

六、治疗:

主要是抗病毒

抗病毒指征:CD4+<0.35 或HIV-RNA水平>5000拷贝 或CD4+下降速率>每年0.08 第五单元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一、病原学

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为有包膜的RNA病毒

室温:尿中存活10天,痰及粪便5天,血液15天,物体表面2-3天

二、流行病学

1、传染原:SARS患者

2、传播途径:呼吸道和消化道

3、易感人群青壮年为主,儿童发病率低于成人。

三、病理:主要累及肺和免疫器官(如脾和淋巴结)肺:不同程度的肺实变和肺泡损伤

主要病理特点:透明膜形成,肺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肺泡腔中肺细胞脱屑性改变。

四、临床表现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分期:早期,进展期,恢复期

五、检查:

血象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减少<0.9 CD3、CD4、CD8明显降低

第六单元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病原学 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脑膜炎球菌属奈瑟菌,革兰染色阴性。病菌在体外能形成自溶酶 我国以A群为流行菌株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带菌者和患者

2、传播途径:飞沫

3、流行特征:冬春季多。发生于15岁以下的儿童。

三、病机和病理

1、病机:

抗荚膜多糖抗体是主要的杀菌抗体,有群特异性。引起脑膜炎和暴发性脑膜炎的物质主要是:内毒素

皮肤粘膜瘀点瘀斑:是细菌系列和裂解后释放内毒素引起

2、病理:血管内皮损害,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内皮肿胀、坏死和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有的血管内血栓形成。病变以软脑膜为主。

四、表现

(一)普通型

1、上呼吸道感染期;

2、败血症期:皮肢粘膜瘀点瘀斑,早现于眼结膜和口腔粘膜。

3、脑膜炎期: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

(二)暴发型――多见于儿童

高热、瘀斑、休克、呼衰

1、败血症休克型:高热,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缺如。脑脊液清亮,细胞数正常或增加。血培养+

2、脑膜脑炎型:中毒症状+精神症状+昏迷

3、混合型

五、诊断:

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脑膜刺激征(+)血WBC升高,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特异性荚膜抗原+ 脑脊液涂片镜检

六、治疗:

1、普通型:首选――青霉素

2、暴发型:大剂量青霉素钠盐。不宜应用磺胺 预防――可用磺胺类

第七单元 伤寒

一、病原学:伤寒杆菌,属沙门菌,革兰阴性,有鞭毛,能活动。含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体表(Vi)抗原。

二、流行病学

1、传染原:患者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三、病机及病理

1、病机:伤寒杆菌的Vi抗原是决定伤寒杆菌毒力的重要因素。伤寒的持续性发热是由于伤寒杆菌及其内毒素所致。

2、病理: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炎性增生反应。

最显著特征是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特征性病变――伤寒细胞

病变部位: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慢性带菌者常见的带菌部位:胆囊

四、表现

(一)临床分期

潜伏期3-42天,平均12-14天

1、初期(侵袭期):第1周,起病缓慢

2、极期:2-3周。高热,特殊的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右下腹压痛,便秘或腹泻。易并发肠出血及肠穿孔。

3、缓解期:第4周。体温下降,症状减轻,警惕肠穿孔肠出血

4、恢复期:第5周以后。

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第后第2-4周。

(二)类型

1、普通型

2、轻型

3、暴发型

4、迁延型:病程5周以上。可伴有慢性血吸虫病

5、逍遥型:起病轻,突然性肠出血或肠穿孔。

6、顿挫型:起病急,症状典型,但病程极短。

7、复发与再燃

(三)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肝炎

伤寒的第一次菌血症相当于临床上的潜伏期。

五、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偏低或正常,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2、病原学:细菌培养是确诊伤寒的主要手段

血培养:病程第1周阳性率最高。

骨髓培养:阳性率最高。受病程及合用抗菌药物的影响小。

粪便培养:第3-4周阳性率高

尿培养:第2周后阳性

胆汁培养

3、肥达反应:阳性率最高的时期是病后第4周。

六、诊断

原因不明的发热持续1-2周不退,特殊的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血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消失。细菌培养阳性。

七、治疗

抗菌 首选――氟喹诺酮类

头孢菌素――常用于耐药菌株的治疗及老年儿童 氯霉素――用于非耐药菌株伤寒 氨苄西林――慢性带菌者 第八单元 细菌性痢疾

一、病原学:

痢疾杆菌(肠杆菌科志贺菌属),属革兰阴性杆菌。我国以福氏痢疾杆菌最常见

产生外毒素能力最强的是:志贺痢疾杆菌

在外环境中自下而上能力最强的是:宋内痢疾杆菌 感染后易转为慢性的是:福氏痢疾杆菌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粪-口

3、易感人群:儿童,次之为青壮年。

三、病机及病理

1、病机:侵袭力和内毒素是决定其致病的主要因素。痢疾杆菌可产生内外两种毒素。

微循环障碍和脑水肿是中毒型菌痢的主要病理基础。

2、病理: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重者浅表溃疡形成。

病变部位: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主。

四、表现

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多为1-2天

(一)急性菌痢

1、急性典型(普通型):急性发作的腹泻,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压痛;粪便镜检WBC>15个/HP;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2、急性非典型(轻型)

3、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高热,全身中毒为主;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呼衰,肠道症状常不明显或缺如。

分型:休克型,脑型,混合型。

(二)慢性菌痢:病程超过两个月

五、检查

粪便细菌培养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六、治疗

病原治疗首选:氟喹诺酮类

中毒型:山莨菪碱→改善微循环障碍

第九单元 霍乱

一、病原学: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革兰染色阴性。菌体有鞭毛,活动极活泼。

霍乱弧菌可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

外毒素(霍乱肠毒素)――重要的病因物质

二、流行病学

1、传染原:患者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粪-口(水污染→暴发流行)

三、病理:大量水分及电解质丧失。

四、表现

(一)分期

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

1、泻吐期:先剧烈腹泻,后吐,无腹痛及里急后重,水样便。

2、脱水虚脱期

3、恢复期(反应期)

(二)分型:轻型,中型,重型

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轻型

五、检查

悬滴检查――初步诊断。

细菌培养

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即有诊断意义。

六、治疗

1、补液――治疗的关键

2、抗菌――减少其腹泻量及缩短排菌时间

上一篇:团队拓展感悟下一篇:审计理论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