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防传染病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建立学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处理机制,迅速开展全校防控传染病紧急情况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和影响,有效、切实维护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稳定。
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预防传染病组织机构领导小组: 组 长:李显峰(校长)*** 副组长:梁宏伟
***
苏洪涛
*** 成 员:各组组长、班主任 组织组:
组长:李显成成员:张丹锋
宋立光 宣传组:
组长:柳朝阳
成员:霍祥煊
刘淑敏 消毒组:
组长:赵安江
成员:王志斌
刘国军 信息组:
组长:孙涛
成员:刘成伟
谭春淼 晨检组:
组长:贾春福
成员:班主任 询问组:
组长:刘德林
成员:梁栋
关艳梅 物资准备组:
组长:苏洪涛
成员:邹德忠
李忠才
2、学校领导小组职责:组织、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做好日常预防工作;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收集、汇总有关信息,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教育行政和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负责建立健全人、财、物等保障机制;协助疾病预防机构做好对疑似病人的监测处理及环境消毒工作;组织开展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等。
三、制度建设及实施
(一)预防传染病的相关制度 1.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学校要制定传染病防治应急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传染病监测网络、传染病预警系统、传染病报告制度、发生传染病时的应急控制措施、传染病防治的日常预防措施等。还应包含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如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肠道传染病、口脚感病、艾滋病)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采取积极措施,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等方面内容。
2.建立学生晨检制度
在学校政教处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长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政教处进行进一步核实排查,必要时将患者送正规医院就诊,以确保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怀疑为传染病,要及时报告给学校政教处。学校政教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通过对学生健康状况的监测,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4.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健康管理制度
(1)学校建立传染病疫情管理档案,主要包括:
①登记表,内容包括:日期、班级、姓名、性别、年龄、主要症状、用药情况等。②学校传染病登记本。③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本。(2)学生定期体检制度(3)个人卫生清洁制度 5.学校食堂和饮用水管理制度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责任制度,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对学校食堂、饮用水日常监督检查制度。
建立在每年春、秋两季开学前,对学校食堂、饮用水清洗、消毒和卫生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公示的制度。
6.学生宿舍管理制度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规章要求建立学生宿舍管理和奖惩制度,定期检查宿舍卫生状况并进行公示。
7.学校爱国卫生工作制度和环境卫生消杀制度
按照政教处有关要求建立学校爱国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消杀及其奖惩制度。
四、建立健康教育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1、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
2、四勤”即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
3、“四不”即不随地吐痰、不喝生水、不共用毛巾牙刷和口杯、不过度紧张和疲劳。
4、“一报告”即一旦发现可疑传染病疫情立即报告。
5、对传染病人的居住寝室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五、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重要性
学校是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重要场所, 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教学秩序, 而且也会给家庭、社会等造成带来各种的不安定因素[1]。因此, 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为了保证学校公共卫生安全, 降低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发生率, 减少和避免传染病对学生造成危害, 本文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 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中的子系统, 获取某市2011年~2013年直报的数据资料, 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本次研究的数据库。资料包括: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次数、级别、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类型分类等。
1.2 研究方法:
制定学校传染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调查方案, 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收集学校传染病的数据资料。同时采取走访座谈的方式, 了解对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2]。
1.3 数据分析:
使用软件Excel将所收集的调查表和数据统一录入数据库, 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011年~2013年间某市学校共发生上公共卫生事件10起, 事件级别均为Ⅳ级, 且发生地区全部为农村偏远地区的中小学。其中, 流行性感冒4起, 水痘3起, 流行性腮腺炎3起。病例总数为284例, 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3.1 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1) 学校属于人口特别密集的公共场所, 每天学生在学校度过的时间占其总时间三分之一以上, 甚至更多。长时间的群居性生活、学习、活动等行为使学校具有极高的聚集性, 而学生又来自不同的家庭、地区, 故社会性和流动性较大, 会给传染性疾病的交叉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学校是各种传染病发生、传播的重要场所之一; (2) 由于儿童和青少年是学生的主要群体, 其身体发育尚不成熟, 免疫力和抵抗力差, 一旦学校内出现突发性传染病, 就会造成大面积传播, 从而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故对社会影响较大, 重者可能会危及社会的稳定性; (3) 学校的卫生安全工作存在严重不足。据学校传染病的防控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教育和卫生部门在执行学校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性文件要求, 落实各项学校传染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时存在诸多松懈甚至空白现象。如学校基础设施落后、食堂布局不合理、餐具消毒不到位、饮用水合格率低、传染病管理和监督工作松懈等问题, 造成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缺乏有效的保障, 再加上全国正处于流感、手足口病等急性传染病的活跃期, 因此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4,5]。
3.2 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措施:
(1) 加强学校的传染病管理工作, 明确领导机制。学校要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方案, 并将其将纳入到学校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同时给予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 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并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明确各个成员的传染病预控职责, 并将责任划分到人; (2) 学校要健全传染病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及时对学校传染病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 并根据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此外, 学校还要建立疫情报告网, 和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图, 以落实传染病的联防机制[6]; (3) 学校应认真落实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和重要场所的消毒制度。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定期对教室、走廊、宿舍进行消毒。一旦发现患传染病或疑似病例, 应立刻对其接触过的物品、环境等进行彻底消毒; (4) 坚持执行晨午检制度。班主任要认真地观察班内学生的健康状况, 并协助校医对因病缺勤学生的病因进行追踪和记录, 同时将相关的信息反馈至校医务室。而校医则要负责学生因病缺勤的统计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理, 要立即将疫情上报至当地卫生部门或防疫部门, 并配合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5) 建立传染病登记和复课检诊制度。学校对患传染病学生实施复课检诊的双证明制度, 校医要按照要求认真填写传染病学生的各种情况, 并将将其登记、归档保存, 以备检查核验; (6) 加强学生的免疫接种管理。学校要严格按照计划免疫工作的要求去配合学生的免疫接种工作。新生入学时要仔细检查预防接种卡, 以掌握在校生的疫苗接种情况。对于无预防接种卡的学生, 要及时发放疫苗补种通知单, 并跟踪、记录补种情况, 最后将疫苗接种情况存档[7]。
参考文献
[1]韩俊锋, 王子军.全国2006-2008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4) :463-465.
[2]马军.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 (1) :1-3.
[3]徐赟, 华伟.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32) :17-18.
[4]韩俊锋.安阳市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研究[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
[5]宋刊芳.2006-2009年会宁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1, 26 (1) :24-25.
[6]秦玉梅.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1 (7) :394.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
G478;R183
学校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场所之一,一旦出现传染病,则极有可能大肆蔓延,引起学生感染,对校园内部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严重的影响。据近年来相关研究统计表明,各类传染病在不同学校内部的暴发情况有所上升,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及校园内部的管理,给部分学生带来了身心方面的双重折磨。为了减少常见传染病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困扰,维持校园内部良好的教学秩序,预防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了解传染病及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就是一种能在人群中被相互传染并流行的一种疾病,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可能传播。以流行性感冒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一)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就像现在的H7N9禽流感,对患病的人要隔离治疗,患病的鸭、鸽子等禽类要捕杀并做无害化处理、患水痘、腮腺炎、结核等学生不能正常来学校上课,从而做到传染源的有效控制。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如:不要吃病死禽、勤洗手等。
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二)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包括现在的H7N9禽流感,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鱼、吓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2.尽量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特别是每次接触畜禽类动物后及每天回家后都要彻底洗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以免抵抗力下降。
6.不吃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不对人打喷嚏;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
8.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以免延误诊治。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11.学校发现发热(特别是体温超过38°、咳嗽等症状)及出疹学生必须要求其立即离校就医,注意追访就诊及病情发展情况,并严格要求其在家隔离治疗至该病的隔离期满,凭医疗机构返校证明复课,密切注意病例班级内有无续发病例,如有续发,及时报告,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还要做好缺勤的学生统计工作。
虽然传染病种类繁多,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校园内常见的传染病,学校除了做好预防与控制,也应从监督、制度、管理等层面上做好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学校如何预防控制传染病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管理机制。
1.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
各学校应按照要求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应将防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具体责任人,确保职责到位、检查到位,共同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制度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制度;师生定期体检制度;教学场所通风与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课堂、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等。
2.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工作。
按照传染病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原则,学校需要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发现、疫情监控与报告机制。
(1)学校应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根据学生人数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或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负责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日常工作和疫情报告工作。
(2)学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师生员工的健康档案(包括因病缺课登记等),随时了解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情况。
(3)学校应坚持实施晨检制度,加强对学生身体状况的监测。
3.建立应对传染病疫情流行的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学校出现传染病突发疫情事件时处置有序高效,各学校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专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阻断一切可能传播的途径,遏制校内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1.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
1.校长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成立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由教务处、总务处、年级部领导及全体正副班主任和校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2.疫情报告人即校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3.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校医、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2..认真做好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
(1)晨检在校医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告知年级部,然后由年级部统计报告给校医, 校医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班主任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及时报告给校医。校医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3.认真做好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1)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校医必须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校医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校医必须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校医必须在24小时内最好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5)专门制定春季传染病及病愈情况日报表, 日报表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于每天(包括周六和周日)上午9:30前经年级部交校医室,即使无新发病例,也必须每天作“零报告”;
(6)校医要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区疾控中心和木渎人民医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区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4.认真做好消毒防患措施:
(1)教室门窗要打开,尽量保持通风,课间要求学生尽量不要待在教室里,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2)加强锻炼,每天坚持一个小时的活动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3)认真做好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勤换衣服,保持教室和宿舍的清洁卫生;
(4)自觉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5)每天晚自修结束,由专人在教室里喷洒消毒液,并关好门窗,第二天早晨由专人提前半小时开好门窗通风;
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为遵循教育“健康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提高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实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长效常态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管理和职责
组长职责:负责全面协调工作,督促做好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组员职责:做好病人的隔离治疗,负责对病人所有活动区域进行全面,高密度消毒.开展卫生宣教,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防止交叉感染,配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工作.二、目标
1、加强学院传染病防治工作,降低学生传染病的发病率,防止学院传染病疫情的爆发流行,保护学生健康和生命。
2、维护学院的正常教学任务完成和生活秩序,维护教学质量和学院的发展。
三、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2、在领导组具体指导下,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传染病在学院的防治任务。
在学校传染病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成立防控工作各组织机构,并分工协作。(1)组织指挥组:负责对校区的医疗机构进行防控工作的协调和组织指挥。(2)卫生防疫组:负责整个校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出现疫情时实施对环境不间断的消毒,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注射,预防用药等。组织对疫区人员的体检、卫生宣教和疫情报告等。
(3)医疗救治组:对发生疫情的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诊断救治,采用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并视具体情况请求上级医院会诊、支援或转诊。(4)后勤保障组:负责所需物品、器材的采购、供应及生活保障。
3、卫生防病分管部门具体承担、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学院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4、各学生部门负责学生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行政管理,把学生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学生工作计划,作为考核学生工作的一项内容。
5、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疫情报告制度。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以及教室、宿舍卫生的管理。
6、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7、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8、医师职责
(1)当好领导参谋,做好和属地疾控中心联系沟通工作,积极参加各种疾病防治工作的培训。
(2)参与学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3)完成新生入学的入学体检,传染病筛查、免疫接种任务,配合属地疾控中心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4)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5)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校医须认真做好病人的治疗、登记工作,做好传染病病人的隔离、治疗、报告工作.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6)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7)做好有传染病人员的动态管理工作。
(8)对传染病人上课的教室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9)每年按规定要求组织实施,完成学院校区的消杀工作。
(10)搞好学院食品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食堂饮食从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要求》,学院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工作,重点做好食堂、超市的卫生管理,食品采购、食品检验、食品加工、食品存放工作的管理工作、预防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的发生。
9、水源管理
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防止水源污染,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10、学校教学区(含学生公寓、招待所)禁止养狗、养禽,禁止工作人员及外单位人员遛、放宠物。
11、各职能部门用不同方式,加大力度做好传染病防治的宣传工作,开展爱校卫生运动,使全校人员积极参与,人人参与,共同创造一个健康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学习环境。
12、严格传染病报告制度(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章规定,发现有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及时上报学院领导组,经核实后,必须在短时间内及时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采取相应措施。
(2)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进行报告。
(4)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进行报告。
13、建立校门登记制度,做好来访人详细登记.四、每季度传染病防治重点(一)春季
春季以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为主.要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定期清扫和保洁制度.实行湿式清扫,防止灰尘飞扬.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教育学生做到不去和少去公共场所,必要时应戴口罩;不到病家串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拧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要用手帕掩住口鼻;家庭或住校学生应做到勤晒被褥,勤洗澡换衣.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但亦可借手,手帕,食具以及其他用品接触传播.流感病人临床表现为明显的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等流感中毒症状以及相对轻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2,水痘.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全身中毒症状,皮肤分批出疹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病人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带状疱疹病人.水痘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借被病毒污染衣服,用具等间接传播.病人有发热,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症状.皮疹多见于头部及腹部,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为红色斑疹变为丘疹,进而呈充满透明液的疱疹.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主要症状表现为高烧,咳嗽,眼结膜充血,流涕,皮疹等,可伴发肺炎,中耳炎,心肌炎,喉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造成痛苦,残疾,甚至死亡.现在麻疹改变了以往冬春季节流行规律,成为全年散发的疾病,发病年龄从5岁以下的婴幼儿转向主要为8个月的婴儿及14岁以上的青少年为主.(二)夏季
夏季以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为主.学校应大力加强校内的饮用水,饮食卫生管理工作,同时做好粪便,垃圾的卫生管理,要保证学生能喝上开水.学校的食堂一定要遵守《食品卫生法》.进货渠道要符合卫生要求.在操作加工的过程中要遵守基本规范和要求.工作人员须体检合格方可上岗,自觉地认真做好饮食卫生,保证让学生吃得干净卫生,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教育学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吃零食.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有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甲型肝炎和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亦可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水和食物得以传播.乙型肝炎主要通过注射,输血及血制品等经血传播.肝炎患者常伴有精神萎靡,乏力,纳减,恶心,厌油,腹胀,腿酸或有肝区隐痛症状.2,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它的传染源是急,慢性病人以及带菌者.该病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污染食具,用具,食物或水,因苍蝇的机械传播而造成发病.凡有腹痛,腹泻,大便粘液或脓血状,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等症状,多半可拟诊为本病.3,流行性出血急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眼结膜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的传染源是以病人为主,病原携带者次之,本病的两种主要传播途径分别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和经水传播.该病的早期是眼内有异物感,继而眼部疼痛,畏光,浆液性分泌物,出现结膜充血乃至出血和水肿.(三)秋季
秋季以肠道传染病的防治为主.1,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大脑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乙脑的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通常情况下,病毒首先感染家禽和家畜,蚊虫叮咬和吸吮这些被感染的动物血液后,通过叮咬健康人,将乙脑病毒传入人体血液内,在人体内繁殖而发病.乙脑常见的早期症状一是突然发烧,患者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至39°C以上,且持续不退;二是剧烈头痛,烦躁不安;三是喷射状呕吐,由于颅内压增高,患者会出现与饮食无关的喷射状呕吐.2,细菌性痢疾.(四)冬季
冬季以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为主.1,流行性感冒,水痘.2,流脑.流脑全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球菌通过咳嗽,喷嚏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引起的一种急性颅内感染,以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早期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流涕,咽喉疼痛,咳嗽等.第二阶段,病菌侵入血液,引起全身症状,高烧,寒战,头痛,皮肤上出现血点,淤斑.第三阶段,病菌进入颅脑和脊髓,引起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出现剧烈头疼,频繁呕吐,颈项强直,抽搐,惊厥,昏迷,休克等一系列神经严重症状
学校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秋冬春季节,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开始流行,比如,季节性流行性感冒、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肺结核、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这些传染病时常出现在我们身边,因为这些传染病很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比如校园内流行蔓延,甚至暴发,所以我们广大师生在预防传染病方面要高度重视,时刻注意预防。
1、重视晨检、午检
班主任老师时刻都不要松懈,班级里平时要经常配备几支体温计,供学生测量体温使用。在每天的早自习时间和下午预备时间,对班级的学生都要细心地巡查一遍,看有没有因病缺席的同学,在校同学如果身体不舒服,感觉发热、出现咳嗽、咽痛、头痛、出皮疹、出水痘、两腮疼痛肿大、腹泻等传染病症状时,测量体温,如果出现发热,体温≥37.5℃时,要及早向医务室报告,做好登记,然后离校,去医院就医。班主任老师对因病缺席的同学要随时与之联系,追踪患病情况,如果患的是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早向医务室报告,以便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把传染病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不至于在校园内流行蔓延暴发。
2、病愈返校规定
患传染病的同学必须离校彻底治愈,痊愈返校时必须持医院病愈诊断证明,返校时先到学校医务室,交诊断证明,测量体温,体温正常的才能回班级。请班主任老师把住返校这一关,决不能让还没有痊愈传染期还没有过的同学不声不响地回到班级,以免传染给其他同学。
3、勤通风
经常保持教室、宿舍等房间空气流通。通风的意义在于室内的病毒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浓度,是不会使人感染的,如果病毒浓度很高,就很容易使人感染。有效的空气流通,就能够降低室内病毒的浓度,所以通风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流行蔓延非常有效的方法,是最好的空气消毒方法。人们往往只看重喷洒消毒剂,而忽略通风,其实通风要比喷洒84消毒剂的效果要好很多。教室门一侧的的小气窗要经常打开。气候温暖的时候要经常把室内的门窗打开,气候寒冷的时候上课时可以关闭门窗,下课铃响后马上下课,全体师生离开教室,打开教室的门和窗,包括走廊的窗户,门要挡上,保持空气流通,使室内有过堂风。一定要让空气流通,效果才好,只是打开单侧门或窗的话,通风换气的效果不是很好。住宿学生返回宿舍时也要打开门窗。
4、注意个人卫生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不要在打喷嚏和咳嗽时毫无遮掩,因为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喷到空气当中飞沫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在人群当中更不能这样,以免把病毒传染给他人。避免接触有流感样症状的人,避免去人群拥挤的场所,一定要到公共场所的话要戴上口罩,摄入足够的营养,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增强身体抵抗力,保持足够的睡眠,不要熬夜,要有适当的体育活动,减少自身的压力。要少接触外界人,休息时最好不要外出,少去校门外的小吃摊点去买食品,因为那里不仅摊主的身体健康状况你不了解,而且还有很多外地民工,民工流动性很大,他们当中很可能有发热的病人和病毒携带者,还有患其他传染病如乙型肝炎、肺结核等疾病的人,你一旦接触了这样的人,就很容易被传染。
5、同学们要有责任感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选取亳州市直辖区内所有中小学校共35所, 其中小学22所, 中学13所。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法律法规, 按照《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规范》传染病监督内容要求, 采取查阅资料、调查询问、实地查看等方式对35所中小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现状进行监督检查。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和构成比统计分析。
2 结果
2. 1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情况有12所 ( 92% ) 中学、15所 ( 68% ) 小学建立了校长负责制的传染病防控管理小组, 中学和小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2. 697, P > 0. 05) ; 13所中学中, 有11所设立了保健室, 2所设立了医务室并配备了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22所小学均设立了保健室, 中学和小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3. 590, P > 0. 05) 。见表1。
2. 2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见表2。
注: ( ) 内数字为合格率/%。
注: ( ) 内数字为合格率/%。
由表2可知, 35所市直中小学校均将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纳入年度教学计划, 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及相关制度。在因病登记、追踪工作中, 仅有2所中学开展并落实, 而22所小学中均未开展此工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3. 590, P > 0. 05) ; 13所中学均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 而只有10所小学开展健康教育,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10. 971, P < 0.01) ; 4所中学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无小学开展此工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7.634, P < 0. 05) ; 8所中学和15所小学在新生入学时查验接种证,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0. 160, P > 0. 05) 。
3 讨论
近些年, 正值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多发时期。学校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也极大地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因此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尤为重要。学校是学生学习、娱乐、生活的场所, 影响学生健康的因素很多, 但传染病的危害最为常见, 因此加强对学校的监督管理, 对预防传染病暴发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切实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发现, 亳州市中小学校各项传染病防控制度比较健全, 但在防控工作的实施上存在较多问题, 与深圳市宝安区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现状相似[14]。可能与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导致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同时也与卫生部门监督力量不足, 日常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执法力度不够有关。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亳州市直中学卫生室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比只有15%, 而小学为0,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寄宿制学校和600人以上的学校应设立医务室或者卫生室, 并按不低于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亳州市中学在这方面配备严重不足, 普遍缺乏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不能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学生体质监测、传染病预防和治疗等基础性工作。校医在传染病疫情上报、处理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校医的数量、学术能力直接影响到学校传染病管理水平[16,17,18], 对亳州市中小学在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中学在学生中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健康体检和建立健康档案方面要优于小学, 可能因为中学阶段、小学阶段管理工作的侧重点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中学的课程中会涉及到生长发育、人体结构、青春期问题等内容, 学校将健康教育与课程相结合, 因此健康教育开展率达100%。另外与大多数学校认为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大于健康问题有关, 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学对学生体质监测工作优于小学。提示今后在抓学生体质监测工作时, 重点应向小学倾斜。
如何选择家用消毒剂
当人们越来越重视居家的防病保健时,消毒剂自然成了家庭的必备品。但医学调查研究表明,人们在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方面还比较盲目,存在很多问题。至今一些家庭还沿用某些对肝炎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效果甚微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如乙醇、来苏尔、新洁尔灭等。常用化学消毒剂按其杀灭微生物的效能可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消毒剂三类。高效消毒剂能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在内的各种微生物,又称灭菌剂,如含氯或含碘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如乙醇和煤酚皂溶液等;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亲脂性病毒,不能杀灭结核杆菌、亲水性病毒和细菌芽胞,如洗必泰和新洁尔灭等。据此,有关专家认为,对于家庭常用消毒剂的选择和应用亟需进行指导。
当前,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消毒剂仍以氯消毒剂为主,因为这些氯酸盐类消毒剂杀菌谱广,对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孢都具有杀灭作用,特别是其余氯对人体无害,而且经济简便,宜于推广。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消毒剂有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漂白粉精)、“84”消毒液、优氯净、新消净、菌伏灵以及过氧乙酸等。对各种肝炎、流感、性病、红眼病、伤寒、痢疾等致病菌均有杀灭作用。但消毒液在使用中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对消毒剂的选择。处理直接接触损伤皮肤黏膜或经皮肤黏膜进入组织器官的物品,如饮用水、水果、蔬菜,应用高效消毒剂;若处理不进入组织器官或仅接触未破损的皮肤黏膜的物品,可用中效消毒剂。二是要根据被消毒物品所污染的微生物和有机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应用消毒剂的浓度、温度和时间,才能保证最佳的消毒效果。如以“84”消毒液为例,一般在使用中应注意:对于传染病人尤其是肝炎病人用过的物品、血液、排泄物及周围环境,可用1∶200(1份消毒剂,200份水)~1∶50的浓度浸泡、喷洒、擦拭等,消毒时间为30分钟或更长一些;对于餐厅、厨房用具及餐具,可用1∶250的溶液进行浸泡、擦拭,时间为10分钟;对于生食的瓜果蔬菜,可用1∶300的溶液进行浸泡,时间为10分钟;对于白色衣物、被单等物品,可用1∶250的溶液浸泡20~30分钟;对于卫生间浴缸及厕所,可用1∶250的溶液进行刷洗,以达到消毒和除异味的目的。
臭氧消毒走入家庭
臭氧,不少人对它还很陌生,因为它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极微,但我们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当人们走进郁郁葱葱的松林,感到空气倍加新鲜宜人,原因之一就是松林中含有微量的臭氧;雷雨后,当你漫步街头或田野,也会感到空气格外新鲜,这除了雨水将空气中的尘埃洗净以外,臭氧也起了相当的作用。
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是目前已知可利用的最强氧化剂之一。臭氧对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在99%以上,并可杀灭肝炎病毒、感冒病毒等,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菌剂。臭氧可对空气中的病毒、细菌进行杀灭、净化、去除异味,防止交叉感染。将臭氧溶解于水,便形成“臭氧水”,其杀菌速度比氯快300~1000倍,使用臭氧水洗涤果蔬及肉类,有杀菌消毒、防腐保鲜、降解其中残留农药的功能。用臭氧水洗脸可清洁皮肤、保养皮肤;洗头可以清除头发毛细孔里的污垢,减少掉发;用臭氧水洗泡更可防治皮肤病及由真菌引起的脚气类疾病。而且臭氧在使用后,剩余的部分可以很快自然还原为氧气,不产生二次污染,因此还被誉为最清洁的氧化剂和消毒杀虫剂。
一般来说,科学地使用臭氧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如果不加节制地盲目滥用,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某些损害。首先是购买臭氧发生器一定要检查产品的安全检测证书及杀毒灭菌报告。用臭氧消毒饮用水大约需要60分钟,还要再经过15分钟的还原后方可饮用;用于空气净化时,人应离开净化的房间,停机几分钟待臭氧分解后再打开门窗通风;在室内不宜长时间使用产生高浓度臭氧的臭氧发生器,如果臭氧浓度高于1.5ppm以上时,人员必须离开现场。
物理消毒方法有利环保
家庭里使用化学消毒剂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它或多或少有刺激性、腐蚀性和残留的低毒性。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在选择消毒方法时应尽量采用物理消毒的方法,因为物理消毒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下面即介绍几种较常用的方法:
阳光消毒 利用阳光消毒是最简单的自然消毒方法,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细菌等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传递过程中出现差错,导致细菌不能存活。阳光消毒效果的大小与光线强度和曝晒的时间有关。按季节来说,夏季光线最强,按气候来说,天气越晴朗,照射强度越大,曝晒时间越长,则杀菌的作用就越好。一般物品在阳光直射下晒6小时可达到消毒目的,最好在一日中的9时至16时之间进行,而且要注意让物品各面均受到阳光照射,每隔2小时翻动一次。适宜于阳光消毒的主要是被褥、毛毯、床垫、衣服等。
热力消毒 主要是利用蒸气和煮沸时的湿热力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此种方法简便易行,可利用锅、盆、蒸笼等各种工具进行。适用于碗筷、茶具、酒具、剩余饭菜及某些衣物、被单的消毒。蒸煮消毒前应先将物品清洗干净,然后进行消毒。蒸煮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5分钟。家中有微波炉的,对某些食品如牛奶因未及时放冰箱存放,食用前可放入微波炉加热3分钟,温度达到68~70℃即可。另外,一些餐具、茶具可使用电子消毒柜进行消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脑膜炎奈瑟氏菌有13种血清群,我国致病的血清群一直以A群为主,B、C、Y、W135群仅有散在发病,但近年来我国检出的B、C群所致病例有增多迹象。
我国自1982年制定并实施普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来,且随着人们居住条件和卫生状况的不断改善,我国流脑发病率逐年下降,至2000年以后,发病率下降到0.2/10万以下。
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大规模接种疫苗的地区,成人发病较高。流脑的高发季节为冬春季节。
人群发病易感性较低,感染后往往表现为局部粘膜感染,而无临床症状,为无症状携带状态,只有不到1%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健康人群中携带病菌的比例在10-20%之间,流行时携带比例会更高一些。
脑膜炎是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发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4天左右。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本病病死率较高,过去在50%以上,目前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医疗救治水平的提高,病死率已大幅度下降,但仍维持在8-15%的较高水平。另外10-20%的存活者将长期留有后遗症,如智力障碍、听力损伤等。
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健康携带者。本病传染性较低,如仅有3-4%的家庭会出现二代病例,而且大部分仅有1例二代病例。病菌对抗生素敏感,一般开始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就不再有传染性。
个体抵抗力下降,上呼吸道感染,吸烟,居住生活环境拥挤等是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易感性增高、人口流动、低温、干燥、沙尘、居住拥挤等为流行的危险因素。
预防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打喷嚏、咳嗽时使用手帕,不直接面对他人等,可以减少传播、感染的机会。
2、改善居住、工作环境的拥挤状况,并经常通风换气,特别是幼儿园、学校、工地等人群聚居地区。
3、接种疫苗。我国目前有两种疫苗,分别针对A群和A+C群,疫苗安全有效,保护效果也较好,可以去当地疾病控制机构咨询接种疫苗相关事宜。
4、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出现临床表现后,即去医院就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减轻症状、防止死亡。
5、保护接触者。出现病例后,对家庭成员、医护人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发病迹象(发热),即应进行治疗,以免延误。密切接触者要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服药。幼儿园、学校出现病例后,即使不是密切接触者,最好也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预防。服药不仅可防止发病,也可消除带菌状态,阻断传播。密切接触者主要包括同吃、同住人员。
流感
流行性感冒(以下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有甲、乙、丙三个型,流感病毒所有不同型、亚型及株的形态特征均相似。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经常发生,常以流行形式出现。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常引起局部暴发。丙型流感病毒:变异至今尚未发现,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
流感的症状典型流感潜伏期约1-3日,经短暂头痛、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后急起高热、寒战。1-2日内体温可高达40℃,伴随全身明显乏力、头痛、咽痛、肌痛等。还可出现腹泻、流鼻涕及打喷嚏、胸骨后疼痛,咳嗽时加剧。如果不出现并发症,一般可在3-4日内退热,但乏力可持续2周以上。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流感与普通感冒有类似的病名,相似的症状,但两者从发病原因、病程变化、危险度来比较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普通感冒是由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引发的鼻腔和咽喉部位的轻微病毒感染,有时无需用药就能痊愈,虽然感冒也会导致其他感染,但这些并发症的发病率低,危险性也较小。流感是感染了流感病毒后发生在呼吸道以及中耳的急性病毒感染,比感冒来势更凶猛,持续时间也更长,流感的罪魁祸首是流感病毒,可引发身体多系统病变,危险之处在于其严重的并发症和高死亡率。包括中耳炎(耳道感
染)、支气管感染、心肺疾病的恶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哮喘。流感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炎,经常危及体弱者的生命。☆流感的传染性和季节性流感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它可以通过飞沫迅速传播甚至引起暴发。有时一个地区发生了流感,几个小时后,流感病毒就会随着飞机、火车、汽车被携带到另一个地区。例如:1919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席卷全球,夺去了2100万条生命,感染人数高达6亿,远超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
☆流感的防治: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物。
3、房间里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4、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平衡心态,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5、多喝水,常吃水果蔬菜,适当摄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E。
6、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幼儿园、学校、工厂、机关等单位发生流感爆发疫情时,要及时隔离治疗病人;课室、车间、办公室等可用1%-2%漂白粉澄清液或含氯消毒液喷洒等进行消毒。
7、流感患者及时到医院诊治。
结膜炎
俗称的“红眼病”是传染性结膜炎,又叫暴发火眼,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其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见。红眼病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因此,本病常在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等集体单位广泛传播,造成暴发流行。
红眼病多是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有的病人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分泌物呈粘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
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红眼病一般不影响视力,如果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粘附在角膜表面时,可有暂时性视物模糊或虹视(眼前有彩虹样光圈),一旦将分泌物擦去,视物即可清晰。如果细菌或病毒感染影响到角膜时,则畏光、流泪、疼痛加重,视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红眼病发病急,一般在感染细菌1~2天内开始发病,且多数为双眼发病。传染性强,本病由于治愈后免疫力低,因此可重复感染(如再接触病人还可得病),从几个月的婴儿至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可能发病。流行快,患红眼病后,常常是一人得病,在1~2周内造成全家、幼儿园、学校、工厂等广泛传播,不分男女老幼,大批病人感染。
治疗时,可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眼药水点眼,如0.3%诺氟沙星眼药水,分泌物过多,可用生理盐水或3%的硼酸水冲洗,每日2~3次。治疗必须及时、彻底,在症状基本消退后,尚应继续点药1~2周,以防转成慢性或复发。
预防措施如下:
1.患流行性急性结膜炎的病人应该隔离,禁止去公共场所,尤其应禁止进入游泳池、公共浴室、理发店、电影院等处,以防传染给别人。
2.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擦眼晴。应实行一人一巾制,不要用公用毛巾。洗脸最好用流水,面盆、毛巾等用具应注意消毒。患过流行性急性结膜炎的人,对此病并无免疫力,同样需要注意预防再度感染。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用具等而得病
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一17天。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水痘病毒可
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预防措施:
1、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学生要多到户外活动,勤洗手。根据气候适时增减衣服,多吃蔬菜和水果,多饮水。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不要共用毛巾,勤晒衣被,少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畅的公共场所。
3、坚持适度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过度疲劳,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4、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
水痘患者痊愈期一般要两三周,建议患者在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预防水痘最好的方法是注射疫苗。
六、皮肤过敏
易发生春季皮肤过敏的原因:
首先,春天的气候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皮脂腺和汗腺难以取得平衡,使皮肤敏感,极易产生变化;
其次,春天的风沙粉尘等也是引起过敏的重要因素;再者,随着现代生活环境的恶化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饮用水污染,使人体血液中残留一些无法代谢的毒素,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对各种过敏源过敏;第四:由于季节变换,使得皮肤脆弱敏感,对阳光的抵抗力减弱,所以,春天还要预防紫外线过敏.皮肤过敏的预防:
1、保持皮肤清洁。春天多风沙,这些灰尘与分泌旺盛的皮脂相混合,易造成皮肤粗糙,故应时刻保持皮肤清洁
2.注意饮食。饮食上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食刺激性强、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如海鲜、笋类等。
【学校预防传染病工作】推荐阅读:
学校传染病预防防控工作工作小组10-12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综述11-03
学校预防结核病工作11-24
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10-21
学校预防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计划10-28
预防传染病工作06-20
学校预防伤害07-13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预案07-24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12-14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制度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