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宣传(精选11篇)
1、各学校要把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学校主要领导要统筹安排并明确一位主管校领导分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学校实际和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制定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并督促各有关部门具体落实。
2、学校要组织学生对学校的环境尤其是教学区、生活区、食堂、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学校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应进行空气消毒,并经常开窗保持场所内空气流通,以保证室内“微小气候”符合卫生要求,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要认真落实《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的管理,严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学校应将饮用水卫生管理作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为学生提供的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各级学校也要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讲座、班会、板报、校园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宣传教育,向学生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中小学校还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知识和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学校发生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等流行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并积极争取和配合当地疾病控制机构做好疫情处理与控制工作。
1 停课在控制学校传染病流行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学校由于人群集中、儿童免疫力未发育成熟, 且相互之间接触频繁, 极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蔓延和暴发流行。近年来, 中国部分地区学校传染病暴发事件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起数的80.2%~91.6%[2,3,4,5]。学校传染病不但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 而且可能将疾病带回家庭传播给其他家庭成员, 引起疾病在家庭和社区内传播与扩散, 导致疾病的社会传播。由此, 做好学校内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工作, 对传染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虽然疫苗与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能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减少发病人数, 但在不明疾病突发流行或流感大流行前期, 由于没有对应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 因此使用一些非医学手段是很有必要的。而在这些非医学手段中, 停课是最常用的[6]。WHO给出的停课通用守则表明, 在疾病的人群感染率不大于1%的理想状态下, 停课可以降低30%~50%的高峰感染率[7]。另外, 停课也可以降低10%~30%的总体发病率[8]。停课不但对学校儿童的保护效果明显, 而且对整体人群的保护也有作用。有研究表明, 停课可以降低13%~17%的累计总体发病率、18%~23%的儿童累计发病率、39%~45%的高峰期发病率及47%~52%的儿童高峰期发病率[6]。1918年, 美国和澳大利亚在流感大流行期间, 实行了包括停课、禁止集会、关闭教堂、戴口罩、消毒保健等一系列非医学措施, 这些干预措施在美国降低了10%~30%的整体累计发病率及50%左右的高峰发病率, 在澳大利亚降低了38%的总体累计发病率[8]。
发病率的降低是停课最大的积极作用。发病人数的减少不但降低了卫生支出, 而且保护了人民健康[7], 缓解了因高峰期患者就诊需求导致的对卫生服务系统的压力, 缓解了卫生服务的饱和运转程度, 利于患者接受治疗, 也利于医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医院维持正常运转。同时, 也为疫苗与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争取了时间。
2 停课的负面影响
2.1 社会经济方面 研究表明, 在英国超过16%的劳动力为未成年人的主要照顾者, 停课1周花费 (2~12) 亿英镑;停课12周, GDP将下降0.2%~1.0%[9]。在美国, 停课1周导致教师损失工作5 d, 非教师工作减少2.5 d, 停课12周, GDP将减少6%。GDP的损失是疫苗或抗病毒药物研发费用的14~21倍[10]。但从社会远期效应来看, 开展包括停课在内的综合干预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研发需要时间, 如果错过了控制疾病流行的黄金期, 将造成许多人员感染, 会加重因疾病产生的损失, 包括医药费的经济损失、劳动力损失及人民健康的损失。
2.2 个人收入及工作 因为照顾孩子而缺勤的家长, 收入和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在北卡罗来纳州, 学校因流感停课10 d, 对此, 只有10%的家长反映需要特别应对, 因为在北卡罗来纳州有50%以上的家庭有全职太太或居家成年人[9]。而在工作率较高的城市或停课时间更久的情况下, 需要特别应对的人也会更多。2006年9-10月对美国全国范围内1 697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 学校停课3个月, 86%的受访者表示需要对停课采取特殊应对来确保有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11]。同时, 长期停课对低收入家庭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停课3个月, 受访的91户低收入家庭中有93%的家庭表示会有经济问题;有64%的中层收入家庭表示会有经济问题。停课1个月, 84%的低收入家庭, 37%的中层收入家庭表示会有经济问题[11]。
2.3 对卫生系统的影响 由于女性是许多国家卫生服务系统主要的劳动者, 所以, 停课会对卫生服务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Sadique等[9]的研究表明, 英国30%的卫生行业劳动力 (16%的社会总体劳动力) 是照顾孩子 (16岁以下的儿童) 的主要力量。Dalton等[12]研究表明, 在澳大利亚, 72名在卫生系统工作的受调查者中38%的人在停课期间会请假在家照顾孩子[12]。一份英国对5 000名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调查显示, 77%的受调查者为女性 (全国的医生护士中女性比例为78%) , 50%的受调查者有16岁以下的孩子, 21%的受调查者表示如果学校因流行病停课会请假在家照顾孩子[1]。
Sadique等[9]的研究显示, 在卫生服务系统缺勤的高峰期, 缺勤率可能达到45%, 其中30%是因为停课。由此可见, 停课对卫生服务系统的影响非常大。在疾病多发的季节, 医院的病床闲置率非常低, 医院运转负荷很大, 此时每名工作人员的缺勤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 如何平衡因疾病流行而增加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因停课而减少的卫生服务资源是关键。
2.4 社会公平与伦理问题 美国等国家有许多依托于学校的社会援助项目, 如学校午餐计划和早餐计划项目分别包含290万、89万儿童, 为困难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费或低价的食物[11]。如果停课, 这些项目将会终止, 对低收入家庭及孩子等弱势群体不利。美国一项调查显示, 25%的受访者接受免费午餐或早餐, 其中34%的人表示免费午餐或早餐终止3个月会是个问题[11]。
13岁以下儿童的自我照顾与危险行为 (同辈间欺辱、吸毒、饮酒等) 具有相关性[13], 也就是说, 长期停课会使儿童因缺乏管教而误入歧途的可能性增加。成年人有时会高估儿童的自我照顾能力, 留儿童独自在家 (低收入家庭居多) 。研究表明有许多低收入家庭及少数民族背景的学生在长假之后辍学[13]。说明停课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更大, 这会加剧社会的不公。而且停课会使一些儿童脱离教育, 导致加入不良团体的可能性增加。
2.5 其他 停课会影响教育的连续性, 停课3个月时, 95%的家长会辅导孩子功课, 其中47%的家长表示需要帮助[11]。在升学压力大的中国, 停课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会很大。国内有研究表明, SARS流行期间, 停课在家的学生以自学为主, 其主要困难为缺乏教师指导、耽误学习和学习态度松懒[14]。
停课作为抑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也会给学生与家长造成上学危险的印象, 可能会有家长不愿再送孩子上学;教师也会担心被传染, 并会造成社会恐慌。
3 如何让停课发挥最大作用
3.1 停课的时机 虽然在疾病流行期间停课已经是常用手段之一, 其对疾病流行的抑制作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但也有许多案例显示停课的效果不佳。2008年3月香港因流感而停课2周, 但因为停课时已经过了发病的高峰期, 停课后的疾病流行情况与以往没有明显差别[15]。1957年流感在法国大流行, 卫生官员害怕因停课造成恐慌, 直到学校的病假率达到50%~70%才停课, 致使停课基本没有取得任何作用[16]。
2000年6月, 以色列因教师罢工而导致全国停课2周, 此次停课正值流感发病高峰, 停课期间与停课之前的2个星期相比, 内科就诊率降低22%, 急诊率降低43%, 提示停课对发病率有影响[17]。
对1984-2006年间法国3个不同放假模式的地区调查发现, 在放假期间, 儿童间接触减少25%, 与成人接触数据不明。在流感流行期间, 如果学校持续开课, 流感发病率上升16%~18%;如果学校前瞻性停课, 则总的发病数将减少13%~17%, 高峰期的发病率将减少38%~45%[16]。
以上数据说明, 停课时机对传染病防控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总人口发病率达到1%以前停课, 效果最大[18];当感染率达到20%时, 停课基本没有效果[1]。
3.2 停课的实施 为了能在疾病发生的早期阶段停课, 达到预防目标, 就牵涉到触发标准和停课的具体实施等一系列问题。依据什么标准来实施停课、在多大的范围内实施、停课持续多久、在停课期间采取哪些综合措施来确保干预成功等, 都是影响停课效果的因素。
停课的触发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学校出勤率来决定是否停课的方法会使停课迟于疾病的传播, 使停课的效果不明显。依据病原学的鉴定来确定是否需要停课似乎是最可靠、最灵敏方法, 但类似于H1N1流感病毒, 每季都会变异, 类别太多的病毒, 加上灵敏的测试方法, 会使停课长达数月[1]。
停课的实施有2种方式:一是依据当地情况由地方长官实施停课, 就是在某校或某一特定区域出现了某种流行病的传播则实施停课, 这种方法依靠当地的疾病监测, 会有灵敏度低和反应迟缓的缺点, 意味着学校关闭动作迟缓, 不能达到预防目标, 而且有假阳性的可能;另一种方式是全国同步, 这种方式具有简单一致性, 准确度较高, 健康效益比地区停课要大很多, 但依据国家的疾病监测数据比较粗略且不具备地方特点, 停课的区域更大, 时间更长, 成本相应也高很多[19]。
什么时候恢复上课也是个需要斟酌的问题。随着学校的复课, 之前的社会隔离效果就会消失。1918年秋天, 美国有许多城市发生干预措施停止后, 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的现象。所以, 恢复上课要在人们具备了相应的免疫力之后, 不管这免疫力是通过隐形感染还是疫苗注射获得[1]。血清阳性率检验是最可靠的检测方法。还有一种方法是学生接种疫苗后再复课。也有研究认为, 在学生感染率低于1%时就可以复课了[19]。
统一的停课政策对停课效果也有影响。1957年法国因停课政策不明而使停课混乱没有效果的例子说明了停课缺乏清楚、一致的决策步骤会不利于政策的实施。在欧洲有许多教育组织, 只有少数组织有指挥和控制中心能够做出整体决策, 更多的组织是分散的决策。在美国, 地方也有对教育决策的自主权, 导致停课的决策得不到充分的执行, 有组织或地方政府拒绝执行, 而降低停课的效果, 并且更易造成社会混乱[16]。
3.3 停课期间的干预 停课能够阻止疾病传播的根本原因在于减少了儿童之间接触, 使之相对孤立起来, 所以停课期间的儿童活动会直接影响停课的作用。如果停课期间儿童间接触或儿童与成人接触更加频繁, 那么停课就失去了意义[6]。这就需要家长安排好停课期间儿童的生活, 减少他们与外界的接触。此外, 如果政府安排好社会福利工作, 扩大慈善帮扶范围, 可以减小停课的副作用。在停课期间, 综合使用其他干预措施, 也可以增强停课的效果。如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 禁止集会, 建议人们佩戴口罩, 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减少人员流动等。有研究模型显示, 在特定情况下, 综合运用各项措施可以取得比单独运用各措施的效果之和更大的效果[18]。但是, 如果这些措施针对的对象单一的话, 那它们起的协同作用就比较少, 比如让接受了疫苗的学生再停课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综合措施的采取是为了进一步减少人们的接触密度, 减少疾病传播机会, 所以宜覆盖社会大部分人群。
4 进一步开展停课对传染病流行影响的研究
国内就停课对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所起作用越来越重视, 国家先后颁布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 防控诊疗方案 (2003年) 》、《防控禽流感及学校传染病紧急通知 (2005年)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2009年版) 》、《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试行) 》等, 湖北省也颁布了《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预警工作方案 (2009年) 》, 对学校发生相关传染病的停课标准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但国内对学校停课对传染病控制方面学术研究还较少, 对学校停课与传染病发生、流行及其他防控措施之间相互关系需进一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详细的学校流行病暴发调查 (包括暴发前、暴发过程、暴发后) , 同时详细调查学生家庭情况, 这不仅可以提供健康收益的信息, 更可以使我们了解疾病在学校传播以及学校与家庭间传播途径。家庭调查可以用于将学校暴发案例外推。
一、教师群体的普及与宣传工作
在幼儿园,最直接也最容易做到普及的人群就是教师群体,因为这是幼儿园最容易集中、组织起来的队伍。所以,在教师中开展流行性传染病的普及与宣传活动是最可行、最有效的。首先,我园由卫生保健处的领导负责,对全体教职工进行集中培训,把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传播特点及防范措施都进行了系统地讲述,尤其是对班内的保育员进行了更加系统地培训,让全体教职工对流行性传染病的基础知识与防范措施有了较好的把握。另外,我园设立了安全卫生保健博客,由专人负责更新内容,及时上传各类安全防范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使得教师的培训工作做到集中与自学的有效结合。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开展自学,博客上图文并茂地讲述更吸引着大家的眼球,同时便于大家领会,尤其是传染病发病的症状,在博客上更能让人一目了然。其次,利用常规检查与抽查的形式,对班内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检查督导,促进班级卫生保健工作的提高。为了让全体教师都能主动地学习卫生保健知识,我园加大了检查力度,以免学习流于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培训督导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们学习效率。再次,将检查结果与教师培训考核结果纳入到教师年度考核范畴,增强广大教职工主动学习与防范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对流行性传染病的防范能力。
二、幼儿群体的普及与宣传工作
众所周知,幼儿年龄小,对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抵抗能力较差,是各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对幼儿做好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的普及与宣传,是控制流行性传染病的重要环节。首先,我园利用主题环境创设,采用简笔画及儿歌的形式,向幼儿普及宣传各种防范知识。例如:在小班“我的小小手”主题环境布置中,老师们画了一张大大的手作为主体墙饰,上面标明拇指、食指等各个手指的名称,在主体墙饰的右侧,附上老师们自编的洗手儿歌,然后把幼儿洗手的方法和步骤拍着照片,贴在儿歌的下面。让每个幼儿都从老师所教唱的儿歌当中,对照着照片进行表演。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表演能力,而且提高了孩子们卫生防范的意识,取得良好的效果。有的班级,教师还从网上下载了动漫视频,在日常活动中播放给幼儿观看,孩子们不仅拓宽了视野,而且积累了卫生保健的知识。其次,我园利用“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科研课题,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包括饭前便后的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等等,让每名幼儿都争当“安全卫生小卫士”。每个班级都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纳入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餐前准备、用餐习惯、餐后卫生、午睡等等,都一点一滴地将幼儿自理能力渗透到教育活动当中来。在我园召开的亲子运动会上,教师们为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开设了自理能力比赛,促进了全体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再次,开展好班级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向幼儿大力推广安全防范知识。我园要求每个班级每月至少开展两次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如:交通安全常识、卫生安全常识等,利用安全教育告诉幼儿为防传染病尽量不去人多密集的公共场所、不食用过期食品、瓜果蔬菜要清洗干净等等。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我园果果四班的一段视频“细菌哪里来”,以动漫的形式重点讲述了幼儿的小脏手、洗不净的水果、蛀牙等所滋生的细菌,学习内容通俗易懂,使全体幼儿都能够对传染病与不良卫生习惯自主地说“不”,取得了良好的普及效果。
三、家长群体的普及与宣传工作
家长是幼儿离园后的另一把“保护伞”,家长工作同样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度,是反映幼儿园各项工作成功的指标之一。所以,对家长群体开展流行性传染病的普及与宣传教育势在必行。首先,我园利用家长会,与全体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不仅让家长熟悉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或制度,同样对自己孩子近段时间的情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样既能够促进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同样也会为家长解除育儿方面的困惑。例如:有的幼儿家长在孩子出水痘后的第二周就带孩子来园,我园就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讲解水痘的安全防范,让家长明白水痘在结痂后同样具有传染性,让孩子在家休息半个月是对病儿及全班所有孩子负责,这样使得家长更加理解我们所开展的工作。其次,大力发挥卫生保健宣传栏的阵地作用,不断向家长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我园根据各种季节流行病与传染病的高发期,由保健医负责,定时向家长进行普及与宣传教育,让家长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进行各类疾病的防范。再次,发放明白纸,是向家长宣传普及的一种高效方法。有些重要防范措施,是用语言表述不准或不全面的,我园就以明白纸的形式让孩子直接将文字内容传到家长手中,这样,使得家长对重要的防范要求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开展。另外,我们还根据幼儿园的工作实际及时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征求全体家长高效、合理的建议和要求,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做出共同的努力。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为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保证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学校其他领导和班主任为成员的传染病防控安全领导小组,全面布署,加强指挥和领导,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福建省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了师生对传染病知识的了解;各班展开以预防春季传染病为主题班会课,组织学生观看预防春季传染病视频,参加传染病防治知识题目活动,增加学生防治知识和防范意识。
(2)认真落实,重在预防 我校认真落实了逐日晨午检制度,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医治。要求 班主任教师天天必须对该班学生进行晨午检,同时留有记录。在晨检的过程当中如有发现学生发热、恶心、腹泻等病症时,必须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和学校德育处,学校将进一步进行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初期辨认。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分和相干卫生部分,以便及时调查处理。加强儿童免疫接种的宣传组织,催促家长做好儿童疫苗的接种补种。按规定主动展开疫苗接种,构筑防病免疫屏障。流感、腮腺炎、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是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疫苗接种是控制疫情爆发流行的最有效手段。学生家长可自愿接种相干疫苗,预防相应传染病的流行。
(3)全面宣传,强化教育
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集中展开传染病预防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请镇医院医生到校园展开传染病防治知识专题讲座,同时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主题班会、晨会、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情势多渠道、全方位向学生宣传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基本 知识,向全体家长发放公开信,宣传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等其它春季传染病的病发症状、防控知识和防范措施。学校与家庭共同做好预防传染病工作。
(4)讲求卫生,从我做起
展开全校性的爱卫运动,及时清除卫生死角,保持各教室、图书室等人 群会聚场所的空气流通,保持校园内整洁、卫生。要求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透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共用毛巾、不过度疲惫和紧张,发现传染病及时报告。
(5)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62、人人知艾,人人避艾,人人防艾,人人无艾。
63、预防艾滋病,主动去咨询,免费做检测。
64、懂得预防技巧,学会自我保护,远离艾滋疾病。
65、艾滋病患者的希望,从您的一丝关怀开始。
66、预防艾滋国之大事,关爱农民情之所系。
67、预防艾滋病为你为我为他,维护家庭幸福靠你靠我靠他。
68、做好消毒杀虫工作,切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69、共建预防艾滋的桥梁,齐开延续生命的列车。
70、户户建卫生厕所,村村创优美环境。
71、手足口病可防、可治、可控、不可怕。
72、预防倡导传染病的三字经: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
73、搞好卫生综合整治,建设文明和谐家园。
74、手牵手关爱艾滋病人,心连心共筑和谐新家园。
75、手牵手防治艾滋病,心连心致富奔小康。
76、珍爱生命,共同行动,遏制艾滋病症。
77、防治艾滋刻不容缓,积极科学打造平安。
78、珍爱生命,共同行动,用科学防治艾滋病。
79、防治艾滋病,人人有责;构建和谐社会,全民受益。
做好传染病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群众防病意识,是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流行的重要保障。现将2013年的传染病宣传工作计划如下:
1、借助“三下乡”、宣传日等活动开展传染病宣传。在这些活动中,通过电视、报纸、现场宣传、入户等形式开展针对传染病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群众防病意识。
2、利用日常工作开展传染病宣传。利用平时到医院、托幼机构、学校进行传染病流行性学调查时,对教师、学生、病人家属开展传染病宣传。
3、充分利用传染病网络平台,开展传染病宣传。利用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QQ群、学校传染病QQ群开展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常见传染病的宣传工作。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上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2-2007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中的学校暴发疫情, 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1.2 传染病诊断标准
按照《传染病学》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和国家制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甲型肝炎 (简称甲肝) [GB 17010-1997], 麻疹[GB 15983-1995], 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 [GB 16002-1995],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 [GB 15994-1995], 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腮腺炎) [GB 17016-1997], 风疹[GB 17009-1997],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简称结膜炎) [WS 217-2001], 感染性腹泻 (简称腹泻) [GB 17012-1997]。水痘则按照《传染病学》诊断。
1.3 暴发疫情确认标准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上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定的“关于学校传染病报告内容与范围”, 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试行) 》与《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 (试行) 》要求, 凡学校报告的“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 1 d内有3例或者连续3 d内有多个学生 (5例以上) 患病, 并有相似症状 (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 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的疑似传染病例”均视为暴发疫情, 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
1.4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暴发疫情概况
2002-2007年上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接到和调查学校报告发生的传染病暴发疫情26起, 患病人数399人, 无死亡病例;无甲类传染病疫情报告, 法定乙类传染病暴发7起 (76人) 占26.92%, 法定丙类传染病暴发18起 (310人) 占69.23%, 其他传染病 (水痘) 暴发1起 (13人) 占3.85%。肠道传染病疫情7起, 呼吸道传染病疫情17起, 接触性传染病疫情2起。见表1。
注: () 外数字为疫情起数, () 内数字为发病人数。
2.2 疫情分布
2.2.1 地区分布
农村学校共暴发疫情16起 (肠道传染病6起, 呼吸道9起, 其他1起) , 占总数的61.53%, 病人数占总病人数的54.88%。各病种与病人数构成比分别为:肠道传染病占85.7% (6/7) , 病人数占76.72% (89/116) ;呼吸道传染病占52.9% (9/16) , 病人数占47.56% (117/246) ;水痘1起, 病人数占35.16% (13/37) 。城镇学校暴发疫情10起 (肠道传染病1起, 呼吸道传染病8起, 接触性1起) , 占总数的38.47%, 病人数占45.12% (180/399) ;呼吸道传染病占80.0% (8/10) , 病人数占71.66% (129/180) ;肠道传染病1起, 占14.29% (1/7) , 病人数占23.28% (30/116) ;结膜炎1起, 病人数占64.85% (24/37) 。农村与城镇学校传染病暴发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3.502, P<0.01) 。见表2, 图1。
2.2.2 人群分布
小学暴发疫情19起占总疫情的73.1%, 病人数占总数的77.19%。各病种暴发起数和病人数构成比如下:肠道传染病占71.4% (5/7) , 病人数占74.14% (86/116) ;呼吸道传染病占76.47% (13/17) , 病人数占84.96% (209/246) ;接触性传染病 (水痘) 病人数占35.14%。中学暴发疫情7起, 占总疫情的26.9%, 病人数占总数的22.81%, 分别是肠道传染病占28.6% (2/7) , 病人数占25.86% (30/116) ;呼吸道传染病占23.5% (4/17) , 病人数占15.04% (37/246) ;接触性传染病 (结膜炎) 1起, 病人数占64.86%。小学和中学传染病暴发存在显著差异 (χ2=46.218, P<0.001) 。
男生发病占总病例数的49.38%, 女生占总数的50.6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40, P>0.05) ;6~9岁小学生占总数的52.38%, 10~13岁小学生占30.08%, ≥14岁人群占17.5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4.41, P<0.001) 。
2.2.3 季节分布
春秋季共暴发疫情24起占总暴发疫情的92.31%, 春季发生17起 (甲肝1起, 风疹8起, 麻疹和腮腺炎各4起) 占总疫情的65.39%, 以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秋季发生7起 (菌痢2起, 腹泻4起, 水痘1起) , 占总疫情的26.92%, 与饮用水和饮食卫生密切相关;冬季和夏季各1起 (流感和结膜炎各1起) , 占总疫情的7.69%。
2.3 疫情暴发因素分析
调查发现, 农村学校6所暴发肠道传染病的学校不提供开水, 学生只能饮用生水。5所学校使用山泉水或河水, 1所学校有自备井水, 但无消毒和防护措施, 水质均易被周围农田水污染。暴发的5起感染性腹泻皆由于学生饮用了被粪便污染的水质所致。某初中暴发的1起甲肝是一位住校生发生甲肝后未及时隔离治疗, 传染至同宿舍人员。在2所偏远山区的小学和1所流动儿童较多的中心小学一~三年级学生中暴发麻疹, 首发病例均为未接种麻疹疫苗的流动儿童, 续发病例以未完成全程免疫接种的流动和留守儿童为主, 麻疹疫苗接种率仅为64.71% (22/34) ;小学生易暴发水痘、风疹和腮腺炎, 除相应疫苗几乎未接种外, 学校及家长对其传染性和危害性认识差, 对病人未及时报告和隔离治疗也是导致流行的因素之一。
城镇学校疫情暴发原因分别是:某中学菌痢暴发的传染源为校内食堂的厨师 (属慢性菌痢带菌者) , 通过饮食造成传播;某中学住校生出现结膜炎流行为首发病例未隔离治疗, 由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引起传播;某中学学生暴发流感的传染源是患该病教师未隔离治疗所致。某所小学暴发麻疹也由患病的老师导致传染。近年来, 小学生多暴发丙类呼吸道传染病, 病种以潜伏期短的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为主, 主要因为相应疫苗尚未纳入国家计划免疫, 接种率低未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在人口密集的学校易暴发流行。
2.4 疫情暴发趋势分析
2002-2004年学校暴发疫情14起, 其中肠道传染病7起, 呼吸道传染病5起;2005-2007年暴发疫情12起, 均属呼吸道传染病, 期间疫情暴发数量无明显变化, 但传染病的病种发生了改变。自“非典”后, 学校在加强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的同时, 农村学校逐步改善了学校饮用水供应, 中学加强了饮食管理, 肠道传染病暴发得到了控制。但近年来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感和水痘等传染病在校内暴发现象增多, 与学校人口密集, 加上易感人群相应疫苗的接种率低有关,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可能成为学校传染病暴发的主要原因, 与深圳市南山区2006年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结果相似[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农村卫生条件和预防接种工作较城市薄弱, 农村学校基本无法供应合格的饮用水, 学生饮用被污染的生水易暴发肠道传染病;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 大量的流动和留守儿童免疫接种不及时是引起麻疹等传染病暴发的根本原因;风疹、水痘和腮腺炎等相应疫苗的接种率低, 已成为近年来学校传染病暴发的主要病种。
抓好学校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需要教育和卫生部门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食品卫生法》, 加强沟通与协作 (如校内食品和饮用水的管理, 儿童入学查验接种证等) , 及时通报疾病发生情况。学校方面: (1) 应健全相关卫生管理制度并抓好督查落实, 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疫情 ; (2) 抓好学生饮用水和饮食的供应和管理; (3) 开展好健康教育和季节性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部门: (1) 应加强对学校食堂和饮用水的督查; (2) 加强疫情监测, 及早发现学校内的传染病, 指导学校及时排除致病隐患; (3) 提高易感人群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和流感疫苗等二类疫苗的接种率。通过采取上述各项措施, 能有效防止相应传染病在校内的暴发流行, 确保学校的正常生活和教学秩序。
摘要:目的分析上犹县2002-2007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状况, 探讨预防控制学校暴发疫情的策略和措施。方法以上犹县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基础数据,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26起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中乙类7起, 丙类18起, 其他传染病1起;肠道传染病7起, 呼吸道传染病17起, 接触性传染病2起;农村学校16起, 城镇学校10起;小学19起, 中学7起;春秋季共暴发24起, 冬季和夏季各1起。结论应重点加强学校易感人群传染病防治工作, 加强学校饮用水和饮食管理。
关键词:传染病,疾病暴发流行,学生
参考文献
[1]楼乐平, 汪永良.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的特点及对策.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4, 20 (6) :532-533.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
G478;R183
学校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场所之一,一旦出现传染病,则极有可能大肆蔓延,引起学生感染,对校园内部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严重的影响。据近年来相关研究统计表明,各类传染病在不同学校内部的暴发情况有所上升,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及校园内部的管理,给部分学生带来了身心方面的双重折磨。为了减少常见传染病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困扰,维持校园内部良好的教学秩序,预防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了解传染病及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就是一种能在人群中被相互传染并流行的一种疾病,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可能传播。以流行性感冒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一)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就像现在的H7N9禽流感,对患病的人要隔离治疗,患病的鸭、鸽子等禽类要捕杀并做无害化处理、患水痘、腮腺炎、结核等学生不能正常来学校上课,从而做到传染源的有效控制。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如:不要吃病死禽、勤洗手等。
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二)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包括现在的H7N9禽流感,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鱼、吓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2.尽量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特别是每次接触畜禽类动物后及每天回家后都要彻底洗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以免抵抗力下降。
6.不吃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不对人打喷嚏;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
8.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以免延误诊治。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11.学校发现发热(特别是体温超过38°、咳嗽等症状)及出疹学生必须要求其立即离校就医,注意追访就诊及病情发展情况,并严格要求其在家隔离治疗至该病的隔离期满,凭医疗机构返校证明复课,密切注意病例班级内有无续发病例,如有续发,及时报告,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还要做好缺勤的学生统计工作。
虽然传染病种类繁多,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校园内常见的传染病,学校除了做好预防与控制,也应从监督、制度、管理等层面上做好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学校如何预防控制传染病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管理机制。
1.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
各学校应按照要求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应将防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具体责任人,确保职责到位、检查到位,共同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制度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制度;师生定期体检制度;教学场所通风与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课堂、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等。
2.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工作。
按照传染病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原则,学校需要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发现、疫情监控与报告机制。
(1)学校应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根据学生人数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或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负责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日常工作和疫情报告工作。
(2)学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师生员工的健康档案(包括因病缺课登记等),随时了解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情况。
(3)学校应坚持实施晨检制度,加强对学生身体状况的监测。
3.建立应对传染病疫情流行的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学校出现传染病突发疫情事件时处置有序高效,各学校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专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阻断一切可能传播的途径,遏制校内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传染病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与健康。所以我校为了牢固确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与观念,积极做好预防传染病公共卫生标准的建设,加强学校公共卫生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始终有一支卫生防病健康安全领导小组队伍。
在本次由区级组织的传染病预防宣传培训之后,我校紧急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及时、准确地向教师传达会议精神,并要求教师在本班学生中注意观察,对于有类似情况的学生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劝其回家治疗。对于其他学生中,加强卫生健康知识的教育,杜绝传染病的根源。学校针对本次教育,还安排了一下活动:
一、晨检制度的落实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与上级有关传染病防治要求,我校实行以预防为主,完善传染病防治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学生健康晨检制度,对在校学生实施晨检。我校从“非典”传染病开始到现在一直坚持着晨检制度,如有班级发现感冒人数略有增加时,或出现水痘等传染病及时报告并对该班级进行消毒。各班级老师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二、健康教育常规化
学校组建了健康教育管理网络。每年根据不同季节开展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为主的宣传工作,学校设有健康教育宣传窗,并定期更换内容。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平时利用校广播、学校黑板报、各班级黑板报、小报、班级主题会等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如爱眼日、无烟日、爱牙日、学生营养卫生、传染病的预防等等,教育学生勤洗手、勤讲个人卫生,多吃一些预防感冒的食物,多参加体育锻炼。
(一)增强传染病防病意识与观念
学校利用校广播、宣传画廊等宣传阵地,多方面、多角度地向教师、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法》以及怎样预防传染病的宣传。
1.每班在健康教育课上宣传有关传染病的预防及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2.利用宣传画廊向学生宣传传染病的有关知识。
3.卫生老师利用广播进行宣传----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主要内容有: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区别、手足口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和预防措施等
4.每班利用健康教育课时间上一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课,秋冬季疾病、手足口病。
(二)积极开展活动,提高健康意识
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切实开展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动 1.积极、主动地预防感冒。在大范围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首先在学校范围内开展预防活动,在教室里熏醋杀菌,开窗通风。
2.加强体育锻炼,隔离重号病人等。其次要求学生督促家长在家庭里开展一定的预防措施。要求学生积极参加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和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疾病流行期,不宜到人口密集地和空气不流通处滞留;
3.开展家长学校的活动,向学生家长宣传常见传染病的知识、及季节性的传染病,并发告家长书,通过告家长书让家长对孩子做好防病、治病的工作。
(三)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能使人体获得对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学校继续推行常规计划免疫接种人人过关、计划免疫一律凭证入学的政策,使我校学生常规计划免疫接种率、计划免疫凭证入学率均达100%。对于外来借读生,做好计划内疫苗补接种工作。
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与处理
疫情的处理是:
1、发现有患者立刻通知家长,让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2、患者回家隔离至少2周。
3、对有患者的班级加强消毒,其他班级一般消毒。
4、及时报告区卫生防疫中心。
5、对有患者班级
每天早晨加强疫检,疫检为期21天。
6、复学时一定要经卫生老师查诊,确已康复,方可进教室上课。
如有发现班里有一名学生患有类似传染病,学校会一方面及时切断传播途径,对相关教室进行消毒,另一方面做好家长的宣传输导、解释工作,有效地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使学生安心在家休息、隔离,待全康复后复学。学生康复来校后的第一天,为了以防万一,继续对相关的班级进行了消毒。
四、认真做好本学生体检分析
今年有137人参加体检:其视力良好率89.3%,心肺正常100%;蛔虫正常134人占99.50%,患病数8人占0.50%;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还要加强卫生宣传的力度,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鼓励学生坚持户外运动,适度进行长跑训练,增强心肺功能。
五、今后措施确
我校将进一步全面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精神,把预防传染病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确保全体师生平安健康,营造一个低碳,卫生,环境更优美的校园!
传 染 病 预 防 宣 传 培 训
工 作 小 结
我院公共卫生科于2012年08月20日在xxx村集贸市场对辖区的居民进行了季节的传染病宣传活动,现总结如下:
1、活动准备:
公共卫生科在活动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为活动顺利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2、活动情况
通过现场讲解,是居民了解了什么是霍乱?感染霍乱后有哪些症状?霍乱怎么传播?如何预防霍乱?什么是痢疾?病人的主要临床征状是什么?痢疾怎么传播?如何预防痢疾?乙肝的传播途径?如何预防?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应注意的事项。肝炎病人的护理。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手足口病能治好吗?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预防手足口病15字口诀:洗净手喝开水 吃熟食 勤通风 晒衣被。活动中发放宣传画25张,宣传单85张,为辖区居民解答问题20余次。
3、活动评价
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但由于地区条件限制,活动范围仍较局限,受益人群数量较少。
xxx卫生院
2012年08月22日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标准参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对各类事件的划分[1]。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06-2008年济南市各类学校 (托幼机构) 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27起, 占全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起数 (49起) 的55.10%, 占学校报告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起数 (30起) 的90.00%;报告发病1 146例, 占全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发病人数 (1 169例) 的98.03%, 占学校报告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发病人数 (1 176例) 的97.45%;无死亡病例。其中2006年13起, 占当年全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起数 (18起) 的72.22%, 发病861例;2007年7起, 占当年全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起数 (16起) 的43.75%, 发病158例;2008年7起, 占当年全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起数 (15起) 的46.67%, 发病127例。
2.2 事件分类
27起报告的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信息中, 除1起乙脑疫情外, 其余均是呼吸道传染病。按事件级别划分, 一般事件18起, 占66.67%;未分级9起, 占33.33%。按病种分类, 水痘9起, 发病273人, 平均发病率1.18%;流感样病例6起, 发病498人, 平均发病率7.21%;流行性腮腺炎6起, 发病95人, 平均发病率0.83%;风疹5起, 发病279人, 平均发病率3.22%;乙脑1起, 发病1人, 平均发病率1.67%。
27起突发事件平均发病率为2.29% (0.31%~30.87%) , 77.78%的事件发病率<10%。除1起乙脑事件外 (只发生1例) , 事件持续时间最短5d, 最长46d, 平均持续18.54d。其中以水痘疫情持续时间最长, 平均24.11d (14 d~44 d) , 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17.83d (5d~46d) , 风疹15.20d (7d~29d) , 流感样病例13.67d (7d~23d) 。
2.3 地区和学校类型分布
27起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主要发生在郊区 (县、市) (21起) , 占全市总起数的77.78%;市区报告6起, 占22.22%。全市10个县 (市) 区, 除历下区外, 其余9个县 (市) 区均有报告, 报告事件发生起数以章丘市 (7起) 、平阴县 (5起) 、历城区 (4起) 和天桥区 (4起) 为多, 分别占报告总起数的25.93%、18.52%、14.81%和14.81%。
乡小学 (8起) 、乡中学 (7起) 、县小学 (3起) 、县中学 (3起) 是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易发场所, 分别占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总起数的29.63%、25.93%、11.11%和11.11%, 发病人数分别占发病总人数的41.71%、32.02%、8.20%和5.78%。 (表1)
2.4 时间分布
27起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发生高峰主要集中在3~5月的春季 (21起) , 占全年报告总起数的77.78%, 其中3月 (9起) 、5月 (7起) 、4月 (5起) 这段时期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其余月份报告发病较少, 1月2起, 6月、9月、11月、12月各1起, 10月0起, 而2月、7月、8月正值学校放假期间, 没有学校突发事件的报告。
2.5 职业分布
以幼托儿童和小学生发病率较高, 其中幼托儿童发病44例, 发病率7.55%;小学生发病596例, 发病率4.19%;中学生发病464例, 发病率2.14%;大学生发病42例, 发病率0.31%。
2.6 信息来源
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主要由属地医疗机构报告至疾控中心 (或通过网络报告个别病例, 区县疾控中心到现场流调发现) , 占66.67%;学校逐级向疾控中心报告的只占25.93%;其他途径占7.4%。
3 讨论
济南市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虽然有下降的趋势, 但仍占全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起数的55.10%, 发病人数占全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发病人数的98.03%, 表明学校依然是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区。事件发生主要集中在乡中小学和县中小学, 是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易发场所, 表明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目前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呼吸道传染病为学校主要暴发性疾病[2], 最常见暴发的传染病为水痘、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以3~5月较多, 因此, 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预防控制重点应为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从27起传染病疫情发生的情况看, 由学校报告的只有7起, 学校在疫情发现方面明显存在问题, 从而导致疫情在学校流行。因此, 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均应重视和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和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领导, 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3]。学校要认真落实学生晨检和师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制度, 及时发现和隔离首发病例, 减少续发病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与教育部门沟通, 强化学校责任报告人传染病相关知识及报告规范的业务培训, 进一步提高其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报告及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和免疫接种工作, 增强学生自我防病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直报监测系统及时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的苗头, 及早开展现场调查,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避免事件的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试行) .2005, l2.
[2]李铁钢, 王呜, 杨智聪, 等.广州市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8;29 (3) :281-282.
【学校传染病宣传】推荐阅读: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06-17
学校预防传染病工作06-22
学校传染病隔离制度10-16
学校冬季传染病防控11-14
学校传染病追踪制度11-28
学校传染病培训记录11-30
学校传染病防控责任书06-25
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07-08
2024学年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07-07
学校传染病预防防控工作工作小组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