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漏报自查报告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传染病漏报自查报告(精选5篇)

传染病漏报自查报告 篇1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传染病报告,漏报,原因,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34份门诊病例以及病房传染病报告进行回顾性检查, 统计漏报情况, 分析发生漏报情况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对策。

1.2 方法:

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 每月定期开展搜查住院部出入院登记和各科室门诊日志登记, 化验室登记、出入院办理登记处每月都要展开自查工作, 将出现的传染病患者都登记记录下来, 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查出的法定传染病与电子报告卡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 核对, 同时抽查纸质报告卡与电子报告卡进行核对, 凡无电子报告卡的均为漏报。

2 结果

针对漏报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以及防治措施,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传染病报告共有16例, 漏报3例, 漏报率为18.8%,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传染病报告共有18例, 漏报2例, 漏报率为11.1%, 呈逐步下降的趋势。通过对漏报情况分析, 得出产生漏报率的原因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责任报告人观念淡薄, 缺乏疫情报告意识。

3 基层卫生院传染病报告漏报原因分析

通过对漏报情况分析, 得出产生漏报率的原因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 对传染病的防控知识不够重视。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 管理机制不完善。虽然基层卫生院对于传染病都有一套管理机制, 但是大部分都缺乏完善的监督检查体制以及检查力量, 并没有把真正的传染病管理落到实处。缺乏真正必要的监督制度, 甚至还会出现有的临床医生对传染病报告方式、报告程序以及传染病病种了解不清楚的情况出现[1]。

第二, 传染病的防控知识不够重视。基层卫生院部分医师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认识力度不强, 还有的医生对传染病报告缺乏主动性, 持着一种不催不交, 晚催晚交的报告态度, 认为到督查时再报告也不会对传染病疫情造成任何影响, 法制观念淡薄。

4 针对基层卫生院传染病报告漏报情况的对策

第一, 完善管理机制。基层卫生院应建立一个专门管理传染病报告的部门, 制定传染病报告的相关制度、门诊传染病患者登记制度, 每日下班之前都要对传染病患者情况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错报、漏报的问题, 有效制止该情况发生。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 对错报、漏报的工作人员严厉处理。

第二, 加强相关认识。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培训活动, 确保其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认识加深, 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 熟悉传染病报告方式、报告程序以及传染病病种, 坚决防止缓报、误报、漏报的情况出现。

第三, 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信息反馈在传染病疫情管理体系来说, 起到及时互通情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作用。因此, 对于管理传染病疫情的医务人员要做到每日与临床医师电话联系, 严格把关传染病登记卡的登记质量, 及时指导临床医师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2]。

5 结语

基层卫生院应完善传染病报告管理体制, 加强管理力度。卫生院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提升自身的传染病防控能力的意识, 提高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邹丽艳.基层卫生院传染病报告漏报原因分析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20) :651-654

传染病漏报自查报告 篇2

【摘 要】了解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动态,掌握博州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的情况,传染病迟报及漏报原因,加强传染病的管理工作,为消灭传染病和制定预防控制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三条规定,《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规定和要求,2012年9月10日至9月20日对博州县级和乡镇公立及私营医疗机构进行了传染病漏报调查。

【关键词】传染病;报告;控制方案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270-02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次传染病漏报调查了博州人民医院、博州蒙医院、达勒特镇卫生院、阿拉山口医院、精河县人民医院、大河沿子镇卫生院,茫丁乡卫生院、八家户卫生院、温泉县人民医院、哈日布呼镇卫生院、安乡卫生院、呼场卫生院、塔秀乡卫生院14家医院的内科、急诊科、儿科及传染科的门诊和住院部。

1.2调查方法

根据《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医疗机构漏报调查要求进行调查,在医疗机构中进行的漏报调查能反映就诊病人被漏报情况,但不能反映出发病而未到医院就诊者的漏报情况。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抽取内科、急诊科、儿科及传染科等科室,检查病历日志、住院登记本,将查出的传染病病例与该院传染病登记本核对,同时查对核实博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传染病报告信息进行对照核查。

1.3调查结果

博州地区14所医疗机构共调查病例108例,漏报病例8例,漏报率7%。具体情况见下表:

2结果

2.1 博州2012年法定传染病漏报率较2011年有所的上升,由2011年的6%上升到2012年的7%。

2.2 本次调查的法定传染病共13种108例,漏报8例,漏报率为7%,漏报原因是医院医生未报告3例、未网上报告5例。

2.3 县级以上公立医院漏报率为10%,乡镇卫生院漏报率为5%。

2.4 调查的法定传染病共13种108例中漏报数量最多、漏报率最高的是感染性腹泻。

3讨论

3.1根据对博州法定传染病漏报率分析,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① 医疗机构对法定传染病制度的重视不够,没有把传染病报告也做为医疗机构争创二甲、三甲医院考核目标来完成;法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程序要求严格,影响医疗机构人员报告的意识;② 乡镇卫生院没有传染病科室和医师,专业的全科医务人员缺少,检验检测能力不完善,造成不能准确的诊断,基础设施条件与日益繁重的防病任务不相适应。③ 没有很好的建立健全传染病就诊登记的检查制度,部分医院无门诊日志,无法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没有传染病也不存在报告的因素存在。

3.2 ①加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和监督职能,高度重视传染病登记上报工作,强化医疗机构就诊登记和传染病报告工作,增强“法定报告人”的意识,提高报告率,使漏报率减少到最低。②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传染病报告的督促检查工作,对出现传染病漏报现象坚决进行整顿、处理。③ 部分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不足,传染病诊断能力和报告意识有待提高,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和传染病宣传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

传染病漏报自查报告 篇3

xx县2005年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

文章作者:sayyes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7月7日0:18 为了解我县2005度传染病报告工作执行情况及工作质量,掌握各级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水平,为制订控制传染病防治规划、落实防治与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根据《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漏报调查方案》有关要求,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了解我县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情况,掌握漏报现状,为疾病控制工作提供较为准确的疫情信息。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

1、调查时间要求: 2005年7月和11月分别开展一次。

2、调查对象:2005年7月,县、乡各级医疗单位对本辖区或本单位1-6月门诊日志和病房入出院登记中的病人组织传染病漏报报查; 11月份对本

辖区或本单位1-10月门诊日志和病房入出院登记中的病人组织传染病漏报报查。

3、调查方法: ①凡建立有病例档案或门诊日志的医疗单位,查门诊(内科、儿科、传染科、肠道门诊)、住院部登记,将查出的传染病病例与该院防保科和县疾控中心收报登记核对,凡无记录者视为漏报病例。②凡无门诊日志的医疗单位,采用核对相关科室的化验记录或病历的方法查出漏报情况。

4、调查指标: ①医疗单位漏报率(某病)= ②迟报率(某病)=

三、调查步骤 a)、组织调查组:本调查由分管领导为组长,防保科负责人和疫情管理等人员为成员,按实际情况可分为若干个小组。b)调查前进行短时培训,熟悉调查内容和标准,掌握调查方法和填表要求。c)资料收集:收集调查中的表格材料,经审核后汇总并加以简单分析。d)总结报告:依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报送上级单位并进行返馈或通报。附: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登记表。二00五年二月一日

传染病防控自查报告 篇4

为了预防、控制乃至消除传染病,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分类管理,使我院的传染病管理纳入规范化。无院对传染病防控进行了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管理组织

医院领导对传染病管理非常重视,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预防保健科,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传染病的规范化管理。

二、健全规章制度

以《传染病治法》为依据,建立了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传染病管理制度”“疫情登记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预检分诊工作制度”“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制度”“发热门诊工作制度”“肠道门诊工作制度”“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等,做到了对传染病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三、人员职责

从院领导到传染病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做到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职责分明。

四、人员培训

为了规范传染病的管理,规定了新入院的医务人员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定期培训,组织全体职工反复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学习传染病相关的理论知识,反复学习我院有关传染病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专业水平。

五、预检分诊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为规范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制定预检分诊工作制度。门诊部具体负责本院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并对本院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在门诊大厂设立预检分诊处,对发热病人进行体温监测,引导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进行初诊。预检分诊人员坚守工作岗位,严格接分诊流程工作,熟练掌握分诊业务,做到合理分诊。

六、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设置情况

我院根据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设置要求进行设置,医院入口处有醒目的发热门诊引导标志,发热门诊标志明显,发热门诊独立设置,诊室内配适量口罩、诊察床、诊察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一次性压舌板、一次性防护用品、处置台、紫外线灯等设备;肠道门诊设置与普通门诊相隔离,门口有醒目的肠道门诊标志,室内墙上挂肠道门诊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室内配备诊疗桌椅、诊疗床、专用诊疗设备和采样用品,备有消毒清泡液和洗手设施,地面用配制的消毒液随时消毒,有严格的措施和制度保证能够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

七、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情况

我院门诊日志、住院部出入院登记本项目齐全,基本无漏项,要求填写规范,若发现传染病人或可疑传染病人,填写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填写疫情报告卡,按规定的时限和程序上报本院防保科及时网络直报;检验科、放射科登记本项目齐全、登记完整,化验室有阳性结果反馈登记本,有医生收到反馈结果后的签字,放射科疑似肺结核病人放射科登记本,登记项目齐全,有医生收到反馈结果后的签字,分管副院长、防保科主任、医务科主任对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进行不定期检查,严格按照我院传染病自查制度开展工作,对我院门诊日志规范使用、阳性结果反馈、传染病报告、及时报告率等情况进行检查,然后对不足之处给于指导。根据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报告疫情有专人负责,专职人员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工作。根据疫情需要,专职疫情报告人员审核确认“传染病报告卡”后,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八、医疗废物处理情况

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我院严格按照其要求对医疗垃圾进行处理。具体措施如下: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医疗废物袋和医疗废物桶内;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对医疗废物包装袋和医疗废物桶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3、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进行分类收集;

4、对医疗废物暂存点及时进行消毒、防鼠、防蝇、防蟑螂以及防渗漏和雨水冲刷等安全措施;

5、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及时消毒并作毁形状处理,消毒后集中填埋。

九、重点科室消毒隔离工作的执行情况

我院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定期进行消毒监测,保证了消毒效果。

十、不足之处及整改措施

1、人员学习不够,决定以后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2、制度还需进一步落实,监督检查还需进一步加强;

3、有关传染病管理的硬件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

4、传染病登记本和报告卡填写不规范,进一步做好传染病表、卡填报培训,做到规范填写

预防保健科

传染病漏报自查报告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安装于门诊、住院处、检验科和放射科等工作岗位的联网计算机工作站用于传染病报卡, 医院信息系统所用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环境是传染病漏报监控系统的硬件基础, 所用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为软件基础。

1.2 方法

使用Sysbase Powerbuilder语言开发临床、医技医生及防保科使用的传染病报告与漏报监控软件, 达到医务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传染病报卡并在监控平台中实现数据校核发现漏报, 防保科通过院内办公自动化系统及时公告通知漏报医生限期补报, 达到控制漏报机制实现。

2 结果

2.1 主动提醒传染病报卡

在医院信息系统的ICD10疾病诊断库中对于需要传染病报卡的疾病设定相应的上报标志, 达到临床医生在录入相关诊断时能自动予以传染病上报提示。门诊医生工作站设定保存药品与医技申请电子处方时必须录入标准ICD10疾病诊断, 疾病诊断体现于药房存档的纸质处方及病人的门诊电子病历, 此举保证了传染病漏报监控系统能采集到每个门诊就诊病人的门诊诊断。传染病漏报监控系统对于医生录入的标准ICD10疾病诊断进行自动判别, 发现已有上报标志的传染病时自动弹出国家统一的传染病报卡窗口, 系统自动导入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和住址等报卡要求的基本信息, 只要求医生选择性录入少量传染病报卡相关内容就可快速完成传染病报卡。

2.2 校核传染病相关疾病诊断病例与已报告传染病病例

医院防保科安装的传染病漏报监控系统可以自动运算, 校核医生录入的传染病诊断病例是否已上报传染病报卡。对于应报告传染病但未报告的病例及相应的接诊医生予以提示, 发现可能的漏报病例;对于漏报监控系统自动发现的可能漏报病例, 由管理人员人工在信息系统中查询相关漏报病例就诊记录, 进一步核实漏报。

2.3 校核医技报卡病例与医生报卡病例

医院传染病相关管理规定要求检验科、放射科和病理科等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对发现医技结果符合传染病诊断的病例必须在医技科室的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中予以传染病报告。漏报监控系统发现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的病例分类是实验室确诊病例而医技科室未及时报告的, 防保科的传染病漏报监控系统校核后给予提示, 经人工核实后通知医技科室, 要求医技科室限时补报;对于医技科室根据检验和检查结果报告传染病但临床医生未及时报告的漏报病例, 防保科的工作人员核实检验和检查结果后查询该病例首诊医生, 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公示通知相关医生限期补报。通过信息系统建立传染病报告的主动提醒, 建立疾病诊断和医技报卡与医生传染病报告病例的校核控制机制, 达到及时发现医生和医技人员漏报病例。通过传染病漏报监控系统发现可能漏报, 在信息系统中查询就诊记录人工核实确定漏报, 防保科公示漏报情况。公示内容包括漏报病人的姓名、疾病名称、就诊日期和接诊医生, 公示要求医生限定时间在传染病报告系统中补报, 限期不补报者则根据医院相关管理制度处罚。

3 讨论

3.1 传统传染病漏报监控机制的局限性

目前大多数医院采用检查门诊日志方式进行传染病漏报监督检查,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门诊医生在门诊日志上登记了传染病诊断但没有传染病报卡的情况下才会发现医生漏报。但如果医生不愿意报卡想必不会在自己记录的门诊日志上留下传染病漏报的相关痕迹。另一方面采用手工方式检查传染病漏报效率低下也限制了传染病漏报病例的检出。

3.2 建立漏报监控机制有助于疫情的正确报告

刘东升、施小明等报道[1,2], 国内医院传染病的漏报率为23%左右, 提示国内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情况严重, 反映传染病流行的真实情况的疫情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了通过网络从医院到国家疾控中心的传染病个案实时报告, 相对于原来按月统计报表县-市-省-国家疾控机构逐级上报, 大幅提高了疫情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3]。在新形势下提高医院传染病报告的效率与质量, 从最基层的临床医生和最基层的疫情上报单位层面, 通过信息技术解决漏报问题, 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将更有利于总体疫情数据质量。因此建立医院漏报控制机制解决医疗机构的漏报问题, 对于提高整体疫情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3 信息系统能有效控制漏报

在传染病报告手工模式下不可能实现传染病报告实时提醒, 不可能让医生快速实现报卡。目前国内医院普遍存在门诊病人流量大、就诊压力大和医生工作量大的情况, 通过传染病报卡信息系统方便快捷的电子报卡方式使医生乐于接受, 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漏报的发生[3]。在传统方法漏报发现与控制方面, 医院防保科没有办法每天拿到门诊日志进行漏报检查, 无法通过医技与临床医生的校核发现漏报;疾病控制机构的抽样检查也很难发现医疗机构漏报真实情况。而通过信息系统构建传染病报告提示、漏报发现、漏报核实、漏报公示和限期补报一系列连贯的传染病漏报监控机制, 能有效减少传染病漏报的发生。

摘要:目的 借助医院信息系统控制传染病漏报。方法 利用医院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 对需要传染病报告的病例进行即时提醒, 通过传染病相关的疾病诊断和医技科室报卡信息自动校核发现漏报, 建立漏报自动监控机制。结果 通过传染病相关诊断、医技科室传染病相关阳性结果与已报卡传染病病例的自动核对筛查, 达到发现漏报并要求限期上报传染病漏报病例。结论 传染病漏报监控机制能有效减少传染病漏报。

关键词:信息系统,传染病漏报,监控机制

参考文献

[1]施小明, 马家奇, 王丽萍, 等.2005年全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杂志, 2006, 21 (9) :493-496.

[2]刘东升, 罗智江.影响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2009, 25 (1) :29-30.

上一篇:装修违章整改通知单下一篇:贪欲警示片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