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推荐10篇)

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篇1

一、春季传染病的种类

(一)病毒类: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手足口病等。

(二)细菌类:流行性脑膜炎、肺结核等。

二、传染病的特点

(一)传染性:凡是传染病均有传染性,也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之处。

(二)季节性:指在一年中的某些月份,季节发病率明显升高。如:流脑,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等多发生与冬春季,以春季最高。

(三)流行性:传染病能在人群中传播蔓延,使许多人都能患上同一种疾病。

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一)(二)(三)传染源:病人和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春季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和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人群对传染病普遍易感。

四、预防措施

(一)提高人群抵抗力,预防接种,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二)早期发现和管理传染源:首先要提高老师们的预防知识,加强健康检查工作。新入托、入学儿童要做好健康检查和查验接种证,了解其和传染病的接触史,有无传染病的初期症状,防止新生讲传染病带入学校。

(三)消毒隔离工作:做到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搞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搞好环境卫生以及食堂卫生。

五、报告与处理

发现传染病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防疫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同时隔离病人,对所在的班级教室进行终末消毒。患者隔离期满后,由所在地医院或防疫部门出具证明方可入学。

诸葛镇卫生院

燕龛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篇2

为科学有序地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防控和应对春季传染病疫情的能力,有效防范疫情在学校大规模暴发,保障学生、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学校成立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史新云

副组长:史永存 蔺怀志 史利晓

成员:白雪亮 曹海鸿 石鲜红 曹保平曹睿智 樊大定 史凯军 王天明 曹怀福 程万金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政教处,白雪亮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曹海鸿 史凯军 王天明 曹怀福 程万金

二、明确防控职责

1、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要充分认清当前防控形势,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确保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学校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校长具体抓的防控工作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

2、各年级各班级要建立春季传染病防控机制,各年级要确立一名联络员并确保通讯畅通,一旦发现病情,联络员应及时向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三、防控措施

(一)学校未发现春季传染病病例

学校未发现春季传染病病例时,要积极开展以下常规预防措施:

1.制订应对春季传染病疫情的预案、工作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

2.组织校医或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参加上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或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的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

3.加强疫情应对物资准备。学校应在厕所(洗手间)、食堂、宿舍、教室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配备充分的洗手设施,并定期进行消毒。

4.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和教职员工都知晓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包括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以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要扔入垃圾箱;不随地吐痰;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锻炼身体;自觉监测自我健康状况,有病及时就医,不带病上课等。倡导师生保持健康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加强教室、阅览室、办公室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的卫生与通风,特别是教室更要保持空气流通。

6.积极开展学校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学校的环境清洁工作,尤其是厕所、食堂、教室和办公室等公共场所。

7.坚持晨、午检制度。各班级应每日开展晨、午检,班主任要和学生干部、寝室长等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春季传染病感染症状者,要求其暂停上学,并及时就医。

8.做好学生日常缺勤登记,及时了解缺勤原因。一旦发现因急性感染所致缺勤异常增多的现象,各年级联络员应及时向学校防控领导小组汇报,学校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9.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机制,明确具体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10.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按照当地政府及春季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部署,在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组织开展本校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学校发现春季传染病散发病例

学校发现春季传染病散发病例后,应在强化各项常规预防措施的同时,采取以病例管理为主的防控措施,严防疫情传播。学校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学校应对病例做好登记。

2.班主任应加强与居家休息治疗患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其每日健康状况。告知患者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患者的相关治疗工作。患者一旦病情加重,应及时住院治疗。

3.居家休息治疗患者症状消失后24小时,且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课,无须出具医疗机构相关证明。但住院的患者应持有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出院证据方可上课。

5.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等可正常上课、上班,但学校应要求其进行健康状况的自我观察。观察期限自最后一次接触病例后5天,一旦出现春季传染病特别是急性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学校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6.出现确诊病例的班级在加强晨检工作的同时,应增加午检,以及时发现、报告可疑病例。7.一周内,学校发现5例及以上有关联的春季传染病特别是急性感染症状者,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8.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三)学校出现春季传染病暴发疫情

学校出现春季传染病暴发疫情,应在强化上述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强化疫情监测、病例管理、感染控制、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减少大型聚集活动等综合防控措施,减轻疫情危害。学校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如健康告知书、宣传材料、电话、短信、黑板报等)做好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员工和家长的预防春季传染病宣传教育工作。

2.各年级各班级在做好每日晨检和缺勤登记的同时,应增加午检,学校每日应向当地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晨、午检和缺勤登记结果。

3.加强学校的环境、教学用具等的清洁工作,尤其是厕所(洗手间)、食堂、教室、宿舍、浴室和会议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

4.学校出现暴发疫情期间,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尽量减少大型聚集活动。如必须举行,尽量在室外举行;如在室内举行,必须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采取有关防控措施,如保持良好通风,同时尽可能缩短人群聚集的时间。社团和学生团体应尽量避免参加校外的活动。

5.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不得向任何机构提供场所举办各类培训活动。

6.停课措施。疫情达到以下标准时,可采取停课措施。原则上,停课的范围应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由小到大,如由班级到全校。(1)班级停课。

①如班级当天新发现春季传染病如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达5例及以上,或发现当天内仍有急性感染症状的学生累计达30%及以上,该班可实施停课,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②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学校报告后经调查核实并采集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确认为春季传染病疫情的,应通知学校继续实施停课,停课期限一般为7天。排除春季传染病疫情的,学校可根据卫生部门建议予以复课。

③班级停课由学校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同决定实施,同时报上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2)学校停课。

如学校因春季传染病如急性呼吸道感染休息治疗的学生过多而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时,学校应报上级相关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对疫情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报请当地政府、春季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同意后实施全校停课措施。

停课期限一般为7天。停课期限满后,如仍有春季传染病症状的学生,需症状完全消失24小时后方可恢复上课。(3)停课期间管理。

①停课前,除应告知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春季传染病相关知识外,应让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与学校保持联系,报告其是否出现春季传染病症状。学校应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

②学校停课放假后,学校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学生的校外管理,学生应减少外出,并避免校外的聚集和其他集体活动。

③停课期间,出现轻症的春季传染病感染症状,无需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可对其采取上述散发病例的管理措施;出现重症的春季传染病感染症状者,或高危人群出现春季传染病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学校一旦发现学生出现春季传染病特别是急性感染症状,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四、严格实行防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篇3

冬春季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根据市区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积极安排,认真贯彻落实执行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为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学校师生身心健康,积极将我校传染病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二、学校加强宣传

加强预防传染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集中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主题班会、升降旗时间、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向学生宣传预防秋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提高防病意识。

工作中,我们不仅对其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还对师生进行了及时的宣传和教育,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真正做到了重在预防,消除了传染病传播的各种隐患。

三、环境开展整治

1.认真做好校园环境卫生,教室和卫生区进行每天两次清扫,组织全体师生加大对教室、包干区的清洁,垃圾池、下水沟的卫生打扫,大力发动教职工清除卫生死角、捡拾白色垃圾、疏通下水道淤泥,不定期对厕所、下水道等重点部位进行消毒,劝导队加强卫生检查,教室每节课间进行通风换气。每周五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大扫除活动,清理整顿校园卫生环境。2.加强食品监督,防治病从口入。总务处组织人员对商店、教师食堂、学生自带水等进行检查,确保师生的饮食卫生安全。

3.加大除“四害”力度,强化病媒生物防治。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彻底清除四害孳生场所,开展蚊、蝇、蟑螂灭杀活动,消除“四害”滋生场所,做好灭鼠和环境消杀活动,防止病菌的孽生和传播,切实保护了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

四、卫生加大检查

1、每周进行一次全校卫生大检查,要求卫生不留死角,保证校园环境干净、整洁。

2、由政教处带领值大队干部对班级课间通风情况进行大检查,确保学校教学、生活场所的通风和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每周评比出一个卫生管理先进班级,并颁发流动红旗进行鼓励。

南天学校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 篇4

会昌县私立英才学校政教处

校园内常见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痢疾、甲肝、伤寒、感染性腹泻等食物中毒,开学初期多发。

一、甲流基础知识

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腹泻,约10%病例可不发热。

本病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病前7天旅行史、接触史,)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国家或地区,也包括曾到过明确有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社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高危病例:是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

1、年龄<5岁的儿童;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妊娠妇女;

4、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

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

二、流行态势及特点

特点:传染性强,传染力强于季节性流感;致病性强,显性感染为主;病死率低(小于1.13%)。

1、全球:9月4日WHO称目前全球报告的甲型流感确诊病例总数为25万多例,至少2837人死亡,仅过去一周就新增死亡人数652人。但由于许多疫情严重的国家已不再统计新增病例,这个数字显然比实际感染数字要低得多。

2、全国(内陆):

截至9月7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报告5592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3852例,重症3例,没有因甲型H1N1流感所致的死亡病例。

三、防控策略、措施: 法定传染病(乙类):依法防控+科学防控。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做好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一)加强重点时期和重点地区的防控工作;

(二)做好学校等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2、2009年8月21日要求开始实施的《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

3、教育部 卫生部联合6月22日印发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2006年四月二十六日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联合发。卫办疾控发〔2006〕65号。

四、防控措施要点:晨检。

目的:及时全面掌握学生健康状况,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建立完善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坚持每天进行晨检。

负责人:校级领导

技术检查指导、疫情报告:校医、卫生保健老师(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具体执行人:班主任; 晨检:

时间:每天第一节课课前5-10分钟完成,巡查很必要。地点:教室内

对象:学生、教职员工,(外来人员)。

晨检方法与内容

观察:急性面容、咳嗽、鼻塞、流涕、皮疹、呕吐、精神状态等

询问:近期身体健康状况、咽痛、腹痛、腹泻、旅行史、接触史等

身体检查:测体温、看咽部是否充血,扁桃体是否肿大,皮疹形态、部位等

——晨检发现异常的不等于就是病人!晨检—异常信息及处置

个体:要立即送(或通知学生家长带领)其到医院诊治

聚集现象:晨检(包括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发现同一宿舍或者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位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及时上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向当地卫生院或县疾控中心报告。

晨检—常见传染病识别

甲型H1N1流感、流感样病例:腋下体温≥37.5℃,伴咽痛或咳嗽。鼻塞、流涕、咳嗽症状明显,而腋下体温未达到37.5℃的,不能排除。

手足口病:手心、脚心、口腔、散在米粒大小皮疹→疱疹 麻疹、风疹:发热+皮疹(红色小点),从上到下,从局部到全身 水痘:疱疹(水疱)(躯干→四肢)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肿大(脸颊)

痢疾、甲肝等肠道传染病:腹痛、腹泻、呕吐等 食物中毒:短时间内出现多例相同症状 晨检—其他注意事项 晨检人员手卫生

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病人要戴口罩,向病人提供口罩 温度计消毒

晨检记录、统计报告

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要求如实提供学生健康状况 测量体温

在安静状态下测量 使用医用温度计

建议测腋下体温(幼儿测肛温)

正确使用温度计(部位、时间、读数)防控措施要点-病人管理

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必须隔离,杜绝现症病人在校园内工作或学习早发现:晨检+巡查

早隔离:一旦发现病人或疑似病人,要及时安排或通知家长把学生带离校园,进行进一步检查诊治或居家隔离治疗。学校应设有一个临时场所安置病人或疑似病人,减少传播机会。

严把复课关: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完全痊愈,无传染性后才可返校。病人管理—隔离期限

甲型H1N1流感:凭当地卫生院“健康证明”返校 其他: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一般隔离期:

季节性流感:体温正常2天;

麻疹、风疹:出疹后5天,麻疹并发肺炎时延长5天; 水痘:出疹后6天;手足口病—7天; 流行性腮腺炎:腮肿完全消退; 痢疾:凭检验结果 防控措施要点:消毒

空气:首选通风换气,紫外线灯。

餐具:首选物理方法,次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注意清洗)物表。玩具:含氯消毒剂擦拭、浸泡被褥。

书本等:室外阳光曝晒——消毒的前提是先清洗!防控措施要点:宣教

学校应普及“甲流”防控知识,正确认知,倡导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勤洗手,保持手卫生,教室、寝室保持清洁与通风。

个人防护意识:避免接触病人,少去人员聚集的场所劳逸结合,身体不适要主动向老师报告。防控措施要点:应急物资、温度计、口罩、消毒液。预防接种:查验证(常规接种)

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篇5

空气流通不畅,细菌、病毒容易传播。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生物特性在春季气候变暖适宜条件下繁殖活跃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人体难以适应导致抵抗力下降人员集中工作、学习环境活动频繁容易造成疾病的人与人相互传染。个人不良卫生习惯经常用手搽揉鼻子、口腔不注意洗手咳嗽和流涕,未正确使用纸巾等,易于实现传播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性腮腺炎、人禽流感等。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麻疹病毒为RNA病毒又是一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未免人群普遍易感。20世纪60年代之前,几乎每个儿童都感染过麻疹。至今人们只发现一种病毒抗原类型麻疹病人是唯一传染源,无动物宿主也没有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患病后和接种麻疹疫苗均可获得持久免疫力。近年来发病有大龄化趋势。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高发期。

临床特征:发热,体温可达40℃、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克氏斑及全身斑丘疹典型麻疹可概括为“发热三天出疹三天退热三天”,麻疹传染性极强在人群密集的学校及幼儿园容易发生流行。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有支气管肺炎其次为喉炎、脑炎、化脓性中耳炎等导致病情严重恶化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常要直接与患者接触才被感染,通过第三者或衣物间接传染的可能性较小。传染期出疹前后天内为本病的传染期如果合并肺炎应延长5天。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易易感感人人群群没有患过麻疹或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不论男女老幼皆易受到传染。患病后大多能获得终身免疫个别人可能两次患麻疹。麻疹潜伏期一般在-14天左右少者可短到天接受过免疫注射者可延长至-周症状也较轻。个月以下的小儿从母体获得免疫力可暂不受传染。如果母亲没有患过麻疹新生儿也能发病。在流行期间,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集体单位一旦发现麻疹后应要求病人隔离并避免易感人群的接触。对易感者酌情进行应急接种。接种减毒活疫苗后产生抗体的时间较麻疹的潜伏期早故在接触后2日内接种有预防效果。麻疹的皮肤表征麻疹引致的口腔表征—柯氏白斑麻疹风疹潜伏期814天1421天前驱期3-4天12天临床表现高热、畏光、轻微的发热、头痛中-重度呼吸道症状咽痛、倦怠等口腔可见到科氏斑发疹期35天平均12天皮疹分布均为全身性出疹顺序相似为面部、颈部、躯干、四肢依次出疹。密集成片较稀疏分散皮疹形态紫红-棕红色斑疹淡红色斑疹及斑丘疹胸部为散在面部则明显融合胸部可少许融合发疹后脱屑麻疹常见呈糠状风疹可有轻度脱屑。实验室检查麻疹IgM 阳性病人或新生儿血/脐带血中风疹IgM阳性。特异性IgG恢复期血清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含由阴转阳。呼吸道、尿液、鼻咽分泌物的标本分离到麻疹或风疹野病毒。发现麻疹疑似病例高热、斑丘疹即无水泡、咳嗽、流鼻涕或结膜炎。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个型流感病毒由于其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的变异而著称。正是由于病毒的高变异率使得它能够逃脱宿主的防御并导致每年的流感流行同时还能够使同一个人重复感染多次。这就是为什么每年都要接种流感疫苗的原因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变异频繁一旦流行传播快、波及面广B型流感病毒较少发生变异C型则未发现有变异。流感普通感冒病原体流感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等流行爆发流行或大流行多为散发症状全身局部鼻腔、咽喉发病早期急骤渐进发热高热38℃常为低热临床表现头痛、肌肉酸痛喷嚏、鼻腔充血、鼻塞咽喉痛和咳嗽咽喉痛严重程度全身虚弱轻度病程全身不适12周康复快并发症严重如肺炎轻流感样病例ILI定义发热≥38℃伴有咳嗽或咽喉疼痛之一。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因直接接触被污染流感病毒的物品如食具、茶杯或玩具等然后又接触自己的嘴或鼻子感染病毒。患者一声咳嗽可散播约有10万个病菌一个喷嚏约含有100万个病菌。一个喷嚏可使飞沫以167公里的时速,在一秒钟内喷射到6米以外的地方。由此可见流感病毒散播的迅度惊人。为免受感染在流感高峰期间应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地方。人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病后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是因为流感病毒亚型经常会发生小幅度变异即“抗原漂移”人对变异后的病毒仍然易感。所以感染过流感的人,仍有可能再次感染。预防接种流感疫苗在流感高发季节前2-4个月接种效果最佳。避免与他人公用水杯、餐具、毛巾和牙刷等物品。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将手擦净。在公共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空气流通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开窗通风换气的次数教室开窗时要注意保暖。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注意营养和休息增强机体免疫力。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诊采取措施如带口罩、不要与其他人密切接触避免传染他人。疫情现场消毒: 对病人污染或可能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处理消毒重点应包括病人发病时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的场所病人污染物、排泄物等。一般物体表面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空气消毒: 过氧乙酸薰蒸消毒按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7毫升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2小时。水痘是由一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数病例为轻型仅有低度或中度发热伴有流涕、咳嗽等不适感。在集体儿童机构内易造成流行。以冬、春季多见病后可获终身免疫。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或吸入急性水痘-带状疱疹感染者水疱内液体被感染。一般为14-16天。水疱后期可能并发细菌感染时继而化脓破溃以后干燥形成痂皮患儿少则出现数十处皮损多则200-500处皮损。临床症状初始发热从头面部、颈部和胸背部散在、多处出现丘疹和水疱疹表现出特有的水痘样皮疹和瘙痒水疱形态直径在1-4mm水疱表面细薄可见清亮液体早期透明水疱↘↙手足口病皮疹的特点水痘的特点疱疹较小且表皮较厚疱疹较大且皮较薄、早期透亮离心性分布手足为多全身分布头颈、躯干部为多皮疹数目少疱疹数目多可达数百个皮疹形态单一。疱疹形态大小多样。病原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易感人群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或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传播。患者可在唾腺明显肿胀之前6至7日及之后9日这段期间传染未有免疫力的人。传染源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腮腺炎在冬春季发病较多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爆发。大约每2年发生一次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2-3日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一12日。流行性腮腺炎引致的腮腺肿胀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患者早期进行隔离隔离期一般认为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三周左右。预防接种麻腮二联苗、麻腮风三联苗对一般接触者可不检疫但对集体儿童、学校、部队的接触者应检疫三周。由于腮腺炎病毒对外界的各种物理因素抵抗力较低故不需终未消毒但被患者污染的饮、食具仍需煮沸消毒。合理使用口罩也可作为切断传染途径的有效办法。流流脑脑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病人和健康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病人说话、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经呼吸道传播。

春季常见传染病的潜伏、隔离、观察期疾病名称潜伏期、隔离期、观察期。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触过病人的人员应洗手,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环境控制与预防感染包括个人防护如穿戴工作服、口罩接种疫苗等。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篇6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易导致流行或暴发。* 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聪 2010年9月27日 学 校 常见传 染 病 三 二 一 流行特点 病种介绍 采取措施 流行特点

(一)极易发生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40-50个左右的学生,集中在50平方左右的教室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学习,相互之间密切接触; 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流行特点

(二)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流行特点

(三)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取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流行特点

(四)季节性

???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流行特点

(五)年龄特点 学校里的在校学生,其年龄可以从6岁到20岁左右。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学由于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爆发,流行。传染病常见症状 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至39 ℃以上,通常伴有寒战;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2)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天到数周。3)体温下降期-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常,也可在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大出汗。传染病常见症状 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 时间-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最早,伤寒最迟; 分布-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 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科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肢躯干蔓延 形态-分4种 ①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②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 ③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 ④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 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 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 2.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菌痢、伤寒等 3.手、用具、玩具 -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 4.虫媒传播 -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等 5.血液/体液/血制品 -见于乙肝、艾滋病等 6.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径 常见传染病种类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麻疹 风疹 水痘 手足口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肺结核 二 病种 介绍 流行性感冒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3天 临床表现: 症状较普通感冒重,表现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临床表现:

1、腮腺肿大:为该病的特征性病变,75%患者表现为双侧腮腺肿大,疼痛明显

2、起病急,有发热、怕冷、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 麻 疹 由于近年来麻疹疫苗的应用,使麻疹的临床症状变得不十分规律。典型麻疹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典型症状是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等炎症。潜伏期:平均为10-14天。前驱期:2-4天,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结膜炎等,此期后期可见到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0.5-1mm灰白色小点,称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出疹期:多在发热4-5天后出现,持续2-5日不等,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恢复期: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愈。水 痘 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临床表现: 1-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 2-疱疹:初期为红斑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 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端较少。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手足口病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传播,多发生5岁以下幼儿 潜伏期:3~7天 临床表现: 1-发热: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2-出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肺结核 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造成的细菌传染病,通常影响肺部。此病通过活动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咽喉和肺部产生的飞沫在人际传播。在健康人身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通常不引发症状,因为其免疫系统会发挥作用阻挡细菌。活动性肺结核的症状是咳嗽,有时有痰或血,胸痛,虚弱、体重减轻,发烧和盗汗。结核可以通过六个月抗生素疗程得到治疗。发现病例 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等机构 登记密切接触者 做好医学观察 对物体表面、食具、空气等进行消毒 经过一个潜伏期,无续发 病例可解除医学观察 做好卫生宣教工作 解除管理、个别病 种需返校证明,符 合返校条件者凭 返校证明返校 保健老师督促及时复检 病例报告及管理流程 病人离校 就诊 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源 保护易感者 培训 采取措施 控制传染源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中小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暴发后需严格开展晨检,发现可疑或疑似病例离校隔离治疗。减少集聚性活动,加强房间通风和消毒; 开展健康教育,用健康教育课、告知书以及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与防制知识,同时坚持正面宣传,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中学生、大学生等青壮年群体已成为结核病高发人群。而导致他们患结核病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因为不少青少年生理发育较快但营养缺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各种营养需求大量增加,如果营养跟不上就会给结核病菌提供侵入机会;二是自身抵抗力下降导致病毒入侵。学生因学习、考试等因素造成思想压力过重,课外活动减少,自身抵抗力减退,此时也极易感染结核病;三是由于频繁活动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不少学生经常沉溺于网吧、迪厅、舞厅等封闭场所,或者经常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小饭店吃喝,这也很容易造成结核菌的感染。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高发年龄。结核菌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传染源是正在排菌的肺结核患者。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潜伏期为4~8周,仅于抵抗力低落时方始发病。解放军254医院传染病控制科主任郑伟介绍,当低烧、慢性咳嗽、咳痰超过2周以上时应警惕患肺结核的可能性,应及时就诊。

防治肺结核注意六大要素:

一、人应选择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房间。也可单独睡一床,经常开窗通风,有排菌者应住院治疗。

二、病人用的被服要经常用日光暴晒消毒,痊愈后房间要彻底消毒。

三、病人应减少与他人(经常咳嗽等)接触,尽量不要到公共场所去。

四、病人的用品食具、痰液、呕吐物都要消毒,最简单的杀菌方法是将痰吐在纸上直接烧掉,或吐在痰盂里,进行消毒后才能倒掉。

五、治疗务遵医嘱,药物必须每天服用,肺结核要早期治疗,要足量、足疗程、规律、全程用药,不能间断,争取一次治愈。

春季传染病防控预案 篇7

为了加强学校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的防控长效机制,有效的防范传染病在学校中流行,确保我校广大师生健 康及安全,现将有关防控事宜通知如下:

一、成立防控工作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组

长:张生照

副组长:张

王 琳

员:王

吴海涛

拓史进

芳 各班主任

责:

1.落实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明确工作职责,责任到人。

2.加强传染病报告制度,班主任要在早晨对来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检查,了解学生的健康情况。对有发热、出疹、腹腹泻、流感症状的学生,要及时登记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 早治疗。

3.班主任要对因病缺勤的学生及时进行病因追查,并认真进行登 记。

4.学校以及班主任加强宣传力度,要做好时时讲,事事讲。5.班主任要做好教室等场所的通风工作,每天放学后相关人员要对以上场所实施消毒,并认真做好记录。按时上交各种材料。

具体负责:王琳(全面协调);拓史进、张晖(消毒),王进做好上报工作;张伟、钟平(加强监管);吴海涛、冯荣(做好药品及应用物资共给);师芳(晨检);各个班主任(做好晨检、开窗通风、以及对缺勤学生的追查工作)

二、严格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

1.严格按要求控制学校传染源并对发病学生采取控制及隔离 措施;

2.学生病情好转后,经校医检查签字后方可进入教室。3.做好学校环境卫生,加强室内外的消毒工作。消毒方法:1.开窗通风

2.定时消毒

三、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学生防病意识。

1.加强春季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做到四个一,即: 一次大型集会、一个班会、一个宣传栏、一封告家长书。

2.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抗病能力。

四、预防物质保障:购买一定预防药品及消毒药品 注:传染病各班必须及时上报校长室、德育处和总务处。

五、应急处理

1、对上级相关部门应急指挥部的指导和督察,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

2、学校师生员工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传染病领导小组报告。

3、在发现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时,必须按照规定时间:甲类传染病(包括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6小时内;乙类传染病12小时内;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报告。统一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县疾控中心报告。任何人不得瞒报、慌报、缓报疫情。

4、对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在做好自身保护的前提下,及时转送医院诊治。班主任及时通知学生家长。

5、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由副校长安排相关人员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好消毒处理,必要时请疾控中心进行终末消毒。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应严格进行临床观察。

6、对易感人群应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用药,群体防护措施。需要进行隔离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应主动配合有关卫生部门采取的医疗措施。

7、在传染病期间,各班班主任每天向总务主任报告本班学生的缺课情况、健康状况,班主任要及时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并保持联系,以便进行跟踪管理。

8、大队辅导员安排相关人员加强校园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消灭鼠害,灭蚊灭蝇灭蟑螂。

9、总务主任保持环境清洁,通风换气良好,对人员密集的教室 办公室会议室等定期进行消毒。

10、门卫要严格把好校门关,外来人员来访登记,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校园,禁止外来人员进入食堂、寝室、教室等人员密集区域。在校期间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离校。

11、教师利用健康教育课、晨会、板报、专栏、广播等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多种方式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增加自我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师生自我保护能力。

六、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学校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并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关职责落实情况纳入综合评比体系中,根据工作要求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传染病预防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等事件,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的,要依法查处直接责任人,并追究有关领 导的责任。

子洲县实验中学

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篇8

目前,正值春季传染病高发季节,学生抵抗疾病能力低,容易导致传染病发生、蔓延,一旦疫情暴发,将严重威胁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认识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启动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

一、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黄文杰 副组长:郑席

组 员:各处室、教学部主任及各班班主任

二、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

加强监测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全体学生认真关注自己每天的健康状况,一有情况及时向家长及班主任报告。家长在家发现子女有、流感等类似症状的,立即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并请通知班主任。学校全面实行学生健康查检制度。做到一天一次一个不漏,并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工作,如在校发现有流感等类似症状的,须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到正规医院治疗。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观察,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对传染病人的活动环境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5、做好学生缺勤,排查登记。各班班主任每天做好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的统计,并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6、做好已发病学生的电话回访工作,掌握已发病学生的病情。对治愈可复学的学生明确复学要求:康复后凭卫生院证明,方可返校复学。

7、做好学校的环境卫生,消除疾病传染源。注重教室卫生,及时通风换气。对教室等公共场所严格按规范要求消毒,对发病较严重的班级用84消毒液喷洒消毒。

8、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五、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学校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并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关职责落实情况纳入综合评比体系中,根据工作要求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传染病预防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事件,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在发生传染病流行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的,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春季传染病防控教育主题班会 篇9

通过本次班会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春季传染病的种类、 症状以及预 防措施,能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为学 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 你们知道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吗?它们是怎样传播的?春季常见 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这次班会,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介绍春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症状及传播途径。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具有 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 1— 3日, 主要症状为 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 般持续 3— 4天, 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 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 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性较强。 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 流鼻涕、 咳嗽、 头痛、 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 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 传播途径以空气 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潜伏期一般为 2— 3天, 最长的为一周。 人群普遍易 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 8— 12日,一般 10天 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 “

三、

三、三 ” ,即前驱期 3天:出疹前 3天出现 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 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 ;出疹期 3天:病程第 4-5天体 温升高达 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 期 3天:出疹 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 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 病人是唯 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 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 6个月 ~5岁幼儿发 病率最高(占 90%) 。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水痘 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 迅 传播途 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病原体传播的主要 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三、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 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3.保护易感者 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 身体,增强抗病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和个人的卫生。

四、预防传染病,我们该这样做。

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篇10

当前,正是春季传染病易发季节,为了确保我园能够及时、有序、高效的应对可能发生的春季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疫情在我园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教市育局、市卫生局春季传染病卫生工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园实际,将春季传染病开展情况进行汇报。

一、组织机构

成立“幼儿园防范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部门传染病防范工作的指导、督促与检查。

组长:刘晓虹

副组长:杨娅丽

组员:刘树军李玲武宝琴郭玲

陈美娅李晓萍冉丽李巧玲

张莹张晓玲汪华

联络员:袁春梅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教职工的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规范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幼儿园成立预防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传染病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三、具体举措

1、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组织全园教职员工专题培训,并通过宣传栏、网络等途径向家长宣传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等方面的知识,让教师、家长全面了解传染病知识,达到家园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2、加强晨间检查及全日观察工作

做好幼儿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可疑病症,立即让家长带领幼儿到医院确诊。

3、加强幼儿个人卫生教育

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坚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对幼儿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4、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1)幼儿餐具、杯子、毛巾每天消毒柜消毒。

(2)幼儿桌椅、大型玩具、门把手、楼梯扶手、厕所等每天用84擦试消毒。

(3)幼儿玩具用84浸泡消毒。

(4)教室、休息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定期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5、做好防范措施

带领幼儿多进行户外活动,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抵抗能力。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为幼儿搭配平衡膳食营养,多提供蔬菜和瓜果,保

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6、加强考勤制度

各班做好幼儿点名工作,发现幼儿缺勤,必须立即与家长联系,了解原因,并做好记录。

7、实行日报告制度

完善传染病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实行日报告制度,“分层管理,及时落实”。教师每天了解缺席幼儿情况,发现病情及时与保健老师联系,保健老师发现可疑病情及时向园领导汇报,园领导立即向区教育局、区疾控中心等有关领导汇报。

四、紧急疫情应急处理

1、当幼儿园发现传染病疫情时,立即报告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并采取果断措施,对病人实施严格隔离,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对与传染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就地隔离。

2、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及用过的物品,迅速、严密、彻底地做好全面消毒工作。

3、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作好流行病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育才幼儿园

上一篇:我喜欢的水浒英雄作文下一篇:鹤壁市第四届青年歌手大赛----总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