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安全教育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肠道传染病安全教育(共12篇)

肠道传染病安全教育 篇1

浏览次数:1303次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10-6-5 11:09 | 提问者:匿名

六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最佳答案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夏季天气炎热,气候潮湿,是各种肠道细菌繁殖的最佳时间。因此,校医院提醒各位老师和同学,注意饮食卫生,谨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经口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等一系列人体病变的传染病,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拉肚子”。但每个人都会因为感染的病原体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比如感染霍乱弧菌后患者的大便多为水样便,颜色像淘米水,并且大多没有腹痛;感染痢疾杆菌后患者的大便呈脓血便,还伴有左下腹压痛等症状;而感染大肠杆菌O157后患者又会出现鲜血便。此外部分病原体还会在人体内产生毒素,导致中毒、昏迷和休克。因此,“拉肚子”不是小毛病,发病后一定要及时到就近的肠道门诊去就诊

肠道传染病的病原是什么

导致肠道传染病的病原称为肠道致病原,其种类很多,主要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它们的个头都特别小,肉眼根本看不见,这些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中,还有那些被病人粪便和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水、餐具和其他物品上面。苍蝇、蟑螂等昆虫是传播肠道传染病的“好帮手”,当它们叮食了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后,又会在食物、水和餐具上爬行,从而一路播撒这些病原体。

一般来讲,肠道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特别喜欢夏秋季温暖湿润的环境,并且会在剩饭剩菜和污染的物品上快速繁衍生长,不注意饮食卫生特别容易感染。

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食用了被肠道致病原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被污染的水源而造成的,所以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点就是防止“病从口入”。要严把“病从口入”关,重点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不喝生水,要做到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零食前也要记得洗手。

第二,尽量少吃冷饮,包括雪糕、冰激凌和冰水等,更不要一次吃太多,暴饮暴食会损害肠胃的防御系统,这时候肠道致病原就有机可乘了。

第三,消灭苍蝇、蟑螂,清洁环境,防止致病微生物污染食物和餐具。

第四,要选择新鲜食品,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品,加工时要生熟分开,生吃的瓜果蔬菜应该用流动水洗净。另外,冰箱不是保险箱,吃剩的食物即使放在冰箱内,时间也不能过长,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

第五,尽量少在外面就餐,如果外出就餐要到卫生条件好、具备卫生许可证的正规餐饮点,并且尽量少吃或不吃凉菜,千万不要在路边小摊上胡乱的买东西吃。

得了肠道传染病怎么办

有很多人不在乎“拉肚子”,认为忍一下就过去了,其实,大量的腹泻使人体严重的失去水分,而水分对人体特别重要,一旦失去过多的水分,后果就会非常严重。另外有些病原微生物还会释放毒素,引起的中毒可以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引起死亡。

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措施,个人不容易判断。所以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到医院的肠道门诊去就诊和治疗。如果不能到医院就诊,要遵循下述治疗方法:

补充腹泻和呕吐丢失的体液:腹泻和呕吐不仅丢失了体内的水份,也丢失了体内的盐份、糖份等,所以最好购买“口服补液盐”并按说明服用(还可以自制糖盐水,以拇指食指中指抓一小撮葡萄糖或两小撮蔗糖,以五指抓一大撮盐加以适量凉开水饮用;或者在米汤内加少许盐服用)。

服用抗生素:自己滥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病原微生物对药物产生抗性,而且会杀灭体内的正常菌群,闹不好会适得其反,加重病情。所以,抗生素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另外,一定不要禁食或禁水,有些人为了减少腹泻量,而不吃饭、不喝水,这是完全错误的。禁食禁水使本就虚弱的身体得不到营养和水份补充,也没有足够的营养素去修复受损的肠道,会不利于致病微生物排出体外,所以禁食禁水会加重病情。

注:本材料主要来源于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

参考资料:http:// 回答时间:2010-5-20 18:51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肠道传染病安全教育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吉安县邓家村和蒋坊村, 永新县社边村和杨桥村, 安福县横屋村和青桥村7岁以上的男女常住人口为观察对象, 掌握其人员构成、地理自然条件、文化经济状况、住房和卫生条件以及卫生习惯等基本情况。根据齐同对比的原则, 选择了吉安县的竹山村和南街村、永新县的高桥村和漕溪村, 安福县的横龙村和江背村六个行政村作为对照组。总观察人群约11 000人, 其中小学生、家庭主妇、村干部为重点观察人群。

1.2 观察指标

1.2.1 肠道传染病

痢疾 (包括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 , 伤寒和付伤寒, 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 的发病率。三病 (以上三种肠道传染病简称“三病”) 疫情来源由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上报, 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须采血送县卫生防疫站, 采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 (ELISA) 检测HBsAg、HBeAg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HBc) 以排除乙型肝炎。

1.2.2 人群中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增长率

人群中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主要为痢疾、伤寒和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什么引起传播, 通过何种途径进入人体的;饮食卫生有何法律依据,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得了痢疾、痢寒、肝炎应该怎么办等。测试卷面为百分制:80分以上为“良好”, 70~79分为“较好”, 60~69分为“一般”, 40~59分为“较差”, 40分以下为差。

1.2.3 个人卫生习惯及家庭卫生的改善状况

个人卫生习惯主要了解住房卫生, 个人刷牙、洗手、洗澡、零食、饮食、烟酒等习惯或嗜好, 以及卫生保健意识, 有病是否及时治疗等。家庭卫生主要了解家庭人口、年龄、文化结构和经济状况;家庭环境卫生包括有无人畜混居、厕所、排水和通风等卫生状况;家庭饮食卫生包括饮水、饭菜生熟分开、餐具洗涤、厨房和餐厅卫生状况, 防尘防蝇设备状况;儿童预防接种, 有病早治疗等家庭卫生保健意识。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调查表评价指标分“良好” (80~100分) , “较好” (70~79分) , “一般” (60~69分) , “较差” (40~59) , “差” (40分以下) 五等。

1.3 健康教育内容

对观察组每个村委的小学生、家庭主妇、村干部和其他居民进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饮食卫生、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环境与健康、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妇女保健知识等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 重点是饮食卫生安全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结合当地农活忙闲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组织实施。

1.4 方法和措施

课题由吉安地区卫生防疫站、吉安县、永新县和安福县卫生防疫站及有关乡镇卫生院组成协作小组共同承担调查和健康教育任务。地区卫生防疫站负责制作各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提供播放电影、录像等宣传器材, 同时每年定期对各县站宣教人员、乡镇卫生院防疫专干、乡村医生和观察村小学健康教育老师进行培训, 统一标准和要求, 并及时进行检查考评。根据县、乡村医务人员按统一诊断标准确诊上报的疫情[1], 由地县站组织人员进行肠道传染病痢疾、伤寒和甲型肝炎 (三病) 个案调查, 核定发病人数。对每个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肠道传染病“三病”发病人数每季度进行一次核查, 然后计算出各单位月份和年度的“三病”发病率。各观察组的健康教育活动分层进行, 村小学每月增设2节健康教育课, 村民每季集中一次看电影或电视录像, 统一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小册, 张贴宣传画和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利用乡镇广播电视网络插播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同时开展一些咨询和健康教育知识有奖竞赛活动等。在健康教育开始前及健康教育后 (第三个年度末期) 分别对每个观察村和对照村随机分层抽查小学生、家庭主妇、村干部、青年和中老年农民共150~200人进行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测验和个人卫生习惯调查, 同时每个行政村随机抽查100~120户进行家庭卫生状况调查。调查采用问卷、笔试和逐家逐户实地查看的方式。

2 结果

2.1 肠道传染病“三病”的发病情况

1993年初进行本底调查时, 在试验村共调查5 213人, 核实1992年度“三病”共发生255例;对照村共调查5 375人, 1992年度“三病”共发生271例。进行三年健康教育后, 我们核实统计1995年度“三病”发病情况:试验村为175例, 较健康教育前的1992年度减少80例, “三病”总数下降31.37% (x2=11.99, P<0.005) ;而未经健康教育的对照村“三病”则基本持平 (x2=1.81, P>0.05) 。健康教育后试验村与对照村“三病”发病率有显著的差别。 (表1)

2.2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水平比较

在健康教育前试验村和对照村的村民普遍对肠道传染病是由什么引起传播的,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等不了解。95%以上的人不知道苍蝇可以传播痢疾、伤寒, 也不知道肠道传染病是可以通过讲卫生来预防的。经过三年健康教育后, 试验村村民和小学生的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水平则普遍有明显提高。而对照村则变化不明显, 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表2、表3) 。

2.3 个人卫生习惯的改善

通过健康教育前后对试验村与对照村村民和小学生个人卫生习惯调查, 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前试验村和对照村村民及小学业生不良卫生习惯比率普遍较高, 有的村村民习惯饮生水率高达86.3%, 而饭前便后洗手率不及30%, 生吃蔬菜瓜果能洗净的也仅31.7%, 通过健康教育后试验村村民及小学生个人卫生习惯有较大改善, 与未经健康教育的对照村相比有很显著的差异 (表4、表5) 。

2.4 家庭卫生状况的改善

在家庭饮食卫生和家庭环境卫生普遍较差的农村, 经过反复多次各种形式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后, 试验村的家庭卫生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防尘、防蝇设备完好率由原来的43.7%上升至82.1%, 生熟食品分开盛装保存率由22.6上升至63.9%;而对照村则无显著变化。二者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表6) 。

3 讨论

肠道传染病是农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特别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贫困地区, 因肠道传染病误工, 因病致穷的情况时有发生。1993年度调查448例“三病”病人, 共计支付医药费约68 000元。平均每例医药费153.5元。试验村开展健康教育后比1992年度少发生80例“三病”病人, 可减少约12 280元医疗费用。由此可见, 通过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 增强农民的卫生保健意识, 逐步改善农村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 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有明显经济效益。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 社会医学的群体意识的内涵和外延的扩大, 健康教育的作用正在愈来愈充分地显示出来。开展广播、电视、电影、书报、墙报、讲座、义诊咨询、会议宣传等多种形式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 改变以往人们“不干不净, 吃了没病”等不卫生的偏见认识, 影响人们的行为, 移风易俗, 改造环境, 改变不卫生的习惯, 做好饮食卫生管理, 把住“病从口入”关, 达到预防和减少疾病的目的。“预防为主”是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 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于增强人们的保健意识, 改变人们的不良卫生习惯, 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有着积极的意义[2]。

我国的农村人多地广, 大多数地方比较贫穷落后。如何在农村广大农民之中开展健康教育, 本课题作了些初步尝试。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 着重抓好村干部、家庭主妇、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活动, 是搞好农村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更新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电化教育方式广泛宣传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采用农村中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墙报、专栏等易被农民接受的简便易行的形式, 因地制宜地对农民进行健康教育活动。要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 分清轻重缓急, 利用农闲时间重点宣讲, 农忙时节抓住关键环节宣讲, 忙闲交替, 抓住实际例子反复进行, 这样才能收到较好效果。要开展农民的健康教育, 一定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好的卫生宣教队伍。本次课题主要依靠地县级防疫站 (疾控中心) 的卫生宣教人员、乡卫生院的防疫专干以及乡村医生等进行。如何使对广大农民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当前卫生防病的实际工作, 把结核病、艾滋病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列入当今农民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当前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工作, 应当引起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如何加强和改进对农民的健康教育工作, 是关系到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保护中国最广大的生产劳动力, 促进农民摆脱贫病, 致富发展的一个新课题,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大目标,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彭文伟, 主编.传染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肠道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篇3

1、医疗机构设立肠道门诊和预检分诊处,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肠道门诊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4、预检分诊处工作人员应仔细询问病史,发现急性腹泻者引导至肠道门诊就诊。

5、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肠道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肠道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肠道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肠道门诊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09年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小结 篇4

2009年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发扬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的精神,按照市卫生局制定的急性肠道病的防治预案,结合我区域具体实际情况,制定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预案,认真抓好肠道病防治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按要求我所于4月初成立了王波所长为组长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成员由付所长张远鸿、李双根、彭长荣、陈绪元等组成,负责急性肠道传染病各项防治工作,同时成立了由付所长和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科长负责的疫情紧急处置小组,具体分管预防任务,做到层层分工,落实责任到人。根据防治需要制定了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与控制预案,同时强化疫情监测,从4月1日开始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动态监测可能发生的疫情,确保了无大疫。

二、加强防治技术的培训

在4月上旬,对全体职工进行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特别强调霍乱及大肠杆菌所致感染性腹泻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危害,人人都懂得抢救措施,掌握治疗原则等,使职工受教育时间达6学时。在6至7月的高温季节,还要进行抗灾防病的业务知识的再培训,确保发生疫情能及时抢救,得到控制。

在4月下旬配合医院召开一次乡村医生会议,传达市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要求,防保所主要培训了发生肠道传染病疫情后的应急机制,同时由天王医院的主治医生进行了一期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主要是疑似病人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必须在24小时内立即上报,并对疫点进行处理,查找易感高危人群,对易感人群进行应急保护。再次强调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4至10月期间,对持续高热及腹泻病人,应及时转到医院,严禁长时间截留腹泻及持续高热病人,并明确责任与后果。

三、加强肠道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提高群众的防病知识,充分利用村卫生服务站的健康教育橱窗和小黑板等宣传工具,大力开展卫生科普知识,特别宣传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张贴了健康之窗肠道传染病与饮食卫生知识的专题宣传画,考虑到夏秋季可能的防旱抗汛形势,大力宣传饮水及个人卫生习惯,充分利用我镇现有的有线电视插播卫生知识100条次,还利用各种会议等进行有效的宣传。于5月下发了一期有<<如何防治肠道传染病>>,<<怎样进行饮水消毒>>以及<<注意饮食卫生>>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入户材料22000份,基本达到100%的覆盖,增强群众的卫生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不喝生水及有可能被污染的水。加强夏季的饮食卫生管理,特别是卤菜等高危食品的监管,杜绝食源性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大力改厕,强化粪便管理,夏季自来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经常进行监督,并教育供水人员掌握必要的预防知识,确保饮水安全,防治水源性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四、加强肠道门诊的督查

4月初开始进行对2医院进行一次专门的肠道门诊开设检查,重点检查是否按规定在4月1日开诊,是否做到“四专”管理,即“专职门诊医生,专用门诊室,专用腹泻病登记本,专用医疗抢救器械、消杀器械和病人排泻物收集容器”。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进行整改。防保所急性肠道传染病专管员每旬对2所卫生院进行一次肠道门诊的督查工作,共检查36次,查得共登记肠道病人 人,其中肠炎 人,点总数的 %,全年无霍乱等重大肠道传染病发生。

对零星发生的 名痢疾等病人全部进行了疫点处理,深入到受灾的村及农户,无偿发放漂白精片 万余粒,同时送给乡自来水厂60000粒,对饮水进行消毒,确保了群众饮上安全的水,大水过后无肠道病的发生。

五、加强饮水与食品卫生的管理

为防止夏季可能的传染病疫性发生,我们重点加强食品和饮水卫生监督管理,突击宣传了流行季节不请客聚餐,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少吃或不吃海产品及凉拌食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在高温季节,多次对集镇进行食品卫生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予以关停处理。保证了卤菜等高危食品的安全,没有发生一起食品中毒事件。同时加强饮水安全,督促水厂进行饮水消毒,每天都进行一次出厂水的余氯检测,确保自来水的安全。9月份为防止可能的食物中毒,利用二天的时间,突击检查了我区域所有的饮食单位与学校,杜绝危险的存在。经过合理的监督,使我区域无大的疫情,普遍的腹泻也比往年下降。

今年急性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是有计划,有准备的,安全渡过了高发期。但防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可疑病人的送检率不够,疫情监测跟不上,专用肠道病门诊与病房条件简陋,不能应对大的疫情,防治经费与药品少等,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确保肠道病防治万无一失。

肠道传染病安全教育 篇5

1 背景

1.1 饮用水供水现状

温岭市的水资源相对贫乏而用水量日益增长, 供、用水矛盾突出, 特别是农村自来水水质达不到卫生标准, 还有许多农村居民和外来人口使用井水, 而井水的污染又十分严重, 农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温岭市农村供水方式为正规水厂供水、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 除城市延伸供水外往往不经净化消毒直接供给居民使用。2008年3月, 我们对全市的饮用水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全市有各类水厂计138家 (其中, 市级3家、镇级10家和村级125家;按水源类型分:水库水及山水等96家、深井水40家及河塘水2家) 。另有自备式 (含企业及家庭式) 集中式供水732家。分散式供水情况:全市有各类水井97 863口。

1.2 农村水质检测结果

为摸清温岭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 我们对不同供水类型的水质微生物指标进行了监测, 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执行, 项目为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结果为:14家镇级及以上水厂的23份出厂水和末梢水, 合格11份, 合格率为47.83%;20家村级水厂的20份水样, 合格11份, 合格率为55.00%;抽检12个镇 (街道) 的123份各类山水和水井水, 合格11份, 合格率为8.94%。

1.3 饮用水不安全是引发肠道传染病的严重隐患

温岭市各镇 (街道) 拥有数目庞大的水井, 共有各类水井97 863口, 理所当然地井水成为人们的饮用水源, 尤其在农村, 这一现象更为普遍。例如:2004年出现副伤寒暴发疫情[1,2], 引起2004年我市伤寒副伤寒较大规模流行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因连续干旱少雨, 因而, 水库库容严重不足, 自来水不能正常供应, 部分居民只能饮用不洁水源, 未经消毒的水井水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率达96.00%。二是由于饮用水不足和使用不卫生的饮用水影响到食品卫生的状况。经省、市专家共同参与的流行因素调查研究表明, 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主要有在外就餐史和饮用井水史[3]。所以, 饮用水安全卫生非常重要。必须加强农村居民饮用水的管理, 采取各种措施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和安全,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2 饮用水不安全因素分析

水资源相对不足主要是由以下方面的原因引起:一是温岭市人口密度高, 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级市, 且外来人口有60万人之多, 为本地人口的1/2, 饮用水使用人口多是造成水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 外来人口大都使用井水。二是温岭市是全国百强县 (市) , 工业发展迅速, 工业用水大幅增长, 是造成水资源紧张的第二个原因。三是温岭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 境内无大江大河通过, 虽然该市为丘陵地区, 可以建造水库, 但该市的水库均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水库总容量没有增加, 反而下降, 所以, 水资源减少。四是随着工业的发展, “三废”对水体的污染严重, 特别是生活污水的不合格排放, 水源生物污染严重, 直接饮用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 导致肠道传染病高发等危害。

分散式供水水源面临的问题最为突出。一是水源防护设施不完善, 如人工井无井台、井盖、防渗层和过滤层, 山泉无泉室等, 地面污水可直接进人水源。二是水源位置定点不合理, 易受污染。三是水源无卫生保护区, 污染源多。四是村民缺乏对水源的卫生保护意识及一些不良的取用水习惯, 造成水源直接或间接污染。

3 饮用水消毒的方案和实施

3.1 饮用水卫生工程主要内容

一是提高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覆盖率, 到2010年达到90.00%以上。二是加速农村中小型自来水厂的改造, 使出厂水合格率达到98.00%以上。三是加强井水的管理和消毒。

3.2 加强水井管理, 落实井水科学消毒, 摸清位置, 统一编号

各村均要掌握本村水井分布情况, 摸清公用水井、企业自备水井和家庭独立使用水井的所在位置、水量和使用人数, 实行以村为单位统一编号, 落实消毒管理人员, 确定消毒方法和时间频次, 建立水井档案。对公用水井设置管理标牌, 设立水井防护设施, 确定水井消毒人员, 责任到人, 根据水质等情况确定科学消毒方法, 落实水井消毒并做好记录。

各镇 (街道) 要掌握全镇水井分布情况, 落实管理组织, 建立消毒人员和监测人员名单, 组织人员培训, 下发消毒药物, 统计消毒开展情况, 定期开展消毒情况检查和消毒效果监测。

3.3 水井消毒管理由当地政府负责, 并落实人员和经费

镇 (街道) 公共卫生所具体负责辖区的水井卫生管理和消毒监测;市财政负责消毒药品、余氯比色计和水质检测所需的经费,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消毒药物现场监测仪器的采购和供应, 负责井水消毒的技术指导和骨干培训, 落实饮用水卫生学监测, 建立饮用水消毒药械和监测专项账目, 加强专项经费的管理, 确保专款专用。

3.4 落实各类人员职责

各镇 (街道) 均要建立饮用水消毒工作管理小组, 有专人负责, 有消毒员和监督员队伍。 (1) 消毒员:消毒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 佩证上岗, 按每20~30口井1名消毒员的标准进行配备, 同时配备督查员 (消毒管理员) 。消毒员必须按消毒方法科学规范操作, 保证消毒的质量, 余氯合格率达80.00%以上, 要及时做好记录备查, 并每7天将记录表交镇 (街道) 消毒管理员。消毒员应向周围群众做好宣传, 取得群众的配合。消毒员队伍要建立档案和奖罚制度, 严格管理。 (2) 监督员:选择工作责任心强, 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员组成, 原则上按每3个村 (居民委) 配备1人 (可以由责任医生兼) , 监督频率每周每个村 (居民委) 不少于1次, 每次不得少于5口井, 监督内容为向周围群众了解井水消毒情况, 测量水井余氯并做好记录, 发现不符要求的及时报告。 (3) 镇 (街道) 消毒管理员职责:消毒管理员可以由镇 (街道) 社区发展办公室人员担任, 也可由公共卫生所人员担任。消毒管理员的职责为组织水井的调查, 收集汇总水井数量和分布情况, 确定应消毒的水井和消毒方法并建立档案, 建立消毒员档案, 每7天收集水消毒登记表, 并进行及时分析检查, 反馈余氯监测结果, 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正措施。对不合格的消毒员要撤换, 定期下发消毒药物, 布置下阶段工作。定时统计分析消毒效果向政府汇报并提出建议。保证余氯合格率达80.00%以上。

3.5 消毒方案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开展水井的消毒。

3.5.1 所有公用水井及外来人口聚集地的水井, 5~11月开展消毒。

3.5.2 发生肠道传染病时, 对疫点所在的自然村, 包括私井在内的所有水井开展消毒, 消毒至疫情平息后15天。

3.5.3 洪涝灾害后开展为期1周的所有水井的消毒。

3.5.4 对出租私房使用的户井5~11月开展消毒。

3.6 井水消毒方法

主要是使用某品牌长效缓释剂片, 每片20g, 含有效氯16g, 每吨水2片, 或大片每片200g, 含有效氯160g, 按每日用水量10吨1片的量, 装入专用消毒器内, 放入井水中, 每7~10天更换消毒片1次, 同时注意按水量的大小和药片的多少调节消毒器的开口大小。也可使用自制简易方法。使用的药物数量和添加更换时间可根据余氯测定结果进行调节, 保证余氯达到0.3mg/L以上。

4 消毒开展情况及效果

2008年温岭市财政拨出专项经费70万元, 购买下发长效缓释片13万片, 下发饮用水卫生宣传资料45万册, 添置了余氯比色计等设备;按要求落实了消毒工作。由于重视了农村饮用水卫生管理和消毒, 肠道传染病总病率明显下降, 2008年报告肠道传染病604例, 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11.82%, 与2007年比较下降了38.00%, 2008年共报告伤寒、副伤寒35例, 是本市历史的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志明, 江夏明, 黄宝定, 等.温岭市2004年甲型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防控策略探讨[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7, 8 (6) :720-723.

[2]黄宝定, 叶方友, 江夏明, 等.温岭市2004年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特征[J].浙江预防医学, 2006, 18 (11) :16-17.

肠道传染病安全教育 篇6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霍乱的病原体形状为:()

A、杆菌 B、弧菌

C、球菌

D、螺旋体

2、按传染病防治法霍乱为:()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未被列入分类

3、霍乱的传染源哪项不正确:()

A、轻型患者

B、隐性感染者

C、带菌者

D、来自流行区的人

4、切断霍乱传播途径中不合理的措施为:()

A、不去疫区旅游

B、改善卫生设施

C、加强饮水消毒和食品管理

D、消灭苍蝇等传播媒介

5、有关霍乱的临床分期哪项不正确:()

A、吐泻期

B、脱水期

C、恢复期

D、循环衰竭期

6、下列哪项不符合霍乱诊断条件:()

A、有腹泻表现,粪培养阳性

B、粪培养阳性前5天有腹泻症状者 C、流行区出现典型霍乱症状及体征,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上升者

D、非流行区出现呕吐、腹泻表现,但无流行病学史者

7、霍乱的治疗原则不包括:()

A、严格隔离

B、预防治疗

C、及时补液

D、抗菌治疗

8、典型霍乱患者脱水期不包括哪种表现:()

A、循环衰竭

B、代谢性酸中毒

C、电解质平衡紊乱

D、首先发生抽搐、昏迷

9、吐泻期典型霍乱患者临床表现不包括:()

A、腹泻时常有里急后重感

B、腹泻为首发症状

C、发热少见

D、严重患者出现“米泔水”样排泄物

10、关于霍乱患者补液治疗哪项不合理:()

A、轻度失水以口服补液为主

B、液体多选择541溶液

C、重度脱水通常采用两条静脉通道补液

D、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补液

11、为确诊伤寒病程第一周阳性率最高的检测是:()A、血培养

B、尿培养

C、大便培养

D、胆汁培养

12、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肠出血

B、肠穿孔

C、中毒性心肌炎

D、肺炎

13、下列哪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源体()可多选 A.柯萨奇病毒

B.埃可病毒

C.肠道病毒71型

D.腺病毒

14、手足口病发病多长时间内传染性最强()A.1周B.2周C.3周D.4周

15、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为()A.粪-口传播

B.呼吸道飞沫传播

C.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D.以上均是

二、是非题(每题4分,共40分)

1、人群对霍乱病原体不存在普遍易感性。()

2、霍乱病原体在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不长。()

3、霍乱病原体对消毒剂敏感。()

4、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5、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6、手足口病是人畜共患病,患者和病畜为本病的传染源。()

7、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手足口病后多不发病,亦不会够传播病毒。

()

8、同一间病房内可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

9、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仍应考虑为重症病例。()

肠道传染病安全教育 篇7

夏秋季节的到来,也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根据县卫生局号文件的精神及砀山县霍乱预防控制预案的要

求;为确保我镇人民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特制定本计划。

1.坚持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的思想。

我院成立了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内科、防保人员组成。

2.院内成立了肠道传染病抢救预备队,由院长任队长,成员

由内科、外科、护理、司药、防保等科室人员组成。

3.卫生院肠道门诊四月二十日正常开诊,并做到人员、器具、房屋三固定。

4.利用宣传栏、宣传单、广播稿等大力宣传肠道传染病防治

知识、《传染病防治法》和《食品卫生法》有关知识。动员群众改变不卫生生活习惯和不良卫生习俗。使广大群众能认识到肠道传染病的危害性,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

5.加强对村卫生室人员的霍乱等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稿离、早治疗的原则,各负其责,严防疫情的发生及流行。

6.院内有专人负责肠道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

上报。

周寨镇卫生院

肠道传染病安全教育 篇8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2004—2009年各市通过“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

1.2 方法

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4—2009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124起, 发病8 701例, 死亡8例, 病死率为0.09%。2004年报告为高发年, 共报告35起, 2009年为低发年, 共报告5起, 2008年和2009年报告的暴发疫情的起数分别较2004年减少了65.70%和85.70%。暴发疫情起数以感染性腹泻病为最多 (48起, 占39.00%) , 其次为细菌性痢疾 (35起, 占28.00%) 、伤寒+副伤寒 (24起, 占19.00%) 和甲型肝炎 (17起, 占17.00%) ;病例数仍是以感染性腹泻为最多 (4 144例, 占47.60%) , 其次为细菌性痢疾 (2 006例, 占23.06%) 、伤寒+副伤寒 (1 453例, 占16.70%) 和甲型肝炎 (109例, 占12.62%) 。暴发疫情的起数、病例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见表1。

2.2 分布特征

2.2.1 地区分布:

除梧州市和北海市无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外, 其他的12个市均有病例报告, 其中报告病例最多的是桂林市 (28起, 占22.60%) , 其次为南宁市 (21起, 占16.94%) , 柳州市 (20起, 占16.13%) 。暴发疫情多发于农村地区的村镇和中小学 (92起, 占74.00%) , 暴发起数和病例数均以农村中小学为多, 分别为51起 (41.00%) 和3 643例 (41.91%) , 见表2。

2.2.2 时间分布:

各季节均有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发生, 但以7月、9月、10月和11月为高发月份 (69起, 占55.65%) 。

2.2.3 人群分布:

学生和农民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人群 (7 853例, 占90.00%) , 尤以学生为主, 占63.00%。

2.2.4 暴发因素:

报告的124起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中, 发病例数在100例以上的有22起。其中12起为经水传播, 2起经食物传播, 2起经生活接触传播, 6起为水、食物和生活接触传播。93起暴发原因明确的肠道传染病疫情中, 因水源受到污染而引起暴发的疫情47起 (50.54%) , 水、食物和生活接触传播27起 (29.03%) , 传播途径不详的7起 (7.53%) , 生活接触传播8起 (8.60%) , 食物受到污染4起 (4.30%) 。

2.2.4 致病因素:

在124起暴发疫情中, 93起 (75.00%) 为实验室确诊, 在原因明确的病例中, 主要致病菌为甲型副伤寒杆菌 (23起, 占24.73%) , 其次为甲型肝炎病毒 (16起, 占17.20%) , 福氏志贺氏菌 (19起, 占20.43%) 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10起, 占10.75%) 。

3 讨论

分析结果显示, 我区通过网络报告的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发生起数及病例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与云南省暴发特点有所差异[1], 一方面是由于实行网络直报以来我区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测, 提高疫情报告的敏感性, 及时发现疫情暴发苗头,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减少了疫情的暴发;另一方面, 近年来加大了农村地区环境和饮水卫生的管理, 尤其是学校卫生的管理力度。我区报告的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绝大部分发生于农村地区的村镇和中小学, 主要为经水传播型暴发, 其次为经食物传播型暴发, 这与杭州市报道的情况基本一致[2]。经水传播型暴发多为农村改水、改厕不彻底, 自来水水源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喝未经消毒处理的生水等不良习惯所致。经食物传播型暴发多发于卫生条件差的集体食堂,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校食堂。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由于卫生工作不够完善, 食堂卫生条件差, 食物及水源的卫生质量得不到保障, 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这些均是引起肠道传染病暴发的高危因素。另外, 学生由于共同学习和居住, 相互接触较多, 有相同的居住环境、饮用水源及食物等, 当致病菌污染水源或食物时, 极易导致暴发疫情的发生。因此, 各级政府应针对农村地区的村镇和中小学肠道传染病高发的特点, 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及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 加强学校等集体食堂的卫生监督及管理工作, 确保饮食卫生;各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协作和信息交流, 并进行联合检查和督导, 以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减少学校肠道传染病暴发事件的发生。同时, 还要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教育工作, 大力宣传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提高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 从而防止暴发疫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玉芬.云南省2002—2005年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07, 23 (10) :823-824.

安全教育:夏季如何预防传染病 篇9

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

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锻炼

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

5、衣、食细节要注意

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

肠道传染病安全教育 篇10

五(5)班 沈另禾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建设中国的任务要靠我们这一代人来接续,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但是,每年因交通安全、各种灾难和疾病的“阻拦”,使很多中小学生失去生命,这可是一笔重大的损失。

看了《中小学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治教育》节目后,我深刻地认识到,避免损失的最好手段是预防,现在我把预防各种交通事故和灾难、疾病的方法归纳成以下几点:

1.当学校有地震发生时,头脑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要用书包保护头部,可以躲到桌子底下,等地震停止时,快速跑到空旷的地方去。

2.我们要远离传染病人,不与他接触,说话。要多开窗通风、讲究个人卫生、开展户外运动。

3.当火灾发生时,我们要懂得自救和同时拨打119。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折成8层捂住口鼻,弯腰,沿墙逃生。

4.让我们了解交通法规和法则,认识交通标志。还讲了步行安全,骑车安全,乘车安全。

肠道传染病安全教育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各病种个案调查表, 人口资料来源于嘉善县公安局。

1.2 方法

对2005-2010年嘉善县甲乙类肠道传染病进行描述性分析, 并用Excel、Epidata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05-2010年嘉善县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7种。包括甲类传染病的霍乱, 乙类传染病中的甲肝、戊肝、未分型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 共报告1 068例 (其中甲类115例, 乙类953例) , 占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数的14.14% (1 068/7 552) , 在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中的比重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27.25/10万, 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也呈下降趋势, 其中以2005年最高为60.93/10万, 2009年最低为12.93/10万。肠道传染病以细菌性痢疾发病最高为11.45/10万;发病构成比最高是菌痢占42.04% (449/1 068) , 详见表1。发病以散发病例为主, 但2005年爆发一次霍乱疫情, 其余年份无肠道传染病爆发疫情。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全年均有发病, 6-10月发病数占全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9.27%, 以10月份发病数最多。其中 115例霍乱病例全部发生在 9-10月份;菌痢、伤寒及副伤寒发病高峰在7-10月份, 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8.80%、55.70%;戊肝1-3月发病较多, 占59.10%;甲肝及未分型肝炎季节性不明显。

2.2.2 地区分布

嘉善县9 个街道 (镇) 均有报告, 报告发病率以魏塘街道最高为26.69/ 10 万, 发病数占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的45.69%;报告发病率以罗星街道最低10.34/ 10万, 发病数占甲乙类肠道传染病1.69%。

2.2.3 人群分布

(1) 性别分布

6年中男性发病 640 例, 发病率31.73/ 10 万, 女性发病428 例, 发病率为21.14/ 10 万, 性别比为1.5∶1。

(2) 年龄分布

表2显示, 各年龄组均有报告, 以30~39岁发病数最多, 占发病总数的16.29%, 其次为20~29岁和40~49 岁组, 分别占14.34%和14.23%。霍乱发病以20~29岁组及30~39岁组为主均占34.78%;菌痢发病高峰是0~4岁组, 占菌痢发病总数的27.17%;甲肝以30~39岁较高, 占到31.65%;未分型型肝炎, 40~49岁及50~59岁较高, 占到25%, 24.29%;戊肝发病以60~69岁最高, 占33.33% ;伤寒和副伤寒以20~29岁及0~4岁高, 占20.25%和16.46%。

(3) 职业分布

发病数以农民, 民工和散居儿童主, 占总发病的34.18%、21.72%、13.76%。其中霍乱发病数以民工为主占86.96%;菌痢主要发生在散居儿童和农民中, 分别占28.29%, 24.72%;伤寒副伤寒主要发生在农民、学生及散居儿童中分别占29.11%、18.99%、15.19%;甲肝、戊肝和未分型肝炎以农民为主, 分别占总发病数的46.83%、59.09%、53.93%。

(4) 流动人口发病率

5年中本地常住人口的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 30.14/ 10 万;流动人口的年均发病率 21.60/10万, 但其霍乱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本地常住人口, 霍乱本地常住人口年均发病率为0.66/10 万, 流动人口的年均发病率 5.70/10万。

3 讨论

2005-2010年嘉善县肠道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27.25/10万, 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呈下降态势, 占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的比重总体上也呈逐年下降趋势, 发病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 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居民的生活条件改善, 卫生状况明显好转, 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病下降, 另一方面2005年嘉善县爆发霍乱疫情后, 县委县府高度重视, 多措并举, 在全县范围内尤其对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场所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乡居民用水一体化及健康教育等工作, 卫生环境及群众的防病意识大幅提高, 对肠道传染病的控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2]。

从本文来看, 菌痢, 病毒性肝炎, 霍乱等是近年来威胁嘉善县居民健康的主要肠道传染病, 除2005年霍乱出现一次爆发疫情外其余年份肠道传染病均以散发疫情为主, 从时间分布来看, 嘉善县肠道传染病发病高峰为7-10月, 符合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说明夏秋季仍是嘉善县肠道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时期, 甲肝及肝炎未分型的时间分布不明显可能是由于曾感染过或疫苗的普及而导致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可能与男性作为主要劳动力, 活动范围广, 在外就餐和聚会机会较多, 易接触危险因素的机会多有关。从年龄及职业来看, 发病以农民、民工和散居儿童为主, 散居儿童主要是由于身体未发育成熟, 抵抗力较弱有关[3], 农民可能是由于这部分人文化水平低, 自我防护意识不足有关。而2005年以来嘉善县的霍乱疫情中, 民工占86.96%, 通过调查发现这部分人居住环境差, 卫生意识严重不足, 在2005年嘉善县爆发霍乱疫情时, 阳性水体仍有部分民工在洗衣用水, 自我防护意识极差。同时民工多数都有饮生水、吃生冷食物、食前便后未洗手及随地大小便等不良习惯, 易造成霍乱及其他肠道传染病的传播流行。

2010年嘉善县外来人口数已经超过本地居民, 特别是城乡结合部, 外来流动人口更是本地人口的数倍、人口密度大加上居住条件差, 健康意识淡薄, 一旦出现疫情极易引起传染病的爆发。针对此现状, 嘉善县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 建立以卫生为主导, 相关部门协作, 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采用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4]。通过建立健全肠道传染病监测及报告系统, 积极做好肠道门诊工作, 做到流行季节“逢泻必采”, 及时发现病例, 防止肠道传染病的扩散流行[5]。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及“三管一灭”工作, 特别要加强外来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的卫生整治工作。虽然嘉善县改水改厕率均已超过96%, 但流动人口的厕所仍有相当一部分是直排式的, 流动人口的改厕工作亟需加强。同时要做好对适龄儿童的甲肝等疫苗的接种工作[6], 保护易感人群。针对农村居民健康意识淡薄的现状, 通过“百场健康教育课进社区”、“健康直通车驶向新农村”、“三下乡”等载体广泛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水平, 切实做好重点人群的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摘要:目的:分析嘉善县近6年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 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嘉善县甲乙类肠道传染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2010年嘉善县的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7种1 068例 (其中甲类115例, 乙类953例) , 占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数的14.14%, 占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年平均发病率为27.25/10万, 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也呈下降趋势, 疫情以散发为主, 6~10月发病数占全年肠道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9.27%, 男女性别比为1.5∶1。发病数以农民、民工及散居儿童为主。结论:嘉善县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 虽低于全省发病平均水平, 但防控形势仍不容乐观, 仍需常抓不懈。

关键词: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参考文献

[1]高筱萍, 谢淑云, 顾华, 等.浙江省2001-2007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疫情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9 (6) :434-436.

[2]来时明, 曹国平.衢州市2004-2009年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1, 12 (6) :503-505.

[3]成洪旗, 徐淑慧, 于秋燕.2001-2008年山东省济南市肠道传染病监测分析[J].疾病监测, 2009, 24 (8) :580-582.

[4]李立明.流行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20-121.

[5]姜慧仙.2004-2007年浙江省江山市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 2008, 23 (12) :757-763.

肠道传染病安全教育 篇12

学校安全、卫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改善学校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我校为了牢固确立“健康第一、生命至上”的思想与观念,积极做好安全和预防传染病的工作,加强学校公共卫生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我校认真组织学生观看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于2013年10月19日上午八点十分左右特别播出的《中小学安全教育与传染病防治知识》,并要求学生与周一开学的时候把观看心得体会上交到班主任处。

在周一的主题班会上,各班分别又将电视的节目让同学到黑板上去进行演讲,看谁讲的最好。

在观看节目后,学校积极开展活动,提高健康意识,结合自身的实际,切实开展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动:

1.积极、主动地预防感冒。在大范围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首先在学校范围内开展预防活动,在教室里熏醋杀菌,开窗通风。

2.加强体育锻炼,隔离重号病人等。其次要求学生督促家长在家庭里开展一定的预防措施。要求学生积极参加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和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疾病流行期,不宜到人口密集地和空气不流通处滞留;

3.开展家长学校的活动,向学生家长宣传常见传染病的知识、及季节性的传染病,并发告家长书,通过告家长书让家长对孩子做好防病、治病的工作。

我校将进一步全面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精神,把安全和预防传染病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确保全体师生平安健康,营造一个低碳,卫生,环境更优美的校园!

临港六中

2013年10月24日 附:节目主要内容

1、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样避险?

2、怎样正确预防和应对传染病?

3、怎样预防火灾,当火灾发生时,我们该怎样正确逃生?

上一篇:校园环境设计方案下一篇:smt工作职责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