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预防》课件(精选13篇)
一、预防传染病的常识性方法
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勤锻炼。
2.生病及时就医
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时,戴上口罩,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以免对他人造成可能的传染。
3.接种疫苗
鼓励公众根据自身情况,自愿、自费进行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控制区域性急性传染病流行最经济、有效的办法,每年秋末,高危人群应该接种流感疫苗。老年人特别是有慢性肺部疾病的可以接种肺炎疫苗,有效地减少患肺炎的机会;儿童和学生接种流感、腮腺炎、风疹、水痘、流脑等疫苗,可预防呼吸道疾病。
4.避免受凉
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同时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5.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6.净化环境
保持空气流通;尽量不要拉上窗帘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7.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8.冬季干燥,应多喝热开水
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还具有一定的搞感冒的作用。同时豆制品,鱼虾蛋类等能够提供优质的蛋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二、如何预防儿童传染病
一、管理传染源
(1)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精神和生活情况,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隔离,及早治疗。
(2)与病人接触者应进行医学检查和其它预防措施。
(3)幼儿园幼儿缺席应及早查明原因。如因患传染病请假,要对园内幼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孩子在家庭里接触传染病人,家长要及时通知幼儿园。
(4)对传染疾病的`动物,无价值者,可以杀灭,有的可施行隔离和治疗。
二、切断传染途径
(1)对肠道传染病着重管理饮食、管理粪便、保护水源、除四害、用具消毒、个人卫生等措施。
(2)对呼吸道传染病,戴口罩为简便易行的预防措施,保持空气流通,必要和可能时进行空气消毒。对以昆虫为媒介的传染病,可采用药物或其它措施防虫、杀虫、驱虫。
三、保护易感者
(1)适当锻炼与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2)加强营养,劳逸结合。
(3)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增强小儿免疫力。
(4)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尽可能避免同病人接触,必要时可预防服药,如接触猩红热可服磺胺类药物等。
三、预防儿童传染病应注意哪些问题
(1)孩子出生以后,应该和当地的医生取得联系,接受医生对儿童的保健指导。其中主要的一项就是预防接种,按照当地的规定,给孩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各种疫苗。这是针对儿童免疫力低和传染病的特点,有计划的一项一项进行的。各项预防接种中,常年列入计划免疫的有卡介苗、小儿麻痹疫苗糖丸、白百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此外,还有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A群脑脊髓膜炎多糖菌苗”,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等等。
(2)造就孩子的文明卫生的风俗,好比,让孩子用本身的生存用具,分外是水杯、毛巾、牙刷、手绢等。不喝生水,不随地便溺,不消手揉眼睛,不吃不洁净的食品,饭前便后洗手,睡前洗脚等等。
(3)应该了解儿童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特点,以便早期发现病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如冬春季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和由于昆虫传播的传染病。
(4)发现传染病人,应该隔离治疗,有利于防止传染别人,也有利于使病人得到合理的治疗。应该知道,孩子一旦接触了传染病人,就成为接触者,受传染的威胁自然更大些。这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应急措施。比如,接触了病毒性肝炎的孩子,可以注射丙种球蛋白;接触了流行性脑膜炎或猩红热的孩子,可以服用些磺胺药;接触了麻疹的孩子,必要时可以接种麻疹疫苗等等。
四、准妈妈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注意居室通风
室内空气不流通时,其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极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还要及时打扫房间卫生,清理卫生死角,不给病菌以孳生之地;孕妇最好每周更换一次卧具。
2、提高室内相对湿度
孕妇平时要多喝水,防止呼吸道黏膜受损;在暖气上放一盆水使水分蒸发;在室内晾一些潮湿的衣服、毛巾等;用空气加湿器或负氧离子发生器等增湿。
3、加强锻炼
女性在怀孕前要加强体能锻炼,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同时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理压力。怀孕后也应进行适当的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
4、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如果计划在冬末春初怀孕,建议提前注射流感疫苗,注射疫苗2至3个月后再受孕。孕妇到医院或人员密集处应戴口罩;饭前便后、外出归来以及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都要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注意防寒保暖,适时增减衣服。如果家里有呼吸道病人时,要注意做好消毒、隔离。
5、合理饮食
1 远离病原微生物
建场选址时要远离居民点1公里以上;远离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2公里以上;距离其它猪场、牲畜交易场或牲畜屠宰加工厂5公里以上。并要求地势高, 排水方便, 空气流通, 有足够的合乎卫生标准的水源等, 以防止来自这方面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2 将病原微生物拒之门外
猪舍周围建2米以上围墙, 围墙周围挖排水壕沟, 大门口设消毒池, 人员更衣、沐浴和消毒室, 以便阻隔尘埃, 阻止人和动物包括野生动物进入和场外污水、雨水流入。凡必须进入的人、车、物要经过消毒。对在外与猪接触密切的人、物, 如兽医、屠宰销售猪肉人员、贩运猪的人或车严禁入场。
场内不种植树木, 以便减少飞禽在场内栖息, 防止带入病原体。
圈舍门、窗、通风口安装防护网, 阻止鸟、蚊、蝇、鼠进入。
3 就地消灭病原微生物
即对不慎侵入到场内的病原微生物及时消灭处理。其主要方法有:
3.1 物理法
定期定时对场地、圈舍进行清扫、洗涤、通风;对一些设备、用具用阳光、紫外线暴晒, 水煮, 汽蒸, 火焰烧烤, 来清除和消灭病原体;对死亡猪的尸体和其排泄、分泌污染物, 及分娩后的胎盘、死胎进行焚烧, 掩埋或无害化处理;经常灭鼠灭蚊蝇。
3.2 生物法
利用益生菌剂, 在饲料中添加或粪尿上、垫料上喷洒等来抑制有害微生物;利用粪便、尸体中的微生物生命活动所引起的发酵产热杀灭有害微生物。
3.3 化学法
用化学制剂, 通过喷雾、浸泡或烟熏等方法, 定时对场地、圈舍及猪体进行消毒。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常决定于很多因素。如:
3.3.1 消毒剂的浓度
适当的浓度, 杀菌效果好, 浓度低起不到杀菌作用, 浓度过高有的会失去杀菌作用或者产生副作用。
3.3.2 消毒剂的作用时间
消毒药与微生物作用时间越长, 灭菌效果越好。接触时间太短, 往往起不到灭菌作用。
3.3.3 消毒时的环境温度
消毒环境温度越高, 杀菌力越强。寒冷季节消毒常需升高舍温或加热消毒液。
3.3.4 病原微生物的区别
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 对不同消毒剂的敏感不同。消毒某种微生物要选择适合这种微生物的药物。日常预防性消毒, 要轮换使用消毒剂。
4 提高猪只自身抗病力
建造适宜的圈舍:圈舍内小气候要求干燥, 冬暧夏凉, 光照充足, 通风良好, 空气新鲜, 安静, 舒适。
丰富饲料营养:在日粮中, 满足猪只生长发育、生产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
驱虫:定期驱除猪只体内外寄生虫。
接种疫苗:按照科学的防疫程序, 对猪群接种免疫, 抵抗相应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注意一些因素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如:疫苗运输、贮存不当, 高温、阳光照射易使疫苗失效;接种剂量不当, 过少或过多都不利于猪只产生免疫应答;接种时间不当, 如母源抗体干扰, 不同疫苗间的干扰, 错过易发病期等, 都会达不到接种免疫效果;猪只接种疫苗前后一周内使用抗生素;接种疫苗器件消毒不净或有其它药物残留;接种方法不正确;接种疫苗时, 猪只发热患病等都可造成免疫失败。
问诊员工“离职潮”
让我们将事物一分为二地分析,人力资源在不同企业间流动是一种正常现象,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发展,也有利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但是,当企业出现离职高峰,出现不良情绪离职苗头时,企业就要引起足够警惕,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否则这种情绪就如同传染病一样,加速爆发大规模“离职潮”,其破坏力不言而喻。
病理学意义上的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同理,在职场中,当离职率上升乃至达到峰值时,我们也能探寻到相同的演变轨迹。
当公司有员工离职时,会对其他员工造成内心波动。比如当员工A得知同样职位的员工B离职后,员工A自然会考虑自己是否也应该另谋高就,尤其是在受到职业发展瓶颈等综合因素影响时,更容易产生离职动机甚至离职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一名员工离职后,由于其离职行为产生的“蝴蝶效应”往往会带动其他在职员工的情绪波动,如果员工是带有不良情绪的离职,其“污染程度”会更为严重,释放的负能量也会涣散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加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尤其是当公司面临重要发展机遇时,如果出现了中高层的频繁更换或者缺失断层的现象,不仅不利于“军心”稳定,也很容易延误“战机”。
控制离职“传染源”
借鉴医学中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采取相关预防和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员工由于不良情绪而离职的发生概率。
员工提交离职信后,公司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立即跟员工进行诚心的离职面谈,这是防止不良离职情绪蔓延的第一步。
一个供参考的可行做法是——控制离职信息传播范围,如将离职信息传播范围控制在离职员工、人力资源负责人和主要领导内。因为,部分离职者在经过离职面谈后是可以被留下的,如果让更多人了解该员工的离职事宜,有可能造成让该员工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比如,在经过离职面谈后,打算辞职的员工决定继续在公司留任,如果其他同事在事先已经知道该员工的离职消息,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可能都会关心地问一下,“什么时候给你饯行啊?”“你什么时候办理离职啊?”“你不是递交完辞职信了吗,怎么还
在这里”等类似语言。上述情况一旦发生,在自尊心的驱使下,该员工很可能又会动摇,选择离职。
当员工离开公司时,必然会有不良情绪,或者没有达到“归属或爱的需要”,或者没有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公司若处理不当,可能会滋生传染不良情绪的“职场细菌”,因此,消灭传播不良情绪的媒介是切断不良情绪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公司首先要提供“离职负面情绪”释放空间,然后进行“情绪消毒”,则可在一定程度上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其他人的机会,从而有效缓冲离职负面情绪的杀伤力。
在这个环节中,真诚的离职面谈是非常有必要的,这里强调的真诚是指真正充满人情味的离职面谈,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的例行公事。离职面谈无外乎两个目的:挽留员工和了解员工离职动机。以心换心,如果人力资源工作者能开诚布公,形成一种愉悦无障碍的沟通氛围,让员工明白公司是需要他、重视他的,员工同样也会愿意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甚至对公司觉得不满意的地方也会说出来,毕竟这是公司内的“家事”,采用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公司管理层也能够从中得到有益的信息反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但切断了不良情绪的传播途径,公司管理方式也能得到改善。
对于不能成功挽留的员工,尤其是关键性岗位人才,也要抱着“聚散皆是缘”、“再见亦是朋友”的心态,而不是给其贴上公司“背叛者”的标签。如果条件允许,抛开传统办公室或者会议室离职面谈的方式,换个地点、换个思维方式,或许效果会更好。
在办理离职手续时,人力资源工作者不以各种理由克扣员工绩效工资、竞业限制保密费等,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离职者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他们非但不会传播不利于公司的言论,反而会从内心感谢公司的人文关怀,提供丰富公司人力资源库建设的新方法。三国时期,徐庶离开刘备之时,为其举荐了诸葛亮,这就是一个生动案例。当然,这样的离职处理方式,需要公司高层具有宽广的胸怀、气魄和智慧。
保护在职“易感者”
关注离职者,更要注意保护在职者,做一个“防护罩”保护“易感者”。企业应该倍加珍惜现有的人力资源,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军心”。这需要企业和在职者都付出相应的努力,即使是离职者也有一定的责任。
1.做好员工心理层面的“预防接种”。针对不同群体,注射不同“疫苗”,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可采用员工信箱形式,设立专人定期梳理数据资料,归纳经常出现的问题,呈送公司领导,然后对症下药。比如,某项目组近来工作进展缓慢,两名小组成员提出离职。公司领导觉察到此变化,以公司信箱为工具,由人力资源部牵头,以“当前公司组织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为主题组织问卷调研活动。经后期数据反馈,考核小组了解到,该项目小组大部分成员对于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公平性持有意见,考核小组迅速做出反应,适时调整了相关考核比例,加大了奖惩力度,维护了团队内部的和谐,团队重新得到了整合。这一剂“绩效考核疫苗”,快速、有效地切断了离职情绪传染,保护了在职员工,提高了员工的“免疫力”。
2.人才流失预警机制的建立。通过员工离职率数据分析,从低到高,分成蓝色、黄色、红色级别,一旦出现不同信号,除了采取积极措施挽留离职者,更要重视易受感染者,对有离职倾向的人员,建立易受感染员工心理档案并进行追踪,在这期间,管理层更要主动关注员工情绪变化的规律,定期进行人文关怀类型的聊天、“拓展训练”等团队活动,运用积极方式传递正能量,适时给员工情绪解压,做到防患于未然。
3.对于在职者而言,学会自我选择适当的心理调适方式,避免不良辞职行为的“精神污染”,不要“意气辞职”和“潮流辞职”。当别人辞职时,或许自己可能也有辞职的冲动,此时,不妨找出本子和笔,粗略地用SWOT(态势分析)审视自我: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这样会对自己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权衡一下,到底哪个方式更适合自己。
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鸭旺口小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并结合区实际情况,特制定区属中小学防范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措施如下:
一、按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校长作为学校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和体检工作,统一思想,定期进行突发流行性疾病、传染病预防工作以及学生体检制度的研讨,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体检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
二、学校分管领导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报告制度,健全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掌握、检查学校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学校应当建立体检制度,建立全校师生、教职工的健康档案,确定专人统一保管。
三、学校应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卫生教师每天做好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当定期对学生、教职员工进行体检,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
四、学校应普及卫生知识,利用黑板报、橱窗等各种形式做好预防突发流行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正确认识,做好防范。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加强有关季节性突发流行性疾病、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培训,保证每周20分钟的健康教育,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
五、传染病具体预防措施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5、建立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每年新生入学进行传染病预防接种。
6、食堂饮食从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六、传染病疫情报告措施
1、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2、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总务处报告后,由校总务处及时整理出文字材料迅速向学校领导报告,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七、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对传染病人的居住寝室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5、对全校师生虽工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发放必要的防护用品,在公共卫生场所完善洗手设备,提供流动水、洗手液、除菌消毒肥皂。
6、所有师生居所、工作室、人群聚集场所要增加通风的时间和强度。教育师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注意劳役结合,增强抗病能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搞好居室卫生,勤晒衣被。
7、一旦发生疫情,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教育学生自我保护,限制学生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对我校外出工作人员、学生实行登记制度,经医院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
一、夏季常见的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 霍乱、副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2.蚊媒传染病: 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3.鼠媒传染病: 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二、为什么夏季容易发生各类传染病?
夏季天气炎热,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快,水源食物、环境容易受污染,是各类传染病容易发生的主要原因。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等在夏季是繁殖高峰期,它们携带的各种病原体易污染水源、食物、环境,使人类得病。天气炎热,人的体能消耗量大,喝水多减弱了胃肠功能和抗病能力,易致病。
三、临床表现:
1.伤寒:潜伏期1-2周,起病缓,体温上升,持续性高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无力,皮疹,肝脾种大。
2.霍乱:无痛性剧烈腹泻水样便伴呕吐,日10多次以上,迅速严重脱水。
3.痢疾:起病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量少,有粘液脓血便,日几次到10多次以上。
4.疟疾:寒战发热,体温39℃以上,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全身疼痛、乏力,间歇性或隔日发作。
5.登革热:起病急,畏寒,高热39-40℃,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出血倾向,面、颈、胸部潮红称“三红征”,结膜出血。
6.流行性乙型脑炎:起病急,全身不适,头痛,高热、恶心,呕吐为喷射状,惊厥抽搐,儿童多见。
7.钩端螺旋体病:起病急,畏寒、发热呈弛张热,全身肌痛特别是腓肠肌痛,乏力,眼结膜出血,浅表淋巴结肿大,易误诊为“流行性感冒”。
8.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全身疼痛,乏力,头痛,眼眶痛,腹痛,面额、胸部出血潮红,全身毛细血管广泛性出血,少尿。
四、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
5、衣、食细节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范文网
春季来临,气温渐渐回复,自然界各种微生物也开始活跃起来,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
春季传染病大多通过呼吸道传播,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学校人员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传播流行。因此,了解足够的春季传染病知识对于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
一、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有大规模传染病发生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即可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即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三、具体措施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 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一、猪瘟
猪瘟又叫烂肠瘟, 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均可感染该病。主要靠免疫预防。在该病的常发地区或受威胁地区, 要对种母猪于配种前或配种后免疫1次;仔猪可于20~25日龄首免, 50~60日龄二免, 也可采取超前免疫。在非疫区, 应对种母猪于配种前或配种后免疫1次;种公猪于春秋两季各免疫1次;仔猪断奶后免疫1次。
二、猪流行性感冒
该病是由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发病猪不分品种、性别和年龄, 多发生于春季, 往往突然发病, 迅速传播整个猪群。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本病, 应加强猪舍的消毒工作,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 气温突变前适当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一些抗菌素和抗应激的药物 (如复合多维、黄芪多糖等) , 以提高猪体抵抗力。
三、猪传染性胃肠炎
该病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0日龄以下病猪死亡率达50%~100%。预防本病, 平常应注意猪舍环境消毒和饲养管理, 搞好猪舍环境卫生, 注意防寒保暖, 同时做好免疫。免疫方法是在怀孕母猪产仔前一个月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或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苗, 使仔猪通过母乳获得被动免疫。
四、猪肺疫
该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染, 但以仔猪和架子猪发病率较高。仔猪断奶时应免疫接种猪肺疫弱毒苗1次, 隔30天左右加强1次;种猪应定期用猪肺疫弱毒菌苗或猪三联苗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 进行免疫接种, 每年至少2次以上。
五、仔猪副伤寒
该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多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 1个月以下和6个月以上的猪很少发生。在非疫区, 仔猪断奶后要接种副伤寒弱毒冻干苗;疫区要对20~30日龄的仔猪用副伤寒甲醛苗首免, 间隔5~8天再免疫1次。气温突变、长途运输、转群、并群时, 可适当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一些抗菌素 (如氟苯尼考等) 和抗应激的药物 (如复合多维、葡萄糖等) 。
六、仔猪大肠杆菌病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 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水肿病。仔猪黄痢的免疫是, 对怀孕母猪于产前40天, 肌肉注射2毫升仔猪黄痢油剂苗;仔猪白痢的免疫方法是, 让怀孕母猪于产前40天, 口服遗传工程活菌苗, 产前15天进行加强免疫;仔猪水肿病的免疫方法是, 对妊娠母猪注射采用本猪场病猪分离的致病菌株制备的灭活苗。
七、猪喘气病
健康提醒之一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
根据历年登革热发病时间分布,9月处于登革热发病高峰。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喜在室外瓶瓶罐罐、酒坛酒瓶、废物轮胎和居民家中花瓶、小鱼缸、托盘中的清水繁殖。清理蚊虫孳生地(积水),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根本措施。提醒大家人人动手,清积水、除虱子、灭蚊虫、防叮咬;如果去东南亚、巴西等南美国家旅游,请做好防蚊措施;一旦出现突发高热、皮肤潮红、头痛、肌肉、骨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诉医生自己的旅行史。
健康提醒之二9月开学季,预防传染病
9月正值学生开学季,是学校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高发时节。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容易侵袭儿童,托儿所、幼儿园要注意严格防范。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容易在人群聚居地暴发,所以加强学校肺结核的预防非常重要。
提醒学校加强入学体检,对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人群密集场所的通风和消毒。要加强学生因病缺勤登记工作,如发现因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而缺勤,要及时进行转诊、报告,并继续跟进学生就诊情况。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醒同学们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掩口鼻,经常开窗通风。若出现腹泻、发烧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健康提醒之三:小长假期间外出游玩,预防食物中毒和动物咬伤
9月份正值中秋小长假,外出旅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切忌食用无安全保障的食品,不吃生食,不光顾路边无牌照摊档,预防食物中毒。
9月28号是世界狂犬病日,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而导致疾病传播。狂犬病一旦发病,进展速度很快,病死率100%。若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应尽快接种狂犬疫苗,接种越早效果越好。如受伤已经超过24小时,只要还没有发病,仍需尽快接种狂犬疫苗。
永嘉小学三(2)班
活动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活动准备:
1、关于预防传染病的挂图、录像。
2、准备知识竞赛题十个。
3、前黑板上作相应布置,渲染气氛,桌椅围四周,中间空出。
4、每人写一篇《预防传染病》文章;
5、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的准备,数码相机拍整节课活动情形,以备存档展览;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展示图片,播放录像
二、组织讨论:
1、学生讨论关于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预防。
2、报告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预防传染病其实并不难,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会远离传染病:
1、头发:头发整洁无异味;男生不留长发。
2、脸:洁净无污垢。
3、颈:脖颈、耳根干净无污垢。
4、手:手干净无污物;不留长指甲,指甲缝内无污垢。
5、衣服:衣服整洁,勤换洗;衣领、衣袖无污垢;
6、鞋袜:鞋子整洁,上学穿袜子,不拖鞋带。
7、书包:书包干净整洁,书本摆放整齐。
8、桌兜:整洁无杂物。
三、预防传染病知识竞赛:
划分两个小组,有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类,分别给两个小组计分
1、了解春季的常见传染病
春季的常见传染病有以下几种:
A 流感 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B 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主要症状为发热、怕光、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出现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C 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伏期14—19日,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天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
D 猩红热 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咽炎、全身弥漫性皮疹,疹退后伴皮肤脱屑等,潜伏期1—7天
2、如何预防?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A 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交叉感染等 B 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
C 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D 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E 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F 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四、课堂总结:
一、基本知识
1.水痘
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2.流行性腮腺炎
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3.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人为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
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4.麻疹
麻疹病人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病人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
患病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日,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家禽、野禽)以及鸟类。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能会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粪便和受污染的水而感染,但是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的证据。
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高热(大多持续38℃以上)、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二、预防要点
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4.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7.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8.避免接触猫狗、禽鸟、鼠类及其粪便及排泄物,一旦接触,一定要洗手。
弄清传染方式
何谓传染?指的是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削弱防御功能,并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病变的过程,一旦出现症状就是传染病。那么,传染病的病原体是通过哪些途径侵入人体的呢?
通过水与食物侵入人体 病原体借患者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喝了污染的水或吃了污染食物而被传染。如菌痢、伤寒、霍乱、甲型肝炎等。
通过空气飞沫侵入人体 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散播在空气中,混在其中的病原微生物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如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
通过虫媒侵入人体 病原体在昆虫(如蚊子、跳蚤、蜱虫、恙虫、苍蝇)体内繁殖,再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如叮咬等)侵入人体。如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回归热、斑疹伤寒、鼠疫、恙虫病等。
通过接触侵入人体 又分直接接触(狂犬咬伤、蚊蝇叮咬)与间接接触(通过污染的手传播)两种方式,前者如炭疽病、狂犬病、乙型肝炎、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后者如腹泻、菌痢等肠道传染病。
通过性接触侵入人体 如梅毒、淋病、乙型肝炎、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
最容易遭受传染时段
一个人是否会被传染病所击中,取决于敌我双方的态势,敌方指病原体,包括其毒力大小、数量多少等;我方指人体的免疫状态,即免疫力正常还是趋低。如果敌方势力大于我方势力,你就会成为传染病的“俘虏”。
传染病流行高峰期 如早春季节,气温逐渐回升,时寒时暖,雨水也逐渐增加,乃是麻疹、禽流感、腮腺炎、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与扩散高峰期。到了夏天,人最容易被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肠道传染病所传染。秋季则以病毒性肠炎(如轮状腹泻)、脊髓灰质炎等多见。冬季气候寒冷,加上人口流动(如春运),呼吸道传染病又会大举进攻,甚至造成局部大暴发,如流感、流脑等。
与动物打交道 如与死禽频繁接触者可能染上禽流感;与猫、狗等同玩或接吻者易受猫爪热、狂犬病之害。
灾后 包括地震、洪涝等灾害后,环境卫生状况恶化,污水、粪便、垃圾无法管理,导致蚊、蝇、鼠类孳生,极易引发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等传染病流行。
外出旅游 由于生活环境改变,加上劳累、饮食不规律、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人群流动和密集等原因,感染传染病的风险增大。尤其是有些旅游目的地可能正在流行某种传染病,如果你又没有防备(如接种疫苗),就有被传染的可能。
周围有人得了传染病 患者在症状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传染性,作为家人、同事、同学的你不知情,照样与之密切接触而被传染上。以麻疹为例,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你如果不慎与之接触,又没有接种疫苗,被传染上的几率高达90%。
人体免疫力差 如肾病患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强的松、环磷酰胺)治疗,导致免疫力被抑制,很容易被传染病所击中。
天气影响举足轻重
影响传染病传播或扩散的因素不少,其中天气变化举足轻重。原因在于病原体(如病毒)及其传播媒介(如传播乙脑的蚊子)处于特殊的环境之中,包括有利于它们存活、生长及扩散的降水、温度、湿度及紫外线辐射强度等,一旦天气具备适合这种环境的条件,就会引起病原体的扩散,导致传染病流行。
流感 病原体流感病毒很怕热,却对干燥及寒冷有相当的耐受力,所以气温低的冬春季节容易扩散,如曾引起世界性劫难的“墨西哥流感”与“甲型H1N1流感”,都是首发于墨西哥的1~3月份,然后向全球蔓延。
霍乱 与“厄尔尼诺”现象密切相关,因为太平洋增暖的环流,刺激隐匿霍乱弧菌的浮游生物生长,为霍乱在南美洲大范围流行(波及19个国家)创造了条件。
恙虫病 原本高发于江南一带,随着气候变暖,其流行区域逐渐向北方推进,以致山东、天津农村等地方也相继发现了恙虫病患者。
乙型脑炎 夏季天气炎热、潮湿,很适合蚊子生长,而蚊子恰是传播乙脑病毒的媒介,可通过叮咬皮肤传播乙型脑炎。
细菌性痢疾 病原体痢疾杆菌在37℃的环境下存活力最强(可存活20天以上),于是成为夏季威胁最大的肠道传染病之一。
真菌 梅雨季节气候潮湿,真菌活动猖獗,癣疾(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等)常令人防不胜防。
所以,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并用来指导对传染病的预防,可以大大减小盲目性,收到最佳效果。
易感人群大展示
生活在同一个区域的人,有人得了传染病,有人却安然无恙,前者就称为易感人群,与职业、年龄、传染病种类以及免疫水平等密切相关。
职业 医务人员、托幼机构人员、教师等,接触人群多,尤其是医务人员常与传染病患者打交道,中招几率高。
年龄 老人、儿童离传染病最近。儿童免疫功能尚不完善;老人免疫力因衰老而减低,易感染传染病,且感染后病情常较重,甚至出现各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免疫水平 慢阻肺、结核病、营养不良等慢性病患者,抗病力弱,抵御传染病侵犯的能力差,因而成为传染病最先发难的受害者。
传染病种类 儿童常是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者。其他如麻疹、风疹、手足口病、猩红热、水痘等的易感者也是儿童。
宠物爱好者 或从事饲养业的人员,容易感染上狂犬病、鹦鹉热等人畜共患病,若被咬伤、抓伤更为危险。
性乱者 容易感染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乙肝、艾滋病等。
卫生习惯差者 如不爱洗手者(容易遭受接触传播)、不愿意带口罩者(容易遭受飞沫传播)、不习惯碗筷分开者(容易遭受食物传播),故丢弃恶习,培养卫生习惯刻不容缓。
免疫缺陷者 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以及后天性免疫缺陷(艾滋病)患者,容易成为传染病流行时首当其冲的靶子。
未接种疫苗者 体内免疫水平处于低谷,难以抵挡传染病的进攻。
传染病的高传播区
传染病的病原体并非平均分布,有些区域多,有些区域少,在病原体多的区域遭受传染的几率会明显增高。医学研究显示,以下区域值得高度警惕:
脏、乱、差的生活环境 适合蚊、蝇、蟑螂、老鼠等生长繁殖,容易传播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伤寒、菌痢、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
游泳池以及洗浴场所 容易传播结膜炎、咽炎、皮肤病、沙眼、性病等传染病。
健身场所 由于空气中以及运动器材散布有大量细菌与病毒,容易传播感冒、扁桃体炎、肺炎、伤寒、菌痢、腹泻、肝炎等传染病。
电话亭、卡拉OK等娱乐场所 调查显示,电话听筒、手柄或麦克等部位都不同程度地沾染有病原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结核杆菌、葡萄球菌、流感病毒、肝炎病毒、冠状病毒等,容易通过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
公交车、影院、商厦、公共卫生间 其扶手、坐椅、门把手、冲水按钮等处,寄生有不少病菌,故成了传染病的重要传播渠道。
网吧 电脑键盘、鼠标等多人轮流使用,患者可将病毒或细菌留在上面,致使后来者通过手的接触而感染,常见结膜炎、红眼病、肝炎等传染病。
托幼机构、学校、厂矿 这些人群集中的地方,也容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并引发流行。
医院 病人最集中的地方,病原体多而杂,极容易受到传染,又有医源性疾病之称。
预防传染病
家庭是人类的第一生活场所,也是病毒、细菌生存的“风水宝地”,所以预防传染病应从家居卫生做起。
保证足够的通风和光照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开窗,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开一次,每次持续30分钟至1小时。在温暖舒适的春秋季节可以全天开窗;夏季使用空调,要保证早晚开窗或间断开窗换气。记住:通风是消毒空气的最好办法,尤其有利于防范呼吸道传染病。
做好重点区域卫生 包括厨房、冰箱、卫生间、沙发、家具、空调、电话、抹布等,定期对这些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以抹布为例,可放入浓度为有效氯含量(每升250~500毫克)的消毒液中浸泡20~30分钟(具体用量应参照产品包装上的说明),再用来擦拭物体表面。
做好客人造访的卫生 客人到家,首先要换上专为客人准备的拖鞋或一次性鞋套。然后将外衣、皮包等放在更衣柜处。水具最好用一次性纸杯。进餐使用公勺公筷。餐毕要对食具进行消毒。
勤洗手 目前公认的预防传染病的最佳举措。洗手有讲究,洗手方式和时间一定要到位。如洗手一定要用流动水,而且要“面面俱到”,手心、手背、手指缝等处都要洗,一处也不能漏掉;洗手时间至少持续20秒以上。否则,防病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1 猪传染病的诱发因素
猪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年幼的小猪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病菌的影响,因为仔猪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应对病菌的能力较弱。猪传染病主要是与外界环境有关,当外界的环境中含有较多的病菌时,猪患病的概率就会增加,同时,也会传染给其他健康的猪只,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 猪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和病变
当健康的猪患有传染病之后,通常会有明显的症状,例如出现重量减轻、食欲减退等问题。饲养人员在饲养管理期间,应当重点观察猪只的异常反应,发现异常后,要进行细致的研究和检查,及时排除问题,让猪只获得健康。有的传染病会导致猪的体温升高,初期很难发现,只有当症状较为明显后才能发现,因此,对待这类传染病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国外的相关企业已经研制出监测猪体温的设备和仪器,且实际效果较好,但价格较高,需要我国的管理部门给予适当地支持,增加先进设备的数量,提高我国猪养殖业的整体实力。
一般情况下,在不了解猪只的患病情况和原因时,需要对死亡的猪只进行解剖和检查,以此获得最准确的信息。目前我国缺少剖检能力较强的人才,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增加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以保障养猪业的安全发展。同时,相关养殖场也需要提高自身的实力,以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3 猪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3.1 减少和杜绝患病猪只的销售和传播
当某地区发现患病的猪只时,应对当地的猪只进行检查和隔离,避免该地区的猪只流往其他地区,造成疾病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同时,一切宰杀行为都应当停止,避免动物肉制品流往市场,危害消费者。
3.2 利用全进全出的方式
猪只在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之后,需要出售,此时应采取全进全出方式,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在转出之后,可以再引进新的猪群,如果是引进外地的猪群,则应当先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查,避免其带病,这样能够减少猪只患病的可能性,提高养殖的安全性和收益,对整个养殖场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3 控制好免疫抑制性疾病
猪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疾病的影响,为此,养殖场的人员应当重视多种疾病的控制工作,提高养殖的安全性,重点是要提高对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能力,因为在这类疾病出现之后,猪只的免疫系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猪患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而且,这种疾病会伤害猪只的免疫系统,降低其应对疾病的能力。
3.4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搞好猪舍卫生
养猪场一般是卫生较差的地方,因为猪只排放的废物较多,而且这些废物比较难以处理,如果将其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严重危害自然环境,因此,饲养人员需要经常打扫猪舍,保持环境清洁,减少病菌的存在,为猪的健康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养殖人员要提升对传染病防控能力,减少传染病的出现,当养殖区域周围出现传染疫情时,要及时疏散和转移自己养殖场内的猪只,并及时进行免疫注射,提高预防能力,通过多种举措的共同努力,减少传染疾病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王青.浅谈猪传染病的病因及防治[J].家禽科学,2011(7):6-20.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做好学校冬春季节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工作,控制相应疾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疾病监控,防止疫情出现。特制定如下预防方案: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二、措施落实预防
加强防控传染病知识的教育,进一步落实了各项预防措施。
(一)落实晨检及班级级负责制度
1、学生到校前,班主任要进行晨检,做好记录,发现有发热者,及时报告学校,送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2、班主任做好每天本班学生的考勤记录,了解缺勤同学的情况,同时填写缺勤人数,及时掌握缺勤原因。
(二)落实卫生清洁和检查制度
1、学校公共场所的日常卫生清洁及保洁工作,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完成好日常的 清洁和保洁工作;
2、各部门每天做好本部门的日常卫生清洁工作,落实“门前三包”的制度,经常保持室内 外的整洁卫生;
3、各班由班主任和卫生委员认真落实值日生的轮值制度,搞好课室的清洁卫生;
4、重点落实校园卫生制度,搞好环境卫生,加强 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重点场所的室内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5、学校职能部门负责做好每日一次卫生检查及各阶段性的、突击性的卫生检查工作 ;
(三)落实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1、学校传染病防治小组负责组织墙报的编制工作,要求每学期出版不少于二期的卫生知识和疾病预防内容的墙报,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疾病流行的特点,突出制作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墙报,同时充分利用各种不同宣传的方式,如广播、墙报、标语等等,加大加强宣传的力度,增强师生员工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学校要通过讲座、上健康教育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预防知识;
3、学校宣传部门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疾病的流行特点,印制有关传染病、多发病常识等内容的宣传资料,发放到每一位学生手里。(四)建立紧急应对机制和落实汇报制度
1、各科室或班级在每天例行的考勤检查中,发现有高烧、干咳等症状的同学或教师,及时到医院说诊治。
2、各班主任应经常关心和掌握本班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随时将患病学生的病情、治疗、好转与否等情况向学校汇报,以便学校及时掌握情况和做好预防控制工作;(五)其它措施
1、为保证师生员工的健康安全,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学校,并做好登记工作;加强自身防范意识。
2、提醒和动员师生员工不要到或少到人员密集的场所,如网吧、商场、电影院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传染病预防》课件】推荐阅读:
预防传染病工作06-20
传染病预防教案10-19
学校预防传染病工作06-22
预防传染病班会主题10-01
预防春季传染病须知11-24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教案09-12
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09-25
传染病预防知识考试11-21
预防肺结核传染病12-08
传染病预防与管理制度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