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防治措施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肠道传染病防治措施(精选9篇)

肠道传染病防治措施 篇1

一、定义及类别

1、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峰季节,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某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2、肠道传染病的种类有哪些?

主要包括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质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丙类传染病中的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以及其他通过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脑炎)一类传染病。

二、流行病学特征

3、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播途径怎样?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粪便和呕吐物中带有的大量致病菌,从体内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肠道传染病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

⑴.经水传播:如果生活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暴发流行。

⑵.经食物传播:食品在加工、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流行。

⑶.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病人的衣物、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⑷.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行传播。

4、肠道传染病的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三、分布及其特点

(1)地区分布:遍布世界各地。在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多、经济条件差、卫生设施落后、饮水和环境不卫生的地区,发病率高,且容易引起流行或暴发

(2)季节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5-10月为流行季节,高峰在7月和8月份。

(3)人群分布:多发于文化程度低、个人卫生习惯差的人群。人群分布除机体抵抗力的差异外,主要与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多少有关。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和流行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因素如居民的生活条件、卫生设施、风俗习惯、战争、饥荒等,自然因素如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水旱灾害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强度。而个人卫生习惯、机体免疫水平及病原体变异或传入新菌型等,对发病强度影响也很大。

五、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肠道传染病一般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中毒症状。症状的轻重要看感染的是哪种细菌和病毒,有些肠道传染病来势十分凶险如霍乱和中毒性细菌性疾病、食物中毒等,细菌在人体内大量的生长繁殖,毒素迅速进入人体血液,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病,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六、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认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理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粪便卫生和消灭苍蝇)。作为个人一定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措施有:

(1)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外出旅游、出差、工作要挑选卫生条件好的饭店就餐,并尽量少食凉拌菜,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2)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3)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度,生活有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4)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粪便、垃圾和饮用水的管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传染媒介。

(5)高危人群可接种伤寒疫苗、口服痢疾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注射甲肝疫苗等。

(6)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七、预防肠道传染病,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

(1)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餐具、食物要防蝇;餐具要煮沸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生食瓜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

(2)管好水源:自来水要按规定消毒;不喝生水;不到被污染的河、塘水中取水、洗澡;不在河边洗刷肠道传染病的衣服、用具和便桶;防止粪便、农药、脏水污染水源;使用河水的地方,应划分饮水段和用水段。

(3)管好粪便: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不施鲜肥;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未经消毒,不得乱倒。

(4)消灭苍蝇: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除和控制苍蝇孳生地;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苍蝇、蟑螂、老鼠。

肠道传染病防治措施 篇2

1 疫病种类

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猪肠道传染病除猪瘟外, 常见的总计有8种之多:大肠杆菌病、副伤寒、猪痢疾、仔猪红痢、回肠炎、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

2 诊断要点

2.1 共同症状

腹泻是共有突出的症状, 但由于病种不同, 其粪便特性则有差异。其次表现为精神不振, 食欲减少或停食, 喜欢饮水, 后期病猪消瘦、衰竭而死亡。

2.2 特有特征

2.2.1 大肠杆菌病

最常见的是仔猪黄痢与白痢。黄痢主要发生于初生一周以内的仔猪, 尤以1~3日龄为多见, 是一种急性, 发病率高, 死亡率大 (常在90%以上) 的疾病, 以排黄色水样粪便为特征, 剖检常有肠炎和败血症, 少数还见腹膜炎及脑炎。仔猪白痢主要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 发病高低与各种应激因素密切相关, 通常在50%左右, 但死亡率很低, 主要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病的特征是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糊状粪便。此外, 刚断奶的仔猪亦见有本病发生或与沙门氏杆菌混合感染, 则病情复杂。

2.2.2 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 故又称猪沙门氏杆菌病, 主要侵害2~4月龄的仔猪, 尤其多见于刚断奶的仔猪, 因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所致。除了上述共通症状外, 还见病猪体温升高, 有时呕吐, 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 带有血液或粘液, 呈腥臭味。剖检见浆膜和粘膜有小点出血, 肝、脾肿大, 并有灰白色小点坏死灶,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肠粘膜充血出血, 严重者见有坏死和溃疡。

2.2.3 猪痢疾

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本病只发生于猪, 最常见于断奶后正在生长的猪。主要症状为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 使粪便呈油脂样或冻胶状, 呈棕色、红色或黑红色。病变特征为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 进而发展为纤维素坏死性炎。

2.2.4 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是由魏氏梭菌所致, 因而又称猪梭菌性肠炎或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 其特征是排红色粪便, 肠粘膜坏死。病程短, 病死率高 (5%~59%) 。

2.2.5 回肠炎

回肠炎是由细胞内生性罗松菌引起生长猪和育肥猪的一种肠道疫病, 临床症状突出的为棕红色出血性下痢, 常见突然死亡, 死亡率达5%~6%。病变都发生在回盲肠和邻近的结肠, 眼观病变从急性出血到增生和坏死不等, 典型病变以小肠和大肠粘膜增生为特征。

2.2.6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肠道疾病。临床特征以呕吐, 水样腹泻和严重失水为特征, 10日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较高, 而成年猪则在几天内恢复正常。病变则以胃及小肠粘膜严重出血为特点。

2.2.7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流行性腹泻病毒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其流行和病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 只是仔猪死亡率较低。

2.2.8 猪轮状病毒病

猪轮状病毒病是一种病毒性急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8周龄以下的仔猪, 常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而大猪多为隐性感染。单一为本病者, 则其病状和病变均较上述7个病轻微, 且病死率亦低;但如与大肠杆菌或其它病毒混合感染, 尤其是对初生的仔猪, 则病情严重, 死亡率高。

3 防治措施

3.1 防治原则

必须认真执行综合性措施, 首先尽量做到自繁自养, 减少或杜绝病原体从外传入;其次要加强饲养管理。

3.2 预防免疫

预防免疫是预防疫病的又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 必须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 认真贯彻执行。现提出常用的疫苗, 供使用时参考。

3.2.1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以及后者加上F41等四价灭活苗。此外, 自家灭活苗有时效果更佳。

3.2.2 仔猪副伤寒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

3.2.3 猪痢疾及回肠炎目前尚无预防菌苗。

3.2.4 仔猪红痢母猪注射红痢菌苗。

3.2.5 猪传染性胃肠炎及猪流行性腹泻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已研究成功两病的二联灭活疫苗以及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 保护率可达90%以上。

3.2.6 猪轮状病毒病

可应用猪轮状病毒油佐剂灭活苗或猪轮状病毒弱毒双价苗对母猪或仔猪进行预防注射。

3.3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也是一项防病的有效措施, 对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尤为突出。

3.3.1 补充微量元素

对新生仔猪, 及时补充微量元素特别是铁和硒等能提高抗病能力, 减少腹泻的发生, 促进生长发育, 效果十分明显。常用的有富来血或铁硒富铵力牲血素等。

3.3.2 抗菌药物预防

过去常以土霉素、磺胺嘧啶或呋喃唑酮等药物加入饲料进行喂食, 收到较好效果。但由于长期使用, 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致收效甚微。因此必须使用敏感性高的药物, 目前最新的有利高霉素和新肥素等, 可供使用。

3.3.3 活菌制剂预防

活菌制剂是近些年来新兴的防治动物肠道疫病的一种有效新方法。由于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 不仅杀灭了致病菌, 而且也破坏了机体原有的正常菌群, 导致机体微生态平衡的破坏, 进而增加了机体对外源感染的敏感性, 同时还促进了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增加, 这样就促使人们研究和利用正常菌群来防治某些疾病。现已有产品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4 合理治疗

及时而合理的治疗, 则能提高疗效, 减少生产损失, 下面简介3种有效方法, 尽可能综合应用。

3.4.1 病因疗法

亦叫特异疗法, 即根据诊断结果, 确定病原微生物, 选择敏感、特异、经济而使用又简便的药物或免疫血清。过去常用的药物有氯霉素、土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嘧啶加甲氧苄氨嘧啶 (SD+TMP) 、痢特灵及痢菌净 (主要用于猪痢疾) 均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但由于长期使用或滥用, 至不少猪场产生了抗药性菌株, 近年来多应用氟哌酸、恩诺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 疗效进一步提高, 如果使用利高霉素或速解灵 (第三代头孢子菌素) 则效果更佳。其次应用康复猪或老母猪的全血或血清注射或给仔猪口服, 都可收到良好的疗效。此外, 使用调痢生及乳康生等活菌制剂对病仔猪治疗, 效果也很好。

3.4.2 液体疗法

由于严重下痢, 大量失水, 血液中酸碱平衡失调, 因此必须及时补液。病猪让其自由饮服下列配方溶液:氯化钠3.5 g, 氯化钾1.5 g, 碳酸氢钠2.5 g, 葡萄糖20 g, 常水1 000 m L。为防止继发并发感染, 对仔猪还可适当加入抗生素或其它抗菌药物。可能时最好静脉或腹腔注射5%~10%葡萄糖生理盐水。

3.4.3 对症疗法

肠道传染病夏季预警 篇3

为什么孩子更容易患肠道传染病?

1孩子天性好奇,小手喜欢到处摸

孩子的一双小手闲不住,爱到处摸,在不经意间会沾上各种各样的病菌,如果没有及时洗手,就会为病原微生物经手到口的传播创造条件,因而更容易患上各种肠道传染病。

2孩子肠道结构和功能还不成熟、不完善

肠道黏膜表面细胞的连接并不只是紧紧连在一起,而是既紧密连接,在特殊信号指导下又能分开。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大分子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另一方面不仅能直接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必要时还能通过一系列连锁反应,分泌液体,将吸附到黏膜上的病原微生物冲刷掉,有效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孩子的肠道还在生长过程中,黏膜细胞连接不完善,细胞间连接调节差,病原微生物相对容易入侵。

3孩子肠道益生菌总量不足、组成不稳定

成人肠道中寄生着大约2 千克细菌,其中大多为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能分解、利用肠道内的食物残渣,释放短链脂肪酸、维生素等,还能帮助人体对抗其他病菌,如抑制大肠杆菌、拟杆菌等生长,阻止痢疾杆菌、粪链球菌等吸附到肠道黏膜而侵入人体等。

刚出生的新生宝宝肠道是无菌的,不过,出生几天后,细菌就在新生儿肠道中定植并迅速繁殖增加。但与成人相比,孩子肠道益生菌的总量不足,组成也不稳定,因而抵抗肠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也明显不足。

不同喂养方式,宝宝肠道细菌组成也会不同

母乳喂养宝宝的肠道细菌以双歧杆菌为主,达到总数的90% 以上;配方奶喂养宝宝虽然也以双歧杆菌为主,但只占40% 左右,而大肠杆菌等的数目则明显增加。肠道菌组成不同,对宝宝的免疫能力和免疫平衡有显著影响,比如母乳喂养宝宝肠道感染的发生几率明显下降。

肠道传染病的典型表现

腹泻、呕吐是肠道感染的最典型表现。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感染大多先有腹痛,随后出现腹泻,同时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大多表现为先是发热、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并常伴有鼻塞、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高热不退、频繁呕吐、剧烈腹痛、大便中带血或脓血、精神委靡是肠道感染的严重症状。

肠道感染的传染性比较强,在幼儿园、小学中常集体发病。

护理的2 个重点

补水

肠道感染最重要的措施是预防和纠正脱水。口服补液盐适合轻、中度肠道感染患儿在家庭中使用,按说明配制后少量多次喂给孩子。1 岁以下的宝宝每15 ~ 20 分钟喂1 小勺, 大约5m l ;1岁以上的宝宝每15 分钟喂1 ~ 2 勺,大约10m l。如果腹泻频繁,每次腹泻后都应该加喂10 ~ 15m l ;如果孩子呕吐,则等待20 ~ 30 分钟后再少量喂给。

饮食

没有呕吐或轻微呕吐的宝宝,应该尽量保持原来饮食, 不必限制饮食, 更不能禁食。吃奶的宝宝可以继续喂母乳和配方奶。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或大孩子,也可以继续喂给孩子喜爱的食物,但饮食要清淡,限制高脂肪、高糖食物,包括纯果汁或甜饮料,以免加重腹泻。呕吐频繁的宝宝,除了继续少量多次喂给口服补液盐外,暂时停止喂奶或其他食物,等呕吐停止3 ~ 4 个小时后,尝试少量喂给稀粥等流质,呕吐停止8 个小时后可逐渐恢复原来的饮食。

用药的2 个原则

1不要马上用抗生素和止泻药

大多数情况下,人体自身可以有效应对病原微生物,同时,区分肠道感染病原是病毒或是细菌比较困难,因此不建议马上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盲目滥用抗生素反而可能杀灭肠道益生菌,致使腹泻迁延不愈。同样,也不应马上使用止泻药物,否则可因延迟病原微生物排出而加重病情。

2补充益生菌和锌

目前推荐使用益生菌类制剂和适量补充微量元素锌作为肠道感染时的辅助治疗药物。益生菌和微量元素锌具有增强肠道益生菌,保护和修复黏膜细胞,调节肠道通透性,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以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对付腹泻的2 种食物

宝宝能吃辅食以后,有两种食物可以帮助宝宝对付腹泻。

熟苹果泥 将苹果隔水蒸熟,去除果皮和果核,捣烂成苹果泥,也可以去皮、去核后加少量水直接煮烂成苹果泥。苹果泥中的果胶能吸附细菌和毒素,而其中的鞣酸则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

焦米汤 将大米或婴儿米粉用文火在锅内翻炒至焦黄后,加水搅拌煮成糊状。大米或米粉炒焦后,部分淀粉转变成糊精,更容易消化吸收。而且,炒焦后的淀粉还有吸附肠内细菌、毒素及气体的作用。

何时需要去医院

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 篇4

夏秋季是霍乱、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做好今年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防止新流行菌株引起的霍乱疫情暴发,继续将肠道传染病发病控制在低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本市肠道传染病的情况,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则与目标 按照卫生部、市卫生局有关霍乱防治工作要求及霍乱、细菌性痢疾等疾病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科学防治”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加强业务培训,规范工作程序,加强信息收集、疫情监测、病人的诊断与救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防止新流行菌株引起的霍乱疫情暴发,继续将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低水平。

二、病例诊治与报告(一)病例诊断及报告 根据国家制定的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诊断标准,在诊疗过程中,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者,各医疗机构应按规定填写传报卡,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

各医疗机构凡发现并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的霍乱、大肠杆菌O157病例和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应立即电话报告所在区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经初步核实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的内容、方式、时限和程序进行网络直报。

(二)病人的诊治

1、设置肠道科专业的各医疗机构应成立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抢救治疗组,负责本院的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努力降低病死率。

2、本市发现并诊断为霍乱确诊病人或带菌者,应将病人转送

至设置传染病病房的医疗机构隔离治疗;未设置传染病病房的医疗机构,应由医疗救护中心(站)用救护车就近转送至设置传染病病房的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3、医疗救护中心(站)应做好转送病人后的救护车消毒工作。开展肠道传染病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医源性传播。

三、疫情监测(一)信息监测

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信息监控,每天定期对网络直报疫情进行监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信息监测,定期收集全国和邻省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疫情信息。(二)腹泻病人监测

设置肠道门诊的各级医疗机构在4月30日前应开设或恢复肠道门诊,配备必需的人员、设施和采样器械,建立腹泻病人登记、消毒隔离、传染病报告制度,对前来就诊的腹泻病人做到逐例登记。各肠道传染病监测点医疗机构应做到“有泻必采”;非监测点医疗机构做好重点腹泻对象检索,进行霍乱病原学相关项目检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外环境监测

1、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上海市霍乱、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监测方案要求,每月进行水源、食品、外环境的霍乱监测;同时采集家畜、禽动物粪便、市售各类食品进行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沙门氏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监测。

2、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4月至10月,每月1次对黄浦江水源进行霍乱监测,对大型超市出售的各类食品开展霍乱、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沙门氏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监测。(四)质量控制

1、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对辖区内设置肠道门诊的各医疗机构腹泻病人监测情况进行督导检查,7、9月份开展腹泻病人监测质量控制工作。

2、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5月至11月,每月1次抽取区(县)现场采集腹泻病人肛拭标本、养殖场家畜家禽粪便标本,进行霍乱、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沙门氏菌和志贺氏痢疾杆菌的监

测质量控制。

四、预防控制措施

(一)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市民防病意识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手册等多种宣传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肠道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卫生科普常识,指导市民群众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市民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二)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1、加强重点地区的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本市与浙江、江苏省交界的区县(尤其是金山区),要加强对交界地区水源、食品、外环境和腹泻病人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新菌株传入,加强与江、浙毗邻地区联防,共同做好霍乱预防与控制。

2、加强学校等集体单位防治工作 监督和指导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按照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加强校内饮水卫生,做到提供开水或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集体食堂应加强管理,注意操作卫生,防止食品污染;供应盒饭的学校应订购符合盒饭卫生要求的公司提供的盒饭。积极开展肠道传染病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和防止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发生。一旦发现有肠道传染病病人或食物中毒现象,要及时报告所在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积极协助做好调查处理。

3、加强本市外来流动人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各区县应将外来流动人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重点做好对民工子弟小学、建筑工地等外来人口集聚地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定期加强对上述单位的饮水、饮食卫生和粪便管理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检查与督导,控制外来流动人口肠道传染病的疫情发生。(三)抓好饮水、饮食卫生为主的防治措施 监督和指导本市饮食、饮水行业等相关单位加强内部管理,落实相关措施,保证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对使用土井水的区县,应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对土井水管理和消毒药品及人员落实,做好土井水消毒工作指导与抽查。郊区、县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应建立和落实家庭办酒申报、劝阻、指导工作制度,消除经食品传播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隐患,预防和控制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

(四)开展重点人群免疫预防

对饮食从业人员、保育员、宾馆服务人员、旅游人员等重点人群建议按自愿、自费原则开展rBS/wc类霍乱疫苗免疫接种,以保护重点人群,并减少因重点人群感染造成的霍乱传播与暴发。

五、应急控制(一)职责分工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属较大及以下事件的肠道传染病疫情,由疫情所在地的区县卫生局督导所属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按照霍乱、O157、菌痢等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要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进行疫情处置。

属重大事件的肠道传染病疫情,由市卫生局会同区县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疫情发生地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调查处置。(二)控制技术措施

1、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传染来源

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霍乱、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病例或疑似病例报告后,应按照《上海市霍乱、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要求,组织相关人员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查明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判定、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接到学校、企业等集体单位肠道传染病或食源性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后,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上海市霍乱、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要求,组织人员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查明传染来源、确定密切接触者,采取控制措施控制疫情。

2、做好消毒处理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按照方案要求做好疫点终末消毒和预防性消毒。医疗机构做好对就诊病人分泌物、排泄物、污水、污物等消毒处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病人疫点终末消毒工作。

3、做好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对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认的密切接触者,分别按照上海市霍乱、菌痢、大肠杆菌O157等疾病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要求开展医学观察,对霍乱密切接触者实施居家医学观察。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每日上门了解密切接触者健康状况、采样送检、预防性服药等措施,指导疫点、疫区做好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及粪便消毒管理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防病网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负责辖区内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等防治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应组建防病督导小分队,加强对本地区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部门应充实、加强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病队伍,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加强防病值班,做好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肠道门诊管理,规范肠道门诊工作,调整充实院内肠道传染病抢救治疗专家组人员。(二)开展技术培训

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对辖区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业务人员开展肠道传染病业务技术培训工作,重点开展肠道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疫情报告的程序和基本要求、流行病学调查与疫点处理、消毒等业务技术的培训。(三)做好物资贮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市、区县传染病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应按照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补充必要的诊治设备,储备充足的治疗药品、防护设备、消毒器械和药品、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采样设备、检测检验设备和试剂、通讯网络设备,以保证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肠道传染病防治措施 篇5

工作实施计划

肠道传染病(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等)是我区历年来的重点防治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为做好我镇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根据《传染防治法》和上级部门有关规定,结合我镇肠道传染病防治情况,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原则,大力开展以“三管一灭”(管粪、管水、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和消灭苍蝇)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各乡村卫生室人员培训,规范工作程序,加强信息收集、疫情监测、开展防治效果评价,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扩散和二代病例发生,降低我镇肠道传染病发病水平。

二、工作内容

(一)流行期前

流行期前结合我镇实际,认真做好防控预案、培训、药械、监测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1、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杨林沟镇卫生院开展肠道传染病防治培训班,就辖区肠道传染病疫情形势、防制对策以及有关业务工作要求等,对各村乡医

和我院临床医护人员等进行专项培训,以统一思想认识,提高业务水平

2、健全组织

成立霍乱、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小组、病人抢救治疗小组、疫点疫区处理小组等,其组成人员必须业务熟悉、有较强的责任心,以适应迅速抢救病人和扑灭疫情的需要。

3、药械准备

根据疫情预测和防制工作的实际需要,购置足量的消杀药品,配备必要的抢救治疗药械,包括饮水消毒药物、污物排泄物消毒药物、快速灭蝇灭蛆药物、输液器材和皮条、必要的抢救治疗药品、器械和病床等。

4、疫情信息监测

杨林卫生院公共卫生科负责疫情信息监控,每天定期对网络直报疫情进行监控。并做好信息监测,定期收集全镇霍乱、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疫情信息,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市CDC和市卫生局。

5、腹泻病人监测

卫生院从5月1日起至10月底开设肠道门诊。切实做好有泻必采,有样必检。腹泻病人统一归口肠道门诊就诊,杜绝其他科室门诊分流现象,落实非上班时间腹泻病人就医和采样送检的衔接制度。要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登记和筛检,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发病时间、就医时间和初复诊主要症状,住址要详细写到乡镇村和自然村,最好写上电话或手机号码,15岁以下儿童须写明父母姓名。

6、重点人群监测

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人群(如往年确诊的霍乱患者及带菌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监测点的腹泻病人、渔民及流动人口等)的监测工作,各村卫生室要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二)流行早期对策措施

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在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到来之际,卫生院与各村卫生室密切配合,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做到“高密度、大容量、广覆盖、多反复”,并要突出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生食海产品、饭前便后洗手和有泻早治、无病早防等内容,以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2、强化疫情监测,力争早期发现病人,积极救治病人,将疫情扑灭在萌芽状态

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瞒报、谎报、缓报疫情。

发现并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的霍乱、伤寒副伤寒以及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应立即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

3、加强流动人口卫生管理

流动人口是霍乱、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人群,同时也是造成霍乱、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疫情扩散的主要因素。应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房屋)、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和管理。

(三)流行高峰期对策措施

1、强化控制措施,全力扑灭疫情

流行高峰期要集中力量,抓好病人及疑似病人的抢救治疗,确保霍乱、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就诊后不死亡;强化疫点疫区处理的各项措施,以及时扑灭疫情,减少续发病例的发生。

2、进一步宣传饮水饮食卫生,控制爆发疫情的发生。

杨林沟镇卫生院

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预案 篇6

为了确保学校广大师生的健康安全;为了确保学校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肠道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疫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根据淮安区教育局下发的文件精神与应急工作预案的要求,同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拟定本项的应急工作预案。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组长:张成中

副组长:金悦亮、高永筛、刘世平、杨玉琴、杨小冬

成员:任建琴、江秀年、王如凤、王洁、许爱华

魏素芳、李守明、陈宜才

二、各司其责、责任到人

1、张成中校长负责传达上级下发的文件精神与工作要求,负责对全体师生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面上教育,指挥与监控工作,确保文件精神与工作部署做到全校师生人人皆知。

2、金悦亮主任负责组织组员,对校内饮水,校内卫生打扫,进行全面检查,坚决杜绝卫生死角的存在,同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3、刘金根老师负责做好每天校内、班级、包干区卫生打扫情况的检查、评估工作,确保校园环境卫生的整洁。

4、杨玉琴园长,负责做好幼儿园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指挥和监控工作。

5、各组员负责协助组长、副组长做好各项工作的检查、监控、评估工作。

三、预防防范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责任重大,为了切实落实上级的工作部署,为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能正常开展,为了进一步落实责任制,由此,此项工作校长应该亲自抓,必须做好及时传达上级下发的文件精神,做好防范工作的部署,同时要求领导小组成员,严格按照学校拟订《预案》要求,明确责任做好本职工作,切不可抱有侥幸的思想。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学校为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坚持要求:①校行政人员应结合上级文件精神

及学校的工作安排与强调,做好国旗下讲话,晨会讲话工作;②班科任应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按照学校会议布置要求,上好班队会活动课,并结合每天3—5分钟安全教育课时间,有机地把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有关防范常识渗透进去,同时,要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卫生健康教育课时间做好饮食卫生宣传教育工作;③村卫生员(王金龙),要协作搞好校内各处卫生打扫情况的巡查检评工作;④总务(刘世平)应该主动加强对校内各功能室的卫生打扫,保持情况,厕所清洗、打扫、消毒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清除校内卫生死角,确保“三防”、“灭四害”工作落实到人,防止病从口入。同时要抓好饮用水及二次供水等工作;⑤园长(杨玉琴)要做好幼儿在园的饮用水采购及点心供应的检查、监督工作,确保幼儿的饮食、饮水安全;⑥各班科任、幼儿教师或组织学生、或亲自动手,清除屋顶灰尘进行大扫除,消灭班级卫生死角,做好班级通风工作,确保教育空气流通,不人为地造成空气的污染;⑦校板报负责同志应及时把肠道传染病预防常识,养成讲卫生习惯等知识,刊出在校班板报内;⑧由学校及时分发学生(包括幼儿园的学生)人手一份的《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知识问答》、《登革热防治知识问答》。常识宣传材料,且要求把相关内容张贴在班级和学生家中。

3、加强环境卫生工作的管理及垃圾粪便的清除

为了及时处理滞留在校园内的垃圾,厕所粪坑内的粪便,避免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学校要求总务做好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要求每日导护、负责对各包干区的卫生打扫后,清除垃圾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且做到随时雇人运走积满的垃圾、溢满的粪便,确保“四害”无处存身。

四、加强疫情报告制度

1、学校要求各班科任做好晨检工作,发现学生感冒、发烧、呕吐、腹痛泻等现像,要及时查明原因,与其家长联系,协助家长把疑似病人送到市政府指定的救治医院,且按市局要求及时把相关的情况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进行汇报,并按要求做好可疑人的教室消毒处理工作。

2、学校要求行政值班人员,坚持做好上下午巡查班级,注意观察,并及时发现问题,坚决做到不漏一个疑点、不疏一个环节;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立即通知家长,拨打求助电话“120”。

3、学校要求,各行政人员,各班科任,把每天检查的结果及时汇报给卫生

员刘金根老师。同时做好肠道传染病预防工作,坚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登记,消毒等工作,尽量避免传染病的发生,扩散与蔓延。

五、后勤保证

1、学校配备一定数量的基本消毒用品和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口服药品,且做好保存工作。

2、学校安排值班,要求负责同志,坚守工作岗位、不脱岗,搞好防治肠道传染病各项防范工作。

七、信息反馈:

肠道传染病防治措施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样本量计算

本次调查预期知晓率取P=50%,α=0.05,相对误差ε=0.12,代入公式,得样本量为267,问卷有效率取95%,本次调查样本量取整为300。

1.2 调查对象

采用多阶段抽样,首先在睢县境内选取2个村,然后按照等距离抽样方法在每村抽取至少150户,每户随机选取1名年龄在14~70岁的家庭成员作为调查对象。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询问,现场填写肠道传染病KAP调查表。内容包括:(1)人口学基本信息;(2)肠道传染病知识部分,设5道题,满分5分,单选题1题,答对得1分,多选题4题,答对一个选项得1/N分(N为所有正确选项的个数),答错不得分[3];(3)肠道传染病态度部分,设8道题,满分24分,均为单选题,每题根据选项积极、中立和消极3个等级,得分依次为3、2、1分[4];(4)肠道传染病行为部分,设12道题,满分36分,均为单选题,赋分参照态度部分;(5)获取肠道传染病知识的方式等信息。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01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进行双录入,经逻辑核查后,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非条件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得到有效问卷297份,其中,尤寨村150份,余屯村147份;男女性别比为0.75:1;婚姻状况构成:未婚占8.75%,已婚(含丧偶)91.25%;平均年龄43.94±15.13岁;职业构成:农民77.10%,学生6.06%,工人4.38%,家务及待业4.38%,民工2.69%,商业服务2.02%,教师1.68%,其他1.68%;文化程度构成:文盲22.56%,小学29.29%,初中40.07%;高中及以上8.08%;家庭年收入构成:<10 000元26.60%,10000~20 000元38.38%,≥20 000元35.02%。

2.2 肠道传染病KAP水平调查情况

2.2.1 肠道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和得分情况

本次调查肠道传染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37.95%,其中,对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的平均知晓率最高,为81.14%,肠道传染病主要疾病种类平均知晓率最低,为20.96%(知晓率=知晓总项目数/调查总项目数)[5]。本部分最低分0分,最高分5分,平均分2.20±0.86分。(表1)

2.2.2 肠道传染病相关态度构成和得分

愿意不喝生水的比例最低,愿意饭前便后洗手的比例最高(表2)。在254名腹泻后愿意就诊的被调查者中,首选就诊医疗机构是村卫生室的占98.03%;在43名腹泻后不愿意就诊的被调查者中,选择自己吃点药的占48.84%,认为自己会好的占50.10%。本部分最高分24.00分,最低分14.00分,平均分21.97±1.96分。

2.2.3 肠道传染病相关行为构成和得分

不生吃水产品的比例最高,生熟分开的比例最低,吃面条不过生水的比例次之(表3)。本部分最高分34.00分,最低分10.00分,平均分24.89±3.87分。

2.3 影响肠道传染病KAP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年收入的各组间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村别和家庭年收入的各组间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文化程度各组间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4)

注: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或不满足正态性时采用秩和检验。a:P<0.01(组间);b:秩和检验;c:P<0.05(组间)。

2.4 影响肠道传染病KAP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分别以肠道传染病KAP得分高低为因变量(<平均分=0,≥平均分=1)[6]。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选取得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P值接近0.05的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当态度得分为因变量时,添加知识得分为自变量;当行为得分为因变量时,添加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为自变量。(表5)

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是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村别和文化程度是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态度得分和婚姻状况是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表6)

2.5 肠道传染病相关知识获取情况

2.5.1 获取的途径

在调查297名农村居民中,获得过肠道传染病知识的有137名(46.13%),其获取途径有电视(35.11%)、宣传材料(20.58%)、医务工作者讲述(19.36%)、亲戚朋友讲述(10.67%)、书籍(7.59%)、报刊(4.70%)、互联网(1.99%)等。

2.5.2 希望获取的途径

电视(占39.87%)、医务工作者讲述(15.69%)、报刊(7.19%)、宣传材料(7.03%)、手机短信(6.70%)、村有线广播(6.54%)、书籍(5.23%)、亲戚朋友讲述(4.74%)、互联网(3.10%)、收音机(2.61%)、电影下乡巡演(1.31%)等。

3 讨论

据报道,农村居民肠道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整体较低[5,7]。本次调查显示,被访农村居民对肠道传染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仅为37.95%,其对常识性(高发季节)之外的知识了解较少。被访农村居民存在着生熟不分(88.55%)、吃面条过生水(75.42%)和不常用肥皂洗手(58.25%)等不良卫生习惯,加之当地存在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散发病例[8],容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本次调查中,肠道传染病态度得分是行为得分的保护因素,提示良好的预防态度有助于良好的防治行为的产生。百分量化后的知识、态度、行为平均分,分数呈现态度>行为>知识,未呈现出知→信→行的变化规律[9]。出现了“信之趋于行”的跳跃状态,这可能与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症状等知识较专业,农村居民较少接触到,而态度部分问题易受到趋利避害主观因素影响,造成知识和态度部分难易度存在差异有关[10]。

影响KAP得分的多因素分析表明,高文化程度、已婚、高家庭收入是知识得分的保护因素,高文化程度和余屯村居住是态度得分的保护因素,已婚是行为得分的保护因素。这可能与高文化程度、经济条件较好者获取知识能力较强,已婚者对卫生知识和行为更为重视,获取知识和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的主动性更强有关。提示应把文化程度低者和经济条件差者作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同时,也不能忽视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对减少肠道传染病发生的促进作用。余屯村是当地卫生农村建设试点,这对其居民形成良好卫生意识有积极意义。

获取知识途径主要有电视、宣传材料和医务工作者讲述等相对传统的媒介,互联网等新兴媒介所占比例较小,这与当地客观条件局限有关。在希望获取知识途径调查中,电视和医务工作者讲述所占比例居前,出现了手机短信、互联网、电影下乡等新兴媒介和有线、无线广播等传统媒介,提示在农村地区开展宣教工作,可充分利用现有广电系统和乡、村级医疗系统资源,亦可发挥新兴信息媒介的高效、便捷等优势。

综上所述,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宣传方式,对农村居民,尤其是低收入、低文化程度的群体,紧抓其有改善卫生习惯的意愿,长期开展肠道传染病类型、传播途径等重点知识的宣传,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卫生行为,是减少农村居民肠道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陈武,冉陆.肠道传染病监测系统评估概述[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15(2):20.

[2]魏承毓.我国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状况与防控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04,20(1):127.

[3]赵大海,李洪娣,徐飚.上海市长宁区服务行业流动人口对结核病认知及影响因素的现状调查[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5,28(3):188-191.

[4]谭彩,罗家有,王政,等.中国部分地区7岁及以下农村留守儿童看护人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6):588-591.

[5]吴方,俞宏,陈浩祥,等.海宁市外来农民工肠道传染病知识、行为和生活环境现况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2007,21(4):57.

[6]冯晓明,朱贤玉,黄芬,等,贵池区农村人群乙型肝炎KAP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5):536.

[7]朱风云.鹤壁市农村居民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08,35(18):3636.

[8]马桂芳,陈伟,申振元,等.河南省2008年痢疾疫情特征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10,37(20):3922-3923.

[9]王晓锋,吴锦屏,保天行,等.吸烟医务人员控烟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4,13(2):202-203.

肠道传染病防治措施 篇8

【关键词】养鸡;肉鸡;肠道健康失衡;综合防治措施

肉鸡肠道健康失衡指临床上见到下痢、腹泻,粪便稀薄如水状,出现料粪,有时出现泡沫样盲肠粪便、橙色粪便和大滩盲肠粪便等情况。

1 引起肠道健康失衡的主要原因

1.1 饲料与管理因素

在肉鸡生长的不同时期,需要更换不同的饲料。而在更换饲料时过急、过快,造成饲料应激,就会引起鸡的肠黏膜损伤,出现应激性腹泻。同时,环境卫生差,消毒没做好,垫料潮湿,也很容易诱发肠道疾病。

1.2 疾病因素

1.2.1 肠道菌群失调

肉鸡肠道菌群失调,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泡沫盲肠粪便、橙色粪便和大滩盲肠粪便;鸡只可能存在“勾料”(将颗粒饲料甩出料盘)、“料粪”(粪便中出现未被消化的饲料)、饮水量增加。发生菌群失调时,肉鸡采食量减少,影响生长。

1.2.2 病毒性因素及球虫病

病毒性肠炎,多与轮状病毒和呼肠孤病毒有关。在肉鸡的整个养殖过程中,球虫病一直是最普遍的影响肠道健康和生长效率的重要疾病之一,而感染球虫病后所引发的肠道病原菌感染,也是引发肠道疾病的重要原因。

1.2.3 坏死性肠炎

当肉鸡感染亚临床型球虫病,饲料中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过高,使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能在肠道中繁殖,产生毒性较强、肉鸡敏感的α毒素而致病。

1.2.4 霉菌毒素蓄积性中毒

霉菌的污染,一般多见饲料、环境的污染。饲料污染最常见的是玉米的污染,其次是豆粕、杂粕的污染,然后是食槽内的污染和成品料的污染。霉菌及其毒素的污染,对鸡的各个系统、组织都能造成损害,尤其是消化系统。

2 使肉鸡拥有健康肠道的关键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

提供良好的育雏条件和高质量的育雏料,避免使用低劣的油脂和高纤维植物蛋白原料,确保雏鸡阶段就拥有健康的肠道。

选择优质饲料,其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均衡,容易被消化吸收;选择优良水源,供给清洁饮水;采用循序渐进的换料方式,杜绝换料应激;加强环境卫生消毒,防止机体防御体系的第一道门户受损。

2.2 控制病毒性肠炎与球虫病

解决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方法主要是空舍期间彻底清洗消毒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可用的抗病毒消毒剂如碘制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

2.3 防止霉菌

平时注意饲料的保存方法,必要时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以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同时多注意肠道梭菌的感染,注意对肠道综合征和霉菌性肠炎的控制。

2.4 治疗肠道疾病应遵循的原则

2.4.1 消除病原体,排除内毒素,保护肝肾

建议在饲料中添加专利产品“生命素”,“生命素”可明显增加肝脏中酶活性,增强肝脏对病毒和药物毒素的解毒作用,清瘟解毒,保肝护肾,提高抗病力,加速疾病恢复。另外,“生命素”能够增强微循环,提高细胞内动力和通透性,清淤祛火,快速排除体内病理毒素,建立新的生理平衡。

2.4.2 调节肠道内环境,提高消化吸收率

建议在饲料中添加“增重倍+百”,每袋(500g),拌料500kg,全价饲料中添加时可将全天用量集中于一顿料中饲喂;或每袋(500g)饮水1000kg,全天或集中饮用均可,这样可以增加有益菌、整合肠道,提高消化吸收功能。同时,“增重倍+百”能够减少有害菌,解决稀便、料便、血便等肠道问题,提高抗病力。

2.4.3 修复受损的肠道黏膜,避免重复感染

常规用药是补充鱼肝油(维生素A)。因为维生素A可以维持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修复被损黏膜,从而防止腹泻的复发。

2.4.4 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

出现肠道疾病要标本兼治,不可有病乱投药。肠道疾病腹泻症状为标,致病因素即病原为本,不可只为止泻而忽略了对病原的消除;只为抗菌而忽略了对肠道毒素的排除和黏膜的保护;补充“百康”或“应激康”,调节腹泻造成的体内电解质失调和酸碱平衡紊乱。

医院急性肠道传染病应急演练方案 篇9

为了确保一旦发生传染病的爆发流行,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特制定霍乱病应急演练方案如下:

一、演练目的和原则

1、演练目的:

⑴检验我院的整体应急组织,指挥协调能力; ⑵检验我院应急工作的准备情况;

⑶检验我院对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的掌握程度,重点在应急响应能力、预检分诊、报告、消毒、保留样品、个人防护五个方面; ⑷检验我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疗救治能力(包括预检分诊、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的规范操作)。

2、演练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科室配合、分工协作。

二、演练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三)《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

(四)《急性肠道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五)《医院霍乱病应急处理预案》

三、组织机构人员

负责对演练的各个环节进行考核评估,并就演练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组长:XX院长

成员:XXX、XX、XX、XXX、XX

四、参演人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XXX、XX、XX、XXX、XX)

2、医院相关科室人员(肠道门诊医生1人XX)护理1人XX

3、公共卫生科(1人)。XX

五、演练时间、地点

演练时间:5月 6日

演练地点: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六、演练的内容及流程 场景一:

由院长宣布演练开始

院长:为科学规范、有序开展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落实“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提高我院全体工作人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传染病的应急处理机制,迅速控制传染病在我县的传播和流行,我院于5月6日组织医务人员参与霍乱病模拟应急演练,现在开始。

场景二:

5月6日下午3时:一腹泻患者来院就诊,预检分诊处引导至腹泻病门诊。

肠道门诊医师(XX)对就诊患者进行接诊

病例摘要:张成,男性,36岁,外来打工人员,在XXXXXXX工地工作。原籍四川省。

腹泻、呕吐2天来就诊。

患者在发病2天前有食海鲜史,于5日早晨开始腹泻,大便性状为黄稀便,后为米泔水样便,量较多,10余次/当日,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无粘液浓血便。5日晚上呕吐二次,无喷射状,无发热、畏寒。未去就医也未用药。6日上午出现腹泻、呕吐明显加重。于6日下午3时,前往我院就诊。

既往体健,无慢性腹痛、腹泻史,无药物过敏史。无疫区接触史。

查体:T 36.2℃,P 90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全身皮肤弹性差。心肺

(一),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无肌紧张,未触及肿块,肠鸣音5次/分。急查电解质、血常规、及大便快检。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32g/L,WBC 12.4×109/L,N 80%,L 12%,PLT 200×109/L;粪便常规:米泔水样便,WBC3~5/HP,RBC 未见;粪便标本霍乱弧菌快速辅助检测试验阳性;粪便细菌培养结果待出。

初步诊断印象:疑似霍乱 处置:

(1)立即隔离。(2)喹诺酮类抗菌治疗。

(3)对症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场景三:

3点30分:肠道门诊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向医院公共卫生科报告。

场景四: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向医院应急办xx主任报告。x主任随即向院长报告。

3点40分:公共卫生科:(xxx)向县疾控中心电话汇报:我是xxx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xxx,我院肠道门诊于下午3点收治一例疑似霍乱病例,现在病人处于被隔离、对症治疗中。

院长:马上通知医院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及医疗专业救治组到会议室开会。参会: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开会内容:院长:应急办xx主任报告,我院于下午3点在肠道门诊收治了一例疑似霍乱病例,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时采取防控措施,迅速扑灭疫情、防止疫情扩散,现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小组各自准备突发事件所需物品及药品,并作出相应紧急处理。医疗专家组人员立即速到感染性疾病科。

场景五:3点50分:组织医疗救治组到肠道门诊进行会诊。Xxx、xx、xxx、xx 陈xx介绍病情:患者张成,男性,36岁,外来务工者。现在在xxxxx村南工作。原籍四川省。

患者在发病2天前有食海鲜史,于5日早晨开始腹泻,大便性状为黄稀便,后为米泔水样便,量较多,10余次/当日,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无粘液浓血便。5日晚上呕吐二次,无喷射状,无发热。未去就医也未用药。6日上午出现腹泻、呕吐明显加重。于6日下午3时,前往我院就诊。查体:T 36.2℃,P 90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实验室检查:Hb 132g/L,WBC 12.4×109/L.米泔水样便,WBC3~5/HP,未见RBC ;粪便标本霍乱弧菌快速辅助检测试验阳性;粪便细菌培养结果待出。初步诊断印象:疑似霍乱

场景六:3点55分:医疗救治组进行穿个人防护装备演示(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帽子,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疗专家组到患者隔离区进行会诊。

场景七:会诊结束后医疗专家组回会议室进行汇报。

内容:(医务科主任xx)医疗组完成对疑似霍乱患者的初步调查,综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疑似霍乱。

院长:各组及时准备资料,完成初步调查报告。医疗救治组: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态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检验组:立即将患者粪便进行留样,送交县疾控中心进行核查。消毒组:做好医院隔离治疗点的消毒工作。以上各组发现新的情况及时汇报。

场景八:4点30分(XX院长)向县卫生局电话汇报

院长:我是xxxx医院院长,我院腹泻病门诊于下午3点收治一例疑似霍乱病例。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专家组已经对疑似霍乱病人进行核实。现在患者处于被隔离、对症治疗中,为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紧急向你处汇报,请求协助。

2014年5月6日

演练程序

患者()+陪人来院就诊→预检分诊→引至腹泻病门诊→xxx接诊→检查→观察区护士采样→服务中心护士送样→xxx接电话疑似霍乱→处置 →填卡→给公共卫生科打电话→xxx接电话取卡上报 →打电话给应急办x主

任→报告院长→ xxx给县疾控中心打电话→x主任通知专家救治组开会→院长组织专家会诊→xxx介绍病情

→ 防护演练→ 进病房 →xx汇报会诊意见 →院长宣布各组任务→院长向卫生局电话汇报。

2014年肠道传染病演练总结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作为医务工作者医疗救治、疫情报告极其重要,一旦发生传染病病例,医院能否很好的应对,及时报告、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为此,我们有针对性的组织了此次演练。现将演练感受作如下总结

一、演练收获

1、此次演练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具体要求,制定了详尽的演练方案,包括演练目的、演练依据、演练形式、演练事件背景等做到了演练依据充分、人员分工明确、反应迅速、报告及时、处置规范、应对有效。

2、医院领导大力支持、各科室全力配合。院长亲自上阵指挥,应急办认真组织协调,提高了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协作和团队精神。全体参演人员兢兢业业,圆满完成了演练的全部环节。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医务人员穿脱隔离衣不熟练,检查病人前手卫生执行不够,使用后的东西未按照一次性医疗废物处理。

2、环节衔接不够连贯,主要是对演练脚本掌握不熟练。

3、部分演练人员表情不严肃,未体现出应急事件的紧张气氛。这是我们需要改进的重要环节,一定要从实战出发,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突发事件。

上一篇:科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下一篇:子女升学答谢致辞酒宴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