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律范畴下的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分析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普法活动的进行, 劳动者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劳动者在日常经济活动中, 越来越重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的法律依据。在市场经济发展中, 劳动合同的地位愈加凸显。然而劳动合同的实施中问题较多。本文将劳动合同法作为讨论中心, 对劳动合同在签订履行中的法律问题作详细分析。

1 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的基本内涵

1.1 劳动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以下简称《劳动法》) 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 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按照该规定, 劳动者加入用人单位, 在单位中承担某工种、岗位、职务时, 应遵守相关规定;而用人单位需提供劳动条件、劳动报酬, 并保证劳动者保险、福利等。用人单位的行为需与签订的协议一致, 劳动者也应按照协议承担相应责任、义务。

1.2 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 也就是由劳动形成的社会关系。在实际经济活动中, 劳动关系是指基于国家劳动法下所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其中双方当事人都受到的劳动法律的约束, 双方都享有相应的权利, 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双方的权利及义务的具体实现过程, 主要依赖于国家强制力进行保障。按照劳动法律关系中的相关规定, 劳动者必须加入某一个用人单位, 参与相关的生产劳动, 并遵守单位所制定的相关制度、条例;而用人单位方则按照相关规定, 支付相应的报酬给劳动者, 并为其提供工作条件, 改进其物质文化生活。

1.3 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的本质是合意而非书面形式, 无书面形式的合意依然是劳动合同。以此为出发点, 则必须承认不是用工而是劳动合同在建立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内容确定方面, 劳动关系中双方地位失衡导致其他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介入, 但这些机制并非要排除私人自治安排劳动关系内容的可能。与其他机制相比, 在有利原则的前提下, 劳动合同在确定劳动关系内容上具有功能和效力上的优先性;若动态地理解劳动合同, 则劳动合同也可以适应劳动关系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劳动关系的终止上[2], 劳动合同也可用以安排劳动关系的终止。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协调中的重要地位既是由劳动者作为私人的本性决定的, 也是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配资源的属性决定的。

2 法律范畴下的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分析

2.1 完善劳动合同

经过两年的努力部署和实践, 劳动合同制度在全国各城镇企业基本得到落实, 极大促进了劳动合同制度在非国有企业中的实施进展。依托于劳动合同制度构建的劳动关系, 不仅使企业用人机制得到优化, 同时还让劳动力合理流动, 有力保障了劳动者、用人单位的的合法权益, 减少了劳动关系中的隐患, 极大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1]。但我们还应正视劳动合同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这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例如合同内容不规范、某些政策缺乏操作性等, 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引发纠纷的潜在隐患。因此, 为能够促进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落实, 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需积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要高度重视劳动合同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加强领导, 不断加强劳动合同管理, 努力健全相关制度。政府部门应积极主导, 联合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用人单位不断强化劳动合同管理, 认真落实劳动合同制度, 以促进劳动用人制度改革, 从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其次, 应不断完善劳动合同内容。用人单位应熟悉、掌握《劳动法》,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 应检查各项条目是否符合《劳动法》中的规定, 以确保签订的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率, 才能够有效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 同时, 在签订劳动合同后认真履行劳动合同;最后, 构建与劳动合同制度相配套的规章制度, 以确保劳动合同切实落实。

2.2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许多劳动者作为弱势群体, 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始终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为其提供及时、公正的法律服务是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内在要求。劳动者要注意我国的劳动法及其相关的法律, 积极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按照规定, 用人单位需按照协议及国家相关规定支付足额的报酬给予劳动者。那么用人单位拖欠、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3], 对此, 劳动者可以利用劳动合同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最终通过法律及国家强制力, 促使用人单位依法支付劳动报酬。

2.3 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法律只有真正实施, 才能体现其社会价值及意义。劳动合同法也同样, 只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真正实施劳动合同法, 依法保护用人单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才能发挥其价值。因此, 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 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中, 不偏不倚, 维护、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劳动合同法的顺利实施, 需要全社会都有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思想理念。同时, 应该树立用人单位、劳动者诚实信用、遵纪守法的观念, 使双方都了解自己所受的法律约束, 同时也了解法律对自己有保障权益的作用。在确立了劳动关系后, 协议双方必须按照约定内容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对于用人单位支付报酬中的违法问题, 劳动行政部门有责任进行监督, 并保证劳动者及时足额取得劳动报酬。当前, 人们法律意识增强,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极为重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同时, 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工作的重点, 也是立法的重要目标。为此, 我国应抓紧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结合劳动合同法存在的缺陷进行修改、补充, 做好劳动合同法配套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工作, 确保劳动合同法能够更好地实施, 切实保障劳动关系中各方的利益。

结束语

当前人们对于新颁布的《劳动法》充满期待, 要发挥其作用, 还需要注重它的实施。因此, 充分学习、领会和掌握劳动合同法极为关键。应顺应社会需要, 抓紧做好制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法》、《就业促进法》的相关配套法规的工作, 使劳动法中相关条款的实施有法可依。同时, 应该不断完善《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使其对社会中劳动关系的规范更加全面, 提供更健全的法律保障。随着经济发展, 我们可以将《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 充分发挥劳动法律制度的作用, 保障权利、维护秩序、促进公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劳动供求关系发生极大变化, 表现为供大于求转变为供求基本相互持平,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现象。鉴于这种环境下, 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既是劳动者自身的要求, 对于国家而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同时也顺应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 因此,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实施劳动合同法, 促进社会公平, 是大势所趋, 势在必行。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不断完善, 劳动合同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理论基础, 也是重要法律依据。在2008年, 我国新颁发了《劳动合同法》, 其主要针对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提供更为健全的法律保障。但因各种因素的影响, 用人单位、劳动者本人对劳动合同并未有足够的重视, 导致双方的利益都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一旦发生利益纠纷, 缺乏确立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因此, 劳动合同在实施过程中, 存在诸多问题, 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关键词:法律范畴,劳动合同,劳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范围.劳动合同形式强制的反思与完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8-01-16 (08) :17-19.

[2] 康纪田.劳动者权独立于劳动权的法治价值[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17-5-27 (03) :11-15.

[3] 毛尉.试论如何捍卫劳动者的合法权益[J].法制博览, 2016-05-25 (11) :101-103.

上一篇: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及其借鉴意义下一篇:关于油气集输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