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法律法规试题

2024-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法律法规试题(共8篇)

教师法律法规试题 篇1

一、填空

1、教育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主体是(学生)和(老师)

2、(班级授课)和(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3、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传授文化知识),学校依法治教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4、(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内部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5、我国教师任用的两种主要形式是(教育行政部门聘任教师)和学校自主聘任教师。

6、中小学目前实行的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有()和()

7、(教师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教师制定的法律,也是继《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之后,我国的第三部教育法律。

8、邓小平强调“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只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9、依法行政反映了社会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的组织形式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2、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主体)、(行政法律客体)和(行政法律内容)三部分组成。

二、单选

1、《教师法》是(D)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

A 1991年 B 1992年 C 1993年 D 1994年

2、《宪法》序言中规定,(D)是领导力量的无产阶级专政。

A 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 知识分子 D 工农联盟

3、(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主集中制 C 人大制度 D 中央政权制度

4、《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C)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 16岁 B 17岁 C 18岁 D 19岁

5、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C)制度。

A 中央军事集中制 B 代表大会制 C 主席负责制 D 民主集中制

6、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C)小时

A 6 B 48 C 12 D 247、我国于(B)在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义务教育法》

A 1986年5月 B 1986年4月 C 1987年4月 D 1988年5月

8、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B),学校依法治教必须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A 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B 传授文化知识 C 培养四有人才 D 培养良好美德

三、多选

1、教育法的主要渊源是()、教育规章、以及有关教育的国际条约和协定等。

A 宪法 B 教育法律 C教育行政法规 D地方性教育法规

2、我国现代诉讼制度主要包括()

A 诉讼制度 B行政诉讼制度 C 刑事诉讼制度 D 法制诉讼制度

3、我国的民事立法确立的民法基本原则有()

A平等原则 B 自愿原则 C 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E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4、行政行为的效力,其内容包括()

A 公定力 B 确定力 C 拘束力 D 执行力 E 控制力

5、我国制定颁布的颁布了三种诉讼法,根据这三种法律的介定,诉讼一般可以分为()

A 刑事诉讼 B 民事诉讼 C 行政诉讼 D 司法诉讼

6、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有()

A 事前救济原则 B 事后救济原则 C 主管恒定原则 D 正当程序原则

7、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作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题之一,具有

()样的特点

A 主体的多样性 B 权利与义务的同一性 C 法律关系的多重性 D 权利的应有性

8、实行教师聘任制,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主要表现在()为基础的民事法律关系

A 强迫 B平等 C 自愿 D 公平

9、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有()

A 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原则 B 符合社会主义公共利益的原则 C 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D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10、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方面

A 政治权利与自由、B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C 宗教信仰自由 D 监督权 E人身自由

四、名词解释 :

1、法律责任:

2、受教育权:

3、教育行政法规:

五、简答 :

1、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职责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2、《教师法》第八条对教师义务作出了哪些规定?

3、当代中国法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教师法律法规试题 篇2

《2012年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思想品德试题》选择题第7题:少数年轻人为了释放压力、减缓焦虑, 有时到超市将方便面捏碎、给饮料放气, 这种做法 () 。

A.丧失道德, 害人害己B.违法犯罪, 刑罚处罚

C.合理发泄, 可以谅解D.体现个性, 值得效仿。

参考答案:A

要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律?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应依法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其次分析本题中的“捏捏族”的做法是一种什么行为?依法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准确回答。什么是道德?道德是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恶、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等的观念、规范、原则和标准的总和。显然“捏捏族”将方便面捏碎、给饮料放气的行为违反了社会公德, 是不道德的行为。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什么是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应依法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应依法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法律责任。

“捏捏族”的这种行为为什么既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又是一种民事违法行为呢?理由如下: (1) 行为的违法性。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 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强制性规定, 法律规定禁止毁坏他人的财产, 行为人毁损他人财产的行为就是一种作为的违法行为。“捏捏族”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具有社会危害性, 是一种作为的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2) 损害事实的存在。超市的财产利益受到损失。方便面被捏碎, 基本就不好卖了, 汽水放气就不是汽水了, 而且很容易变质, 因此财产受到损失。 (3) 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方便面被捏碎和汽水被放气与财产受到损失存在因果关系。 (4)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捏捏族”的行为是一种故意的侵权行为。基于以上分析, 捏捏族的行为既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又是一种民事违法行为, 既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又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题中的“捏捏族”要承担法律责任有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这个题目, 命题者只看到了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却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是不应该犯的错误。如果认为“捏捏族”的行为只是违反了道德, 而没有认识到其也违反了法律, 就是只会受到道德的、社会舆论的谴责, 而没有对这一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处罚, 就等于放纵违法。我们既要了解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又要了解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 共同点: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都约束人们的行为。 (2) 不同点: (1) 表现形式不同。道德通常存在于人们的认识和社会舆论中, 大多不成文;法律则是明确、严格和具体的规范性文件。 (2) 实现方式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的约束实现;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 调整的范围不同。道德调整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活动;法律只调整人们的行为。我们还要认识到法律与道德的本质区别:是否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律试题在思想品德中考中是必出的, 但是思想品德中考中涉及的法律试题必须做到: (1) 符合法理。 (2) 符合我国的现行宪法和法律。 (3) 不出有争议和模棱两可的试题。

因此特对思想品德中考命题提出以下建议。

1. 命题组织者要做到:

明确命题、审题的程序和要求, 建立命题和审题制度, 加强命题和审题的队伍建设。要成立以骨干教研员和优秀教师为主的命题、审题小组, 且审题人员和命题人员必须分开。要对中考命题中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指标进行深入分析。要建立健全中考审题制度, 严格审题程序。

2. 命题人员要做到:

建议思想品德中考命题和审稿的老师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修订稿) 》及相关的法理和考查内容的具体法律条文, 弄清法条的精神实质, 再找案例或者编一个案例, 让学生进行分析, 当然最好是已经结案的实例, 这样答案就不会错了, 不会出现错题或模棱两可的试题。要确保中考法律试题合法、合规, 切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

教师法律法规试题 篇3

关键词 法律职业 法律素质 中职法律基础课

一、法律基础课是中职学校开设的很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这门课程的设置对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认知水平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而中职学生相对于大学生而言会更早地进入社会开始工作,而他们的人生观和事业观等尚未达到十分稳定的状态,生活中更容易触犯法律的“雷区 ”,因此,中职学校的法律基础课程就成为了中职生学习法律常识的“家园”,然而,中职法律教师专业素质的不一样,所教学生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为此,在本学期专门选取了十幾个新生班级做了一份调查进行比较,看是否能得到启示以此来促进我校中职生的法律素质。

1.关于法律知识学习效果调查发现,能够理解专业法律教师所讲法律知识、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后对法律的态度、自身的权利和义务、解决和应用法律的能力、收获比较大的班级成员大概分别占了全班同学的60%、50%、80%、90%以上。而对于非法律专业教师所教的班级大概分别了占了全班同学的25%、30%、80%,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二种教师所教班级出现了不一样的教学结果呢?

2.关于中职学生法律学习情况调查也发现,在法律专业教师所教班级,上法律课提前预习的、集中精力学习时间超过30分钟的、学生正常上课的、集中精力听课的、上课做笔记的、上课回答问题的、能课后复习的分别占了60%、63%、50%、80%、69%、40%左右,而对于非法律专业教师所教的班级大概分别了占了全体同学的50%、55%、48%、80%、70%、37%,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调查结果在两类老师之间是非常接近的,不过个别调查中产生了差距,从调查中发现,影响学生在法律课能认真学习的主要因素是老师方面的因素,学生个人的精神状态,学习动机等因素为次要因素。因此,看来要提高中职生法律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从老师方面着手才行?

3.关于法律老师教学评价调查中也发现,在法律专业教师所教班级中,喜欢上该课老师的课的、能听懂法律老师所讲课的内容的、认为法律老师所讲授的知识有用的、认同老师的教学方法的分别占了82%、70%、90%、75%以上,而对于非法律专业教师所教的班级大概分别了占了全体同学的48%、52%、65%、48%。都是中职学生的法律教师,什么原因造成这么大的差距呢?

(二)从调查的班级中可以发现,在同一所学校法律专业教师和非法律专业老师所教的学生知识背景、学历、社会见识等大体上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从刚进校门来看,每一个老师接受的班级都是处在相同的地位。然而经过大半过学期法律知识的讲解,法律专业教师与非法律专业教师所教的班级之前却有了一定的差异,什么原因呢?从本人调查分析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来探讨,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

1.教师的教学背景不一样,专业法律教师从大学开始就受到专业法律知识的培训,法律意识较强,在授课的过程中都会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将法律知识展现出来。而非专业法律教师可能是自己的喜好或学校的需要来对中职生进行法律知识的传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会受自身专业的影响,如政治专业的,可能在讲授法律知识时会将自己的政治专业知识带到法律课堂上来,而这可能并不适合于这门课程。

2.上课模式不一样:非法律专业教师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根据教材的目录进行传授课堂知识,而法律专业教师多数了采取了模块教学,通过模块化教学一方面增强了内容的灵活性另一方便是便于实现不同层次教学阶段的内容衔接,同时采用综合模块,能够促进知识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的沟通,最终形成一定职业岗位所需人才的合理的法律知识和能力结构。

3.教学方式方法也可能不一样:在法律专业讲授的课程中,法律专业教师往往的是案例教学方式,同时结合现时社会发生的时事来给学生进行传授知识,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觉的法律知识有用多了,也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的掌握。

教师法律法规试题 篇4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 1995 年经人大审议通过并实施。

2.教育法的调整对象中的各级教育关系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条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

机构”。

5.“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6.教育法律规范一般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7.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

8.教育法律关系可划分为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和教育民事法律关系两大类。

9.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与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聘用关系被列为民事法律关系的范畴。

10.人身权可以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

11.教育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

12.教育民事争议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就涉及教育事务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所发生的争议。

13.人们俗称的“打官司”在法律上叫做“民事诉讼”。

14.人们俗称的“民告官”在法律上叫做“行政诉讼”。

15.国家机关可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军事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

16.教育部是最高的国家教育行政机关。

17.教育行政行为有成立要件、合法要件和生效要件。

18.教育行政行为的程序有步骤、顺序、期限和方式。

19.教育行政处罚的实施程序可分为: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

20.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权是教育行政处罚中被处罚者的权利之一。

21.教育行政确认是指教育行政机关依法对教育相对人的资质、条件、资历等进行甄别并给

予确定、认可、证明 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22.教育行政侵权赔偿的程序有:附带程序和单独程序。

23.目前我国的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主要实行校长责任制。

24.校长承担的法律责任形式有:撤消行政职务、行政处分、罚款、刑事制裁等。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

生活条件,提高教师 的社会地位。”

27.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8.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上一级教

育行政部门认定。

29.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30.教师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31.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

机构的教师都称为中 小学教师。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 81 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

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 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33.在教育法律法规中,受教育者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 36 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3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36.在年龄方面,根据我国法律规定,18 周岁以上的成年人以及 16 周岁以上不满 18 周岁、以自己劳动收入为 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7.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38.根据法律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39.“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4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 10 规定:“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

41.不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违法行为属于行政违法。

42.受教育者的民事违法多数表现为侵害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同学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行为。

43.教育法律关系其他主体主要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

44.我国的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政府机关、军事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

45.《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的行政处罚主要包括拘留、罚款、警告等。

46.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和开除等方式。

47.在校园内非法摆摊设点属于违法行为。48.在学校内部或周围结伙打架斗殴、调戏女学生均是扰乱学校的教学秩序。49.教育经费包括预算内教育经费、财政性质的预算外教育经费以及社会教育捐款、集资款和学生所交的学杂费 等。50.违法向学校收取费用,教育法律关系其他主体应承担法律责任。51.只有制定和实施教育法,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法制。52.教育行政执法是指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针对特定事项和特定的教育行政管理权限,适用 教育法律规范并产生法律效力的活动。53.《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规定“申请举办教育机构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54.教育行政执法具有从属性、灵活性、主动性和强制性等特点。

55.教育法律监督主体从性质上可分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56.社会监督包括共产党监督、社会组织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5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58.只限于教育部门内部专职机构和人员对教育机构自身的审计统称为教育审计。

59.行政监察权包括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一定的行政处分权。

60.实行教育法律监督,是依法治教,实现教育廉政的保证。

61.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62.禁止在中小学校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

63.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64.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65.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 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66.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67.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依法从重处罚。

68.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9.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

70.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

当对中小学生优惠开 放。

二、单项选择题

1.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教师资格条例》第 20 条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 教师资格考试。”

3.教育行政机关要求特定的被管理者履行义务的权利称为命令权。

4.知识产权是指主体对其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

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机关受本级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机关的双重领导。

6.教育行政侵权赔偿义务机关在受理后,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赔偿与否或者赔偿多少的决定。

7.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机构。

8.学校的行政管理主要包括人事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总务管理等。

9.国家教育教学标准是指国家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教学质量及办学条件等规定的必须达到的一般 标准。

10.侮辱教师是指公然贬低教师的人格,破坏教师的名誉。

11.凡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均不得从事教师职业。

12.教师应当服从和尊重教育行政机关的管理。

13.“教育机会均等”已被纳入世界各国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

14.国家通过“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资助方式,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失学儿童重新获得 受教育的机会。

15.与教育者相关的法律争议主要是教育民事争议和教育行政争议。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 41 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 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17.行为人违反教育法律规范,构成犯罪,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教育刑事法律责任。

18.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严重危害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9.教育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包括罚款、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的非法财物、责令停止办学、暂扣或吊销办学许可 证等。

20.教育法律监督是指有监督权的各种主体对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检查和督促。

21.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22.未成年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 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

三、多项选择题

1.教育法律关系和任何法律关系一样,均由主体、内容、客体三大要素构成。

2.教育行政机关的权利有教育规范制定权、形成权、命令权、处罚权、强制权、监督权、裁决权。

3.教育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内容为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

4.教育行政处罚中被处罚者的权利分别有知情权、陈述权、辩解权、申请复议权、提起诉讼权。

5.教师的权利的内容有:科研学术活动权、教育教学权、管理学生权、民主管理权、报酬待遇权、进修培训权。

6.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或者

辞聘。故意不完成 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体罚学生,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7.解决教育争议的途径主要有:协商、调解、申诉、行政复议、诉讼和仲裁。

8.受教育者的教育违法可分为三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

9.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政府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军事机关等。

10.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等。

四、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一部教育单行法律。√

2.依法治教的主体不仅包括行政机关,而且包括各级权力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3.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4.教育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与教育活动无关的民事活动,均受教育民事规范的调整。╳

5.教育行政机关只受上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机关的领导。╳

6.教育行政机关不能独立承担其管理行为的法律责任。╳

7.学校名称应当确切表示学校的层次、类别。一般不得冠以“中华”、“中国”等字样。√

8.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应当在该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的,应承担法律责任。√

9.未按时、足额地支付教师的工资报酬,包括基础工资、岗位职务工资、奖金、津贴和其他种种补贴等,属于 “拖欠教师工资”的行为。√

10.中小学校长,在某些情况下包括教师在各自岗位上因未及时采取措施而赞成学生辍学的,属于失职行为。√

11.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处罚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12.学校与教师的关系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13.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为有违法犯罪行为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14.受教育者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和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15.劳动教养是行政制裁中最严厉的一种。√

16.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要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1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江苏省教师网上法律知识竞赛试题 篇5

得分:86

1、题型:判断题 分值:2

在校园伤害案件中,我国法律历来主张采用过错原则,《侵权责任法》也沿袭了这一原则,对此类案件一律适用过错原则。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 分值:2

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开庭审理人事争议案件5个工作日前,将开庭时间、地点、仲裁庭组成人员等书面通知当事人。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 分值:2

民事补偿是在不存在过错的情形下基于自愿的原则对受害人的损失作出的弥补性措施。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 分值:2

教育行政机关的一般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取证、处罚告知、决定和送达等环节。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 分值:2

补偿的前提是行为人的行为具有违法性,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应承担民事责任。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 分值:2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定。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 分值:2

只有教育行政部门有权对学校进行行政处理。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 分值:2

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聘用单位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教师聘用合同。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 分值:2

根据《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两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对于共同危险行为,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的则由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 分值:2 根据《行政处罚法》相关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即使当事人未主动询问,行政机关也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11、题型:判断题 分值:2

学校在处分学生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处分的同时,做好教育、疏导工作。从根本上讲,对学生的处分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 分值:2

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教师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题型:判断题 分值:2

发生劳动纠纷争议时,劳动者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4、题型:判断题 分值:2

我国现行高中教育阶段的奖励或者处分规则主要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规章加以规定。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5、题型:判断题 分值:2

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名誉权,但是由于未成年人未满18周岁,不具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故其在名誉权受损时无权得到精神损害赔偿。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6、题型:判断题 分值:2 在由校外第三人的过错行为造成的损害中,若校外第三人的过错行为是损害事实发生的唯一原因,即损害仅仅由校外第三人的过错造成,学校对此没有过错,则学校会免责,责任最终由校外第三人承担。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7、题型:判断题 分值:2

颁发学位、学历证书、学校法人证书是行政许可。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8、题型:判断题 分值:2

县级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门是法定的教育行政许可实施机关。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9、题型:判断题 分值:2 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中小学校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时,应当将处分情况告知学生本人,而对于学生家长,学校可以直接告知,也可由学生本人转告。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0、题型:判断题 分值:2

在过错责任场合,如果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存在故意,此时应减轻或免除加害人的赔偿责任,但是只有在损害是完全由于受害人的故意造成,即受害人的故意行为是造成损害结果发生的唯一原因时,加害人才能免责。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1、题型:多选题 分值:2 下列哪些是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

选项1: 协商

选项2: 仲裁

选项3: 诉讼 选项4: 劝说

选项5: 调解

答案正确

22、题型:多选题 分值:2

教育行政许可是行政许可的一种。下列事项属于教育行政许可项目的是:

选项1: 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立、分立、合并、变更、终止审批

选项2: 学校授予单位及其可以授予学位的学科名单审核

选项3: 中小学校国家课程教材审定

选项4: 高等学校设置、调整管理权限范围外的本科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和国家控制的其他专业审批

选项5: 高等学校教授、副教授评审权审批

答案错误

23、题型:多选题 分值:2 下列哪些情形构成侵权?

选项1: 虽然行为人主观上并无实施损害行为的故意或过失,但是其行为给他人造成某种程度的损害

选项2: 虽然行为人故意实施了损害行为,但未给他人造成损害 选项3: 虽然行为人主观上有实施损害行为的故意,且其行为也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但是行为人的行为不是导致损害结果的原因

选项4: 行为人因疏忽大意给他人造成损害,但损害较小

选项5: 以上情形均不是

答案错误

24、题型:多选题 分值:2

在确定混合过错中各当事人应承担具体责任,即如何进行过错相抵时,要对哪些因素进行比较?

选项1: 行为的违法程度

选项2: 主观上的过错程度

选项3: 是否造成损害结果

选项4: 原因力

选项5: 二者承担责任能力的大小

答案正确

25、题型:多选题 分值: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1: 依照法律规定,一般职务作品的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

选项2: 依照法律规定,特殊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则由单位享有,作者只具有署名权

选项3: 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属于特殊职务作品

选项4: 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属于特殊职务作品

选项5: 依照法律规定,职务作品是指公民,主要指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或者借调人员、临时招聘人员,未完成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

答案正确

26、题型:多选题 分值:2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在下列哪些情形下可以“合理使用”他人作品,无须经著作权人许可,也不用向作者支付报酬,只需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即可:

选项1: 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选项2: 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选项3: 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选项4: 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选项5: 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将表演收入用于社会公共事业

答案错误

27、题型:多选题 分值:2

关于教师资格的认定机关问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1: 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选项2: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同级人民政府认定。

选项3: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同级人民政府认定。

选项4: 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高等学校,负责认定在本校任职的人员和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选项5: 在未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高等学校任职的人员和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按照学校行政隶属关系,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或者由学校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答案正确

28、题型:多选题 分值:2 下列属于著作权侵权的情形是

选项1: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选项2: 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选项3: 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选项4: 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选项5: 剽窃他人作品的答案正确

29、题型:多选题 分值:2

在混合过错责任中,如果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存在重大过失,加害人在那些情形下应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选项1: 故意造成损害结果

选项2: 过失造成损害结果

选项3: 没有过失

选项4: 轻微过失

选项5: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免责

答案错误

30、题型:多选题 分值:2 依据《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第9条,教育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

选项1: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颁发、印制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

选项2: 撤销违法举办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

选项3: 取消颁发学历、学位和其他学业证书的资格;撤销教师资格

选项4: 停考,停止申请认定资格;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

选项5: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教育行政处罚

答案正确

31、题型:单选题 分值:2

中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分为省、地、县三级,由()批准

选项1: 同级政府

选项2: 同级教育行政部门

选项3: 上一级政府

选项4: 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错误

32、题型:单选题 分值:2 公办教师聘用的一般原则是

选项1: 公开招聘原则、公平公正原则

选项2: 公平公正原则、回避原则

选项3: 公开招聘原则、回避原则

选项4: 公平公正原则、平等原则

答案正确

33、题型:单选题 分值:2

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因为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

选项1: 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选项2: 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选项3: 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选项4: 学生自杀、自伤的答案正确

34、题型:单选题 分值:2

目前,教师职务纠纷主要通过()解决。

选项1: 行政复议

选项2: 行政诉讼

选项3: 仲裁

选项4: 行政申诉

答案正确

35、题型:单选题 分值:2

过错相抵是下列哪种责任的承担形式?

选项1: 共同侵权责任

选项2: 混合过错责任

选项3: 校外第三人责任

选项4: 监护人责任

答案正确

36、题型:单选题 分值:2

在不正当竞争中,侵权责任的承担适用()归责原则。

选项1: 过错原则

选项2: 无过错原则 选项3: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选项4: 公平原则

答案正确

37、题型:单选题 分值:2

高校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书应当报学校所在地哪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选项1: 乡(镇)级

选项2: 县级

选项3: 市级

选项4: 省级

答案正确

38、题型:单选题 分值: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适用的归责原则是

选项1: 过错原则

选项2: 无过错原则

选项3: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选项4: 公平原则

答案正确

39、题型:单选题 分值:2 虚假宣传行为属于下列哪种行为?

选项1: 侵权行为

选项2: 不当得利行为

选项3: 不正当竞争行为

选项4: 违约行为

答案正确

40、题型:单选题 分值:2

依据《行政处罚法》第3条的规定,下列哪种情形下,行政处罚无效?

选项1: 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

选项2: 适用依据错误的选项3: 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选项4: 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答案正确

41、题型:单选题 分值:2

行政部门评审组织为职务评审委员会,由()相关部门领导。

选项1: 国务院

选项2: 地级

选项3: 县级以上

选项4: 省级

答案正确

42、题型:单选题 分值:2()是确定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基础。

选项1: 教师资格

选项2: 教师职务

选项3: 教师学历

选项4: 教师学术水平

答案正确

43、题型:单选题 分值:2

申请教育行政许可应当以()形式提出。

选项1: 口头

选项2: 书面

选项3: 口头或书面

选项4: 口头和书面

答案正确

44、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根据现行法律有关规定和司法实践,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高校行使公权力的行为?

选项1: 招生

选项2: 颁布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选项3: 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选项4: 作出导致学生丧失学籍等对受教育权有重大影响的行为

答案错误

45、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适用的归责原则是

选项1: 过错原则 选项2: 无过错原则

选项3: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选项4: 公平原则

答案正确

46、题型:单选题 分值:2 下面哪一项不是教育行政处罚的程序

选项1: 一般程序

选项2: 简易程序

选项3: 听证程序

选项4: 特别程序

答案正确

47、题型:单选题 分值:2

以下哪一项不是侵犯名誉权和侵犯隐私权的区别

选项1: 前者需要有捏造事实的行为,后者是对事实的真实披露

选项2: 前者是通过作为实现,后者通过不作为实现

选项3: 前者是通过捏造行为实现,后者通过披露行为实现 选项4: 前者往往与事实不符,后者往往与事实相符

答案正确

48、题型:单选题 分值:2

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常规教育教学活动时间的范围?

选项1: 课间休息

选项2: 学校安排的自由活动

选项3: 课外活动期间

选项4: 学生上学、放学期间

答案正确

49、题型:单选题 分值:2

公办学校编制内教师聘用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选项1: 协商

选项2: 调解

选项3: 诉讼

选项4: 劳动仲裁

答案正确 50、题型:单选题 分值:2

《学位条例》第8条和《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3条都规定,学士学位,由()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

选项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选项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选项3: 国务院

选项4: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教师法律法规试题 篇6

根据相关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选项2: 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选项3: 有合格的教师

选项4: 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选项5: 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23、题型:多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1: 依照法律规定,一般职务作品的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

选项2: 依照法律规定,特殊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则由单位享有,作者只具有署名权

选项3: 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属于特殊职务作品

选项4: 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属于特殊职务作品

选项5: 依照法律规定,职务作品是指公民,主要指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或者借调人员、临时招聘人员,未完成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

答案错误

24、题型:多选题

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和行政执法实践,行政确认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选项1: 确定

选项2: 认证

选项3: 证明

选项4: 登记

选项5: 鉴证

答案错误

25、题型:多选题

2004年6月7日,在全国高考第一场考试前,张某因欠学校150元书学费,学校带队老师刘某拒绝将准考证发给张某。随后,张某请人将200元交给校长,才拿到准考证。但此时已超过进入考场的最后时间,张某错过了第一场考试,其语文成绩被计为0分。2004年7月12日,张某以侵犯受教育权、发展权为由,将该中学及带队老师刘某告上法院。法院判决要求该中学赔偿原告张某某高考报名费219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5000元,共计15219元。关于此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1: 带队老师刘某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因此该纠纷的责任由该中学承担。

选项3:

学生申请参加高考并且教育考试机构给予允许,构成一种行政法律关系。学生所在学校只是受教育考试机构委托发放准考证,因此学校无权因其与学生之间的民事纠纷扣发准考证。

选项4: 受教育权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开始阶段的学习机会权、过程阶段的学习条件权和结束阶段的学习成功权。

26、题型:多选题

关于教师资格的认定机关问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1: 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选项2: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同级人民政府认定。

选项3: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同级人民政府认定。

选项4: 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高等学校,负责认定在本校任职的人员和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选项5: 在未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高等学校任职的人员和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按照学校行政隶属关系,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或者由学校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答案错误

27、下列哪些权利属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选项1: 广播权 选项2: 翻译权 选项3: 汇编权 选项5: 展览权

28、根据《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教育行政机关实施的以下哪些行政处罚应当适用听证程序: 选项2: 没收违法所得 选项3: 没收学位、学历证书 选项4: 撤销教师资格 选项5: 吊销办学资格

29、教育行政处罚的程序分为

选项1: 一般程序 选项3: 简易程序

选项4: 特别程序

30、根据《行政许可法》,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选项1: 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选项2: 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选项3: 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选项4: 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

选项5: 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三、单选题

根据《侵权责任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下列哪一情形不适用用人单位责任?

选项1: 国家机关责任 选项2: 劳务派遣责任 选项3: 雇主责任 选项4: 法人责任

答案错误

32、下面哪一项不是行政处罚的原则 选项1: 公序良俗原则 选项2: 处罚法定原则 选项3: 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选项4: 一事不再罚原则

答案错误

33、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对其工作人员职务侵权行为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选项2: 无过错原则

34、根据《高等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并实施奖励或者处分是高等学校()的职权之一。选项1: 教务处 选项2: 学生工作处 选项3: 校长

选项4: 人事处

答案错误

35、著作权的下列哪项权利不属于人身权,不具有不可剥夺性、永久性:

选项1: 发表权

选项2: 发行权

选项3: 署名权

选项4: 修改权 答案错误

36、题型:单选题

学校授予学生学位的行为属于

选项1: 教育行政确认

选项2: 教育行政许可

选项3: 教育行政命令

选项4: 教育行政指导

答案错误

37、题型:单选题

学生受到处分向学校提出申诉,学校应当在接到申诉之日起()个工作日内做出复查决定?

选项3: 15

38、题型:单选题

侮辱、殴打教师侵犯的具体人身权主要是:

选项1: 生命健康权

39、题型:单选题

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对小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要求,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选项1: 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甲等以上标准

40、题型:单选题

依据《教师资格条例》第19条的规定,下列哪一项不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的情形:

选项1: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41、题型:单选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在赔偿误工费时,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一般按照其最近(3)年的平均收入计算。

42、题型: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劳动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

选项3: 人事仲裁

43、题型:单选题

当事人在收到《教育行政处罚告知书》后(7)天内,有权向教育行政部门以书面方式提出陈述、申辩意见。

44、题型:单选题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适用的归责原则是

选项1: 过错原则

45、题型:单选题

依据《行政处罚法》第3条的规定,下列哪种情形下,行政处罚无效?

选项1: 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

选项2: 适用依据错误的

选项3: 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选项4: 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答案错误

46、题型:单选题

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受教育权所包含的学习机会权?

选项1: 教育选择权

选项2: 教育条件建设请求权

选项3: 教育条件利用权

选项4: 获得教育资助权

答案错误

47、题型:单选题

()是确定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基础。

选项2: 教师职务

48、题型:单选题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发生学生伤害事故,情形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报告。

选项1: 主管教育行政部门

选项2: 同级公安机关

选项3: 同级人民政府

选项4: 上一级人民政府

答案错误

49、题型:单选题

著作权法上所保护的作品不包含以下条件:

选项4: 须为首创,具备较高的文学、艺术或者科学价值

50、题型:单选题

下面哪一项不是教育行政处罚的程序

选项4: 特别程序

浅论我国教师的法律地位 篇7

教师的法律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社会地位, 它是法律所确认的教师的社会地位, 即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教师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位置, 主要涉及教师的职业性质、权利与义务、教师与国家的关系、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权益保障等方面。

教师的法律地位是教师能否享有其合法权益的核心问题, 然而, 在我国法制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中, 教师的法律地位一直没有明确, 处于法律调整的空白地带, 因此带来了很多问题。所以, 进一步明确教师的法律地位, 有助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有助于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有助于理清现实中的各种社会关系, 有助于进一步维护和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教师法律地位的现状与问题

(一) 我国教师法律地位的现状

1. 不是国家公务员。

1993年我国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该条例规定:“公务员是指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工作的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该规定显然把教师排除在公务员范围之外, 且在现阶段我国对公务员的范围界定从严把握, 严格按照单位的职能性质界定, 学校不是行政机关, 教师也就不属于国家公务员。此外, 公务员的工作特性与教师也有一定差异:公务员要严格按照上级的指令从事, 其任何职务行为都应有法律依据并严格遵照法定程序;而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需要有相当程度的自由发挥空间, 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 将教师界定为公务员是不妥的。

2. 不是与学校结成劳动合同关系的雇佣劳动者。

实行教师聘任制以来, 一些学者认为聘任制下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法律关系, 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以下简称《劳动法》) 。这种观点既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 又不符合教师职业的性质。我国《劳动法》和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草案) 审议结果的报告》 (1994年6月23日) 都指出现阶段尚难以将教师纳入调整范围。此外, 《教师法》只规定了教师行政申诉救济制度, 这仍然是将教师纳入传统的行政框架。基于这样的原因, 在司法实践中才出现劳动仲裁委员会以教师聘任纠纷不属于劳工纠纷为由拒绝受理教师仲裁申请的现象。

3.“专业人员”不构成法律地位的完整表述。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首次以国际组织官方文件的形式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性质, 认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并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根据这个标准, 国际劳工组织颁布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把教师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的类别。我国基本上采用了国际劳工组织的分类, 《教师法》第3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专业人员不是一个确切的法律术语, 在法律上没有什么意义。虽然这种说法从立法上完整地表述了教师职业的社会性质, 确认了教师社会地位的专业性和神圣性, 有助于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师资质量, 也符合教师专业化的国际趋势。但是, “专业人员”的定位并不能解决实践中的各种聘任法律纠纷, 所以无法明确教师在各种教育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权利、义务和责任。

(二) 产生的问题

1. 影响到教师实体权利、义务和责任的落实。

我国属于成文法传统的国家, 从实体上看, 我国教师权利的完善程度并不弱于西方国家, 但实际上教师权益的实现程度却远远落后, 其关键原因就是教师权益的程序保障薄弱, 这与教师的法律身份不明确直接有关。因为我国法律对于教师法律地位不明确, 所以教师在履行其教育教学义务和落实相关责任时也会不太明确, 而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 则决定了教师相应的权利会受到影响。

2. 中小学教师的聘任制度缺乏监督和救济。

中小学教师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适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 因为中小学教师不是国家公务员;同时, 中小学教师又与一般的劳动者不同, 教师与中小学校之间的合同纠纷不能适用《劳动法》。虽然教育领域实行了教师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 但是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契约合同关系, 教育行政部门或中小学校在教师的解聘方面随意性过大, 其教师权益缺乏有效的保障。

3. 中小学教师的基本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教师的法律地位可以说是不确定的, 教师模糊的法律地位导致了中小学教师的基本权利无法得到保障。中小学教师职业具有专业性及其崇高的社会地位, 但是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地位仍然偏低, 表面上崇高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掩盖中小学教师是雇佣劳动者的事实, 作为中小学教师生活重要来源的教师工资福利等得不到有效保障。由于中小学教师不是国家公务员, 虽然《教师法》对教师工资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并逐步提高。”但是拖欠教师 (特别是落后地区的中小学教师) 工资在当前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也与中小学教师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 我国公立中小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是当前教育法学研究和法制实践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诚如劳凯生教授所说:“教育改革是教育利益关系的重组与调整, 它使教育领域内原有的社会关系发生深刻的性质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 旧的调整手段与变化了的新关系、新问题之间必然会产生冲突和矛盾。我国公立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就是一个处在改革与变化中的复杂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确定教师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如何设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以及如何处理政府、学校与教师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成了法律直接面对的一个问题。”

三、我国教师法律地位的明确

笔者认为, 采用立法的形式明确教师的法律地位,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但是, 在现阶段的国情之下, 有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 有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 加上历史和现实需要, 还存在一定的代课教师。总体上来说, 我国教师队伍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应当区别对待, 适当保证公平, 用立法来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教师

笔者认为, 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教师应当纳为国家公务员。义务教育属于纯公共产品, 是国家的一种行为,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是代表国家在行使国家教育职能, 而其中的教师理应是执行国家教育职能的工作人员, 所以可以说, 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教师应当是履行国家教育职能的公务员, 其权利和福利待遇等应受到国家的保障。

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教师纳为国家公务员, 有助于义务教育的巩固和发展, 有助于发挥义务教育的公共性, 有助于保障教师的权利和提高其社会地位、工资、福利待遇, 有助于加强对教师工作和职业道德的监督管理, 提高教师素质。

(二)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教师

就当前来说, 非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学前教育和高中、大学。那么, 在这几个阶段的公立学校中, 教师应当是什么样的法律地位?

笔者认为, 非义务教育阶段具有一定的公共性, 同时具有一定的私营性, 所以可以认为非义务教育属于半公共产品, 即国家也在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但是同时也有私人、市场的成分。此时, 国家并不是完全在履行国家职能, 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就好比国企和职工的关系, 是一种劳动法律关系, 是一种聘用关系, 即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教师是国家的雇员。

(三) 民办学校的教师

从幼儿园到小学, 到初中, 到高中, 到大学, 都有民办学校及其教师。因为民办教育具有很强的市场性, 国家只是通过法律等方式进行引导和监督, 而且目前国家对民办教育也没有财政支持, 所以, 笔者认为民办教师肯定不是国家公务员, 也不应当纳入国家公务员, 不管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非义务教育阶段。

那么, 民办学校的教师具有怎样的法律地位呢?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民办学校的教师生存和发展。在我国现阶段, 单纯依靠政府办学, 具有一定的困难, 不能完全满足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需要。所以, 政府是支持民办学校的发展的, 只是需要进行引导和监督。在这样的背景下, 民办学校教师在法律上, 主要是要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与学校的关系。

民办学校的教师与政府的关系, 可以理解为与教育主管机构的关系。笔者认为是一种外部的行政法律关系, 其客体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其内容是教育主管机构与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民办学校的教师与学校的关系, 就是该教师与任教学校的关系,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聘用关系, 与劳动法律关系相同。

(四) 代课教师

由于历史的原因, 也由于有些贫困落后地区缺乏教师, 于是产生了一批代课教师。代课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教师群体, 他们也确实为当地的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由于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势, 一些代课教师无法达到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 而面临被清退的危险。笔者认为, 我国应当实行严格的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和资格审查制度, 在教师准入方面做出严格的规定, 把中小学代课教师管理体制纳入法制化轨道。要严格控制中小学代课教师人数, 保证代课教师队伍的质量。要通过进行严格的考试和考核, 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择优聘用。要通过定编工作, 确因岗位需要聘任的, 必须从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中招聘, 并与之签订有期限的聘任合同。要规范合同, 实施合同管理。要把一部分素质低劣的代课教师清退出去, 同时给代课教师中教学能力强的人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 把达到中小学教师基本要求的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参考文献

[1]贺彦芳.我国教师的法律地位问题探讨[J].教育科学论坛:2010, (2) .

[2]申素平.对我国公立学校教师法律地位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9) .

[3]孟卫青.我国公立中小学校教师法律地位的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1) .

[4]曲振国.公共性视野中中小学教师法律地位探讨[J].政法论丛, 2006, (4) .

美国裁撤与解雇教师的法律依据 篇8

一、教育内部或者学校方面的依据

在美国,如果教育发展导致了专职教师或管理人员的过剩,则必须裁员,即解雇教师或管理人员。在裁员时,美国教师裁员法主要关注财政稳定和教育效率,所以在必须裁员时,裁员法规优先适用。例如,任期法禁止解雇任期教师,但当裁员依据充分时,这并不奏效;必须续用实习教师的法规也不能阻止裁员条件下对实习教师的裁撤。当然在诉讼裁决时,还是会有一些问题是有争议的,例如经常有教师指控学校董事会的裁员决定缺乏权威性、学校董事会没有按规定的裁员程序办事、学校董事会滥用裁员权利占用或者空出特殊的位置等。一般学校董事会在进行裁员时,都必须严格按裁员法和集体劳动协议办事,否则,其裁员将有可能受到严重质疑,甚至被推翻。

裁员的原因有财政下降、招生减少、学校体制改革和资源重组。财政下降尽管是最重要的原因,但它自身一般不足以成为裁员的依据,因为法院倾向于保护教师的劳动权利,裁员必须要以事实上的财政不景气为基础,而且裁员还应该是政府执行职责或维护教育质量所必须的,如果裁掉教师的职责没有被很好地执行的话,裁员将是无效的。

裁员决定由学校董事会作出,如果想要反对的话,反对者必须证明学校董事会的决定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但只要裁员合法,且事实上的证据非常充分的话,裁员是具备绝对权威的。如果裁员的事实基础并不存在,或空出的职位并没有真正被取消,而是被冠以一个新名称由另一位教师占据的话,那么解雇就是非法的,解雇将被推翻。但如果被裁教师的责任被重新分配到其他职位的话,那么裁员就是合法的。

由于教育或者学校方面的原因而造成的解雇,任期和非任期教师在裁员中被解雇都没有行政听诉的权利,除非法律和书面合同作出过这样的规定。因为裁员不是个人的事情,并不影响个人声誉,法院一般认为合法的裁员不受教师保护法约束。

裁员时,免于被裁员适用高级优先原则,实习教师有可能要离职为任期教师留出位置。当然学校董事会不会以保留不合格教师为代价而去解雇合格教师,法律也反对这样做。

学校法律一般对裁减教师都有明确的规定,包括具体程序和依据,但裁员受到的限制很小,裁员在任何时间所有雇员身上都有可能发生,只要教育发展需要就可以。但如果是出于教师方面原因而要解雇教师,大多数州都有强制的法律依据,各州的依据都不甚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必须给被解雇的教师以程序性听诉。不论任何原因导致的解雇,只要不是法律有特殊规定,往往都要遭到反对,因为这会使职工失去工资和雇佣利益,且损害教师声誉。

二、教师方面的依据

由于教师个人原因而导致教师被解雇,其法律依据很复杂、很详细。原因在于教师责任非常细微,要想证明教师失职或者职业失败很困难,需要证明他们的许多具体行为不称职、不规范。包括他的习惯、语言、名声、性格、做法以及管理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等,几乎无所不包。

如果以不称职等为依据解雇教师,法律要求为被解雇教师提供一种程序性保护,例如学校董事会必须给被解雇教师一个听诉机会,不这样做就不能解雇。最后,即便程序上合法了,解雇还有可能因为被怀疑是滥用职权。

在少数州,在解雇行为发生之前,法律规定学校要给予教师以补救缺陷的警告和改正缺陷的机会。但这里一个重要问题是缺陷是否是可以补救的,如果可以的话,在解雇之前,教师就应该有这样的机会并努力尝试。

尽管各州解雇教师的依据很复杂,而且不一样,但各州基本上都包括下列依据。

1.不合格

不合格概念宽泛到足以包括大多数解雇原因,它可能包括履行职责的不力和一些个人的性格缺陷。在有些州,体力和智力缺陷,缺少传授知识的能力,选择教学方法失败、体罚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未完成上级或者教工联合会的给定任务、缺少合作、维持纪律失败、校内外的个人不忠行为、持续的玩忽职守等均认为是不合格。有时另外一些更琐碎的原因如果足够严重的话,也是往往足以造成解雇教师。

2.没能力

身体、心理和情感上的疾病和缺陷通常是解雇的依据,除非这些能被雇主容忍且不防碍教师的正常工作。如果要求解雇教师的话,缺陷程度和持续时间都必须足以支持解雇,否则,联邦有关保护残疾公民的法律将介入干预。

3.不服从

不服从经常以故意和屡教不改为基础,如果不服从的细节问题足够严重的话,也足以支持解雇。不服从的例子包括不忠于职守、鼓动学生不遵守、不服从学校权力机构、违反惩罚制度和不服从领导人员的批评。但不服从不包括无辜的错误行为。

4.非专业做法

非专业做法是指行为不合乎为人师表的标准,包括违反职业道德的任何行为。如使用攻击性语言、滥用惩罚、威胁和侮辱学生、鼓励学生进行不正当的性接触、在工作时间离职或者有盗窃行为等。

法院对非专业行为的判断可宽可严。在纽约州,法院认为非专业行为不能成为解雇教师的依据。但在有些州,教师的谈吐和着装被认为非专业也有可能被解雇。

5.不道德

高级法院明确宣布,学校要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道德建设,学校有权以不道德行为解雇教师。不道德行为主要包括不诚实、不正当性行为、违法行为和煽动教师不服从等。但这些行为本身必须对学校和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法院对此要求证据,如果教师能证明其行为没有对学校以及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则能免于被解雇。

6.语言污秽

语言污秽是否足以支持解雇,各州法律的看法不尽一致。有的州认为侵犯性语言应作为解雇的原因之一,有的州则认为不是,不同的校园对污秽语言的容忍程度是不一样的。

三、评论

美国裁撤和解雇教师的法律依据渗透出了美国教育的如下特点。

第一,美国学校董事会的人事权很大,有权解雇教师,美国教育管理上的分权是实质性的、彻底的。美国法律规定要依法裁撤或解雇教师,法律对公平问题和维护教师合法权利问题十分关照。第二,美国裁撤或解雇教师首先考虑的是需要和必要的问题。如果裁员确实出于教育发展的需要,那是没有商量的。当由于教师的原因而需要解雇教师时,美国法律关注的是解雇的必要性,如果不是必须解雇,法律就不支持解雇;即便是必须解雇时,法律也要维护教师相应的合法权益。第三,解雇教师的法律依据是相对详尽、规范的,尽可能使教师的裁撤和解雇有法可依。美国法律规定要慎重对待教师解雇问题,要求确认裁撤或解雇教师属于不得不而为之的情况。法律首先维护教育和学校的利益,同时也维护教师的利益。第四,美国法律规定解雇教师时应该尊重教师的基本权利,并要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教师身体和智力上的缺陷,只要能够被雇主容忍且不影响正常工作就不能解雇教师。第五,美国法律对公平和权利的关照非常到位,同时在执行法律的时候,给人以说话的机会,并且要求合法与合理结合起来。例如在学校解雇教师时,法律要求学校董事给教师以听诉机会,一些州要求在解雇前必须给教师补救的机会和时间,教师可以提供相反的证据,只要合理,法院就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 City of Madison Joint School Dist.No.8 v. Wis.Employment Relations Comm’n,429 U.S.167(1976).

[2] Weissenstein v.Burlingt on School Comm’rs,543 A.2d 691(Vt.1998).

[3] Triggs V.Berkely County Board of Educ.,425 S.E.2d 111(W.Va l992).

[4] Patricia F.First,Educational Policy for School Administration,Allyn & Bacon,1992.

[5] 黄葳,孟卫青.英、美、法、德、日中小学教师法律地位的比较.比较教育研究,2002(6).

[6] 劳凯声,郑新荣.规矩方圆——教育管理与法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上一篇:诗歌阅读练习下一篇:发生在客车上的一件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