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法律测试题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善用法律测试题(精选7篇)

善用法律测试题 篇1

南安金光中学黄庆云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树立法律保护意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能力方面: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知识方面: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知道诉讼手段和非诉讼手段;了解诉讼的三种类型及适用范围;懂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教学重点]“善于斗争”。[教学难点]“敢打官司”。[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社会是复杂的,未成年人难免受到伤害。我们在寻求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保护的同时,还要学会自我保护,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探究新课

一、求助有路(板书)

(一)连连、说说

阅读108-110页的内容,然后把下列法律服务、帮助机构的名称和主要作用用线连接起来: 法律服务所 证明合同等的真实性、合法性 律师事务所 援助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者 公证处 代写法律文书、出主意

法律援助中心 处理法律事务,帮人打官司、当辩护人 说一说: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非诉讼手段有哪些?课本108页案例中的小芳是通过哪种非诉讼手段,有效地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回答略)

(二)想想

屏幕展示案例:

学生林林的父母离婚后,她与母亲一起生活。但是妈妈由于工厂效益不好下岗了,生活很困难,爸爸从来不给林林生活费。眼看着林林不能继续上学。

假如协商、调解都不能解决林林继续上学的问题,只有通过打官司来解决。但是林林有下面几个问题没有解决,请你帮帮她,想一想,应该怎样帮她?

(1)打官司必须写诉状,但是林林不会写,她该怎么办?(2)林林拿到诉状后却不知怎样打官司,她该怎么办?(3)林林迫切需要打官司,但因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打不起官司,她该怎么办?(回答略)

师: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求助法律服务、帮助机构;可以通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以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以保障合法权益。但是,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因此,我们要敢打官司。

二、敢打官司(板书)

(一)答答 案例一:2004年2月13日至15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采取“用铁锤打击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的同一犯罪手段,将唐学李等4被害人逐一杀害,并把尸体藏匿于宿舍衣柜内。马加爵作案后于15日晚逃离昆明;3月15日晚,在海南省三亚市被抓获归案;4月24日,马加爵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6月17日,马加爵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案例二:周末下午,学校组织打扫除。初一(2)班的班主任吴老师向同学们布置任务后,就匆匆离开了教室。过了一会儿,站在课桌上擦日光灯的小苗不小心摔了下来。她的左臂摔伤了,先后动了三次手术。治伤花了一大笔钱,自己还残了臂,小苗觉得委屈,于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三:某县个体工商户小李将从邻省贩运来的一千公斤西红柿存放在自己的家门口。税务所副所长王某见此情形就将小李带到税务所进行审查,小李拿出营业证和进货单。王某见营业证上写有“贩运农副产品”的内容,以西红柿不属于农副产品的范畴为由,将小李的营业证扣押,致使一千公斤西红柿无法出售,全部霉烂。小李到县法院提起诉讼,结果判决县税务局赔偿因非法扣押小李的营业证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结合课本111-112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诉讼有哪三种类型?上述案例分别属于哪种类型?(2)上述刑事诉讼案件是公诉案件还是自诉案件?公诉和自诉案件有什么区别?(3)上述民事诉讼案件属于民事权利义务争执还是民事权利保护?(4)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官”指的是谁?(回答略)

(二)议议

同位互相议一议: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受害人不愿打官司、不敢打官司,会有什么害处?(答: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是对侵权行为的纵容。)

(三)用用

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所搜集的案例,运用上面所学知识,针对某个案例,指出是使用非诉讼手段还是使用诉讼手段以及如何使用,然后每组推举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实物投影仪在全班展示。

师: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有关部门求助,也要敢打官司。其实我们更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尽量使自己不受侵害。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善于斗争来保护自己。

三、善于斗争(板书)

师:我们应当自觉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当面对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我们要坚决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这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一)演演、说说、议议

屏幕展示案例,根据案例进行情境表演,然后说一说该案例中的机智之处在哪里。

一天,河南西峡县10岁儿童潘铁柱的爸爸出门卖羊去了,家里只有他和妈妈。深夜,有人来敲门,还大喊:“陈婶摔了,伤势很严重!”妈妈一听是外婆出事了,就赶紧开门,没想到外面的人是绑匪,小铁柱在屋子里听到他们的谈话,知道逃不了了,就把一把削铅笔的小刀藏在身上。随后,他就被绑匪当人质绑走了。路上,绑匪蒙上了他的眼睛,他悄悄地弄开了一条缝,偷偷地看着绑匪走的路线。为了让绑匪放松警惕,小铁柱故意很听话,还主动和绑匪说话,以获得绑匪的信任。晚上,为了保险,绑匪让小铁柱吃安眠药,机智的小铁柱把药藏在舌头底下,假装吃了,并张开嘴给绑匪看,绑匪放心地睡着了。小铁柱就用随身带的小刀,轻轻地把身上的胶布全弄了下来。然后,轻手轻脚地逃了出去„„很快,他来到了派出所,把自己36小时的经历告诉了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沿着小铁柱记着的路线,将绑匪“一网打尽”。

同位互相议一议:面对可能遇到的不法侵害,还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师:许多事实告诉我们,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比比

面对下列情境应该怎样做?比比看,在同不法行为作斗争时谁最机智。情境一:一天放学,李智独自背着书包往家走。突然,身后有人说:“嘿,哥们儿,等会儿!”李智回头一看,是个陌生人。还没等他开口,陌生人就说:“最近哥们儿手头有点紧,借点钱用。”

情境二:一天,王超乘公共汽车去上学,车上人挺多,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座位,刚坐稳,突然发现一个穿着打扮很精神的男子,一只手拿着报纸,另一只手掏出一把小刀子,伸向一名女子的小提包„„

师:我们在同不法行为作斗争时,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

(三)看看、学学

有人总结了预防不法侵害,善于斗争的方法,请同学们看看、学学。(屏幕展示)方法一:义正词严,当场制止。处于险情,紧急求援。虚张声势,巧妙周旋。机智避开,脱离危险。诉诸法律,报告警察。心明眼亮,记牢特点。不贪不占,防止受骗。遵纪守法,消除隐患。方法二:遇事一定要冷静,保全自己真聪明。歹徒相貌记心中,时刻不忘“110”。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要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当我们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时,要知道一些法律服务和帮助机构,要了解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当有必要通过诉讼维护权益时,我们要敢打官司、会打官司;当我们面对不法分子的不法活动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课下作业

搜集身边有关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并把一些好的技巧和方法汇总编辑成《自我保护手册》。

公开课教案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南安金光中学黄庆云

善用法律测试题 篇2

一、依法依规管理,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企业HR要具有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识和能力,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就要依法依规管理, 将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企业用工管理权有效结合起来, 让劳动者在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工作, 让企业在和谐的生产经营环境中发展。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做到依法依规管理。

依法依规管理要求HR必须知晓相应的劳动法律法规, 熟悉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 并能将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很好的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结合起来, 制定合法、有效、完善的人事管理规章制度, 做到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管理和依照企业规章制度管理相结合。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规范, 企业应当遵守; 企业在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还享有用工自主、员工管理权。企业的用工自主、员工管理权要规范行使, 制度化管理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否则也会由于缺乏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变为权力滥用。建立合法、有效、完善的人事管理规章制度是HR运用法律思维防范法律风险的关键。

企业人事管理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开展的制度保障, 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是必要的。规章制度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规范双方的行为, 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制度保障。规章制度必须依法制定才能产生相应的效力,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规章制度合法有效需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 一) 规章制度制定程序的民主性。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 规章制度的民主性即是指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 提出方案和意见, 并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 条第2 款规定: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 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 提出方案和意见, 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也就是说, 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经过两个步骤: 一是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 提出方案和意见; 二是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否则规章制度将因为不符合程序规定而在法律上处于非法无效状态, 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仲裁、诉讼等活动中不能作为有效的管理依据被仲裁机构和法院采纳。这点要给与足够的注意。

从实践操作来看, 为了确保以后能够作为参加仲裁或诉讼的有效证据, 应当注意保留以下材料: ( 1) 就规章制度草案讨论修改的会议通知。 ( 2) 讨论过程中收集的职工书面意见记录。 ( 3) 会议记录及参会人员签名。 ( 4) 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的书面材料。

( 二) 规章制度内容的合法性。内容上合法, 即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不能违反现行的法律、法规, 具体包括劳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国家技术标准等。合法是规章制度有效的核心要求, 规章制度即使符合了制定程序的民主性要求, 但是内容与法律法规相冲突, 则该规章制度仍然是非法无效的。《劳动法》第89 条规定: “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 责令改正; 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规章制度内容的合法性通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 1) 制度条文的内容不违反国家和地方的强制定性规定, 且符合公序良俗, 具有合理性。也就是说单位不能滥用规章制度制定权, 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或者规章制度内容严苛明显不合理的无效。 ( 2) 制度条款要具有可操作性。时常看到不少单位的规章制度中有类似“员工经常旷工的, 视为严重违纪, 予以解除合同的”或者“员工未在合理期限内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 视为严重违纪”等等, 但是, 多少次为“经常”, 多久为“合理”, 没有一个衡量标准可以界定。这些不精确的表述往往会产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况。一旦发生劳动争议, 仲裁和法院往往会从有利于员工的一方解释, 单位往往陷于被动。 ( 3) 对于员工应当遵守的情形和违纪情形的处罚应当尽可能的详细列明及清晰表述, 以避免当发生单位不愿接受的情形无章可依。

( 三) 规章制度的公示性。按照现代法治精神和法律规定, 公示是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获得公信力和执行力的依据, 做好规章制度的公示也非常重要。许多单位把公示简单理解为以公告的形式发布了相关制度。其实不然, 公示最终的目的是证明单位已对规章制度进行过发布, 并确保每个员工都知悉制度内容。从法律业务的实操角度看, 保存证据非常重要, 建议做好如下工作: ( 1) 要求员工阅读后签收规章制度。我们可以将有关内容编入《员工手册》, 发放给每一位员工。 ( 2) 就规章制度的内容对员工进行培训或组织学习, 保留好培训记录或参加培训人员签到记录。 ( 3) 就规章制度的内容进行考试, 并保留后员工试卷原件。 ( 4) 与员工签署劳动合同时, 作为合同的附件, 要求员工同时签收并保存。

必须注意, 有些企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规章制度的做法是有缺陷的, 网络平台发布的文件属于电子数据资料, 在法庭中举证困难, 而且电子数据可以在后台进行修改, 法院也往往不轻易采信, 有些单位因为规章制度公示不符合要求, 规章制度不被仲裁机构和法院采纳而败诉。

二、运用法律方法应对劳动法律纠纷

规章制度合法有效建立后的问题是制度的落实。制度的落实不仅仅是依照制度进行管理的问题, 从企业HR管理角度说还要将制度落实证据化, 这样才能应对可能发生的劳动法律纠纷。制度落实证据化就是将制度的落实与法律法规关于证据的标准和要求结合起来, 落实制度的过程也就是证据形成的过程, 这样才能在发生纠纷后有证据来证明管理行为的合法性。这是特别要注意的问题, 因为法律法规规定在劳动纠纷的处理过程中大多数是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如果员工起诉单位, 员工往往不用举证, 举证责任在单位, 单位不能证明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合法规章制度的要求就要承担败诉责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6 条规定: “发生劳动争议,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 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 用人单位应当提供; 用人单位不提供的, 应当承担不利后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一) 》第13 条规定: “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 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 “工资支付凭证、社保记录、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考勤记录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这些法律法规明确和扩大了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 减轻了劳动者的举证责任。从以往相关案例和法律实务看, 很多单位在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中败诉往往不是因为做错了什么事而是不能证明自己作对了什么事。法律思维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是主观判断而是运用证据进行推理, 法律思维也可以说是证据思维。有人用这样的方式描述法律思维: 一位普通人看到钟表不走了, 可能会说“这只钟表坏了”, 但一位法官或律师看到钟表不走了, 只会说“这只表不走了”绝不会说“这只表坏了。”这就是普通人与法律人思维的不同。HR要具有这样的证据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詹德强.最新劳动争议处理实务指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5.

[2]李雅云善用法治思维化解社会矛盾[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828/c83861-25555402.html, 2014-8-28.

善用定律 巧解试题 篇3

A+a=p+q=1,AA+Aa+aa=p2+2pq+q2=l(其中AA=p2,Aa=2pq,aa=q2)。

此等式关系成立的依据何在?我们可以从亲本所产生的配子的比例和随机结合方式推算出子代的基因型及其频率,再由子代的基因型及其频率得出子代的基因种类及其频率。具体推导过程如下: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上述理想种群所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有两种:A和a,比例是p:q,所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也是两种:A和a,比例也是p:q。由于精卵随机结合,因此根据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该种群子一代的基因型及其频率如下:

即该种群子一代的基因型有三种:AA、Aa和aa,其频率分别为p2、2pq和q2。据此基因型频率可推算出子一代的基因频率:

A=(p2×2+2pq×1)/2=2p(p+q)/2=p;

a=(q2×2+2pq×1)/2=2q(p+q)/2=q。

即子一代中A的基因频率还是p,a的基因频率还是q。同理,不仅可以推导出子二代、子三代等的基因频率也仍是p和q,而且可以推导出亲代和子二代、子三代等的基因型频率均分别为p2、2pq和q2。毫无疑问,如果继续满足哈代-温伯格定律中所要求的条件,这个种群中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将永远保持p和q,而基因型AA、Aa、aa的频率也会一直保持p2、2pq和q2。

在合适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利用哈代-温伯格定律达到巧妙快速解题的目的。

[常染色体上计算]

例1 在欧洲人中有一种罕见的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5万分之一,患者无生育能力,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和正常的儿子。后因丈夫车祸死亡,该妇女又与一个没任何血缘关系的男子婚配,则这位妇女再婚后再生一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

A. 1/4 B. 1/250000

C. 1/1000 D. 1/50000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aa=1/250000,根据哈代-温伯格定律得a=1/500。该遗传病符合“无中生有”规律即为隐形遗传病,所以该妇女的基因型为Aa,她提供a配子的概率为1/2,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男子提供a配子的概率为1/500,所以他们生出一个有病孩子aa的概率是:1/2×1/500=1/1000。

例2 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患病的概率是( )

A.1/88 B.1/22

C.7/2200 D.3/800

答案 B

解析 由aa=1%,得a=1/10,A=9/10,因此在人群中AA=81%,Aa=2×1/10×9/10=18%,aa=1%。妻子的基因型是Aa,只有丈夫的基因型为Aa才可能生出患病的孩子,由于丈夫是正常的,所以基因型为:AA或Aa,在正常人群中Aa的概率是:Aa=18%/(18%+81%)=2/11, 那么生出患病的孩子aa的概率是:2/11(为Aa基因型的概率)× 1/4(生出aa基因型个体的概率)=1/22。

需要注意,和上一个例题的不同之处是:上题中的一个没任何血缘关系的男子,可能患病也可能正常,其基因型可能是AA、Aa、aa,所以用a=1/500来计算,而该题是正常的男子,其基因型是AA,Aa,所以用Aa占正常人的比率来计算。

[位于X染色体上的计算]

例3 若某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90%,Xb的基因频率为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比例依次是( )

A.1%、2% B.0.5%、5%

C.10%、10% D.5%、0.5%

答案 B

解析 在雌性中由Xb=10%,得XbXb=(Xb)2=(10%)2=1%,这是在雌性中的概率,那么在整个种群中的概率是0.5%,在雄性中由Xb=10%,得XbY=10%,这是在雄性中的概率,那么在整个种群中的概率是5%。

解题时先要判断题目中所给的群体是否满足哈代-温伯格定律的5个条件,如果满足,用以上遗传平衡法解题更迅速方便,如果缺乏这些条件,比如群体中存在基因突变、自然选择、遗传漂变、迁移,则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会改变,或者群体是自交非随机交配,则基因频率不变,但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此时就不能保持群体的遗传平衡,就不能应用遗传平衡定律法解题。

例4 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为( )

A. 43% B. 48% C. 52% D. 57%

答案 B

解析 岛上原有的果蝇种群入侵了部分果蝇,有迁入,不满足遗传平衡,原有种群和入侵后的种群的基因频率不等,但入侵后重新组成的种群里的果蝇能随机交配,满足遗传平衡,所以新种群的F1代中V的基因频率和亲代的V的基因频率相等。原种群中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即VV个体3000只,Vv个体11000只,vv个体6000只,迁入2000只VV果蝇,则新种群共有22000只果蝇,其中VV个体5000只,Vv个体11000只,vv个体6000只,则V的基因频率为(5000×2+11000)/22000×2=48%。

nlc202309011205

练习

1. 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着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概率是( )

A. 4.4% B. 5.1%

C. 6.8% D. 10.2%

2. 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为( )

A. 25% B. 32%

C. 50% D. 64%

3. 某植物种群中基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

(1)这个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是 ,a的基因频率是 。

(2)这个种群自交一代后,基因型AA的个体占 %,基因A的频率 ;aa的基因型个体占 %,a的基因频率是 。

(3)这一种群如果连续自交多代,它的进化趋势是 ,从基因频率上看是 ,而从基因型上看是 。

参考答案

1~2 CB

3. (1)35% 65% (2)27.5% 35% 57.5% 65%

(3)没有发生进化 没有改变 杂合体所占比例愈来愈小,纯合体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9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篇4

班级 学号 姓名

学习目标

1、违法犯罪做斗争。了解获得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2、知道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3、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分子作斗争 自学自测(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下列问题)——相信自己,快乐前行!

1、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有哪些?

2、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3、诉讼为哪几种?

4、青少年为什么要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5、青少年怎样与不法分子巧妙斗争?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质疑!

1、中学生刘某,今年14岁,爸妈离婚后,随爸爸和奶奶生活。爸爸经常赌博,且经常打她,她告诉了奶奶,奶奶叫她不要说,因为家丑不可外扬,上法院打官司不光彩。她没说,但爸爸更残忍了,经常无缘无故地打她,旧伤未好又添新疤。她去找妈妈,妈妈让她去找村委会,她到底该怎么办?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应不应该听奶奶的话?

(2)请你帮助刘某寻找有效的维权机构和维权途径。

2、因为一句玩笑,七年级学生刘某将赵某的眼睛打伤,并花掉医药费等1358元。赵某的父母打算通过法律手段为孩子讨回公道。他们可以怎样做呢?

3、社会青年张某在学校附近拦住一位同学,强行向该同学索要50元“保护费”。正巧你在此路过遇见此事,你会怎么做呢? 达标检测-----奋力耕耘,实践创新!

一、选择题(1-4为单选,5-6为多选)

1、生活中,我们维护合法权益最有力的武器是()

A、道德 B、法律 C、学校纪律 D、社会舆论

2、如果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打官司来讨回公道,那么可以请求的专门援助机构是()

A、律师事务所 B、法律援助中心 C、公证处 D、法律服务所

3、张某6年前借王某8000元钱,可到现在迟迟不还,还想“赖账”。王某迫于无耐将张某告上法庭。这属于___案件()

①公诉 ②自诉 ③民事诉讼 ④行政诉讼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七年级学生小东遭到两个大个子青年勒索。此时,下列做法中小东可取的有

A、沉着冷静,向周围人求救

B、先把钱给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及时报警 C、赶快把钱给歹徒,事后不声张,以免遭报复 D、记住歹徒的相貌,以后找哥们报复歹徒

5、我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进一步强化了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保护责任。作为未成年人,我们()

A、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B、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C、要了解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D、面对违法犯罪,要见义勇为,敢于牺牲

6、中学生刘洋在放学回家的公共汽车上,看见两个扒手在偷乘客的钱包。刘洋没有直接喊抓小偷,而是装作肚子疼请求司机将她送往就近医院(附近有派出所),然后悄悄告诉司机实际情况。司机以送刘洋去医院为由,直接将车开到了派出所。这表明刘洋

A、胆小怕事,不敢见义勇为 B、机智勇敢,善于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C、缺乏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善用法律测试题 篇5

因为这节课是一节市级易地教学,所以本人在选择教学方式方面,还是首选操作性强的教学手段,并且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在这方面也想了许多法子,同时,要结合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也渗透本人平时探索和实践“我学习、我参与、我快乐”——自主、合作的快乐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在整节课的准备过程,本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上网搜索了不少法律案例,学习了不少的法律网页,使我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促进了我的教师专业化成长。

按照《教参》的设计,初一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八第二框内容共三个目设2课时,前两个目(求助有路、敢打官司)理论性比较强。今天这节课已经是三易其稿了,第一次的教学设计是第一个目《求助有路》;第二次的教学设计是整个框题《与法同行——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活动课,在市教研室周老师和区发展中心李老师的指导下,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意见,最终上周五敲定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讲前两个目,并作为新授课。

在设计本节内容时,本人比较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包括课前和上课期间的参与。利用声音、视频,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注意,达到激趣的目的。整节课以卡片游戏互动和小组竞赛来进行,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课前充分做好了设计思路,设计了六个环节:一起感受、一起出主意和分享、一起归纳、一起回顾、一起走进生活、一起欣赏。通过“一起”来拉近师生的距离,达到学生参与课堂的最大化。

1、在“一起感受”环节上,通过自拍DV视频《小敏该怎么办?路在何方?》的图像、声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吸引力。

2、在“一起出主意和分享”环节上,通过四人小组活动《寻找方法》,组长分好工,派代表用纸做好记录,讨论后派小组代表发言,老师给予方向性的指导,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结论。

3、在“一起归纳”环节上,通过前面活动学生的交流,师生结合课本作归纳,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特别是卡片游戏的过程,使学生终于都处于参与的状态。

5、在“一起走进生活”环节上,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

6、在“一起欣赏”这个环节上,全体师生共同见证了小敏用所学过的法律知识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回到快乐的校园的这个大结局,并伴随着《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励志的歌曲。本人感情充沛地朗读了一段结束语,并利用歌曲的励志意境,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歌曲的`氛围中感悟到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将自身的感悟与体验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延伸。在这个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包括听课的老师,师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7、知识拓展:你的合法权益受到过侵犯吗?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如果以后遇到侵权行为打算怎么做?请写一份简单的自我反思。通过自我反思,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疑问,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让政治知识回归生活。

善用法律测试题 篇6

知识点一

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1.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诉讼的含义、特点

(1)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2)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3)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知识点二

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的责任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2.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3.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出题点一

学会依法维权

【例1】下列不属于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专门机构是()A.法律服务所

B.居委会

C.律师事务所

D.法律援助中心

【剖析】本题考查对维护权益的法律服务机构的认识。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都有专门的法律工作人员,所以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而居委会只是一个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一般没有专门的法律工作人员,所以不属于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专门机构。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选B项。

【答案】B 【例2】16岁的小林一周前应聘到网吧做网管,后来被网吧解聘了,可工资一分钱也不给。要解决这个问题,小林想找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他可以找()

①法律服务所 ②律师事务所 ③人民法院 ④法律援助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剖析】本题考查我们对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的认识。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要解决小林的问题,既可以通过诉讼手段,也可以通过非诉讼手段。所以,D项是正确的。

【答案】D 【例3】据调查显示,农民工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约63%的人表示气愤;约60%的人会选择“不干了或忍气吞声”。对此,你给农民工的正确建议是()

A.到当地政府部门静坐抗议

B.到劳动仲裁机构提起诉讼 C.可通过诉讼途径维护权益

D.利用网络发泄自己的不满 【剖析】此题主要考查我们的判断分析能力。A选项的行为过激,易导致矛盾升级;B选项表述错误,我们只能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D选项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故选C。

【答案】C 出题点二

正确运用诉讼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例1】小孟买到假冒名牌手表,因商家拒绝退换,于是向法院起诉。这种维权手段是()A.民事诉讼

B.行政诉讼

C.刑事诉讼

D.非诉讼手段

【剖析】题干部分的纠纷属于经济纠纷,小孟向人民法院起诉,这属于民事诉讼。故

选A。

【答案】A 【例2】张某将自己的楼房出租给王某做生意。租期到期后,王某却以诸多理由长期占用楼房,拒不归还。张某应该()

A.向朋友求助,让他们帮助自己抢回楼房 B.采用最正规、最权威的非诉讼手段处理纠纷 C.通过诉讼的方式,请求法院判决王某返还楼房 D.通过诉讼的方式,请求法院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

【剖析】本题考查运用诉讼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有关知识。A项不是依法维权的正确途径,有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排除;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B项说法错误;C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该案属于民事诉讼案件,应追究王某的民事责任,排除D项。

【答案】C 出题点三

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例1】青少年由于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因此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因处于被动地位而容易受到伤害。这要求我们()

①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②面对不法侵害,学会忍气吞声 ③面对不法侵害善于斗争 ④勇于斗争,同违法犯罪分子展开殊死搏斗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剖析】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认识。提高警惕是保护自己的前提,①说法正确;在遭遇不法侵害时,要善于斗争,用智慧保护自己,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②中“忍气吞声”的做法会纵容违法犯罪分子,不利于自我保护,错误。故选C项。

【答案】C 【例2】放学后,小明和小刚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们发现前面拐弯处有一歹徒手拿凶器强行向一位同学索要钱物。你认为此时他们最好的做法应该是()A.冲上去与歹徒搏斗

B.拨打“110”报警 C.假装没看见,一走了之

D.跑回学校告诉老师 【剖析】作为青少年,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A选项的做法可能会使自己受到伤害,C选项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D选项会错失抓捕违法犯罪分子的最佳时机,因此,拨打“110”应当是最好的选择。故选B。

【答案】B 【例3】在一次下晚自习回家的路上,张斌和几位同学遇见一伙盗贼正在盗窃某厂钢材,部分已经装车。面对此景,他们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方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事不关己,我们应该绕道走

B.义不容辞,将其扭送至公安机关 C.大声呼喊,把盗贼吓跑

D.沉着冷静,记住盗贼的特征并迅速报警

【剖析】此题主要考查我们面对不法行为时的正确做法,A选项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BC不利于自身安全。故选D。

【答案】D

法律援助的特征

(1)法律援助是国家的责任、政府的行为,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它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公民应尽的义务。

(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为,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受援对象为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或者经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对象。

(4)法律援助机构对受援对象减免法律服务费,法院对受援对象减免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

第四章预算法律制度 测试题 篇7

姓 名: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 分,每小题 1.0 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第1 题、地方各级预算上下级之间有关收人和支出项目的划分以及上解、返还或者补助的具体办法,由()

确定。

A、上级人大B、上级人大常委会C、上级政府D、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协商第2 题、各级政府应当在每一预算至少()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预算的执行

情况。

A、1次B、2次C、3次D、4次第3 题、国家预算收入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A、税收收入B、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C、专项收入D、其他收入第4 题、所有地方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因此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

科目都应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体现了国家预算的()。

A、公开性B、可靠性C、完整性D、统一性

第5 题、我国预算法规定,我国的国家预算共分为()。

A、三级B、两级C、五级D、七级第6 题、下列不属于国务院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的是()。

A、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B、编制中央预算调整方案

C、提出中央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D、具体编制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第7 题、下列关于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表述正确的是()。

A、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和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B、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不包括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上解的收入数额

C、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不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

D、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不包括直属单位的预算

第8 题、下列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管理职权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B、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C、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D、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第9 题、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等各部门的预

算职权不包括()。

A、各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B、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

C、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D、定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第10 题、在财政法的体系中,处于核心法、骨干法地位的法是()。

A、预算法B、政府采购法C、国库集中收付制度D、税法第11 题、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佳形式是()。

A、货币发行B、举借公债C、税收D、专卖收入第12 题、中央预算由()负责审查和批准。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财政部第13 题、我国各级预算都要实行()的原则。

A、收支平衡B、收支差异C、收支逆差D、收支顺差第14 题、下列有关各部门预算管理职权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B、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

C、不定期向上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D、定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第15 题、根据我国《预算法》的规定,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的是()。

A、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B、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

C、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D、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第16 题、国家预算收入的最主要的部分是()。

A、税收收入B、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C、专项收入D、其他收入第17 题、下列有关各单位预算管理职权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编制本单位预算、决算草案B、按照国家规定上缴预算收入

C、安排预算支出D、定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18 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预算法》规定的预算收入形式中专项收入的是()。

A、铁道专项收入B、征收排污费收入C、规费收入D、电力建设基金收入第19 题、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决算实施审计监督的部门是()。

A、各级政府财政部门B、各级政府C、各级政府审计部门D、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第20 题、根据我国《预算法》的规定,不属于国务院财政部门预算职权的是()。

A、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B、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

C、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D、具体编制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0 分,每小题2.0 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第21 题、下列各项中,可作为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主体是()。

A、个人B、农村信用合作社C、银行D、个体工商户第22 题、接受返还或者补助款项的()政府应当向本级人大报告有关情况。

A、县B、乡C、镇D、设区的市第23 题、下列部门中,属于预算收入征收部门的是()。

A、审计B、税务C、财政D、海关第24 题、下列对中央预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B、中央预算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人数额

C、中央预算包括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D、中央预算不包括军队和政党组织的预算第25 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全国人大预算管理职权的有()。

A、审查中央预算草案B、批准中央预算

C、监督中央预算执行D、改变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预算的不适当的决议第26 题、下列我国国家预算体系的有()。

A、中央预算B、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

C、乡镇级(乡、民族乡、镇)预算D、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第27 题、下列有关预算的审批和执行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中央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B、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C、各级政府预算经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之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政府各部门批复

预算

D、各级预算由本级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第28 题、下列有关总预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各级政府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政府总预算组成B、若下一级政府只有本级预算的,则下一级政府总预算即指下一级政府的本级预算

C、没有下一级政府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

D、我国地方政府总预算一般编制到乡镇一级

第29 题、下列属于各部门、各单位编制预算草案的依据有()。

A、法律、法规B、本级政府的指示和要求以及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部署

C、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D、本部门、本单位的定员定额标准第30 题、下列属于各级政府编制预算草案的依据有()。

A、法律、法规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中长期计划以及有关的财政经济政策

C、本级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和财政管理体制确定的预算收支范围

D、本部门、本单位的定员定额标准

第31 题、下列属于我国国家预算构成的有()。

A、中央预算B、部门单位预算C、地方预算D、总预算第32 题、以下属于中央预算草案编制内容的有()。

A、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B、上一结余用于本安排的支出

C、返还或者补助下级的支出D、上解上级的支出第33 题、预算收入划分为()。

A、中央预算收入B、地方预算收入

C、中央和地方预算共享收入D、一般预算收入

第34 题、下列关于国家预算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财力保证作用B、调节制约作用C、反映监督作用D、信息公开作用

第35 题、国家预算的原则包括()。

A、保密性B、可靠性C、完整性D、性第36 题、我国预算执行的主体包括()。

A、各级政府B、各级政府财政部门C、各级政府预算收入征收部门D、国际金库第37 题、我国《预算法》规定的预算收入形式包括()。

A、税收收入B、罚没收入C、专项收入D、规费收入第38 题、下列关于中央预算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B、中央预算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数额

C、中央预算不包括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

D、中央预算不包括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预算

第39 题、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编制内容包括()。

A、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B、上一结余用于本安排的支出

C、上级返还或者补助的收入D、上解上级的支出第40 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各级政府编制预算草案的依据的有()。

A、法律、法规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中长期计划以及有关的财政经济政策

C、本级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和财政管理体制确定的预算收支范围

D、上一预算执行情况和本预算收支变化因素

三、判断题(本题共20 分,每小题1.0 分。判断结果错误、不判断均不得分)

第41 题、中央政府预算包括与财政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事业单位预算,但不包括企业单位的预算。()

第42 题、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第43 题、在财政法的体系中,预算法是核心法、骨干法。()

第44 题、预算控制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第45 题、预决算的监督按照监督的主体,则可以分为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对预算、决算进行的监督,各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预算执行的监督,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

单位和下一级财政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以及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情况实行的审

计监督。()

第46 题、预决算的监督按照监督的内容,可以分为对预算编制的监督、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对预算调整的监督。()

第47 题、我国预算法规定的预算收入形式包括铁道专项收入、征收排污费收入、电力建设基金收入等专

项收入。()

第48 题、若下一级政府只有本级预算的,则下一级政府总预算即指下一级政府的本级预算;没有下一级

政府预算的,总预算即指上级预算。()

第49 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

第50 题、决算是指对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预算执行的总结,是国家管理预算活动的最

后一道程序,主要是指决算报表。()

第51 题、国务院应当及时下达关于编制下一预算草案的指示。编制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由各级政府

负责部署。()

第52 题、国家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在一定期间内预定的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进行财政分

配的依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第53 题、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本部门机关经费预算,不纳入本部门预算。()第54 题、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提出本级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第55 题、《预算法》是我国第一部财政基本法律,是我国国家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法律以及制定其他预

算法律规范的基本依据。()

第56 题、《预算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中央和地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县以上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第57 题、各级政府预算经本级人大批准后,应当直接向相应的国家机关备案。()第58 题、乡、民族乡、镇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第59 题、我国国家预算体系中不包括县市级以下的预算。()第60 题、诚实信用原则要求采购主体在项目发标、信息发布、评标审标中要真实,不得有所隐瞒。()

四、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20 分,每小题2.0 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第61 题、财政资金支出按照不同的支付主体分别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不包括()。

A、工资支出B、工程采购支出C、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D、零星支出第62 题、所有地方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因此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应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这体现了预算的()。

A、公开性B、可靠性C、统一性D、完整性第63 题、下列关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管理职权,表述正确的是()。

A、审查本级预算及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B、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C、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D、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第64 题、下列有关决算草案的编制、审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决算草案由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终了后按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具体事项由

国务院财政部门部署

B、各部门对所属各单位的决算草案,应当审核并汇总编制本部门的决算草案,在规定的期限内报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审核

C、国务院财政部门编制中央决算草案,再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本级决算草案,再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第65 题、预算单位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财政性资金包括()。

A、工资支出B、工程采购支出C、物品采购支出D、服务采购支出第66 题、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使用的账户是()。

A、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B、预算外资金专户C、特设专户D、国库单一账户第67 题、我国预算法律制度是由()构成的。

A、预算法B、预算法实施条例C、预算法实施细则D、有关国家预算管理的其他法规制度第68 题、下列有关我国国家决算草案的审查和批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决算草案由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终了后按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具体事项由

国务院财政部门部署

B、各部门对所属各单位的决算草案,应当审核并汇总编制本部门的决算草案。在规定的期限内报本级政

府财政部门审核

C、国务院财政部门编制中央决算草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D、乡、民族乡、镇政府编制本级决算草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第69 题、下列有关预决算管理的监督表述正确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中央和地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B、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C、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D、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第70 题、下列有关预算的调整方案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C、乡、民族乡、镇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上一篇: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十大坏习惯下一篇:公司战略管理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