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一体化建设措施及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加快构建账表一体化科目设置要求

1.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3)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2.设置要求

将这些原则按企业内外部需求重新分类,又可以分为外部要求(会计准则、外部报告要求)和内部需求两类。外部要求是红线,但内部需求更强调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需要。这也体现了会计准则对会计科目设置的规定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举例以下科目设置加以说明:

(1)临时设施。决策者可能更关注各个临时设施如拌合站建设、厂房建设、库房建设、渣场硬化、便道维修、驻地建设与装修等分项投入金额,以便与相关预算做对比分析进行过程控制。如科目设置不当,则临时设施科目仅能反映资产余额及摊销成本,无法提供更多的管理分析数据而满足内部管理需求。

(2)内部往来。该科目核算同一法人企业内独立核算单位之间的往来。过程中,决策者可能更关注上交利润与实际利润是否存在差距,比如年度利润是否转换为货币资金上交,如开累利润未能及时转换为货币,外部债权与外部债务比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以判断其是否存在虚报利润的情况,对其业绩考核评价是否存在疑虑。

(3)成本类科目。成本科目子科目的设置应能够按照各类主要成本归集,以便进行财务成本分析,但只有结合辅助对象设置,才可将财务分析升级为责任成本分析。这是因为责任成本是考核评价的唯一成本管控依据,会计账簿如不能反映可供责任成本比较的实际成本信息,则提供的会计信息决策相关程度低。

4.损益类科目

新会计准则启用“合同资产”“、合同履约成本”“、收入结转”“、成本结转”科目,并停止使用“合同毛利”科目,这是财务会计与报表使用者对数据输出需求综合考虑后的必然结果,将合同资产以科目形式直接反映于会计报表,远比原科目加加减减要简洁直观的多,这也充分体现了科目设置原则的精髓——满足内外部需求。同理,损益类科目增加类似“损益结转”,从而反映期间费用、税金等科目开累发生额,对独立建造合同的成本费用核算将更直观。

二、记账时使用科目借方、贷方对会计账簿(报表)取数的影响

会计凭证记账时,特殊业务是选择“负数”入账还是选择结转,将直接影响报表取数的准确性,这是报表数据由时点数据及时期数据综合反映的结果而决定的。

1.应收账款科目

“应收账款”登记与客户营业相关经济业务的往来,借方反映应收取的债权,贷方反映已清偿的债权。如果决策者想知道某位客户当年资金回流情况,通过查询应收账款该客户当年的会计科目余额表应收账款贷方发生额是可以实现的,但也要注意不同情况的发生。

2.财务费用科目

“包括“利息收入”“、金融手续费”等子目,而“利息收入”子目、财务费用借贷方发生额并不能准确反映取得的利息收入及支付的金融手续费。如对利息收入一贯地记入贷方,金融费用一贯地记入借方,仅结转时才从相反方向转出,相关取数将是准确的。

3.周转材料各子科目

“周转材料”下设“在库周转材料”“、在用周转材料”、“周转材料摊销”等子科目,分别核算在库(未使用或收回)、在用的周转材料以及摊销周转材料。当明细账与辅助台账一致、摊销方法合理的情况下,通过查询周转材料余额可得知在库、在用周转材料剩余价值,通过查询在库周转材料借方开累发生额、在用周转材料的贷方开累发生额可以得到周转材料的采购价值(在库借方-在用贷方);通过查询在库周转材料贷方发生额,可得到已处置的周转材料原值情况。

三、利用科目性质实现会计报表快捷取数的方式

当无法单一地通过某一科目的发生额获得相关信息时,相关人员就可能需要对有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科目发生额及关联余额进行加减运算。例如,要获取业主开累拨款信息需要用应收账款明细账簿贷方开累发生额减去应收取的各类保证金余额。

四、利用控制活动表单,避免经营管理活动控制环节实施不当

会计信息的记载是经营管理活动最末端的控制环节,也是将经济业务活动信息科学规整后记载入册形成会计账表的环节,各项业务活动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地流转至下一个环节必将影响生成的会计信息质量。由此可见,信息流转载体在企业管理中充当了类似于程序代码的角色,其构成了会计账表的基本单元。当前,很多企业管理中常用的信息载体多数是将各项规章制度转化为表单的形式,形成会计的原始凭证附件,也可称为控制活动表单。控制活动表单设计与执行是企业经营管理控制活动得以实施的关键,既是业务活动信息能否被会计凭证充分反映的前提,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途径,其设计基本原则之一应围绕“内部管理需要”进行。

以成本科目辅助对象设置为例,上文提到建造合同成本辅助核算对象以责任成本划分单元为基本单元可能更加适用,那么责任成本划分单元应作为生产控制活动表单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内容之一,且应作为表单流转的主要标识,使其成为归集各项成本可明确区分的对象,比如用于工程量计算单、工程量辅助台账、发料单、材料需求单、机械台班分配单、劳务计价作业对象等表单设计中。

辅助成本对象设置可根据需求设置多个,以建造合同成本为例,则责任成本划分单元为设置对象标识之一,其二可将考核目标作为辅助设置对象,两者可平行也可交叉引用,以满足企业与责任成本考核评价需要以及对下考核评价的管理需要。当然,会计信息应尽可能地全面涵盖关键的信息。比如:材料点发数量、价格与会计凭证原材料科目金额是否能交互引用,材料点发与成本归集核算对象的交互引用,劳务队计价与成本归集核算对象的交互,劳务队计价与施工技术部的工程量台账的交互,工程量实际台账与设计量及责任成本的交互等。

五、账表一体化应用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会计报表自动生成是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管理过程中如何规避上文提到的四点,笔者认为可加快实现账表一体化的实现。相对于会计报表的自动生成,企业内部各类管理报表自动生成的难度反而更大。会计报表数据仅需考虑期末时点数据及时期发生额数据的准确,而内部管理报表则更依赖于内部控制活动设计与执行的有效程度。账表一体化的实现,无疑会使会计信息效用发挥至最大,拓宽会计信息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企业必将在账表一体化应用中获得管理红利。

1.企业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应用的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为提升管控质量、提高经营效益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账表一体化将带动全员参与的程度,为不同业务模块体系相互融合提供可能性,推进信息化应用管理平台的整合,加快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应用步伐。

2.使企业日常管理控制活动化繁为简

账表一体化的实现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报表工作中解脱出来,促进财务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型,利用生成的各类账表多维分析关键经济指标,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同时,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经济管理部门间的重复职能,如很多企业存在经济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都可能出具经济数据的情况,使专业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本专业的耕耘上,促使企业管理升级。

3.有助于企业实现业绩考核评价更加客观、合理

成本辅助核算时,可以将考核目标设置为成本对象,使相关成本归集更准确、全面,成本对象分摊界限更明确,考核依据更充分,有利于更公允地评价考核目标。

4.推动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

账表一体化实现过程中,使企业不得不完善内部控制活动及其评价体系,促进各专业形成的内部数据更值得信赖,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加相关且充分,为内部审计活动开展带来更积极的影响。

5.促进企业按既定的战略发展目标规划经营活动

账表一体化使“财业一体化”中的“财务一体化”策略先行,协助企业主管人员评估各种战略备选方案和行动方案的财务可行性,提供与执行各种计划有关的成本,帮助决策者评估和修正战略计划,以确保这些战略在今后实施和控制过程中的可靠性。通过建立和实施经营业务控制,协助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企业对财务共享的建设已然使“账表一体化”成为可能,但在实施过程中,应同时将“财业一体化”纳入体系建设日程,业务模块相互促进有利于提高“账表一体化”基础数据构建的质量,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企业发展应注重弥补管理短板,重视高管间跨专业人才交流,加速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企业管理水平质地飞跃。

参考文献:

[1]陈栋,陈钦.RPA条件下的中建财务一体化账表核对流程优化[J].国际商务财会,2020(07):10-13.

[2]王伟宁.基于业财一体化的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探讨[J].中国商论,2020(20):105-106.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探讨下一篇:探讨如何加强国企基建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