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若干问题的探析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若干问题的探析(精选8篇)

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若干问题的探析 篇1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财产管理、理财机制、年度预算收支计划的编报等都没有改变,但是会计核算职能和资金的管理权移至核算中心,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约束了单位的支出行为。在会计核算中心运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协调的地方。本文就会计集中核算制特点、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及采取对策等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会计集中核算制作为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强化会计监督、提高行政单位资金使用效果、遏制腐败等方面起了非常重大的积极作用。但作为一项全新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中尚存在着许多亟待认真研究的问题,如得不到很好解决,势必会引起实际工作上的混乱,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最终导致改革目标落空。会计集中核算制及其特点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省、市、县(区)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托代理记账,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基本运作模式看,其显著特点就是在机制创新上的“三分离一公开”。

1.1 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分离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则使会计业务从各单位的内部处理变为会计核算中心的集中处理,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也与单位分离,单位领导也不可能去指使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的会计人员去做假,这种机制使想做假而没人做。

1.2 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的分离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审批职能由单位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由会计核算中心行使,在审批责任人的实际操作人上形成分离,通过双重制约职能的建立,使得想做假也不敢做。

1.3 会计凭证的存放管理与形成单位分离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凭证由会计核算中心处理并保存,按照会计稽核制度的要求,稽核人员对可疑的会计凭证可以与出据凭证的单位进行核查,这种监督方式的建立,使得做了假也白做。同时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过程既受各预算单位的监督、财政内部的监督,也受来自审计纪检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审计部门对预算单位的财务状况、会计凭证等进行审计的同时,也是对核算中心的审计。

1.4 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公开 在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一项会计业务处理,至少要经过单位的经手人、财务审批人和报账员、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会计、记账会计和会计主管等六个环节,对数额较大的还要经过单位的主管领导、会计核算中心的分管领导等审批。整个

业务处理过程又是在“一厅式办公,柜组式作业”的运作方式下进行。知情范围的扩大,运作过程的公开,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从运作机制上就形成了对舞弊行为的有效遏制。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与核算工作相分离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使财务管理保留在原单位进行,而具体核算工作由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去执行,这使得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严重脱节,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众所周知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密不可分,两者在很大程度上相互渗透,而现在将两者分离,对两者都不利。核算监督工作被核算中心“夺去”后,行政事业单位对此认识不够,不予配合,有的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而原单位财务管理积极性受到巨大挫伤,财务管理效率必然下降,有悖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的要求。

2.2 财务支出标准与实际支出情况有较大出入 在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中,比较突出的矛盾之一是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与具体繁杂的实际支出有较大差距,如何把握好既坚持规章制度,以达到节约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又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实际开支的报销问题,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这是对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严峻考验。一方面,作为实践产物的制度和标准总是滞后于实践本身的发展,如对超标开支一律不予报销,则有可能影响各部门、各单位行政任务的完成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统一财务制度开支标准是行政事业财务工作中正确处理事、人、钱、物四者之间关系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如果对超出规定的开支,只要单位审核后就一律报销,这不仅违背了财务制度、放弃了会计监督,而且还可能助长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2.3 会计核算中心缺乏必要的再监督,激励机制 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往往过分强调核算中心对其财务单位的监督职能,而忽视了其本身也应受监督的问题。目前,会计核算中心还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无法真正调动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说明会计核算中心只单方面强调其独立性,忽视了服务性。另外,对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考核和考评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对会计人员如何奖惩,均很难确定出科学的方法和定量指标。

2.4 监督面难以拓宽,难于真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由于核算中心人员有限,而财务单位又非常多,根本没有能力和条件对单位实施严格的会计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从形式上起到了监督作用,但由于各单位的财政自主权,资金使用权没有改变,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只能从形式上认定凭证的合法性,这就给单位造成了可乘之机。3 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对策

加快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政支出与预算单位支出的核算方法发生了深刻变化。预算单位的改革应转向预算编制、实物资产管理、备用金使用及管理办法和报账员岗位职责分工等;资金控制由现金管理向预算编制、预算申请计划和实物资产管理过渡。会计核算中心的改革应转向预算编制与审核(以各预算单位为基础)、与政府采购部门的协调、资金支出计划、实物资产总量控制、基本会计核算与业务流程规范等,担负审批、核算、监控等全方位的责任。

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在实行部门预算、零基预算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内容,详细说明预算金额和支出标准。建议先将预算单位或部门支出按性质、用途,如设备购置、会务、房屋修缮、车辆购置等,分门别类地在总预算中单独编制,不再搞条块分割。其次根据有关的支出标准,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各项支出的具体内容,对经常性经费实行定员定额,对专项经费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分轻重缓急予以安排。

强化预算执行。按照国际惯例,部门预算的各项收支要严格按标准编制,并经过财政部门审批,预算一经权力机关(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即具有法律效力,预算单位要严格执行,财务核算中心要从预算编制、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合理设置银行账户。一是会计核算中心在央行开设预算内专户、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专户、在商业银行开设财政专户,以便用于与财政国库、预算单位在代理行开设的财政零余额户、单位零余额户的清算。二是预算单位还应分别在代理商业银行开设单位零余额户、小额现金账户和其他资金账户。以便核算零星支出活动或非财政性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并用于财政单一账户体系的清算。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犹如一道坚固的防线,较好地预防和阻止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从源头上制止了腐败发生的可能,为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务管理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若干问题的探析 篇2

会计集中核算制作为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强化会计监督、提高行政单位资金使用效果、遏制腐败等方面起了非常重大的积极作用。但作为一项全新工作, 从理论到实践中尚存在着许多亟待认真研究的问题, 如得不到很好解决, 势必会引起实际工作上的混乱, 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最终导致改革目标落空。

1 会计集中核算制及其特点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省、市、县 (区) 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 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 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 各单位只设报账员, 通过会计委托代理记账, 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 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基本运作模式看, 其显著特点就是在机制创新上的“三分离一公开”。

1.1 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分离。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则使会计业务从各单位的内部处理变为会计核算中心的集中处理, 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也与单位分离, 单位领导也不可能去指使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的会计人员去做假, 这种机制使想做假而没人做。

1.2 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的分离。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财务审批职能由单位行使, 会计监督职能由会计核算中心行使, 在审批责任人的实际操作人上形成分离, 通过双重制约职能的建立, 使得想做假也不敢做。

1.3 会计凭证的存放管理与形成单位分离。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会计凭证由会计核算中心处理并保存, 按照会计稽核制度的要求, 稽核人员对可疑的会计凭证可以与出据凭证的单位进行核查, 这种监督方式的建立, 使得做了假也白做。同时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过程既受各预算单位的监督、财政内部的监督, 也受来自审计纪检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审计部门对预算单位的财务状况、会计凭证等进行审计的同时, 也是对核算中心的审计。

1.4 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公开。

在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 一项会计业务处理, 至少要经过单位的经手人、财务审批人和报账员、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会计、记账会计和会计主管等六个环节, 对数额较大的还要经过单位的主管领导、会计核算中心的分管领导等审批。整个业务处理过程又是在“一厅式办公, 柜组式作业”的运作方式下进行。知情范围的扩大, 运作过程的公开, 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 从运作机制上就形成了对舞弊行为的有效遏制。

2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与核算工作相分离。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使财务管理保留在原单位进行, 而具体核算工作由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去执行, 这使得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严重脱节, 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众所周知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密不可分, 两者在很大程度上相互渗透, 而现在将两者分离, 对两者都不利。核算监督工作被核算中心“夺去”后, 行政事业单位对此认识不够, 不予配合, 有的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而原单位财务管理积极性受到巨大挫伤, 财务管理效率必然下降, 有悖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的要求。

2.2 财务支出标准与实际支出情况有较大出入。

在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中, 比较突出的矛盾之一是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与具体繁杂的实际支出有较大差距, 如何把握好既坚持规章制度, 以达到节约经费,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又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实际开支的报销问题, 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 这是对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严峻考验。一方面, 作为实践产物的制度和标准总是滞后于实践本身的发展, 如对超标开支一律不予报销, 则有可能影响各部门、各单位行政任务的完成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统一财务制度开支标准是行政事业财务工作中正确处理事、人、钱、物四者之间关系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如果对超出规定的开支, 只要单位审核后就一律报销, 这不仅违背了财务制度、放弃了会计监督, 而且还可能助长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2.3 会计核算中心缺乏必要的再监督, 激励机制。

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 往往过分强调核算中心对其财务单位的监督职能, 而忽视了其本身也应受监督的问题。目前, 会计核算中心还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 无法真正调动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这说明会计核算中心只单方面强调其独立性, 忽视了服务性。另外, 对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考核和考评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 对会计人员如何奖惩, 均很难确定出科学的方法和定量指标。

2.4 监督面难以拓宽, 难于真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由于核算中心人员有限, 而财务单位又非常多, 根本没有能力和条件对单位实施严格的会计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从形式上起到了监督作用, 但由于各单位的财政自主权, 资金使用权没有改变, 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只能从形式上认定凭证的合法性, 这就给单位造成了可乘之机。

3 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对策

加快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财政支出与预算单位支出的核算方法发生了深刻变化。预算单位的改革应转向预算编制、实物资产管理、备用金使用及管理办法和报账员岗位职责分工等;资金控制由现金管理向预算编制、预算申请计划和实物资产管理过渡。会计核算中心的改革应转向预算编制与审核 (以各预算单位为基础) 、与政府采购部门的协调、资金支出计划、实物资产总量控制、基本会计核算与业务流程规范等, 担负审批、核算、监控等全方位的责任。

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在实行部门预算、零基预算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内容, 详细说明预算金额和支出标准。建议先将预算单位或部门支出按性质、用途, 如设备购置、会务、房屋修缮、车辆购置等, 分门别类地在总预算中单独编制, 不再搞条块分割。其次根据有关的支出标准, 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各项支出的具体内容, 对经常性经费实行定员定额, 对专项经费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 分轻重缓急予以安排。

强化预算执行。按照国际惯例, 部门预算的各项收支要严格按标准编制, 并经过财政部门审批, 预算一经权力机关 (如:人大常委会) 审议通过, 即具有法律效力, 预算单位要严格执行, 财务核算中心要从预算编制、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合理设置银行账户。一是会计核算中心在央行开设预算内专户、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专户、在商业银行开设财政专户, 以便用于与财政国库、预算单位在代理行开设的财政零余额户、单位零余额户的清算。二是预算单位还应分别在代理商业银行开设单位零余额户、小额现金账户和其他资金账户。以便核算零星支出活动或非财政性资金的收入和支出, 并用于财政单一账户体系的清算。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犹如一道坚固的防线, 较好地预防和阻止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从源头上制止了腐败发生的可能, 为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务管理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胡晓焱, 王恭让.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如何深化[J].中国审计, 2004 (, 9) .

[2]利忠.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23.

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若干问题的探析 篇3

关键词: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若干问题

前言:卫生局财务工作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尤其是在财务集中核算的工作中,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往来以及财务核算,进而导致财务核算人员压力大,工作质量也相应的在降低。针对于此种情况,在进行财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应该分析导致集中核算质量下降的问题,以确保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工作水平的提高,进而实现卫生局的良好发展。

一、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存在着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集中核算流程混乱。在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工作中,存在着财务集中核算流程混乱的问题。由于财务集中核算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往来,如果财务集中核算流程较为混乱,将会导致资金核算不规范,甚至是出现差错,影响到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的质量[1]。此外,财务集中核算流程的混乱将会导致卫生局在纳税方面存在问题,将会严重的影响到卫生局的良好发展。因此,鉴于卫生局在财务集中核算流程方面的问题,应该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行解决,以最大程度的确保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的质量。

(二)财务集中核算和资金管理责任划分混乱。在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工作中,财务部门的人员主要的工作职责就是对卫生局各个部门的资金往来进行核算,财务部门仅仅是卫生局财务会计凭证的传递员,其不具有资金管理的职责。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发现了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在进行集中核算的过程中,顺便进行了资金的管理,进而导致资金管理职责划分的混乱,进而导致财务核算与资金管理存在着诸多的矛盾,造成了对资金多部门管理情况的发生,严重的影响到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工作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财务集中核算制度机制不完善。财务集中核算制度机制不完善将会导致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缺乏制度的约束,而财务人员在进行集中核算的过程中,无法依据有效的制度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不利于财务集中核算工作的良好完成。其主要存在着轻监管、重核算,资金支出反馈不及时等问题,而这类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制度机制不完善导致的。

二、解决措施分析

(一)规范财务集中核算流程。在卫生局的财务集中核算工作中,针对于财务集中核算流程不规范的问题,应该对财务集中核算的流程进行规范。首先,在进行财务集中核算之前,财务人员应该召开相关会议,制定财务集中核算具体的实施流程[2]。其次,在财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预先制定好的集中核算流程实施核算,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财务集中核算的质量,促进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二)划分财务集中核算和资金管理责任。由于财务集中核算工作与资金管理工作不是一个部门的工作,因此,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在进行财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不应涉及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此外,财务集中核算与资金管理的责任需要进行明确的划分,当财务集中核算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由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承担责任,而资金管理方面出现问题,不应由财务部门相关人员承担责任。通过合理的划分财务集中核算和资金管理的责任,能够确保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的质量。

(三)完善财务集中核算制度机制。在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工作中,通过完善财务集中核算制度机制,能够确保财务集中核算工作高质量的完成,具体应该做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针对于财务集中核算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工作目标进行明确的规定。另外一方面,要求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做好财务集中核算的管理工作,将资金支出反馈不及时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以促进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工作的顺利完成。

结论: 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卫生局资金的安全及其资金利用的有效性。因此,卫生局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集中核算工作中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的通过分析财务集中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存在着问题的具体认真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进而通过卫生局财务部门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提高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的质量,促进卫生局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瑞,浅谈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4(01)。

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若干问题的探析 篇4

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成功对接

根据鄂政发[2001]**号《关于试行财会集中核算制和零户统管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为加强单位财务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该县全面推行财会集中核算制。**县会计核算中心于200*年*月**日正式

成立,运行几年来,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基本纳入了会计集中核算,并为单位临时资金和工程项目建立账户**个,共建立账套***套。实现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平稳过渡,保障了单位的正常业务需要。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节约财政支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核算中心在完善操作办法,建立内部岗位责任制,统一明细支出科目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了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与核算中心“基本账户”合并,实行统一管理的新途径,实现了有效监管。

财会集中核算工作作为财政改革和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受到该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年的努力,实现了从单位核算到集中核算的顺利过渡,运转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县直绝大多数单位的认可,基建项目、自收自支单位的会计业务也主动要求纳入集中核算管理。

一、会计集中核算取得的成绩

1、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大大缓解了县级财政资金调度的困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各单位的账户进行统一管理,不但便于财政部门全面掌握单位的收支情况,而且有效地发挥了财政资金事后监管的作用,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奠定了基础。在保证单位资金使用的前提下,集中分散的资金有效开展资金调度,缓解了资金调度的压力,保证了急需支出的安排。

2、加强了财政资金的监督力度,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过程由过去的“暗箱操作”变为现在的“阳光作业”。各单位的收支都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在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公开监督下进行。一方面,各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加,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把一些不合法的财务支出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核算中心会计人员不断加强日常监督,严格按照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业务审核,拒付了许多不合理不合法支出,有效遏制了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发生。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3、减化了财政资金的运行环节,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财政性资金直接拨入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上,大大减少了由于层层下拨资金造成的划拨途中的占压,因而大幅度节省了财政资金,在搞好日常核算的同时,能够及时为各单位提供会计报表和明细科目余额等会计信息资料,核算的深度和广度也有了提高,受到了核算单位和社会的好评。

4、规范了会计核算,加强了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使会计人员增强了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有效监督的责任心,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的问题。同时解决了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户设置混乱,多头开设银行账户等问题,清理了单位的往来款项,解决了一些单位长期遗留的财务问题。

5、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奠定了基础。为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奠定了坚实基础。

6、大胆探索资金管理办法,预算内外资金形成合力。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后,为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解决资金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体外循环”问题,他们大胆探索,将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财会集中核算一并管理的办法。把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与财会集中核算“资金专户”合并为一个“基本账户”,单位实现的预算外资金直接缴入“基本账户”后按资金性质进行会计核算。这种“合二为一”的做法,减少了单位资金划转的中间环节,方便单位操作,缓解了过去预算外资金中的矛盾,节省了人力、物力,净化了收入管理,解决了少数单位为逃避监督而采取的一部分资金打滚进专户,另一部分资金体外循环的违规作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7、妥善处理各单位在报销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滞后以及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充分考虑政策的连续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与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共同制定了《**县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开支暂行办法》和《**县县直单位领导干部电话通讯费暂行办法》,并将各项财务制度规定编印成册,供单位参照执行。

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若干问题的探析 篇5

李红 乌鲁木齐市公安消防支队830000

摘要:部队财务管理实施集中核算制度,使财政资金的调度趋于合理,有利于提高部队财务工作的质量及资金的使用效率。但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加强和完善。本文就部队采取会计集中核算的现状做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希望为部队财务管理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部队;财务管理;集中核算制度

部队会计集中核算是一项较为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财政资金的管理和调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务工作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本文就此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1.部队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具体做法及优势

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将国家财政资金和部队经费纳入到部队会计核算中心账户中,由核算中心严格按照部队财务标准和相应科目统一列入预算,进行调拨和管理的财务办法。实施集中核算制度后,部队下属预算单位取消本单位的银行账户和会计账簿,单位经费纳入财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但保留各预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该单位仍具有统计职能以及预算编制职能。由各预算单位指定一名报账员专门负责办理资产的收支、登记,日常经费和与会计对账的工作。核算中心在处理分管预算单位的账务之后,还应向其出具经费收支报告表、经费账余额平衡表等各种财务资料。部队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属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集中到核算中心,由专职会计人员通过电算化软件进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职责,细化了财务权限,便于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大大提高了财务纪律的约束力和财务工作效率,2.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从几年来的实施情况来看,部队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运行较为平稳,进展比较顺利,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管理意识淡薄

相对于传统的会计核算制度,集中核算是比较新的财务管理办法,基层预算单位领导和财务工作人员在对该项制度的认识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配合度及支持度不够,这也给核算中心工作人为的设置了难度和障碍。部队基层预算单位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单薄,他们认为,会计业务由核算中心负责,就与本单位无关了,不需要再做什么;还有一些基层预算单位的出纳人员,工作状态松懈,认为只要能够按时记账、处理业务、提供会计报表和票据,其他一概不过问,很少与核算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更不要说会主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了,以上这些都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2.2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是指预算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等形式向财务管理部门或财务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的各种财务数据。在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独立于预算单位,不是十分了解基层预算单位财务工作的真实情况,在审核和监督该单位经济行为的过程中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凭借直观印象判断会计单据和账务的合法有效性,对于财务管理实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掌握和纠正;再加之,一个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要分管若干个预算单位,工作繁杂、工作量大,工作人员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也间接造成了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失察。

2.3核算中心财务工作监管力度不足

部队财务管理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相对有效地对预算单位财务进行了很好的监督,但核算中心的监督工作并没有受到重视,对于如何杜绝核算中心财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财务腐败和其他问题,需要政府财务审计部门和核算中心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

3.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几点策略

相对于传统的部队财务管理模式,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财务管理办法,但仍存在一些缺失,可以通过以下几点策略加以完善:

3.1加强核算中心与预算单位的沟通协调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部队顺应时代发展所进行的财务管理改革,由核算中心与基层预算单位共同完成财务管理任务,并没有削弱该单位的财务管理权,基层预算单位的领导仍是会计法律责任主体,仍要承担其搞好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责任和义务,要加强二者之间的沟通协调,提高基层预算单位对核算中心财务工作的配合度。可以尝试定期进行核算中心与基层干部及财务工作人员的交流会,及时反馈和交流财务信息,共同就基层预算单位财务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听取来自基层的意见,使财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2提高基层报账人员素质

基层核算单位报账员负责基层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资产管理、会计信息的传递、记账等具体财会事务,其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可以通过参加业务学习班进行集中学习,或到核算中心进行短期培训等形式,提高基层预算单位报账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觉悟,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原则办事,把好财务管理的第一道关口。

3.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通常来说,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审批制度、制约制度、内控制度等等。凭借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会使核算中心和基层预算单位的各项财务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遏制和纠正了财务管理腐败问题,提高了部队财务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会计集中核算是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在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方面有明显成效,是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部队是国家特殊的武装集团,立足部队会计管理现状,结和当前财务改革内容,针对集中核算制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改进,使会计集中核算制不断完善和发展,为部队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参考文献:

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若干问题的探析 篇6

会计集中核算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对策

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委派制的一种创新手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暴露出一些问题、遇到了一些矛盾.我们可以采取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强审计等手段对其进行完善.

作 者:张卫平祝群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会计系,福建,厦门,361005刊 名:淮阴工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年,卷(期):13(2)分类号:F233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 会计核算中心 会计监督

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若干问题的探析 篇7

一、会计集中核算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优点

1. 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财政资金管理的主要矛盾之一是资金分散管理,分散使用,“攥不紧拳头”,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一方面,财政资金紧张、调度困难;另一方面,各预算单位又存在一定量的闲置、沉淀资金。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型国库集中支付(以下简称新型国库支付)后,预算内外资金、上级资金集中在一起,有利于政府和财政部门加强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前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地方财政收入的季节性不均衡与支出之间存在的矛盾,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转变,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2. 有利于简化拨款环节,有效地防止单位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

实施新型国库支付制度后,财政资金集中在国库单一账户,非财政资金集中在会计中心账户,相关资金直接拨付给商品供应商或劳务的供应者,从根本上改变了财政资金层层下拨、分散支付、环节多、在途时间长、支付程序繁琐、工作效率低的局面。

3. 规范了预算单位的财政收支行为,保障会计工作质量,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信息

实行新型国库支付制度后,国库中心可对各单位的支出凭证进行严格审查,拒付不符合规定的支出,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预算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随意性,改变了传统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对单位授权支付资金监管力度不到位的局面,使得国库中心提供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4. 规范了财政预算执行,促进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

实行新型国库支付后,国库中心可以实时反馈预算单位全部支付信息,对单位财务管理从单一的资金管理转移到指标和资金的双重监控,财政部门可以方便地通过整理、对比和分析各单位的会计信息资料,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促进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

5. 加强了对非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

对于上级补助的资金,一般是放在单位基本户中,由单位自行分配,容易造成支出的随意性和腐败行为的发生,实行新型国库支付制度后,国库中心可通过审核把关,有效地杜绝不合理支出的发生,防止各种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同安区的创新做法

1. 采用单一账户

同安区国库支付中心对原会计中心进行职能转化,实行的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作模式,在进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同时,继续强化会计核算职能。和国库集中单一账户体系对应,单位的基本户和零余额账户都采用单一账户模式,即所有预算单位共用一个基本户和零余额账户,在软件支持下对各单位进行分户管理,分户核算。通过两种制度的统一组织实施、统一联网运行、统一规范运作,使得对财政资金的监管置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

2. 采用同一软件两个平台,一套流程作业

国库集中支付软件和会计集中核算软件采用的是同一软件系统,通过内部整合,优化办事流程,所有单据可在原报账窗口一次办结,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 先行先试,进行公务卡试点

对于零余额账户不能办理托收或托收后额度无法扣减的问题,同安区率先进行了公务试点改革,即为试点单位办理一张单位公务卡,水电费等先从单位公务卡托收,单位确定用款额度后再从零余额账户把资金转还单位公务卡。

4. 改进了授权支付模式,扫清财政资金监管的盲点

授权支付凭证不是由单位自行开具,而是国库中心在审核报账凭证后统一开具。因此对单位授权支付资金监管的盲点就不复存在,使得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监管更加全面、有效。

5. 解决了数据清分难的问题

由于各单位资金在一个账户中进出,而单位又需进行分户核算,对方单位也要分清款项来源,就涉及到数据清分问题。同安区经过与软件供应商和银行等有关部门积极协商,很好地解决了多个单位不能共用一个账号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1. 体制不健全,各地方处理方式千差万别

国库改革措施不配套,具体有:(1)财政指标太细,凭证量多而杂。现在每张支付凭证只能对应一个预算项目,增加了工作量;(2)公用事业费用代扣问题。现行体制下,单位零余额账户无法办理水、电、电话费等公用事业费的代扣,用“单位公务卡”办理代扣不但手续太复杂而且透支利息的清算也很麻烦;(3)退库问题。因收款单位信息录入错误而造成的银行退单,银行无法直接恢复用款额度,需要单位填制退库凭证,分别传递至国库中心、代理银行、财政部门和国库代理行作为恢复额度的凭证,不但过于复杂而且容易造成入库不及时;(4)预算单位间资金往来的监管问题。比如有笔教育局的预算,需要下拨给下属各学校,只能拨到各学校的基本户,而各学校支配这笔款项时财政部门无法进行监管;(5)调账问题。调账时不是把单位账调好就行,需要有关各方一起进行额度调整,由于没有统一规范,各地方的处理方式也千差万别。

2. 凭证传递手续繁杂,清算环节多

按有关资金清算的规定,财政资金的拨付要经过以下环节:预算单位将支付凭证以手工方式传递至代理银行,代理银行据以办理支付,日终根据实际支付的财政资金,填制代理银行申请划款凭证及其附件、申请财政资金划款汇总清单,分别传递国库中心确认、财政部门盖章、国库代理行划款,划款后,相关凭证又将传递回各相关单位进行记账,手续较为繁琐。

3. 作业时间缩短,业务量集中,影响国库中心工作效率

由于清算过程复杂,代理银行为了保证清算资金到位,都规定了国库业务的最晚支付时间。如在同安区,银行规定的时间是15点,这相当于国库中心只能在上午进行业务处理,下午做的单据只能在隔天才能支付。这造成国库中心上下午业务量不均,影响了国库中心的工作效率,对于一些无法预料的特别紧急支出,如无特别的通道,势必影响其执行效率。

4. 集中核算会计责任归属不明确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改革是在新修订的《会计法》开始执行之后发展起来的,因而《会计法》在修订时未能涉及到会计集中核算会计责任问题。容易造成单位对会计行为放松约束,甚至推卸会计责任。

5. 很多单位报账会计水平有待提高

在县级单位中,有很多单位都无专职的会计,会计专业知识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的顺利开展。

四、思路

1.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配套改革

面对新的形势,有关部门应尽快修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如对会计科目的设置、调账、退库和国库会计报表的格式都一一加以规范;对于预算单位间资金往来问题,建议通过指标再分配(即财政部门调整各单位的指标)的方式加强对这部分资金的监管;给予公务卡(贷记卡)一定的免息期;对于凭证量多的问题,通过修改软件实现一张支付凭证可录入多个功能科目等。

2. 构建金财工程,完成国库网络一体化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运行离不开网络的支持,加快国库电子化建设的步伐十分重要:首先,要建立完善国库资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参与同城清算,做到实时清算;其次,大力开发与国库业务有关的应用软件程序,包括国库会计核算、统计分析和预测以及综合管理软件,建立起严密、安全的国库数据资料信息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 健全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明确财政监督对象和法律责任主体

有关部门应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法规文件,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合法性给予肯定,以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财政部门要不断完善集中核算的规章制度和运行细则,健全机构内控制度,以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应明确被核算单位是被监督的主体,明确其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同时,对会计中心监督不力的责任给予明确。

4. 取消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

由于同时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单位的授权支付已完全在国库中心的监督之下,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界限已变得模糊,为了简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可将两种支付方式进行合并整合。

5. 继续加强预算管理,加快实行科学预算的进度

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预算的范围,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早编细编预算。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单位及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预算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单位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新型国库支付模式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6. 加强单位财务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

各单位财务人员要及时掌握国库集中支付后出现的新制度、新业务、新方法,强化财会人员的操作技能,这就要求财政部门对其进行预算编制、用款申请、会计制度等多方面的培训,使之符合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需要。

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若干问题的探析 篇8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成效

如甘肃省庆阳市于2001年推行了公共财政支出改革,改革内容之一就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在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为进一步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了基础,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正逐渐得到了显现。

(一)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纳入会计中心统一核算,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二)财政资金的调度趋于合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支出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在会计中心的单一账户上,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各支出部门和单位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杜绝了预算执行中克扣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现象,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三)加强了会计监督,减少了单位财务支出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纳入会计中心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所有支出都通过会计中心一个账户进出,进行会计统一核算,会计中心有权对各单位的支出事项和凭证进行合理性、合法性审查,对不符合政策、法规规定的支出和凭证可以要求有关单位纠正或补办手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单位在使用国家资金上的随意性,给贪污犯罪和挥霍浪费行为亮起了红灯。

(四)促进了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确保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会计中心接受支付申请的依据是单位的预算指标,没有预算指标或超预算指标的支付申请,会计中心有权予以拒绝,所有开支在单位审核的基础上再经会计中心审核入账,从而起到强化部门预算约束的作用,保证了各项开支符合会计制度和部门预算的要求。而政府采购资金由国库支付中心统一支付,资金直达供应商,减少了中间环节,杜绝了回扣等问题,加快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在“收支两条线”管理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撤消了所有银行账户,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均直达非税收入专户,不得进入会计中心支出户,实现了收缴分离、罚缴分离。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剖析

(一)认识上的错位会计集中核算后一改过去的“单位批单位报”为“单位批中心报”。会计集中核算推行前,单位支出只要单位领导“一支笔”就可报销,集中核算后,单位领导签了字还须由中心会计审核后才能报销。亦有少部分单位领导对本单位财务支出接受会计中心的制约和监督,产生抵触情绪,有意放松甚至放弃财务管理。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一方面有些单位领导认为报账会计是打打杂、跑跑腿的,有无资格证、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会计随意任命,导致报账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单位会计机构撤消后,有些单位对报账会计的待遇地位不予肯定,报账会计的工作积极性自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模式上的缺陷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中心一人管十多个单位的账,大厅式的工作模式,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会计中心整天忙于报账结账记账,无法顾及发票内容的真实性。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

(三)会计中心与财政部门对接上的缺口会计中心主要负责大量的会计核算,并未直接参与财政部门内部职能机构工作,因此对财政部门的业务,对他们监督的政策变化,跟踪重点无法知晓,这样会计中心就没有能力和条件代替财政部门实施财政监督。而财政部门认为预算单位统进了会计中心,以为“一统就灵”,放松了财政监管,形成了新的监管死角。

三、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几点设想

(一)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的融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财政部门当前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而且会计集中核算的顺利实施和稳健运行,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解决了国库、会计中心以及专业银行之间人为的频繁的资金划拨、结算和对账等问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会大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单位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实现收入税收化,支出预算化,账户国库化,了解全面化,核算完整化。

(二)继续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加快实行部门科学预算的进度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将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入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因此,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预算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延伸。

(三)会计中心转变职能,加强支出监督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目前会计中心日常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然而,如果将会计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可以严格控制各部门的用款进度,会计核算中心更强调对预算指标实行即时控制,杜绝超预算计划用款。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会计中心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会计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

上一篇:职高教育实习调研报告下一篇:运营管理考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