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设单位待摊投资的会计处理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本建设单位待摊投资的会计处理(推荐5篇)

基本建设单位待摊投资的会计处理 篇1

[编辑]

待摊投资的核算 [1]

待摊投资的具体核算方法如下:

1.建设单位发生上述各项费用时,借记“待摊投资一建设单位管理费”等明细科目,贷记“限额存款”、“银行存款”、现金”、“基建拨款”、“基建投资借款”等相关科目。

2.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时,按交付使用财产和在建工程的比例分摊上述各项费用,借记“交付使用财产”、“转出投资”,贷记“待摊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等明细科目。

3.“拨改贷”项目在借款合同规定建设期内提前完成建成投产,实现的建设期内利息节余,按规定全部留给建设单位,借记“待摊投资”,贷记“专用基金”,同时借记“专项存款”,贷记“基建投资借款”。

一、待摊投资的内容

待摊投资是指基本建设单位发生的构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的,应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待摊投资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勘察设计费、研究试验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设备检验费、负荷联合试车费、坏账损失、借款利息、合同公证及工程质量检测费、土地使用税、汇兑损益、国外借款手续费及承诺费、报废工程损失、耕地占用税、土地复垦及补偿费、固定资产损失、器材

处理亏损、设备盘亏及毁损、调整器材调拨价格折价、企业债券发行费用、社会中介机构审计费、其他待摊投资等。这些费用支出,虽不直接构成交付使用资产,但有助于交付使用资产的形成,是与基本建设有密切联系的支出,因而,最终应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的成本。建设单位应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标准控制待摊支出。

二、待摊投资的分摊方法

由于待摊投资是建设单位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共同费用,而应由各项交付使用资产和移交给其他单位的未完成工程共同负担。对于能够确定应由某项交付使用资产负担的待摊投资,应直接计入该项交付使用资产成本;对于不能确定负担对象的待摊投资,则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分配计入受益的各项交付使用资产成本。待摊投资的分摊方法一般按概算数的比例分摊和按实际数的比例分摊两种。 按概算数的比例分摊就是按照设计概算中所列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需要安装设备投资和其他投资中应负担的待摊投资的部分以及应分摊的待摊投资计算出预定分配率进行分摊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预定分配率=概算中各待滩投资项目的合计数(扣除可直接计入的部分)÷概算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需要安装设备投资和其他投资中应负担待摊投资的部分×100%

某项交付使用资产应分摊的待摊投资=该交付使用资产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需要安装设备投资和其他投资中应负担待摊投资部分×预定分配率

按实际数的比例分摊就是按照上期结转和本期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需要安装设备投资和其他投资中应负担待摊投资的部分以及应分摊的待摊投资计算出实际分配率进行分摊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实际分配率=上期结转的和本期发生的各待摊投资项目的合计数(扣除可直接计入的部分)÷上期结转的和本期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需要安装设备投资和其他投资中应负担待摊投资的部分×100% 某项交付使用资产应分摊的待摊投资=该交付使用资产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需要安装设备投资和其他投资中应负担待摊投资部分×实际分配率

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性。按概算数的比例分摊,因不必经常计算分配率,能够简化计算手续,使待摊投资比较均匀地摊入各次交付使用的资产成本,从而避免了因待摊投资的实际发生额与交付使用资产之间在时间上不相协调而造成分摊的待摊投资忽高忽低的缺点。但此方法容易造成已按预定分配率分摊的待摊投资与实际发生的待摊投资数额不相符的情况。实际操作中若差额较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分配率,追加或减少已交付使用资产的成本,并在最后一批资产交付使用时,将实际发生的待摊投资余额全部摊完。该方法一般适用于建设工程是分次交付使用且每次交付使用的资产与待摊投资的发生在时间上不相衔接的情况。按实际数的比例分摊,比较符合实际,当工程竣工时,待摊投资也全部分摊完毕,不存在追加或减少交付使用资产成本的调整事宜。但由于各期都要计算分配率,计算手续较为复杂,而且各期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成本的待摊投资数额不均衡。该方法一般适用于全部竣工一次交付使用的建设工程,或者虽是分次交付使用,但每次交付使用的资产与待摊投资的发生在时间上比较衔接的建设工程。

三、待摊投资的会计处理

为正确核算和监督投资的发生、分摊和结存情况,建设单位应设置“待摊投资”科目。该科目属于资金占用类科目。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各项待摊投资,贷方登记按规定方法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成本和移交其他单位未完工程成本的待摊投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已经发生但尚未分摊的待摊投资。该科目应按待摊投资的组成项目设置明细

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其中某些费用,还应按费用项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若有预收下年度预算拨款的建设单位,用预收下年度拨款完成的待摊投资,应单独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现举例说明待摊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

[例]①某自筹资金建设单位用银行存款支付办公费2500元; 根据有关发票、账单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摊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 2500

贷:银行存款-自筹资金户 2500

②分配当月份筹建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0元;

根据单位工资分配表,做如下会计第一文库网分录:

借:待摊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 20000

贷:应付工资 20000

③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按2%计提工会经费; 根据单位工资附加费计算及分配表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摊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 3200

贷:应付福利费 2800

其他应付款-应付工会经费 400

④从自筹资金户支付通过划拨方式取得无限期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和迁移费等200000元;

根据有关凭证,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摊投资-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200000

贷:银行存款-自筹资金户 200000

⑤从自筹资金户支付某设计院的勘察设计费20000元; 根据有关凭证,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摊投资-勘察设计费 20000

贷:银行存款-自筹资金户 20000

⑥某基建投资借款建设单位,以基建投资借款支付可行性研究费15000元;

根据有关凭证,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摊投资-可行性研究费 15000

贷:基建投资借款 15000

⑦从自筹资金户支付土地复垦及补偿费50000元;

根据有关凭证,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摊投资-土地复垦及补偿费 50000

贷:银行存款-自筹资金户 50000

⑧某建设单位以银行存款支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费70000元、贷款项目评估费90000元;

根据有关凭证,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摊投资-社会中介机构审计费70000

-项目评估费 90000

贷:银行存款-自筹资金户 160000

⑨某基建投资借款建设单位,将已竣工的实验车间工程交付生产单位使用,已办理验收交接手续,其实际成本为3500000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为2000000元,需要安装设备投资为1000000元,应分摊的待摊投资为500000元。

根据“交付使用资产清册”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交付使用资产 3500000

贷: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2000000

设备投资-在安装设备 1000000

待摊投资 500000

同时,通知生产单位转账,做如下分录:

借:应收生产单位投资借款 3500000

贷:待冲基建支出 3500000

一、待摊投资的具体核算方法如下:

1.建设单位发生上述各项费用时,借记“待摊投资一建设单位管理费”等明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基建拨款”、“基建投资借款”等相关科目。

2.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时,按交付使用财产和在建工程的比例分摊上述各项费用,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贷记“待摊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等明细科目。

二、在建工程下设二级科目或辅助核算、包括:土建工程、安装工程、装饰工程等几大项进行归集,具体在分项工程如桩基础工程、墙体工程、楼地板、楼面板、楼面防水、给排水、照明、通风、楼梯、取暖等等分项工程内核算。

三、对于怎么区分其实不太重要,最终都构成固定资产的原值。土建工程主要包括与主体建筑有关的工程,安装工程包括照明、给排水、取暖、电梯、取暖等,装饰工程当然就是房屋基本结构达到可以使用后而增加的工程,这些分项或单项工程即使归集错了也不要紧。

待摊投资:(1)建设单位管理费:办公费、工资、辅助工资、会议费、差旅交通费、交通燃油及使用费、邮电通讯费、五险一金等;(2)土地征用补偿费;(3)其他待摊投资:捐助政府款;(4)借款手续费;(5)借款利息;(6)勘测设计费(7)合同公证及监督费;

(8)临时设施费等. 这些费用不用摊销,直接进入你的`项目成本里 比如:发生设计费10000元,已经计入在建工程--其他支出---设计费 科目。此设计费涉及两个工程。(工程甲、工程乙)

在两个工程都完工后,工程甲的在家为500000元,工程乙的造价为300000元。按各工程造价分摊设计费用10000元:

工程甲应分摊的设计费=10000*[500000/(500000+300000)]=6250元

工程乙应分摊的设计费=10000*[300000/(500000+300000)]=3750元

借:固定资产-甲乙 6250

借:固定资产-乙 3750

贷:在建工程--其他支出---设计费 10000

基本建设单位待摊投资的会计处理 篇2

一、基本建设单位待摊投资的分配方法

按照《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的规定, 基本建设单位待摊投资的支出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标准控制。待摊投资是建设单位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共同费用, 在核算过程中能够确定分摊对象的费用可直接计入该项交付使用资产的成本, 不能确定分摊对象的费用, 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分配。当前大多数建设单位常用的待摊投资分摊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工程概算数比例分摊法;另一种是按实际发生数比例分摊法。

1、按工程概算数比例分摊法。

按工程概算数比例分摊法, 就是按照工程设计概算中所列的各项投资, 如建筑安投资、设备投资和其他投资中应负担的部分来预定分配率进行分摊待摊投资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分次交付使用且每次交付使用的资产与待摊投资的发生在时间上不相衔接建筑工程。其分配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项交付使用资产应分摊的待摊投资=该交付使用资产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设备投资、其他部分) 数×预定分配率。

2、按实际发生数比例分摊法。

按实际发生数比例分摊法, 就是指按照上期结转和本期实际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需安装设备和其他投资中应负担待摊的数额, 以及应分摊的待摊投资实际数来计算出实际分配率进行分摊待摊投资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全部竣工一次交付使用的, 或者虽是分为多次, 但每次交付使用的资产与待摊投资的发生在时间上比较衔接的建设工程。其分配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实际分配率= (上期结转的+本期发生的各待摊投资) ÷ (上期结转的+本期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和其他投资中应负担待摊的部分) ×100%

某项交付使用资产应分摊的待摊投资=该交付使用资产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设备投资、其他部分) ×实际分配率

3、两种分摊方法的优、缺点。

不同的基本建设单位, 根据实际财务制度或者工程交付使用次数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待摊投资分配方法, 但不管是按工程概算数比例分配还是按实际发生数比例分配待摊投资, 都具有各有的优缺点, 分析如表1:

根据大部分建设工程的实践证明, 采用实际数分摊法相对较为合理。虽然这种方法相对前者来说比较繁琐, 但按照实际发生数额来计算, 各项投资费用分摊可以合理分配, 以免造成项目分摊不均匀、不合理的情况。

二、基本建设单位待摊投资的会计核算

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 具有独立核算、时间跨度大、中间环节多、涉及事项杂等特点。建设单位根据基建工程的发生顺序, 将待摊投资的会计核算划分为工程前期准备、工程实施、工程竣工结算三个阶段, 应设置"待摊投资"科目。并按照费用项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并将其计入对应的核算科目。

1、工程前期准备阶段会计核算。

如:需要支付某设计院可行性研究费或勘察设计费, 根据相关发票等单据, 做如下会计分录:

2、工程施工阶段会计核算。

如:支付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办公费、差旅费、交通费等, 根据有关发票等单据, 做以下会计分录:

如:分配当月筹建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a元、计提福利费以及工会经费等, 根据工资表或相关分配表, 做如下会计分录:

工程竣工阶段会计核算:

竣工阶段结算的会计核算主要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在各交付使用资产之间进行分摊, 正确核算交付使用资产的投资成本。待摊投资属于资金占用类科目, 期末借方余额, 反映已经发生但尚未分摊的待摊投资。在工程竣工交付时, 借记“交付使用资产”科目, 贷记“待摊投资—明细项目”。举例说明如下:

如:某基建投资借款建设单位, 将已竣工的工程交付生产单位使用, 已办理验收交接手续, 并结算出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总数为a元, 需要安装设备投资款额为b元, 应分摊的待摊投资为c元, 那么竣工结算的实际总成本为 (a+b+c) 元, 根据“交付使用资产清册”做如下会计分录:

竣工结算后, 待摊投资费用计入交付使用资产的同时, 应通知生产单位转账, 做如下分录:

三、总结

在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实务工作中, 存在很多因待摊投资不合理分摊造成交付使用资产成本核算不准确的现象, 所以做好基本建设单位待摊投资的分配以及会计核算, 全程发挥财务监督作用, 准确反映基建投资成果, 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市场投资体制与财税体制改革的发展, 我国很多基本建设单位在财务工作处理上, 特别是待摊投资费用方面, 存在分配方法不明确, 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加强基建财务处理工作, 国家制订了《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与监督的通知》等, 使基建会计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本文主要根据相关财务制度, 就如何分摊待摊投资以及如何做出正确的会计核算来讨论。

关键词:待摊投资,交付使用资产,费用分配,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李超凡.对建设单位待摊投资费用分摊方法的看法.财会通讯1984年09期1、李超凡.对建设单位待摊投资费用分摊方法的看法.财会通讯1984年09期

[2]、贺美.浅谈如何合理分摊基建工程的待摊费用.天津经济.2010年10期.2、贺美.浅谈如何合理分摊基建工程的待摊费用.天津经济.2010年10期.

试论财政投资项目待摊投资评审 篇3

一、待摊投资核算内容及评审重点

(一)待摊投资核算的内容。根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待摊投资”科目是核算建设单位发生的构成基本建设实际支出的、按照规定应当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其应设置以下明细科目: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勘察设计费、研究试验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设备检验费、延期付款利息、负荷联合试车费、包干结余、坏账损失、借款利息、合同公证及工程质量检测费、企业债券利息、土地使用税、汇兑损益、国外借款手续费及承诺费、报废工程损失、耕地占用税、土地复垦及补偿费、投资方向调节税、固定资产损失、器材处理亏损、设备盘亏及毁损、调整器材调拨价格折价、企业债券发行费用、其他待摊投资等。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待摊投资支出内容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土地复垦及补偿费、勘察设计费、研究实验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设备检验费、负荷联合试车费、合同公证及工程质量监理费、(贷款)项目评估费、国外借款手续费及承诺费、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查)费、招投标费、经济合同仲裁费、诉讼费、律师代理费、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汇兑损益、报废工程损失、坏账损失、借款利息、固定资产损失、器材处理亏损、设备盘亏及毁损、调整器材调拨价格折价、企业债券发行费用、航道维护费、航标设施费、航测费、其他待摊投资等。

两者都是以列举的方式将在该科目核算的内容列示出来,只是在前者中作为明细科目,而在后者中作为支出内容,两者对“待摊投资”科目核算内容的规定基本相同。

(二)待摊投资评审重点。根据《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操作规程(试行)》(财办建[]619号)的规定,待摊投资评审,主要是对各项费用列支是否属于本项目开支范围,费用是否按规定标准控制,取得的支出凭证是否合规等进行评审。在具体评审工作中,待摊投资评审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照有关财务会计核算办法,审查“待摊投资”的科目设置是否恰当、合理,是否按列明的项目内容设置二级明细账,财务报表所列数额与总账、明细账是否一致等。

2、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监理费、可行性研究费、环境影响评价费等费用是否严格控制在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标准之内,特别是对业务招待费,不管是以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形式列支的,还是什么名义变相开支的,只要是招待性质的,都要纳入其范围严格审核,控制其支出标准,测算资本化利息是否计算正确,测算相关税金计提、缴纳是否正确。

3、通过查看记账凭证以及所附原始凭证,审核待摊投资实际付款情况,列支的待摊投资是否真实、合规。

4、审查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等合同,并将合同规定的`付款条件及其他条款等与实际付款情况进行核对,审核是否按照合同付款凭证。

5、审核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是否按合同支付、土地是否办理过户手续、检查国有土地使用证。

二、待摊投资评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在待摊投资评审过程中,经常存在建设单位基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对部分费用开支控制的不严格,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勘察设计费、工程监理费等费用出现超标准或超概算问题,或者是不按照规定及时编制竣工决算,以及建设单位考虑到竣工验收的需要预提了部分费用,从而增加了建设成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部分费用开支超标准或超概算。待摊投资费用超标准或超概算主要涉及到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工程勘察设计费、监理费等科目,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建设单位管理控制不严造成的,也有施工情况发生变化造成的,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建设单位管理费超概算或超标准。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暴露出建设单位在费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有的建设单位将本应由机关办公经费负担的费用列入了建设费用,增加了建设单位管理费开支;有的是由于工期拖延导致增加了费用开支;有的是待摊投资的其他明细科目误记入建设单位管理费,如将“招投标费”列入“建设单位管理费”.

2、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超标准或超概算。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设计阶段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不够充分,导致概算批复与实际执行情况存在差异,征地及补偿的数量增加、费用标准提高,增加了征地、补偿费用;另一方面是建设单位在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工作中存在着违规违纪问题,征地数量、补偿费用不实,编制虚假资料,虚增征地、补偿费用。

3、勘察设计费、监理费超概算。勘察设计费、工程监理费一般按照规定标准签订合同,但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发生变化需要重新勘探、设计变更需要补充设计、工期拖延增加延期监理费等原因,导致勘察设计费、工程监理费出现超概算的问题。

(二)预提费用计入待摊投资。由于财政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与竣工验收在时间上存在着差异,一些建设单位考虑到竣工验收需要发生有关的验收费用,在竣工财务决算前,预提一部分招待费、验收费等费用计入待摊投资,增大了建设成本。

(三)存款利息收入的处理不符合有关规定。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的存款利息收入计入待摊投资,冲减工程成本。在评审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建设单位未按规定处理,一种情况是将存款利息收入直接冲减建设单位管理费,这种做法虽然冲减了工程成本,但是也可能掩盖了建设单位管理费超支的问题,会计科目的使用也不够规范;另一种情况是将存款利息收入作为本单位留成收入。

(四)不按期进行竣工决算增加建设成本。按照《基本建设财政管理规定》第三十七条,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三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项目建设单位存在“重结算、轻决算”的主观认识,据统计,有超过60%的单位都在竣工交付使用半年后才办理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有超过20%的单位在项目交付使用一年后才办理竣工财务决算。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未按规定及时办理,导致部分费用开支不能落实,造成建设成本增加。

三、做好待摊投资评审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以政策法规为依据,严格控制待摊投资费用开支。待摊投资评审主要的依据是《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基本建设财政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规定。在评审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计收标准、不得将计算规则对待摊投资费用进行测算,与送审的数据以及批复概算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差异以及形成差异的原因,做到“不重不漏,全面完整,准确合理”.对工作失误或人为原因造成的科目错记进行账务调整,按照会计科目汇总调整后的费用金额,然后再根据有关费用标准的规定对照分析,例如将存款利息收入从建管费科目调出计入贷款利息科目贷方或单独反映存款利息,将调整后的建管费金额与文件标准以及批复概算进行对比分析做出相应处理,最终将费用开支控制在政策限定的范围内。

(二)注重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评审人员和项目单位财务人员素质。一方面加强对评审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派出业务骨干参加财政部组织的业务培训,与其他省市的同行交流工作经验,加快评审人员的知识更新,不断提高评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建设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讲解基本建设项目建设程序、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使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基本建设项目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实务操作,避免和减少待摊投资核算中的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待摊投资核算,乃至整个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主体是项目建设单位。在待摊投资的评审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一是纠正建设单位“重建设、轻决算”的认识偏差,使其对做好包括待摊投资在内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做好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奠定基础;二是对待摊投资核算中存在的费用超标准、超概算、账务处理不符合规定等问题,提供相关的法规、政策文件等依据,向建设单位的有关同志做好解释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修改重印《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字[1995]45号)。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财办建[2002]619号)。

基本建设单位待摊投资的会计处理 篇4

一、《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中待摊支出的相关制度规定

(1)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包括医疗卫生支出、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其他支出和待摊费用。待摊费用,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组织、管理医疗活动等所发生的需要摊销的各项费用。期末将待摊费用合理分摊到有关支出。

(2)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设置了“待摊支出”科目,核算基层医疗机构为组织、管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活动等日常发生且需要分摊至医疗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的各项间接支出,并规定应按照待摊支出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将本科目余额按照职工人数、场地面积等合理可行的分摊标准计算,并分摊至医疗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

二、相关业务处理规则

1. 费用报销

职工因出差按照实际报销金额,借记“医疗卫生支出”、“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相关科目。

2. 领用物资

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等业务活动领用库存物资时,按照其实际成本,借记“医疗卫生支出”、“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库存物资等科目。

3. 固定资产核算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其实际构成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固定资产占有”科目;同时,借记“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补助收入、应付账款等科目。

(2)通过在建工程转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发生的工程价款金额,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事,借记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固定基金——在建工程占用科目。需要安装的设备,安装实际安装支付金额,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在建工程占用科目;同时,借记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无偿调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固定资产占用科目;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借记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

(4)接受捐赠的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固定资产占用科目,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借记“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5)为了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而发生的修理费等后续支出,应计入当期支出,借记“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补助收入、应付账款等科目。

4. 无形资产

购入的无形资产,其实际成本包括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及相关税费。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无形资产占用科目;同时,借记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

5. 职工薪酬

计算分配应付职工薪酬时,按照计算的职工薪酬金额,借记医疗卫生支出、“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三、应用举例

比如某卫生院,担负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医疗服务。2011年7月发生业务及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支付综合楼房屋修缮费用30000元,其中非国库财政补助拨款20000元。

借: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30000

贷:固定基金——固定资产在用30000

借: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房屋支出20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0000

借:待摊支出——非财政资本性支出1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

(2)支付综合室报销差旅费1000元,会议费800元。

借:待摊支出——其他公用经费一差旅费1000一会议费800

贷:现金1800

(3)外科领用卫生材料一批1200元;财务室综合室领用办公物资一批800

借:医疗卫生支出)医疗支出1200

待摊支出——其他材料支出800

贷:库存物资——卫生材料1200

——办公材料800

(4)儿科外出参加公共卫生医疗业务培训1300元,冲原借款1300元。

借:医疗卫生支出一一公共卫生支出1300

贷:其他应收款一一儿科1300

(5)组织慢性病防治、妇幼健康教育活动领用卫生材料3000元,支付公共经费2300元。

借:医疗卫生支出——公共卫生支出5300

贷:现金2300

库存物资——卫生材料3000

(6)支付电脑维修费300元。其中外科80元、儿科100元、综合室120元。

借:医疗卫生支出——医疗支出180

待摊支出——维修费120

贷:现金300

(7)购买专用软件一套150000元,其中,财政补助拨款100000元。

借:无形资产——软件150000

贷:固定基金——无形资产在用150000

借: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一无形资产支出100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00000

借:待摊支出——非财政资本性支出5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

(8)购买空调3台18000元,其中:综合室一台5000元;急诊室二台13000元。

借:医疗卫生支出——非财政资本性支出13000

待摊支出——非财政资本性支出5000

贷:银行存款18000

(9)采购入库×光机一台450000元,全部列入国库财政补助支出。

借:固定资产一专用设备450000

贷:固定基金一固定资产在用450000

借: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一设备支出450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450000

(10)本月应付职工薪酬90000元,其中:管理工勤10000元、医疗支出60000元、公共卫生支出20000元。

借:医疗卫生支出——医疗支出60000

——公共卫生支出20000

待摊支出——人员经费1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90000

(11)月末登账。

“待摊支出”借方余额为:77720元,医疗支出为:74380元,公共卫生支出为:26600元。按照其支出比例进行分摊。

(12)待摊支出分摊明细汇总表如下:

(13)根据上述分摊表,进行账务处理如下:

借:医疗卫生支出——医疗支出——人员经费7635.82

——其他材料支出589.27

——非财政资本性支出47877.8

——维修费88.39

——其他公用经费1325.85

公共卫生支出——医疗支出——人员经费2634.18

——其他材料支出210.73

——非财政资本性支出17122.2

——维修费31.61

——其他公用经费474.15

贷:待摊支出——人员经费10000

——其他材料支出800

——非财政资本性支出65000

——维修费120

——其他公用经费1800

四、待摊支出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卫生的界定。我国公共卫生的内涵及领域至今尚无统一认识和明确定义。尽管在中央文件中多次出现“公共卫生”的字眼,但是对其内涵的认知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我国应有相应的权威机构(或授权研究机构)来界定公共卫生的内涵和范围(美国城乡卫生行政人员委员会对公共卫生定义——公共卫生是通过评价、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便于更真实、更有效归集核算国家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投入。

(2)医务人员兼职进行医疗支出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时,如何进行核算。制度上只是笼统地对“日常发生且需要分摊至医疗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的各项间接支出”列入“待摊支出”核算。而有时候执行这种“间接支出”的核算单元,不是完全独立于执行“直接支出”核算单元之外的。比如在基层卫生院,除了管理工勤科室外,不可能将基本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完全分离,成立完全独立的科室来执行不同的服务工作。那么当一个特定服务科室的医务工作者兼职进行两项服务工作时,如何来记录对应的工作量、人工耗费及其物品的支出,又如组织医务人员参加抗震救灾、突发疾病防治等工作,如何来核算及确定公共卫生耗费的“量”。

(3)怎样的分摊标准才算合理。制度上提出采用“合理可行”的分摊标准进行分摊,列举了“人数比例、房屋面积”。从实际操作上看,该类分摊标准相对固定,对于手工核算是很简单。但没有与两种支出的动因相关,分摊结果很粗。在信息化的时代,应该尽可能合理反映价值的形成过程。比如参考医疗卫生收入比例、医疗卫生支出比例来分摊,是否要比人数、面积合理一些呢?如果采用对单项间接支出分别进行分摊,是否更合理呢?

(4)多期间多样化分摊问题。该科目账务处理下规定:“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尚未分摊的待摊支出余额。本科目年末应无余额。”这就产生了一个多期间分摊不均衡、同期间分摊比例或算法多样化的问题,比如在12月份用自有资金购买一台设备,计划按照其后的12个月分期摊销,但是会计制度规定了年末无余额,那么该项费用必须在本月分摊完毕,这将会出现费用分摊极不均衡的情况;又如待摊支出下,日常支出类明细科目当月分摊完毕,资本性明细科目保留余额,在分摊模型上呈现多样性;再比如待摊支出下一种费用(电费)的分摊,如果本月采用按面积分摊,下个月采用按人数分摊,不同期间分摊的参数不统一,这也将影响分摊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卫生部财会[2010]307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

[2].财政部卫生部财会[2010]26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会计处理浅析 篇5

[例1]事业单位 (一般纳税人) 以材料对外进行投资, 该材料账面价值400万元, 合同协议价款500万元 (含税) , 则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作如下分录 (单位万元) :

对此处理, 笔者认为有以下不妥:

第一, 未明确说明协议价格是否已含增值税, 那么协议价格就应有含税与不含税两种可能。由于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 一切从事销售或者进口货物, 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增值税纳税人。对于纳税人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的行为, 视同销售货物, 需计算缴纳增值税。由此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对外投出材料, 应按资产评估确认的价值与应交增值税之和, 借记“对外投资”科目。

第二, 调整明细账的分录不应按材料的账面价值来确认, 由上例可知, “对外投资”余额500万元与“事业基金———投资基金”余额427.35万元 (400+27.35) 不相等, 这是由于计交的增值税计入“对外投资”账户却并未计入“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账户, 使得“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无法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情况。另外, 因为交易双方考虑次投资的价值时已考虑计交的增值税, 所以笔者认为确认的投资基金应为账面价值与增值税的合计数。这样才能使“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真实地反映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金额。

经过改进的会计处理如下:

承上例:

将第二个分录更改为:

若上例中协议价款500万为未含税价格, 则处理分录如下: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铁八局桥梁工程公司下一篇:海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