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会计电算化实务题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补充会计电算化实务题

补充会计电算化实务题 篇1

步骤:基本设置——其他设置——常用摘要设置——单击增加——内容复制(报销差旅费)粘贴一下——助记码复制(CLF)粘贴一下——会计科目单击右侧选择“损益类——管理费用——差旅费”——确定——退出

2、按下列要求修改期初余额:1122应收利息 增加1000元;2101短期借款 增加1000元。并进行试算平衡,确定期初余额录入完成。

步骤:基本设置——期初余额录入——操作——恢复期初余额录入——应收利息年初余额直接粘贴1000——短期借款年初余额直接粘贴1000——刷新——验证——操作——确定期初余额录入完成——退出

3、工资项目设置中,设置工资项目“其他补贴”为条件公式。

名称为“汽车补贴”,默认值“0”

条件项目:[内容][金额]

职务=总经理;800

职务=副总经理; 500

操作步骤:基础设置——工资项目设置——公式设置——左侧工资项目下选其他补贴——右侧项目工资处选其他补贴——条件公式定义——输入或粘贴条件定义名称“汽车补贴”——默认金额0——选中职务——点增加——在内容里选总经理(一定是选)——在金额里输入800——确定——再点增加——选“副总经理”——在金额里输入500——点保存——退出——点确定新增加一个项目:“一号科研楼工程”,项目编码为“996”,助记码为“KYL”

操作步骤:基本设置--辅助核算设置--项目核算设置--打开编辑--点增加同级--编码右边输入996--粘贴“一号科研楼工程”--粘贴助记码为“KYL”--确定--退出。(注意一下08年、09年的同类型题目,单位往来等的添加方法与此一致)按下列要求修改期初余额:110101股票增加656000元;100202建行宝石支行减少656000元。并进行试算平衡,确定期初余额录入完成。

操作步骤:基本设置--期初余额录入--点操作恢复期初余额录入--查找--在查找框中输入要查找的代码--在股票的年初余额中输入656000--在建行宝石支行的年初余额中敲回车--点修改--用1046474减去656000得出390474--点确定--点上面的期初余额--点修改--点确定--点操作试算平衡--点确定--确定期初余额录入完成(这个十分重要)--退出。(做这题建议打开execl,把原如数据记在excel里,如果做错了还有挽回的余地,如果修改错误的数字,把原先的数字改为0就可以修改了。)在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设置中,添加一种使用方式名称为“大修理停用”;是否计提折旧:“是”;使用状态编号:“06”

补充会计电算化实务题 篇2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已具有相当规模。特别是近年来, 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迅速发展, 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国家许多企事业单位和机构积极参与会计电算化工作, 应用会计电算化改变会计核算方法, 数据存储形式, 数据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 扩大会计数据领域, 提高会计处理信息质量, 并改变会计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方法和技术, 从而促进了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以改善和促进会计管理改革, 使得会计管理制度在理论研究和会计实践中发生根本变化。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和机械操作, 通过货币计量信息和其他有关信息的输入、存贮、加工、运算和输出, 定期和不定期地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 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电子计算机是会计电算化不可或缺的主要工具,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历史并不长, 但发展很快, 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1. 初级电算会计。

初级电算会计是将电子计算机运用于某一方面的会计数据处理, 其主要是模仿手工。本阶段的主要特色是单项应用。

2. 中级电算会计。

中级电算会计阶段是从凭证处理到登记各种账簿、计算成本, 从账簿记录到编制各种会计报表、数据查询和输出等。本阶段的主要特色是低水平的系统应用, 但它的原则性、实用性、固化性、传统性太强, 灵活性、随机性、扩张性、创造性不足;往往照顾共性太多, 兼顾个性太少。

3. 高级电算会计。

高级电算会计是系统地应用和网络运用的结合, 告别单机或多机的单独工作方式, 进入多级局域网工作方式。实现了会计数据分散输入, 集中处理, 从而实现远程网工作方式, 相互通信, 资源共享, 并实现多用户、多任务同时操作。

会计电算化之所以发展迅速是因为其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除此之外, 还有以下八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1.创新管理思想。电算会计处理数据的电子手段, 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 速度快、精度高、容量大、记忆强、判断准、反应迅速。电子手段客观上要求创新会计管理思想, 它的主要特征是管理系统的开放型、数据对象的多元型、数据加工的立体型。

2.创新管理模式。电算会计客观上要求创建一套新的会计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应与电子手段相适应, 集核算、管理和决策于一体。

3.促进网络建设。电算会计的推广和普及, 将大大促进宏观的会计信息网络建设, 它为系统内部、上级领导部门、企业集团的母公司乃至更大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空间信息交流、检查和分析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手段。

4. 改善宏观调控。

随着电算会计的普及与提高, 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将会有较大改观, 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将大为增强, 宏观调控效率将大幅度提高。

5. 深化会计改革。

电算会计不仅仅彻底改变了会计的工具, 而且还将深刻影响会计核算的方式和方法, 促使会计理论的创新, 推进会计实务的发展, 刷新会计人员的传统观念, 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6. 推动标准化进程。

电算会计通过运行事先设计好的会计核算软件来处理数据, 软件设计的规范性和标准型, 将大大减少难以预测的人为因素, 从而推动会计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进程。

7. 提升反馈速度。

电算会计管理系统是开放型的, 电子手段要求建立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数据反馈管理功能, 并极大地提升反馈速度, 进而实现随时提供最新会计信息。

8. 提高人员素质。

电算会计意味着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它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电算会计的发展, 将促进会计人员努力学习现代化会计理论和与电算会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 优化知识、人员和队伍结构。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由于采用了新的会计工具和处理方法处理会计资料, 给传统手工会计的理论和实务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改变了会计数据处理方法, 使得会计账务数据进入电子计算机内部的数据库, 其安全性、可靠性和正确性也得以保证。从而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给会计实务带来了一场革命,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会计电算化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计算机的应用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所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把计算机应用于会计工作, 实施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 以便广大会计人员从抄写、计算等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 把主要精力投向财会管理, 为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如何适应新的会计管理环境, 显得尤为重要,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计算工具的改变, 由于电子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存贮特点, 已引起操作方法和操作环境的一系列变化。 (1) 能够及时准确处理会计数据。由于计算机不仅能够大量存储信息, 并且能够以极高的速度和准确性自动地进行数据处理, 突破了手工操作的局限性, 为日常财会管理提供所需要的更为详尽及时的信息。计算机可以随时通过数据处理, 跟踪新发生的经济活动, 提供最新的经济信息, 这样极大地方便了信息使用者。并且由于计算机不会发生手工计算、整理、抄写的差错, 只要输入数据正确, 在手工条件下难以进行的复杂计算由计算机运行程序, 复杂计算由计算机运行程序, 瞬间就可得到准确的结果, 从而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这些都使得数据结果的准确大幅度提高, 以满足各项业务管理的需要。 (2) 可以自动生成或查找会计数据。手工条件下主要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等一套财务处理流程而实现会计电算化后, 原始的凭证帐表和处理流程等方面引起了一系列变化。即会计电算化以后, 可以只保存最基本的凭证数据, 而不保存任何中间结果, 像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如果需要, 可以在任何时候运行程序, 将从记账凭证开始的登记和传递程序执行一遍直到生成总账, 并显示任意一项中间结果。也就是说, 账簿可以动态地自动生成, 只要报表的数据生成方法是固定的, 甚至报表也可以动态地自动生成。所以, 电算化的会计系统不需要账簿, 人工对账自然也无必要。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必等到期末才能得到所需信息, 而可以在规定权限范围内, 随时进行查询。 (3) 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会计工作在应用了计算机以后, 会计数据处理绝大部分由计算机来承担, 使财会人员从原来的抄写、计算机等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 可以把主要精力投向财会管理, 从而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在信息新技术环境下, 会计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会计知识外, 不仅掌握计算机操作知识和技能、网络系统的使用与管理知识, 而且还应具备预测、决策知识以及数据分析能力和较强的信息的沟通能力。

2. 会计实务表面形式的变化。

(1) 会计人员组织结构变化。传统会计系统中是清一色的会计人员, 对工作的责任由其级别决定。会计电算化系统不仅需要会计人员, 还需要计算机硬件操作和维护人员、软件操作和维护人员、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等等。 (2) 数据流程和账务处理程序的变化。传统的会计资料记载在纸上, 传递于会计人员、各个小组和上下级之间。而电算化会计的数据存放在电子计算机中, 通过计算机网络来传输, 既迅速又可靠。传统的会计账务处理的各种形式都需要对账务数据多次重复登记账簿, 环节多、差错率高。电算化会计的账务处理可以一次完成各种账簿的登记, 迅速准确;可以实现一数多用, 数据的长期使用和数据的共享。 (3) 会计从封闭走向开放。传统会计是在资料被带入到会计系统中以后, 会计数据传递于会计系统的内部, 在会计系统内部进行处理。这样, 传统会计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电算化会计的账务数据都已经进入了电子计算机内部的数据库, 可以主动地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调取数据, 经过处理后再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到相应的有关部门, 进行管理和控制资金运动的活动。这样, 电算化会计就构成了一个开放的系统。

3. 对会计深层理论构成的影响。

任何理论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条件, 会计理论也不例外。随着人类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技术时代的迈进, 随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使会计工作所面临的环境和工业时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传统会计理论体系的重新审视, 预见其对会计工作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 (1) 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所谓会计主体, 是指会计工作特定的空间范围, 它为确定特定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和进行的业务提供了基础。从而也为规定有关记录和报表所涉及的范围提供了基础。传统会计主体的选定有两个可以依赖的基础:一是根据能控制经济资源, 承担义务并进行经营运作的经济单位来确定;二是根据特定的个人、集团或机构的经济利益的范围来确定。这一基础隐含了一个前提条件, 即公司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出现,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产生了网络公司。它是一种临时结盟体, 没有固定的形态, 也没有确定的空间范围。由于其生产设施多为临时租用或与其他生产机构实行短暂联盟, 在生产某一产品时具有同一经济利益的团体又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靠性, 从而导致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的产生, 使传统会计主体假设中所强调的单个的、独立的企业实体已不能适应计算机网络上各自独立法人企业所组成临时联盟体的新情况, 这一传统假设已不再能为网络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提供基本的支持。因此, 将有围墙的会计主体理论运用于无边界的现代企业, 似乎不再合适了。由于对会计主体认识上的差异, 会导致截然不同的会计处理和会计报告方式, 所以, 我们应对会计主体假设有一个认识上的深化, 以确保会计工作适应经济发展, 服务于经济发展。会计主体假设应由过去强调单个绝对实体的信息使用观转向网络时代的相对主体信息使用观, 使其成为一个开放性的主体假设。 (2) 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所谓持续经营假设, 是指假定企业将持续经营下去,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企业不会被清算或破产。在持续经营假设下, 企业所持有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换, 其所承担的债务, 也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清偿。在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中, 持续经营假设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反映了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愿望和目的, 旨在解决企业的资产计价和费用分配等问题。在互联网络非常普及的环境下, 网络公司作为存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临时性的联盟体, 可能时而膨胀, 时而缩小, 还有可能立即解散。会计主体十分灵活, 存在的时间长短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这使得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费用与收入的配比原则变得不能切合实际, 不能正确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上这些都对相对稳定实体的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挑战, 特别是基于历史成本计价原则、配比原则等基本会计原则而揭示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现状, 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会计人员所提供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面临更大的压力。 (3) 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所谓会计分期假设, 是指为了在会计主体终止之前, 能够向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及时提供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 人为地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分割开来, 形成一个个的会计期间。在以往手工操作的会计环境下, 会计循环中的每个步骤都需要耗费一定数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 分步越多、过程越长、次数越频繁, 信息提供的成本也越高。然而, 在实现电算化的情况下, 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会计人员只需要将各类明细信息搜集并录入计算机中, 形成一个具体而齐全的基础数据库, 以后各种报告及报表的生成即可由计算机依据一定的指令从基础库中自动搜集、分类和汇总而得到, 而且成本较为低廉。因此, 在形成基础库的环节中所花费的成本, 就构成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沉入成本, 基础库中的数据库被使用的频率越高, 以此为基础产生的报告和报表越多, 单位报告与报表的成本就会越低。从而为降低信息成本、缩短会计期间和提高信息的及时性提供了可能。 (4) 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所谓货币计量假设, 是指会计核算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的最佳形式。尽管会计数据不只限于货币单位, 但传统会计报告主要包括以货币计量的财务信息。货币计量假设有两层含义, 第一, 货币是众多计量单位中最好的计量单位;第二, 货币价值相对较为稳定。货币作为会计信息的统一计量单位, 有利于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用同一口径衡量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使人们能够以货币为工具来考察企业经营状况的全貌。但在网络时代, 通过货币反映的价值信息已不是管理者和投资者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 诸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虚拟企业创建速度等表现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指标, 更能代表一个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而且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 网上的交易也日渐频繁, 为了方便结算, 电子货币已经出现并在不断地被推广使用, 无纸化的趋势将成为货币未来发展的一大主流, 这将对以某种纸币作为主要计量手段的传统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由此可见, 会计计量手段不应仅仅局限于货币, 而应实现多元化。会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对经营决策有用的信息, 那么, 只要是对辅助决策有益的一切手段, 都应该为会计工作所采用, 不能仅仅局限于运用货币这一工具来反映企业的状况。我们不能因为手段选择的单一性所带来的便利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受到影响, 从而使会计偏离了最初的目的和宗旨。所以, 进入信息时代, 社会经济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商业行为也日趋多样化, 会计工作应当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三、小结

随着新世纪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的高速发展, 传统的会计核算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计算机引入会计信息系统后, 会计数据处理速度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极大地加强。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和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的事物不断出现, 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财务系统变得刻不容缓。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发展, 建立一个会计电算化的新领域将成定势。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深入和发展。当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知识经济的兴起, 在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向经济活动领域普遍渗透的形势下, 企业要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 彻底改变会计数据处理方法, 加大改革会计数据修改技术与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实时的财务报告制度, 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是非常有必要、有意义的。

会计电算化已成为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新科学和实用技术。使用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对会计各个方面的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彻底改变了会计工作的方式, 但由于会计电算化事业是一个新生事物, 开始使用的时候能不能走上会计电算化系统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关系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成功与失败, 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经过20多年的努力探索和开发工作,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正处于实施阶段向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发展, 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 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对我国的企业发展将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事业必将有更加美好的发展。总之, 21世纪的会计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 我们应该抓住这一良机来促进传统会计的革新, 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能更好地跟国际接轨, 以适应日益加快的信息化步伐。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 电算会计理论的逐步成熟, 从传统会计学中逐渐分离出一门独立的学科——会计电算化, 它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交叉性学科。电算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核算手段现代化, 增强和提高会计信息搜集、整理、传输、反馈的数量、效率、灵敏度和准确度, 将那些杰出的会计管理人才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 更好地发挥会计预测经济前景、加强经济管理、参与经济决策的智能, 为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服务。

关键词:会计电等化,会计理论,会计实务

参考文献

[1].林志军.会计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1) :43~53

[2].郑燕, 魏哲妍.关于财经类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设置的探讨.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1 (12) :38~42

[3].王文莲.电算会计基础.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6 (14) :24~27

[4].姚美英.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控制度建设与会计风险管理.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 (9) :43~48

[5].陈祥禧.浅谈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现代审计与会计, 2006 (10) :55~61

[6].庄保军.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49~53

[7].邱奉兴.论只是面向经济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国成人教育, 2000 (6) :36~38

[8].周茅英.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发散思维.高等农业教育, 2000 (6) :40~43

[9].袁秀梅.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西部科技, 2005 (19) :44~45

[10].王友权, 程德兴, 郑小讯.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中国科技信息, 2005 (22) :86~88

[11].赵志坚.试论信息时代会计发展的新思路.邵阳学院学报, 2003 (4) :66~69

补充会计电算化实务题 篇3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会计模拟实务 结合

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主要侧重在上机的操作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财务软件的操作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迅速的适应公司的会计系统。模拟实务在手工方面体现出企业整个会计的流程,以及一些会计的最基本对原始凭证的处理流程。目前的高职学校中都是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分别授课,事实上,企业的实践过程中都是能够实现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做账系统的统一。因此,在高职教育中,也可以在会计电算化的授课中,在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重点和难点,保持电算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会计模拟实务的一些资料,实现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

一、会计电算化的重点和难点

会计电算化的重点。典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财务系统、购销存系统和管理决策三大系统。高职教学中的会计电算化主要讲授财务系统。财务系统主要包括总账子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应收、应付账款子系统和报表模块子系统。高职教学中重点讲授电算化的基础知识、总账系统、财务报表系统、工资系统及固定资产系统。其中总账系统整个财务系统的核心,也是会计电算化讲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报表系统也是电算化会计的重点。

二、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的比较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均作为高职院校对学生未来在企业工作实践的一种模拟,各自有其特色。

1.两者有着共同点。电算化与模拟实务都是在遵守基本的财经制度及会计法规的基础上,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及会计方法上对企业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的技术。两者一样都能编制出企业的会计报表,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正是基于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的共同性,才为两者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前提。

2.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又保有各自的特色。教学过程中,不同操作人员的不同权限及各种时序控制,输入控制等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非常熟悉自己的身份,能够熟练操作,完成各个会计流程的处理。但一般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学生无法看到企业实务中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这是一种遗憾,也是电算化中惟一的与企业实务脱离的环节。而会计模拟实务完全具有在原始凭证方面的特色,学生可以看到增长税发票、支票等原始凭证。

三、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结合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普遍采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以电算化为重点,同时融合会计模拟实务的一些材料,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两门学科上的教学统一,使学生更加了解企业实务,胜任未来的工资。

1.在教学资料上的融合。以用友通的财务软件为例,说明模拟实务的材料如何同时可以在电算化上总账系统进行应用。模拟实务的教学资料需要提供的资料如下:

企业是否外币核算,是否对存货、客户和供应商进行分类。

编码方案,包括存货分类编码级次、客户和供应商分类编码级次、部门编码级次、结算方式编码级次,科目编码级次。

数据的精度。主要的人员的财务分工,如账套主管、出纳、会计、等等。公司的部门档案,包括部门编码、部门名称。公司的职员档案,包括职员的编号,职员的名称、所属部门、职员的属性。公司的客户分类,包括分类名称和编码。公司的供应商分类,包括分类名称和编码。

地区的分类,包括分类编码和地区的名称。

客户的档案,包括客户的编号、客户的名称,所属分类码,客户的简称,及所属地区。供应商的档案,包括供应商的编号、供应商的名称、供应商简称、所属分类码及所属地区。会计科目及期初余额表,包括科目名称,辅助核算,方向,及期初余额。凭证类别,包括凭证类别,限制类型,限制科目。结算方式,包括结算方式编码,结算方式名称,票据管理。项目目录,包括项目设置步骤,设置内容。辅助账期初余额表,包括设计日期,凭证号,部门,个人或供应商、客户,摘要,方向,期初余额,科目名称,项目名称。

2.教学分录的准备。在基础数据准备结束后,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有了合作的基础。下一步,教学分录的设计可以为两门课共用。基于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教学分录应该涉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的各个科目,业务设计涵盖日常的经营业务,企业的投资业务及企业的筹资业务等三大方面,在各个业务后面附带原始凭证,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在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

3.教学方式进行。笔者认为在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第一轮教学资料可以采用课本后面已经附带的资料,通过这种练习,目的让学生对电算化的系统逐步了解,掌握各种必要的操作,熟悉电算化系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初步掌握;当第一轮教学结束后,第二轮练习资料可以将会计模拟实务整合过的材料带入试验室,让学生在了解原始凭证的基础上,将模拟实务的资料在电算化系统上进行演练,这样才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

在高职教学中实现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还需要通过实践过程中的反馈进行调整。通过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统一起来,使高职的教学工作与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李健:会计电算化纵横谈[J].财会月刊,2003,(3)

[2]桂良军:电算化会计中会计分录的编制[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4)

会计电算化考试实务题操作步骤 篇4

题型选择→选择题→判断题→Windows题(启动→总在最前)→Word题→Excel题(题目描述→题目操作)→实务题→电算化补丁→账务→操作员姓名(考试人)→确认→

一、增补如下会计科目

1.初始设置→总在最前→科目及余额初始→科目设置→增加→输入内容(科目代码,科目名称,科目特征,余额方向)→确认(五小题)→退出→

二、填补以下会计科目的余额

科目及余额初始→初始科目余额→输入余额(五小题)→存入→退出→初始完成确认→确认(重复)→关闭初始设置窗口→

三、根据下列经济业务录入记账凭证

2.日常账务→凭证处理→记账凭证录入→日期→凭证类型(收款、付款、转账)→摘要→科目→金额(借贷平衡)→存入→下一张(共10张)→退出(现金或银行存款,在借方为收款,在贷方为付款,借贷都没有的为转账)

五、凭证账簿数据查询

(第1、2题)

2.日常账务→凭证处理→凭证查询、打印→简单条件查询→输入凭证号范围→更改凭证类型→确认→填写答案→增加一行→题号(1-2)→输入金额→确认→退出

(第3、4、5题)

退出凭证简单条件查询对话框→账簿查询打印→明细账→普通明细账→出现科目选择对话框(树形)→双击科目→填写答案→增加一行→题号(3-5)→输入金额→确认→退出→关闭日常账务→关闭账务处理系统。

四、定义以下报表单元的公式

资产负债表()

在题目描述窗口中按返回→报表→操作员姓名(考试人)→确认→资产负债表→总在最前

表内有四列,依次是:J_QCYE/J_QMYE/D_QCYE/D_QMYE(有减号的借贷相反,如坏账准备,累计折旧),具体见与本文档同一文件夹中的“会计电算化负债表及答案.xls”。

货币资金=现金(101)+银行存款(102)+其他货币资金(109)

即 货币资金

=J_QCYE(101,1)+ J_QCYE(102,1)+ J_QCYE(109,1)(年初数)

=J_QMYE(101)+ J_QMYE(102)+ J_QMYE(109)(期末数)

符号在键盘的英文状态下输入,除了货币资金采用输入法,其他的选择科目

《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步骤 篇5

1.增加权限:打开程序 系统注册 admin权限 增加相应权限(双击全选)

2.建立账套:打开程序 账套建立“已存账套”删除按给定的信息输入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完成建立;

3.设置账套主管:打开程序,权限,权限,“赵卫国”,右上角选择账套并在其前方选中“账套主管”即可;

4.增加操作员:打开程序,权限,操作员,增加,输入信息确定即可;

二,总账(基础设置,总账,往来)

1.增加会计科目:打开程序,输入进入系统信息,基础设置,财务,会计科目,增加,输入给定信息确定即可;

2.增加凭证:打开程序,进入系统,总账,凭证,填制凭证,增加,更改凭证类型、输

入制单日期、填写附单数据,填写摘要、科目名称、金额,保存即可;

3.查总账并联查明细账:打开程序,进入系统,总账,账簿查询,总账,选择相应会计

科目,把光标放在当前累计前方的方格处点击,明细,退出即可;

4.设置供衣商档案:打开,进入,基础设置,往来单位,供应商档案,光标点击“00

无分类”后点击增加,输入给定信息即可;

5.设部门档案:基础设置,机构设置,部门档案,增加,输入给定信息,保存;

6.设凭证类别及限制科目:打开,进入,基础设置,财务,凭证类别,选择限制类型及

科目(双击科目后出现放大镜、点击放大镜分别选科目),退出;

7.结账:打开,进入,总账,期末,结账,下一步,对账,下一步,下一步,结账;

8.修改辅助项及金额:打开,进入,总账,凭证,填制凭证,打到“转001”证,点击

应收账款、在放大镜后方处点击,加部门、人员、金额,保存即可;

9.审核凭证记账:打开,进入,总账,凭证,记账,下一步即可;

10.输入期初余额:打开,进入,总账,设置,期初余额,输入即可;

11.查询科目余额表:打开,进入,往来,账簿,客户余额表,客户科目余额表,选择科

目,确定,退出。

12.查询总账:打开,进入,总账,账簿查询,总账,选择科目,确定;

13.查询供应商科目明细账:打开,进入,往来,账簿,供应商往来明细账,供应商科目

明细账,选择科目,确定,退出。

14.查询应付票据账龄分析:打开,进入,往来,账簿,往来管理,供应商往来账龄分析,选科目,确定,详细,退出即可。

15.查询客户科目明细账:打开,进入,往来,账簿,客户往来明细账,客户科目明细,选择科目,确定,选中1月31日、点击上方的凭证,退出,退出即可。

16.设置凭证类别:打开,进入,基础设置,财务,凭类别,选记账,确定,退出即可。

17.查明细账并查到对方科目:打开,进入,总账,账簿查询,明细账,选择科目、并选

中下方“是否按对方科目展开”,确定,退出即可。

18.设置客户档案:打开,进入,基础设置,往来单位,客户档案,选中末级科目、点击

增加,输入信息,保存,退出,退出即可。

19.查询总账科目余额表:打开,进入,总账,账簿查询,余额表,确认,点击上方“累

计”退出即可。

20.查询个人科目余额表:打开,进入,总账,辅助查询,个人往来余额,个人科目余额

表,选择科目,确认,退出即可。

21.修改凭证:打开,进入,总账,凭证,填制凭证,找到凭证,更改信息,保存,即出

即可。

22.查询固定资产账龄分板表:打开,进入,往来,账簿,往来管理,客户往来账龄分析,确定,点击上方“详细”退出即可。

23.查询个人余额表:打开,进入,总账,辅助查询,个人往来余额,个人余额表,选择

部门、个人,确认,退出即可。

24.设置职员档案:打开,进入,基础设置,机构设置,职员档案,输入信息(可选就选、不可选输入),退出即可。

25.查询末记账凭证并显示:打开,进入,总账,凭证,查询凭证,把已“记账凭证“去

除勾选,确定,退出即可。

26.查询部门科目总账、显示累计:打开,进入,总账,辅助查询,部门总账,部门科目

总账,选择科目,确认,累计(在合计后方方格选中),退出即可。

27.查询损益类总账科目余额表:打开,进入,总账,账簿查询,余额表,选择科目类型,确认,退出即可。

28.查询月份综合明细账:打开,进入,总账,账簿查询,明细账,选择按“月份综合明

细账”、选科目,确定,退出即可。

29.查询凭证并显示:打开,进入,总账,凭证,查询凭证,选择凭证类别,辅助条件,选择会计科目,确定,退出即可。

30.查询期初余额:打开,进入,总账,设置,期初余额,双击应收票据期初余额方框,增加,改日期、选客户、输入摘要、方向、金额,退出即可。

31.审核凭证:打开,进入,总账,凭证,审核凭证,选择凭证类别,确定,找到“0002

号”凭证,确定,审核,退出即可。

32.高置外币及汇率:打开,进入,基础设置,财务,外币种类,输入币符、币名,确定,在右方框1月份记账汇率输入,退出即可。

33.查询末记账凭证并显示:打开,进入,总账,凭证,查询凭证,选末记账凭证、凭证

类别、凭证号,确定,退出即可。

34.查询供应商科目余额表:打开,进入,往来,账簿,供应商往来余额表,供应商科目

余额表,选择科目,确定,退出即可。

三,工资(工资)

1.查询纳税所得申报表:打开,进入,工资,工资类别,打开工资类别,打开正式

人员,工资,统计分析,账表,纳税所得申报表,关闭。

2.设置工资项目:打开,进入,工资,设置,工资项目设置,增加,填写给定信息

即可。

3.设置工资项目计算公式:打开,进入,工资,工资类别,打开工资类别,打开正

式人员,工资,设置,工资项目设置,选中对应工资项目,在右方输入公式即可。

4.生成记账凭证:打开,进入,工资,工资类别,打开工资类别,打开正式人员,工资,业务处理,工资分摊,选中“应付工资3”、采购部“、明细到工资项目,确认制单,保存,退出即可。

5.查询工资发放条:打开,进入,工资,工资类别,打开工资类别,打开正式人员,工资,统计分析,账表,我的账表,账簿,工资表,工资发入条(双击),确认,退出即可。

6.定义工资转账关系:打开,进入,工资,工资类别,打开工资类别,打开正式人

员,工资,业务处理,工资分摊,工资分摊设置,输入内容,完成,返回,选中“应付工资1”、采购部,确定,退出即可。

固定资产统计表,双击,确认,退出即可。

3.查询明细账:打开,进入,固定资产,账表,我的账表,账,固定资产明细账(选择部门名称),确定,退出即可。

4.资产变动:打开,进入,固定资产,卡片,变动单,原增值加,输入内容,保存,确定,退出即可。

5.计提折旧、生成凭证:打开,进入,固定资产处理,计提本月折旧,是,是,退出,点击上方“凭证”,选科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保存,退出,退出,是即可。

6.查询总账:打开,进入,固定资产,账表,我的账表,账簿,固定资产总账,双击,选类别名称,确定,退出即可。

7.查询使用状况分析表:打开,进入,固定资产,账表,我的账表,分析表,使用状况分析表,双击,确定,退出即可。

8.资产增加:打开,进入,固定资产,卡片,资产增加,选类别,输信息,9.设置固定资产类别:打开,进入,固定资产,设置,资产类别,增加,输入信息,保存,退出即可。

10.查询汇总表:打开,进入,固定资产,账表,我的账表,折旧表,双击折旧计提汇总表,确定,退出即可。

五.应收应付(采购、销售、基础设置)

1.设置客户档案:打开,进入,基础设置,往来单位,客户档案,点无分类,增加,输入信息,保存,退出即可。

2.查询余额表:打开,进入,采购,供应商往来账表,供应商往来余额表,勾选包含“入库单”“末审核发票”,确认,退出即可。

3.核销发票:打开,进入,销售,客户往来,收款结算,选客户,点核销,本次结算中输入金额,保存,退出即可。

7.录入工资原始数据:打开,进入,工资,工资类别,打开工资类别,打开正式人

员,工资,业务处理,工资变动,输入内容,计算,汇总,退出。

8.查询要求资项目构成分析表:打开,进入,工资,工资类别,打开工资类别,打

开正式人员,工资,统计分析,账表,我的账表,工资分析表,部门工资项目构成分析表(双击),确认,选中全部,确认,全部选中,确认,退出即可。

9.查询工资发放签名表:打开,进入,工资,工资类别,打开工资类别,打开正式

人员,工资,统计分析,账表,我的账表,工资表,工资发放签名表,双击,选择部门,确认,退出即可。

10.建立人员档案:打开,进入,工资,工资类别,打开工资类别,打开正式人员,工资,设置,人员档案,上方“+”号增加输入信息,退出即可。

11.设置工资类别:打开,进入,工资,工资类别,新建工资类别(若没有该项、可

关闭工资类别后再打开),输入,下一步,选部门,完成。

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设计研究论文 篇6

1课程设置

1.1课程定位

一是会计电算化已普遍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是大势所趋。二是该课程是会计从业人员取得相关资质的必考课之一。三是该课程是会计职业技能训练与形成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三学期,先修课程有“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后续课程有“财务管理”等课程。本门课程是对先修的会计基本理论等课程的综合运用和实践检验,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1.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各模块的基本要求。(2)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业务核算;能解决财务软件运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能获取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能辅助或独立完成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的实施。(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基于工作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精选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进行授课。(2)设计思路。结合职业技能考试,以任务为驱动,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流程为主线,以财务软件为平台,指导学生完成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的各项流程。(3)教学内容选择。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财务软件的实际应用,重在操作。依据会计工作业务流程,结合会计从业相关资质考试,按岗位要求,将知识点分为7个项目任务,43个典型任务,若干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真实资料进行训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其中教材中软件安装知识略过,因为大二的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系统管理和固定资产系统不做重点讲解,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业务内容容易理解,易操作;总账和报表系统作详细和重点讲解,这部分系统复杂,业务烦琐,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将期末事项处理与报表合在一起讲,它们之间联系比较紧密。为了适应我们所用用友T3版软件的要求,将教材给定案例资料进行适当的调整。(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按照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安排教学进程。课程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均设在会计实训室进行。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同步进行,达到“在练中学、在学中练”的效果。即先由教师进行演示,学生按照软件练习,最后由学生按照给出的任务自主独立完成实践操作。贯彻任务驱动与工学结合的思想,使课程实践教学与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以项目强化知识训练。将课程按知识点分为7个项目,通过完成项目实施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即完成理论知识的强化;二是以模块强化技能训练。将整体教学任务进行分解,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按核算软件模块来开展技能训练,让学生按步骤、分任务地进行学习训练,即实现单项突破;三是以岗位强化实践训练。选取企业的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训练,按实际岗位分工完成核算任务,提升岗位操作技能,即实现综合实训。将所有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形成了一套从财务系统基础设置到总账系统再到财务报表编制的完整的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要科学合理安排课时。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总账系统是为其他子系统提供服务的,是整个财务系统的核心,又是会计从业资质考试出题中的.重要部分,所以总账系统设置20学时。(5)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重点是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难点是总账系统期末处理、工资分配、更正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差错;解决措施是“精讲+精练+重点考核”。也就是说,对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手把手指导,同时,把重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主要内容。

3教学实施

(1)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依据真实的企业案例,以任务为主线,按工作过程开展模拟实训。通过课堂上教师教授、教师的演示、学生反复练习和教师具体指导等步骤,形成了理实一体化与“演、练、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元化,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讲授、演示和指导为基本方法,辅以启发式教学法、问题陷阱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体验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3)教学手段。一是课内采取“板书+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二是课外利用网络平台,主要利用QQ群、微信群进行答疑,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4)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采用出勤考核、平时实践考核、期末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出勤占20%,平时实践考核占40%,期末实践考核占40%。平时实践考核不合格的,不允许参加期末考核。

4教学条件

(1)教材选用。高职高专教材选用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ERP软件操作实务》,同时参考以下几个书目: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务软件实训》、会计从业证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民出版社出版)、会计职称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实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修订。(2)教学资源。软件资源为正版的用友T3财务软件。硬件资源为带多媒体教学设施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会计事务所)。(3)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多人,其中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副教授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讲师。

5教学效果

(1)目标实现。学生能够具备独立实施中小企业电算化核算和软件的日常维护能力;大多数能够通过会计从业资质考试。(2)教学评价。从学生学习和同事反馈情况看,该课程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应用性。学生对该课程有很强的学习兴趣。(3)取得成绩。本课程是会计从业人员有关考试的必考课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系统化学习,大大提高了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其中“会计电算化”科目通过率为98%以上。参加工作的同学能够顺利上岗操作,录用单位满意度较高。

6课程特色

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了以实训为主的“演、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按工作过程开展模拟实训;在教学形式上。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实训室开展,完全做到“边学边做,学做合一”。在考核形式上。考核的内容与形式都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接轨,使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相融合。

7改革思路

在会计实训室组建局域网,使教师所用主控电脑对教学终端的学生电脑进行实时控制,方便学生更清楚、更能集中注意力观看教师演示;教学的财务软件能够录入更多的自测题,供学生使用;力争使手工会计实训与电算化实训使用同一套企业资料;实现考试阅卷的自动化,使阅卷更加公正、客观、高效。

参考文献:

[1]金玫.浅析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会研究,(4):30-32.

补充会计电算化实务题 篇7

1 会计电算化简述

会计电算化也叫计算机会计, 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的美国, 1954年通用公司运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工人工资, 标志着会计电算化的开始。随着20世纪70年代微型计算机的普及, 使得会计人员普遍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成为可能。80年代以来, 计算机运算芯片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标志着会计电算化硬件、软件、网络条件的成熟, 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 1979年长春一汽开始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 80年代才开始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 通过30多年的发展, 我国会计电算化在“会计软件标准的规范、会计软件产业的形成、会计电算化管理等方面, 已经具备了相当深的基础并日益走向成熟”[1]。

2 会计实务工作简述

会计实务简单地说就是识别、计量、记录、报告四个方面的工作, 就是运用会计准则要求对各会计要素进行识别分类, 确定具体要素的记录金额, 运用借贷记账法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予以记录, 最后编制会计报表进行报告的总称。会计实务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个部分。会计实务是目前初级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 是他们工作价值的体现, 也是他们工作成果的衡量标准, 然而, 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 会计实务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3 某银行会计实务

银行业是我国运用电子计算机最为全面的行业之一, 它面临的海量的处理数据以及较高的内部控制需要, 都要求其必须要实施高度的自动化系统来进行日常业务处理。银行的业务最终都将表现为结算业务, 就其柜面结算系统的一般情况而言, 既是业务处理系统, 同时也是账务处理系统, 可以说是会计电算化在银行业务终端的具体体现。

3.1 该银行综合业务系统

该银行综合业务系统采用以客户信息管理为基础, 以柜员制的业务操作形式, 建立统一的中央会计系统核心, 实现账务集中处理, 数据集中管理。

3.2 该银行柜员设置

该银行柜员制分为分柜制和综合柜员制两种方式。分柜制即是将柜员分为会计柜员与出纳柜员, 一个会计柜员只能对应一个出纳柜员, 而一个出纳柜员可以对应多个会计柜员。对于涉及现金的业务, 由会计柜员记账操作, 然后由出纳柜员复核后与客户进行现金交接。对于不涉及现金的业务均由会计柜员处理。由此可见, 银行的柜员设置与其它行业会计、出纳的职责设置完全一致。

综合柜员制只是在一定限额内, 允许单个柜员既进行账务处理, 又能够实施现金操作, 即记账与出纳为同一人担任, 同时自身又担任复核。这种柜员的设置只是在一定的风险限额以内, 为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允许不相容岗位人员混合处理业务, 是安全性对工作效率做出有限度的妥协, 是对内部控制的适度调整, 并不从实质上改变银行会计人员的设置和工作流程。

3.3 该银行业务处理流程

该银行业务处理分为财务交易和非财务交易, 财务交易即是涉及具体会计要素在金额上发生变化, 如存款、取现、转账等业务。非财务交易即是交易本身不会引起会计要素金额变动, 如查询、挂失、冻结支付、信息修改等业务。非财务交易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列, 本文仅就会产生会计分录的财务交易进行分析。无论分柜制还是综合柜员制, 该银行的业务财务交易会计处理流程均为以下流程。

(1) 柜员接受客户递交的业务凭据作为业务处理的外部原始凭证, 如支票、现金缴款单、汇款申请书等。

(2) 柜员选择具体的业务交易代码进行业务处理。业务交易代码是为了让计算机自动实现业务和账务的处理, 根据每项业务功能动作设计的交易处理业务, 并对每一交易赋予代码。业务交易码与会计业务处理程序整合联动, 在办理业务的同时进行会计处理。

(3) 业务处理后系统打印业务凭条与客户进行互动确认, 作为内部凭证, 同时生成一笔交易流水与相应的凭证进行匹配。第二天系统会批量打印带有会计分录的记账凭证。

(4) 系统根据业务处理结果, 根据预设的会计处理分录登记相应的明细账, 同时生成科目余额表, 并登记总账。在涉及现金交易的同时登记现金日记账。根据不同交易种类登记各类辅助台账。

(5) 交易次日, 对前日所有柜员收集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匹配, 并按照会计科目进行清分, 就传票数量与合计金额与科目余额表进行核对, 并装订凭证。

(6) 每月系统会根据预设的会计规则进行平账和科目结转。

(7) 月末, 系统根据预设的报表编制规则自动生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业务状况表等财务报表和管理报表。

4 具体业务办理举例

以一笔最为常见的储蓄存现业务为例。

(1) 客户将现金缴款单和现金交给银行柜员, 柜员将缴款单放入凭证箱, 并清点现金。

(2) 会计柜员选择“活期储蓄存款”交易进行处理, 交易码为0601, 同时在业务处理界面输入账户类型、存款类型、账号、货币代号、资金来源、交易金额、通兑标志等。

(3) 系统在打印凭证的同时, 根据柜员录入的信息自动判断适合的会计规则, 比如, 根据账号判断为本网点账户, 生成会计分录:

借:1011 现金

贷:2111活期储蓄存款

根据账号判断为非本网点账户, 则生成会计分录:

借:1011现金

贷:46291通存通兑 (交易行)

借:46291通存通兑 (账户行)

贷:2111活期储蓄存款

(4) 系统根据会计分录分别登记总账、明细账、科目日结单、现金日记账、大额现金登记簿等。

(5) 系统自动根据相应的会计科目分析、计算生成会计报表。

5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的挑战

5.1 对初级会计实务人员产生挤出效应

会计电算化可能是机器排挤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会计电算化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 大大提高财会工作的效率, 但同时也使得会计人员对电子计算机依赖性增加, 使得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下降。由以上某银行柜面业务处理步骤可以看出, 银行的会计柜员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 已经无须熟悉会计科目, 也无须了解借贷记账法等会计记账规则, 无须自己对业务进行识别、计量, 这些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完全由计算机代替。一个业务代码成为触发会计处理的开关, 会计人员只需要熟悉业务交易代码, 系统会根据其选择的交易码自动地进行会计要素分类, 并根据其输入的各项信息, 如账号, 自动对该分录进行识别计量。此外, 整个过程中无须会计人员对会计账簿的登记和记录, 也无须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填列。换句话说, 在银行高度的业务自动化处理环境下, 一名完全没有会计知识的柜员, 同样可以是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

一个仅掌握初级会计技术的人员在与电算化软件的比较中, 无论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还是工作效果方面, 都显得毫无竞争力。初级会计人员所做的简单识别计量、记录报告的工作均不再有价值, 企业会在初级会计岗位上大量地应用计算机, 初级会计人员将很可能沦为录入人员。

5.2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结构提出挑战

会计电算化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其发展的潮流不可阻挡。可以预计, 在不远的将来, 仅拥有基本会计技能的初级会计人员很可能被计算机和会计软件所替代, 初级会计工作人员被工作岗位所淘汰将不再是个危言耸听的预言。然而, 从我国会计人员的结构来看, 截至2015年, 我国会计人员约为2000万人, 其中拥有中级职称的153.5万人, 约占7.65%;高级职称的13.8万人[2], 约占0.69%, 此外, 我国同期注册会计师仅为21.05万人 (含非执业会员) , 约占1%。而初级及以下会计人员约1800万人, 约占91.63%。由此可见, 我国会计人员绝大部分为掌握初级技能的会计人员。在会计电算化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我国会计人员将面临结构调整的大挑战。

5.3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职能转变提出挑战

传统的会计工作繁杂的记账、核算工作占据了会计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 而且处理效率不高, 处理精度较差。会计人员自认为整天忙忙碌碌, 工作强度大, 然而对企业管理者而言, 这样的工作带来的价值并不高, 这也是会计工作难以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而实施会计电算化后, 会计人员将摆脱繁重的手工操作, 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 会计部门将由一个简单的数据加工部门和初级信息提供部门, 转变为信息分析、决策支持和咨询设计部门, 成为更有价值的高层次的管理部门, 有能力参与企业的决策环节, 彻底改变会计职能和地位。

会计职能的转变同时也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发生变化, 比如, 传统的会计人员要求严谨、细致、熟悉会计和财务知识等, 转变职能之后的会计人员可能更看重分析、综合判断等能力, 广阔的视野、多元化复合型的知识结构等。

总而言之, 会计电算化的大潮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 时代的潮流不可阻挡。会计电算化为会计人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但同时也对会计人员、会计工作、会计行业提出了挑战, 如何利用好会计电算化工具做好会计工作的转型升级, 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因为我们要知道, 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信息化的前奏, 真正的挑战即将来临。

参考文献

[1]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OL].百度文库, 2010-11-5.

上一篇:二年级下册10、葡萄沟教案下一篇:玩电脑游戏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