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主线单元教学设计——以选择性必修课程地貌”单元为例.caj-2021-05-15-15-54-08-467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单元教学是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现阶段,知识主线的教学单元仍是教师们广泛选择的单元设计与实施类型。本文以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课程“地貌”单元为例,探讨地理知识主线单元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包括围绕大概念确定单元主题、规划进阶式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及评价等方面。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单元教学;知识主线

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已成为当前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2018年初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以“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素养”为基本理念,重视“围绕问题,使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与关联性更加突出”。[1]那么,与传统的课时教学相比,单元教学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何作用?广大教师如何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单元教学设计?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单元教学是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某学科的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连续、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跨课时,甚至跨学期、跨年级、跨学段来实现。[2]“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学科素养或跨学科素养)-单元设计-课时计划”,这是课程发展与教学实践中环环相扣的链环,一线教师必须基于“核心素养”展开单元设计的创造。[3]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们习惯于按地理教科书设计的章节知识点以“课时”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容易导致地理知识的割裂,使教学内容碎片化,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的整体理解,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单元教学,则是依据高中地理课程实施的目标,将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确立为若干个地理学科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习的一般规律,以地理教学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连续课时的教学。由此可见,单元教学能够基于地理课程标准,指向地理学科素养目标,整体把握高中地理教学内容,针对学生认知水平,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优化以及教学活动过程的系统设计,是落实学生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知识主线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是近年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教学单元”并无统一划分标准。林培英教授按照单元教学主线的侧重点,将教学单元分为地理知识、地理问题、地理实践、跨学科综合等不同主线类型。现阶段,知识主线的教学单元仍是教师们广泛选择的单元设计类型,也是相对易于实施的单元教学类型。

知识主线的单元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环节:教学主题的确定、教学目标的规划、学习活动的设计、单元评价的设计。下面以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课程“地貌”单元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1.依据课程标准围绕学科大概念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单元教学主线

知识主线的单元一般围绕学科大概念展开,可针对某个大概念,梳理相关的一条或多条课程标准,分析其包含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而揭示出这些教学内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从而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

“地貌”是自然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课程“自然地理基础”中有两条与此相关的内容要求:

1.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这两条要求关注的对象分别是岩石和地貌,二者都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运动影响着地貌的形成和演变。地表形态(地貌)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其进行再塑造,我们所见到的地貌就是内力和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地表形态会不同程度地制约人类活动,人

类活动也会对原地貌进行改造利用。通过对课标内容要求的分析,我们梳理了相关内容的联系,也明确了这些具体知识背后的大概念“地貌(地表形态)”,并将其确定为单元主题。围绕“地貌”这一大概念梳理的单元学习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观察识别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是必修课程的内容),呈现的是有意义关联的结构化的知识整体。围绕核心概念的知识体系构建是知识主线单元教学的本质特征,也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

2.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规划进阶式单元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单元教学目标的规划也应指向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挖掘出具体的单元内容体现了哪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围绕核心素养进行单元目标的统筹设计。“地貌”单元体现核心素养的目标统筹设计如图2所示。

在此基础上,围绕单元总目标来细化具体课时的目标进阶,这需要我们基于知识线索的展开,分析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并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系统考虑。教师可通过增加其内容维度、认识深度和复杂性来反复呈现大概念,以持续、递进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迁移应用。[4]

“地貌”单元的总目标是以黄河流域为区域情境,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结合实例,解释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说明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构建以“地貌”为核心的单元知识联系,归纳从描述区域地貌特征到分析地貌成因的一般思路,发展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素养。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其中,第1课时从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以及地貌演变的本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入手;第2、3课时关注推动岩石圈物质循环运动的力量——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对地貌演变的认识逐渐深化;第4课时从人地关系的视角拓展了认知维度;第5课时通过单元知识整合对单元内容进行概括总结,通过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3.创设贯穿性情境,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单元学习活动

核心素养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时才会表现出来。新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理念,其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问题的提出离不开情境,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应基于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通过创设贯穿单元始终的整体情境,提出体现单元知识主线的核心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学生活动或任务,驱动问题的解决。

“地貌”单元以黄河流域为区域情境,通过呈现上、中、下游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引发出核心问题:这些地貌是怎样形成的?未来会发生变化吗?是什么力量驱使这些地貌的形成和演变?围绕问题的回答,不同课时聚焦流域内不同位置的典型地貌,设计针对问题解决的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第2课时围绕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着眼于黄河上游的地表形态,设计“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什么力量驱使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的探究活动;设计“小组合作演示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形成”模拟演示活动,认识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设计“从内力作用的角度解释宁夏平原和华山的形成原因”探究活动等。

4.依据单元目标及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评价方式

学习评价是单元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回答“学得怎么样”的问题,需要紧扣单元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包含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伴随单元学习活动展开,应嵌入到学习过程中,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促使学生不断地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使评价成为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发展学科素养的驱动器。针对“地貌”单元第2课时的“小组合作模拟演示褶皱、断层地质构造的形成”活动,可设计评价量表(见表2),分别以学生自己、同学和教师为主体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包括单元练习、测评试题等,应依据单元内容对应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设计习题和测试题。核心素养应通过学生在应对复杂现实情境时的外在表现加以推断,[5]所以评价需要关注学生在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在近年的各类试题中已日趋显著。

三、总结与反思

近年来,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单元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教学实践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虽冠以“单元”之名,却只是单课时教学的简单拼盘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引发我们不断反思,单元教学有何显著特点?基于以上单元教学案例和单元教学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高中地理进行知识主线单元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知识主线单元教学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只有首先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的核心素养导向,才能保障单元教学设计的其他环节是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落实。以学科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能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并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完整的、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并将之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依据这样的教学理念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有效避免知识本位的连续性、多课时的“假”单元教学现象。

第二,知识主线单元教学关注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课时之间的进阶关系。这两组“关系”可谓知识主线单元教学之“魂”。单元教学与以课时为单位教学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关注各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这是确定单元主题的前提条件。各课时之间并非简单的并列,而是存在学习进阶的关系。也就是说,某课时的学习内容是后续教学内容的认知基础或学习的迁移。这样,可以避免教学中以单课时简单拼盘作为单元教学的现象。

第三,贯穿性情境促进了单元教学的完整性。贯穿单元教学多课时始终的情境可以营造一个完整、动态、系统的学习环境,学生始终在相互关联的情境中学习,不需要进行情境的转化,从而保证了思维的连贯性,也进一步促进了单元教学的完整性。

综上,单元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地貌”单元教学为例阐述了围绕核心素养进行高中地理知识主线单元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旨在与广大教师探讨高中地理单元教学之法,更好地组织并开展单元教学,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素娟.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单元教学设计——以“地理位置”的学习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5):28-31.

[3]钟启泉.单元设计: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24):1-5.

[4]顿继安,何彩霞.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教学设计[J].基础教育课程,2019(18):6-11.

上一篇:农业机械化对吉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下一篇:长三角三省一市卫生资源可及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