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要素的实践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对优秀人才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高校是社会发展优质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产业基地。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一直是社会发展的重点。根据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将思想政治因素纳入学生的创新创业文化教育中,能够确保创新创业文化教育的政治信念和方向,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方法、内容和媒体的创新,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分析学生在思想政治形势下的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文化、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的精神实质,总结其在实践中的弊端,明确提出预防措施,并进行探索,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因素进行科学研究。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政元素;

自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自主创新已成为新时代最重要的主题,也是竞争力的关键体现。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文化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要求,把握机遇也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关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报告中强调:高等学校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应围绕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坚持创业与创新文化教育的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形象。在我国,高校是社会发展思想工作的主要场所,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战场。高校文化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是“以德育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这是关系到高校发展前景和人才培养方向的关键问题。此外,高校也是我国自主创新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社会的基础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任务。创业创新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是党和政府教育政策的实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客观规定的实施,而且还是人才强国发展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定位的必然趋势。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以下将从几个层面分析两者结合的可行性:(1)学生的创新创业文化教育以及思想政治因素具有教学与育人的总体目标。从某种角度看,学生创业与创新教育是一种塑造学生工作能力,开展课外教育的“主导遗传文化教育”,而思想政治因素则是“促进学生观念情感教育文化发展的潜在文化”。虽然教人的重点不同,但他们的培训目标都是学生,日常的关键任务是对人进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因素具有文化教育内容的互通性。思想政治因素用于学生的政治、观念和社会公德的文化教育,致力于促进学生正确地发现、理解和塑造价值观。对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文化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集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工作能力和精神实质的文化教育进行培养,致力于促进学生科学应用、培养和转化的能力。不难看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与文化教育的思想政治因素是可以相互操作的。最后,学生的创新创业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因素在教育模式中是相互渗透的。两者的相互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层次:一是文化教育的内容相互融合,思想政治成分相互融合,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文化教育的内容促进理论性创新和精神物质提升,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教育是关于思想政治因素的文化教育的广泛和实践活动。(3)教育观念的整合,学生的创新创业、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因素,是以人为本的标准,因此我们应当注重理论研究与教育理念的有机统一。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价值

(一)在培养适当的创新创业意识方面为学生提供关键指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的创新创业文化教育以功利主义的色彩呈现,过度关注创新创业文化教育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其教育本质。从长远来看,创新创业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功利主义与我国持续不断、健康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背道而驰。根据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促进思想政治因素融入创新创业文化教育,激发学生在学习培训和创新创业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帮助他们塑造适当的价值观以实现自己的学习理想。

(二)有利于满足现有毕业生的求职要求

教师应将思想政治因素纳入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思想政治因素的德育作用,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能力,并坚定不移地坚持自主创新和实际工作的精神。创业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从源头上缓解就业问题。归根结底,有利于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手段。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创新创业文化教育的比例很高,因此将思想政治因素整合到学生的创新创业文化教育中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两者之间的联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也有利于两者的进一步扩展和发展。

三、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尚不完善

当前,许多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但没有管理制度。一些高校仅设置课程内容,有的甚至作为单独的专业课程出现,没有实际的创新创业基础教育改革课程,也没有事后系列的产品课程来满足要求。

(二)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融合不够

一些高校不仅课程设置不足、设置很少,而且不能与课外教育的发展相融合,不能反映学院的特色。他们也不能让学生与所教授的技术专业完美融合,不能将教授的专业知识与良好的创业项目相结合,以进行真正的独立创业。

(三)缺乏相应的师资队伍

在现阶段,大学缺乏相对强大的师资力量,缺乏既了解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又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知识以及实践活动的专业知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就具体情况而言,在当今的大多数大学中,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教师。一是将思政教育工作者调动至创新创业教育中。这些教师具有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但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很可能只有短期教育经验,在创新创业方面缺乏社会经验。众所周知,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高度可执行和理论性的特点。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核心概念,因此无法为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提供恰当而深入的具体指导,从而降低了创新和创业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另一位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这部分教师是基于系统和技术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但缺乏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熟练地掌握思想政治因素,不能正确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会损害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

四、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

(一)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当今的创新创业文化教育以独立的工作能力和独立的实践活动为主导,勤奋精神塑造的比例相对较小。回归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具有独立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崇高道德感和责任感的创新人才。因此,将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中的德育和观念文化教育整合到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中,并按照“灌输”和“疏导”的标准将二者融合,丰富了创新创业课程,完成了严格的文化教育向软文化教育的转变。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教师必须塑造适当的生活观念,然后才能向学生展示适当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其次,教师应充分发挥自我意识,有目的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最后,教师必须继续改进他们的教学方法,并继续专注于政治和思想学习,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合两者。

(三)利用榜样力量激励学生

意识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是无声的、隐性的。学生通过看、听才能引起共鸣,才能产生情感的变化。在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精神和品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邀请已毕业的创业者做报告,谈创业史。学长是最受学生信赖并最能让学生崇拜的榜样。他们的创业故事真实可信,其思想与行为也更容易为大学生群体所接受与效仿。学长的成功,会成为在校大学生人生的理想与继续前进的目标。所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中榜样的激励示范融入创新创意和教育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四)组织校企合作,体现思政教育价值

在调查达到标准并与公司签署相关协议后,首批高校与当地相关公司进行联系并进行实地考察,合同应表明大学将按时分配学生到公司实习。公司会提供场地、教师等资源,公司是学生毕业后从学校雇用的首选。此外,由于高校可以建立专业的精英团队来协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因此可以确保学生在使用操作错误后可以立即解决问题,并避免安全隐患。校企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减轻高校的工作压力,而且可以带动干部学生进入真实的办公环境,学习和培训真实的实践技能,为学生铺平道路,在未来逐渐融入工作和日常生活。学员可以沉着冷静地面对未来的工作,扎实的专业能力可以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加突出,并可以在工作中形成更强的工作能力。

五、结语

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与创新创业文化教育相结合,充分证明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优秀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角色、意识和创造力将不断得到增强,从而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塑造其精神实质,促进学生人格特质的产生,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军.就业创业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24):39-43.

[2]房燕.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与探索[J].昭通学院学报,2020,42(4):18-23.

[3]王茜.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2019.

上一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专业基地协同运作的实践与思考下一篇:ICU重症监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