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课程实践总结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ad课程实践总结(精选10篇)

cad课程实践总结 篇1

学习室内设计,很多人可能开始觉得很茫然,不知道从哪一块开始下手。可能会听从很多人意见学这学那,但很可能的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浪费了自己很多时间。在这里我将代表九木室内设计来为大家讲解我们怎样拿下有难度的设计课程~首先先从CAD开始讲解起吧!

CAD其实是一门很简单的软件课程,把它的软件学会是很容易的事 大概用半天时间就可以全部运用起来的。但是你要是用专业的技巧去绘制这一套施工图的话,还是需要下一点功夫的!毕竟要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比如施工工艺、材料、都是需要知道的。因为这是绘制施工图的必经之路!学习模式:理论+现场工地实践+动手量房+材料市场学习+工地教学~在这些过程里,登陆九木设计网址我们应该先找一家专业的培训学校,很多人在想其实自己自学也是可以学出来的 但是真正的要你自己独立绘制一套施工图出来的时候 可能就是漏洞百出了 在长沙这类似的学校还是比较多的 但是真正能起到实效的却占少数 我希望同学们在择校的时候能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来识别怎样的学校能让你真的学到东西 九木室内设计学校在实践这一块 还是做的比较出色的 运用自己的设计师资源来教学生 带徒弟的性质 所以学到的东西理所当然的要比其他地方学的扎实可靠。登陆九木设计网址

cad课程实践总结 篇2

为扎实推进我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实践工作, 并结合我院计算机专业《CAD技术》课程的开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从实践的角度上, 围绕着课程理论的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三个实践环节, 对如何开展创新实践,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以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CAD课程教学现状

本着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和课程特点来看, 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工作素质和应用技能。但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共性问题:以讲授CAD理论体系或AutoCAD软件功能为主, 缺乏针对CAD的开发应用;课程总学时在36课时, 课程结束后学生应用CAD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较差, 难以达到企业应用的水平。

三、以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CAD教学方法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重基础宽口径、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 CAD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为:既要把CAD的基本概念和设计理念讲清楚, 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一种CAD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具备基于CAD软件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1]为此有必要邀请与CAD相关行业有开发经验的工程师或者安排相关授课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或接受培训, 在了解当今CAD开发应用的需求和应用情况以后, 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 针对课内时数不足以及计算机专业学生近年来就业难等具体问题, 将课程学习和课内外学生创新等紧密结合起来。CAD课程的指导思想是:立足课程理论教学基本点, 兼顾学生开发能力的培养, 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 全面提高学生工程应用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2]按照该指导思想, 应适当增加课程理论的实践环节。在实验课注重学生CAD开发能力的初步培养, 以课本中的例子为基础, 在实验课上提出适当的要求, 如基于Visual LISP二次开发进行实验项目, 以初步培养学生的独立研发能力。在课程的设计环节, 主要在短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为主, 兼顾团队内部的协作能力及初步的创新能力, 可以将教师课件或课本中的例子整合起来, 结合实际应用要求学生每3~5人为一个研发小组, 小组的形成可以采用学生自愿组合或教师指派的方式, 并推选出一位学生作为课题组长, 以分工合作完成的方式开发一个小型规模的应用软件系统。在毕业设计环节, 学生通过社会实习和教师要求, 基于课程设计的项目和社会应用需求, 由学生个人或2~3人为开发项目小组, 再开发相当规模的应用系统。[3]

四、具体实施方法[4]

合理安排学时,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根据教科书中的内容及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方式, 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叙述性内容采用多媒体授课, 速度可适当快些;对于算法需要推导的内容应尽量采用板书, 速度可适当慢些, 使学生从中了解算法的来龙去脉;对于非常简单和基本的知识, 尽可能让学生自学和老师辅导相结合;对于相关的知识, 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因此, 要求教师需要精心备课、重点讲解、增进教学互动和提炼课堂讲授内容, 结合教学案例, 教师安排实验内容, 提出实验要求, 使学生快速融入实验环境, 加快培养学生的二次开发能力, 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教学效果。课程教材选用。教材建设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 采用的教材应符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能将CAD的设计理念和开发软件有机融入到书中的各章节中, 使学生尽早地融入CAD的实际开发氛围内。能反映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 既要反映通用性的要求, 又要体现学科专业的应用和相关发展特色, 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此, 我们挑选了由李学志主编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Visual LISP程序设计》。该书的习题注意难易适中、循序渐进, 还有专门的一章讲解编程案例, 便于教师基于此进行实验的编排或课程设计内容的设立。改革教学方法, 兼顾理论教学的同时, 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堂上主要讲授CAD的基本概念和设计理念和方法, 合理地引导学生自学。由于CAD专业知识与工程设计紧密相关, 实践性要求较强,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 要加强用程序绘图的实践练习, 并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及课程设计等环节的实践使学生熟悉CAD绘图系统的二次开发的方法, 通过实践解决自己遇到的课程问题, 从而在技能、动手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基于该理念,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以Visual LISP为开发软件, AutoCAD功能由学生课外自学为主, 结合案例在课堂上主要讲解如何利用Visual LISP进行系统二次开发的思想和方法。在具体实践上, 按设计的思路由教师给出一定的功能要求, 由学生独立构形, 并做出模型或计算机建模, 在实验课内由学生通过Visual LISP等进行二次开发完成。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应从考查知识的记忆转向以考查应用能力为主, 考查学生解决CAD应用问题的能力。形式可以采用开卷形式, 按课程内容分阶段进行测试, 以读图、程序画图及其应用和简单形体、构件的设计等形式进行, 这样, 既能客观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同时引导学生掌握重点, 激发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 我们在课程的实际考核上, 将该课程的结业成绩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并适当提高实践考核的比例, 由此提高学生对该课程实践的重视程度。

本文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CAD课程教学现状和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并在学时安排、教材选用、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方面给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其目的就是开拓学生的思路, 提升学生自主解决应用系统的二次开发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Visual LISP的开发应用, 经过教学实践, 已经在授课学生中起到了积极的反应, 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也得到了较好的效果。[5]

参考文献

[1]蔡眀俨.CAD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2) .

[2]辛岚.职业教育中CAD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7) .

[3]邱辽原.基于参数化CAD模型的船型阻力/耐波性一体化设计[J].中国舰船研究, 2011, (1) .

[4]刘德良, 等.CAD/CAM实验教学体系建设[J].制造业自动化, 2011, (6) .

cad课程实践总结 篇3

关键词:CAD考试改革

1.引言

AutoCAD是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由于CAD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操作多,CAD课程考试不同于工程制图课程的考试。因此,对于采取什么形式考试,如何考核出学生实际水平、公正评价学生学习状况、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是需要改革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2.AutoCAD课程传统考试方法存在不足

2.1考试形式单一,学生考试目的不明确

闭卷考试是我国习惯运用的考试方法。它虽然能比较准确地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等基本知识的运用程度、理解记忆程度和书面表达能力,便于教师较准确地评价和比较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它不能体现学生的真实素质,容易出现高分低能,学生学习死板,尤其是对于CAD这样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不能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期末一次性考试成绩起决定性作用的形式单一,考试受试卷容量、考试时间限制,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学全过程。一张试卷要涵盖一个学期的知识量,并且要求学生在两个小时内反映出自己获取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给出卷的教师和学生以巨大的压力。一次性闭卷笔试难以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考核学生除记忆和简单推理之外的技能,又易造成“一考定失败”,导致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过关,而不注重自身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另外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内容,还起到了使学生朝着脱离实践方向发展的导向作用。

2.2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长期以来,高校考试以任课教师出题为主,而现行的考试命题往往只根据制定教材所教授的内容出题,缺乏对知识体系的全面考虑。考试内容涵盖面偏窄,侧重教材,只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容易造成学生考前突击,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范围,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学习兴趣降低,思想受束缚,创新思维被抑制。

3.AutoCAD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

3.1平时多种手段教学与考核

理论实践一体教学

课堂教学中实行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训计算机与讲课投影仪同在一室,授课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边讲边练、 讲练同步” ,将实践教学穿插到理论教学中进行,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及时领会、 巩固理论知识,反过来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学生上机实训辅导过程中,对共有性的问题,可以及时统一在投影仪上详细讲述。理实一体化教学,解决了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

案例教学

在讲授尺寸标注、 文字标注、 块与属性及图形输出等功能较大、 参数设置繁多的重要命令时,教师将准备好的实例作为典范,按照专业绘图人员操作过程进行讲评,如尺寸标注时,按照“分析图形→参数设置→调用工具条→试标注→参数修正→尺寸标注→尺寸标注修改”的操作顺序讲评,让学生对尺寸标注过程既有整体认知,又对参数设置的细节、 尺寸标注各命令功能、 尺寸标注修改各命令有重点性的掌握。

综合项目导向教学

在“公路 C A D 专业技能学习情境”的“道路工程 C AD 制图”和“桥梁工程 CAD 制图”学习单元,引入了项目导向教学法,通过一套公路施工图纸及一套桥梁施工图纸的绘制过程,给学生提供 CAD 绘图的步骤和绘图时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在施工图的绘制讲解过程中列出比较详细的操作步骤,学生只要按照书中步骤反复操作,就可以掌握所学方法与技巧; 通过对道桥典型施工图纸的分析,引导学生更深发掘软件的绘图功能,并逐步掌握一些书中涉及不多而实际绘图中又十分便捷的技巧,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项目导向教学法实现了教学与工作的零距离,增强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3.2上机开卷考试

主要考核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上机考试一般会参照实际工程单位的图纸让学生来体验并能更好的完成图纸,达到模拟实际的效果,使学生到工程单位能零距离上岗,不需要过多的培训就能直接上岗。上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

4.AutoCAD课程考试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1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平时带着问题听课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对设计性大作业,有极大的兴趣,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使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在做作业时,查参考书、参考资料从网上下载资料,有些学生甚至将自己作业想象成自己未来的住宅小区,设计自己的未来。

4.2学生的潜能被展示出来

由于平时的创新作业需要学生自己改变题目尺寸数据,因此学生是带着问题听课,课堂上不是满堂灌,而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学生的想象力、探求力、思考力等潜能被展现出来。由于每次作业记入成绩,成绩不满意学生可以重做,重新给出新成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将每一次作业当成一次复习考试的过程,学习有了很大的收获。

4.3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CAD课程从平时上课和各种考核中慢慢渗入企业行业的施工图纸,使学生对真正施工图纸有了根本的认识,从而在单位实习和工作中能做到零距离上岗,使单位的培训成本降低,从三年级的顶岗实习学生到毕业学生都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称赞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

4.4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自身的提高

这种综合性的学习和考试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授课时应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立足大纲要求,将所讲内容高度概括为若干要求或问题,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情况,使教师在授课时注意精讲多练,放弃了面面俱到的传统做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责任心,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5.结论

传统的CAD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我们要保持学生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接轨,就只有通过改革,使学生不断适应单位的用人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晖.《公路CAD》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6):88-90.

[2]石峰.基于Web的CAD考試系统的实现[J].福建电脑,2008年第2期:130-131.

[3]刘平.工程制图CAD考试的改革与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3月:137-138.

CAD课程设计 篇4

课程设计报告

(2012--2013学年第 2 学期)

称:

CAD课程设计

目: B1型多层住宅平面图

系:

数理学院

级:

应用物理班

号:

132411122

学生姓名:

胡建博

指导教师:

杨永祥 杨师斌

目录

一 课程设计时间与地点..........................1 二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 三 课程设计题目................................1 四 课程设计的方法与步骤........................1 五 课程设计的总结与心得体会....................7 六 课程设计参考文献...........................8

一 课程设计时间与地点

1.设计时间

第十七周(2013.6.24——2013.06.28)2.设计地点

3号教学楼B207机房(CAD实验室)

二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AutoCAD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创新设计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由于其自身二维和三维工程设计与绘图功能的实用性得到的设计人员极大的认可。本次课程实习设计主要是以AutoCAD软件作为课程设计辅助工具。目的是为了了解AutoCAD在工程制图中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性的应用,了解工程图纸绘图的制式与要求,能够用AutoCAD绘制二维的图纸。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是将本学期所学AutoCAD的知识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实践性的加以运用,增强AutoCAD辅助绘图绘制工程图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 课程设计题目

B1型—多层住宅标准层平面图

四 课程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绘图方法:先绘制所需的图层,构建出中心线,依据图形用中心线画出轮廓线,然后以中心线为基准画出其他图层,按照图形要求运用多段线、偏移、修剪、镜像、复制、圆弧、矩形、文字插入等相关命令绘制出二维住宅标准平面图。

步骤:

1.图层的创建

首先单击工具栏

前面的按钮来创建图层,出现图层创建面板(如下图),再按这个按钮进行创建,单击刚创建的图层,按F2键可以进行修改图层,如先点选图层1,再按F2键,修改为:轴线。

图1 图层窗口 2.绘制中心线

首先绘制如下图所示的定位中心线(红色的定位中心线,如下图),每一个定位中心线都是用来绘制柱子或墙体的辅助线。单击右侧工具箱中的“直线”工具,输入12000,利用这条线往下偏移(快捷键O),定位好所有的中心线即出现图形框架。

图2 中心线窗口 3.开窗洞

单击“直线”命令,拾取A点,不按下鼠标,输入1519,至B点后,单击C点,完成BC直线,用偏移命令,把BC直线偏移1600,用修剪命令把BD线段(如下左图所示),删除即完成一个1600窗洞的开口,其它依次如此,最终所有窗洞完成(如下右图所示)。

图3.窗洞的绘制

4.开门洞

此平面图的墙体宽为240。既然墙体240,对半分就是120,门边我们设180,也就是大门左侧开门洞的距离至中心钱为120+180=300,依旧按照开窗洞的方法来开门洞,单击“直线”命令,拾取、偏移、修剪来完成所有门洞的开口。

图4.门洞的绘制 5.墙体的设置

为方便绘制,将内外墙的厚度都绘制成240。

首先切换至墙体图层,选为黑色。单击“绘图”菜单下的“多线”命令,设置对正为无,比例为240,要把墙体封口,要单击“格式”菜单下的“多线样式”命令,对话框单击“新建”按钮,新建“墙体”把前后封口,置为当前层,先把外框拉好。然后,墙体的修改:单击“修改”菜单下“对象”下的“多线”命令,弹出“多线编辑工具”对话框(如下左图)。另一方法是:在多线上双击即弹出“多线编辑工具”对话框。出现(如下右图)所示现象,先把两边的多线进行分解(X),然后修剪掉。

图5 多线段编辑工具与墙体的修改

最后,把门窗放入墙体中:切换至门窗图层(绿色)。门的制作:单击矩形(rec)(50,810)----单击圆弧(A),点取矩形上下点-----再用直线封口----复制(900与700一般门)分别放在其应在的位置,然后用[缩放工具(SC)---C(中心点)----R(参照值)---900---980(或730)]进行大门和卫生间门的设置,进行旋转(RO)、移动(M),最终全部门安装好。窗体的制作:单击“格式”菜单下的“多线样式”命令,对话框单击“新建”按钮,新建“窗体”,把前后封口,上下各偏移0.5、0.3、-0.5、-0.3,然后把窗体置为当前层,单击“绘图”菜单下的“多线”命令,进行窗体的绘制,最终所有窗户安装好。

6.绘制家具创建成块和插入家具

用直线、圆、样条曲线、多段线、偏移、矩形、圆弧等基本命令绘制床、沙发、桌子、马桶等家具,然后将其编辑为块,然后将这些块插入到相应的位置。然后设置文字为单行字,字高350和250,标注各个房间的名字,完成后如图6所示

图6填充家具与注明房间完成后效果

7.标注

运用进行尺寸标注,但默认的文字高度,弹出如下图所示为2.5毫米,所以我们需要调改。点击标注右下角的箭头的图框。

图7标注样式管理器

然后点击修改命令出现如下图所以的对话框:

选择文字调整文字高度为350与250,然后进行图形尺寸的逐个标注。完成所有的标注后,效果如图6所示。

图8完成所有标注效果图

8.插入标题栏

点击菜单栏里的“插入——布局——来自样板布局”,插入“GB_A标题栏”,选择插入“GB A3”标题栏,点击确定,标题栏插入完成。

图9 标题栏的插入

点击菜单栏里的“视图——视口——一个视口”将图形插入到标题栏的上方。双击标题栏,弹出增强属性编辑器,将标题栏里的“xxx1-xxx4”修改为班级、姓名、学号;将“xxx5-xxx8”改为空格键(不显示)。

图10插入标题栏后的A3图

五 课程设计的总结与心得体会

学习课程知识一学期了,到了最后实践运用相关内容时有许多的困惑和难点,第一次做课程设计图纸,一看到图纸时有点闷了,不过查阅了相关知识点后还是慢慢的摸索前进,任何第一次有很多的困难,只有一步一步的失败之后的积累才可能取得成功。

本次设计操作中,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慢慢的摸索这实践,比如:没有绘制图层、没有画门窗等,于是反复做同一内容,深究其中的原理和方法。在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第二次绘制的过程中,好多内容更加明白并且可以合理应用,最后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地完成了这个多层住宅标准层平面图。通过本次实习,学习并掌握了有关CAD的一些基本知识,认识到了它作为一种工程创新设计工具的深刻意义,增加了对AutoCAD设计的兴趣;另外,在本次实习中还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识图应用程序的能力,提高了自己对工程设计专业的新认识,是自己变得更有耐心更有信心,更学会了与同学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和创新的独特性,这些都将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里,特别要感谢老师的辛勤努力!

六 课程设计参考文献

教材

CAD课程设计修改版 篇5

火焰传感器

用途:各种火焰,火源探测

工作原理:火焰是由各种燃烧生成物、中间物、高温气体、碳氢物质以及无机物质为主体的高温固体微粒构成的。火焰的热辐射具有离散光谱的气体辐射和连续光谱的固体辐射。不同燃烧物的火焰辐射强度、波长分布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其对应火焰温度的近红外波长域及紫外光域具有很大的辐射强度,根据这种特性可制成火焰传感器。模块特色:

1、可以检测火焰或者波长在760纳米~1100纳米范围内的光源,打火机测试火焰距离为80cm,对火焰越大,测试距离越远。

2、探测角度60度左右,对火焰光谱特别灵敏。3、灵敏度可调(图中蓝色数字电位器调节)。

4、比较器输出,信号干净,波形好,驱动能力强,超过15mA。

5、配可调精密电位器调节灵敏度。

6、工作电压3.3V-5V。

7、输出形式 :DO数字开关量输出(0和1)和AO模拟电压输出。

8、设有固定螺栓孔,方便安装。

9、小板PCB尺寸:3.2cm x 1.4cm。

10、使用宽电压LM393比较器。模块使用说明:、火焰传感器对火焰最敏感,对普通光也是有反应的,一般用做火焰报警等用途。

2、小板输出接口可以与单片机IO口直接相连。

3、传感器与火焰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高温损坏传感器,对打火机测试火焰距离为80cm,对火焰越大,测试距离越远。

4.3 HC_SR501模块简介

图 HC_SR501模块

电气参数:

功能特点:

1、全自动感应:人进入其感应范围则输出高电平,人离开感应范围则自动延时关闭高电平,输出低电平。

2、光敏控制(可选择,出厂时未设)可设置光敏控制,白天或光线强时不感应。

3、温度补偿(可选择,出厂时未设):在夏天当环境温度升高至 30~32℃,探测距离稍变 短,温度补偿可作一定的性能补偿。

4、两种触发方式:(可跳线选择)

a、不可重复触发方式:即感应输出高电平后,延时时间段一结束,输出将自动从高电平变成低电平;

b、可重复触发方式:即感应输出高电平后,在延时时间段内,如果有人体在其感应 范围活动,其输出将一直保持高电平,直到人离开后才延时将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感应模块检

测到人体的每一次活动后会自动顺延一个延时时间段,并且以最后一次活动的时间为延时 时间的起始点)。

5、具有感应封锁时间(默认设置:2.5S 封锁时间):感应模块在每一次感应输出后(高电平变成低电平),可以紧跟着设置一个封锁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感应器不接受任何感应信 号。此功能可以实现“感应输出时间”和“封锁时间”两者的间隔工作,可应用于间隔探测产

品;同时此功能可有效抑制负载切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干扰。(此时间可设置在零点几秒 —几十秒钟)。

6、工作电压范围宽:默认工作电压 DC4.5V-20V。

7、微功耗:静态电流<50 微安,特别适合干电池供电的自动控制产品。

8、输出高电平信号:可方便与各类电路实现对接。

CAD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6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CAD制图已经成为当今建筑行业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在工作中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来说熟练掌握CAD绘图技术及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回顾起此次CAD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在一个星期的CAD课程设计期间,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是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也见证着收获。劳动是人类生存生活永恒不变的话题。通过实习,我才真正领略到“艰苦奋斗”这一词的真正含义,制图也是一个团队的任务,一起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多少人间欢乐在这里洒下,大学里一年的相处还赶不上这一个周的实习,我感觉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更加近了;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同样可以为社会作出我们应该做的一切,这有什么不好?我不断的反问自己。无论干什么,只要人生活的有意义就可。社会需要我们,我们也可以为社会而工作。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必要失落呢?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杨秀玲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终于迎逆而解。同时,在杨秀玲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cad课程实践总结 篇7

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应积极探索项目化理实一体教学, 开发适宜课堂教学的新教材,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CAD/CAM技术”是江苏省示范校建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重点建设核心课程, 对培养面向机电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人才, 培养具备产品造型设计、自动编程和数控加工职业特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成为课程教学发展趋势, 然而现有的“CAD/CAM技术”课程教材及其配套的课件存在诸多问题, 如教材内容讲解深度与清晰度不够, 对指令讲解仅限于字面解释, 缺乏深度的应用与示范;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的针对性与差异性, 且资源各自独立, 互不相连等, 因而学生对课程的内容缺乏感性认识, 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不大理想。因此, 积极探索“CAD/CAM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开发适应教学需要的新教材, 使学生扎实掌握CAD/CAM技术并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CAD/CAM技术” 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CAD/CAM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体现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课程内容涉及机械制图、机械原理与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等知识, 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根据“素质教育为基础, 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育模式, 我们把理论与应用结合起来, 把“掌握基本理论, 强化软件应用”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 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即课程的两大知识模块——零件设计与数控加工, 分别兼顾了当今企业中使用较多的主流软件Auto CAD、Pro/E、CAXA和Master CAM等。

将CAD/CAM软件的具体运用作为理论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 将数控加工与自动编程作为CAD/CAM技术的具体体现, 突出了职业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专业特色, 使学生在学科理论的基础上, 灵活运用CAD/CAM一体化软件, 解决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中的具体问题。

新的课程体系强调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并重, 在课程体系中, CAD/CAM技术软件和数控加工都属于实践性教学环节。近年来各职业学校投入大量经费购买实验实训设备, 新建CAD/CAM实验室, 保证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展。很多职业学校CAD/CAM软件教学通过开设选修课和技能社团的方式, 形成了中、高不同的教学层次, 低年级主要开设Auto CAD、CAXA等课程, 高年级主要开设Pro/E、Master CAM等课程。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 使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学生通过企业实践对数控加工的基本方法有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同时结合国家职业技能证书考核, 重点强化某项工种的实际操作, 鼓励学生参加中、高级技能认证,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加强实践教学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 也是学校示范性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果。在成绩评定方面, 职业学校加大了工程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在学习成绩评定中的比重, 突出了对学生应用性与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通过学习, 成为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出众的创新型人才。

2. 强化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

学校建设了凤凰创壹“CAD/CAM技术”课程的虚拟教学系统, 提供了高效、开放、易用的教学应用平台, 同时还建立了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凤凰职教网数字资源平台, 可以为师生教学提供海量优质教学资源。CAD/CAM教学资源以视频演示为主, 同时辅以形式多样的教学素材, 包含了软件常用功能的标准视频库、电子教材、PPT文档、功能练习和综合练习素材库、试题库等。点播式的学习方式具有非常好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十分适合CAD/CAM软件的自学和网络学习。大量练习案例与工程图例, 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层次、不同应用层面的学习方案。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较好地解决了“CAD/CAM技术”网络课程的发布、作业的布置和评判、在线同步或离线异步答疑等工作。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章节, 通过平台提供的视频演示、课件、电子教材等资源自学相关功能应用方法。各项目任务由若干子任务组成, 各任务之间层次递进, 环环相扣, 从而使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即完成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训练, 为以后满足就业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3. 加强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 加强师生互动。我们通过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丰富课程内容, 将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与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倡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共同讨论、共同分析、学生归纳、教师总结的教学方法, 尽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外, 学生通过泛雅网络教学平台、CAD/CAM精品课程网站等进行拓展学习, 及时与教师交流互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能随时得到教师的辅导和解答。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教学成果转化, 促进教材建设

教师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师资学习计划, 在综合素质、业务素质、教学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在课程建设过程中, 教师应对照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目标, 对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优化, 注重了解、跟踪企业中的CAD/CAM软件应用情况, 完成“CAD/CAM技术”教材建设。

三、总结

“CAD/CAM技术”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新的课程体系应以学生为中心, 适应企业职业岗位新要求, 进行“CAD/CAM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改革, 探索建立校企合作, 借鉴企业的生产环节与生产过程, 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及合作企业的资源, 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和实践职业学校“CAD/CAM技术”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宋敏.机械CADCAM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 (11) .

[2]王素艳.高职“机械CAD/CAM”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师, 2015, (11) .

[3]徐丽娜.《机械CAD/CAM》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12) .

cad课程实践总结 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 职工 CAD课程 开发与实践

【课题项目】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项目“面向电力企业职工的CAD培训课程开发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47-01

一、CAD课程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我院是隶属冀北电网有限公司的技能培训中心,它有着学历教育和职工培训的双重职能,自学院转型以来,职工培训功能逐渐凸显其重要地位。

CAD应用软件,在电力行业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实用性很强,而大部分的企业职工都是工龄较长,没有受到过系统的培训,为了更高层次是适应岗位需求来拓宽服务领域,此方面的培训大有市场,所以研究面向企业职工的CAD课程开发与实践势在必行。

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简称CAD。CAD软件功能包括绘制二维平面图形和三维立体图形。市场上的软件类型很多,包括AutoCAD、Pro/E、UG、Solidworks等。

二、研究进程与主要工作

(一)课程目标的设计与安排

1.通过本课程,能够让学员熟悉掌握本职岗位应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2.课程授课中要不断考虑学员的不同岗位需求,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

3.课程内容上力求从简单图形开始,难度依次增加,同时逐渐增加操作技巧训练。

4.课程实施中还要着力考虑学员的综合职业能力,关注学员的个性可持续发展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与帮助,提高企业人才的竞争力。

5.培训中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讲练结合教学,主要教学内容由培训教师按培训需求制定。

6.考核的重点是学员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考核。

7.在培训执行中,根据学员基础情况等其它特殊要求可适当调整。

(二)支撑条件

1.对学员的能力要求:有《工程制图》理论知识的功底,能够正确识读工程图。

2.硬件要求:有专门的培训机房,50个工作位,学员人手一机。

3.软件要求:AutoCAD、SolidWorks、ProTeL等不同版本的软件及相匹配的系统软件、多媒体设施。

4.师资要求:由具备多年AutoCAD软件教学经验并有制图员技师资格的教授、工程师、讲师授课与指导,培训师的责任心强,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5.教学资料:有根据需求报告自编的有针对性的CAD培训指导手册、简单易懂的操作微视频、CAD教学课件和网络教程网址。

6.教学方式:采用实例演示、讲练结合及互动式学习方式。

(三)CAD课程教学体系与内容

根据培训需求问卷调查和调研结果,对培训目标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制定了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训模块,具体内容如下:

(四)考核方式

整个培训完成后,每个学员都会有个百分制的考核成绩,包含内容如下:

1.出勤及学习态度(20%)

1)每次活动必须按时参加并签到, 如有事应当提前请假;

2)在培训期间必须服从老师的安排, 不得做与培训无关的事情;

3)在机房培训时, 必须遵守机房的管理以及辅导老师的要求;

4)学员在培训期间, 必须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严格遵守以上规定者满分。凡是违反以上纪律, 并不能及时改正者此项不得分,情节严重将予以除名处分。

2.平时练习(30%)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出色完成规定练习100分,能够按照指导教师独立完成作业80分,能够基本完成作业60分,拷贝其他同学作业者此项不得分。

3.专项考试(30%)

抄画零件图:视图共15分,粗糙度及形位公差5分,文注4分,尺寸占6分,如果没按投影关系作图扣10分。

4.学习心得和意见、建议(20%)

详细阐述在培训过程中的各种收获和困扰,以及造成困扰的原因。同时对培训形式、时间、内容、师资以及培训条件等的意见和建议直言不讳的提出来。

(五)问题与不足

1.部分职工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培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职工层次不同,存在年龄差异,知识结构差异,工作岗位差异等。尤其是年纪较大的职工对计算机本身的接受能力受限,学习软件的操作速度和灵活度效果较差。

3.培训与工作现场脱节,不能更大程度的服务工作岗位。

实践课程总结 篇9

本学期由温老师担任的《科研技能训练》课程,主要讲授了毕业论文的写法、文献综述的写法、立项申请表的填写及实践课程总结写作辅导内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从中体会到只有付出勤劳的汗水,才能获得累累硕果。现总结如下:

一、知识要点的掌握

1.毕业论文的写法 包括毕业论文的选题、论文提纲的拟定、结论、毕业论文材料的收集与整理、撰写毕业论文的逻辑、观点、格式等方面的内容。

2.文献综述的写法 包括文献综述的结构、选题、收集和阅读文献、拟写提纲、成文和修改及其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3.立项申请表的填写 选定题目、搜集资料、成文和修改。

二、学习问题的解决

1.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 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 文内容比较空洞,难以结合实际;而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过于狭窄,又难以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会 让人感到无从下手。对于毕业论文题目的确定,通常可以采取先选出一个大的研究方向,再围绕该研究 方向查找文献资料,通过阅读、思考、分析材料逐渐把毕业论文题目范围缩小的方法。

如:因为我学习了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比较感兴趣,所以我选择了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作为论文题目。

2.通过文献综述写法的练习,我熟悉了文献综述的结构 这对于我以后写毕业论文打好了基础。文献综 述主要由前言(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四大部分组成。

(1)前言(引言):简要介绍所综述的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说明有关概念,规定综述范围,介绍本 课题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景和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2)正文:是综述的主体部分,对某专业、学科在某阶段的发展历史和当前实际工作水平、成就,以 及有关情况都应作较详细叙述,还要把同行的不同看法、观点也写进去,进行分析比较研究。

(3)结论:结论是综述的结束语。一般包括研究的结论、意义,存在的分歧,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 趋势等。

(4)参考文献:注明作者所引用的资料,为人们核对或作进一步研究用,这些按引用顺序列出。

3.立项申请表的填写存在好多问题 让我们伤透了脑筋,刚开始不知道从何入手,有人提议先把宿舍成平均分成三个组,每组两个人,每个组负责其中的一份立项申请表。分完组后,我们开始确定表的题目我们小组负责填写《秦皇岛社科联课题申报表》首先,我们选择了加强公益文化事业建设的题目;然后,我们分头进行资料搜集,但是在搜集内容上我们出现了困扰:由于申请表信息提示只有秦皇岛市社科联2010年社会科学重点应用性课题研究设计论证,我们读半天都不知道如何下手,陷入了僵局。最后请教老师之后,我们明确了设计论证的步骤,开始搜集大量的信息,从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地位、作用、意义、实施方法等方面做了论述。完成了此次作业,让我明白团结协作才会节省时间,少走弯路。

三、今后的打算

学习了本课程,我了解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文献综述的写法、立项申请表的填写,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都会有所帮助。特别是温老师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我非常敬佩。记得在周五上午老师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给我们批改文献综述,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文献综述的含义、作用和写作方法,温老师对工作的热情感染着我们,让我们觉得仿佛回到了小学、中学大家围在一起让老师批改作业的情景,很温馨。小建议:希望老师可以在讲课时稍微放慢语速,课程结构安排合理。

课程实践总结 篇10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

二、课程基本情况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国贸系教师在已有课程《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的基础上,继续探讨进一步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方式。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具有明显的应用性、综合性和边缘性。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应用写作理论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掌握一定的写作基础知识,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能力,以适应即将面临的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的需要,及为当前和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查找和整合文献及有效写作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经济论文的概念、经济论文的特点、经济论文选题的原则、选取论文写作、材料的原则和标准、查找学术资料并进行文献综述和评价、论文的结构程序、论文写作提纲的构成要目、组织论文段落的要求和方法,以及以杉达学院毕业本科论文要求为例,做材料和论文格式的规范,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课堂讲解和学生课后练习相结合,典型材料学生当堂分析和教师综合评点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辨识不同学术观点的能力,训练实践写作水平和文字表达水平,提高综合运用写作知识的能力。

三、课程建设的5大特色

课程改革围绕着五个方面展开,每个方面各具特色:

1、师资配备合理完善,同一班级轮流上课

首先,师资配备方面,每个班级配备两位老师,10个平行班共配备4位老师。课程的设置为第一周到第八周,前四周为理论部分,后四周为实践部分。其中,由杨云母教授和蒋君仙博士担任理论部分的讲师,杨教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厚重的科研成果,在优秀经济贸易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授课内容厚积薄发;蒋老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学术作风严谨,学术成果丰富,理论积淀和实践经验颇为扎实;由孟海樱老师和袁洪飞博士担任操作和实践部分的讲师,孟老师有着多次长期海外留学经历,勤奋好学,作风严谨,心思缜密,教学手段多样化,擅长课堂设计;袁老师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授课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强,富有责任心,注重细节和实践,熟悉论文规范,擅长文档处理。

2、集体备课,共同讨论和统一考核

袁老师是较早授课的老师,完成了全部的制作和课程文件资料的制作,在此基础上,孟老师和袁老师共同进一步规范了课程作业及评分标准,以及教学进度表,细化了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详细讨论了在每一个知识点上学生需掌握程度,并且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全面完善和补充了。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早在前一个学期末,由四位老师召开了课程讨论会,成立了在线研讨群,时时就课程信息和新的想法进行商讨,更新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就教学分工和讲解内容和侧重点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工。确认了第1讲“文献资料的检索”,第2讲“从选题到定题”,第3讲“立题申报”和第4讲“论文结构和开题”由杨老师和蒋老师负责,两位老师再进一步集体备课和统一进度。

在操作部分的第5讲“文献综述”,第6讲“论文写作规范”,第7讲“论文写作与修改”,第8讲“毕业论文的答辩”中,在课程开始前,由孟海樱老师和袁洪飞老师以分工制作初稿并交叉复核修改的形式,针对每一章分别制作了课前问题和实践教学环节。两位老师大量搜集了往届学生优秀的和失败的典型案例,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供上课操作和学生讨论使用。

在上课进程上,几位老师分工合作,有效衔接。杨老师和蒋老师讲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的要求和选题原则及细分的方向,并从总整体上把握和指导学生的论文选题方向和题目,指导学生撰写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文献查找的方向和原则等重要内容,并布置开题报告书。孟老师和袁老师在后续课程中指导学生动手撰写开题报告书,并解决学生撰写报告书内容及提纲时遇到的困难,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化学生的论文题目。讲解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授学生辨识不同作者的结论并加以评价,撰写文献研究述评,规范参考文献。

3、实践“翻转课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鉴于理论和实践操作的不同特点,本课程在理论部分主要采取课堂讲解的方法开展教学,而在实践操作部分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把这一国内外较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于《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课中。一直以来,“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动听的.口号容易被错误理解为教师可以替代学生的一切、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要严格在教师的指示下按部就班地进行等,这是教育最大不幸。本课程的实施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希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述统一备课的基础上,授课前向全体学生分发全部,以及课程标准及要求。要求学生课前学习PPT和相关资料,课堂的前15-20分钟教师提问提前设计的课前问题,题型有问答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在课前学习的效果,因此可以有的放矢、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理解有难度的问题,留出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师生互动和学生小组讨论问题或请教教师问题,如课内让学生分组讨论,简易问题由组内讨论和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由教师解答。而非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地毯式全面铺开的、重点难点不加区分的PPT讲解中。而这正是“翻转课堂”的精髓和要义。

4、课程评价方法创新

教育教学评价方面的改革主要在评价的功能和评价的方式上有所突破。课程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不能仅仅把评价作为筛选与甄别的工具。在课程进行中,允许学生依照课程进度提交自己的课程作业,并允许每个学生多次修改和精进自己的作品,主要目的即是设计一个让学生有动力实现自我突破和提升的环境,达到服务于短期内的毕业论文写作和长期内的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辩证思考能力的目的。

课程在评价方式上较以往更加灵活和多元化。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采取了非闭卷的提交论文相关材料的方式。其中立题申报表15分,开题报告书30分,文献综述30分,出勤、小组任务、课堂表现、笔记等共25分。每一项材料都有细分的评分标准和要求,由四位老师统一改卷和赋分,做到公平、公正和高效。

5、与毕业论文写作顺序承接

在课程收尾之前,由授课老师进行论文动员的宣讲工作,课程的结束即是正式论文工作的开始,结课的当时学生正式提交论文题目,继而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和进入论文后续工作。

因此,《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能够做到和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有效对接。对学生来说,对后续的论文工作进程有了清晰的了解和实际的规划;对教师来说,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写作方向,提供及时的专业指导,使得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帮助学生产生学术研究的兴趣,建立规范写作的信心。

四、课程改革的效果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课程改革促进了国贸系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程改革最大的制约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特别是要求教师本人在学术研究方面更上一层楼,而“教学相长”、“为人师表”的理念使得授课的四位教师在提高科研和教学能力方面想得更深,走得更远。几位老师在论文发表和课程建设方面分别有着各自的提高。

2、“翻转课堂”实践成功,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化

本学期课改的一个主要突破口即是“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运用,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实现这一转变,关键点还在于把课堂让渡给学生,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和统治权威,而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强劲助力。学生上课热情普遍较高,对论文写作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半数以上的同学大有跃跃欲试、“小试牛刀”的态度。

3、课改兼顾了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课程改革针对每一个同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经济热点,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和解决关乎国计民生和世界及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启发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课堂教学的效果真正得到体现

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获得的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死记硬背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态使得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大打折扣,未达到预期效果。本课程授课理论和实践结合,课堂教学和翻转课堂结合,前者是后者的铺垫,后者是前者的应用和强化。课程改革后,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都围绕着解决实际问题展开,让学生从各项习作中体会到资料搜集整理、不同观点辨识分类以及专业知识活学活用,甚至有时需要自学新的理论和模型的重要性。

五、课程改革的困难和不足

上一篇:名片使用及管理制度下一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