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深入开展探究活动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重要理念。在科学课堂中学生喜欢探究,也乐于探究。但同时,一些学生不会探究或者不能深入地进行探究,他们只停留在对实物材料的感性操作上,探究只是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这对其探究能力及其科学素养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而真正的科学探究应该发生在学生的脑海里。如何将科学探究深入有效地开展下去,已成为目前科学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探究;探究学习;深入探究;

科学探究是从事物的表象认识逐渐深入到内部,把本质的规律挖掘出来的过程。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与路径。科学教师应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透过表象主动构建对事物本质的认知。这样的科学探究才是深入的探究,这样的科学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一、培养问题意识是科学深入探究的开始

爱因斯坦曾说,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究来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的动力也来自对问题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逐步提高提问的水平显得格外重要。如教学“我从哪儿来”一课时,教师利用创设的情境揭示课题后,出示了几张学校里刚生完孩子老师的婴儿的图片,让学生自由提问,学生的脑海里一下冒出了好多问题:小宝宝是怎样生出来的?他在妈妈的肚子里吃什么长大?妈妈肚子里的小宝宝是从哪里来的?等等,学生把心中的疑惑一下子都提了出来。有趣的情境为学生创设了较好的提问空间,良好的问题意识和可供开展探究的问题为展开下一步的探究活动打好了基础。

二、创造宽松环境是科学深入探究的基础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的体验,要比在紧张沉闷的氛围里获得的压迫更能激发人的潜能。在如今的科学课堂上屡见不鲜的是学生分组实验,可是由于活动多、时间紧,实验不得不在教师的安排下由某一名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教师的催促声中快速完成,草草得到结论,并没有使学生根据实验现象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对实验现象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泛泛而谈,流于表面。反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给学生提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实验材料、时间、空间等方面再放开些,不急于求成,那么每个学生都会尽情享受到探究的乐趣,并在充分探究交流中激发深层次的思考,并由此衍生出新的探究问题,把科学学习不断地引向深入,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三、提供充足的材料是科学得以深入探究的前提

建构主义认为好的材料是学生展开探究的前提之一,因此探究活动应该有足够的材料,尤其是在探究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材料,并且提供给学生的材料要能够引起他们的探究兴趣,带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层次的经历和体验。如在教学“浮和沉”一课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研究浮和沉的材料,有水槽、塑料泡沫、气球、木板、乒乓球、海绵、橡皮泥、石子、玻璃球、螺丝钉、饮料瓶、口服液瓶等。当丰富的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早已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心情。这时对学生进行提示: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哪些会浮?哪些会沉?先进行预测,再动手实验,做好记录并探究原因。在充分预测后,真正的探究活动开始了:有的在往水中放物体、有的在观察,有的将水灌到饮料瓶中,有的在用手按压木板……教室里一派忙碌的探究景象。当探究结束汇报发现时,“塑料泡沫、饮料瓶、木板等会浮在水面;石子、玻璃球、螺丝钉会沉在水下;水会给浮在水面的物体一个向上的浮力;我可以让口服液瓶忽上忽下……”学生的发现层出不穷、惊喜不断。正是有了充足的富有结构的材料,学生的探究活动才会开展得如此热烈而深入。当材料蕴含着比较典型的科学概念时,学生才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四、重视学生的发现是科学得以深入探究的动力

学生在自主探究时,由于选择探究的方法和材料不同,因而形成的探究结果会多种多样。教师要善于倾听和引导每一个学生的发现并及时给予鼓励,这样科学探究活动才有深入地开展下去的动力。如在“浮与沉”一课探讨哪些物体会沉、哪些物体会浮时,听了学生的回答,正当我准备总结时,却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原来是一个叫小林的同学对海绵会沉下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海绵在吸满水的时候会沉下去,但是在没吸水的时候是会浮在水面的。我示意小林给大家演示一遍,所有的学生都为小林的发现感到新奇。海绵会沉也会浮,多么与众不同的见解!接着我引导学生对这一发现进行了讨论,设计制作能在水中自由浮沉的浮沉子,学生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创新、不断升华。因此重视学生的发现,探究结果必定会更加深入,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好处,这正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提倡的。

五、相互合作是科学得以深入探究的必要保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地持续下去,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支持。在教学“摆的秘密”一课时,有些小组在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时,我看到他们分工明确:四个学生一个扶稳铁架台,两个学生一边摆动一边数摆动次数,还有一个观察记录,分工明确,实验有条不紊。当然如果没有这样的密切合作,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有些小组计时与摆动不同步、摆锤乱颤影响摆的次数等。因此相互合作学习是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必要保障。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并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材料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学习,引导鼓励学生的不同发现、不同见解,才能使科学探究不断深入地开展下去。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实践下一篇:多媒体技术下的小学趣味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