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教师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师合作学习模式已引起世界各国关注,被列入ICMI系列专题研究25,并于2020年2月在葡萄牙举行会议.基于这一国际研究,以会议报告及论文集为背景,通过一组文章呈现6篇华人学者的研究报告,解读分析国际数学教师合作学习的研究热点、研究方法、主要成果、特点和贡献.并对如何借鉴西方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并改进中国数学教师合作学习

的理论和实践提出建议.

1研究背景

合作是指通过认真协商,有效交流,共同做出决定和学习促进专业对话的一种活动[1].世界各国的数学教师常常以各种合作的方式进行工作和学习[2].日本的课例研究(lessonstudy)是一种校本的钻研教材,集体备课、听课、课后讨论和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末介绍到西方以来[3],日本课例研究引起国际教育界的高度关注.这种教师合作学习的专业发展模式被世界各国广为采用,而且展示出极为深远的影响[4].研究表明,教师合作专业发展有利于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自信性,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动机和成就[2].国际经合组织2015报告中推荐的政策之一是“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和课堂教学,鼓励教师合作”[5].尽管人们认识到教师合作重要,但在有关教师合作学习的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局限[2].比如,研究者大都关注成功的项目,从研究者的视角,很少听到教师的声音.还有,很多研究报告没有明确表明关于教师合作的理论视角以及如何设计教师活动的方法论.另外,如何评估教师合作学习成果,以及如何将它与合作方式联系起来也是一大挑战.有鉴于此,在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组织下,2020年2月在葡萄牙举行的ICMIStudy25会议,聚焦“数学教师通过合作工作和学习”,旨在全面推进对数学教师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详见http://icmistudy25.ie.ulisboa.pt/).事实上,中国教研制度、教研活动、课例研究源远流长,根植中国的文化和数学教育传统,对中国的数学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6–7].由于对中国数学教师的合作工作和学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甚少,在国际上更鲜有人知.可喜的是,在ICMIStudy25研究会议上有多篇论文交流,从不同理论视角对中国数学教师合作学习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一组文章,将华人学者的6篇研究报告扩展成中文文章,专题发表,旨在分享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展示如何基于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并期待有更多的同行对中国数学教师合作学习进行进一步深入广泛的研究,发展中国数学教师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并走向世界.

2ICMIStudy25国际数学教师合作学习的研究概要

ICMIStudy25大会共有来自36个不同国家(地区)的107位专家出席.大会包括4个大会专家报告和评论,一个教师大会专题论坛,以及4个专题分会场,共有80篇学术论文在大会上正式交流和讨论.中国大陆学者由于特殊原因没能出席现场会议,但通过视频录像报告了相关研究成果.这4个专题会场的主题是:

(A)研究数学教师合作的理论观点.

(B)数学教师合作的背景,形式和结果.

(C)数学合作参与者(教师领导、培训专家、数学家、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的作用、认同感和互动.

(D)用于和产生于教师合作的工具和资源.

主题A包括18篇论文,介绍了20个主要理论视角,有一般性理论(主要是社会、文化、情境的视角),也有数学相关的理论.一般理论包括:活动理论(cultural-historicalactivitytheory)[8],实践、探究共同体(communityofpractice/inquiry)[2,9];教师成长的整合模型(interconnectedmodelofprofessionalgrowth)[10],扩展学习(expansivelearning[11],课例研究[12];文献记录教学法(documentationalapproachtodidactic)[13],教学法人类学理论(anthropologicaltheoryofthedidactic)[14],等.比如,Wake将扩展理论用于课例研究中来,他们发现许多教学法设备(didacticaldevices)或学习人工品(artefacts)可用来建立不同主题的概念性理解之间的联系[15].研究问题包括:(1)不同的理论或理论的网络如何促进对教师合作过程的理解?(2)这些理论如何促进教师合作结果的理解?(3)各种理论和方法是如何阐述教师合作的,还有什么需要进一步探索?(4)什么是更有前景的教师合作的研究设计和方法?每篇论文都详细介绍了相关理论,然后应用到教师合作研究中去.主题B包括28篇文章,报告了形式多样的教师合作形式、目标及结果.主要包括,亚洲的课例研究、学习研究(lessonstudyandlearningstudy);欧洲的教师和研究者的合作伙伴,还有各种基于工作坊(workshop)或设计研究(design-basedresearch)教师合作形式.合作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包括网上或混合型的.比如,在欧洲有五十多年历史的大学研究人员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项目,他们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开发一些好的数学问题和教学材料(通过设计、课堂实施、反思改进),提供网上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智能并改进教学[16].该主题的研究问题包括:(1)有哪些教师合作的模式,他们的设计、目标、结果有什么不同?(2)各种合作模式的合作效果如何?(3)在什么背景下,什么模式更适合?(4)各种模式的适用性及局限性是什么?(5)网上教师合作的优势和挑战是什么?主题C包括16篇文章,这些文章主要是小规模的自我研究(self-study),缺乏大规范的长期跟踪研究.主要聚集在对培训者(facilitators)的研究(如何有效地指导培训,促进教师的发展),很少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如,教师领导、政策制定者等).如何选择和培养培训者是一个亟需关注的领域.交叉学科的教师合作也需要更多的研究.该主题的研究问题有:(1)培训者(包括研究者)的作用是什么?(2)好的培训者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培养他们?(3)不同利益相关者如何影响教师合作?(4)什么学习环境可以促进教师与培训者的学习?主题D包括18篇文章,这些文章研究探讨了如下主题:工具和资源表达的语言;明确不同工具的价值(根据不同的目标、不同的用户和不同的环境);工具是连接不同环境之间的纽带;资源是如何影响合作的设计和研究;合作者关注的结果.研究问题包括:(1)在教师合作中什么资源是已经可用的,而什么资源是缺乏的?(2)在什么条件下,数字化环境(如手机、IPAD、平台、应用软件等)提供了教师合作的机会?(3)什么资源可用于持续和大规模地支持教师合作?(4)教师是如何在合作过程中参与资源开发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上海的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陈懿懿)应邀参加教师大会专题论坛(来自美国、法国、以色列、南非的一线教师报告他们合作学习的亲身体验).她通过视频介绍了在教研活动中的成长以及在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中的学习体会,反响热烈.

3专题主要内容

专题包括了由国内外数学教育研究领域中有一定影响的华人学者参会的6篇研究论文,它们涉及ICMIStudy25

所有4个主题,从不同视角探索数学教师合作的各个方面.文章既有对国际上有代表性的教师合作模式的理论分析,也有借助西方理论对中国数学教师合作实践的实证研究.它们为国内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如何在国际视野下,借鉴西方理论来研究和改进中国数学教师合作的宝贵文献.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如下.基于一个关于教师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分析框架,丁莉萍的文章对在国际学术领域具有一定地域代表性的3个合作式学习模式(中国内地的“教师行动教育课例研究”,中国香港/瑞典的“教师学习变异理论与课堂实践”,及美国的“教师学习团体为中心”)进行了关于研究方法与设计原理、学习理论、学习主客体,以及操作模型要素等方面的深度比较分析.作者进一步对如何开展中国数学教师教育理论建设和实践提出了建议.曹一鸣等人的文章报告了一项大规模、跨省市的有关初中数学教师非正式交流合作对其专业水平发展作用的调查.他们发现数学教师与不同群体的教师展开非正式交流,而与教研组或备课组教师进行的交流最为频繁;交流内容多样,主要集中在师生对话和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这为了解和加强日常教学中的教师合作以及教师学习提供启示.基于语义会话的分析,陈肖颖等人从合作学习过程中对话的内容和时间序列两个维度对合作交流的特点和效果进行了刻画,探索了数学教师合作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为揭示教师合作学习机制的效果提供了重要启示.另外3篇文章关注同一重要现象:如何有效建立大学研究人员与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研究(理论)和课堂实践的联系.赵文君等人的文章,以历史—文化活动理论为视角,系统分析了课例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与教师团队之间存在的多方面矛盾与冲突,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如何经由矛盾驱动的拓展性学习得以提高.该研究探究了教师合作学习的过程,并呈现活动理论在该领域中的应用.黄兴丰等人的文章,从跨界学习的视角分析,研究者和教师如何围绕边界对象(基于学习轨迹教学)进行合作设计、实施、反思,展现了一种理论观点转化为课堂实践的历程,为建构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提供了线索.綦春霞等人的研究,基于社会文化学视角的学习实践共同体概念以及精致框架分析,对初中教师参与大学研究人员合作教研的模式进行分析.她们发现教师的角色由被动到主动,担当了“问题的提出者”和“合作问题的解决者”.展示这一理论分析框架对探讨大学与中学有效的合作模式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因此,这一组文章提供了一个对不同教师合作模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以及使用不同理论视角对教师合作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研究的方法和案例.为读者设计教师合作学习的项目以及研究教师合作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4启示和建议

中国的教研体制和教研文化令国际教育同行十分羡慕[17],但在国际上还没有能够产生与之相应的影响力.因此,特别需要借鉴西方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加强对中国教师教育中的优良传统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并与时俱进地付诸实际.可喜的是,已经有不少学者对如何研究和改进中国教师教育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说,陈向明[18]基于社会历史文化活动理论探讨大学研究人员与学校一线教师组成的课例团队,在课例研究过程中的教师跨界学习机制;袁丽[19]等提出借用医学临床实践中循证实践方法应用到课例中改进中国课例实践和研究.Huang等人[6]认为中国课例研究体系具有“改进的科学”[20]之形,但需要借用“改进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提升课例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而上述这些探索大都在一般的教育层面进行研究,并没有深入到数学教育领域.该专题文章将宏观的一般理论与数学学科学习理论(如学习轨迹)相结合,借鉴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方法,挖掘中国数学教育智慧,讲好中国数学教育的故事,发展中国数学教师合作学习的理论,进一步与时俱进改进中国数学教师教育的实践,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在进行数学教师合作研究(特别是课例研究)时要关注如下几方面:选择来自实践的、有意义的研究问题;研究人员和教师是研究的共同参与者;教师与研究人员需要跨界学习;通过系统化(有理论指导)的设计、收集和分析数据,反复检验假设,发展有关数学教学与学生学习关系的知识[21];发展和传播可分享的和易搜索的数学教学产品(如优质录象课及学生学习的人工品资料库)[22].

[参考文献]

[1]BOAVIDAAM,PONTEJP.Investigaçãocolaborativa:Potencialidadeseproblemas[M]//GTI(Org.).Reflectireinvestigarsobreapráticaprofissional.Lisboa:APM,2002:43–55.

[2]ROBUTTIO,CUSIA,CLARK-WILSONA,etal.ICMEinternationalsurveyonteachersworkingandlearningthroughcollaboration:June2016[J].ZDMMathematicsEducation,2016(48):651–690.

[3]STIGLERJW,HIEBERTJ.Theteachinggap:Bestideasfromtheworld’steachersforimprovingeducationintheclassroom[M].NewYork:TheFreePress,1999:120–125.

[4]HUANGR,TAKAHASHIA,dePONTEJ.Theoryandpracticeoflessonstudyinmathematics:Aninternationalperspective[M].NewYork:Springer,2019:4–10.

[5]SCHLEICHERA.Internationalsummitontheteachingprofession,schoolsfor21st-centurylearners:Strongleaders,confidentteachers,innovativeapproaches[M].Paris:OECDPublishing,2015:62–64.

[6]HUANGR,FANGY,CHENX.Chineselessonstudy:Animprovementscience,adeliberatepractice,andaresearchmethodology[J].InternationalJournalforLessonandLearningStudies,2017,6(4):270–282.

[7]LIX.AnanalysisofChineselessonstudyfromhistoricalandculturalperspectives[M]//HUANGR,TAKAHASHIA,dePONTEJ.Theoryandpracticeoflessonstudyinmathematics:Aninternationalperspective.NewYork:Springer,2019:201–228.

[8]ENGESTRÖMY.Expansivelearningatwork:Towardanactivitytheoreticalreconceptualization[J].JournalofEducationandWork,2001,14(1):133–156.

上一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职院校点对点教学模式的应用下一篇:信息安全技术在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