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精选8篇)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目前教育大环境下,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民对教育的认识,全国对教育的重视,是我们教师在地位与待遇上首先就有了相应的提高。这也使我们的工作积极性想对的得到刺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让交流与沟通更加快捷与方便,随之而来的像国培这种层面广泛,可选择性强的培训与交流等等,使我们有了更多的开阔视野,互相学习,全面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水平的机遇。也让我们对自己的职业与职责有了全新的认识。
然而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对新的数学教学纲要的理解;如何正确有效地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学生视野的广泛、反映的快速、知识渴求面的增长、多元个性的养成;课堂随机生成的正确有效处理;如何对孩子客观、公正、鼓励引导行、实效性的评价等等,都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挑战。
关键词:教师角色,信息技术,挑战,机遇
一、挑战———多重角色的社会期待
信息技术己经渗入现代教育的各个领域, 并引发广泛关注。“由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应用和教育技术学理论框架形成所掀起的‘教育的第四次革命’, 无论从时间、空间、结果看, 都称得上是一次名符其实的革命, ……从这场革命产生的影响看, 它也不像以前的革命那样产生局部的作用, 而是引起教育系统内部成员态度的改变, 引起了学习者学习及思考方式的改革, 引起了教学内容、方式、组织形式的改变。”信息技术的出现, 不仅对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 也将教师职业带进信息化环境, 带来教师职业状态的新变化。有研究者做过不完全统计, 教师的角色称谓达200余条。如此众多的教师角色表明:教师在教育, 特别是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及变革发展的中坚力量。仅就教学过程而言, 人们总是期望教师能够承担起传授者、辅导者、组织者、心理咨询者、促进者、开发者、研究者等角色。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传统的教师专业能力及知识, 还要具备信息素养、教育技术能力、运用技术变革学科教学的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
2001年前后, 我国对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关注集中体现在对信息技术素养、ICT素养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描述上。详细阐述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2004年是我国教师 (专业) 发展重要的一年。同年,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与《中国教育技术标准》先后出台, 成为当前我国两个重要的用于评价与规范教师信息化环境中专业发展的标准, 标志着中国教师在信息化进程中以技术能力为主要特征的能力评价与考核工作逐步走向成熟。已颁布的标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大多是针对教师专业能力构成中“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规定, 但却为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整理与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然而, 很多的教师在面对“新课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时极为不适应, 很多教师表达“不知道应该怎么教了”。其问题本质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及其信息化环境带给教育 (学校、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的影响认识不深刻, 单纯将技术工具化, 将技术视为一种知识、一种操作技能、一种方法, 而忽视了技术本身具有的文化性, 即新技术的使用形成了一个新的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 从而改变了人的思维和观念, 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的深远影响。
二、机遇———教师自主多元发展的可能性
技术的进步及普及引发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同时, 带来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加之人口的爆炸性增长, 这三大变化引发全球性的人类生存思考, 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 在可持续发展中, 一个关键的转变便是“从物的发展到人的发展”, 教育发展应当倡导并实现“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换”。叶澜则从教育对象 (教师、学生) 的角度提出:“教育除了有鲜明的社会性之外, 还有鲜明的生命性, 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的发展应指向人的发展, 指向师生生命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吴秉健老师是粤北山区韶关市执信小学的英语教师, 他很早就意识到并开始引导自己的学生与世界各地小伙伴交流。电子邮件的出现为此提供了便利, 通过电子邮件, 他和他的学生认识了更多异国他乡的朋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吴秉健和他的学生与世界各地的学习者一起在网上开展了跨文化的课堂教学。
吴秉健老师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信息时代教师自主发展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启示: (1) 信息环境下允许 (实际上, 更鼓励) 教师抛开既定的课程内容、教材, 创造性地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教与学。而这种尝试, 更加贴近师生的现代生活世界, 也重塑了教与学的形态,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及鲜活的生命力; (2) 教师主导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也是教师自主发展的过程, 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学、研究相结合的实践过程; (3) 以往教师发展主要依靠外力、由上至下、行政干预的培训方式推进, 而教师的被动接受及盲目抗拒都不利于教师个体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支持增加了教师多元发展的可能性。
李政涛认为, 技术诞生新人———技术人, 关注技术时代师生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应该是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 而最好的教育技术是“向人的生命成长开放的技术, 能够实现在虚拟课堂讨论中, 仍能维持一种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法精髓的技术。”黎加厚教授则从“生命环境”的视角, 探讨了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为了创造学生和教师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提高师生的精神生命质量。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向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触及到所有参与这场改革的人们思想深处的价值观。
三、结论———新时期的新思考
当前信息时代教师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 信息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将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 促进教育发展已成为共识, 也是教育不可回避的发展态势。 (2) 重视教师自身发展, 师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面对信息化, 教师面临机遇与挑战。而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支持。技术的支持与应用应指向于人的丰富性发展。技术的应用倡导以人为主, 以用户 (教师) 为中心, 以用户 (教师) 需求表达及满足为核心, 应当促进教师主体意识觉醒, 促进教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应当将技术应用的出发点定位于“教师的发展”、从“信息化生命环境”的视角, 从“人之丰富性发展”的价值导向出发去探讨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发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诗亚.教育的生机-论崛起的教育技术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8:311.
[2]吉仁泽, 著.适应型思维[M].刘永芳, 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5) .
[3]张诗亚.论教育发展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换[J].教育评论, 2001, (2) :4-7.
[4]叶澜, 等.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5]吴秉健的教育信息化故事[DB/OL] (.2006-02-11) .http://storyonline.blog.com.cn/archives/2006/356823.shtml.
[6]李政涛.为人的生命成长而设计和发展教育技术——兼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电化教育研究, 2006, (12) :3-8.
1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以填鸭式教学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待其消化理解后再解答疑问。所以教师的心思多用于怎样将知识巧妙地灌输给学生,以利于其接受,只要肯学,有悟性的学生都会有不错的收获。然而,90后的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学生地位的全面提升意味着传统的师生关系面临瓦解,教师不能再只是“传道受业解惑”,而应该是在更广阔的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其学习兴趣,以一种合作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促使其向更深更宽泛的领域探索,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使学生保持个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团队精神,而且还要在合作中学习,并养成其终身学习的习惯。所以,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设计者、合作者和评估者。这是教育与时俱进的产物,时代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对教师观新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老师可能会是节目主持人、导游或教练,并且是学生的好伙伴。
2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首先,英语教师应具备英语国家的民族性格特点,如英国的绅士风度或者美国人的豪爽。结合中国学生的特点,我认为英语教师以具备开放、豪爽的性格特点为佳,因为中国学生在学校的特点就是内敛,如果受英语教师豪爽、富有激情的性格影响,就会敢于发展自己的个性,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人轻松相处,不拘泥于规则所限,发挥其创造力。
其次,英语教师必须是“学习型”的。在新教材中,所有的学科都抛弃了以往一板一眼的教育路线而走向了生活化和应用型,英语学科的综合性对教师提出了“博”的要求。英语教师应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不仅要知道化学反应规律,还要清楚全世界的地震中心带及地球板块知识;既要了解流行乐坛的中外歌手的英文名,还要能说出他们的音乐风格及专辑。所以,英语教师要广泛涉猎知识来满足教学要求。
第三,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还必须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和学生互动并交换知识,在共同学习中,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做学生们的“好伙伴”。 英语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进,才能培养出更独立,更有思想的学生,让他们用英语去了解尤其是在政治、经济、金融、社会、科学等方面的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从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促进祖国经济文化繁荣昌盛。
二、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机遇
1挑战
英语作为中国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不仅仅旨在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而且还在于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从而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使用英语作为工具来了解西方社会,探索世界。新的英语教材就为学生提供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等各领域的话题,所以英语教师就应具备比其他科目教师更多的素养,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全面发展的英语优秀人才。
然而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英语教师自身仍然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如:性格内敛,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等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会不时感到课堂气氛沉闷,又无力调动起来。这其实和教师的性格特点有很大关系。而且,不乏有许多英语教师抱怨新教材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实在太高,不仅要懂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如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还应了解文化、艺术、文学等社会潮流,才能完全解读教材。
2机遇
一系列的教学要求对英语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既然选择了做一名英语教师,就应该在面临这一切挑战时勇敢面对,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或者逃避现实,得过且过。其实我认为只要教师是“学习型”的、“全能型”的,这些就都不会成为问题。英语教师要打破常规,想方设法突破自身的局限,尤其是在性格特点方面来完善自我。英语教师还可以借助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不断发掘自身的创造潜力,形成新的专业知识。必要时还可以接受再教育、再培训来求“新”求“精”。
新课程给了英语教师更大施展才能的平台和张扬个性的空间,教师与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虽然教师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但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都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所以,英语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抓住机遇,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要紧抓时代脉搏,捕捉时尚焦点,才能做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与兴奋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浅析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贾宏岩
来源:《北方经贸》2012年第09期
摘要:现代会计具有真实性、可靠性、持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完整性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会计工作存在条线管理弱化,执法检查弹性化,执业保护不善,业绩宣传有偏差等问题。应深化会计体制改革,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强会计电算化建设,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关键词:会计工作;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9-0048-02
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工作不同于传统计划经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健全,我国会计工作也要不断紧跟市场发展的步伐,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跟上时代。
一、现代会计的意义和特点
会计是一种资金流转运动,并且在流转的过程中以资金流转运动为根据,以货币为主要度量单位,持续、全面、综合反映和控制生产过程,其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目标,继而提供以会计专业为主的经济信息活动。会计人员不仅是以提供会计服务为主的系统信息人员,同样会计行为更是一种经济活动,因此,会计具有以下特点。
(一)真实性与可靠性
会计的核算过程是指在经济行为发生时,开具会计凭证。通过会计审核,在通过以合法会计行为凭证为依据的前提下,在会计记账簿上进行登记,以反映经济行为发生的先后顺序,保证信息的真实与可靠性。实质上,在进行经济行为管理的会计人员,主要进行的是经济行为的价值管理,即以流通货币为表现形式的企业价值管理。同时,以实物度量作为流通货币的度量依据,以货币作为统一表现衡量的尺度,通过对经济社会不同经济行为的往来进行会计描述,对社会生产行为进行总体描述。
(二)持续性和系统性
会计人员对企业发生的经济行为,连续不间断的以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会计登记的行为便是会计的持续性。系统性是在会计人员在会计登记的过程中,对所发生的经济行为往来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归纳,然后根据会计原则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提供有关经济资产、负债、债权、收入、支出、利润等多方面的信息,来保证会计活动的持续和系统性。
(三)全面性与完整性
全面性和完整性是指会计行为要反应会计经济行为发生的所有细节,并且记录在会计账面上,同时,必须全面的反应企业的经济行为,不能漏记或者错记,要保证会计行为的完整。
二、现代会计行为的新特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会计的工作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随着经济行为的不断变化,会计行为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一)内涵的新特征
会计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的侧重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的地位和作用同样也发生着变化,表现为:一是由原来的反应经济行为的具体情况和提供经济信息,转变为运用信息,指导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二是由原来的报送报表和反应财务状况等外向行为转变为加强内部管理。三是将会计工作的事后核算归纳转向为事先提供信息,事中提供控制信息和事后核算同步进行。
(二)会计方法和工作组织的变化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不断的变化,满足对新经济行为的预测、判断、分析和决策等的需要,一些新的会计核算方法也出现在现代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方法。高等数学和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在新会计核算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并且使用这些会计方法可以进行对经济行为的决策,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依据。这种方式改变了会计工作以往的仅仅行使事后管理的职能,继而扮演起系统管理的角色,进一步的使经济行为的责任重点聚焦资本的投入、利润、成本三个指标建立,因此,会计工作在新的经济行为中体现的纵观全局的职能。
(三)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会计工作程序的精细和完整以及会计工作的方法、方式地不断更新和变化,会计处理分析数据的工作量骤增,同时,也对会计处理分析数据的及时、完整、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的社会时期,会计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及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也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重点。
三、当前会计工作的问题
会计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我国自《会计法》实施以来,会计行为的法制化就走上了正规。《会计法》的制定和实施为会计工作的正向发展提供了保证,也积极的促进了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运转。我国的会计体系是建立在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的基础上,同时融合了国际先进会计理念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会计体系。
我国现代会计的发展首先要会计现代化,要吸收先进的会计理念和会计理论,根据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探索符合不同会计环境的会计方法,不拘泥不死板。转变传统会计行业以计划经济思维为主的会计观念,寻找适合市场经济社会下中国会计发展的新途径,同时,加快中国会计工作现代化还必须要求会计理论的现代化。会计理论的现代化要求指导会计工作的理论可以更加科学、精细的预测经济行为,通过对经济行为更加准确的分析和总结,为经济行为的描述提供依据。同时,根据我国的国情,要求我国现代会计研究角度必须现代化,即由过去简单的纵向比较,转变为横向纵向相结合的比较方式,这就要改变曾经的参照物和参照系统,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更加完整的会计体系,才能更好的为经济社会服务。同时,面对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衍生出的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必须对会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1999年10月,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会计从业工作者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为有效、真实的会计信息,同时也明确地规定了会计工作必须依照法律处理会计事物,也加大了对会计工作舞弊的整治力度,规定单位负责人不得干预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依照合理的会计标准进行,同时要保证会计人员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得指使、授意、命令会计人员办理违反会计准则和会计法的行为,不得干预会计工作,严禁对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行为。同时,加强会计工作的审计力度,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力度,加强外部监督和社会力量进行监督。上述规范对提高我国现阶段会计进程和会计质量,对推动会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改革开放后,相关的会计法律制度、会计行为规范和会计信息质量都在不断完善和健全。虽然会计法律制度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当代中国,在新旧制度交替共存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法律和监督力度的不完善,会计程序混乱等方面。
(一)执行力度的弱化和监督的弹性化
虽然出台了大量会计法律和制度,很多学者也提出了新颖的观点,可是将法律和制度贯彻执行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很多的监察审计部门因为受制于单位领导和政府部门,在执行审计和监督的时候力度都大打折扣。同时,因为执法过程中,环境、执法力度等主客观条件没有衡量的标准,致使弹性较大,从而使执法的过程中出现某些违法行为。
(二)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会计队伍形象
国家规定,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持有会计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此规定已执行很多年,但是目前仍有大部分无资格证和学历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因其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和理论知识培训,致使在进行会计工作时缺乏相关的财会知识,故而影响工作水平,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会计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要知晓本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还要从会计专业的角度出发对企业负责。但是目前很多具备会计资格的从业人员制造了许多不符合会计法律和职业要求的会计行为。如虚假账目,避重就轻,会计监管不利等问题。
四、加强现阶段会计工作的建议
会计工作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支柱内容,要加强经济管理和建设,就必须要规范会计工作,保障会计工作按照正常的步伐和方向前行。
(一)深化会计体制改革
要严格实施会计法律法规和行业要求,将法律法规和行业要求扎实地落实和贯彻。各级财政部门和会计主管单位及行业协会要对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好的企业进行相应的表扬和奖励,同时严格监督各级会计单位执行新的会计制度和规范,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和问题,做出应对多种问题发生的准备。要积极鼓励会计人员运用最新的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深化会计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测作用,将其作为检验内部会计制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内容包括考核会计制度在企业内部的建立和执行情况。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监管部门对会计工作的职能和方式等要求不能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要建立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会计管理体制。
(二)加强会计法制建设
要想会计工作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顺利的进行,就要不断加强会计的法制建设。不仅要转变会计原有的职能和体制,还要不断接受、运用新的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查处在会计工作中的违法乱纪行为,对会计行业进行行业曝光和信息披露。并且在曝光和披露之后,对出现问题的行为进行跟踪和监管。只有严格会计的法制建设,才能保证我国会计工作顺利的进行和发展,才能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要进一步贯彻会计的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具体落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建设的步伐
任何行业的发展和进步都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会计行业发展的关键是会计信息的及时与准确性,这也是推行会计和充分发挥会计监管职能的重要保证。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建设,要科学、认真地制定总体发展目标和规划,引导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发展;同时,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管理标准,把会计电算化事业制度化、法制化;要加强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管理和发展,严格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审查,使会计电算化和会计软件的发展都不断提高;要严格执行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培训工作,严格执行行业制度,培养一支能跟上时代要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伴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加强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会计信息要透明化,会计从业人员要及时、准确的了解企业发展和经营活动,透过会计信息如实的将其表现出来,做到清晰、完整、可靠。
(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会计行业水平的提高与会计从业者的素质密切相关,要提高会计行业的整体水平,就必须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知识,能够胜任行业工作要求的会计人员队伍。同时,也必须建立一支科学、合理的会计人员考核评价机制。要对在职的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在职培训,主管部门应该在此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应该本着统一协调,保证质量的前提,调动所辖各会计部门和具备培训资质的办学力量参与会计在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制定和严格执行跨级职业道德规范,在严格的职业规范指导和约束下,约束会计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使会计行业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而全面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促进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导读]:在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举行的第20次“北大英杰华(AVIVA)保险系列讲座”上,华信惠悦(WatsonWyatt)中国投资顾问部总经理、世界银行社会保障部旗下的全球养老金部前总监、养老金问题资深专家冼懿敏应邀出席演讲。
在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举行的第20次“北大英杰华(AVIVA)保险系列讲座”上,华信惠悦(WatsonWyatt)中国投资顾问部总经理、世界银行社会保障部旗下的全球养老金部前总监、养老金问题资深专家冼懿敏应邀出席演讲。
会后,就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冼懿敏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冼懿敏拥有逾30年的社会保险及雇员福利方面经验,曾为各国养老金不同的注资体系开发应用金融模型,并为20多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改革和公务机构改革提供过政策上的技术咨询。她从1999年起为我国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技术咨询。在世行工作期间,她还参与了世行自身的人力资源政策及替换养老金政策的改革。2007年3月,冼懿敏加盟华信惠悦。
记者:当前,我国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的现实挑战是什么?
冼懿敏:未富先老。一般发达国家老龄化时,人均GDP多在2万-3万美元,而中国人均GDP才刚到5000美元左右,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中国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之比已达到3∶1,预计在2030年中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到2050年,每4个人中就会有1位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必然对现行的现收现付制产生巨大压力。举例来说,目前中国抚养比是34%,按照60%的养老金替代率,测算出来的缴费率是20.4%;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假设抚养比增至100%,替代率维持60%不变,缴费率将高达60.0%,这是完全不可行的。
记者:您认为,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冼懿敏:中国政府采纳了世界银行建议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立起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第一层次是最低生活保障;第二层次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第三层次是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第四层次是个人储蓄;第五层次是非正式支持,如家庭扶持等。
按照世行的观点,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目标就是提供足够的、可承受的、可持续的以及稳定的老年收入,然后是要有利于发展。然而,我国现行的养老金制度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有:
一是养老金制度未能达到预期覆盖面和待遇水平。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中国有76990万劳动人口,其中近1/3的劳动人口参加4个政府资助的养老金计划之一(包括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国家机关或组织养老保险、公务员养老保险),还有2/3的劳动人口没有任何养老保障;二是养老金制度的成本和待遇分配存在精算不平衡和不公平的问题;三是养老保险体系的长期不可持续性导致占用了其他社会服务所需要的开支;四是养老保险制度不可持续性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在2005年我曾测算过,截至2001年底,中国养老保险的负债超过12万亿元,而资产不足1万亿元;五是大部分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营导致劳动力市场的扭曲;六是公共管理的资产投资表现往往不佳,如省级的资金主要投资在政府债券和银行提供的协议定期存单,涉及的银行包括一些财务管理有问题的银行和资本充足率差的银行,投资回报率低于工资增长率,这将导致养老金替代率的下降。
记者: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思路?
冼懿敏:基本原则是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中国应建立覆盖全民的养老体制,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尽快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为弥补不断下滑的养老保险待遇和较低的工资基准,推广建立自愿性养老保险计划。此外,要多渠道筹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包括实行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增加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要推广建立自愿性养老保险计划,这应该包括企业年金在内,您对于企业年金目前的发展情况有何评价?
冼懿敏:推广补充养老保险,应以企业年金为平台。中国效仿美国401(k)体系建立起了本土的企业年金体系,其特点是自愿建立,以就业为基础、由私营机构管理、由政府监管的缴费确定型(DC)的养老金。
我认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相对缓慢,甚至令人失望。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中,有5.36%的职工参加了企业年金,到了2007年,这一比例降到了4.61%。2007年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1519亿元,只占我国养老金体系10%左右。
政府和服务提供商都在十分积极地推动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但还有很多头绪不清。2006年底,大约有24万个企业的1000万名职工参加了企业年金,总资产为910亿元。但是,其中绝大多数资产并不是按照企业年金条例的规定管理的,而是由三类不同的管理机构管理。这些存量补充养老储蓄计划只有在建立了符合企业年金条例规定的管理模式后,才能享受税收优惠。
此外,还有许多以其他方式管理的私营企业职工的补充养老储蓄——包括由不同机构管理的资产,保险合同或一些公司或有资产支持或无资产支持的账面储备。尚不明确是否所有诸如此类的退休金计划都应纳入企业年金法规管辖之内。
记者:造成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扭转这一态势?
冼懿敏:主要原因有启动成本高,设立和审批程序复杂(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信托法的概念与中国法律体系的不协调;缺乏清晰的对雇主和雇员的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的投资范围造成可投资产品单一,限制了投资回报等。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外部原因,如保险业在保监会的支持下,推出了灵活创新的产品,包括一些待遇确定型产品(DB),它们也是补充养老金市场份额的有力竞争者。另外,一些建立补充养老计划或养老储蓄计划的私营部门的雇主,对企业年金持怀疑态度,将其养老金负债只记为账面储备,期望在企业年金制度能够提供对其有利的条件时,再转为企业年金,这也将进一步推迟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
我认为,中国企业年金市场是否能成长为中国的401(k),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后几年里的政策环境,如推出全国统一的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以免税或延迟税收的方式,吸引雇主和雇员参加补充养老计划;务实地致力于建立受托人体系,强调受托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执行监管,在养老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受托人的法律地位;采取具体措施降低年金计划的初始成本。一个具体的例子是由人保部制定相关法律,允许多个雇主共同建立集合信托计划,将汇集的资金投资于共同认可的投资组合;放宽对投资范围的限制,允许投资更加多样化和分散,最终允许更高的养老金支付,从而提高职工参加养老计划的积极性。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做交流,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岷县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特别是近一年来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建设的成绩;其次是当前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主要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十二五规划、西部大开发等方面展开;第三部分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面临的挑战;最后一部分是在挑战中把握发展的机遇,主要从我县经济社会的实际出发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有不当之处还请在座的各位批评指正。
一、近年来岷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原则,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全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政治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社会步入了较快发展的阶段。2009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65亿元,增长1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增长67.8%;工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14.5%;国有及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8377万元,增长12%;大口径财政收入8109万元,增长32.9%,一般预算收入4743万元,增长36.4%;财政支出8.46亿元,增长39.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152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238元,增长12.6%;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8.43万人,贫困面下降到19.38%。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的态势。总结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项目建设成效显著。2006年至今,我县通过发改渠道共争取到国家投资4.24亿元,共计167项,其中,农口项目47个,10038.77万元;城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61项,16668万元,社会发展项目56项,11206.7万元;另外,争取到以工代赈专项资金2494万元,易地搬迁项目资金2060.9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今年,全县共确定县级领导及部门(乡镇)实施责任制项目205项,争取责任制项目147项,论证责任制项目128项。通过项目拉动,据初步统计,截止8月份,全县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3亿元,同比增长91.6%。全县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10项,签约资金3.25亿元,到位资金1.41亿元;续建招商引资项目13项,到位资金2.11亿元。总到位资金3.52亿元,同比增长101%。
二是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中药材产业方面:近年来,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25万亩左右,“十一五”期间建成当归GAP基地1万亩,落实集中连片育苗基地23个。不断扩大饮片加工规模,申报了甘肃道地药材炮制加工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制定中药材饮片加工标准,逐步使饮片加工尽快走上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路子;岷阳、梅川、茶埠三 个乡镇的标准化中药材饮片加工园区建设已完成征地、规划,正在进行整地工作;康达、惠利、永康泰、腾达4户中药材加工企业GMP认证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同时,狠抓了中国当归城、梅川两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建设,不断加强与全国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的联络。草畜产业方面: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等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了8万亩左右,建立了7个燕麦新品种(系)区试点,在北部乡镇种植地膜全株玉米800多亩。16个规模养殖小区已全部开工建设,建成暖棚圈舍431座。马铃薯产业方面:按照“以马铃薯一级良种繁育和以菜用型、专用型商品薯生产为主”的目标定位,马铃薯种植稳定在30万亩左右,年调运马铃薯良种5100吨,建成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集中扩繁示范基地5个;马铃薯贮藏库建设项目已完成选址、规划等前期工作。设施农业方面:及时制定了《关于加快全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和《岷县2010年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将发展设施农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举措。全县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873亩,其中:日光温室793亩、塑料大棚2052亩、食用菌棚28亩。旅游业开发方面:按照《岷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人文古迹旅游和自然生态旅游。积极推介“岷州会议”纪念馆、“中国花儿之乡”、二郎山“中国花儿传承基地”、狼渡湿地草原AA级景区、“神农百草园”生态休闲度假公园、双燕—沙金生态旅游区、扎角风景区等旅游项目。大力保护县内藏传佛教寺院等文化遗产,岷县传统竹编技艺等5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清水乡清 水村铜铝铸造等6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巴当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三是工业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县认真落实全市“工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努力培育特色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水电矿产开发、商贸集散地和旅游避暑胜地三大基地,不断壮大以中药材为主的农产品加工、水电产业开发、矿产开发、建筑建材生产、地方特色食品生产五大工业体系。重点实施、谋划了定西市循环经济园区岷县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正草业公司岷山红三叶异黄酮提取及废渣循环利用项目已、康达公司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当归有效成分项目、岷县草春堂美容保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乡草依当归养颜系列化妆品扩建项目、岷海制药公司旧车间改造、年产2000吨中药材提取物及干燥生产线建设、切片生产线以及仓库建设项目、龙望台水电站、冰桥湾水电站、闾井花岗岩板材加工厂二期建设项目、天昊黄金公司日处理2000吨矿石技术改造项目、双喜食品公司年产100万公斤点心生产线、“漫漫”清真点心生产线和“山里人”土特产生产线建设项目。
同时,我们按照“一区多园”的思路,将岷县工业园区和定西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岷县示范区机构合并,挂岷县工业园区牌子,下设岷县西川工业园、岷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岷县中药材物流园(中国当归城)、闾井建材工业园;目前,已委托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按照“一区四园”的思路正在编制总体规划。四是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按照“甘肃南部道地中药材生产、现代制药、商贸重镇、旅游避暑胜地、山水园林城市”的定位,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同时各类详规、专项规划、村镇规划和中心村规划的编制工作也相继开展。8个建制镇已有7个镇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评审工作,正在进行建设性详规编制,其他乡镇小城镇规划、中心村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正在委托设计院进行编制。开工建设了迭藏河风情线、箭营体育公园、人民公园、陈家崖洮河大桥、城区垃圾处理等45个重点城建工程。
五是扶贫开发成效显著。继续坚持“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以参与式扶贫为主线,全面完成了中寨镇塔沟村等9个整村推进参与式扶贫项目;启动了中寨镇出扎村等10个整村推进项目。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和“统一规划、分户建设”的原则,将50户以上的集中建房点与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灾后重建等项目有机整合起来,确定实施梅川镇市级试点镇,蒲麻镇井滩村、梅川镇杏林村、寺沟乡八步川村、西寨镇冷地村等4个县级试点村和各乡镇确定的18个乡级试点村。18个乡级试点村正在围绕中药材、草畜、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开发,大力实施中药材加工、劳务输出等增收项目,努力改善村容村貌,成效明显。
二、当前岷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国家宏观政策给我县带来的发展机遇
一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 若干意见》给我县带来重要发展机遇。今年五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甘肃发展的实际出发,总共47条,涵盖了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提出支持甘肃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了甘肃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重点。《意见》印发后,县上多次组织各部门、乡镇召开会议,并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十二五” 规划编制工作,共提出了落实国办意见项目755项,共涉及46个部门,总投资966.7亿元,按投资分1亿元以上项目165项,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127项,1000万元至5000万元项目348项,1000万元以下项目115项。按投资领域分:基础设施181项, 416.8亿元,特色产业开发150项,86.6亿元,工业建设和商贸流通140项, 132.7亿元,城镇建设56项,100.5亿元,社会事业发展123项,88.8亿元,生态环境建设55项,82.6亿元。这些项目涵盖了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强化了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重点突出了发展的薄弱环节,将今后五到十年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可预见性和可调控性,通过项目建设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这些项目的提出对我县今后五年甚至十年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实施第二个十年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未来十年国家将加大西部大开发力度,在各项政策措施上将进一步加强对西部地区的倾斜也将对我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2009年12月9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出深入推进西 部大开发,实施第二个十年开发规划,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扶持力度。今后再新开工一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并开展西部城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试点。同时,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做好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工作,这将有利于我县围绕第二个十年西部大开发规划在以工代赈、易地扶贫、城镇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以及产业转移等方面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
三是“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将进一步明确我县未来五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布局和重要举措。“十二五”时期是岷县夯实基础、产业提升、蓄势转型、整体推进、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关键时期。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涉及48个单位和职能部门,规划包括中药材、马铃薯、草畜、水电、矿产、旅游、设施农业、劳务等8个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46个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十二五”规划着眼于岷县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未来五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发展目标、产业导向以及主要措施。围绕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迈进这一总体奋斗目标,以构建特色产业新格局为目标,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转变增长方式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 “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动”的区域发展战略,并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 了十二五期间我县设施的项目571项,总投资557.7亿元,包涵了中医药产业、草畜产业、工业和工业平台建设、商贸服务业等31个行业门类,这些项目将成为我县“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主要支撑。
四是宏观经济调节政策进一步加大在民生领域和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第一是财政政策将突出实施重点。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今后重点将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第二是货币政策将加强针对性。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着重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加大信贷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并严格控制对高能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第三是消费政策将突出扩大内需。在继续实施家电、汽车、农机、节能产品等优惠政策的同时,将加大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社会优抚对象待遇水平,以及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切实增强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第四是投资政策将突出适度增长。总体上看,未来几年中央基本建设投资将维持今年的水平,新增投资保持在6000亿元左右,并继续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倾斜,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向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等 方面倾斜。
(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给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推力
一是兰渝铁路的建成将对我县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产业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兰渝铁路建成通车以后,周边县区的工业、农业、草畜产品将通过212线、306省道、岷礼公路、岷代公路汇集到岷县车站输出,届时岷县车站将成为重要的农副产品、中药材、草畜产品、矿产输出基地,年输出量将达到800万吨以上。同时,我县位于四区八县的几何中心,周边县区如卓尼、临潭、迭部、宕昌等县区所需的建材、石油、煤炭以及日常消费品都通过岷县输入,兰渝铁路建成后,岷县火车站将承担岷县及周边县区所需工业原料、生活消费品的运输及周转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岷县车站将成为岷县甚至甘肃南部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地。因此县上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和兰渝铁路动工修建的大好时机,积极打造甘肃南部特色经济强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计划投资3.2亿元、占地面积850亩的岷县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位于岷阳镇南川村,属于公铁联运模式。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甘肃南部货运系统的主要枢纽,除承担岷县自身货物储运外,还可以辐射到周边县区的货物储运。将有利于将传统的储运企业转变为现代物流企业,促进现代物流产业的形成,提高物流社会化程度,为企业优化物流系统提供市场环境;有利于岷县提高客货运输服务水平和组织能力,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更好地为我县经济发展服务。
二是兰海高速岷县段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将对我县未来几年内建材行业、服务行业、劳务等产生推动作用。
三、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
经济总量小、结构层次低,基础设施落后,工业附加值低,项目建设进度缓慢,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城市化水平低,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在低层次和低水平阶段,和周边县区竞争日益加剧等是我县今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利严重制约着岷县区位优势的充分发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城镇服务功能不完善、服务水平低又严重制约了我县作为甘肃南部重要商贸集散中心地的功能发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抗风险能力较低,阻碍着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容忽视。一是项目建设进度不平衡,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欠账大。总体来看,上半年以来各单位固定资产完成水平较低,特别是个别部门和单位实施项目已完成或进入扫尾阶段,但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未上报,严重影响我县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在全市的总体水平。三是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这个问题是目前我们争取国家投资的最大最严重的制约问题。国家安排中央投资,要求项目必须完成可研或初设审批,完成规划许可、土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配套资金承诺等前期手续,但是有些单位或者业主单位申报的项目不是缺这就是缺那,到国家安排资金时还 补不齐前期手续,白白失去了国家和省上安排资金的机会。目前,正是申报2011年中央投资计划的关键时刻,从申报情况看,前期工作普遍不完备,资料和附件不齐全,甚至个别单位对项目申报不够积极、主动,应付交差。四是项目管理比较混乱。在通过平时对项目督查和验收时发现个别项目在建设时没有按照项目建设“四制”的要求来实施和管理项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项目建设资料不齐;
2、资金管理混乱;
3、随意更改建设内容;
4、项目虽然建成,但存在的问题很多,迟迟不能通过省市验收。这些方面的存在对我在今后的项目争取上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三)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多,整改进度缓慢,特别是部分突出问题的整改至今没有落实。经统计,共发现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1131个,其中招投标方面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共有75个;没有环境影响评价的60个;没有工程规划的61个;没有土地审批书的52个;存在未批先建问题有31个;“黑名单”企业未查询的有42个;勘察、设计未招标的有56个项目;没有签订廉政合同的60个; 工程规划审批方面存在的问题61个,安全费用使用无依据的51个;未建立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机制的59个;帐务方面存在各类问题73个;其他问题450个。截至目前,已经整改的问题有821个,还剩310个问题没有整改或正在整改。经归类,主要有:(1)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书的有部分乡镇卫生院等项目;(2)土地未审批的有计划生育服务站业务楼、部分乡镇文化站项目、岷县人民法院 审判法庭综合楼、岷县中医院住院部大楼、乡镇兽医站建设项目、基层法庭等项目;(3)勘察、设计未招标有计划生育服务站业务楼、“岷州会议”纪念馆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层法庭、岷县人民法院审判法庭综合楼、县委党校教学楼、岷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项目、岷县中医院住院部大楼、岷县岷阳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岷县公安局看守所等项目;(4)安全费用使用无依据的有部分乡镇文化站、岷县人民法院审判法庭综合楼、岷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项目、岷县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岷县中医院住院部大楼、岷山小区廉租住房建设项目等项目;(5)未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的有岷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业务楼、部分乡镇文化站、“岷州会议”纪念馆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岷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和门急诊综合大楼、岷山小区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岷县熙盛嘉苑1号廉租住房、岷县春天家园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岷县公安局看守所工程等项目;(6)“黑名单”企业未查询的有岷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业务楼、部分乡镇文化站、基层法庭、岷县人民法院审判法庭综合楼、岷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项目、地震灾后农村公路恢复项目(9条)、岷县熙盛嘉苑1号廉租住房、岷县春天家园廉租住房建设项目等项目;(7)招投标不规范的有岷县康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超临界提取当归有效成分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岷县熙盛嘉苑1号廉租住房、地震灾后农村公路恢复项目(9条)、岷县中医院住院部大楼、岷县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岷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项目、基层法庭等项目。
(四)企业发展面临诸多瓶颈,特别是一些产业化龙头企业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企业作为重要的经济主体,承担着社会生产,吸纳就业等重要社会职能,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而我县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对我县经济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表现在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化程度不高等方面,大多数工业产品为初级工业品,产品科技含量低,利润空间小,市场竞争力弱,从而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上来讲,企业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业经济规模化、吸纳就业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究其原因,我县企业面临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金缺乏,这是企业发展受到制约的最基本因素,一方面是企业自筹资金不足,融资能力差,另一方面是受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权限、企业信用等级和信用担保体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县工业企业面临的“贷款难”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有效地解决,流动资金特别是生产性流动资金缺乏,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具有重大影响。二是技术缺乏,一方面受资金缺乏的影响,企业引进技术存在困难,另一方面是即使引进到技术,也受到人才匮乏等因素的影响,技术的效能等不到充分的发挥。三是人才匮乏,一方面是技术人才的匮乏,另一方面是管理人才的匮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一些企业找一个得力的办公室主任都是一件难事,更不要说能招聘到那些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的高级人才。四是缺乏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意识。我县的很多企业有生产作坊化、管理家族化发展迹象,企业不能主动开 拓市场、扩展业务,从而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城市规模小、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规模小、配套设施不够完备,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设臵不能满足城市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需求,同时,城市管理落后,城市交通秩序混乱,治安环境也不容乐观,严重影响着正常的城市生活。
区域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小城镇规划滞后,小城镇建设进度迟缓,东山区开发步伐缓慢,新农村建设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特别是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直接影响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六)周边县区在近几年内发展迅速,给我县带来巨大竞争压力。特别是“近年来,周边县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县域工业体系不断壮大,以临近的漳县和宕昌县为例,在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大有赶超我县的趋势,在旅游产业开发等方面已经走在我县的前列。因此,我县面临着的竞争压力比以往要显得更为紧迫和巨大。
四、在挑战中把握发展的机遇
在明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当前面临的各种困难、问题和挑战,要进一步理清发展的思路,明确发展的方向,切实解决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迎难而上,勇于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充分发挥我县地理位臵优越、特色资源丰富等发展优势,推动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阶段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科学合理地做好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和区域经济的特点,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以“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切实做好我县县城建设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中药材等重点产业(行业)发展规划,注重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注重城镇、小城镇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注重产业的区域布局和对我县经济发展意义巨大的重大项目的遴选。
(二)着眼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狠抓项目建设工作。始终把项目建设工作摆在加快发展的首要位臵,通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促进项目建设上水平、上台阶。一是高起点谋划项目。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重点,围绕全县资源状况、基础条件、产业开发、民生改善等方面,积极论证谋划一批项目。围绕中药材、草畜、马铃薯、水电、矿产等产业开发,谋划一批工业项目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围绕农民增收,谋划一批扶贫攻坚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围绕改善城乡发展条件,谋划一批城镇建设项目和交通、水利骨干项目;围绕生态环境建设,谋划一批小流域综合治理、林业建设、牧区节水灌溉、田间道路、草场改良、旅游休闲、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二是尽全力争取项目。抢抓国家继续实行“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机遇,重点围绕县级领导争取责任制项目、部门(乡镇)争取责任制项目、已上报的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已上报省市发改委待批的项目抓好争取工作。三是按进度实施项目。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和部门抓重点项目责任制,以县级领 导实施责任制项目和部门(乡镇)实施责任制项目为重点,认真抓好各类项目建设,确保续建项目完成建设任务,新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达到进度要求。四是规范化管理项目。要强化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确保在项目争取上实现大的突破。继续建立健全项目督查、通报、问责机制,进一步加大监管及督查力度,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三)贯彻落实好《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意见》。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继续谋划充实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意见重点项目,对已上报的项目进行跟踪衔接,确保有更多的项目被省市纳入相关规划,为“十二五”及未来十年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四)开发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发展和壮大我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农业方面:要在中药材、洋芋、草业的种植、加工、贸易上下功夫,通过扩大和规范GAP基地建设、引进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企业对农业的带动能力,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水电产业方面:通过洮河梯级水电站建设和洮河支流小水电建设,力争早日形成洮河水电产业集群,同时也要积极推进水电资源的全面利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重点实施鹿峰金矿二期技改、闾井花岗岩板材加工、兰岷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扩建、马坞、锁龙、禾驮三大金矿等项目,是矿产资源得到合理开发,提升其对全县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值。同时要注重对物流、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开发和扶持,重点实施当归城物流 中心、南川物流园区建设项目;积极推介以闾井狼渡滩湿地草原,双燕、马坞沙金自然风光为主生态旅游和以“岷州会议”纪念馆为主的红色旅游资源,进一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同时,紧紧抓住省内外游客到九寨沟、腊子口、官鹅沟景点旅游岷县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住宿餐饮服务业,促进旅游综合收入的增加,以期早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镇容村貌整治,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紧紧抓住国家投资向农村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倾斜的难得机遇,大力加强农田基建、小流域综合治理、乡村道路、小型水利、人畜饮水、农电线路延伸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大劳动力培训和输转力度,坚持以培训促输转,将劳务输出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为主线,以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着力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优先将梅川、闾井两镇建设成为甘肃南部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特色突出、影响面广的示范小城镇。深入开展以“一池三清四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使村庄“脏、乱、差”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道路、水路畅通,村庄、院落清洁,圈舍、厕所卫生。
1.学生观。新课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由以往重教书轻育人的学科本位的观念改变为以人的发展为本位。还要认识到: (1)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一个不成熟的、成长中的人, 需要教师的指导, 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基础, 有自己的思想观点、行为习惯、性格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
2. 课程观。新课程观强调民主、开放, 强调要有教师参与开发。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 更是“体验课程”。因此, 课程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 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教育内容和意义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从而对课程内容进行不断的变革和创新。因此, 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这样, 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过程, 而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3. 教学观。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启发, 实现教学相长, 共同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交往与合作能力
1. 与学生的交往合作。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往, 对学生来说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来讲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 而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知识的理解。上课不是生命的耗费和牺牲, 而是自我实现。小学数学教师要与学生更好地交往与合作。
2. 与其他教师的交往合作。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化, 它需要教师之间更多更紧密的合作, 这样才能完成课程的综合、学习方式的综合、教师之间的综合。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同其他年级、同一年级其他班级数学教师加强交流与合作, 同时也要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与合作。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要尊重其他教师的劳动, 维护其他教师的威信。 (2) 小学数学教师之间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互相学习, 互相交流, 共同提高。 (3) 与不同年级的数学教师及其他学科的教师要密切配合, 注意教育教学的统一性、连贯性, 齐心协力培养好学生。 (4) 要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 取长补短。
三、小学数学教师要有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的融合, 这种融合成为学生获取数学信息、探索数学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数学知识的工具。作为可操作的探索工具, 信息技术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比如:目前数学教学中最流行的辅助软件《几何画板》, 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 既能创设情境, 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 所以,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
四、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教育研究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要成为数学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就必须具备教育研究能力。如何培养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呢? (1) 小学数学教师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小学数学教师要有不怕问题和困难的精神, 敢于面对问题, 敢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挑战。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挖掘问题的意义, 并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理论和方法。 (3) 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研究和开展研究。因此, 要提倡开展行动研究。不断对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提高教育质量。
五、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堂调度能力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 (1) 要具有数学教学设计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和数学学习的不同需求, 以及对数学学习的情感状态等。同时要分析教材, 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联系, 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开发课程资源, 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 安排学生参与一定的数学活动。 (2) 教师要有营造良好学习气氛的智慧和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要从以往完全由教师讲解例题, 学生模仿、练习的传统方法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 教师的责任主要就在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良好的学习气氛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上, 因此, 要求教师要尊重、热爱、了解学生, 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 积极与学生沟通、合作, 灵活机智地化解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多给学生鼓励, 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3) 教师要有应变能力即教育机智。对课堂中突然出现的问题, 教师要能迅速作出判断, 并及时加以解决。同时, 教师还要认真观察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绪, 学生的反应, 随时调整、组织自己的教学。
六、小学数学教师要有自我发展的能力
数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答案的开放性, 教材的范例性, 课程的综合性, 课堂的开放性、不确定性等等都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学习, 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促进自己素质的全面提升。数学新课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拓展知识面: (1) 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2) 要通过报纸、杂志、网络信息等收集有关教育教学资料充实自己。 (3) 要不断学习数学史、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 学习数学在相关学科中的应用。 (4) 要不断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 (5) 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促使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相融合,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就是教师具备通过学习和实践使自己的思想、业务及人格不断发展趋于完善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就能不断学习、实践, 很快适应新课程的变化, 并能抓住新课程改革的难得机遇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来源: 中国医药报
我国各族人民利用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中国有着“世界之最”的中草药资源。目前,中医药发展正处在自身命运的十字路口,中药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问题成为中医药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可以说,保护与利用和谐有度,中医药将会迎来可持续发展的春天;利用无度,保护不利,就可能成为中医药发展的最大障碍。
危机篇
▲现状一:中药资源消耗严重
“我国中药资源蕴含量大幅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针对这一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举的例子耐人寻味:上世纪60年代,藏民用一斤虫草仅可换得一包3毛钱的香烟。而现在一斤虫草要3~5万元才能买得到。肖培根直言,虫草价格成几何级飞涨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资源匮乏的心酸现状。
与虫草面临同样境遇的药用动植物还有很多。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赛加羚羊、野马、厦门文昌鱼等4种野生动物资源几近绝迹;药用动物林麝、黑熊、马鹿、大小灵猫、中国林蛙、蛤蚧等40个种类的资源显著减少,其中麝香资源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70%,虎骨、犀角等物种濒危,已影响了近30种动物药材的市场供应;药用植物甘草、羌活、单叶蔓荆、肉苁蓉、三叶半夏、紫草等100多种资源量普遍下降,影响60多个药材品种的医疗用药;峨嵋野莲、八角莲、凹叶厚朴、杜仲、野山参等30多种植物,因野生资源稀少而无法保证商品需求。川贝母、川黄连、麻黄等资源破坏严重。在三七主产地云南,近三十年来竟然找不到一株野生三七个体。
如果上面的例子仅仅是揭开了冰山一角的话,下面这一组数字也许更让人们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1992年公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中收载的398种濒危植物中,药用植物达l68种,占42%;我国目前共有169种药用植物被列入《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濒危动植物国际公约》和《国家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在贸易和利用上受到相应的管制和限制;在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3000种植物中,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
不合理的开发应用是引起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发展战略课题组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消耗中药材40万吨以上,其中已经引种驯化栽培成功的只有400种,只占常用商品中药材的1/3左右。在被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中,约80%为野生药材,只有不到20%的药材被人工栽培。可以这样说,长期以来,我国的中药业一直在采用一种以“吃资源”换取低成本的生产方式。
▲现状二:中药基因资源面临流失之厄 目前的高新技术还不能创造基因,只能在生物体之间转移、复制或修饰基因。因此,基因资源已成为一种非常规的重要战略资源,基因功能的研究(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也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前沿领域。
药用植物多样性基因资源存在于多种多样的物种(品种)及其亲缘植物中,包含了在漫长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里积累下来的多种变异,是创造未来财富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现实表明,我国的药用植物基因资源却有可能面临流失的危险。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的马小军研究员不无担心。
马小军认为,一方面,由于野生植物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已构成对基因资源的威胁。因为,物种的灭绝意味着其所携带的遗传基因也将随之消失。另一方面,由于从种质资源中分离出的基因或者用种质资源育成的品种具有知识产权,因而世界各国均将研究重点放在种质资源的基因鉴定与分离方面,基因资源的争夺已拉开序幕,具有专利注册号的药用植物基因或DNA片段也越来越多。而这些基因一旦被注册,再对其进行研究就会颇感掣肘。马小军对1996~2002年的美国专利进行初步检索,发现长春花、红豆杉均有功能基因专利公开;而与P450有关的基因和核酸顺序有40项之多,分别与植物脂肪酸羟基化、黄酮化合物羟基化、柠檬烯羟基化等多种羟基化反应有关;另外用基因工程方法改变花朵的颜色(花青素含量)的方法也申请了专利。
目前,在6种植物中有274条基因片段申请了专利注册号,其中大部分与黄酮代谢有关。功能基因克隆注册最多的几个植物是长春花、青蒿、甘草和红豆杉。注册基因最多的国家是日本、中国、德国和美国。
▲现状三:中药无序开发破坏生态环境
肖培根指出,中药资源的无序开发导致大面积植被被毁,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内蒙古、新疆、宁夏的荒漠地区盛产甘草、麻黄、防风等固沙中药。其中甘草的根茎深达8~l0米,可覆盖6平方米土地,防风固沙作用极为显著。由于管理无序,乱挖滥采,导致甘草空前浩劫,在宁夏同心甘草收获季节,每天数千人上阵,每挖1公斤甘草就要破坏60平方米的植被,40多天破坏了800万亩的草原,1.5万亩草场千疮百孔,造成草原严重沙化,损失难以估量。
更为可怕的是,中药资源的无序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一方面,由于管理无序和过度开发,中药材生态系统近年来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而一个物种的消失会导致15~30个物种的危机。
另一方面,药材原生环境被破坏,又加速了物种的灭绝。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黄培教授对肉苁蓉进行的一项研究就证明了这一点。近10年来,肉苁蓉的价格上升400%~500%,每公斤干品抬升至60元左右。利益的驱使,使采药者深入到药源地滥采药物,导致药物资源急速枯竭。在强度采药的同时,对生长于荒漠区的寄主植物梭梭也遭到了破坏。荒漠区本已植物稀疏,植被受到侵害,对环境的庇护作用将更加衰微。而地区生态平衡态环境的恶化,又会使寄主植物生长更为艰难,从而间接影响了肉苁蓉的生长繁殖。机遇篇
▲事实一:我国中药资源基础好
肖培根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蕴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野生药用植物种类最多、利用最早、利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975年开始,在中国药材公司具体负责下,由8个部委局共同承担,历时10年进行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确认我国有中药资源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野生药材总蕴藏量为850万吨,家种药材年产量达30多万吨。
我国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具有适应性强、分布广等特点,许多名贵的、用途广和药用价值高的种类在我国都有分布,如人参、刺五加、三
七、川贝母、黄连、虫草、七叶一枝花等。原来认为国内不产的马钱子、胡黄连、诃子、安息香、沉香、阿魏等药物,也在云南、广西、新疆、西藏等省区有发现,并且资源丰富。世界上几乎绝迹的珍贵药用植物荷叶铁线蕨也在四川省石柱县等地发现了成片的资源。
▲事实二:世界对植物药青睐度提高
近年来,由于“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对天然药物和天然保健品的社会需求日益增长。天然植物药的市场年交易额近300亿美元,而且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1997年美国中草药的销售额为37亿美元,到2000年以后,预计增幅50%。2010年可达到2000亿美元。以生物资源为基础的天然药物将成为未来10年全球制药业实现繁荣的直接动因。巨大的利益将有可能将人们的目光引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且有可能为资源保护提供必要的资金与科研支持。
▲事实三: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研究得以加强
对于已濒于灭绝的物种开展替代品研究,是有效保护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关单位在进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同时,开展了以优质栽培品取代野生植物、以资源丰富的物种取代濒危物种、以再生性强的部分(如枝、叶)取代再生性弱的部分(如根)等研究。另外,人们还不断从海洋生物中寻找药材资源。如中科院在芋螺毒素结构与功能研究中,获得了一种含25个氨基酸、3对二硫键的新芋螺毒素,该毒素具有强力镇痛作用和较高的用药安全性;第二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率先从鲨鱼软骨中分离到一种具有抗实体瘤生长的新生血管抑制因子;中科院海洋所将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藻类研究,开发出具有抑制肿瘤生物活性的藻兰蛋白。
肖培根提出的植物亲缘学也为替代药材的寻找提供了好的方法。如卫矛种植物美登木具有较好的抗癌效果,但有效成分美登碱含量太低。人们又从同科属植物巴吕纳美登木以及同科植物波特卫矛中分离出美登碱,其得率约为美登木的60倍。以后,又从鼠李科塔克萨野咖啡中分离到美登碱类成分美登纳新。
▲事实四: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合理利用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观点已为政府部门、专业人士和普通百姓所重视。一些大型中成药企业纷纷在其原料的地道药材产区建立了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种植基地;长白山等地区还成立了中药资源自然保护区,对珍稀濒危药材进行就地保护;肖培根等专家提出的在奥运森林公园中建立中国药用植物园的建议也已被采纳。
为了加强对野生中药材的管理,除《野生动物保护法》外,我国还颁布了《野生药材资源管理条例》,列出了76种重点加强管理的野生动植物药材。同时加强了对珍贵动物药材代用品的研究和开发,如大量使用水牛角、人工牛黄、人工麝香,以缓解对野生资源的压力。
2004年,肖培根、秦伯益等14位医药卫生界的院士申请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现代中药系统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希望在对我国民族医药工业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中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小学数学教师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方法与技巧有哪些10-27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06-16
小学数学教师随笔11-27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09-20
小学作文:数学与人生12-12
小学数学教师优秀事迹10-30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12-20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心得05-30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发展总结06-04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工作小结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