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数学家华罗庚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的数学家华罗庚(推荐10篇)

中国的数学家华罗庚 篇1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他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后,其数学才能被老师王维克发现,并尽心尽力予以培养。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1946年3月,他应邀访问苏联,回国后不顾反动当局的限制,在昆明为青年作“访苏三月记”的报告。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不久,妻子带着三个儿子来到美国与其团聚。

1949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优裕生活携全家返回祖国。1950年3月,他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50年代,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下著述颇丰,还发现和培养了王元、陈景润等数学人才。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从1960年起,华罗庚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足迹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1978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并于翌年入党。

晚年的华罗庚不顾年老体衰,仍然奔波在建设第一线。他还多次应邀赴欧美及香港地区讲学,先后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还于1984年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74岁。

中国的数学家华罗庚 篇2

一、数学家华罗庚的早年轶事

1910年11月12日, 大数学家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境内, 父亲名叫华瑞栋, 是个小商贩, 开了一间小杂货铺, 母亲则是一位中国典型的贤惠家庭妇女。

40岁的父亲, 老来得子, 备加宠爱, 将其视作掌上明珠, 为给儿子祈求最美好的祝福, 父亲在儿子出生后不久就用两个箩筐将孩子紧紧扣住, “华罗庚”之名由此而来。

在12岁那年, 华罗庚来到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求学。在念完初一后, 他便对数学产生了极大兴趣, 深深喜欢上了数学。有一天, 数学老师给班里同学们出了道《孙子算经》中有名的“物不知其数”的算题, 说:“今有物不知其数, 三三数之剩二, 五五数之剩三, 七七数之剩二, 问物几何?”华罗庚脱口而出“二十三”, 未待老师话音完结。其实, 年幼的华罗庚此时并未学过《孙子算经》, 只是善用自己的独特算法进行敏捷的运算:“33数之余2, 77数之余2, 余数均为2, 那么这个数可能为3×7+2 (23) , 除以5刚好余3, 因而所求之数为23。”[1]129

1925年, 华罗庚完成了初中阶段的学习, 顺利毕业, 但终因家境日渐贫寒, 无力继续高中阶段的学习。正当他应受教育时, “贫穷”剥夺了他的梦想。迫于生活之压力, 为能谋求会计之类的职业以养家糊口, 华罗庚无奈地来到了上海的“中华职业学校”进修会计, 这当时是黄炎培先生创办的学校。然而, 不幸的是, 在这里学习还不到一年, 华罗庚又因高昂的生活费用而被迫辍学, 回家帮着料理自己家的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铺———“乾生泰”, 一边干些杂活, 一边清记营业账。但是, 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深爱着的数学, 开始在程式化的柜台生活中自学数学, 而且自学非常刻苦投入。顾客一来, 他就帮着忙生意, 打算盘, 记账;顾客一走, 他就立即埋头看书, 演算起来。对此, 华莲青 (华罗庚的姐姐) 曾多次讲起:冬天里, 在账台上读数学书的过程中, 因天气寒冷, 华罗庚会一直流着鼻涕, 而他则是左手一抹, 再往旁边一甩, 如果没成功, 干脆就一直那样悬着左手, 而其右手仍在飞速地算着、写着、记着……当然, 有的时侯, 他也会因为过于深思而无视顾客, 甚至时常将自己的演算稿纸当作退款找给顾客。父亲也时常因此气急, 责备他说读天书读成个呆子了, 硬要烧书, 而华罗庚则死死抱书不放。时间一长, 街坊四邻都将此传为笑谈, 送给他绰号“罗呆子”。就这样, 为了生活而挣扎, 华罗庚站在西北风口, 穿一双草鞋, 抹一把鼻涕, 伴一卷灯草, 抽一支烟, 捏一根针, 极其顽强地进行自学, 直至18岁那年。

事实上, 华罗庚在读初中的过程中, 所学功课并不是很好, 甚至也存在数学不及格的情况。当时, 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先生 (1900年至1952年) 正在金坛中学任教, 而且教华罗庚的数学, 发现华罗庚思维敏捷, 数学习题往往反复修改, 解题方法和思路很独特, 虽然年幼的他也贪玩。有教师时常感叹金坛中学无“人才”, 但王维克却不以为然, 说:华罗庚同学就是人才。这位教师笑答:看看他那像蟹爬的字吧, 他能算“人才”?王维克激动地辩论:被埋在沙里的金子, 看起来与沙子并无不同, 教书匠的眼睛最应有沙里淘金的本领, 不然就是埋没人才;华罗庚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 但怎能因此否认他的数学才能?

二、数学家华罗庚的数学生涯

起初, 华罗庚学习数学时仅有一本《几何》、一本《代数》与一本残破的《微积分》。1929年, 华罗庚被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 并撰写出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 并在1930年春发表于上海的《科学》杂志。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熊庆来教授在看到这篇论文后, 激动不已, 忙问道:这个华罗庚是谁?但无人知道, 因为此时的华罗庚并不出名。后来, 清华教员唐培经向熊庆来介绍了同乡华罗庚[2]186。

在来清华任教之后, 1933年华罗庚就被破格为助教, 两年后晋升为讲师, 而一般教员要用八年时间。1936年, 受清华大学推荐, 华罗庚被公派剑桥大学进行深造。在剑桥学习期间, 他将全身心投入数学理论难题研究, 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

1938年, 华罗庚回国后被西南联合大学聘为教授。在随后的三年期间, 他积极参加到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之中, 尤其完成了第一部数学经典名著《堆垒素数论》和20多篇学术论文, 即便当时的生活工作条件都非常恶劣。自1947年起该书还先后被翻译成俄文、德文、英文、日文、匈牙利文等文本, 在国际数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6年, 为了研制原子弹, 国民政府选派了华罗庚等几位科学家远渡重洋赴美国学习考察。到美国之后, 华罗庚先是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担任访问教授, 后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令华罗庚非常兴奋, 感到该是自己报效祖国的时候了, 于是携家人一起, 排除美国政府设置的万难险阻, 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1950年2月, 在抵达香港之后, 他立即发表了一封充满爱国激情的“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 号召和鼓励海外学子尽早学成回国,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贡献自己力量。

回到清华园之后, 华罗庚便担负起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重任, 随后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之盛情邀请, 开始着手筹建数学研究所, 于1952年7月建成, 并任所长。

三、数学家华罗庚的科研教育成就

回国之后短短的几年中, 华罗庚任劳任怨教书育人, 潜心研究。在育人方面, 他为新中国数学人才之培养倾尽心血, 培育出大批优秀的数学奇才, 如陈景润、陆启铿、王元、万哲先、龚升等就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和学者。在数学研究方面, 他写出了“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数论导引”、“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典型群”等大量令国际数学界为之震惊的高水平论著。例如, 其中, 在1957年, “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还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并相继被翻译成俄文、英文等;“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也曾先后被翻成德文、俄文等在海外出版。数学大师华罗庚一生共著有《堆垒素数论》、《优选学》、《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指数和的估价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 与万哲先合著的《典型群》、《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导引》、《计划经济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与王元合著的《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和与他人合著的《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等十部数学经典著作。除此之外, 他还撰写发表了150余篇学术论文和《统筹法评话及补充》、《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等极富数学教育启迪意义的科普作品, 还有专门整理的《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等[3]83。

此外, 为了较好培育祖国的青少年, 华罗庚还组织编写了系列数学通俗读物, 深刻影响着新中国的青少年。他是我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并发起创建了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反观今日之中国, 华罗庚仍就以其非凡的伟大品格、卓越的成就、辉煌的荣誉与其坎坷曲折的奋斗人生, 影响着祖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和科学工作者, 尤其是数学王国中的学子们, 早已是人们心中的“数学大师”, 仍旧引导后人前仆后继地续写着一个又一个数学神话。

参考文献

[1]华罗庚.华罗庚:下棋找高手[M].解放军出版社, 2002.

[2]刘国生.从清华走出的科学家[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8:186.

中国的数学家华罗庚 篇3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作学术报告。原定45分钟的报告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被延长到一个多小时。当他结束讲话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在讲台上。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此后,他顽强自学,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20岁时,华罗庚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

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在英国的两年之中,他攻克了许多数学难题。他的一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他写出了堆垒数论。1946年9月,华罗庚应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投身我国数学科学研究事业。1950年3月,他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63年他和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华罗庚因病左腿残疾后,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他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凭着这种精神,他终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青年成长为一代数学大师。他一生硕果累累,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导函数论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创始人,其著作《堆垒素数论》更成为20世纪数学论著的经典。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的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在他亲自关心和过问下,陈景润从厦门大学被调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最终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此外,万哲元、陆启铿、王元、潘承洞、段学复等人也是在华罗庚的悉心培育下成长起来的。

在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华罗庚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 篇4

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魏尔教授之邀赴美进行学术访问。在美国的四年,他拓展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认真研究了应用数学的情况,特别是电子计算机,要知道那时候全世界第一台计算机才刚刚诞生。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此时的华罗庚已经被伊利诺依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不少人都认为华罗庚不会回来了。可是,谁也没想到,此时的华罗庚内心是多么渴望早点回到自己的祖国。最终,华罗庚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克服了来自美国政府所带来的种种困难,携家人回国。

1950年2月,在归国的船上,华罗庚写下了《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他坦露出了一颗热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我先诸位回去了。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这一年,华罗庚40岁。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的数学故事 篇5

华罗庚十九岁那年,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这场大病,几乎毁了他的一生.从旧历腊月廿四日开始,他足足病了半年,从此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经过了几年的自学,华罗庚开始在杂志上投稿.一开始,他的稿件不断被拒绝.原因是他写的问题已被国外某个专家给证明过了.这反而使华罗庚增添了信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并没有看过别人的解题方法.

1930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让熊庆来惊奇不已,迅即作出决定:“这个年轻人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时华罗庚只有21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来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

名人故事 数学家华罗庚 篇6

数学家华罗庚

【华氏定理】数学家华罗庚关于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另外他与数学家王元提出多重积分近似计算的方法被国际誉为“华—王方法”。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华罗庚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之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但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1948年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中国的数学家华罗庚 篇7

像罗阳一样的精英,如张广厚、华罗庚、侯耀文、高秀敏等,为什么会突患心梗而不治,形成心源性猝死呢?新闻记者从追思患者的奉献精神出发,总写成因操劳过度,压力大,熬夜等造成心梗,我觉得这样写不好,彷佛心梗总因劳累而成,这样容易误导广大同胞,人们悠闲轻松是否不得心梗?不是。从医学和生理上说,既然得心梗,说明其心脏冠脉已有较严重的狭窄处或血黏度高,可认为他们原来已有隐性冠心病,而造成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高黏血症的原因,是长期吃主食肉食多,摄取热量过剩,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当红细胞聚集成栓子,或粥样硬化斑块掉落一块,就会形成心梗或中风,而产生突发性悲剧。

现在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没有预防的良药,我提倡人们喝优质小分子水,并用“已饥方食”调整主食肉食量,就可逐浙逆转和消除动脉粥样硬化,避免心梗或中风;如对有较严重的冠脉狭窄者,都能使人能恢复心脏和动脉的健康。

如安徽省滁州市詹时海于2012年6月9日来信诧说:“我爱人姚宝娟在2009年元月因冠心病急性发作在县医院住院,病情严重,胸痛、胸闷、行动困难,不能爬楼梯,医生建议尽快到南京放支架,否则病情难以预料。这时我看到您发明信息,立即买来试用。我们按说明书要求,她每天喝1500毫升,才喝4天胸痛、胸闷就明显减轻,一个月后胸痛、胸闷就消除了,爬楼也有劲,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此后每三个月就去医院做体检,每次都带来惊喜。后来我们把体检表给当年住院的主治医生看,他一脸惊讶,问我们在哪儿治的,怎么冠心病症状一点都没有了?我如实告诉他:喝卓康优质小分子水治好病的过程,他听后连说:太不可思议了,简直就是奇迹!现在己三年多了,我们没进过医院,连感冒也极少得了。真太感谢您了。”

以上只是我公司网站nnzk.com或gxnnzk.com的【用户反馈】中有许多未做或已做“搭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中的一例,用户们都反映经2~5个月可治愈高(低)血压,不再服药,血压正常;而冠心病患者,饮用3至5个月内消除胸痛、胸闷、房颤、心绞痛等症状,一年左右心电图正常,真正治愈冠心病。这些用户饮用优质小分子水后,因体内生物化学作用改善,提高了血高密度脂蛋白,逐渐减轻至消除了动脉粥样硬化,当然也就避免心梗或中风,并延长了寿命。

人在饮用优质小分子水后,还应“管住嘴”,注意合理膳食中必须坚持热量平衡原则,按我提倡的用“已饥方食”来调整主食肉食量,控制热量的掇取,就能使已有的动脉粥样硬化逐浙逆转和消除,以致免患和治愈各种冠心病,而走向健康长寿。假若您采用吃几分饱的原则,因为难以掌握热量平衡,动脉粥样硬化则会逐浙形成和发展,这就是当今许多百姓包括医生,仍然会患上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原因。我相信:实践,只有实浅,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详见:www.nnzk.com)

华罗庚的故事 篇8

一、 王维克力挺好少年

1910年11月12日,江苏省金坛县华老祥40岁得子,取名罗庚。华老祥经营着一间小小的杂货铺,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华罗庚到了上学的年龄,就随姐姐华青莲一道上了小学。小学毕业后,家中无力让姐姐再读,只把华罗庚送进了金坛县初中。校长韩大受早年就读于上海健行公学,思想进步,为人善良,得知华家经济困难,主动给华罗庚免了学费。但华罗庚当时玩心很重,第一个学期结束时,数学成绩没能及格。于是韩校长找他谈话,要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并教育他:“做人要正,待人要诚,学习要勤,工作要实,生活要俭,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人。” 华罗庚听后,决心发愤努力,急起直追。

华罗庚的字写得不好,语文老师不喜欢他。起初,数学老师王维克对数学作业经常涂涂改改的华罗庚也并不欣赏。但细心的王老师仔细察看时,却发现这些涂改处恰好记录下了华罗庚对解题思路的探索和改进。由此,王维克发现了在这个少年身上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闪光点。于是他力排众议,力挺华罗庚:“华罗庚将来成为书法家的可能性的确不大,但他在数学方面却很有培养前途。”王维克从此对华罗庚格外关心。

王维克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同大学,学习数理。他不仅精通数学,而且博学多才,精通英、法、意等多国文字。但丁的《神曲》就是由他首先翻成中文介绍到中国来的。

感受到王维克老师的关心,华罗庚更加勤奋,经常去王老师家请教,每次都得到老师和师母陈淑的热情款待和尽心指点。华罗庚幸遇良师,对数学的兴趣日益浓厚,数学天赋日渐彰显,每次数学考试都是100分。鉴于华罗庚的数学已远远超出他所在年级的水平,王维克就经常指导他学习一些更深的数学知识。有一次王维克借给华罗庚一本微积分教材,10天后他就送还了。王维克担心他是囫囵吞枣,就即席考了他几个问题。不料华罗庚对答如流,还顺带把书上的印刷错误一一指出,令王维克既感意外,又觉欣慰。

一天放学后,华罗庚来到王维克家中,兴冲冲地给老师送上一篇自己写的数学论文,是油印的,一共两页,题为“费尔马大定理之证明”。费尔马大定理是法国数学家费尔马于1637年提出的,但他自己没有给出证明。这个定理的证明,是一道顶级难题。1908年,德国哥廷根科学院曾悬赏十万马克征解,亦无人能够完成。(注:1994年10月,英国数学家怀尔斯在经过8年的卧薪尝胆后,终于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

看到这样一道世界难题,自己的学生仅用两页纸就证完了,王维克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于是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这个定理自17世纪以来,世界上无数大数学家穷尽毕生精力都未能证明,要是你能如此简单地证明,岂非奇迹?”

对于老师的批评,华罗庚心悦诚服。王维克见华罗庚对数学的诸多领域均有所涉猎,又对属于数论范畴的费尔马大定理如此感兴趣,就劝他莫要急于求成,并建议他在“漫”的基础上更“专”一些,不妨对数论进行更深入的研读。华罗庚听从了王维克老师的教诲,从此与“数学中的皇后”数论结下了不解之缘。数十年后,华罗庚也正是首先在数论的研究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数学文化教育之华罗庚 篇9

学生编辑:龚莉 费凡

世界数学大师 华罗庚

名言警句: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功绩描述:

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变数复分析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也是我国进入世界著名数学家行列的最杰出代表。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二百篇学术论文,十部专著,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十余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宋尼博物馆,也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88个当今数学伟人之一。

世人评说:

很多著名数学家对他的赞扬:“由于他工作范围之广,使他堪称世界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劳埃尔·熊飞尔德);“他是绝对第一流的数学家,他是作出特别贡献的人”(李普曼·贝尔斯);“受他直接影响的人出许比受历史上任何数学家直接影响的人都多,他有一个普及数学的方法”(罗兰德·革来翰)

生平扫描:

华罗庚,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作数十种。

生平记事:

1931年经熊庆来教授的推荐,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并旁听进修。

1935年被清华大学破格提升为教员。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秋天,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魏尔教授邀请访问美国。冬天,华罗庚在美国治好了他的腿疾。在美国的四年,华罗庚先后担任过普林斯顿大学讲师,伊利诺大学教授等。这期间,他研究的范围扩大到多复变函数,自守函数和矩阵几何。

1950年,带领全家回国。在香港,他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表达了他深切的爱国之情。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其间还担任过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

1953年随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访苏考察三个月。1953年《堆垒素数论》中文版出版。

1953-1956年华罗庚亲自领导组织了“数论导引”和“哥德巴赫猜想”两个讨论班,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各自的工作中为发展我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贡献。1957年论著《多复变函数论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获国家一等奖。调陈景润来中科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数论导引》出版。1958年兼任新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数学系主任。1959年《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一书在东德出版,1963年被译成中文。

1962年著《从单位圆谈起》,并到一些大学讲学,带领一批人开展偏微分方程组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1963年《典型群》出版,开始在中国科技大学用系统的SEMINAR指导大量的研究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1964年写出《统筹方法平话》和《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

1967年著有《优选法》和《优选法平话》。与王元教授合作开展了近代数论方法在近似分析上的应用的研究,所取得的结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1977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79年,中国科学院将数学所分成了三个所,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与系统科学研究所。华罗庚任前两个所的所长。

1979年访问了英国。这次访问历时8个月,以伯明翰大学为基地。在英国各地讲学。

197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访问法国,南锡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1980年访问美国。

198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第四次学部大会主席团委员。1982年,香港中文大学授予华罗庚名誉理学博士。

1983年,华罗庚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84年,华罗庚接受了美国伊利诺大学的名誉理学博士。

1985年,华罗庚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74岁。病愈自勉 华罗庚

呼伦贝尔骏马,珠穆朗玛雄鹰,驰骋草原志千里,翱翔太空意凌云,一心为人民。

壮士临阵决死,哪管些许伤痕,向千年老魔作战,为百代新风斗争,慷慨掷此身。

华罗庚的名字为科技爱好者所熟悉,他写的课外读物曾是中学生们打开数学殿堂的神奇钥匙,他自学成才的故事则鼓舞了无数有志青年勇攀科学高峰。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到处都留有他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的艰辛足迹。这位“人民的数学家”,为他钟爱的数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与汗水。生平

■童年时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罗呆子”;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凭自学最终走上清华大学讲坛

■抗战期间,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写出经典名著《堆垒素数论》

■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足迹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他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后,其数学才能被老师王维克发现,并尽心尽力予以培养。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

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高度赞赏了他的才华,并让他去清华当助理员,管管图书馆和收发文件等。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1946年3月,他应邀访问苏联,回国后不顾反动当局的限制,在昆明为青年作“访苏三月记”的报告。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不久,妻子带着三个儿子来到美国与其团聚。

1949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优裕生活携全家返回祖国。1950年3月,他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50年代,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下著述颇丰,还发现和培养了王元、陈景润等数学人才。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从1960年起,华罗庚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足迹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1978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并于翌年入党。

晚年的华罗庚不顾年老体衰,仍然奔波在建设第一线。他还多次应邀赴欧美及香港地区讲学,先后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还于1984年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74岁。

背景

■一名美国教授评论:“华罗庚若留在美国,本可对数学做出更多贡献。但他回国对中国数学十分重要,很难想象,如果他不回国,中国数学会怎么样”

■受毛泽东的《实践论》启发,第一次使数学从书本走向生产实践,被广大群众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从“五四”运动开始,古老的华夏大地就响起了要求科学、民主的呼声。但在反动统治下,政治的黑暗使一大批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无用武之地,他们不得不远涉重洋到国外去寻求发展。华罗庚经过顽强自学终于成为数学名家时,也由于同样原因心怀惆怅地到了海外。

华罗庚在美国当教授时,年薪高达两万美元(按当时购买力相当于现在币值的5倍),有小洋楼和汽车。但他常说:“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他 一直希望“回国和苦兄弟们在一起,把祖国建设好”。当华罗庚闻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便毅然回到国内从头开始。1980年,美国记者裴弗曼写的《华罗庚访问记》,记述了华老的回忆:“我留在美国是很舒服的。事实上,无论对我的工作,对我的妻子和孩子,留在美国都很重要。我应该回国还是留下呢?最后,我选择了前者。中国是我的祖国,那里是我的家乡。我是一个穷苦出身的人,中国的革命是为了劳苦大众的。我应该为中国的数学事业作些紧要的事。”一名美国教授后来评论他:“华罗庚若能留在美国,本来可以对数学做出更多的贡献。但他回国对中国数学也是十分重要的。很难想象,如果他不回国,中国数学会怎么样。”

更难能可贵的是,华罗庚受毛泽东的《实践论》启发,坚持到群众中去,第一次使数学从书本走向生产实践,在应用数学的推广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从事推广普及数学工作中,一点不摆架子,不故弄玄虚。他总是先深入到工农兵群众中去,跟他们交朋友,向他们学习。然后选择适于生产应用的数学方法,用群众能懂的语言,讲给群众听,并为他们写出了《统筹学平话》、《优选法平话》等深受群众欢迎的小册子。群众不再称他“华教授”了,而是亲切地叫他“老华”。群众从内心喜欢他,把他看作自己人,给了他最宝贵的桂冠——“人民的数学家”。

故事

■左腿残疾后,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他戏称这是“圆与切线的运动”。他的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的知遇之恩,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

华罗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数学巨匠,对数学的痴迷和顽强毅力令人赞叹。他失学回家后,一边帮助父亲照顾小店一边自学,常常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 而忘记接待顾客。他经常闹笑话,不是气走了顾客,就是算错了账、多找钱。他父亲气极了,就把华罗庚演算的草稿纸撕掉扔到街上。有一次,父亲一气之下要烧掉数学书,华罗庚心如刀绞,竟休克昏倒在地。

华罗庚因病左腿残疾后,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凭着这种精神,他终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青年成长为一代数学大师。华罗庚一生硕果累累,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导函数论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创始人,其著作《堆垒素数论》更成为20世纪数学论著的经典。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

乐”的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在他亲自关心和过问下,陈景润从厦门大学被调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最终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左图:华罗庚和陈景润)此外,万哲元、陆启铿、王元、潘承洞、段学复等人也是在华罗庚的悉心培育下成长起来的。

为了人民的需要,从50年代起,他就亲自参加并鼓励学生研究应用数学。刚回国不久,他就提出“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虽然他聪明过人,但他从不夸耀自己的天分,而是把比聪明重要得多的“勤奋”和“积累”看做是两把成功的钥匙,并反复地告诉青年人。50年代中期,他又提出“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所谓速度就是出成果,所谓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质量要不断提高。这是针对当时数学所已经出了一批成果,而鼓励大家千万不要自满,要继续攀登高峰。

华罗庚还是我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的首创者,从1956年到1978年间,他亲自担任竞赛委员会主任,还写了大量中学生课外数学读物和学习方法书,为培养优秀数学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而且才华横溢,诗文俱佳

■东京大学原定45分钟的报告,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被延长到一个多小时。当他满头大汗结束讲话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在讲台上

华罗庚才华横溢,除数学外,诗文俱佳,演说才思敏捷且幽默风趣。他读唐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发现有常识性错误,并随口成诗指出:“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这四句诗不但显示出华罗庚精于推理的特点,其诗文功底也可见一斑。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作学术报告。他先中文,改用英语演讲。日本学者被他精彩的演说深深吸引,原定45分钟的报告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被延长到一个多小时。当他满头大汗结束讲话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在讲台上。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华罗庚一生在数学上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个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及高维数值积分等很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之所以有这样大的成就,主要在于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报国之心和坚忍不拔的创新精神。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毅然放弃美国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迎接祖国的黎明;他才能够顶住非议和打击,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成为蜚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

学生感言

高二(6)班 龚莉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位慈祥的老人,用一双智慧的眼眸注视着世界的东方——中国,注视着这片热土上数学研究的发展。曾经,他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在这方土地上树立起了一座数学的里程碑,他就是被誉为“世界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的华罗庚。

人们称赞他是数学的奇才,他却告诉人们“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家庭的贫困让他早早地就被迫离开了学校,但他却并没有因此就放弃了对所热爱的数学的追求,硬是凭借着自学走上了清华的讲台,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人们感言:数学研究的道路如此崎岖,为何华罗庚能一路攀向数学的高峰?!他告诉人们“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的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具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解析数论、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变数复分析„„他在数学的海洋中尽情得遨游,一步步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创造着辉煌!可就在他的事业顶峰时期,面对着国外的高薪厚禄,汽车洋房,他却以一颗淡泊的心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到养他育他的祖国,或许有人会认为他傻,但他却说“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名族,我们应当回去”。是啊,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在这片他所熟悉的地方,方似如鱼得水。怀揣着满腔的热情,他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实验和推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华式定律的认可是他的成功,更是中国的骄傲!

在他的脸上我们看到了对中国数学的矢志不渝,看到了对中华数学复兴事业的世纪沧桑。在中国数学的洪荒之时,他是一位抱定 “战士死在沙场幸甚”的开拓者,从一个初中毕业生到平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心中不禁升起一股对他的钦佩之情,敬佩他的执着,敬佩他的无私„„

作为21世纪的新新人类,在感叹他一生的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习华老的人格品质,虽然他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中华历史的扉页中,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高二(5)班 费凡

生命的柔软时光

原来,有一个世界,离我们的世界如此遥远,却又如此贴切。

城依水存,水随城至。金坛,是水筑的城镇。入墙绕护的是水,穿街过巷的是水,金坛唱着湿漉漉的诗,带着纯朴,清澈的绝美,从那江南平原蜿蜒流过我们尘封已久的心,也流出一朵带着睿智的白莲——华罗庚。

于是,在江南朦胧的烟雨中似乎可以看到,一名青年独倚高楼,凭栏远眺,四野烟斜雾横,八方细雨潺潺。似在用手中的书卷指引他未来的方向,而今我们也站在这里,站在这个空荡荡的地方,欣赏那智慧的火花,谛听轻柔娇嫩的絮语。当然从中也夹杂着“一事能狂便少年”的耀眼宣言,有似: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这声音是从年轻而有又才华横溢的心脏迸发而出。但岁月的洗礼教会他:娇美的昙花总在漫漫长夜独自盛开,却又瞬间凋零,唯有旷世的才华将在飘零江湖的小舟上谱写——绚烂智慧让美惊心动魄。他愿意在没有光怪陆离的繁华之景,没有五彩的霓虹,没有来往的人群,只用怀有远大理想的心去品味这波澜不惊的简单日子。

因为还有梦和理想,从此他便只为那儿时便设下的梦想怦然心动,只会因开拓的脚步激情满怀。红尘中太多的俗事正如《金刚经》所云:皆为梦幻泡影,抑或像徐志摩那句轻轻的感叹: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他明白人生的短暂,便用那著名一世的“华——王方法”去留下生命的痕迹,纵使曾经在痛苦中徘徊,也要挣扎出绚丽动人的光彩。

中国的数学家华罗庚 篇10

初一年级一等奖:

庞天睿

120分

树人中学

陈萌

120分

撷秀中学 陈奕嘉 120分 撷秀中学

路宇峰 111分 矿大附中 储秋实

110分

撷秀中学

华莘含

110分

撷秀中学 刘静茹

108分

树人中学

李灏宇

107分

三十一中 董莇

106分

撷秀中学

袁肇良

101分

撷秀中学

六年级一等奖:耿林琳 126分 李恺树 117分 施涤凡 110分 皮雪阳 108分 赵子煜 105分 李硕元 105分 邢晨 104分 董祈 102分 张驰 102分 杨子岩 100分 张洪瑄 100分 尹荣观 100分 管乐 98分 王嫣然 98分 张晟宇 96分 王柳汐 96分 朱方博 95分 张立群 93分 陆睿韬 92分 唐思鸿 90分 冯岩 90分 丁力波 90分

五年级一等奖:袁蔚景 80分 张家衍 76分 冯晖翔 75分 廉雨辰 70分 沙梦泽 68分 孙雨阳 64分 鼓楼小学 矿务局小学 大马路小学 西苑一小 民主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云兴小学 少华街小学 鼓楼小学 大马路小学 民富园小学 大马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鼓楼小学 公园巷小学 徐师一附小 公园巷小学

民主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星光双语学校 星光双语学校 鼓楼小学 青年路小学 鼓楼小学 王杰小学 青年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鼓楼小学 张闻达 120魏佳庆 115王清钰 侍笑宇 106吴浩宇 105宋诗瑶 105曹童 104姚天钰 102杨益宁 100陈愚夫 100余言哲 100赵子路 100季凯闻 王之硕 97王子豪 96王琦 95史峻嘉 93范子纯 92张梓峤 91巩诗彤 90吴继宇 90陈明睿 90凌赵奇 78段书林 75袁佳昕 72陈梦醒 68孟韩祥 67何松润 64分 云兴小学 分 星光双语 分 公园巷小学 分 大马路小学 分 淮西小学 分 徐师一附小 分 鼓楼小学 分 大马路小学 分 公园巷小学 分 星光双语学校分 青年路小学

分 星光双语学校分 青年路小学 分 矿大附小

分 解放路小学 分 大马路小学 分 王杰小学 分

鼓楼小学 分 光荣巷小学 分 少华街小学 分 求是小学 分 青年路小学

分 青年路小学

分 徐师一附小 分 鼓楼小学 分 青年路小学 分 青年路小学 分 公园巷小学

殷文心 63分 解放路小学 姜雨辰 61分 公园巷小学 韩金格 60分 徐师一附小 李其放 60分 青年路小学

宗煜捷 60分 矿大附小 王叶伟 58分 黄山中心小学

王学成 57分 民主路小学 李子楠 57分 解放路小学 戴诗伟 57分 黄山中心小学

四年级一等奖:

时辰

65分

青年路小学

王鹏飞

50分

解放路小学 刘柯良 41分 湖滨一校 李子腾 40分 云兴小学 许致君 39分 青年路小学 吴奕秋 37分 徐师一附小

初一年级二等奖:

祖雅珺 树人中学 王迪 树人中学 郜欣宜 矿大附中 王永正 撷秀中学 余杨 西苑中学 李东浩 三十一中 李东昊 十三中

六年级二等奖:

蒋学也 八一小学 黄英琦 青年路小学 石祥光 云兴小学 李梦欣 八里小学 秦楚楚 云兴小学 陆京昂 西苑小学 甄诚 鼓楼小学 吴怡隽 青年路小学 权安康 徐师一附小 程逸凡 公园巷小学 张宸昊 星光双语实验小学 叶子怡 民主路小学 张元鑫 城东小学 陈子琰 鼓楼小学 刘一如 民主路小学 周奉智 星源小学 朱婧斐 41分 求是小学 杨文权 40分 解放路小学 毛志坚 37分 民富园小学 冯波瀚 36分 段庄二小

彭靖娴

矿大附中 周士杰

三十一中 沈润旸

三十一中学 王雪琳 撷秀中学 冯文文

撷秀中学 徐新维

撷秀中学 严钧陶 青年路小学 李广威 淮西小学

梁梦宇 大马路小学 周泽宇

云兴小学 鲍婉婷

云兴小学 边瑞斌

三十六中附小 梁帅奇

徐师一附小 徐伟麟

大马路小学 安李行健

大马路小学 徐铭远

民主路小学 刘思典

鼓楼小学 陈奕如

解放路小学 樊鸿义

鼓楼小学 袁吕浩

民富园小学 张志博

沛县正阳小学 李培硕 矿大附小 杨雪凝 大马路小学 李恺

民主路小学 卢圣豪 大马路小学 张睿一

徐师一附小 马田飞 煤巷路小学 王威捷 公园巷小学 刘茹心 青年路小学 杨泽龙

段庄一小 周航 公园巷小学 凌耀

云兴小学 王玮钰 公园巷小学 张嘉慧 星源小学 李原歌 少华街小学 张知宸

公园巷小学 刘斯佳 青年路小学 徐波

段庄二小 陈学斌 云兴小学 李风怡 青年路小学 王子然 鲍明阳 刘子豪 赵康 陈河岳 徐子潇 甄璐宁 王博雅 贾晓宁 张和明 安峻毅 汪伟捷 刘佳鹭 王润峰 徐鼎石 许志鹏 陈奎佑 况昱瑶 刘冠钰 王竣生 陈曦宇 吕逸菡 姜文瀚 王雪倩 全淑琪 伏天舒 时四维 吉连勇 张达玮 祖梓理

吴宸斐 何韬宸 王传好 于跃 陈硕 公园巷小学 解放路小学 民主路小学 八一小学 鼓楼小学 青年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星光双语实验小学青年路小学 大坝头小学 大马路小学 少华街小学 民主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求是小学 解放路小学 民主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淮海西路中心小学公园巷小学 徐师一附小 解放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公园巷小学 民主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民富园小学 少华街小学

解放路小学 星光双语实验小学 大马路小学

风华街小学 八里小学 民主路小学 大彭实小 于硕

朱于瑶 丁驰原

赵晴宇

魏熙

苏涵珺

黄秋旭 周赛文

程言哲 薛聪

王盛龙

乔王

王梦娜 徐畅

佟宸宇

邵家骐

张扬 王云菲 付海翔

孙凤怡

韩晓雪

张艺璇

曹驰

郝资政

韩剑秋

边泽鹏

李梓瑄

兰家骥

李修然

周子敬

吴志冕

刘子元

秦川

骆子恒

于亚平

鼓楼小学 段庄二小 青年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民富园小学 鼓楼小学 王杰小学

大马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湖北路小学 少华街小学 徐师一附小 大马路小学 民主路小学 大马路小学 民主路小学 民主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云兴小学 星光双语学校 解放路小学 民主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公园巷小学 民主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云兴小学 鼓楼小学 解放路小学 公园巷小学 祥和小学 大马路小学 徐师一附小 云兴小学 青年路小学

曹又允 星光双语实验小学 曹学海

徐师一附小 沈心怡 鼓楼小学 赵雅晴

公园巷小学 王灏然 中山外国语实验小学 鹿唯婧 公园巷小学 李玮琪 大马路小学 卢天恒 徐师一附小 王昱晰 青年路小学 刘文傲

大坝头小学 史恒智 公园巷小学 戚志刚

解放路小学 张兴鑫 段庄二小 于云飞

民主路小学 张杨 青年路小学 袁梦卿 鼓楼小学 王凯捷 求是小学 徐若晨

青年路小学 慕帼眉 云兴小学 宣宪诺 鼓楼小学 欧泽之 公园巷小学 程雪琳 大马路小学 吕怡然 解放路小学 王雨豪 旗山矿校 何心然 民主路小学 张广轩 鼓楼小学 接力 三十六中附小 吴梦姝 鼓楼小学 王赦丞 公园巷小学 宋昊源 徐师一附小 金德健 解放路小学 刘毅 沛城镇中心小学 毕雪然 民主路小学 王宜辰 解放路小学 肖冠宏 少华街小学 郭俊捷 中山外国语学校 田荟材 解放路小学 王旭阳 青年路小学 邓明晓 鼓楼小学 席樱元 民主路小学 胡雅晴 解放路小学 项春怡 公园巷小学 薛为元 星源小学 茹凤仪 解放路小学 李靖楠 少华街小学 李松霖 公园巷小学 王嗣承 矿大附小 刘锡磘 矿大附小 赖静睿 矿大附小 鹿田原 矿大附小

五年级二等奖:

刘钰 房之栋 舒雅

陈家成 杜尚君 王帅杰 方剑宇 马国杰 张萌

王智 严雨荷 郝程程 段修畅 朱强

胡舒翔 仝志方 潘泳辰 安娜

王伯航 毕雪婵 张启翔 禇璇

刘乃鸾 黄诗媛 于坤良 潘浩天 赵冰涵 李天雨 沈昊洲 尹力 边宁 刘东辉 云兴小学

湖滨中心小学青年路小学

少华街小学

淮西小学

民富园小学

民富园小

公园巷小学 大马路小学

大马路小学

公园巷小学

公园巷小学

中山外国 刘集实小

青年路小学

旗山矿校

公园巷小学 民主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少华街小学

星光双语学校云兴小学 大马路小学 公园巷小学 鼓楼小学

少华街小学 星光双语学校 矿大附小 矿大附小 矿大附小 矿大附小 大马路小学

孟春安 公园巷小学 孙正迪 公园巷小学 万乘 民富园小学 徐可欣 矿大附小 王恒宇 云兴小学 胡泽邦

青年路小学 徐晨阳 公园巷小学 晁嘉佑

青年路小学 阙道宏 解放路小学 陈筱箬

求是小学 刑楚枫 民主路小学 王奕涵

云兴小学 刘纯皙

大马路小学 徐径舟

淮西路中心 郑智方 兴北小学 赵冠伦

青年路小学 贺奕斐 云兴小学 白雨桐

公园巷小学 周茹馨 云兴小学 孙仁杰 矿务集团中心小学 孙麒萱 徐师一附小 苏怡萍 公园巷小学 陆思臣 求是实验小学 孟津 沛县胡寨镇张庄小学李枞珊 民主路小学 孟祥文 公园巷小学 董浩楠 大马路小学 陈啸 星光双语实验小学 徐腾 中山外国语小学 李文豪

解放路小学 朱继祥 青年路小学 孙伊靖 民富园小学 张雨琦 公园巷小学 张鹤鸣 公园巷小学 孙文飞 少华街小学 肖淳琦 求是小学 唐翔宇 公园巷小学 杨晨露 解放路小学 沙晓晗 淮西小学 王司直 公园巷小学 王楚涵 公园巷小学 王恒宙 云兴小学 柳则良 公园巷小学 张叶萌 大马路小学 赵子硕

矿务局小学 黄雨恒 云兴小学 曹天予 徐师一附小

孙亦璇 解放路小学 谭钦翰 解放路小学 皱天鹏 杨逸程 张艺 陈鑫鹏 黄子阳 张蕊寒 王启尧 王晓彤 杜一鸣 李诗雨 葛恒源 戴程

张世节 李佳欣 张天舒 马承昭 方源彬 王铁霖 张子健 徐宏洲 黄昊龙 孟可馨 虞子威 赵阳

侯佳欣 杨道涵 宋戈 王加勉 李子桓 刘凝霏

青年路小学

公园巷小学 民主路小学

民富园小学

青年路小学

民富园小学

民主路小学

公园巷小学

两山口小学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公园巷小学

徐师一附小

云兴小学

青年路小学

公园巷小学

云兴小学

青年路小学

公园巷小学

淮西小学

公园巷小学

光荣巷小学 青年路小学

公园巷小学

公园巷小学

解放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云兴小学

四年级二等奖:张雨晴 云兴小学 李秩东

解放路小学 杨柳青 青年路小学 周天悦

解放路小学 周嘉宁

云兴小学 樊鑫玮

云兴小学 韩雨轩 段庄二小 王培鉴

解放路小学 张延硕 沛县实验小学 吴丹妍

青年路小学 郭静瑶 云兴小学 王继伟

徐师一附小 韩明榛 民富园小学 胡学文

云兴小学 吴思涵 王场小学 许桓榕

青年路小学 雷克非 解放路小学 吴政澎

云兴小学 李轶为 云兴小学 葛翼苏 矿大附小 宋梦珂 矿大附小 杨同阁 矿大附小

初一年级三等奖:

王亦昊 三十一中 夏鹏程 三十一中学 徐梓豪 撷秀中学 秦楷尧 矿大附中 周婧沂 三十五中 颜方 撷秀中学 刘彦君 三十一中 张峻诚 矿大附中 路延 三十六中 韩梦雪 第一外国语学校 付小宇 西城中学 穆群星 西城 张鹏扬 西城中学 王猛 王杰中学 王韵皓 王杰中学 李莉莉 王杰中学 王艺雯 三十一中 李昶昊 撷秀中学 杨帆 王杰中学 胡恒硕 三十一中 张弈 撷秀中学 刘洋 三十一中 汤泽华 三十六中 蒋硕 三十一中学 李麦宁 撷秀中学 徐清华 三十一中 张琬笛 三十一中学 李文浩 李泊康 包佳威 武世岩 姚婧钰 孟昕

耿子棋 文一妃 马馨宁 王艺潼 彭越

陈冰清 姜宇昊 李根

杨松

黄芮蕊 陈琦 郑晓龙 冯倩倩 韩远哲 周凡琛 王明育 巩怡然 郝笑

曹家林 刘岱卫 屈歆然 盛楠

孙逸

许龙昊

段庄二小 矿大附小 矿大附小

矿大附中

三十一中 撷秀中学

矿大附中

三十一中

三十一中

矿大附中 撷秀中学

三十一中

撷秀中学 王杰中学 三十一中

三十一中 西城中学

王杰中学

三十一中

三十一中

撷秀中学

三十一中

三十一中 三十一中

十三中

三十六中

三十一中 三十中 三十一中 三十一中 孙子媛 孟晓羽 吴继凯 赵秋瑶 三十六中 周呈

三十一中 三十一中 王耀

三十一中 三十一中 郎康

矿大附中 三十一中学 刘力嘉

三十一中

六年级三等奖:

闫芷若 星源小学 孙伟宝

大马路小学 张权福 青年路小学 赵阳

淮西小学 蔡宇琦 鲍伟 路承晔 刘梦晨 李雨婷 梁伟浩 兰真 彭震 魏然 朱翔宇 王子娇 马帅 崔一凡 李阳 袁森 宗博傲 周童 胡晓宇 张舜磊 冯宇祥 李宜轩 吴雅男 师瑶波 张良宇 叶腾 田若辰 王思爽 王子宸 王晨晨 郭然 王伟光 朱丝雨 梁子欣 赵家珺 卜凡望 民主路小学 淮西小学 青年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鼓楼小学 民富园小学 星源小学 求市实验小学 民富园小学 解放路小学 星光双语小学 民主路小学 段庄二小 星光双语实验小学星光双语实验小学淮西小学

解放路小学 星源小学 少华街小学 解放路小学 段庄二小 矿务集团中心小学大马路小学 湖北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鼓楼小学 青年路小学 黄山中心小学 青年路小学 公园巷小学 星光双语 云兴小学 少华街小学 西苑小学 孟焕 韩申泉 苏童泽 黄万昇 吴天琪 崔正昊 马瑞远 任智用 陈唱

潘登

刘以诺 赵煜

方宇飞 滕旭

杜天宇 高一晴 王慧智 冯缘 赵伯南 魏士清 徐瞳

刘坤宇 王一非 邓司伟 潘光兴 王雅钰 余晓晴 李銮浩 张宇婷 刘奕朴 李子绯 李蓝镜 吴知非 潘柳旭 孙雪晴 公园巷小学

八里小学 八里小学

少华街小学

兴北小学 大马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公园巷小学 少华街小学 公园巷小学

鼓楼小学 刘集实小

民主路小学 云兴小学

民主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公园巷小学 矿大附小

公园巷小学

求是小学 少华街小学

少华街小学

大马路小学

八一小学 民主路小学 淮海西路中心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云兴小学

解放路小学

民主路小学

云兴小学

云兴小学

青年路小学

民富园小学

徐圣卓 风化街小学 洪佳琳

民主路小学 花楚 汉桥小学 王雪岩

公园巷小学 颜灏轩 青年路小学 王亚峰

光荣巷小学 王晓程 黄山中心小学 吕奇翱

公园巷小学 章翔 公园巷小学 谢懿德

青年路小学 郭禹辰 青年路小学 杨云哲

鼓楼小学 杨鲲鹏 少华街小学 戚明喆

解放路小学 黄菊芃 星光双语实验小学 桑子唯

大马路小学 徐策 城东小学 王彤彤

八里小学 邓晶涵 潘治州 王博文 李明臻

李子安 陈龙辉 张雪婷 黄卫 付龙 王琦 罗赵睿 丰明启 周琨凯 朱聪 姜珂宇 杨冠林 侯尧 彭丽媛 庞少龙 权天祺 朱梦妮 杨彤彤 马佳妮 赵常臣 孟凡辰 李俊雨 宗世盈 周子沣 马俊驰 胡奇 谭若然 许一鸣 张若冰 王生龙 邹林峰 八里小学 黄山中心小学 淮西小学 民主路小学 民主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星光双语实验小学 段庄二小 青年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公园巷小学 公园巷小学 民富园小学

星光双语小学 公园巷小学 公园巷小学 鼓楼小学 八里小学 段庄二小 青年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矿务局中心小学 解放路小学 云兴小学 徐师一附小 星光双语 鼓楼小学 公园巷小学 大马路小学 星光双语实验小学 解放路小学 大马路小学 八里小学 公园巷小学 赵子祺 张立佑 邓卫

薛文蕊 赵威

高旭楠 李雨亭 唐天瑶 姜玉珠 杨鹏晓 李志珲 张麟玥 张仕锦 王安琪 尹路明 李盈霏 高逸飞 周伟凡 李晨宇 丁欣

李晓旭 胡戈涵 秦海博 徐佳琦 贾秉松 靳珂欣 王雅江 韦雨舟 王清扬 周宣宇 李海波 高源

李裕滢 贺靖然 胡玉祥 解放路小学

少华街小学 民主路小学

民主路小学 民主路小学

黄山中心小学 段庄二小

段庄二小

云兴小学 青年路小学

徐师一附小 星源小学 解放路小学

云星小学

解放路小学

大马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求是小学

青年路小学 公园巷小学

解放路小学

刘湾小学

徐师一附小

云兴小学

徐师一附小

中山外语小学

中山外语小学徐师一附小

公园巷小学

徐师一附小

光荣巷小学 公园巷小学 星光双语实验小学 大马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周昱昊

鼓楼小学 武天聪

八里小学 王旌州 鼓楼小学 王一凡

鼓楼小学 陈国重 星光双语小学 黄周阳

解放路小学 孟钢 民富园小学 胡威 淮西小学 吴怡迪 民主路小学 苏子阳 民主路小学 孙启鑫 黄山中心小学 叶佳文

黄山中心小学 朱玉 云兴小学 张羽宁

云兴小学 陆晓菲 云兴小学 张旭

云兴小学 杨西面 云兴小学 刘舒曼

青年路小学 曹燕妮 梁智增 陆阳 王延冬 陈思繁 牛司农 魏泽芳 王玺玉 杨坚 马婧怡 蒋雪 郭庆典 王智慧 而兆青 董一诺 汪美玲 孟楚霄 杨剑锋 陈浩然 宋鸣方 邓安祺 高群 孙海洋 吴靖宇 崔主甲 孟雨欣 李雪珺 郭瑞乔 张一丁 宋海威 王翕 刘泊馨 张斯琦 闫承江 王友锋 徐师一附小 民富园小学 公园巷小学 解放路小学 民主路小学 鼓楼小学 民主路小学 云兴小学 解放路小学 民主路小学 户部山小学 解放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民主路小学 风化街中心小学 解放路小学 黄山中心小学 云兴小学 解放路小学 徐师一附小 徐师一附小

鼓楼小学 云兴小学 青年路小学 西苑一小 星光双语实验小学民富园小学 星光双语实验小学民富园小学

青年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求是小学 大马路小学 夏乐天 步仲凯 张耀

权子童 王纯璐 李海生 贾鹏翼 范铮 曹馨升 孙婷婷 卓启启 左雨鑫 李永睽 曹任水 刘硕琛 常远

宋瀚文 李雨婷 张振龙 朱雪萌 王子豪 陈子豪 胡正汉 盛子琪 张全

王博文 闫东睿 蒋若妍 何源

满凯

苗新卓 夏鹏博 闫郁文 方奕然 张锐

公园巷小学 星光小学 公园巷小学 公园巷小学 黄山中心小学 青年路小学 公园巷小学 中山外国语小学 少华街小学 求是小学 民主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少华街小学 黄山中心小学 云兴小学 公园巷小学 星光小学 公园巷小学 段庄二小 青年路小学 公园巷小学 解放路小学 求是小学 淮西小学 星光双语实验小学 八一小学 青年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韩山小学 公园巷小学

赵雪 解放路小学 李雪欣

公园巷小学 闫雪聪 解放路小学 吴香仪

解放路小学 李昊宸 淮西小学 冯思国 民主路小学 吴天仪 解放路小学 程阳

黄山中心小学 时仁杰 黄山中心小学 王一凡

徐师一附小 陈思妤 解放路小学 温子璇

青年路小学 马乐乐 青年路小学 周广援

解放路小学 周文萱 民主路小学 辛炎炎

少华街小学 李泽阳 大坝头小学 王博蒙

解放路小学 李奇芫 徐皓颖 吴国梁 沈旭辉 李炯昌 付宽 孔江鑫 周星含 刘庆霄 袁洁 王潇 刘梦婷 钟纪康 张玉 孙元振 陈浩鑫 张潇冉 洪晓楠 杨一悦 杨春雷 毕兴华 英睿 胡雪枫 马浩天 李雨露 王雨辰 杨文静 右佑鹏 王振宇 邓彤 王泽宇 陈若愚 邓楠 于牧之 翟雨菲 公园巷小学 解放路小学 民主路小学 求是小学 民富园小学 民富园小学 段庄二小 星光双语实验小学民主路小学 少华街小学 鼓楼小学 鼓楼小学 汉桥小学 户部山小学 云兴小学 云兴小学 公园巷小学 少华街小学 青年路小学 民主路小学 八里小学 民主路小学 云兴小学

光荣巷小学 公园巷小学 青年路小学 八里小学 星光双语小学 民富园小学 解放路小学 淮西小学 淮西小学 民主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黄山中心小学 朱思雨 曹伊宁 邱晨宇 贺扬

惠旌豪 陈世星 王曾莹 周世珺 陈婷

刘天宇 申传喆 周希蒙 徐玮志 闵振

王楚元 吴博远 张超

王凯石 孙柳涛 周冬玥 林志源 侯暮寒 宋又锐 杨一凡 耿雨彤 丁季媛 魏尊豪 尚小絮 魏景涛 杜虹旭 钟文琦 闫天宇 杜浩南 杨璐宁 付晓

黄山中心小学

星光双语小学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民主路小学

求是小学

云兴小学

大坝头小学 星源小学 少华街小学 鼓楼小学

解放路小学

民富园小学 黄山中心小学

云兴小学

公园巷小学 公园巷小学

少华街小学

民富园小学

解放路小学

民主路小学

民主路小学

云兴小学

民富园小学

风华街小学

中山外语小学

风化街小学

大马路小学

歌风小学

解放路小学

公园巷小学

民主路小学

民主路小学

大马路小学 段庄二小

吕楠 云兴小学 张文轩

云兴小学 王维羽 云兴小学 刘家峰

云兴小学 刘辰壮 云兴小学 鲁一男 云兴小学 秦晓宇 云兴小学 陈重尧

青年路小学 宋雨霆 青年路小学 邱钥

青年路小学 王准 青年路小学 董晓璐

青年路小学 王鹏伟 青年路小学 陈昕昊 青年路小学 王梓馨 青年路小学 陈默文 徐师一附小 韩天蕾 徐师一附小 杨雨晴 青年路小学

梁靖敏 青年路小学 王坤 淮西小学 卢佳枫 矿务局中心小学刘汗青 公园巷小学 吴亚东 矿大附小 谈莹 矿大附小 韩雪纯 矿大附小 李飞 矿大附小 刘伟杰 矿大附小 李雨泽 矿大附小 郭佳旗 矿大附小 鲍昭羽 矿大附小 巩碧莹 矿大附小

五年级三等奖:

李宇轩 少华街小学 刘俊辰 青年路小学 张宛露 民主路小学 陈鹏飞 云兴小学 徐铭池 解放路小学 刘思羽 解放路小学 夏施宇 青年路小学 欧文涛 光荣巷小学 武怡彤 云兴小学 陈子琦 公园巷小学 范廷锴 云兴小学 张君澄 徐师一附小 周阿顺 青年路小学 徐子悦 青年路小学 周益萱 求是实验小学 孟鑫 求是实验小学 夏国峰 公园巷小学 张子阳 王杰小学 胡卓群 巩碧莹 黄珊 薛玲萱 张元舟 刘轩奇 徐小苏 闫涛 王前 周治鑫 谢晓东 黄亦明 孙一玮 姚子豪 李亚书 朱彤 崔洁涅 陈景祥 张哲 潘相龙 张希岩 李子璇 李天成 王宇翘 杨清茹 申雪谨 刘宜鑫 王稳清 祁家瑞 王子卓 夏博一 淮西小学 矿大附小 鼓楼小学 西苑一小 矿大附小 矿大附小 矿大附小 矿大附小 矿大附小 矿大附小 矿大附小 矿大附小 青年路小学 鼓楼小学 民富园小学 段庄二小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大马路小学

求是小学

解放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大马路小学

大马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云兴小学

徐师一附小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郑信诚 八里小学 陈维峰

民富园小学 孙思妍 解放路小学 鹿家玮

民富园小学 冯欣畅 云兴小学 李梦华

云兴小学 段堡泽 云兴小学 陈清扬

云兴小学 高勇 云兴小学 李小虎

云兴小学 刘晨杰 民富园小学 张德宇

公园巷小学 马文静 淮西小学 张松亮

公园巷小学 朱嘉若 徐师一附小 马柏海

公园巷小学 李佳俊 大马路小学 史歆语 青年路小学 孔翎宇 顾超强 顾小妍 祁雷铭 曹雪辰 刘一聪 周炳妤 谷宇轩 韩卓壮 宋钰涵 汪巨溪 魏天宇 刘力玮 李衍昊 袁俪丹 李加程 王钲棋 李瑾辉 庞程露 朱思尧 王圣榕 李海雨 庄子岩 党昕雨 何赟 王天任 王浩宇 黄凯旋 刘览 李子易 于文 武瑞萍 刘书美 赵梦姝 周瑞港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黄山中心小学 青年路小学 公园巷小学 少华街小学 公园巷小学 公园巷小学 光荣巷小学 求是实验小学 公园巷小学 徐师一附小 大马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云兴小学 青年路小学 奎园小学 公园巷小学 公园巷小学 民主路小学 民富园小学 云兴小学 公园巷小学 公园巷小学 青年路小学 徐师一附小 解放路小学 八里小学 少华街小学 云兴小学 民富园小学 青年路小学 星光双语实验小学青年路小学 八里小学 王致远 李婉君 贺云飞 靖永康 陈梓文 刘浩然 汪明哲 马子彦 郑凯文 李远哲 胡珂 蒋怀旭 葛友祯 张立鲤 郑韫良 孟顶一 彭义超 高志清 凡倩莹 余培培 王玉明 许文昊 韦梓康 赫杰 吕国庆 王胡诗意单楚笑 唐丝雨 任雨璇 崔文佳贺刘港巍 张娇阳 宋锦 王芷晴 郝文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求是小学 青年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徐师一附小 淮西路中心小学民主路小学 公园巷小学 青年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段庄二小 青年路小学 求是实验小学公园巷小学 公园巷小学 矿大附小 解放路小学 段庄二小 公园巷小学 公园巷小学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民富园小学 云兴小学 云兴小学 青年路小学 星源小学 解放路小学 八里小学 民富园小学

凌晨 民富园小学 李大卫

歌风小学 尹佳慧 西苑二小 费嘉雯

光荣巷小学 王帅 公园巷小学 唐广翼

大马路小学 郭士凡 八一小学 崔泽浩

青年路小学 刘乃萌 公园巷小学 于牧之

青年路小学 李晨希 民富园小学 张铭智

八里小学 王雨婷 八里小学 李蔻泾宇

八里小学 王一博 少华街小学 韩佳起

民主路小学 唐淑群 民富园小学 赵传琦

黄山中心小学 刘佳宁 段庄二小 陈天歆 云兴小学 蒋恩光 云兴小学 孙盛月 云兴小学 张耕 青年路小学 张子傲 青年路小学 魏裕宇 歌风小学 杭威 解放路小学 曹纯熙 公园巷小学 张月 徐师附小 龙乾一 矿大附小 李家皓 矿大附小 胡轩豪 矿大附小 杨嘉毅 矿大附小 仲志诚 矿大附小

四年级三等奖:

刘阳 解放路小学 刘家琛

青年路小学 胡文韬 徐师一附小 张嘉哲 解放路小学 杨雯嘉 星光双语实验小学黄伟杰 解放路小学 朱子青 云兴小学 朱泽鑫 青年路小学 林媛媛 复兴南路 蒋宏辰 云兴小学 胡峻嘉 解放路小学 包蕾含芯

云兴小学 李伶魏 星光双语实验小学闫咏欣 云兴小学 黄安琪 解放路小学 石睿丰 解放路小学 邢胜泽 云兴小学 张继豪 胡宜轩 曹然 陈思扬 刘逸天 丁浩南 杨瀚汀 洪佩珊 郭子钰 赵忠瑜 许若愚 王奔 茅思奕 王雨康 周小惠 郑瑞钊 刘西嘉 魏昆鹏 李雪涵 王子瑞 苏浩天 陈睿智 高晓琪 夏添

徐谨如 周轩如 陈笑立 刘啸

胡晓叶 戴聪

石婉莹 段庄二小 云兴小学 云兴小学 云兴小学 青年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沛县歌风小学 公园巷小学 徐师附小 云兴小学 矿大附小 矿大附小 矿大附小 矿大附小 青年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沛城镇中心小学 矿大附小 鼓楼小学 青年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云兴小学 徐师一附小 解放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段庄二小

曹梦楚 解放路小学 李雪莹

云兴小学 李梓毓 解放路小学 徐新月

青年路小学 王嘉琪 青年路小学 申士

青年路小学 权文哲 徐师一附小 周畅

青年路小学 孙宸威 解放路小学 何鹏飞

鼓楼小学 蒋雪彤 青年路小学 曹寒冰

黄山中心小学 张伽伟 云兴小学 郑文博

云兴小学 安嘉城 段庄二小 沈浩源

段庄二小 赵昱棋 青年路小学 胡佳寅

青年路小学 刘子航 沈玉涵 陆睿琦 刘严文俊黄帅 杜法硕 张庆坤 周子涵 马元皓 张浩哲 周恩如 于忱清 田宇轩 王雨欣 赵俊智 李杨林 陈宇航 蔡心雨 郭又溥 李卓远 李牧聪 杨方淳 孙乐然 王子璇 胡薇薇 陈冠羽 张哲山 刘青岩 杨子浩

民富园小学 青年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云兴小学 青年路小学解放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云兴小学 徐师一附小 青年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云兴小学 云兴小学 青年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徐师一附小 公园巷小学 矿大附小 矿大附小 矿大附小 矿大附小 矿大附小 矿大附小 董立娇 张天怡 吴凯南 姬云飞 邢思成 吴科飞 马瑞阳 冯蕾蕾 曹乙钦 朱巍然 金心城 殷媛媛 张屹茹 卢雨晴 宋尧峥 王雪屹 王曦宇 付尧

孙璐

董怡辰 张羽惠 蒋文昊 玄佳鑫 段凌风 王赢琼 尹基航 张培旭 张泊明 刘心怡

翟山小学

解放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云兴小学 徐师一附小

青年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云兴小学

解放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解放路小学

黄山中心小学

青年路小学

青年路小学

黄山中心小学 云兴小学 云兴小学

解放路小学 矿大附小

徐师一附小

上一篇:泪作文500字下一篇:五险一金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