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混合教学模式在信息背景下的研究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信息化教学促进了线上教学的发展,而线上教学也迫切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持。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是线上线下教学的结合,也是多种教学设计的混合。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作为汉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及专业特色课程,重在学生主体性地参与实践,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教学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文章结合课程教学的现状,借助于网络化信息技术平台,更强调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探寻如何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变革教学关系。也就是说,我们不再是单纯的老师“教”与学生“学”,而是重在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主学习技巧,老师在学生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性、启发性教学,教师也由此种教学方式而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而进行下一轮的教学,由此教学相长得以实现。这里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对学生进行具体化、个性化的指导,设计更符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教学设计,打破传统的“正态分布”化的学习效果呈现,更强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因材施教。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语文教学的技能、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同时,学会自主反馈与自我提升,真正做到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自我生成、更新新一轮的学习任务。学生该门课程的学习成绩也是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建构中产生,这样的评价模式也更加切合能力课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要求。

1.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现有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停留在教师课前备课、课堂讲授、课下布置作业的阶段,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展现。虽然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情境化教学”模式很好地改变了这一现状,但是,依然存在着对学生课下监督与考评不到位、课中的学生参与性无法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保障、课后的跟踪不能继续而有效等问题。与此同时,很多新型的教学资源的出现,例如,网络公开课、国家大型精品在线开放课、微课等,使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进行线上或者线下的自主学习。不可否认,这些资源的确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些帮助。然而,如何将教师教与学生学二者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却是目前的问题所在。也就是说,如何让各个主体在线上与线下都能有效而紧密地联系起来,“各司其职”,而不是线上线下“各自为政”。目前的教学模式大多还是教师满堂灌式的讲授,学生在课堂上当“低头族”。如何解决学生上课的自主性参与问题,以及如何对学生线下的学习进行有效监管,同时进行反馈,实现教师、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得到有效互动,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一教学思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如何从真正意义上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落到实处,把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做到最大化,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也是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2.混合式教学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着课程教学目标: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而混合式教学是将线下传统学习的优势和线上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强调“引导—主体相结合”,是一种学习理念上的提升。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程是“教学的教学”、融实践教学于教学实践中。我们都知道,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变革教学关系,在信息化背景下,利用网络平台搭建智慧教学,使传统教学模式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最主要改革的内容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等方法;学习方法方面,自主学习、问题学习、开放学习等都是学生进行自觉主动学习的行之有效的办法。然而,如何将这些办法真正落到实处,如何对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形成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报告,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跟踪反馈,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是课程改革设计的的重点。教师应“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协助者、促进者”[1],以此来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对于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程来说,把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把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作为课程训练的一部分,并且更加注重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并非仅仅强调技术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忽视理论知识学习,而是要求实践和理论之间能真正实现融合。”[2]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将理论融入实践,在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传达教育教学理论。

3.混合式教学具体实施路径

3.1课程准备

根据课程目标进行课前准备,这一阶段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似乎得不到展现,但是却是混合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决定了混合式教学效果的重要部分。在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中,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课前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方面,老师需要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融入课程设计,在课前做好讲课与说课的双重准备,既有对于课程展示的要求,也有示范性的课堂实施过程,让课程展示与课堂教学设计无缝衔接;另一方面,根据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需要自己在课程开始前进行自己课堂展示部分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也需要提前进行自我演练,在此时也能发现自身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不足,提前进行修正。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通过教学教研活动对各类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总结,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整理课堂展示、模拟演练进行自我提升,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3.2课程实施

教学改革最终要落脚到课程本身,课堂教学阶段也就是具体的课程实施。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台进行讲授和示范,对于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程来说,具体环节大致包括概念梳理和实践练习,概念梳理相比实践练习来说会略显枯燥,而实践练习也大多停留在教师示范演示,学生观摩的阶段,又或者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优质课程资源。而对于混合式教学来说,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承担主要的试讲工作,试讲结束后,进行生生互评,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评价他人、自我评价来促进相互学习,也通过同学之间相互竞争的压力来促进自我学习。在这里,课堂展示环节来自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不仅是评价手段,更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就是说,“在混合式学习中引入翻转课堂理念”[3],学生不仅是进行学习成果展示,也是交流讨论。而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学生互评结束后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并提出新一轮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学生提升做好准备,让学生真正掌握本专业培养的核心技能,包括课程设计技巧掌握、课堂讲课能力提升、板书能力培养、说课技巧的掌握等。在这里,学生的个性化、个体化差异得到有效解决,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也在学生进行“翻转”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重点强调或改进的地方,教学相长因此得以实现。

3.3课程总结与评价

以实践技能提升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必然要求以技能的掌握为考查与评估对象。在课后总结阶段,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这门课程教学的结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当堂的课程结束后,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根据课堂表现对学生的课堂展示活动进行修改和完善。作为老师,需要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反思课堂教学设计问题,及时调整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设计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而作为学生,在课堂展示和交流活动结束后,需要根据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给出的建议总结反思,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课堂成果展示,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技能。把“学中做”和“做中学”二者结合,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探究更广泛更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技能项目,至此,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真正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以实践性为导向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要求教师在课程结束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和课程进行评价。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学习不再是共性化的知识传授,而是个性化的自主性、创造性学习。因此,混合式教学不仅是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深化实现,也是充分运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创新学习评价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提前组织安排,更需要师生之间密切配合,我们需要混合多种教学理论、多种学习环境、多种教学风格和多种学习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9(15):18-23.

[2]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99-124.

[3]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5-20.

上一篇:动画设计在数字媒体技术下的研究下一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休闲体育设施服务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