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单元分析(精选6篇)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规范书写等学习习惯。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掌握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两步)的重要单元,是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与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进行整合重新编排的一个单元。
在实验教材中,正式教学混合运算在后,而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内容在前,而且教材淡化了对于混合运算的脱式计算的书写规范要求,对于何时开始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也没有统一的规定,教师在教学时较难把握。基于此,修订后的教材重新设计了混合运算教学的顺序,编排了这个单元,提前正式教学混合运算。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二是解决简单的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具体编排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单元重在梳理并教学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
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乘除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
/ 4
的作用。本单元则是学生系统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主要是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好本单元的相关知识,将是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从编排层次上来说,教材分为4个层次。
例1,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重点在于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初步认识并使用脱式进行计算。
例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较长时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开始做本单元中含有两级运算而没有括号,乘、除法在后而又需要先算的题目时,容易受到原来思维定势的影响,导致学习上的困难。为加深学生的印象,教材在编排上采取了如下措施:(1)适当借助了现实情境,并呈现了矛盾冲突;(2)在题目中用符号标明运算顺序。
例3,在回顾小括号作用的基础上,直接将相关知识迁移推广到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中,对学生来说难度也不大。
例4,教学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其掌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应重在让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结构,学会找出中间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2.教材编排特点
综合来看,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解决问题与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适当分开,体现运算顺序的“规定性”. 鉴于实验教材实验的结果,修订教材在编排本部分内容时,将解决问题的教学与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适当分开编排。如,编排例3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级学习小括号的作用的知识基础,就没有再呈现情境,而是直接进行教学并给出了数学上的规定。又如,例1中情境及现实问题的呈现,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之前的已有知识,同时引出综合算式的概念及脱式计算的内容。再如,例2的情境是学生曾经接触过的乘加的情境,只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列式之后,引出了数学上的规定,进而学习新知,加深学生的印象与理解。
(2)采取各种措施,突出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体现。
为了解决教学的难点,教材采用了多种方法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作为学生学习的“拐杖”。如,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增加圈出先算的一步运
/ 4
算及列综合算式的专项练习等。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出对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除了结合教材中给出条件,让学生提问题的练习之外,在解决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时,发现并提出中间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为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材对此进行了突出体现,如例4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之后的总结中,都体现了对培养这一能力的重视。同时以此提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类似的练习,既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处理好情境图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从感性上认识了数学上对于这些运算顺序的规定,在进行两 步运算时会使用,但是尚不会正确表达,也没有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规定。教学时,在学生明确 计算顺序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借助情境图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解决问题中的矛盾冲突更好地理解数学上对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规定的合理性。如例2的教学等。
(2)建立好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梳理学生已有的有关混合运算顺序的知识,如例
1、例3等。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如,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教材上提供的现实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以调用;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等。从而达到梳理的目的。
(3)灵活运用好练习,做好学生的分层指导。
本单元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安排了较多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以及题型丰富的综合练习。教师要根据学情灵活选择和运用好这些练习。根据练习的难易程度充分运用教具加以动态展示,化解难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4)把握好教学要求。
在此之前,学生一般分步计算两步式题,或者以直等的方式写出得数。从本
/ 4
单元开始,学生正式学习脱式计算,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在进行脱式计算教学时,对于过程的书写,教师要作好示范;为能列出综合算式,可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示意图梳理信息并确定解题步骤。在教学的要求上,也应该给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学生逐步达到目标即可。
(5)建议用7课时教学。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单元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1课时:同级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6+9+8=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1.同学们做什么呢?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 15÷3×5=
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第2题哪错了? 3.第3题哪错了? 4.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第2课时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4+30= 2×4×7= 6÷3×2= 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4×3=12
4×3+7 7+(4×3)=12+7 =7+12 =19
=19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追问
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追问2 :为什么先算4×3?
追问:见下页。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7+12 =19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7+4 =11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四)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第3课时: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49页例3。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 7+(7-6)= 10-(5+3)= 7+7-6= 问题: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
1.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34-(28-13)6×(7+2)(88-56)÷8 76-(12+25)(12-5)×3 48÷(8-2)问题:
1.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72-18)÷9 24÷4+2(4+5)×7 72-18÷9 24÷(4+2)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 2 2 2 = 2 问题:
1.你看见什么了?
2.你能在前三个“2”之间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这个算式的运算结果等于第四个“2”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1页练习十一,第7题。第52页练习十一,第11题。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P53页例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0-20)÷5 = 72÷(18-9)= 65-8×5 = 20+7×5 =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
1.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90-36)÷9
= 54÷9 = 6(次)
问题:
1.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3.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5.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
1.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2.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1.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25+15)÷8 =40÷8 =5(只)
3.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4.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60-15)÷5 = 45÷5 = 9(米)
4.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6×3÷9 =18÷9 =2(排)
3.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5.解答正确吗?
作业: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第56页练习十二,第
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P57-58页整理复习和练习十三。教学目标:
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2.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4×6÷8= 72-5×8= 30÷6+29= 7×(36-30)= 48-18+32=(14+21)÷7=
5题。
四、课堂作业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1.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2.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2)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18+27÷9 4×8-3(18+27)÷9 4×(8-3)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在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复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1.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会解答吗?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出来。3.解答正确吗? 4.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5.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小男孩: 3×4+5 =12+5 =17(元)
小女孩: 10-(3+5)
=10-8 =2(元)10-3-5 =7-5 =2(元)
26个 19个 2.
(26+19)÷5 =45÷5 =9(个)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5.解答正确吗? 3.
8×3-10 =24-10 =14(瓶)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还剩多少瓶”,你们会解决吗?能列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说一说你的想法。4.这道题需要加小括号吗? 5.解答正确吗?
三、课堂作业
作业:第58页练习十三,第1~3题。单元检测:
一、口 算
(1)15×3=(2)42÷7=(3)9×5=(4)28÷4=(5)12×3=(6)35÷7=(7)19×2=(8)18×3=(9)21+32=(10)19+17=(11)28+9=(12)36+5=(13)28+3 =(14)16+30=(15)28-6=(16)13×3+20 =(17)45÷9+37=(18)100-9×3=(19)80+5×4=(20)30 -36÷4=
二、计算
(1)9×8+12(2)20+24×2(3)72÷8+30
(4)56-8×3(5)21+6×3(6)15-40÷5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8+16÷8 改正 :(2)40-15×2 改正: =24÷8 =25×2 =3 =50
四、脱式计算
(1)63-40+25(2)35+4×8(3)27+81÷9(4)6×8-24(5)36÷6×4(6)49÷7+63
五、在〇填上>、<或=
(1)5×4+5〇5×4-5(2)6+7×2〇7+7×2(3)5×2×3〇5×(2×3)(4)42÷6+7〇42÷7+6(5)40-8×5〇40-8×4(6)30-49÷7〇20-49÷7
六、列式计算
(1)7与8的积是多少?(2)42除以6得多少?
(3)45与32的和是多少?(4)78比36大多少?
七、应用题
(1)菜站上午进10筐西红柿,下午进12筐西红柿,一共运进多少筐西红柿?卖出11筐后,还剩多少筐?
(2)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 新 |课 |标| 第 |一| 网(3)百货商店有40台洗衣机,卖了18台,又运来20台,还有多少台?
(4)二年级一班有42人,二班有43人,全年级有10人体育没达标,达标的有多少人?
(5)学校有8个篮球,又买来20个,现在有篮球多少个?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计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第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1.
(1)板书: 47-12+5
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边说边板演)
教师板书:
47-12+5
= 35+ 5
=40
(2)学生试算:
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
48+16-37 54÷9×7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2.教学例2.
(1)板书:6×3+50 50-6×3
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观察左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先进行什么运算,教师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然后明确再算什么.
观察右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师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
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下面的法则.
勾画出法则并齐读,然后指名复述.
(3)反馈练习
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
19+5×3 7×8-29
提问: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
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3.教学例3.
(1)板书54÷6-7 7+54÷6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除法.
引导学生明确:左边的算式,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减法运算.
右边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法运算.
启发学生试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课本例3上面的法则.
(3)反馈练习:
完成课本例3下面的“做一做”.
45÷5-8 36+49÷7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4.师生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练习
1.根据算式,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5-9+36 63÷9×5
=( )+( ) =( )×( )
=( ) =( )
46-7×442÷6+39
=( )-( ) =( )+( )
=( ) =( )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9+6 24-16÷8
=36÷6 =8÷8
=6 =1
15-6×2 15÷3+2
=9×2 =5+2
=18 =7
3.计算。
7×2+16 30+56÷8 50-4×6 40-24÷8
布置作业
练习三第3题.
52-36+19 53-3×9
68+4×349÷7×6
63÷7-581-45÷5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教学课时]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大家知道大象都有哪些特征吗?(学生举手回答)没错,大象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白白的象牙,壮壮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3.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1.大象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眼中的大象。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1)多音字:扇:shān扇动
shàn风扇(2)图片识字:竖、竿、撑、舞(3)与生活体验结合识字:痛、烦、耷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sì shì
shān shàn
(1)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2)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它们赶跑。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3.大象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
遇:半包围结构,笔顺是,“走之底”是三画,右边的笔顺要记清。最:“耳”的首横要写长点,盖住“又”字,末笔横改提。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4.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遇”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可组词为
。5.比一比组词。根()
跟()兔()
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二、复习字词 学习课文这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2)练习说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有
耳朵,像。
(3)动物们的耳朵多种多样,功能也不同,就像《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们的尾巴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1)指导读好问句。
“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2)分角色朗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一共出现哪些动物?(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大家都疑惑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4)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这一段?
②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吗?有必要把耳朵竖起来了吗? 4.学习9~13自然段。(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3)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做好吗?会舒服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舒服,经常有小虫子飞到大象耳朵里,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4)那么,现在,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是的,不应该,因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着是起到保护作用的。起到了哪些保护作用呢?我们一起来读第12自然段。(学生举手回答:防止虫子飞到耳朵里,还可以把虫子赶跑)(5)指名读第13自然段。①指导读出的语气。
②现在你知道大象为什么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了吗?我们来请几个同学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一谈。7.照样子写词语。自言自语
自()自()自()自()
8.大象是怎样让他的耳朵竖起来了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9.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大象的耳朵竖着,可以听到很远的地方传来的声音。()(2)大象的耳朵竖着,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吵得大象头痛。()(3)大象的耳朵可以把飞来的虫子赶跑。()(4)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可以避免虫子飞进去。()
10.大象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小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什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2.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教学板书
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 虫子飞不进来
6.有哪些小动物奇怪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
蜘蛛开店
[教学目标] 1.会认“店、蹲”等16个生字,会写“店、决”等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运用想象续编故事,明白不能一味地只想着做简单的事情。[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把握故事内容。2.[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趣味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大象的大耳朵是它的特点之一。那么请同学们来看一看下面这几个小动物,你知道它们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吗?
1.出示图片:蜘蛛
河马
长颈鹿
蜈蚣(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2.同学们真棒,都答对了。那么你们知道这几个动物小朋友之间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吗?我们接下来学习新课文《蜘蛛开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轻声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识字方法引导。(出示课件)(1)偏旁归类识字:蹲、趴;寂、寞;蜈、蚣(2)加偏旁识字:店、编、露
(3)联系生活识字:口罩的“罩”,照顾的“顾”,交换的“换”,匆忙的“匆”(4)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4.检查单字的认读情况。(出示课件)
2.读一读,连一连。
三、朗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再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找一找:(1)蜘蛛为什么要开店?
(2)蜘蛛开了什么店?都有哪些顾客?都卖了哪些商品?(3)交流反馈。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蜘蛛想要开店是因为
,他最后开了一有
店,先后卖了口罩、和。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
2.从这一自然段你知道蜘蛛为什么要开店吗?(好寂寞,好无聊)3.“寂寞”“无聊”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4.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讲解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生字。2.开火车读词语,齐读。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找出蜘蛛开了什么店,卖了什么商品,要卖给谁。(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口罩编织店——口罩——河马 围巾编织店——围巾——长颈鹿 袜子编织店——袜子——蜈蚣 2.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合作朗读,思考:这几个自然段讲的什么?(蜘蛛开了口罩编织店)(2)蜘蛛为什么开口罩编织店?(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3)蜘蛛的编织店里口罩卖多少钱?(一元钱)你觉得一元钱贵不贵?为什么?
(4)蜘蛛的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这位顾客是(河马)。给河马织口罩简单吗?(不简单)为什么?(因为河马的嘴巴那么长)所以蜘蛛感叹道“口罩好难织啊”。(指导学生体会“简单”到“难”的变化)
(5)出示句子:河马的嘴巴那么长,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①指名同学读句子,指导读出万分感叹,如释重负的感情。②学习“工夫”“终于”两个词语。③请同学用“终于”练习口头说句子。3.出示第5自然段(1)学生自由举手朗读。
(2)蜘蛛觉得围巾织起来很简单,你们说对吗?
(3)同学们都说得很有道理,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织围巾到底简不简单。
4.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学生分组学习第6~8自然段。(1)分组讨论,小组长按照合作要求指导学习课文。(2)教师总结学习反馈。
(蜘蛛卖围巾,碰到长颈鹿,长颈鹿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蜘蛛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围巾。可见织围巾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5.指名读第9~11自然段。
(1)最后蜘蛛的袜子店迎来四十二只脚的蜈蚣,蜘蛛的反应是怎样的?(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2)蜘蛛的反应告诉我们这织袜子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6.学完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呢?(做任务事情不能只图简单)读句子,完成练习。
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1)“一整天的工夫”意思是,说明给河口织口罩。
(2)用“终于”写一个句子。
4.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蜘蛛开了口罩编织店,来的客人是,他花了
的时间织完了;开了围巾编织店,来的客人是,他花了的时间织完了;开袜子编织店,来的客人是
,最后他吓得。
(2)蜘蛛给长颈鹿织围巾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是因为长颈鹿的脖子
。当蜘蛛看到来织袜子的顾客是
之后,吓得匆忙跑回网上,是因为。
7.学完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三、复述课文,讲故事
1.小组内交流故事内容,派代表上台讲故事,为讲得好的同学给予奖励。2.课文的最后,蜘蛛跑回网上,那么蜈蚣的袜子到底织没织出来呢?如果你来开店,你会怎样为河马、长颈鹿、蜈蚣提供服务呢?请大家把你们想到的故事写下来,并讲给爸爸妈妈听。
四、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9个会写字,书写这些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全班交流。2.教师重点指导:
商: 围: 期: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全班互评。青蛙卖泥塘
[教学目标] 1.认识“卖、牌”等15个生字,会写“蛙、卖”等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角色语气。
3.学习课文,树立环保意识,认识环境的重要。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了解故事内容。2.学习课文,树立环保意识,认识环境的重要。[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的围 绕课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大家小脑袋里装着好多小问号。青蛙为什么要去卖泥塘呢?都有哪些动物来买,他的泥塘卖出去没有呢?老师也和大家一样,很想知道青蛙的泥塘卖出去没有?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大家猜一猜,青蛙会向谁卖泥塘?卖出去没有呢?(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分小组讨论猜测)
3.谁来给大家讲讲你的猜测。(指名学生回答)你们真会想象,小青蛙到底是怎么卖泥塘的,卖出去没有呢?咱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己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2.老师检查读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注意读准“舒”是翘舌音,“撒、栽”是平舌音,“坑、挺、咏、愣”是后鼻音。(2)去拼音认读生字。
(3)老师打乱循序读,老师带读。(4)男生、女生比赛读。3.读课文,读通顺词句。
(1)现在请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入课文,看看能否把词语读得更通顺些。(2)学生自由读。读完的同学在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3)指名读,学生评并纠正。
(4)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小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它卖出去没有?原因是什么?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组织学生探究青蛙卖泥塘的过程
1.分角色朗读课文3~9自然段。边听边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没有买青蛙的泥塘?
2.围绕问题进行探究。重点指导朗读老牛和野鸭的话,理解它们的意思。3.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4.拓展延伸:想一想,还会有哪些小动物们路过青蛙的泥塘,它们看见泥塘会说些什么呢? 3.有哪些小动物来问了泥塘了情况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认读“蛙、卖、搬”等8个生字。2.学生自己记字形,小组交流讨论,全班汇报。
3.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怎样写才好看?(指名交流)4.师范写,重点指导。
蛙:右边是两“土”字叠加,注意横画长短分布。搬:中间的“舟”字横画不穿头。卖:与“买”字做对比分析。5.学生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学习了《青蛙卖泥塘》的故事,有没有哪位同学能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2.同学们讲得真好,那么,你们知道青蛙为什么卖泥塘了吗?接下来我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要卖自己的泥塘呢?(烂泥塘
这儿不怎么样
搬到城里住)2.青蛙是怎样卖自己的泥塘的?(1)结合图片
①青蛙竖起来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卖泥塘”。②青蛙大声吆喝“卖泥塘喽,卖泥塘!”
(2)启发学生想象平时在哪、什么时候见到过吆喝。(指导读好青蛙的吆喝)
三、学习课文第3~9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3~9自然段,想一想,谁来看了青蛙的泥塘?他们买了没有?泥塘为什么没有卖出去?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老牛来看过,但是没有买。因为老牛希望周围有些草。(2)野鸭来看过,但也没有买,他觉得池塘里的水太少了。3.分角色朗读课文,把老牛、野鸭的不满意读出来。(1)指名读老牛说的话。(老牛的语气低沉)(2)指名读野鸭说的话。(野鸭的语气)
(3)指名读青蛙的三次吆喝,比较三次吆喝。(一次比一次青蛙更有自信了,声音更大了。)
4.听了老牛和野鸭的建议,青蛙是怎么做的?
(1)想:①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泥塘就能卖出去了。②要是能往泥塘里引些水,就能卖出去了。
(2)做:①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的周围。②砍竹子,引山泉。
5.经过改造后的泥塘有什么变化?(泥塘周围长出绿茵茵的小草,有了泉水)6.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6.第一个来买泥塘的是,他没有买走泥塘是因为
。第二个来买泥塘的是,他没有买走泥塘是因为
。7.听了老牛和野鸭的话,青蛙是怎么做的?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四、学习第10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第10自然段,边读边想,有哪些小动物从小泥塘边经过?它们 说了些什么?
2.教师指导做想象说话训练。
3.拓展思维:小鸟为什么说这里缺树?蝴蝶为什么说这里缺花?小兔为什么说这里缺路?小猴为什么说这里缺房子?(小组交流)
4.听了这些小动物们的话,青蛙是怎样做的?你觉得他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是青蛙,你会怎么做?(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五、引导探究第11自然段
1.有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下面吆喝起来,谁来读读青蛙这次是怎么吆喝的?(指名朗读青蛙的话。)
2.青蛙说这里多好呀!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儿多好,把这些句子勾下来,自己读一读。(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勾画。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体会)3.谁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呀。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唱歌。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
4.听了青蛙的吆喝,你会怎么想呢?(鼓励学生大胆表白)
5.难怪青蛙愣住了!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多好呀!为什么要卖掉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9.青蛙最后怎样介绍自己的泥塘的?画出文中的句子,再读一读。
六、回归整体,拓展思维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组织讨论,青蛙为什么没有卖掉泥塘?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3.同学们说得真好,小青蛙用它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个美丽、舒适的环境,我建议,同学们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起来改造我们身边的环境,好吗?
七、分角色表演故事
1.学生在小组内把故事讲一讲。
2.分小组试着把课文演一演,师下小组指导。
3.指名小组在全班表演。4.对演得好的小组给予奖励。
教学板书
老牛——没有草
野鸭——水太少 青蛙卖泥塘
小鸟——缺点儿树
蝴蝶——缺点儿花
…… 小毛虫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昆、怜”等16个生字;正确描写“整、抽”等8个生字。2.正确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并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3.能运用“边读边思,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4.懂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文,识记、书写生字。
2.能通过有关词句,讲述小毛虫的经历,并懂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的道理。[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引入课题
1.(出示各种蝴蝶图片)师: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看——看到了什么? 2.(出示句子)美丽的蝴蝶有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3.齐读句子。4.揭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2.接龙读课文,纠正读音。3.同桌齐读课文,检查读音。
讨论:你觉得这是一条怎么样的小毛虫? 出示:()的小毛虫 4.交流反馈。
三、研读1、2自然段,体会理解
1.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你为什么觉得小毛虫既可怜又笨拙呢? 2.交流反馈。(随机出示句子)
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3.读句思考:从这个句子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很可怜?(不会唱、不会跑、不会飞)
4.动画演示: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悟昆虫们的快乐,发现这与小毛虫的可怜形成强烈的对比。
(2)图片展示,学习理解“生机勃勃”的意思。5.指导朗读。师生合作读第1自然段。
6.(出示句子)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1)从哪里可以看出小毛虫“笨拙”?(2)动画演示理解“挪动”。(观看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理解“挪动”的意思。并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了一点点”“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进一步体会小毛虫的“可怜”)
7.小结:小毛虫这么笨拙,这么可怜,但它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4.照样子写句子。
例: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 全校学生都去参加早锻炼,又是踢毽子,又是,跑的跑,……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练习说话
介绍小毛虫。出示:小毛虫真可怜,小毛虫真笨拙。1.读第3、4自然段,理解“悲观失望”“羡慕”。
2.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小毛虫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3.小组讨论交流。
想: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眼前最要紧的是学会抽丝纺织,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屋。
做: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4.现在,你觉得这是一条怎么样的小毛虫?
(让学生感知小毛虫的坚强,体验它不悲观失望,不羡慕和尽心竭力做好自己工作的心情)
5.自由读第5、6自然段。(1)理解“与世隔绝”的意思。
(2)出示句子: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思考:这是怎样的规律?小毛虫耐心等待会有怎样的结果?
6.动画演示:小毛虫破茧而出变成蝴蝶。(利用动画,形象地将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既帮助学生理解小毛虫蜕变的知识,又渐渐地把学生带入文本,为小毛虫而高兴)7.自由读第7自然段,画出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样子。
(1)出示句子: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2)配乐朗读。
(3)出示第2自然段,把小毛虫之前的样子和现在的样子做对比,思考:小毛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8.出示图片及相关词句,让学生展开想象,借助提示说一说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
9.借助下面的提示,讲一讲小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三、复习巩固 1.游戏,词语搭配。
2.出示课后习题中的词语,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口头练习造句。3.写字训练,教师指导难点字。
整:“束”的捺画要改为点,撇画要舒展,与“攵”的捺画相呼应。“正”字写在田字格中居下居中的位置。
[教学板书]
22小毛虫(笨拙)
小毛虫不悲观不失望尽心竭力蝴蝶(灵巧轻盈)
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认识字词,积累与劳动有关的词语。
2.能根据语境猜测难点字的意思,并复习巩固查字典的方法。3.掌握汉字变偏旁后在笔画大小和形态上的变化。
4.学习比喻句的写法。练习写话,把自己想养小动物的理由说清楚。
5.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熟练朗诵、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能根据句意猜测难点字的意思。
2.学写比喻句;练习写话,说清楚理由。积累《二十四节气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一)导入: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热爱劳动,上个星期五大扫除时,同学们干活积极认真,有扫地的,拖地的,还有擦玻璃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同学们真棒!这周五,我们又要进行大扫除了(出示相关图片和词语),看看这些工作,你想做哪一项?请你大声地读一读它。1.指名读词语。教师校音指导,读好“扫”平舌音,“拎”前鼻音。2.开小火车读。检查词语认读情况。3.全班齐读,每个词语读三遍。(二)汉字与偏旁
1.出示“又—劝”“土—堆”。仔细观察汉字变偏旁后,在笔画大小和形态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可小组讨论)2.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指导:汉字作为偏旁时,笔画的大小和形态要发生变化。“又”字最后一捺变一点;“土”字最后一横变成提。
3.出示“转、特”,请同学们模仿刚刚的方法来分析剩下两个字的偏旁特点。4.学生书空笔顺,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二、词语积累(一)猜一猜
1.出示句子和加点的字“摸”,先让学生猜猜这个字的意思,再通过查字典检验。指导:“摸”,用手去碰,动作很轻。“摸”字是提手旁,表示跟手有关,是一个动词。
2.出示剩下的两个例句,依照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猜测加点字的意思。3.总结方法:遇到我们不认识的生字,我们首先可以通过偏旁猜测字意,其次可以通过全句的语境来联想字意,最后可以通过查字典来检验自己的猜测。
(二)学习比喻句
1.课件出示句子,指名学生读一读。
2.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读完句子,你们有什么发现?(都有“像”这个词)3.去掉句子修饰成分,对比总结学生的发现。
那棵大枫树又高又大。→那棵大枫树好像一把又高又大的绿色太阳伞。4.学习比喻词“像”“好像”。5.出示图片,学生仿照写句子。——燕子的尾巴像。
三、写一写
1.教师:如果你可以养一只小动物,你想养什么?(指名说)2.为什么想养这种小动物?说说你的理由。
指导理由:可爱,讨人喜欢,可以看家,可以陪我玩耍,跟我一起分享好吃、好玩的。
3.拿出练习本,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5.你有养小动物吗?请写一则观察动物的日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二十四节气歌》
导入:同学们,在古代,人们为了更好地掌握时间,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大家想认识和了解这些节气吗?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它们,就把它们编成了诗歌。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吧。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说说每句诗歌中所包含的节气,教师综合学生的回答逐一显示正确答案。3.具体介绍每个节气的特点。(结合图片,选取部分节气,有详有略)4.学生再次自由读诗歌,尝试背诵。5.全班齐读,齐背诗歌。
二、我爱阅读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有时圆圆像个盘子,有时弯弯像只船,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 2.学生自由读故事,思考:这个故事题目叫什么?故事里说了件什么事? 3.教师运用图片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指导学生认识描写月亮变化的词句。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弯弯的镰刀等。4.介绍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好在哪里?
教学目标:
1. 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 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教学重、难点:
认记生字,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教学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一、画面引入。
播放早春的课件,学生说说早春的特点。
师: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 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3. 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4. 口头扩词,看谁最能干。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1. 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自然段。
2. 读第三自然段,能读出什么?
3. 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4. 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四、朗读练习。
可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
五、配乐朗读,读出感情。
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一、复习巩固。
1. 同桌抽读生字卡。
2. 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 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3. 背诵课文。4. 个别抽背。
三、指导写字。
1. 认读生字。2. 扩词练习。
3. 重点指导“溪、摇、躲、躲”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4. 学生练习。
四、同桌合作学习,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五、迁移运用,拓展想象。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
六、实践活动。
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自己发现的春天,可以从气候、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眼进行观察。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挂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字音
1、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掌握字音。重点字音:
荣
宿
篱
疏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4、教师范读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5、学生美读(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6、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7、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8、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9、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四、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两首古诗
二、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
如,离——篱
味——未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
烧
荣;平舌音:菜
宿
。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仔细观察。
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沟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沟的拐弯处要圆润。
4、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笋芽儿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学习重难点:目标1、2。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自己学习生字。
2、教师准备笋芽儿生长的影片或挂图,一段轻音乐,以及生字卡。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读课题:“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
2、播放影片片段或出示挂图观察,然后学生练习口头描述笋芽儿的样子。
3、引入课文学习,知道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己识字的情况:
1、播放影片或出示挂图学生观察,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己读课文,碰到难记的生字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2)学生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可以从图画认识“笋”;
动作认识理解“揉一揉、扭动、向上钻、爱抚”; 读书上带有生字的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3)学生自己小声读一遍课文。
4、练习写字:
(1)连词书写,不能写成AABB式;(2)指导带有口字旁的几个字的写法;(3)指名书写“唤”,师生共同评价修改:(4)学生练习书写;(5)抄写要求积累的词语;
三、深入朗读,感悟课文,体会情感;
1、再次播放影片或出示挂图观察,了解笋芽儿生长过程;
2、学生分组学习交流,有感情朗读课文:
(1)分学习小组读课文,然后讨论: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2)讨论后推选同学在全班交流;(撒娇——钻出地面——长成健壮的竹子)
(3)交流:你们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引导体会笋芽儿生长过程的美: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明亮而美丽的世界„„)一边体会一边练习朗读。(4)有感情朗读课文:
(1、2自然段应柔和、轻声,3自然段声音稍大、急促、粗重,最后两个自然段应读得响亮、自豪、欣喜。)指名读,评价; 小组间竞赛读;
3、深入感悟:
(1)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2)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得到过哪些关心和爱护?
四、拓展运用练习:(选择使用)
1、摘抄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或句子,熟读成诵,然后交流;
2、学生仿照例子,按课文内容编写儿歌: “春雨淅沥沥,淅沥沥,小草呀,快钻出来!快钻出来!春风笑盈盈,笑盈盈,小鸟说:“我要给您唱歌!我要给您跳舞!”小鹿的玫瑰花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爱好和习惯。2.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 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头饰、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 春天来了,人们都忙着栽花种草,看,可爱的小鹿也不例外,它也栽了一丛玫瑰呢!2. 板书课题,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 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3. 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如:(1)利用图画或实物帮助识字。
(2)利用汉字的特点识字。如表示动作的字“瘸、拐”等。
(3)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和正音。如,“玫瑰”的“瑰”单字读第一声,在“玫瑰”一词中读轻声;“骨”多音字,在“花骨朵”里读一声;“莺”是后鼻音。
(4)在组词中识字。
(5)在创设情景中识字。如,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表示“惋惜”呢?“惋惜”两个字都有竖心旁,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整体感知。围绕课后“泡泡”里的“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感知。
2.结合上下文对比朗读感悟下面的句子,说说鹿弟弟这样说的原因。(1)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也没看着。”
(2)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3.展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如,第三、四自然段读得稍慢,在句中体会“惋惜”的意思,读出遗憾的心情。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高兴、欣慰的语气,表现小鹿因为给人带来花香、带来美好生活而感到欣慰的情感。
4.分角色小组朗读,进一步讨论“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呢?”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
5.在表演中引导学生感悟。
(1)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要演的角色,研究他们的表情和语言,然后在组内分角色试一试。(2)指名表演,加深理解。
指导演小鹿
要创造性地表演小鹿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没见到玫瑰花的情景。提示学生可将作者的叙述性语言转化为人物的独白,在表演中揣摩小鹿的心理。
要细心揣摩小鹿玫瑰花的心情。提示学生可以将小鹿的心理活动用语言表演出来。
表演小鹿听到了黄莺和微风的述说后高兴的样子,体会他心情的变化。
指导演鹿弟弟
鹿弟弟心情有什么变化?(由“惋惜”到“也高兴地笑了”)玫瑰花开的时候,虽然小鹿自己没有看到,但是花儿给大家带来了美丽和快乐。因此,他感到高兴,觉得这玫瑰花没有白栽。
指导演黄莺和微风
表演黄莺和微风说的话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赞美)体会黄莺和微风欣赏到玫瑰花时的快乐。
四.实践活动
假如小鹿种的是迎春花或者别的花,黄莺和微风会怎么对小鹿说呢?查查有关资料,再替黄莺和微风写几句台词。然后可按自己编的内容,进行分角色对话或表演。
第二课时
一.诊测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指导写字
1.认读“我会写”中的12个生字,读准字音。
2.扩词练习,看谁组得多。
3.想办法记忆字形。
4.指导书写。
(1)学生认真观察,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式的书写指导。如,烧——浇,躲——躺,由——抽,射——谢,歌——哥,别——拐,青、争——静。
(2)结合上学期学过的“游、倒、啊”等字,再次强调这类字的书写要点:三个部分要尽量写得瘦长。
(3)“微”字中间有一短横,下面的“几”字要变弯钩为提;“骨”字上边中间是横折,下边的“月”字变撇为竖;“渐”字中的“车”下面要变横为提,比顺为先竖后提。5.学生书写,老师行间指导。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嫩绿
浓密
惋惜
终于
渐渐地
静静地
2.完成课后“我会读”的练习。
(1)展示读词语和句子。
(一)第1课时 轴对称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页的例1和“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大量的实物图片,初步认识对称现象,体验生活中处处有对称。2.会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对称现象。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
图片,剪刀,彩纸,长方形,正方形,圆。
【情景导入】
(课件演示在美丽的春天放风筝的画面)。
师:美丽的春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同学们高兴地去郊外放风筝。看!有蝴蝶风筝、有蜻蜓风筝„„,他们美吗?你认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
(颜色美、形状美、左右两边都一样、看上去很美„„)【新课讲授】 对称图形
1.观察发现,初步感知对称。
(1)学生活动:(当学生说出这些图形左右两边都一样后)拿出印有蝴蝶、蜻蜓、衣服、雪花等的纸片,自己动手折一折,验证对称。
(2)进一步感受对称和对称美。
教师适时出示蝴蝶、各种花、衣服、北京天坛、青蛙、雪花的特写镜头图,让学生再仔细观察,进一步感知这些图形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3)认识对称轴和对称图形。
师:打开你折的纸片,你发现了什么?(有1条折痕)你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小结:你们取的名称都很有创造性。在数学中规定这条线叫“对称轴”。(指几名学生找出蝴蝶等纸片的对称轴。教师选取其中一种图形(如蝴蝶),用课件演示出对称轴的画法。)
师:像蝴蝶、花、衣服、北京天坛、青蛙、雪花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并研究美丽的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对称。
师: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轴对称图形,你们想不想用纸剪出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呢?
想一想: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板书:对折、画、剪。
学生动手操作。(两人一份材料合作完成)学生作品展示。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是怎样剪的?追问:为什么这样剪? 小结:只有对折后沿对称轴再剪,左右才是对称的。【课堂作业】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2.课本第29页“做一做”。
(1)观察这些图形,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2)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的,在括号里画“ √”
4.下面的图形,你能画出几条对称轴?
5.在点子图上画你喜欢的对称图形。
答案:3.(2)(3)(4)(5)(6)是对称的 4.3条
2条
无数条 【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师生共同交流总结,认识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如何剪出轴对称图形,并学会了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课后作业】
1.课本第33页练习七的1、2、3题。2.完成本课时 对应练习。
第1课时 轴对称 方法:对折
折痕是对称轴
画
画出折痕
剪
对折之后任意剪
第2课时平移
【教学内容】
平移(教材第3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能根据规定格数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能说出生活中各种平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重点难点】 1.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2.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情景导入】
这节课我们去游乐园参观一下好不好? 【新课讲授】 1.在情境中感知。
课件展现滑翔索道、观光缆车、电动火车。
师:这么多的游乐项目,你觉得它们都是按什么方式运动的? 生:我认为滑翔索道、观光缆车和电动火车的运动都是移动的。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还见到过平移的现象?(生相互介绍)2.在游戏中建构。
老师将一张卡通人物图片贴在黑板中央,请一名同学来按口令移动。老师带头发出第一个口令:“向上平移”,接着一个个学生继续发令“向左平移”、“向左上平移”„„
在平移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观察图片自身的方向,学生会发现在平移过程中,图片自身的方向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做另一个活动:你是一名出租汽车公司的调度员,你的任务就是应客户要求,调度车辆到达客户指定的地点。你能做到吗?老师一边发学具(小汽车,田格纸),同时提出活动要求:先独立思考小汽车做的是平移还是旋转运动;再看它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并把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
当明确要求后,同学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小汽车学具移动,进一步感受平移方向的变化。
巡视中老师给予有困难的同学指点和帮助。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生1:如果要接顾客A,汽车要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6格。生2:我要接顾客A,汽车可以先向下平移6格,再向左平移5格。生3:我要接顾客A,汽车就向左下平移,斜着过来。当学生出现多种方法时,老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在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同学们会打开思路,为顾客设计出多种接车方案。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平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们想创作出美丽的图画吗?课后大家可以运用平移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老师相信你们的作品会更出色,更漂亮。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 对应练习。
第2课时平移
平移
→ 缆车、小火车、滑滑梯
第3课时 旋转
【教学内容】
旋转(教材第31页内容)。【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旋转的现象。
2.说说生活中旋转的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重点难点】
1.初步感受旋转的现象。
2.会在方格中画一个简单的旋转图形。
【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游乐园参观了,今天我们再去玩一玩,好吗? 【新课讲授】 在情境中感知。
课件展现空中飞人、勇敢者转盘、旋转风车。
师:这么多游戏项目,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 我认为空中飞人、勇敢者转盘、旋转飞车的运动都是转动的。师:那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旋转的现象吗?(生相互介绍)【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结:旋转在生活中处处可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旋转。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3课时 旋转
旋转
大风车、摩天轮、转椅、跷跷板、荡秋千
第4课时 剪一剪
【教学内容】
在纸上剪出轴对称图形(教材第32页)【教学目标】
1.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通过剪纸活动,让学生知道按合适方法剪折好的纸可以出现轴对称图形。3.初步感受轴对称的特点,体验生活中很多常见图形中包含的重要思想。【重点难点】
剪纸时,方法不对剪出来的就不是设计的图形。
【复习导入】
1.在轴对称图形下面的括号里画“√”。
师:刚刚我们复习了之前学习的轴对称图形,你们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得到的吗?下面请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跟着老师来剪一剪。
讲解:(1)上面这些图形,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先把一张纸对折,画出图形的一半,然后沿着画的线剪下来,再展开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3)画对称轴时要用虚线画,还要穿过图形。
总结: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新课讲授】
师:我们都已经会用剪纸的方法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下面大家看我手上的图形,你能剪出来吗?
教师出示提前剪出的手拉手小人图。师:观察这个图形,你们发现了什么? 分小组讨论,然后告诉老师答案。生1: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2:要剪出4个一样的小人,还不能剪断。
师:同学们总结得都很好,我们已经知道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按照之前的方法,我们可以剪出1个小人吗?
生:可以。
师:那么,怎样剪出手拉手的小人呢?我们可以先剪两个试试。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表扬剪出来的同学。
师:这样的剪法就可以剪出2个手拉手的小人了,那么有同学能告诉老师,怎样剪出4个手拉手的小人吗?大家分组讨论,一起试试。
生:对折两次可以剪出两个小人,如果再对折一次就可以剪出4个小人了。师:很好,有同学已经想出来了,只用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对折一次。师:按照这样的剪法和折纸方法就能够得到想要的图形了。你成功了吗?翻开课本第32页,图中的小男孩就失败了。有同学和他一样剪出来的是两个半人
吗?为什么会这样呢?
„„ 学生讨论。
师:大家看到老师折纸的时候画的虚线了吗?这就是剪这个图形的关键,你的折痕要是你图形的对称轴,这样才能剪出好看的轴对称图形。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折纸的方法不止一种,但画的时候要注意,折痕是图形的对称轴。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5~36页练习七第11、12题。【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剪纸了解了一些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只有对折后沿轴对称剪才能出现设计好的轴对称图形。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 对应练习。
第4课时 剪一剪
轴对称图形 表内除法
(二)第1课时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38页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2.学生会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难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熟练地根据除法算式想出合适的口诀。
【情景导入】
师: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已经开始为庆祝自己的节日做准备啦。你们看,他们在做什么?
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生1:他们在做彩旗。
生2:有的学生在折星星,有的学生在准备气球,气氛很热烈。师:这里的场面的确很热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新课讲授】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师:你们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1:教室里有三组小朋友在布置教室,第1组小朋友在做彩旗,第二组小朋友在做五角星,第三组小朋友带来彩球。
生2:第一小组做了许多彩旗,要挂在教室里。
生3:从图中我知道了第二小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生4:我还知道第三组小朋友带来了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共有多少面彩旗,挂成几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生2:有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得几颗星? 生3:有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板书:(1)平均每行挂几面?(2)平均每组得几颗星?(3)可以摆几行彩球?
师:真了不起,大家收集了这么多的信息。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
2.解决问题,探究求商的方法。(1)解决第(1)个问题。
师:已知共有56面彩旗,要挂成8行,要求平均每行挂几面小旗,应该怎样列式?怎样计算?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说说。
生1:可以用除法计算,算式是56÷8。
师: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那么,求56÷8的商是几,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呢?
生1:把56面小旗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7面,56÷8=7。
生2:我是这样想的,除数是8,七八五十六,所以56除以8等于7。(老师随学生回答点击课件,呈现商和口诀)
师:你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想出商的,很好!也就是计算56÷8时,想: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当我们选择了正确的乘法口诀求商后,再观察算式中缺的是几,那么商就是几。比如这个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
(七)。
板书:口诀:
(七)八五十六
师:接下来,请大家再看。如果把56面小旗挂成7行,平均每行挂几面?该怎样解答呢?
生:用56除以7计算,算式是56÷7。师:怎样求商?
生:除数是7,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想商,商是8。(老师点击课件,呈现商)
师:谁还想说怎样想商?
生1:这两题都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算出商的。
生2:还可以根据乘法想出商,因为7×8=56,所以56÷8=7,56÷7=8。师:真聪明!继续加油!(2)解决第(2)个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解决第(2)个问题。要求平均每组得几颗星,应该怎样算呢?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师:汇报一下,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1:求平均每组得几颗星,就是把49颗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组得7颗,用除法计算。算式是49÷7=7(颗)。
生2:49÷7=7,想“七七四十九”,商是7。平均每组7颗星。(老师点击出算式)
师:大家用“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想商,真棒!板书:口诀:
(七)七四十九 3.归纳总结。
师:回忆一下,我们计算56÷8=7、56÷7=8、49÷7=7是用什么方法求商的?
生:用乘法口诀求商。师:用了哪几句乘法口诀呢? 生2:用到了7、8的乘法口诀。
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作业集中订正。
师:回忆刚才的计算过程,大家总结一下自己是怎样想出得数的? 生1:我先算出乘法的结果,再看着乘法算式写出商。生2:我和他想的不一样,我是根据乘法口诀想出商的。师:哦!大家是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果的,都很好!2.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的第2题。
(1)独立完成。(2)集中订正。
3.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的第3题。(1)人人动手,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掌握了求商的方法,非常了不起,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 对应练习。
第1课时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
口诀:
(七)八五十六 56÷7=8
口诀:七
(八)五十六 49÷7=7
口诀:
(七)七四十九
第2课时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教材第39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重点难点】
1.使学生熟练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导入】
1.师:上课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看哪位小朋友的反应快,老师出题,你们快速地说出得数,并说说你使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
27÷9=
54÷6=
40÷8=
42÷6= 28÷4=
35÷5=
63÷7=
48÷8= 学生:依据每道算式,说说自己是如何使用乘法口诀求商的。
2.引入课题:同学们计算得很正确,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应用提升。(1)提出问题。有27人需要租车。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生:有27人租车,每辆大车能坐9人,小车每辆能坐3人。师:很正确。你能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
板书:问题1:有27人租车,每辆大车限乘9人,要租几辆大车? 问题2:有27人租车,每辆小车限乘3人,要租几辆小车?(2)解决问题。
师:你能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汇报、交流。
生1:要求租几辆大车,就是求27人里面有几个9人,用除法计算,算式是:27÷9=3(辆)。
生2:我的想法是这样的:要求租几辆大车,就是把27人每9人分1份,求能分几份,用除法计算,算式是27÷9=3(辆)。
师:这两种想法都正确。那么计算27÷9的商是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呢?
生:用乘法口诀
(三)九二十七求出来的。师:都是这样算的吗? 生:是。
师:很好。谁来说说第二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生:要求租几辆小汽车,就是把27人每3人分1份,求能分几份,用除法计算,算式是27÷3=9(辆)。
师:计算27÷3是怎样想的呢?
生:我想的是三(九)二十七,所以27÷3的商是9。(3)归纳小结。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计算口算除法时,要注意什么?怎样计算? 小结:我们在计算除法算式时,先看一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另外,为了方便今后同学们计算,老师送你们一首《乘法口诀求商歌》。跟老师一起念: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啥就商啥。
2.巩固练习,熟练掌握。(1)帮小兔过河采蘑菇。
出示教材第39页“做一做”的第3题。
师:我们看,小兔准备过河采蘑菇,小兔身上都有数,是几我们就叫它几号兔。几号兔到对岸就采几号蘑菇。它们怎样过河呢?
生:可以踩着河里的荷叶过去。
师:对!是不是每片荷叶都可以踩呢?你先试一试。生:不是的。8号兔踩在63÷7的荷叶上会掉到水里的。
师:为什么8号兔踩着“16÷2”、“64÷8”的荷叶都可以,踩着“63÷7”的荷叶却不行呢?想一想。
生:因为16÷2和64÷8都等于8,而63÷7=9。8号兔只能踩商是“8”的荷叶。
师:哦,原来8号兔只能踩商是“8”的荷叶才能到对岸采8号蘑菇。大家明白了吗?
(2)买牛奶。
师:想一想,要求只买一瓶牛奶,哪种牛奶便宜,应该先算什么呢? 生:要先分别算出酸牛奶和鲜牛奶每瓶各多少钱。师:真聪明!怎样算酸牛奶和鲜牛奶每瓶各多少钱呢? 生1:用除法计算。
生2:48÷6=8(元),所以酸牛奶每瓶8元。生3:56÷8=7(元),所以鲜牛奶每瓶7元。
师:知道了酸牛奶和鲜牛奶每瓶各多少钱,现在怎样知道哪种奶的价钱便宜?
生:比较8元和7元的大小。7元<8元,所以鲜牛奶便宜。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价,再进行比较。【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0~41页练习八的第2、7题。
第2、7题是直接用除法的含义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两道题呈现的方式是图文并茂,让学生在具体的、熟悉的背景中根据已有的信息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合适的算法。
引导学生练习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1)认真读题(读懂文字和图意)的习惯;(2)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3)依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的习惯。
这些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
第2题:24÷3=8(台)
答:需要8台。24÷6=4(人)
答:4人合用一台电脑。第7题:(1)48÷8=6(本)
答:获胜队员每人可得6本书。(2)负队队员每人可得几本书? 24÷8=3(本)
答:负队队员每人可得3本书。胜队的奖品比负队多多少本书? 48-24=24(本)
答:胜队的奖品比负队多24本书。【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生2:我完成了除法计算,帮小兔采到了蘑菇,很高兴。【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2课时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1)要租几辆大车? 27÷9=3(辆)想:
(三)九二十七(2)要租几辆小车? 27÷3=9(辆)想:三
(九)二十七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1页练习八。【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更好地掌握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巧,形成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重点难点】
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导入】
7÷7=
32÷8=
48÷8= 56÷7=
64÷8=
21÷7= 49÷7=
40÷8=
72÷9= 27÷9=
56÷8=
18÷9= 组织学生交流,并说说用的哪一句口诀。【复习讲授】 拔河比赛。教材第41页图片。
师:想一想,拔河比赛中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生:要用书本总量除以人数。
师:很好。那可以得出怎样的式子呢? 生:48÷8=□ 师:那等于几呢? 生:6。
师:运用到哪个乘法口诀? 生:六八四十八。
师:太对了!那你们可以从这题中找出其他的问题吗?学生自由交流并得出解答。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八的第4、5题。
第4、5题是综合练习课的内容,是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两题在计算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要做到能正确、较熟练地解答。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八的第8题。
第8题是百以内加、减、乘、除的基本练习,也考察学生口算技能的掌握程
度。组织学生练习时,应注意:
(1)让人人参与,可将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2)培养学生有一定的速度观念,使多数学生大约用1.5~2分钟的时间完成;
(3)树立“加、减、乘、除我都会,我能学好口算”的信心。【课堂小结】
师:大家今天学会了什么?
生:学会了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3课时 练习课 7÷7=1
32÷8=4 64÷8=8
18÷9=2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42页例3及“想一想”)。【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7、8、9的除法口诀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3.培养学生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1.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掌握和理解“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情景导入】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自己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你喜欢买哪些东西? 2.出示第42页例3情景图。
瞧,图中的小朋友来了商店,同学们猜一猜,他要买什么东西呢? 【新课讲授】 1.商品的价钱。
(1)引导观察,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师:观察图片,你能发现什么? 生1:我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
生2:我知道了这题是问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
师:怎样才能知道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要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要先知道什么?先在小组讨论一下。
(各小组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适时给各组适当点拨。)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要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应先知道买一个地球仪用多少钱。师:对!要求出“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就要先知道一个地球仪多少钱,同学们看看,我们从哪里知道买一个地球仪用多少钱?
生: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地球仪8元钱。师: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怎样列式? 生:56÷8=7(个),56元可以买7个地球仪。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生:我是这样想的:一个地球仪8元钱,要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也就是看56元里有几个8,所以用除法计算。
师:那么,你们算的是正确的吗?
生: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8×7=56(元),算对了。(2)引导归纳总结。
提问:同学们刚才表现都很好,那么谁能通过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个问题,说一说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小结: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缺少什么信息数据,就把它作为先要解决的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才能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
2.快餐店。(1)提出问题。
师:小熊开了一家快餐店,只卖两种套餐。A型套餐8元 B型套餐6元
板书问题1:老师有42元钱,可以买几盒B型套餐? 板书问题2:买7盒A型套餐要多少钱?
板书问题3:用买6盒A型套餐的钱可以买几盒B型套餐?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生:有两种套餐,A型套餐卖8元,B型套餐卖6元。
师:很正确。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老师的问题吗?(2)解决问题。师:你能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汇报,交流。
生1:要求42元钱能买几盒B型套餐,就是求42里面有几个6,用除法计算,算式是:42÷6=7(盒)
生2:要求7盒A型套餐的价格,就是求7个8的和,用乘法计算,算式是:7×8=56(元)
生3:要求买6盒A型套餐的钱能买几盒B型套餐,先要求6盒A型套餐要多少钱,用乘法计算,算式是:6×8=48(元);然后求出48元钱能买几盒B型套餐,用除法计算,算式是:48÷6=8(盒)
师:同学们给出的答案都很正确。(3)归纳小结。
小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首要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缺少什么信息数据,就把它作为先要解决的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才能解
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2页“想一想”。(1)学生观察,说一说题意。(2)让学生找出要解决的问题。
(3)老师引导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有什么数据,还缺少什么信息数据,应该怎样解决?
(4)学生尝试着解决问题。(5)交流“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2.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2题。
本题是直接用除法的含义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本题图文并茂,让学生在具体情况中根据已有信息解决问题。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1题。
学生分组比赛,看哪组的同学先完成。学生练习时,可直接在书上填结果,保证人人参与,做到计算正确熟练。
4.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的第3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因为题型较新,可以先请同学写出做法,教师再讲解。
5.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相互检查,教师抽查,板书本题答案。6.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的第5题。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除法计算的熟练度。可组织全班学生人人参与,比赛看谁先给出正确的路线,提高大家的思维速度。
7.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的第6题。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型,首先大家一起完成题目中的问题。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提出问题,另一组给出答案,提高本题的竞技性,增加大家的参与性。
【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小节: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怎样去解决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必须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如果缺少什么问题,就把它作为先要解决的问题,最后解决提出的实际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① 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56÷8=7(个)8×7=56 ② 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24÷6=4(元)24元买6辆
第5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整理和复习内容及教材46页练习十。【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
【情景导入】
同学们,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二)我们已经学习完了,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整理和复习课。(板书课题)
【复习讲授】 1.知识梳理。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这一单元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记录一下,如果有困难的话,请看课本。
学生在小组内归纳、整理、交流。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梳理知识。
2.复习提升。
(1)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出示教材第45页第1题主题图。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看懂了吗? 生:把除法算式按得数有规律地排列。师:还可以怎样排?
生:还可以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排列除法算式。
师:这两种方式都很好!下面请各组同学小组合作排列除法算式。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展示。
师:说说你们组是怎样编写的?为什么这样编?还有不同的编法吗?
小结:既可以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又可按商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还可以按乘法口诀表的形式进行整理。
讨论:①是不是根据所有的口诀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为什么? ②你还能举出只能用来计算一道除法算式的口诀吗?
小结:根据乘法口诀有的只能写出一道算式。因为这些算式的除数和商相同。
它们分别是:
1÷1=1,乘法口诀:一一得一; 4÷2=2,乘法口诀:二二得四; 9÷3=3,乘法口诀:三三得九; 16÷4=4,乘法口诀:四四十六; 25÷5=5,乘法口诀:五五二十五; 36÷6=6,乘法口诀:六六三十六; 49÷7=7,乘法口诀:七七四十九; 64÷8=8,乘法口诀:八八六十四; 81÷9=9,乘法口诀:九九八十一。(2)复习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出示问题。
板书:小明拿16元钱去买笔记本,每本4元,可以买几本?
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先独立思考,再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小明有16元,每本笔记本4元,16里面有4个4,所以小明可以买4本笔记本。
师:谁还想说?
生2:因为笔记本每本4元,16元钱我每4元摆成一份,我一看,正好有4份。16里面有4个4,所以列式是16÷4=4。
师:你说得真清楚!到前面展示给大家看吧!(学生展示并重复刚才的话)师(边指幻灯边说):因为16里面有4个4,所以16元可以买4本笔记本。我们可以用16÷4=4来计算。
小结:通过这个例题和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6页练习十的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6页练习十的第2题。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
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3.完成教材第46页练习十的第3题。
(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议一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让学生各自独立进行解答。
(3)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评价等活动,再次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
(4)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5)看着这一幅情景图,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6页练习十的第4题。【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我们对用乘法口诀求商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还要多加练习和应用,以便解决生活中的更多的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2024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单元分析】推荐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计划07-07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09-17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07-08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12-02
二年级下册《两级混合运算》教案分析06-09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07-14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