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儒家思想的价值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该文简要阐述儒家思想内容、目标、内涵以及儒家思想特性,对高校思政教学问题、要求、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叙述。在此基础上,探析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儒家思想的价值,包括加强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加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于立德树人。据此,该文提出合理运用现代教学资源、教师进行深入学习、理论实践同步运行、打造儒家思想文化背景。

关键词:儒家思想;高校思政教学;价值;高校学生;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提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德育思想。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汲取新时代社会文化元素,同时要注重优秀传统思想的融入。作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集合,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内蕴丰厚,具有丰厚的教育底蕴及教学价值。并且,儒家思想与高校思政教育在目标和内容方面,具有一致性及共生性。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儒家思想,既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时代特征[1]。

1 儒家思想概述

1.1 儒家思想内容阐释

儒家思想包罗万象,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儒家思想的主要核心是“仁”和“义”。儒家认为“仁者爱人”是最高道德标准,注重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探求与人为善、克己爱人的处世之道。二是儒家思想中,基本处事原则为“礼”。儒家认为“不学礼,无以立”,强调以“仁、义、忠、信”的规范协调人际关系、以德树人、以礼立世。而“修己”在儒家思想中是注重自省自律、自我约束的道德修养。三是儒家所倡导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强调自身始终保持严肃谦恭的态度,予人安定、予百姓安定,以此作为君子的自我修养。四是儒家思想中的“孝悌”思想被认为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孔子就曾强调“弟子入则孝,出则悌”。五是儒家所倡导的“知行合一”思想是实践的重要启迪,强调内在认知与外在实践的结合,是立身行事的一大要领。

1.2 儒家教育目标描述

儒家思想的发展归功于孔子、孟子、荀子等诸多儒学思想家,由于儒家的崇高理想和卓越的教育目标,儒家思想有了发展的原动力。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道德、有智慧、有勇气、有才能的君子,也就是要求君子达到仁、义、礼、智、信的标准。孟子的教育目标则是塑造“大丈夫”的理想人格,要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荀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为国家服务的人才,需德操高尚、才智出众、以治国为己任。纵观儒家思想家的教育目标,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将受教育者的德行放在第一位,要求人才具备仁义、博爱、立德、爱国的品质。

1.3 儒家思想内涵理解

儒家思想庞大的内容体系里主要包含了“道”的本体、“仁”的人文精神、“礼”的规范3个层次的内涵。“道”的本体探寻什么是人的问题,“仁”的人文精神探寻如何做人的问题,“礼”的规范探寻如何处世的问题。从这一文化底蕴上看,儒家思想与高校思政教学思考一脉相承,儒家思想用无限的生命力为高校德育教育教学工作指引方向、铺垫道路。

1.4 儒家思想特性分析

儒家思想作为历代儒者思想的荟萃,包含鲜明的民族文化与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显著的自身特点[2]。首先,儒家思想具有道法合一的思想体系,以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价值取向为出发点。将此思想体系运用于思政教学价值观培养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共鸣。其次,儒家思想具有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儒家思想通过情操的陶冶和德行的实践,来达成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实现追求,这与德育中强调的知行合一原则完美契合。最后,儒家思想具有立足长远的思想追求。儒家思想追求学术的实际功能,注重个体普世价值和社会责任,充分体现出做人做事的脚踏实地精神。

2 高校思政教学现状

2.1 高校思政教学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思政教学的有效实施和践行直接影响到德育目标的完成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的完成[3]。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时代性进展、信息的国际化,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日益增多的交流与融合造成多元思想冲击的局面。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高校学生出现道德观、政治观与价值观错位,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困扰与挑战,从而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再者,以教学内容理论性特征为主的多种原因,致使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玩手机、睡觉、处理私务等行为。目前,高校思政教学正处于融入儒家思想的尝试阶段,但仍有不少高校思政教师并未采取此举措。

2.2 高校思政教学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教育工作会议上重申立德树人的重要教育观点。因此,高校思政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切实完成高校思政教学任务。高校思政教师主要教学任务有以下4点。第一,帮助高校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正确“三观”的建设。第二,增强高校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强化和加深高校学生民族意识及民族信仰,增加高校学生民族自信。第三,提高高校学生道德认知,强化高校学生道德意识,规范高校学生道德行为。第四,充分发挥思政教学核心作用,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2.3 高校思政教学内容

高校思政教学中包含国家历史、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人生观、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内容。有不少高校思政教学内容在思想上与儒家思想具有一定的重合性。因此,儒家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是教材的一部分,也可在内部逻辑以及外部情感上与思政教学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再者,高校学生对思政内容思考与儒家文化中德育思想的交融思辨,既可达到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目的,也可达到思政教学思想与精神层面的升华。

2.4 高校思政教学形式

当前,以高校思政教学在形式上主要分为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教学以及网络直播教学。一般而言,课堂教学中包含课堂理论讲授、课堂答辩、课堂情景模拟、课堂实践训练等形式。第二课堂教学中包含实地考察、实地参观、拓展训练、社会实践等。网络直播教学中包含课堂理论讲授、师生连线互动、生生连线互动等形式。由于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高校思政教师应遵循不同内容特点、学生的发展规律、教学规律以及德育规律,有的放矢地选择不同形式展开教学[4]。

3 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儒家思想的价值

3.1 加强爱国主义情感

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儒家思想具有加强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价值。儒家思想中包含浓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力量。其一,儒家思想诞生于动荡的春秋时期,因此儒家学者具有心忧天下、兼济入世的忧患意识。儒家思想中济世安民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为家为国的深厚感情,给爱国主义情感积聚了浓烈的社会心理氛围。将儒家思想中的忧患意识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中,能够烘托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爱国主义思想,加强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其二,儒家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为目标,最终目的在于为国为公、修己安民。儒家思想中大公无私的尚公精神,能够增强高校学生大局意识、政治意识,为国家富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2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文化根基[5],换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从方向角度看,儒家文化中“仁爱、民本、诚信、正义”的思想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发展道路。从动力角度看,儒家所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思想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爱国主义灵魂力量。从个体角度看,儒家提出的“克己复礼为仁”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自我修养的底色。思政教学中融入儒家思想,可以激发高校学生产生传统思想与现代价值观的共鸣,促进高校学生全社会主流意识的深入理解,深化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要扎根于儒家思想的土壤中,结合时代发展加以创新,逐步加强优秀儒家思想与新时代文化的相互适应。

3.3 增加文化自信

一个国家的发展有赖于民族文化建设。对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自信感直接影响本民族的荣辱兴衰和国家的整体性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象征,是历代儒者思想荟萃,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重要的智慧宝库。儒家文化因其思想先进性和民族代表性,砥砺着无数中华儿女继往开来,不断为文化宝库注入新的思想血液。儒家思想在内容丰富性、思想广度以及文化指导性和底蕴层次上,都具有非常雄厚的实力优势。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儒家思想,能够起到传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进而增强高校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可度和自信度。

3.4 利于立德树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体现在于,儒家思想及其强调人格修养。从儒家将德行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地位,可明晰德行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性。在对崇高道德理想的追求上,儒家不计代价。所谓舍生取义,君子纵使为道德付出性命也绝不吝啬。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人格思想对于高校学生的道德人格提升有着不容小觑的价值和作用。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儒家思想,能让学生在道德情感上得到陶冶和升华,进而强化自我约束,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思政教学中融入儒家思想的价值在于加强道德规范的内化,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利于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儒家思想能够从根源上阐释以德树人、以礼立世的行为道德修养及规范准则,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6]。

4 儒家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4.1 合理运用现代教学资源,创新性传播儒家思想

高校思政教师可通过合理运用现代化VR技术、社交网络平台、视频传播平台等现代教学资源,使用创新方式传播儒家思想。线上学习领悟平台中,通过视频传播平台与VR情景体验的结合,深度融入儒家思想进行课堂教学。如让学生在VR情景体验中以孔丘之友的身份,真切感受孔子“忠君报国”的爱国精神,将爱国主义情感脱离出晦涩的文字,实现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情感提升[7]。课后,教师要运用好现代互联网技术,通过创建公众号、讨论组群等形式,发布儒家思政教育文化相关内容,从方方面面传播儒家思想。

4.2 教师进行深入学习,加强儒家思想与教学内容的结合

教师要想将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与儒家思想进行结合,不仅要对该专业知识有充分的研究,也要对儒家文化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一方面,教师通过深入学习内化儒家文化,能够得到自身道德修养的加强和行为表现的变化,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内化儒家文化,能够将优质的教学理念和儒雅的学者风气引入课堂,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和代入感[8]。教师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儒家思想,能够做到“两手抓”,让学生从传统优秀儒家思想与现代先进道德观念两方面得到思想的熏陶。因此,树立高校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促进以德立人的教学发展,就要充分了解儒家思想,加强儒家思想与课堂内容的结合。

4.3 理论实践同步运行,践行“知行合一”思想

“知行合一”的儒家思想与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实践见真知”概念完美契合。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儒家思想时,要做到将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相结合,重点培养高校学生道德实践能力。首先,积极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将理论学习与活动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活动实践能够相互促进,使学生将儒家思想融入思政课堂的学习、日常行为规范中,达到耳濡目染的目的。其次,教师可以组织所教年级学生成立儒家文化社团,引导社团内对儒家思想有深入了解的学生进行讲解和演绎活动。最后,教师可组织所教年级学生开展三下乡、重走红色之路、参与环保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思想道德发展[9]。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同步运行,儒家思想和现代道德文明才能真正融会贯通、指导学生思想道德发展。

4.4 打造儒家思想文化背景,提升思想融入程度

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思想宝库。儒家思想一方面以有形的经典著作、传统文献等形式,为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价值。另一方面根植于中国人民行为习惯、思维模式、伦理道德等思想感情里,成为无形的民族之魂与社会文化背景。高校思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儒家思想作为优质文化背景,重视唤起学生内在的、潜在民族文化思想。在高校思政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抓实文化的潜层影响力,逐步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与自身的思维模式进行有机联系。

参考文献

[1]范渊凯.儒家伦理在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传播路径[J].江苏社会科学,2019(6):141-145.

[2]李巧针.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困境与改革思路[J].北京教育:高教版,2020(3):46.

[3]吴怡垚,徐元勇.先秦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及现代价值[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23-127.

[4]丁坚江.孔子德育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J].山西档案,2019(2):182-183.

[5]刘湘溶,易学尧.论孔孟儒家伦理精神的基本特质[J].伦理学研究,2019(2):49-53.

[6]王潇.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长治学院学报,2019(3):4-6.

[7]侯静.儒家友善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学探析[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1):107-109.

[8]龙卫兵.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内容与创新策略[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S1):101-104.

[9]刘正军,徐雨.艺术硕士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思政”探究———以艺术设计学专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5):136-137.

上一篇:湖南高职院校留学生培养中湖湘文化“英汉双语”活页式教材与资源开发与实践下一篇:影响初中体育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对策